一、蒙药五味甘露浴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娜仁其木格,安鲁斯,阿木古楞[1](2021)在《蒙成药“铁屑五味汤”传统疗效及现代化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整理和归纳方法,梳理了蒙医用蒙成药"铁屑五味汤"主治功能、传统应用、组方中单味药的药理作用,以期为蒙成药"铁屑五味汤"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很多蒙医药古籍记载了蒙成药"铁屑五味汤",最早记载于《观者之喜》,传统疗效有清热、明目,主治血热引起的目赤红肿、结膜炎、翳障等眼病,血希日性眼疾,头痛等。组方中的单药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镇痛作用。蒙成药"铁屑五味汤"是具有开发研究前景的特色民族复方。
陈路遥[2](2021)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方法:首先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学和考据学研究法,系统查阅和梳理历代文献,考证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源流,分析其组方依据、组方结构和组方特色,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梳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总结其核心功效和主治病证,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三家医院5年(2015年1月-2019年12月)用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做描述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做关联规则分析,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临床应用数据。最后结合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局限治疗范围。研究结果:(1)组方理论研究:①组方源流:经文献收集与查证,收录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文献共有19部;本方首载于1971年的《蒙药验方》,原方名“宝荣宁-6”,主治心慌、心脏不适引起的气短;199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将本方正式定名为“安神补心六味丸”,有祛“赫依”,镇静功效,主治心慌,气短;虽然文字记载较晚,但本方在1971年前就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方共有11个方名,均以方中君药或方剂功效命名;方中六味药物基源和剂量配比稳定,一般制为每丸3g或5g的蜜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1到3次不等,用温开水或蜂蜜水送服,无服药禁忌的记载。②组方依据:安神补心六味丸主治赫依盛型心悸症、赫依性激荡和赫依性心刺痛等心赫依病,其核心病机为病变赫依客于心脏,常见心慌,心悸,心胸疼痛,头晕,耳鸣,失眠,情绪不稳,舌干燥,尿清泡沫多等症;治疗以镇赫依为基本原则,配以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③组方结构: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野牦牛心(牛心)为君,丁香、肉豆蔻、广枣为臣,枫香脂为佐,木香为使,全方效重、腻,味辛、甘、苦,镇赫依的同时又能清希拉,是消化味和药物功能相符的性温方;六药相伍,既可镇赫依,又能补心、止痛、镇静。④组方特色:选药配伍具有功能组方和标本兼治的特色,善用野牦牛心(牛心)此类动物脏器药达到以补为养的目的,利用镇赫依的功能和使用治疗郁症的高频药物发挥形神同调的治疗效果。综上,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镇赫依为核心功效,兼能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是治疗心赫依病的良方。(2)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3家医院5年病例5796例,剔除病历信息不完整病例14例,入院诊断疾病不符合安神补心六味丸适用范围病例3443例,最终获得病例2339例用于分析。结果显示,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情况为:①使用人群:临床使用人群无显着性别差异,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年龄集中在46-69岁和69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1.52±12.68岁。②应用科室:应用科室分布广泛,但主要用于脑病科、心身医学科、心病科、针推科及肺病科五个科室。③主要治疗疾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脑梗死和高血压病,蒙医诊断为心刺痛、萨病和白脉病,病程以一年以上居多。④主要治疗症状: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胸痛,乏力,心慌,失眠,胸部不适;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症状组合主要为“头痛+头晕”和“胸闷+气短”。⑤蒙医辨证: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证型主要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主要舌象为舌淡红、苔薄白;主要脉象为弦、虚、微、滑、数;主要病位在心、肝和白脉;病因主要为赫依、希拉和血。⑥服用天数、单次用药剂量及给药时辰:服用天数最长为150天,最短为1天,但集中于8天、7天和7天以内;最多的单次使用剂量是2粒,单次剂量平均值为6.8粒,中位数为5.5粒;给药时辰常在晚上,其次是早上。⑦合并用药:沉香安神散是最常用的药引;从用药频次分析,联用蒙成药最多的是珍宝丸,其次是沉香安神散和檀香三味汤;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最常合并使用2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檀香三味汤”“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和“珍宝丸+草果四味汤”;最常合并使用3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沉香安神散+檀香三味汤”。研究结论:结合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认为,本制剂为镇赫依之经典制剂,具“双心同调”与“心脑同治”的治疗优势,其临床适应症为头痛,头晕,胸闷和气短;蒙医治疗优势病种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的心赫依病;西医治疗优势病种为心脑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
王常悦,卢燕[3](2020)在《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五味甘露是藏药典籍《四部医典》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主要功效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藏医所规定的"隆"病范围内的疾病。五味甘露的主方是由杜鹃、圆柏、水柏枝、藏麻黄和青蒿组成,其具体的入药植物基源依然存在着一些争议。五味甘露不是一成不变的,允许随症在其主方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组成。五味甘露药浴具有非常丰富的药理活性,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汉达尔玛(B.Khandarmaa)[4](2020)在《《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四部医典》中关于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相关内容的整理、分析、归纳和进一步系统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蒙医传统疗法中的放血疗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本论文主要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论文撰写过程当中,由于缺少蒙文的古代文献以及搜索相关文献的数据库,采取手工查阅方法,主要涉及《四部医典》与《四部医典》的注释本《蓝琉璃》、《注释除思明灯》、《四部甘露》等着作。现代文献中的中文文献检索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蒙文文献通过 mongolmed.mn、EMSHIUS、UB health等数据库蒙医、放血疗法、四部医典等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现代蒙文相关蒙医放血疗法的书籍大部分是采取手工查阅方法。结论:1.蒙古族是世界上最大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人民生活随着气候的变换,不断搬迁,不断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掌握了这一具有民族医疗特色的外治放血疗法。《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后,促进了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蒙医学者们在学习和研究《四部医典》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通过编写的医学着作,使蒙医学发展到今日。《四部医典》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蒙医教学、临床和科研人士的必备参考书。2.《四部医典》促进了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放血疗法机制、治疗原则、主要治疗病证、操作方法、放血工具、注意事项、疗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蒙医放血疗法提出了分离正血与病血的观点,操作是非常重视放血时机的选择。这一点是蒙医放血疗法比其他民族放血疗法最大的区别及蒙医放血疗法最具特色的内容。3.蒙医放血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适应症逐渐扩大,也得到了日益推广。一直为蒙医临床上一种重要的内病外治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4.蒙医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泻毒作用,无论是外感热毒,还是淤血阻滞,或是热入营血,它是在临床上都有良好的泻病血、除病气、降低血热、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蒙医放血疗法是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镇痛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
索南邓登[5](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陈秀红[6](2020)在《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LDH所致下肢白脉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椎间盘退变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引起神经根营养障碍、神经根炎症和传导损害,继而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LDH属于蒙医下肢白脉病的范畴。主要是巴达干与赫依或巴达干与黄水相博入下肢白脉-管脉引起.蒙医将脑、脊髓、白脉统称为白脉,归阴,五元中属水。由脊髓导源的两支下肢管脉是从第一椎左右各约一寸处直接向下运行,至第五椎复入里与脊柱内之脉道相连接,至十二椎又向脊柱又向脊柱外循行,与精府和肾脏相通,再往下经尾骨、髋骨之间,然后越髋眼外出,经大腿外侧,历外踝,中趾,止于足心。另分两条由第十四椎外出,自髋骨上显露,向下运行于大腿,沿膝关节,胫骨与大趾之外侧相连,汇集于足心。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较昂贵,很多患者更愿意首先接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针灸、按摩、各种静脉及口服用药、牵引理疗、康复训练等现代疗法,其疗效及疗程各异。蒙医温针作为蒙医传统疗法之一,将银针刺入蒙医特定穴位通过适当的深度刺激达到治疗的效果。蒙医“五味甘露”熏蒸是蒙医外治疗法之一,它借热力和蒙药的十七种功能二十种特性逐出体内热邪和病黄水再使黄水自毛孔中排出,从而改善赫依,血的运行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蒙医五味甘露熏蒸能治疗白脉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可视为一种蒙医特色疗法。两种疗法的联合应用更能加快LDH的痊愈过程,但目前临床上利用蒙医温针结合蒙医五味甘露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肢白脉病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报道较少,其单一应用与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比较也无统一定论。研究目的本课题在相关理论、文献的支持下,运用蒙医治疗方法结合的理念和原则,运用客观数据评价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LDH所致下肢白脉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干预治疗LDH所致下肢白脉病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2017.1至2017.12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各32名患者。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采用蒙医温针结合蒙医五味甘露熏蒸治疗,蒙医温针组采用单纯蒙医温针治疗,对照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包含疼痛症状、全身症状、生活质量因素等患者自评为主的国际公认的多项指标:腿痛数字模拟评分VAS,腰痛数字模拟评分VAS,ODI功能障碍指数量表,下腰痛评分标准JOA,SF-36生存质量评估等并同时检测患者体内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MP2、MMP9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β-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的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方面本研究共观察96例患者,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病程、蒙医证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VAS评分比较2.1腰痛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时:治疗后2、4周,三组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三组腰痛疼痛评分VAS均有所降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组与对照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腿痛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三组2、4周点腿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三组腿痛疼痛评分VAS均有所降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组与对照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疗法之间比较,蒙医温针结合五味甘露熏蒸疗法与蒙医温针疗法对局部疼痛(腰痛、下肢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针刺疗法,并且蒙医温针结合五味甘露熏蒸疗法优于蒙医温针疗法;3.JOA下腰痛量表评分比较3.1 JOA主观症状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2、4周,三组患者的腰痛、下肢痛或麻木、步行能力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蒙医温针组腰疼、步行能力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针刺组(P<0.05)。而三个组的下肢疼痛或麻木评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4周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蒙医温针组患者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而三个组大部分患者步行能力的评分都提高幅度很大,但没有显着差异(P>0.05);3.2 JOA体征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2、4周,三个组患者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直腿抬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的感觉障碍改善明显好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P<0.05);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蒙医温针组的运动障碍、直腿抬高试验改善明显好于对照针刺组;3.3 JOA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2、4周较治疗前日常生活动作评分均有显着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方面显着高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P<0.05);治疗4周后,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坐(1h)等方面显着高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P<0.05);三个组患者举重物方面、步行评分都有提高,但没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方面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明显好于蒙医温针疗法及常规针刺疗法,而且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患者腰痛、下肢痛或麻症状并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能力,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即4周后患者的感觉障碍改善也非常明显。4.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2、4周较治疗前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显着降低(P<0.05);治疗2周、4周后,三组的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显着降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相较于其余两组指数下降更为显着,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5.SF-36 比较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组三组SF-36多维度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及4周治疗后,三组的SF-36多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后BP(躯体疼痛)、PF(生理职能)、GH(总体健康)、MH(精神健康)评分均显着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蒙医温针及常规针刺疗法都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而且对于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6.疗效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的总有效率是90.7%。采取蒙医温针疗法的总有效率84.3%。采取对照针刺疗法的总有效率78.1%。经过治疗三组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比三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经过检验,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效果最好。7.安全性分析: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为3%,蒙医温针组0%,对照针刺组为6%,无严重不良事件,且所有不良事件均自行消失。8.1患者治疗前后促炎因子(血清IL-1β、IL-6、IL-8、TNF-α、MMP2、MMP9浓度)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后2、4周,血清学促炎因子IL-1β、IL-6、IL-8、TNF-α、MMP2、MMP9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5);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MMP2、MMP9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蒙医温针组,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对照针刺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TNF-α、MMP2、MMP9浓度较2周观察点时继续下降,其中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促炎因子下降最为明显,与蒙医温针组、对照针刺两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显着改善,其中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炎性因子下降最为明显。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减少LDH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炎性因子,从而达到镇痛而改善症状。8.2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介质(血清SP、5-HT、CGRP、β-EP浓度)比较(1)三组患者的治疗后2、4周,血清学疼痛介质SP、CGRP、5-HT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5);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SP、CGRP、5-HT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对照针刺组,蒙医温针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SP、CGRP、5-HT浓度较2周时继续下降,其中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SP、CGRP、5-HT下降最为明显。与其余两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减少血清中的致痛物质的释放,对神经根的刺激也就相应减轻,从而起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作用。(2)三组患者的治疗后2、4周,血清学疼痛介质β-EP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升高(P<0.05);治疗2周、4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β-EP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组与对照针刺组、蒙医温针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组与对照针刺组降低β-EP的含量上升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表明患者血清中的止痛物质β-EP的释放增加,对神经根的刺激也就相应减轻,从而起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作用。结论:1.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能明显改善LDH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如:腰背痛、下肢痛或麻、感觉障碍、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坐1小时)。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改善LDH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局部疼痛情况较蒙医温针疗法与对照针刺疗法显着,并且此疗法在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精神健康、生理职能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2.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总改善率90.7%.且不良事件发生少,在本研究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3.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对LDH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2、MMP9等促炎因子的降低作用显着。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对LDH所致下肢白脉病患者的血清致疼痛介质:疼痛物质(SP)、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及镇痛物质β-内啡肽(β-EP)等调节作用显着。这可能是蒙医温针结合熏蒸疗法疗效显着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4.蒙医温针结合五味甘露熏蒸疗法是一个操作简便,能迅速、有效改善椎间盘突出致下肢白脉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疗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杨静[7](2019)在《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目的:沙棘五味方是蒙古族常用的传统方药之一,全方由沙棘膏、木香、白葡萄干、甘草、栀子5味药组成,功能主治咳嗽和哮喘,在临床上用于风热犯肺和长期干咳,呼吸急促和痰液分泌过多,胸部压迫感沉重等。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有五味沙棘散,且其质量标准比较完善,市场上已有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但有关泡腾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实验方法:(一)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五味沙棘配方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包合的制备工艺,沙棘膏、甘草、栀子、白葡萄干的醇煎液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筛选泡腾片的填充剂,CO2释放量和PH值筛选处方浸膏粉与酸碱的配比,考察临界相对湿度以选取最佳压片条件,及成型所用润滑剂、甜味剂的筛选(二)采取薄层色谱法对沙棘膏及木香、甘草、栀子进行定性分析;应用HPLC法构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多成分指纹图谱,并对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多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按药典要求,建立泡腾片的检查项目(三)通过小鼠的镇咳、祛痰实验比较市售的五沙棘散与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祛痰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1)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粉碎过四号筛,加入9倍量的水,煎煮提取5小时。(2)木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环合物最佳提取工艺:在60℃下搅拌2.5 h、木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6。(3)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每小时8倍量的75%乙醇,分别提取2次。(4)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的含量测定,以槲皮素为内标物,与山柰素、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240和1.0383,得出与实测值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槲皮素在25.59-511.8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5701.9X-1270.2(R2=0.9999)。山柰素在25.26-505.2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3760.1X-3451.9(R2=0.9999)。异鼠李素在254.2-5084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2892.1X-16585.9(R2=0.9999)。(5)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及木香、甘草和栀子的定性分析(6)同时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多成分以构建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15min,10%-20%A;1525min,20%-25%A;2535 min,25%-30%A;3555 min,30%-35%A;5565min,35%-45%A;6575 min,45%-55%A;7585 min,55%-65%A);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5nm;进样量:10μL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7)通过药效学研究验证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五味沙棘散都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的作用,比对阴性对照具有显着性差异,尤其是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祛痰作用中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中、高两个剂量组都可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效果较明显。结论: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
王冰雨[8](2019)在《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蒙药森登-4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富集。对蒙药复方森登-4的体内药效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肉芽肿实验、耳肿胀实验以及扭体反应实验研究蒙药森登-4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氧嗪酸钾制作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森登-4的降尿酸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森登-4正常大鼠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血清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血清中的移行情况;对森登-4正常大鼠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尿液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进行研究,确定总黄酮和总萜对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正常大鼠、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中的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并研究药-时曲线,为蒙药复方森登-4的药理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蒙药森登-4制成有效部位,采用大孔树脂柱,硅胶柱,MCI柱,凝胶柱洗脱,得不同流分,对其中的杨梅素、(2R,3R)-双氢杨梅素、槲皮素、栀子苷、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没食子酸进行有目标的追踪。取180只小鼠,分别进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蒙药森登-4各给药组与模型空白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肉芽肿增值重量差异,耳片炎症肿胀度抑制差异和小鼠的扭体抑制差异。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模型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尿液中的尿酸(UA)水平。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灌胃给予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给药后取大鼠尿液及不同时间点血清,经除蛋白处理及显色反应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鼠血清及尿液中的总黄酮及总萜成分进行测定,计算含量,并进行血清药代动力学研究。将大鼠分为正常组、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灌胃给予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后,取大鼠关节的乙腈提取液,采用UPLC-Q-TOF-MS法对提取液中的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进行测定。结果:从蒙药森登-4中分离富集得到足量的6个化合物,经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指认和1H-NMR和13C-NMR波谱数据对比,确认为杨梅素,(2R,3R)-双氢杨梅素,栀子苷,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槲皮素,没食子酸。蒙药复方森登-4中剂量组能抑制棉球致小鼠肉芽肿的生长,可以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可以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表明蒙药复方森登-4有显着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大鼠血清及尿液进行UA检测,并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的UA水平,结果表明,蒙药森登-4有降尿酸作用。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中总黄酮和总萜含量的方法,并对总黄酮和总萜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UPLC-Q-TOF-MS法,测定了大鼠关节中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论:蒙药复方森登-4具有显着的抗炎镇痛和降尿酸作用,与其在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的用途相对应。对蒙药森登-4体内药效成分的研究表明,复方所含有的总黄酮和总萜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存在重要意义,并通过UPLC-Q-TOF-MS法对其进行萜类质量标志物: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验证,为蒙药森登-4的药理药效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吕颖,张海涛,郭文芳,梁慧,张磊,李雪,李旻辉[9](2019)在《论传统蒙古族药炮制的继承与发展》文中提出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炮制,蒙古语称之为"淖莫特哈勒",是指"驯服"一些有毒、性猛或功不及、效不遂、用不便的蒙药,使其"顺从"于临床需要的一项传统加工处理技术。是蒙古族医药学家长期用药制备经验的总结,是蒙古族医药辩证统一的桥梁纽带之一,是评价蒙药临床疗效与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必要内容,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草原文化"软实力载体。该文就蒙药炮制历史、目的、工艺、机制、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根据蒙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传统蒙药炮制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蒙古族医药基础理论和蒙古族医学临床用药经验,加强蒙药炮制方法的文献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蒙药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势在必行,加强蒙药炮制专用设备及炮制过程质量监控仪器的研制和开发,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蒙药炮制着作权的保护及蒙药炮制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建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纳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期为传统蒙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武丽媛[10](2018)在《中蒙医学关于老年痴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总结蒙医医学、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疾病在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治疗经验,归纳阐述了两种医学的异同点,强调中蒙医治疗老年痴呆具有疗效的同时,也揭示了我国民族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所表现出的独特理论与治疗方法,从而为老年痴呆的防治提供了更多思路。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蒙古族医学的发扬光大,提升老年痴呆的防治水平。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主,辅以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整理、归纳、总结老年痴呆相关文献,查阅相关书籍包括《四部医典》《蒙医内科学》《蒙药正典》《甘露之泉》《中医内科学》《辨证录》《医林改错》《蒙医针刺疗术》《针灸学》和《针灸治疗学》等对老年痴呆药物治疗以及针刺治疗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结论:第一部分为“中蒙医学理论概况”。此内容对蒙医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以及中蒙医理论体系比较进行了概述,认识了两种医学理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第二部分为“中蒙医学对老年痴呆的认识”。整理查阅了中蒙医文献书籍中关于老年痴呆病名来源,以及关于老年痴呆记载的内容。第三部分为“中蒙医学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研究”。关于老年痴呆病因病机,中蒙医都阐述了各自的病机内容并对辨证理论进行比较。治疗方面为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中蒙医治疗老年痴呆方药,针刺疗法的比较,揭示了两种医学治疗疾病各自的特点。
二、蒙药五味甘露浴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药五味甘露浴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蒙成药“铁屑五味汤”传统疗效及现代化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蒙成药“铁屑五味汤”的蒙医药古籍文献考证 |
2 蒙成药“铁屑五味汤”现代化研究概况 |
3 蒙成药“铁屑五味汤”组方药[11] |
3.1 诃子 |
3.2 川楝子 |
3.3 栀子 |
3.4 黄柏 |
3.5 铁屑 |
4 蒙成药“铁屑五味汤”组方成分的现代化研究 |
5 结论与展望 |
(2)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1.1 木香药理活性研究 |
1.2 枫香脂药理活性研究 |
1.3 丁香药理活性研究 |
1.4 肉豆蔻药理活性研究 |
1.5 广枣药理活性研究 |
1.6 牛心药理活性研究 |
二、安神补心六味丸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研究概况 |
四、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研究概况 |
4.1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概念 |
4.2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不清的原因 |
4.3 明确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意义 |
4.4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原则 |
4.5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方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 |
一、组方源流考证 |
1.1 方源考略 |
1.2 方名考释 |
1.3 组成剂量考 |
1.4 功效主治考 |
1.5 制备用法考 |
1.6 小结 |
二、组方依据分析 |
2.1 赫依的概念 |
2.2 心赫依病的概念 |
2.3 心赫依病的病因病机 |
2.4 心赫依病的证候表现 |
2.5 心赫依病的治法治则 |
2.6 “镇赫依”及“祛赫依”使用探讨 |
2.7 小结 |
三、组方结构阐述 |
3.1 蒙药药味、药性及药效概念 |
3.2 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味、药性及药效 |
3.3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结构分析 |
3.4 小结 |
四、组方特色探析 |
4.1 功能组方,标本兼治 |
4.2 以补为养,形神同调 |
4.3 小结 |
五、组方理论研究结果 |
第二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3.1 数据采集及管理 |
3.2 采集内容 |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3.4 分析内容 |
3.5 统计方法 |
四、病例数据收集统计流程图 |
五、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
5.1 基本信息 |
5.2 诊断信息 |
5.3 用药信息 |
5.4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主症的关联规则分析 |
5.5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证型的关联规则分析 |
5.6 安神补心六味丸联用蒙成药关联规则分析 |
5.7 小结 |
讨论 |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分析 |
二、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
四、安神补心六味丸应用病证特征分析 |
4.1 蒙西医诊断分析 |
4.2 主症分析 |
4.3 蒙医辨证分析 |
五、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
六、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治疗优势在于“双心同调”和“心脑同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方药材[2] |
1.1 杜鹃 |
1.2 圆柏 |
1.3 藏麻黄 |
1.4 水柏枝 |
1.5 青蒿 |
2 常见配伍药物[4,42] |
2.1 植物类配伍药物 |
2.2 动物类配伍药物 |
2.3 矿物类配伍药物 |
3 制作工艺 |
4 作用原理 |
5 功效与临床应用 |
6 现代药理研究 |
7 检测方法 |
8 讨论 |
(4)《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四部医典》 |
第一节 《四部医典》的历史渊源 |
第二节 《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背景 |
第三节 《四部医典》在蒙古地区的流传 |
第二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历史源流与发展 |
第三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理论及放血原则 |
第一节 蒙医放血疗法理论 |
第二节 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原则 |
第四章 《四部医典》与蒙医传统放血疗法 |
第一节 《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相关内容 |
第二节 《四部医典》对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影响 |
第五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古代文献研究现状 |
第二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现代文献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临床研究现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5)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
2.2 研究综述 |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3.4 小结 |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4.4 小结 |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5.2 结果与分析 |
3.5.3 小结 |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
3.6.4 结果与分析 |
3.6.5 小结 |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
4.3 小结 |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5.1.1 指标体系 |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7 评测说明 |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
5.2.1 权重分配 |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
5.3 综合评价结果 |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
5.4 小结 |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
6.1.1 路径假设 |
6.1.2 概念模型 |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样本数据预测 |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2 信效度检验 |
6.3.3 实证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LDH所致下肢白脉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
1.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与试剂 |
2.工艺路线选择 |
2.1 剂型选择 |
2.2 工艺路线拟定 |
3.木香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考察 |
3.1 预实验 |
3.1.1 色谱条件 |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1.4 粉碎度考察试验 |
3.1.5 加水量考察试验 |
3.1.6 提取时间考察试验 |
3.1.7 试验小结 |
3.2 单因素影响试验 |
3.2.1 粉碎度单因素考察试验 |
3.2.2 加水量单因素考察试验 |
3.2.3 提取时间单因素考察试验 |
3.3 正交试验 |
3.3.1 正交试验设计安排 |
3.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3.3 结论 |
3.4 木香挥发油包合方式研究 |
3.4.1 仪器与试药 |
3.4.2 包合方法 |
3.4.3 单因素考察研究 |
3.4.4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包合工艺条件 |
3.4.5 包合物的验证 |
3.4.6 讨论 |
4.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提取工艺考察 |
4.1 实验仪器 |
4.2 实验试剂与试药 |
4.3 提取液的含量测定 |
4.4 预实验——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提取工艺考察 |
4.5 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单因素考察试验 |
4.6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
4.6.1 提取物含量测定 |
4.6.2 试验结果分析 |
4.6.3 提取工艺的验证 |
4.6.4 讨论 |
4.6.5 小结 |
5.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五味沙棘提取物的制备 |
5.3 制备工艺 |
5.3.1 填充剂的筛选 |
5.3.2 提取浸膏粉与酸碱配比的筛选 |
5.3.3 制粒条件的选择 |
5.3.4 颗粒流动性及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
5.3.5 润滑剂、矫味剂的筛选 |
6.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二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1.实验仪器与材料 |
2.药材质量标准 |
3.试验方法及结果 |
3.1 性状 |
3.2 鉴别 |
3.3 检查 |
3.3.1 重量差异 |
3.3.2 崩解时限 |
3.3.3 酸度 |
3.4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液相指纹图谱 |
3.4.1 实验材料 |
3.4.2 色谱条件 |
3.4.3 方法学考察 |
3.4.4 讨论 |
3.5 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
3.5.1 仪器与试药 |
3.5.2 方法与结果 |
3.5.3 方法学考察 |
3.5.4 校正因子的建立 |
3.5.5 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考察 |
3.5.6 待测组分色谱峰定位 |
3.5.7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结果比较 |
3.5.8 讨论 |
第三部分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药效学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与材料 |
2.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镇咳作用 |
2.2 祛痰作用 |
3.结果 |
3.1 氨水引咳实验影响 |
3.2 气管酚红排泄实验的影响 |
4.结论与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一节 实验部分 |
第二节 化合物鉴定 |
第三章 蒙药复方森登-4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一节 蒙药复方森登-4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
第二节 蒙药森登-4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降尿酸作用研究 |
第四章 蒙药森登-4中总类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及在尿液中的含量研究和组织分布研究 |
第一节 蒙药森登-4中总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研究 |
第二节 蒙药森登-4中总萜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研究 |
第三节 蒙药森登-4大鼠尿液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研究 |
第四节 蒙药森登-4 中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在大鼠关节中的含量研究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谱 |
中药及民族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蒙药森登-4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9)论传统蒙古族药炮制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药炮制历史 |
2 蒙药炮制目的 |
2.1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 |
2.2 提高药物的功效 |
2.3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 符合临床需要 |
2.4 便于制剂、调剂和利于吸收 |
2.5 保证药材净度, 利于贮藏 |
2.6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后的趋向 |
2.7 方便携带与服用 |
3 蒙药炮制工艺 |
3.1 一般净制 |
3.2 水制 |
3.3 火制 |
3.4 水火共制 |
4 蒙药炮制机制 |
5 蒙药炮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1 炮制方法多而乱 |
5.2 炮制过程多凭经验判断, 缺乏规范化控制 |
5.3 蒙药材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标准滞后 |
5.4 对蒙药炮制原理、炮制机制及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滞后 |
5.5 蒙药材及辅料的使用不规范 |
5.6 蒙药炮制用仪器设备落后, 多为手工或半手工的小作坊式生产 |
5.7 蒙药炮制继承无力, 人才不足 |
6 蒙药炮制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
6.1 加强蒙药炮制方法的文献研究 |
6.2借鉴中药材炮制品质量规范, 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蒙药质量标准 |
6.3 加强蒙药炮制专用设备及炮制过程质量监控仪器的研制和开发 |
6.4 加强对蒙药炮制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科研创新 |
6.5 加强蒙药炮制着作权的保护 |
7 展望 |
(10)中蒙医学关于老年痴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蒙医学理论概况 |
1.蒙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
1.1 阴阳五元学说 |
1.2 三根七素学说 |
1.2.1 三根学说 |
1.2.2 七素学说 |
1.3 脏腑经络学说 |
1.4 病因病机理论学说 |
2.中医理论体系概况 |
2.1 阴阳五行学说 |
2.2 气血津液学说 |
2.3 脏腑经络学说 |
2.4 病因病机学说 |
3.中蒙医理论比较 |
第二部分 中蒙医学对老年痴呆的认识 |
1.老年痴呆 |
2.老年痴呆的中医认识 |
3.老年痴呆的蒙医认识 |
第三部分 中蒙医学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研究 |
1.病因病机 |
1.1 中医关于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蒙医关于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蒙医关于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比较 |
2.治疗 |
2.1 药物治疗 |
2.1.1 中蒙药学概述 |
2.1.2 中医药物治疗老年痴呆 |
2.1.3 蒙医药物治疗老年痴呆 |
2.1.4 中蒙医治疗老年痴呆用药比较 |
2.2 针刺治疗 |
2.2.1 中医针刺概述 |
2.2.2 蒙医针刺概述 |
2.2.3 中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 |
2.2.4 蒙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 |
2.2.5 中蒙医治疗老年痴呆针刺比较 |
2.3 蒙医治疗老年痴呆的其他疗法 |
2.3.1 酸马奶疗法 |
2.3.2 灸疗法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蒙医学发展以及现代运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蒙药五味甘露浴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蒙成药“铁屑五味汤”传统疗效及现代化研究概况[J]. 娜仁其木格,安鲁斯,阿木古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1(12)
- [2]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D]. 陈路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J]. 王常悦,卢燕. 药学研究, 2020(06)
- [4]《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D]. 汉达尔玛(B.Khandarmaa).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6]蒙医温针结合熏蒸治疗LDH所致下肢白脉病的临床研究[D]. 陈秀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 杨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8]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王冰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论传统蒙古族药炮制的继承与发展[J]. 吕颖,张海涛,郭文芳,梁慧,张磊,李雪,李旻辉.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3)
- [10]中蒙医学关于老年痴呆的比较研究[D]. 武丽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