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氧烷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薛绘,杨盼盼,吕旭阳,韩丹,陈金龙,蒋丽刚[1](2022)在《化妆品常用肤感改良粉体的性质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彩妆产品的蓬勃发展,体质粉体由于可以调节化妆品铺展性、吸附性、贴肤性、质感、淡化视觉焦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护肤、防晒、彩妆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美妆品牌的重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硅石、滑石粉、云母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硅倍半氧烷、硅弹性体粉、尼龙粉、聚氨酯粉及淀粉等肤感改良粉体,对以上粉体的表面形态、粒径、吸油值及肤感特点等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肤感改良粉体的应用现状,然后对复合粉体与传统粉体的特点进行比较得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复合粉体的附加性能更能满足现代化妆品在肤感、功效上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对肤感改良粉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复合粉体会越来越精细化、针对性越来越强、使用会越来越便利,在护肤、防晒、彩妆等不同类型的产品选择肤感改良粉体时,不仅需要从粉体表面形态、粒径、吸油值、肤感特点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多功能复合粉体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吴瑶,叶娟,林子谦,王世崇,张蓝月,向洪平[2](2021)在《常用硅油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日化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硅油通常是指室温下呈液态的有机聚硅氧烷,具有无毒无味、生理惰性、耐辐射、透气、疏水和表面张力小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化领域。本文主要围绕常用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日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
温少楷,梁文耀,王继才,夏泽敏,谭焯针,席绍峰,郭长虹,谭建华[3](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聚硅氧烷-15》文中认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化妆品中聚硅氧烷–15含量的方法。样品用异丙醇超声提取,以异丙醇–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型色谱柱(100 mm ×4.6 mm,4 μm)分离后,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定性,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聚硅氧烷-15的质量浓度在3~1 0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01%,定量限为0.0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6%(n=6),加标回收率为96.3%~101.7%。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聚硅氧烷-15含量的测定。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4](2021)在《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包括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与产量、初级形状聚硅氧烷的进出口情况、有机硅上市企业的营收情况、新增项目投资情况、标准及政策制订情况)与有机硅产品的研发概况(包括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研项目及国内有机硅的研发重点)。
何怡静[5](2021)在《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ε-月桂酰基赖氨酸(LL)是一种赖氨酸衍生的功能性粉体,不溶于水和油等大部分溶剂,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其片状晶体结构赋予LL易附着和高润滑性等特点,常用作化妆品基质或肤感调节剂。赖氨酸有两个氨基,其衍生物LL的公开方法合成步骤较多、提纯繁琐,目前对LL的需求仍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一步法合成LL,简化提纯步骤,并回收反应液中剩余的赖氨酸。然后探究LL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和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协同稳定乳液的效果,最后将LL应用于具体的化妆品配方中。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以肖顿-鲍曼缩合反应为基础,以赖氨酸和月桂酰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L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溶剂体系为甲醇、反应p H控制在7~8、p 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时,有利于LL的合成与提纯,当摩尔投料比n(月桂酰氯):n(赖氨酸)为3:1,赖氨酸浓度为0.02 mol/150 m L,反应温度为30℃时,最佳产率为53.3%。对最优条件下的反应液中的赖氨酸进行回收,得到回收率为36.2%。最后通过IR、MS和1H NMR对LL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得LL的热分解温度为263.5℃。探究结晶温度对LL粒径的影响,并在最小粒径下考察制备工艺和乳液组成对Pickering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LL的最佳结晶温度为30℃,制得的颗粒粒径为(1347.4±156.9)nm。油-水-LL接触角为142.9°±1.6°,制备的乳液为W/O型。乳液最佳制备条件是均质速率为11000 r·min-1,乳化温度为20℃,颗粒浓度为2 wt%,油水体积比为5:5,此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为(23.5±1.5)μm,静置7天的乳化率为91.7 vt%,起始粘度为2449 Pa·s。此外LL对不同p H的水相有着较好的耐受性,在后续的静置实验中发现LL稳定的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探究LL和SDS协同稳定乳液的效果和无机盐对两种乳化剂的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DS能够协助LL稳定乳液,且随着SDS浓度的增加,乳化体系发生相反转。因为SDS分子的疏水尾链吸附在颗粒上,改善颗粒的亲水性,颗粒接触角的下降使得乳液滴的界面弯曲度增加和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强度提升,体系形成以颗粒乳化为主导的W/O型Pickering乳液;而后SDS浓度的增加使得两种乳化剂形成竞争关系,体系乳化失败;随着SDS浓度的继续增加,体系最终发生相反转,形成O/W型乳液。在两种乳化剂协同稳定的基础上,在水相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电解质,Na Cl的添加提升了SDS的表面活性,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能够稳定W/O型乳液的SDS浓度窗口变窄直至消失,体系最终形成O/W型乳液。将LL应用到隔离乳和润肤面霜配方中。结果表明:样品有良好的外观和气味,其中润肤面霜的p H为6.58,隔离乳的粘度为8582.85 m Pa·s,润肤面霜的粘度为37695.06m Pa·s。对样品进行耐热耐寒稳定性试验,并对隔离乳进行色泽稳定性试验,发现两个样品保持稳定,隔离乳前后颜色保持一致。对隔离乳进行感官评价,发现样品具有较好的涂抹性和透明度,能满足使用需求。
周静[6](2021)在《党参低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及其润肤霜的研发》文中提出党参,作为一种常用的滋补类中草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久用可延年益寿‖的功效,不仅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和食品中,在美容护肤品方面也有应用。目前,党参在美容护肤中常以其提取物的形式被使用,功效成分不明确。而我们团队前期在对党参提取物深入研究中发现其水提醇沉后得到的粗党参低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一步,纯化后发现党参低聚糖(CPO)是一种功能性菊粉型果聚糖,分子量为318Da,显示出极强的抗氧化活性。考虑到抗氧化和抗衰老的相关性,本论文首先从整体动物、器官、组织、蛋白表达等多层次阐释CPO对D-半乳糖(D-Gal)所致的大鼠衰老的改善作用;其次,通过配方筛选、工艺优化、功效评价研发一种含有CPO的润肤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CPO的抗衰作用及机制研究为了探究CPO对D-Gal所致的SD大鼠衰老的改善作用,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模型组、CPO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连续2周腹腔注射D-Gal 200 mg/kg/d,空白组连续2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0.9%,w/v)。第三周开始除腹腔注射D-Gal外,C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口服给予CPO230、400和700 mg/kg/d,阳性对照组口服给予VE 200 mg/kg/d,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口服给予相同量生理盐水(0.9%,w/v),连续4周。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等样本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CPO可有效改善D-Gal所致的SD大鼠的体重增长率、胸腺指数和肝脏指数的降低,缓解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CPO可以通过提高血清中CAT、GSH-Px和SOD活性以及降低MDA的水平;升高肝脏中SOD和GSH-Px的活性,下调肝细胞内MAPK级联信号转导成分-ERK,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下游信号NF-κB蛋白的活化,阻止血清中炎症因子如TNF-a,IL-6,IL-1β的过度表达;继而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导致的肝组织中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和Bax/Bcl-2的比值,改善D-Gal诱导的ROS产生过剩引发的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缓解肝功能损伤,继而延缓衰老。这为开发CPO相关的保健、医疗、美容等方面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2)CPO润肤霜的制备为了制备一款以CPO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润肤霜,本研究首先依据乳化类化妆品配方组成6大体系确定配方辅料,再通过理化指标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润肤霜增稠剂(卡波姆和羟乙基纤维素)用量、乳化剂(甘油硬脂酸酯)用量及制备工艺(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速度)条件进行优选。研究结果显示,当润肤霜配方中卡波姆用量为0.6%、羟乙基纤维素用量为1.0%和甘油硬脂酸酯用量为3.0%;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75℃、乳化速度120 r·min-1和乳化时间20 min时,润肤霜理化性质稳定,感官评分最高。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含CPO的润肤霜外观光亮度,涂抹阶段的铺展性、水润度、厚重感、吸收度,涂抹后的粘度、亮度、滑溜度、厚重感、吸收度、潮润感保持度都较好。(3)CPO润肤霜的功效及卫生学评价受试者每天涂抹等量自制的润肤霜8周,采用CBS皮肤分析系统客观评估实验期间皮肤油分、色素、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和水分状态;同时,使用自我评估问卷由受试者主观评估皮肤吸收、紧致感、肤色和水分状态;以此评价使用CPO润肤霜56天后对皮肤的改善效果。依据《润肤霜膏》QB/T 1857-2013中的卫生学指标对自制润肤霜中的微生物、重金属进行检测,考察其是否达标。结果表明,CPO润肤霜具有保持皮肤水润,改善皮肤暗沉,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从皮肤油分、色素、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和皮肤真皮层水分的测定数据结果可以证明这一点。微生物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群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酵母菌及菌落总数均在限定范围内,重金属汞、砷、铅、镉含量也未超标。说明制备的CPO润肤霜具有有效改善皮肤状态的作用,且卫生学符合产品要求。本论文基于CPO的抗衰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研制了具保湿、抗皱作用的CPO润肤霜,通过功效及卫生学评价指标结果也证明该产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陈凤凤,陶胜男,龚穗菁,张圣伟,孙亚娟,杨成,李云兴[7](2021)在《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Ⅰ)——皮克林乳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化妆品生产满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提高,开发"无表面活性剂"的乳液类化妆品已经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胶体颗粒稳定的乳液被称为皮克林乳液,其拥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乳化过程发泡少和对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植物来源的胶体颗粒稳定的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展现出巨大的商品化潜力。文章首先总结了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理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而论述了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优势,从而为进一步拓展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宋春燕,许银根,唐菊[8](2021)在《化妆品中D5替代方案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法规》限定,从2020年1月31日起,淋洗类化妆品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的质量分数都须低于0.1%。针对此要求,本实验对比了有望在化妆品中替代D5的部分备选化合物(异十二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十二甲基五硅氧烷、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和辛基聚甲基硅氧烷)的性能。结果表明,其挥发性由大到小为:异十二烷>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D5>十二甲基五硅氧烷>辛基聚甲基硅氧烷;表面张力由低到高依次为: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十二甲基五硅氧烷<D5<异十二烷;异十二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十二甲基五硅氧烷和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与本实验所选化妆品原料均具有优良的相容性;在纸张上的铺展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十二甲基五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异十二烷>D5;在PET膜上的铺展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十二甲基五硅氧烷>异十二烷>D5;二氧化钛在上述备选化合物中的分散性略差于其在D5中的分散性;为优化替代方案,采用十甲基四硅氧烷与十二甲基五硅氧烷进行复配,当两者质量比为2∶1时,复配物具有与D5接近的挥发性、清爽性和滋润性,同时具有比D5更优异的铺展性和更低的环体含量,可作为化妆品中D5替代化合物的优选方案。
张文凯[9](2020)在《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活性及应用》文中指出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以Si-O化学键为主链的烃类品,其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也具有很好氧化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等特点,能良好的应用在化妆品的制造与研究之中。本文依据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特点,研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活性及应用。
喻明英[10](2020)在《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相较于传统乳液(由表面活性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具有较低的乳化剂使用量、更低的生物毒性或刺激性、更多的功能性、更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可为制备新型多功能乳液和复合材料提供良好平台。负载型微球通常用作化妆品中的皮肤平滑剂和包载运输体系,通常通过两步法来制备,而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固化方法可一步制备这类微球。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物理防晒剂,具有出色的紫外线屏蔽性能,但存在结块,增白效果以及可能渗透到皮肤毛囊等问题;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将纳米TiO2负载到微球上或可改善这些问题。而获得稳定且液滴尺寸可控的纳米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是获得TiO2负载型微球的关键,也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可控制备和稳定机理。本文成功地制备了两种稳定且液滴尺寸可控的纳米TiO2稳定的水包油(O/W)Pickering乳液,并且这两种乳液体系基于两种不同的稳定机理;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此外,以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模板,本文还制备了封装化学防晒剂并负载有纳米TiO2的聚合物微球和蜡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接近中性润湿性的胶体TiO2颗粒,并其用稳定水包油(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研究了粒径,粒径,pH值,油水比对乳液形成的影响。温度,pH值,储存时间,盐的稳定性测试表明,该乳液具有超高稳定性,这应归因于颗粒接近中性的润湿性能,而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TDA)揭示了这种润湿性能源于残留在颗粒表面的丁基相关基团。而且,可以通过调节TiO2纳米颗粒的尺寸来调节乳液的液滴尺寸和流变行为。然后,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了直径为1?20μm负载纳米TiO2的有机硅弹性微球(TiO2@Silicone);该微球具有提高的防晒系数(SPF)、改善泛白以及柔焦的效果。类似地,本文还制备了负载纳米TiO2、封装阿伏苯宗(AVB)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TiO2@PMMA-AVB),直径为1~5μm。与PMMA,纳米TiO2和AVB的混合物相比,这种复合结构具有更高的SPF值,更高的光稳定性,并且能有效降低AVB的透皮效果。文章发现商业化未改性纳米TiO2可以通过在其等电点处能有效稳定Pickering乳液,并通过实验和理论初步研究了该乳液体系的稳定机理。考虑到在等电点附近,纳米粒子之间具有最小静电排斥力以及粒子在油水界面的弱亲疏水作用,本文推测粒子与粒子之间以及油滴和粒子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导致堆积的纳米颗粒锚定在油水界面从而保证了乳液的稳定。探讨了颗粒浓度,油水比,油类型和pH值对乳液体系的影响;在不同的pH,储存时间和温度下测试了乳液的稳定性。该乳液在过高或过低的pH下均不稳定,并且还表现出冻融破乳性质。最后,通过Pickering乳液制备了表面负载纳米TiO2并包载AVB的蜡珠(TiO2@Wax-AVB),直径为3~20μm,能有效降低AVB的光降解速率。
二、硅氧烷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氧烷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妆品常用肤感改良粉体的性质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肤感改良粉体 |
1.1 二氧化硅 |
1.2 滑石粉 |
1.3 云母 |
2 有机肤感改良粉体 |
2.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2.2 有机硅粉末 |
2.2.1 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 |
2.2.2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硅倍半氧烷交联聚合物 |
2.3 尼龙粉 |
2.4 聚氨酯粉 |
3 天然肤感改良粉体 |
4 结束语 |
(2)常用硅油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日化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硅油的基本结构 |
2 硅油的基本合成方法 |
2.1 硅氧烷平衡化反应 |
2.2 官能团间的缩合反应 |
2.3 硅氢加成反应 |
3 常见硅油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
3.1 甲基硅油 |
3.2 苯基硅油 |
3.3 甲基长链烷基硅油 |
3.4 聚醚改性硅油 |
3.5 氨烃基改性硅油 |
3.6 季铵基盐改性硅油 |
3.7 羧基改性硅油 |
3.8 巯基改性硅油 |
3.9 环氧基改性硅油 |
4 结论与展望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聚硅氧烷-15(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2.2 样品处理 |
1.3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2 流动相的选择 |
2.3 色谱柱的选择 |
2.4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2.5 线性方程与检出限 |
2.6 方法精密度 |
2.7 加标回收试验 |
3 结语 |
(4)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5)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表面活性剂简介 |
1.2 N-脂肪酰基氨基酸的合成进展 |
1.2.1 化学合成法 |
1.2.2 酶合成法 |
1.3 N-脂肪酰基氨基酸的应用进展 |
1.3.1 日化领域 |
1.3.2 其他领域 |
1.4 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 |
1.4.1 Pickering乳液制备的影响因素 |
1.4.2 Pickering乳液的应用 |
1.5 立题依据和课题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2.2.2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 |
2.2.3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产率测定 |
2.2.4 反应液中赖氨酸的回收率测定 |
2.2.5 LL的热稳定性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条件 |
2.3.2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产率分析 |
2.3.3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表征 |
2.3.4 反应液中赖氨酸的回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3.2.2 LL的结晶 |
3.2.3 三相接触角的测定 |
3.2.4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3.2.5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LL的三相接触角和乳液类型的判断 |
3.3.2 结晶温度对LL粒径的影响 |
3.3.3 颗粒结晶温度对乳液的影响 |
3.3.4 均质速率对乳液的影响 |
3.3.5 乳化温度对乳液的影响 |
3.3.6 颗粒浓度对乳液的影响 |
3.3.7 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的影响 |
3.3.8 水相pH对乳液的影响 |
3.3.9 Pickering乳液的长期稳定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和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4.2.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提纯与测定 |
4.2.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4.2.4 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
4.2.5 LL颗粒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分散性 |
4.2.6 三相接触角的测定 |
4.2.7 油水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SDS对乳液制备的影响 |
4.3.2 SDS对颗粒性质的影响 |
4.3.3 无机盐对乳液制备的影响 |
4.3.4 无机盐对颗粒性质的影响 |
4.3.5 乳液稳定机制的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ε-月桂酰基赖氨酸在化妆品中的配方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5.2.2 隔离乳配方及操作工艺 |
5.2.3 润肤面霜配方及操作工艺 |
5.2.4 产品指标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配方的理化指标 |
5.3.2 隔离乳配方的感官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党参低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及其润肤霜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药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
1.1.1 抗衰老的中药 |
1.1.2 中药抗衰老作用机制 |
1.2 党参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
1.2.1 党参的延年益寿本草研究 |
1.2.2 党参抗衰老作用的现代研究 |
1.2.3 本课题组前期对党参不同部分的抗氧化研究概述 |
1.2.4 本论文提出研究党参低聚糖抗衰老功效的依据 |
1.3 中药相关的化妆品研究进展 |
1.3.1 中药化妆品的本草挖掘 |
1.3.2 中药化妆品的现代研究 |
1.3.3 党参相关化妆品的研究 |
1.3.4 本论文提出开发党参低聚糖化妆品的依据 |
1.4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党参低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主要试剂的制备 |
2.3.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2.3.3 体重和器官指数测定 |
2.3.4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2.3.5 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指数的测定 |
2.3.6 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测定 |
2.3.7 肝脏中caspase-3和caspase-9 蛋白测定 |
2.3.8 Western Blot分析 |
2.3.9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CPO的表征 |
2.4.2 CPO对体重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3 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
2.4.4 CPO对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指数的影响 |
2.4.5 CPO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
2.4.6 C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7 CPO对肝脏中MAPK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8 CPO对肝脏中NF-?B蛋白表达的影响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党参低聚糖润肤霜的研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 |
3.2.2 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润肤霜配方及工艺优选 |
3.3.2 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乳化剂和增稠剂的确定 |
3.4.2 制备工艺的确定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党参低聚糖润肤霜功效及卫生学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受试者入选与排除标准 |
4.3.2 受试者分组 |
4.3.3 功效性指标测定 |
4.3.4 卫生学指标测定 |
4.3.5 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功效性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
4.4.2 卫生学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Ⅰ)——皮克林乳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理 |
2 影响皮克林乳液制备和稳定性的因素 |
2.1 胶体颗粒自身性质 |
2.2 油相极性 |
2.3 油水比例 |
2.4 水相条件 |
3 皮克林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3.1 优越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配伍性 |
3.2 皮克林乳化剂的功能性 |
3.3 生物活性成分的保护和控制释放 |
3.4 经皮吸收的选择性 |
3.5 良好的感官体验 |
4 总结 |
(8)化妆品中D5替代方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
1.2 实验步骤 |
1.3 性能测试及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备选化合物基本性能的对比 |
2.2 挥发性的对比 |
2.3 表面张力的对比 |
2.4 相容性的对比 |
2.5 铺展性的对比 |
2.6 分散性的对比 |
2.7 替代方案的优化 |
3 结论 |
(9)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活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非离子型聚硅氧烷聚醚共聚物 |
2.阳离子型聚硅氧烷季铵盐 |
3.阴离子型聚硅氧烷磷酸酯 |
4.聚硅氧烷磷酸酯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 |
5.其它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
(10)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ickering乳液 |
1.1.1 Pickering乳液及其稳定机理 |
1.1.2 Pickering乳化剂 |
1.1.3 影响Pickering乳液的因素 |
1.1.4 Pickering乳液研究现状 |
1.2 Pickering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1.2.1 化妆品中可用的Pickering乳液 |
1.2.2 Pickering乳液包埋、缓释功效成分及促进透皮吸收 |
1.2.3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化妆品用微球体 |
1.3 化妆品中的防晒 |
1.3.1 防晒的简介 |
1.3.2 常用的防晒剂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课题研究背景 |
1.4.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
1.4.3 课题研究目的 |
1.4.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及复合防晒微球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4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的表征 |
2.2.5 纳米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2.2.6 纳米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
2.2.7 复合微球的制备 |
2.2.8 复合微球的表征 |
2.2.9 复合防晒微球性能测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 |
2.3.2 影响两亲性TiO_2粒子稳定乳液的因素 |
2.3.3 TiO_2-3 稳定的Pi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测试 |
2.3.4 TiO_2@Silicone微球 |
2.3.5 TiO_2@PMMA-AVB微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未改性TiO_2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及机理探究与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未改性纳米TiO_2的表征 |
3.2.4 乳液的制备 |
3.2.5 乳液的表征 |
3.2.6 TiO_2@Wax-AVB微球的制备 |
3.2.7 TiO_2@Wax-AVB微球的表征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四种未改性TiO_2的形貌与大小 |
3.3.2 四种未改性TiO_2的表面化学特性 |
3.3.4 未改性TiO_2的Zeta电位与二次粒径 |
3.3.5 未改性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 |
3.3.6 未改性TiO_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机理探究 |
3.3.7 未改性TiO_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 |
3.3.8 乳液的稳定性测试 |
3.3.9 TiO_2@Wax-AVB微球的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硅氧烷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妆品常用肤感改良粉体的性质与发展趋势[J]. 薛绘,杨盼盼,吕旭阳,韩丹,陈金龙,蒋丽刚. 日用化学工业, 2022(01)
- [2]常用硅油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日化领域中的应用[J]. 吴瑶,叶娟,林子谦,王世崇,张蓝月,向洪平.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1(08)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聚硅氧烷-15[J]. 温少楷,梁文耀,王继才,夏泽敏,谭焯针,席绍峰,郭长虹,谭建华. 化学分析计量, 2021(08)
- [4]2020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李文强,张晓莲,张爱霞,陈莉,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21(03)
- [5]Nε-月桂酰基赖氨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何怡静. 江南大学, 2021(01)
- [6]党参低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及其润肤霜的研发[D]. 周静. 兰州大学, 2021(09)
- [7]化妆品乳液及乳化新技术(Ⅰ)——皮克林乳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陈凤凤,陶胜男,龚穗菁,张圣伟,孙亚娟,杨成,李云兴. 日用化学工业, 2021(02)
- [8]化妆品中D5替代方案的探讨[J]. 宋春燕,许银根,唐菊. 有机硅材料, 2021(01)
- [9]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活性及应用[J]. 张文凯. 当代化工研究, 2020(13)
- [10]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D]. 喻明英. 江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