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销售熟肉制品中有害物质的调查分析

深圳销售熟肉制品中有害物质的调查分析

一、深圳市售熟肉制品有害物质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娟[1](2021)在《2019-2020年扬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因子识别》文中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第二章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为了解扬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各类食品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掌握扬州市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扬州市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高危食品类别及有害因素污染水平,为有关部门实施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1 食源性疾病监测目的:了解扬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0年扬州市各哨点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集病例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同时对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2020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9504例,病例集中于第三季度(36.92%);≥66岁年龄组的人群发病率最高(20.82%);病例职业中农民的发病率最高(26.32%);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为主;可疑食品类别以肉与肉制品为主。共采集病例生物样本2040份,总阳性率为10.39%;共检出4种病原微生物,分别为诺如病毒(5.00%)、沙门氏菌(3.82%)、副溶血性弧菌(1.5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05%);病原体在6~15岁年龄组人群中检出率较高(16.81%),且以诺如病毒和沙门氏菌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在16~25岁年龄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病原体在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18.37%),且均为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有病原体检出病例对应的最可疑食品类别为乳与乳制品(24.06%)。沙门氏菌的主要型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35.90%),诺如病毒以Ⅱ型为主(83.33%)。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3起,累计发病人数175人,病死率0.57%(1/175)。在致病因素明确的9起暴发事件中,33.33%的暴发事件是由亚硝酸盐引起,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22.22%)、变形杆菌(11.11%)、副溶血性弧菌(11.11%)、砷化物(11.11%);暴发时间集中于第三季度(53.85%);暴发场所以饭店(酒店)为主(46.15%);原因食品主要是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结论:2019—2020年扬州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具有各自流行特征,相关部门可根据相应特征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目的:了解扬州市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污染状况。方法:依据2019—2020年《扬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扬州市6个县市区内进行食品样品的采集,参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相关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检测。结果:2019—2020年共监测5大类398份食品样品,总不合格率为8.04%(32/398),其中4类11份食品样品检出卫生指示菌指标超标,超标率为4.55%(11/242),具体表现为肉与肉制品、餐饮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超标,粮食制品中霉菌,乳与乳制品中碱性磷酸酶超标,各自的超标率分别为1.67%(1/60)、4.08%(4/98)、4.17%(2/48)、11.11%(4/36)。3类23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6%(23/326),共检出5种25株致病微生物,其中蜡样芽胞杆菌、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05%、10.42%,主要污染的是粮食制品和餐饮食品;粮食制品、肉与肉制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17%和4.86%,粮食制品中主要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肉与肉制品中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便利店/零售店、农贸市场、超市的食品致病微生物污染较严重,检出率分别为23.08%、11.11%、5.19%。结论:扬州市粮食制品、肉与肉制品、餐饮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克罗诺杆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较为零散。3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目的:了解扬州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确定风险因子的可能来源及分布,为食品安全防控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依据2019—2020年《扬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在扬州市辖区内采集食品样品,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中的相关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采用点评估法对食品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2019—2020年共检测9大类389份食品样品101个指标,样品合格率为93.32%;其中5大类26份食品样品中共9个指标超标,样品超标率为6.68%。不合格指标为水产动物中的镉元素,鸡蛋中的甲硝唑、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金刚烷胺和灭蝇胺,鸡肉中的金刚烷胺,辣椒中的氯氟氰菊酯、油条中的含铝添加剂、小麦制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点评估的结果显示蔬菜中的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谷物和水产动物中的镉,小麦制品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带来的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结论:扬州市部分食品中存在化学污染物超标现象,且部分化学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较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母雨[2](2020)在《盘县火腿微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盘县火腿是贵州省着名特产,以传统工艺自然发酵而成,具有独特的地域质量特点,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称号。随着盘县火腿产业的发展,自然发酵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加工周期长、易受杂菌污染、火腿品质波动等。与其他发酵食品类似,干腌火腿中的微生物群落对风味和滋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揭示盘县火腿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与代谢产物形成的关系,筛选适宜于盘县火腿生产的发酵剂是突破企业瓶颈和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本论文以不同阶段(生腿期、腌制期、静置期、成熟初期、成熟中期和成熟后期)盘县火腿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并分析理化特性和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旨在通过微生物与代谢物之间的关联分析挖掘盘县火腿中潜在的关键微生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Illumina高通量测序在门水平上的物种注释共发现10个细菌门和3个真菌门,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53.5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36%)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97.78%)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共发现154个细菌属和51个真菌属,平均丰度>1%的核心微生物属包括11种细菌和5种真菌,其中最丰富的是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4.79%)、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41.03%)和曲霉属(Aspergillus,37.68%)。α-多样性分析发现盘县火腿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显着下降,但细菌群落比真菌群落更复杂;β-多样性分析显示细菌和真菌的演替方向一致,但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比真菌更剧烈。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代谢是细菌群落最主要的功能,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全局和概述地图、氨基酸代谢;另外,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序列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明显减少,特别是癌症相关序列。(2)理化特性的动态变化显示,随着自然发酵的进行,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aw)持续下降,分别从72.69%和0.977降至43.93%和0.753,Na Cl含量从低于检出限增至5.28%,而p H从5.74缓慢上升至5.94,属于微酸环境,这些指标的变化不仅有助于盘县火腿品质的形成,还可以抑制盘县火腿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肌内脂肪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持续减少,从9.60%降至6.47%,但仍高于塞尔塔火腿(5.96%),表明盘县火腿可能具有较好的弹性。对于色度指标,亮度(L*)和黄度(b*)在加工过程中显着下降,而红度(a*)显着上升,这意味着成熟盘县火腿具有较好的颜色参数。通过HS-SPEM/GC-MS技术从不同阶段盘县火腿样品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24种醛,9种醇,7种酮,7种酸,2种烃和1种吡嗪类物质。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从25种(218.50μg/kg)增加至40种(1044.49μg/kg)。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的PLSR回归模型发现3-甲基丁醛、十二醛、十六醛、(Z)-9-十八烯醛和十八醛与盘县火腿的肉香、清香和油脂香属性显着相关。(3)基于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盘县火腿的代谢谱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发生了连续变化,且成熟初期变化最剧烈。根据OPLS-DA模型的VIP>1和ANOVA的p<0.05确定了导致明显分离的31个显着变量,包括15种氨基酸、6种脂肪酸、3种有机酸、2种糖、2种多元醇、2种核酸和1种其他物质。除2种糖(葡萄糖和果糖)外,所有显着差异代谢物在盘县火腿自然发酵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且大多在成熟初期急剧增加并达到最大值,它们的积累对盘县火腿的滋味品质具有重要贡献。显着差异代谢物的途径分析表明它们共涉及30条代谢通路,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是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最相关的代谢途径。(4)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分含量是驱动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和p H和aw是驱动真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揭示盘县火腿中潜在的关键微生物,采用基于Pearson系数的相关性网络和多元RDA分析微生物群落对挥发性风味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根据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的相关系数(|r|>0.6)和显着性结果(p<0.05),发现Staphylococcus、Aspergillus、Debary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环丝菌属(Brochothrix)、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对盘县火腿风味品质有显着贡献。多元RDA显示,Staphylococcus,Debaryomyces和Chromohalobacter可促进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形成与积累,科贝特氏菌属(Cobetia)和Aspergillus与糖代谢密切相关,而Kushneria,Yamdamyza和青霉菌属(Penillium)与有机酸代谢有关。结合风味贡献度和代谢产物相关性,确定盘县火腿的关键微生物为Staphylococcus,Aspergillus,Debaryomyces和Chromohalobacter。

杨辉,余四旺,陈芳,李宁,杨中枢[3](2019)在《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对策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的演变不仅满足了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引起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膳食习惯差异,我国人群同时面临着营养过剩、肥胖而某些营养素可能缺乏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品工业不仅影响人群对能量、盐、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模式,也在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结构和有害物质的暴露风险。致病微生物、农药、重金属等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引导公众的膳食行为提供了基本原则,但人们在选择健康膳食时可能受认知程度、传统习惯、媒体宣传等影响因素的制约。如何为我国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讨论了健康膳食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宣传倡导健康的膳食习惯,如何保存和加工食物以维持营养,如何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以及其他可以促进人群健康的方法。

李冉[4](2018)在《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及销售卫生现状和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水鹅,扬州人俗称“老鹅”。近年来,随着人民越来越注重饮食,从基本的吃好,到发展为吃的安全与营养。作为淮扬菜的代表之一,盐水鹅的质量及营养开始受到各方人士重视,而同时为了淮扬菜发展需要,不少淮扬菜大师表示,要制订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盐水鹅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从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指标等方面制订。标准制订过程中,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查询、收集及研究,接收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建议,经反复修改及补充形成草案。盐水鹅多采用小作坊加工,以街头摊点方式销售。为更好地控制盐水鹅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盐水鹅卫生管理力度,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状况需进行研究。研究散装盐水鹅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特征的变化规律,是确保盐水鹅质量安全的前提。对不同贮藏温度下散装盐水鹅品质特性进行研究,可为散装盐水鹅贮藏、食用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1盐水鹅理化指标的研究按照国标方法测定了 150批盐水鹅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氯化钠指标。结果显示部分指标含量不符合GB/T 23586规定。2盐水鹅污染物指标的研究按照国标方法测定了 120批盐水鹅总砷、铅、镉、总汞及铬含量。结果显示盐水鹅污染物指标符合GB 2762规定。一方面预防污染物污染盐水鹅产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污染物检测。3盐水鹅微生物指标的研究按照国标方法测定了 150批盐水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根据相关限量要求,非预包装盐水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为70.83%、44.17%和97.50%;预包装盐水鹅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为100%。非预包装盐水鹅在加工、运输及流通等环节易受到污染,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非预包装盐水鹅微生物指标监督管理。4盐水鹅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指标的研究按照相关方法测定了 300批盐水鹅亚硝酸盐、山梨酸、柠檬黄、日落黄、氯霉素及罂粟壳含量。结果显示部分指标含量不符合GB2760要求。氯霉素检出1批、罂粟壳检出2批。5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现状研究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现场抽查盐水鹅摊点共204个。从业人员268人,持有效健康证217人,持证率80.97%。防蝇防尘等卫生设施完善的有204份,合格率76.12%。对摊点使用的刀具、盘、电子秤及砧板四种工具进行大肠菌群测定,合格率分别为39.44%、33.93%、29.81%及25.98%。随机抽取72批盐水鹅,盐水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68.06%、36.11%,致病菌检出1批。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警示,规范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状况。6贮藏温度对盐水鹅品质的影响以散装盐水鹅为对象,研究其在4℃、25℃及35℃贮藏温度下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特征变化,对于当天加工制作,并在中午销售的盐水鹅,保存期限建议值为:35℃不超过8 h,25℃不超过20 h。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研究,提出盐水鹅消费指南建议,指导人们健康食用盐水鹅。

申丽媛[5](2017)在《扬州市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控》文中研究表明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餐饮单位,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同时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卫生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各类集体食堂、餐馆中不时会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小则引起腹痛腹泻,大则引起食物中毒,这与餐饮单位中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工操作卫生和餐饮单位整体的环境卫生密切相关。目前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的了解主要通过食品安全抽检进行,各省市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定时进行抽检,以便及时了解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动态变化。但各省市抽检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检时没有针对性,虽然检测了大量样本但发现的问题却不多;分析时没有分类比较,将餐饮单位抽检的食品和其他地方抽检的食品混为一体,导致餐饮业中的一些抽检指标被掩盖。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真正情况。本课题在结合了 2014年对扬州市邗江区抽检情况的基础上筛选了具有针对性的餐饮食品及指标,同时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对餐饮单位进行了实地的卫生状况调查,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对2016年扬州市邗江区餐饮单位进行食品安全状况分析,把握扬州市邗江区食品安全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隐患,为监督抽检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依据。1邗江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调查为了了解邗江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知识方面,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38%;态度方面,从业人员的态度总体情况比较好,态度较好者占90.89%;行为方面,从业人员的总体行为正确率为87.6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量化分级、业态类型、户籍、文化程度、职务、是否持有健康证、参加培训的次数是影响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的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表明量化分级、文化程度是影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要加强对这些餐饮单位和这类从业人员的培训。2邗江区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邗江区七个分局的餐饮单位进行抽样,包括大型餐饮、中型餐饮、小型餐饮、食堂四种业态类型,共抽取100家餐饮单位。对邗江区餐饮单位的卫生调查结果显示,“人员与环境卫生”合格率最低,为67.11%,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头发外露、废弃物容器未加盖;不同业态类型的餐饮单位中,食堂的总体卫生情况好于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同量化分级的餐饮单位中,A级餐饮单位好于B、C级餐饮单位;各类型的餐饮单位普遍存在没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专间和非专间的废弃物容器没有盖子、从业人员头发外露等问题;中小型餐饮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从业人员未穿戴工作服、未戴口罩、无健康证明、无三防设施和通风设施、原料采购未索证索票等问题。因此,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监管。3邗江区餐饮单位食品和餐饮具抽检情况针对近几年风险监测问题较多的食品和指标抽样检测。共抽检食品684份,餐饮具493份,检测指标19项,其中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的检测,参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其他指标的检测,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抽检结果表明邗江区的餐饮食品主要存在微生物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三方面的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存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的问题,三者合格率分别为54.81%、39.26%、94.54%,超标的主要是熟肉制品和凉菜;食品添加剂主要存在亚硝酸盐过量的问题,亚硝酸盐合格率为77.01%,熟肉制品和酱腌菜中都有超量,主要是酱腌菜;非食用物质主要存在检出了甲醛、硼砂、吊白块非法添加物等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4.44%、42.42%、38.46%,甲醛主要在动物血制品中检出,硼砂在丸子、粮食及粮食制品中均有检出;吊白块在粮食及粮食制品中及豆类制品中检出。餐饮具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71.40%。不同业态类型、不同量化分级的餐饮单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的餐饮具中杯子的合格率最低。因此,今后可将这几类食品和餐饮具及其相关指标列为监管重点。4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对策针对本次的调查及抽检结果,对邗江区今后的餐饮单位监管提出了对策。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建议有5条: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相关培训、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健全食品原料溯源体系、确定食品安全风险关键控制点、加强餐饮业的自我管理。对餐饮监管部门的建议有5条: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加强餐饮单位监管;分清监管主次、突出监管重点;推进信息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规范餐饮操作要求;继续推行量化分级管理。

王佩,邱月升,余卫军,邓红[6](2017)在《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并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6个不同地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腊肠共84份,按照GB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中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84份腊肠样本中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59.5%,亚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98.8%;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高含量分别为99.73 mg/kg和44.64 mg/kg。6个不同地区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化生产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小作坊家庭自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合格率比较理想,而硝酸盐残留相对严重。

高新冬[7](2015)在《如东县城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市售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为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采用盐酸萘基乙二胺-亚硝酸盐比色法(GB/T5009.33-2010),检测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比较不同种类。结果:市售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抽检总合格率84.36%,其中牛肉、香肠合格率较高,猪杂碎熟肉制品合格率最低仅为73.91%。结论:市售熟肉制品亚硝酸盐超标现象严重,亟需治理整顿熟肉市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朱灿鹏[8](2014)在《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已从传统意义的关注食品数量安全向食品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更是反映出一个国家在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状况、人民道德水平以及国家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优劣。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以致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担心、忧心直至失去信心。在这种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彰显其在调控食品市场、规范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重要性。汕头市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较为活跃,有着众多中小企业和小作坊,其食品安全情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虽然近年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小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依旧频发。由此可见,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分析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发现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当前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时代背景,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及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汕头市近年来食品安全抽检状况,调研汕头市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以此来揭示汕头市食品安全现状。其次,通过分析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剖析当前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在借鉴香港、深圳等发达地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可行性对策,为汕头市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决策上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孙群露,金东晖,孙健,刘恩泽,李意球[9](2014)在《宝安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宝安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状况,评估因熟肉制品亚硝酸盐超标而引发中毒的风险程度。方法采用多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采集250份熟肉样品。样品亚硝酸盐残留量按GB/T 5009.33-2008规定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依据GB 2760-2007规定的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30 mg/kg的标准进行判定。结果亚硝酸盐检出率为52.4%,检出值小于10 mg/kg(含未检出者)占总样品数的92.8%。共检测出3份超标,超标率为1.2%。结论宝安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发生中毒事件的风险低。

宋晓昀,张磊,姜杰[10](2014)在《2013年大连市部分市售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大连市部分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方法选择当地居民主要购买点随机采集各类食品,开展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及禁用药物的监测。结果干食用菌镉超标率为20.0%,新鲜蔬菜铅超标率为11.4%,海蟹镉超标率为2.9%,海蟹铅超标率为5.7%。熟肉制品亚硝酸盐超标率为5.0%,山梨酸和苯甲酸超标率均为10.0%,酸菜中焦亚硫酸钠超标率20.0%。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率为10.8%,白酒中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超标率分别为80.0%和10.0%。花椒粉中罗丹明B检出率3.0%,牛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检出率1.5%,鸡腿肉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检出率2.3%。结论大连市市售食品总体风险较低,但部分食品仍存在较高风险,应加强问题食品的监管监测,提高全市食品安全。

二、深圳市售熟肉制品有害物质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售熟肉制品有害物质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9-2020年扬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因子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1.1 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1.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意义
        1.1.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研究现状
        1.1.4 课题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本项目的难点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食源性疾病监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
        2.2.2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
        2.2.3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2.3 讨论
        2.3.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2.3.2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2.3.3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结果分析
        2.3.4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样品构成情况
        3.2.2 微生物检出情况
    3.3 讨论
        3.3.1 卫生指示菌监测情况分析
        3.3.2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情况分析
        3.3.3 寄生虫监测情况分析
        3.3.4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监测总况
        4.2.2 食品中不同污染物类别的检出及超标情况
        4.2.3 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4.3 讨论
        4.3.1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总况分析
        4.3.2 食品中不同污染物类别的检出及超标情况分析
        4.3.3 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4.3.4 食品中化学物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2019年扬州市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种类及其项目
附录二:2019年扬州市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监测种类及其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盘县火腿微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发酵肉制品概述
    1.2 盘县火腿概述
        1.2.1 盘县火腿简介
        1.2.2 盘县火腿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干腌火腿的微生物
        1.3.1 发酵过程的优势细菌
        1.3.2 发酵过程的优势真菌
        1.3.3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 干腌火腿的挥发性风味
        1.4.1 风味种类及来源
    1.5 干腌火腿的非挥发性代谢物
        1.5.1 代谢组学技术
        1.5.2 干腌火腿的代谢组学研究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总DNA提取
        2.2.2 PCR扩增
        2.2.3 高通量测序数据前处理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
        2.4.2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演替
        2.4.3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共存网络
        2.4.4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功能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的演变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理化指标的测定
        3.2.2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提取与检测
        3.2.3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数据处理
        3.2.4 感官评价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3.4.2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
        3.4.3 感官属性与香气物质的PLSR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代谢组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火腿样品代谢物提取
        4.2.2 GC-TOF-MS分析
        4.2.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4.2.4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4.3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GC-TOF-MS总离子流图
        4.4.2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代谢物谱的变化
        4.4.3 显着差异代谢物的确定及通路分析
        4.4.4 盘县火腿加工过程中的整合代谢途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盘县火腿中关键微生物的筛选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微生物与理化因子的相互关系
        5.2.2 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的关联分析
        5.2.3 微生物组与代谢组数据集的整合分析
    5.3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理化因子与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关系
        5.4.2 盘县火腿中潜在风味贡献微生物
        5.4.3 盘县火腿中潜在代谢活性微生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及销售卫生现状和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依据
        1.1 盐水鹅
        1.2 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亟待制订
        1.3 我国地方特色肉制品相关标准
        1.4 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要求
        1.5 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状况
        1.6 不同贮藏温度对盐水鹅品质的影响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盐水鹅理化指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水鹅水分测定结果
        2.2 盐水鹅蛋白质测定结果
        2.3 盐水鹅脂肪测定结果
        2.4 盐水鹅氯化钠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盐水鹅水分测定情况
        3.2 盐水鹅蛋白质测定情况
        3.3 盐水鹅脂肪测定情况
        3.4 盐水鹅氯化钠测定情况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盐水鹅污染物指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水鹅总砷测定结果
        2.2 盐水鹅铅测定结果
        2.3 盐水鹅镉测定结果
        2.4 盐水鹅总汞测定结果
        2.5 盐水鹅铬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盐水鹅总砷测定情况
        3.2 盐水鹅铅测定情况
        3.3 盐水鹅镉测定情况
        3.4 盐水鹅总汞测定情况
        3.5 盐水鹅铬测定情况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盐水鹅微生物指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水鹅菌落总数测定结果
        2.2 盐水鹅大肠菌群测定结果
        2.3 盐水鹅致病菌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盐水鹅菌落总数测定情况
        3.2 盐水鹅大肠菌群测定情况
        3.3 盐水鹅致病菌测定情况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盐水鹅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指标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水鹅亚硝酸盐测定结果
        2.2 盐水鹅山梨酸测定结果
        2.3 盐水鹅日落黄及柠檬黄测定结果
        2.4 盐水鹅氯霉素测定结果
        2.5 盐水鹅罂粟壳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盐水鹅亚硝酸盐测定情况
        3.2 盐水鹅山梨酸测定情况
        3.3 盐水鹅日落黄及柠檬黄测定情况
        3.4 盐水鹅氯霉素测定情况
        3.5 盐水鹅罂粟壳测定情况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的制订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盐水鹅
    4 技术要求
        4.1 原辅料
        4.2 感官要求
        4.3 理化指标
        4.4 污染物限量
        4.5 微生物限量
        4.6 食品添加剂
        4.7 非法添加物
        4.8 净含量
    5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6.2 抽样
        6.3 检验
        6.4 取样方法
        6.5 判定规则
    7 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识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第七章 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状况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2 销售人员与环境卫生状况
        2.3 食品容器及用具大肠菌群测定结果
        2.4 市售盐水鹅微生物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销售人员与环境卫生状况
        3.2 食品容器及用具大肠菌群状况
        3.3 市售盐水鹅微生物指标状况
        3.4 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警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盐水鹅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温度对L~*值影响
        2.2 不同贮藏温度对a~*值影响
        2.3 不同贮藏温度对b~*值影响
        2.4 不同贮藏温度对感官品质影响
        2.5 不同贮藏温度对pH值影响
        2.6 不同贮藏温度对TVB-N值影响
        2.7 不同贮藏温度对TBARS值影响
        2.8 不同贮藏温度对菌落总数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贮藏温度L~*值、a~*值及b~*值测定情况
        3.2 不同贮藏温度感官品质测定情况
        3.3 不同贮藏温度pH值测定情况
        3.4 不同贮藏温度TVB-N值测定情况
        3.5 不同贮藏温度TBARS值测定情况
        3.6 不同贮藏温度菌落总数测定情况
        3.7 盐水鹅消费指南建议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综述: 全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研究概况
    1 资料来源
    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发布情况
    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类别
    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地域分布
        4.1 产品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涵盖食品类别
        4.2 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涵盖类别分布
        4.3 生产经营规范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涵盖类别分布
    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
        5.1 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重叠
        5.2 形式与内容不规范
        5.3 管理手段滞后,监管不力
        5.4 支持力度不够
    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的建议
        6.1 明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地位
        6.2 加强地方特色产品标准化建设
        6.3 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意见
        6.4 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7 结语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1 盐水鹅理化指标的研究
    2 盐水鹅污染物指标的研究
    3 盐水鹅微生物指标的研究
    4 盐水鹅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指标研究
    5 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的制订
    6 盐水鹅摊点销售卫生状况研究
    7 不同贮藏温度对盐水鹅品质的影响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5)扬州市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依据
        1.1 餐饮业食品安全概念
        1.2 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
        1.3 课题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邗江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3 餐饮从业人员获取知识的途径
        2.4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得分整体情况
        2.5 不同业态类型的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得分情况
        2.6 不同量化分级的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得分情况
        2.7 不同条件的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的差异
        2.8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高低的Logistic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样本总体情况
        3.2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总体情况分析
        3.3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高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5 餐饮从业人员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扬州市邗江区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餐饮单位卫生总体合格情况
        2.2 餐饮单位卫生及制度管理情况
        2.3 餐饮单位建筑与布局情况
        2.4 餐饮单位人员与环境卫生情况
        2.5 餐饮单位设施设备与加工用具卫生情况
        2.6 餐饮单位原料采购与储存卫生情况
        2.7 餐饮单位加工操作卫生情况
    3 讨论
        3.1 总体卫生情况
        3.2 卫生及制度管理情况
        3.3 人员及环境卫生情况
        3.4 设施设备与加工用具卫生情况
        3.5 原料采购与储存卫生
        3.6 加工操作卫生情况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邗江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抽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样地点及数量
        2.2 样本采集量情况
        2.3 抽检食品总体合格情况
        2.4 不同检测类别的食品合格情况
        2.5 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别
        2.6 餐饮具总体合格情况
    3 讨论
        3.1 餐饮食品检测结果
        3.2 餐饮具检测结果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1 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潜在风险
        1.1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情况
        1.2 餐饮单位卫生状况
        1.3 餐饮食品抽检情况
    2 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2.1 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建议
        2.2 对餐饮监管部门的建议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餐饮业食品安全卫生现状研究进展
    1 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风险特点
    2 餐饮业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现状
    3 餐饮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因子
    4 餐饮食品中的理化指标污染因子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1 邗江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KAP调查
    2 邗江区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调查
    3 邗江区餐饮单位食品抽检结果
    4 邗江区餐饮单位餐饮具抽检结果
    5 风险防范对策
    6 结论与建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6)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1.1.2 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亚硝酸钠标准曲线的制备
        1.3.2 样品处理
        1.3.3 检测方法
    1.4 判定标准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测效果
        2.1.1 标准曲线
        2.1.2 回收率、精密度与重复性
    2.2 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2.2.1 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结果
        2.2.2 不同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布情况
        2.2.3 不同生产方式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7)如东县城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检验及评价方法
    1.3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2不同包装熟肉制品比较
    2.3不同销售点熟肉制品合格率比较
3讨论

(8)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食物与食品
        1.2.2 食品安全
        1.2.3 食品安全监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1.4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路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第二章 汕头市食品安全的现状
    2.1 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专项调查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
        2.1.3 调查数据分析
        2.1.4 调查小结
    2.2 汕头市流通市场食品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
        2.2.1 2011~2013 年汕头市市场上流通 14 类食品样品的质量监测结果
        2.2.2 汕头市市场上流通 14 类食品样品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第三章 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1.1 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部门及其职能
        3.1.2 监管对象及内容
        3.1.3 监管方式
    3.2 当前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
        3.2.1 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边界存在重叠及缺位,层级管理模糊
        3.2.2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综合协调机制
        3.2.3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
        3.2.4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2.5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分散、技术水平低
        3.2.6 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1 香港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1.1 香港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4.1.2 香港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启示
    4.2 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2.1 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4.2.2 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健全完善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5.1 建立一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5.2 强化经费投入力度,保障食品安全监管
    5.3 加强地方性立法,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5.4 整合检验检测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支撑
    5.5 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6 建立食品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和安全预警体系
    5.7 推进落实食品来源追溯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5.8 健全食品行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9)宝安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判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样品采集情况
    2.2 亚硝酸盐含量检出情况
    2.3 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情况
3 讨论

(10)2013年大连市部分市售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食品和项目的选择
    1.2 监测点的选择
    1.3 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
    1.4 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2.2 农药残留
    2.3 食品添加剂
    2.4 生物毒素
    2.5 食品中有机污染物
    2.6 非食用物质
    2.7 禁用药物
3 讨论
    3.1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
    3.2 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3.3 酸菜制品中焦亚硫酸盐
    3.4 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3.5 河豚毒素和贝类麻痹性毒素
    3.6 邻苯二甲酸酯类
    3.7 非食用类物质及兽药
4 结论

四、深圳市售熟肉制品有害物质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2020年扬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因子识别[D]. 郭娟. 扬州大学, 2021(08)
  • [2]盘县火腿微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研究[D]. 母雨. 贵州大学, 2020(04)
  • [3]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对策与展望[J]. 杨辉,余四旺,陈芳,李宁,杨中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03)
  • [4]盐水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及销售卫生现状和品质研究[D]. 李冉. 扬州大学, 2018(12)
  • [5]扬州市邗江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控[D]. 申丽媛. 扬州大学, 2017(02)
  • [6]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J]. 王佩,邱月升,余卫军,邓红. 中国调味品, 2017(04)
  • [7]如东县城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J]. 高新冬.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04)
  • [8]汕头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 朱灿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9]宝安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状况分析[J]. 孙群露,金东晖,孙健,刘恩泽,李意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1)
  • [10]2013年大连市部分市售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J]. 宋晓昀,张磊,姜杰. 职业与健康, 2014(22)

标签:;  ;  ;  

深圳销售熟肉制品中有害物质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