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一、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坤[1](2021)在《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突破世界纪录。但与之而来的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高新技术更新与快速迭代等巨大压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希望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筑领域发展的焦点。2003年,自BIM技术传入中国,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再次出现了一次革命,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近年来,BIM技术与传统综合管理平台的结合成为热点,传统管理平台中对BIM技术的引入,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各项优势及特点,进而提高工程项目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将对BIM综合管理平台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究并选型,从而在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BIM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初步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并梳理了“BIM综合管理平台”进化过程与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2)对市场现有的网站开发技术进行研究选型并学习,本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选择Java EE企业级开发技术,平台后端开发的框架技术为SSH(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平台前端开发主要技术为j Query、j Query Easy UI;(3)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初步开发BIM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模块有BIM平台用户管理、平台登录日志管理、项目施工日志管理、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项目劳务人员管理模块等;(4)以象山大桥施工图纸为依托,利用Revit软件进行桥梁参数化建模,并且在自主开发的BIM管理平台中通过引进关联达BIMFACE轻量化引擎,实现桥梁BIM模型在网页端的在线浏览。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现实客观因素,该平台开发了部分功能模块,即本文称之为“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本文提供了该平台的构建过程与开发思路等,有助于突破市场技术壁垒的局限性,在已经选择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下,便于后期学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项目需求,通过此需求便对该平台再次开发,进而完善该BIM综合管理平台,本文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大多数管理平台的使用框架,为今后研究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王新宇[2](2021)在《面向光伏阵列监测的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会生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该光伏阵列的运行状态信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设计并实现一个光伏阵列监测可视化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展示。使用该可视化系统,一方面有利于光伏电站运维人员对光伏阵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另一方面,便于系统管理员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应用光伏阵列监测可视化系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工作人员管理中的漏洞,保证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一个满足光伏阵列运维需求的可视化监测系统。首先,该系统在开发框架上选择B/S架构,方便后期的部署。其次,为了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在开发中使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设计模式,实现系统的分模块开发。最后,选择JSP开发技术作为主体语言,使系统具有更好的跨平台能力。(2)在开发中通过Mybatis组件对数据库与其他组件进行配置,从而简化了代码,方便后期修改维护。当可视化界面刷新数据时,为减小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数据量,采用Ajax技术实现异步传输,仅对局部界面进行更新,从而降低了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在日志模块,使用Logback组件进行开发,在简化开发过程的同时,也优化了日志模块的性能。(3)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光伏阵列的参数进行辨识,之后将辨识出的参数代入拟合函数,从而拟合出光伏阵列的特性曲线。为了避免SSA算法后期出现种群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向SSA算法中加入反向学习策略,增加了算法后期的种群多样性。经实验证明:(1)在对光伏阵列的特性曲线拟合部分进行测试时,SSA算法的参数辨识精度与迭代速度均优于作为对照的三种算法。(2)用户能够在PC端浏览器上访问该可视化系统,并且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较好的交互能力。

杨东[3](2021)在《基于Spring Boo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学生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各种学生管理信息不断地增加,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去准确进行学生信息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工作中的质量和管理效率都不能及时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各院校纷纷开发并推出一系列高校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软件系统,以适用于日常的院校学生信息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大部分以J2EE框架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出现了容易卡顿、界面老化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高校日益繁重的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此目的,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pring Boo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该系统有着多样表达、高频利用等特征。因此,选取的开发框架为Spring Boot,其特征为维护简单、开发便捷。结合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首先分析了软件的功能需求,如核心功能、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然后设计了系统的整体功能框架,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学院信息管理服务等五个模块,并详细分析管理模块的具体需求。结合分析结果,利用相关的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开发,主要包括学生用户信息管理和学生专业信息管理等核心业务功能,为了验证系统运行效果,使用多种测试法对其安全性、核心功能及各方面性能展开全面测试。总结得出,此次开发期间,各项开发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系统各项功能,在安全性与性能方面也得到足够保障。此次选取的开发框架为My Batis、Spring Boot等框架,代码的耦合度较低,开发及维护都比较便捷。同时,选取的是前端模板开发和插件发布方法,这也让管理系统能够运行于各类网络环境,且具有简洁的操作界面,对操作要求较低。本文最后详细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确保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满足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

薛璐[4](2021)在《北斗高精度数据可视化平台的组件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精密定位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形变监测、地质勘查救援等多个领域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数据规模也呈现指数型增长,这导致数据分析,信息提取变得更加困难,而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当今数据时代有着重要应用,该技术旨在用科学的可视化界面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现,目前国内外的可视化组件设计平台如data V、Tableau等都存在一定的开发门槛,同时这些平台均针对通用型场景下的数据可视化,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不仅如此,使用这些商业级可视化平台通常伴随着较为昂贵的费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前数据可视化、组件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常见的几种可视化工具和可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开发出一款北斗高精度数据可视化组件平台,以便于契合北斗高精度数据产生快、数据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平台主要从“空间维P”、“时间维T”、“动态性N”等多个方面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北斗高精度数据,力求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平台主要特点如下:(1)平台的整体架构分为四层,层与层之间通过定义好的数据协议通信。表现层实现交互功能和可视化图表展示;应用服务层实现图表的探索式选择;数据转换层实现数据源的处理和转换;数据层实现本地文件、后台接口的导入。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可调试性,实现了高内聚低耦合,避免了数据流操作与用户操作混合造成的多种问题。(2)平台支持多种数据源导入,同时包含数据预处理、组件选择、可视化属性配置、交互方式选择、线上开发,线上预览等多种功能。通过本平台可以快速找到适合的图表用以展示北斗高精度数据,显着缩短用户交付产品的周期。同时页面区域划分明显,降低用户的认知难度和操作成本,在交互及用户体验上有所提升。(3)平台具有简便灵活的拖拽式界面使用方式。用户接入自定义的数据源后通过拖拽形式绘制图表组件,平台通过调用保存接口将画布信息和组件配置信存储到数据库表中,并返回相应的配置数据id。用户可以在业务界面通过地址参数携带数据库表id来查看可视化页面。目前,本平台已经成功应用到两个项目中,经实际应用和测试,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基本满足开发需要。

程长风[5](2021)在《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医学、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钻机优化控制教学与研究领域,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交互平台,为降低人才培养成本、降低在真实钻井过程中钻机优化控制研究的风险性和时空的局限性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分析实际钻井工程流程、井场环境以及平台面向的用户,明确并细化了虚拟仿真平台需求,开发了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完成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和测试。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采用Web技术的B/S架构,实现前后端分离开发。本文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三维模型交互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完成平台前端页面设计、数据交互、数据可视化以及钻井井场模型加载和交互展示。结合实际需求,搭建平台前端架构,提出前端页面加载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应用到实际开发中,设计出虚拟仿真平台的功能包括平台资源信息展示、用户数据管理、虚拟实训实验、资料共享管理、平台实验访问数据统计可视化等。同时,利用3Ds max软件建立虚拟的三维钻井井场设备模型,通过封装了Web GL的Three.js三维引擎实现三维钻井井场设备模型在页面中加载和交互控制,完成虚拟可视化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的设计与实现,并将开发好的实验部署到平台虚拟实训实验模块中。完成平台前端各功能页面设计、数据交互方式以及各功能间业务逻辑关系设计。最终,完成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并对平台前端进行测试,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主要是对虚拟仿真平台中各功能流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非功能性测试对平台前端进行了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易用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平台功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平台前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页面友好、扩展性强、可快速响应满足预期的性能设计要求。

夏松林[6](2021)在《基于BIM的地下管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长久以来敷设的老旧管网和新建管网都深埋地下,可见性差,给管网的运维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地下管网交互系统是城市的“神经”和“命脉”,如何实现现有城市管网维护管理的智慧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课题之一。现有的地下管网运维管理系统以平面化的图形交互和专业分析为主,相较于三维模型不够直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具有三维可视化、信息集成等特点,本文以“实现地下管网的智慧运维管理”为研究目标,提出基于BIM的地下管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地下管网静态信息和动态数据的集成管理,选取My SQL数据库存储的方式,将地下管网的BIM属性信息、实时传感信息、运维活动信息进行提取,以SQL语句建立数据库表间关系,完成主键信息的动态连接,使平台中的管网信息能实时反映实际运行状态,解决了以往多类型数据查询繁琐、数据存储分散的问题。地下管网的运行监测及智能预警,针对地下管网的运行场景,突破了有线网络和局域网的短途限制,采用4G无线通讯网络协议,通过传感器+采集仪+DTU无线传输的硬件运行流程,完成监测数据的云端传输,调用API实现传感信息的采集入库,对相关数据设置超限阈值和告警方式,以平台化的形式对管道中的压力、流量等数据进行智能监测和实时预警,及时掌握管网运维状态。地下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开发,通过走访调研完成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和指标分类,提出了B/S架构下BIM应用于地下管网运维管理的技术路线,打通技术链路,以BIM(可视化)+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库(信息管理)的技术融合方式建立系统框架。采用BIMFACE轻量化引擎对BIM模型进行“瘦身”,将复杂的BIM模型在Web端展现,通过调用Java Script API和服务端API,实现了Web三维视角下的管网专业性分析功能和可视化管理的功能开发。同时对涉及各类人员的巡检、维修等工作流程进行再梳理,并通过平台实施,改变运维流程的管理无序现状,满足地下管网的可视化、实时性、协同性、可追溯性等智能运维管理需求。以SSM框架作为运行框架,对后台进行系统设计,Java作为后台语言进行服务端开发。最后将本平台应用效果同传统地下管网管理系统进行对比,体现了地下管网运维和BIM技术结合的优势。所提出的平台具有以下创新性:(1)开发了基于轻量化BIM模型的地下管网可视化管理系统和专业分析系统,使地下管网的信息管理更加直观、完善,管网运维中的故障查询和维修定位更加方便、快捷。(2)打通监测数据传输的硬件链路,以查看图表、设置阈值的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查看和智能预警,消除管线管理中事故发现不及时,人员响应速度慢的问题,监测数据云端调用本地存储,使监测信息更安全。(3)建立了地下管网静态属性信息和动态传感数据的动态管理体系,使管网信息能够依照巡检时间、监测状态等条件实现动态的统计查询,为平台使用者提供多角度的运维数据分析方式。

徐勇[7](2021)在《Web前端代码生成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Web开发中,设计人员需要设计精美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前端开发人员需要将这些UI通过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代码进行复现。设计人员在设计新的UI时,会对一些竞品软件的界面截图进行参考并分析其中的UI组件类型。前端开发人员在进行UI复现时,也会对其中的UI组件类别进行分析,然后编写此组件的HTML和CSS。然而,上述的UI组件识别和UI组件代码编写都是枯燥无趣且费时费力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Web前端开发中的UI组件分析与代码编写的相关工作开展研究。首先,从目标检测的角度对Web UI组件的识别进行研究;然后,从文本生成的角度对Web UI组件代码的生成进行研究;最后,利用Web UI组件的识别器和代码生成器,构建了一个Web前端代码生成的系统。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目标检测的Web UI组件识别。首先,对Bootstrap和Semantic UI两个UI库从10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并选定Semantic UI作为目标UI库;再基于Semantic UI库提出了一个Web UI数据集的自动化构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小时内可构建上万条数据;然后,基于Faster R-CNN设计了 WebUI组件的自动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组件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2)基于文本生成的Web UI组件代码的生成。首先,设计了一个HTML到emmet的转换算法;然后,提出了 Web UI组件的代码生成模型及其训练超参数,最后,对模型进行评估且实验结果表明代码生成准确率在60%以上。(3)基于机器学习的Web前端代码生成系统。该系统有着系统管理、Web UI组件识别和Web UI组件代码生成三个模块,为Web领域相关人员提供了 Web UI组件的识别与组件代码的生成服务,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了数据集的远程管理服务。

张东捷[8](2021)在《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感知和应急联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已有的“智慧城市”系统仅支持数据采集功能,而无法在数据感知网关侧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有异常事件处理均需在云端完成,对于监测人员的判断和应急能力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对于异常事件判断延迟、处理缓慢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感知和应急联动系统,系统把气象环境数据、路灯运行状态数据、BLE广播数据、可见光视频数据、按键报警信息五种多源数据通过串口通信和网络传输进行实时采集、集中存储和实时显示,实现系统实时性、多源性,同时,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达到系统应急联动的目的。系统软件功能为论文研究的重点,主要分为异常事件应急联动功能子系统、气象环境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三部分:(1)异常事件应急联动功能子系统,主要基于多源数据的融合,对异常事件进行应急处理,首先在系统设备端采集BLE广播数据和按键报警信息,当发生按键报警异常事件后,设备端嵌入式控制器进行联动光显和联动报警录像。随后,在系统服务端,消费约定主题下的按键报警信息,确定事发区域附近的巡检人员,通过短信云平台向其发送报警提示信息;同时,将异常事件信息推送至Web客户端,弹出事发区域的监控界面,提醒监测人员发生异常事件,快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2)气象环境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在系统设备端利用串口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搭建、移植技术实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噪声、PM2.5和PM10数据实时采集,通过Kafka消息队列将数据快速上传至系统服务端,系统服务端消费气象数据后,利用socket IO技术将气象数据实时推送至前端显示界面,供监测人员实时查看气象环境数据变化曲线。(3)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在系统设备端通过路灯单灯控制器定时查询路灯运行状态,实时采集路灯运行电压、电流、有效功率、漏电电流、调光状态和调色温状态,并通过Kafka技术和WebSocket协议将上述数据实时推送至前端显示界面,供监测人员实时查看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变化曲线。本文对多源感知和应急联动系统进行软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并成功验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多源性,为“智慧城市”系统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侯颖[9](2021)在《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绿地资源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维持良好生态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绿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资源分散,管理平台整合度低,业务协调度低,城市相关绿地信息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收集研究区的绿地资源以及相关基础地理和环境资源数据,建立研究区基础地理与资源数据库,综合利用GIS技术和互联网开发技术,通过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WebGIS技术,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思想,进行模块化开发,构建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绿地资源信息的采集、更新、管理、分析和利用等应用功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从城市绿地发展和绿地资源管理角度入手,充分调研当前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实际业务需求和技术水平支持为基础,构建了研究区绿地资源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为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2.根据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开发需求,确定了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路线,对系统数据库与各个业务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利用.NET Core框架访问数据库,提供前端接口,利用PostgreSQL数据库保存数据,通过GeoServer发布地图数据服务,并利用OpenLayers+Angular组合进行客户端开发,重点设计和实现了基础功能模块、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模块、绿地资源查询统计功能模块、绿地资源指标测算等功能模块。采用高适配度的主流开发路线,为系统功能的拓展和技术的跟进提供支撑。3.对研究区实现系统功能的各项测试,实现了对研究区绿地信息资源的多类型信息整合分析和资源共享。并对系统的适用性以及灵活性进行评价分析,系统基于B/S架构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了相关业务工作的需求,面向服务式的架构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延展和灵活性。4.以合肥市绿地数据资源为例,在实现对合肥市绿地资源的信息整合、查询、分析和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对合肥市绿地资源的建设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合各类绿地资源和调查数据,利用绿地资源信息“一张图”实现了城市各类绿地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工作,实现了对绿地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指标测算,而且为城市绿地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也为WebGIS在城市管理建设中提供一定的应用案例。

吴洪军[10](2021)在《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是基层供电公司日常基础性工作,由于输电线路设备基本分布在野外环境、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目前企业所采取的人工巡检方式劳动量大、巡检周期较长。巡检工作的特点与性质给线路巡检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带来各类问题。针对目前线路巡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手段开发出一套符合企业线路巡检岗位要求的信息化系统。本文通过研究某电力公司电力巡检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流程,并对部分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与梳理,结合用户需求的调查确定绩效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需求建模技术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建模,系统主要需求归纳为绩效考核计划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薪资福利管理及系统管理等相关管理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类设计思想结合当前主流绩效考核管理算法对系统进行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及业务逻辑类设计。本系统以移动优先设计思想为基础,采用MVC三层架构模式、前端响应式页面布局模式等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所开发的系统能够使用各类终端设备使用,极大提高了系统使用的便利性。最后从软件工程角度及项目开发流程要求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整体符合设计要求及用户需求,达到了系统开发之处提出建设目标。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投入使用效果表明,使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 BIM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在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在国内研究现状
        1.2.3 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相关理论介绍
    2.1 BIM介绍
        2.1.1 BIM概念
        2.1.2 BIM技术特点
        2.1.3 BIM工具软件介绍
        2.1.4 BIM轻量化引擎介绍
    2.2 传统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2.2.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2.2.2 信息化管理内容
        2.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2.3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2.3.1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2.3.2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
    2.4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概述
        2.4.1 BIM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2.4.2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2.4.3 BIM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开发技术选型
    3.1 B/S网络结构模型
    3.2 JAVAEE简介
    3.3 框架技术选型
        3.3.1 Hibernate
        3.3.2 Spring
        3.3.3 Spring MVC
    3.4 前端技术介绍
    3.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3.6 JAVAEE开发环境搭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
    4.1 BIM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4.1.1 工程项目背景
        4.1.2 平台功能模块规划
    4.2 BIM系统架构的搭建
        4.2.1 Maven工程项目的创建
        4.2.2 SSH框架整合
    4.3 非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3.1 系统用户子模块的开发
        4.3.2 登录日志子模块的开发
    4.4 部分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4.1 项目人员管理模块
        4.4.2 施工日志功能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1 桥梁BIM模型的搭建
        5.1.1 Revit参数化族创建
        5.1.2 基于Revit的象山大桥参数化建模
        5.1.3 桥梁BIM模型的建成
    5.2 广联达BIMFACE的应用
        5.2.1 BIMFACE介绍
        5.2.2 BIMFACE轻量化引擎功能及使用
    5.3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3.1 BIM模型源文件的上传且转换
        5.3.2 模型浏览的临时凭证——view Token
        5.3.3 桥梁BIM模型网页端的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光伏阵列监测的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搞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可视化发展
        1.2.3 光伏运维监测技术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理论
    2.1 可视化技术的相关理论
        2.1.1 可视化基本流程
        2.1.2 可视化设计原则
    2.2 设计模式
        2.2.1 可视化交互模式
        2.2.2 架构模式
        2.2.3 开发框架模式
    2.3 可视化开发技术
        2.3.1 My SQL数据库
        2.3.2 JSP技术
        2.3.3 Echarts
    2.4 小结
3 SSA辨识光伏阵列参数
    3.1 光伏电池模型
        3.1.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3.1.2 工程应用下的光伏电池模型
        3.1.3 建立目标函数
    3.2 麻雀搜索算法
        3.2.1 麻雀搜素算法更新策略
        3.2.2 反向学习策略
    3.3 麻雀搜索算法辨识光伏阵列参数
        3.3.1 标准工况下对光伏阵列的辨识
        3.3.2 不同环境下的辨识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光伏阵列监测可视化系统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可视化系统功能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可视化基础功能及用户管理实现
        4.3.2 在线监测功能实现
        4.3.3 数据库表实现
        4.3.4 数据查询功能实现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Spring Boo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国外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Web MVC模式
    2.2 Spring Boot框架
        2.2.1 Spring框架
        2.2.2 Spring Boot框架
    2.3 My Batis框架
    2.4 Free Marker技术
    2.5 分布式架构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需求概述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3 系统用户及用例分析
        3.1.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1.5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3.3.2 学院管理模块
        3.3.3 专业管理模块
        3.3.4 学生管理模块
        3.3.5 系统管理模块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建模说明
        3.4.2 数据库表结构说明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4.2.1 系统公共部分说明
        4.2.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2.3 学生管理模块实现
        4.2.4 学院管理模块实现
        4.2.5 专业管理模块实现
        4.2.6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3 分布式架构技术实现
    4.4 Zookeeper消息中间件部署
    4.5 系统测试
        4.5.1 测试方法
        4.5.2 测试用例
        4.5.3 测试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北斗高精度数据可视化平台的组件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1.2.2 组件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可视化相关技术研究
    §2.1 数据可视化技术概述
        §2.1.1 信息数据可视化分类
        §2.1.2 可视化实现方式分类
    §2.2 数据可视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3 数据可视化常用工具
        §2.3.1 Excel
        §2.3.2 Echarts
        §2.3.3 D3.js
        §2.3.4 Many Eyes
    §2.4 可视化分析方法
        §2.4.1 科学可视化法
        §2.4.2 信息可视化法
        §2.4.3 协同多视图可视化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件化相关技术研究
    §3.1 组件化标准介绍
    §3.2 组件模型介绍
    §3.3 常见组件化交互呈现技术
        §3.3.1 React
        §3.3.2 Vue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可视化组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平台总体设计
        §4.1.1 平台需求分析
        §4.1.2 平台架构设计
        §4.1.3 平台流程设计
        §4.1.4 平台组件设计原理
        §4.1.5 平台使用方式
    §4.2 平台组件化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工具栏
        §4.2.2 组件操作
        §4.2.3 属性、交互
    §4.3 平台可视化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可视化设计步骤
        §4.3.2 数据可视化图表类型及应用场景
    §4.4 数据导入、存储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数据源导入模块
        §4.4.2 数据传输模拟
        §4.4.3 组件的数据引入方式
        §4.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应用
    §5.1 平台在北斗智能形变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5.1.1 系统介绍
        §5.1.2 可视化组件应用
    §5.2 平台在北斗地质勘查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服务系统的应用
        §5.2.1 系统介绍
        §5.2.2 可视化组件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虚拟仿真平台的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虚拟仿真平台Web前端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2.2 需求分析
        2.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2.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平台架构设计
    2.4 功能模块设计
    2.5 数据交互设计
        2.5.1 数据接口请求
        2.5.2 接口返回格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仿真平台Web前端开发实现
    3.1 平台开发环境
    3.2 前端页面加载优化方案设计
        3.2.1 静态资源加载优化
        3.2.2 数据渲染优化
    3.3 平台功能的前端实现
        3.3.1 平台主页面
        3.3.2 平台资源信息展示
        3.3.3 用户数据管理
        3.3.4 虚拟实训实验
        3.3.5 资源共享管理
        3.3.6 平台数据统计可视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虚拟可视化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开发
    4.1 虚拟实训实验开发
        4.1.1 三维井场模型搭建
        4.1.2 Unity 3D虚拟引擎软件进行实验开发
        4.1.3 WebGL简述及工作原理
    4.2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开发
        4.2.1 钻井井场设备
        4.2.2 Three.js三维开发引擎
        4.2.3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在页面加载设计与实现
        4.2.4 钻井井场设备认知实验在页面中交互控制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仿真平台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平台功能性测试
        5.2.1 平台整体结构和页面测试
        5.2.2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
        5.2.3 虚拟实训实验功能测试
        5.2.4 资源共享管理功能测试
    5.3 平台非功能性测试
        5.3.1 兼容性测试
        5.3.2 安全性测试
        5.3.3 易用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BIM的地下管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4.3 论文技术路线
2 地下管网运维管理平台相关技术
    2.1 BIM技术
        2.1.1 BIM技术特点
        2.1.2 BIM软件
        2.1.3 BIM技术应用于地下管网运维管理的优势
    2.2 BIM模型轻量化过程
        2.2.1 BIM模型轻量化应用思路
        2.2.2 BIM模型轻量化引擎
    2.3 数据库技术
        2.3.1 MySQL数据库
        2.3.2 Mybatis持久层框架
        2.3.3 数据库执行过程
    2.4 地下管网运维IOT物联感知技术
        2.4.1 无线感知基本原理
        2.4.2 实时数据传输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地下管网运维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要求及原则
        3.2.1 系统设计目标
        3.2.2 系统设计原则
        3.2.3 平台开发技术路线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采集入库和更新
        3.3.2 管网属性数据表
        3.3.3 运维管理活动数据
    3.4 系统架构
    3.5 本章小结
4 地下管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开发过程
    4.1 数据处理
        4.1.1 BIM数据的处理
        4.1.2 轻量化数据获取过程
        4.1.3 BIM数据和维护管理数据的连接
    4.2 运维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4.2.1 总体功能描述
        4.2.2 系统框架选择
        4.2.3 平台基本界面
    4.3 平台基础管理
        4.3.1 用户管理
        4.3.2 组织管理
        4.3.3 安全管理
    4.4 可视化管理系统
    4.5 管网专业分析系统
    4.6 检修管理系统
        4.6.1 巡检活动管理
        4.6.2 维修活动管理
        4.6.3 统计分析
    4.7 设备运行管理系统
        4.7.1 地下管网设备运行管理系统架构体系
        4.7.2 数据监测内容和指标确定
        4.7.3 监测点布置位置确定
        4.7.4 测点异常值处理
        4.7.5 告警设置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案例及应用场景分析
    5.1 BIM模型的构建
        5.1.1 项目概况
        5.1.2 BIM模型处理
    5.2 平台基础功能应用
        5.2.1 平台基础管理
        5.2.2 可视化管理
    5.3 平台专业功能应用
        5.3.1 管网专业性分析
        5.3.2 管网检修
        5.3.3 数据监测和智能预警
    5.4 对比分析
        5.4.1 专业分析可视性
        5.4.2 施工状态联动性
        5.4.3 对比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维修反馈功能数据库设计程序代码
附录B 巡检任务派发JSP程序代码
附录C 管网流向分析功能JS程序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Web前端代码生成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代码生成技术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代码生成技术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目标检测技术
        2.1.1 基本概念
        2.1.2 传统的目标检测
        2.1.3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
    2.2 循环神经网络技术
        2.2.1 循环神经网络的历史
        2.2.2 基本概念
        2.2.3 循环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目标检测的WEB UI组件识别
    3.1 引言
    3.2 技术背景
        3.2.1 卷积神经网络
        3.2.2 Faster R-CNN
    3.3 基于FASTER R-CNN的WEB UI组件识别
        3.3.1 Web UI库对比
        3.3.2 数据收集算法
        3.3.3 Web UI组件识别
    3.4 实验评估
        3.4.1 实验设置
        3.4.2 数据集
        3.4.3 评估度量
        3.4.4 超参数设置与训练细节
        3.4.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有效性威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WEB UI组件代码生成
    4.1 引言
    4.2 技术背景
        4.2.1 Emmet
        4.2.2 图像到文本的生成
    4.3 WEB UI组件代码生成
        4.3.1 HTML代码转换成emmet代码
        4.3.2 Web UI组件代码生成
    4.4 实验评估
        4.4.1 实验设置
        4.4.2 数据集
        4.4.3 评估度量
        4.4.4 超参数设置与训练细节
        4.4.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有效性威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WEB前端代码生成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应用需求分析
        5.1.2 用户需求分析
        5.1.3 功能需求分析
    5.2 系统设计
        5.2.1 系统管理模块
        5.2.2 Web UI组件识别模块
        5.2.3 Web UI组件代码生成模块
    5.3 系统实现
        5.3.1 开发及运行环境
        5.3.2 功能模块实现
    5.4 系统预览
        5.4.1 系统管理模块
        5.4.2 Web UI组件识别模块
        5.4.3 Web UI组件代码生成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感知和应急联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感知网关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感知网关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系统技术指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理论及技术综述
    2.1 串口通信技术
        2.1.1 RS-485 总线标准
        2.1.2 Modbus协议
        2.1.3 单灯控制器通信协议
    2.2 Kafka分布式消息队列
    2.3 Flask框架
        2.3.1 Jinja2 模板系统
        2.3.2 Flask-SQLALchemy数据库框架
        2.3.3 Flask-Socket IO实时通讯库
    2.4 网页开发技术
        2.4.1 Ajax简介
        2.4.2 Web Socket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多源数据感知需求分析
        3.2.2 系统应急联动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3.1 气象环境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分解
        3.3.2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分解
        3.3.3 异常事件应急联动功能子系统分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软件设计
    4.1 气象环境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设计
        4.1.1 气象环境数据感知
        4.1.2 气象环境数据消费和实时推送
        4.1.3 气象环境数据可视化实现
    4.2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设计
        4.2.1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感知
        4.2.2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消费和实时推送
        4.2.3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可视化实现
    4.3 应急联动功能子系统设计
        4.3.1 BLE模块通信命令
        4.3.2 BLE广播数据感知和存储
        4.3.3 系统设备端应急联动
        4.3.4 系统服务端应急联动
        4.3.5 系统Web客户端应急联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部署
        5.1.1 系统设备端部署
        5.1.2 系统服务端部署
        5.1.3 系统Web客户端部署
    5.2 气象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测试
    5.3 路灯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查看子系统测试
    5.4 系统应急联动功能子系统测试
        5.4.1 设备端应急联动功能测试
        5.4.2 服务端应急联动功能测试
        5.4.3 Web客户端应急联动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一 气象数据感知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二 气象数据可视化实时显示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三 路灯运行数据感知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四 路灯运行数据可视化实时显示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五 BLE广播数据感知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六 BLE广播数据存储实现核心代码段
    附七 系统设备端应急联动功能实现核心代码段

(9)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源GIS技术发展现状
        1.2.2 绿地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研究现状
        1.2.3 基于WebGIS的绿地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1.4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OGC标准
        2.1.1 WMS服务
        2.1.2 WMTS服务
    2.2 WebGIS概况
        2.2.1 WebGIS主流开发库
        2.2.2 WebGIS开发路线和架构
    2.3 客户端开发技术
        2.3.1 Angular开发技术
        2.3.2 OpenLayers
    2.4 ASP.NET CORE
    2.5 网络与GIS服务器
    2.6 数据库技术
    2.7 第三方资源概况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可行性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2 设计原则
    3.3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绿地信息管理业务功能设计
    3.5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3.5.1 数据库总体设计
        3.5.2 数据库详细设计
    3.6 绿地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3.6.1 基础地图功能模块
        3.6.2 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
        3.6.3 查询统计功能
        3.6.4 绿地指标测算功能
        3.6.5 辅助功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测试实例
    4.1 实现基础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物理视图
    4.2 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
        4.2.1 绿地资源空间信息入库
        4.2.2 绿地资源专题地图服务发布
    4.3 基础地图功能模块
        4.3.1 地图加载
        4.3.2 地图基础操作
    4.4 绿地资源“一张图”展示
    4.5 绿地资源指标测算模块
    4.6 绿地资源查询统计功能
        4.6.1 资源查询功能
        4.6.2 资源统计功能
    4.7 绿地资源数据综合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结构
第二章 岗位绩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2.2 核心业务流程分析
        2.2.1 计划管理活动流程
        2.2.2 绩效考核管理流程
        2.2.3 反馈评价管理流程
        2.2.4 绩效考核指标管理流程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1 系统参与者
        2.3.2 参与者用例分析
    2.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岗位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2.1 业务逻辑架构设计
        3.2.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3.2.3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3.3 系统详细设计
        3.3.1 绩效计划管理模块类设计
        3.3.2 绩效考核指标管理模块类设计
        3.3.3 薪资福利管理模块类设计
        3.3.4 组织管理模块类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概念模型E-R图
        3.4.2 数据库逻辑模型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技术
        4.1.1 MVC4 设计模式
        4.1.2 Boot Strap框架技术
        4.1.3 JQuery技术
        4.1.4 数据库技术
        4.1.5 绩效管理相关技术
    4.2 系统硬件环境
    4.3 数据库实现
    4.4 核心业务功能算法实现
    4.5 系统实现效果展示
        4.5.1 系统登录实现
        4.5.2 绩效计划管理功能页面
        4.5.3 绩效考核管理功能页面
        4.5.4 薪资福利管理功能页面
        4.5.5 绩效指标管理功能页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岗位绩效管理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与原则
    5.2 功能测试用例
    5.3 性能测试用例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D]. 陈坤.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面向光伏阵列监测的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D]. 王新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Spring Boo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东.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4]北斗高精度数据可视化平台的组件化设计与实现[D]. 薛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5]油气钻机远程交互优化控制虚拟仿真平台的Web前端开发[D]. 程长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6]基于BIM的地下管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开发研究[D]. 夏松林. 烟台大学, 2021(11)
  • [7]Web前端代码生成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 徐勇. 扬州大学, 2021(08)
  • [8]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感知和应急联动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东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WebGIS的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合肥市为例[D]. 侯颖.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10]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岗位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洪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架构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