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康饮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安娜[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搜集整理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相关潜在靶点信息,对未搜集到靶点的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补充,综合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2)于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整理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3)利用Cytoscape软件展示中药、化学成分和疾病靶点间的关系,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物网络,通过Cyto NCA拓扑分析,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及相关靶点;(4)应用Le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的可靠性;(5)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分别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199个显效成分,包括芦丁、去甲乌药碱、β-细辛醚等;(2)由拓扑分析得到网络中木犀草素、准葛尔乌头碱、山奈酚等10个关键化学成分及ADRB2、SCN5A、AR等10个核心靶点;(3)经分子对接证实了除外KCNH2的9个核心靶点与关键化学成分都具有较强结合活性,佐证了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可靠性;(4)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调节细胞因子活性,抑制甚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SSS发生的病理基础;(2)调节细胞对炎性刺激、缺氧、老化的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单位损伤;(3)调控蛋白质活力和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诱导质膜受体表达,增强窦房结细胞“钙钟”“膜钟”活性,扩张血管,促进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活动正常,改善心律失常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症状;(4)影响可能导致SSS发生的相关疾病,限制多疾病对SSS发生的诱导、加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初步预测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理论支持,为其治疗SSS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定量的参考信息。
郑耿东[2](2020)在《通窍救心油不同途径给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临床上岭南名优中成药通窍救心油口服或外搽人中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拓宽其用药途径,本研究观察通窍救心油不同途径给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内皮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患,共204例(样本量经相关公式运算获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舌下给药51例,口服给药51例,外搽给药51例,硝酸异山梨酯给药51例。舌下组、口服组、外搽组、硝酸异山梨酯组在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通窍救心油口服、通窍救心油外搽人中穴、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一天三次,疗程为一周。主要观察指标为(1)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2)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次要疗效指标为:(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2)心电图疗效;(3)中医证候疗效;(4)中医证候积分;(5)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结果:1.四组病患在性别、年龄、BMI指数、合并危险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表示纳入患者基线资料平衡。2.内皮功能:(1)治疗后ET对比,F=37.799,P=0.000(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ET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两两对比,舌下组与口服组比较P=0.000(P<0.05),舌下组与外搽组比较P=0.000(P<0.05),舌下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P=0.000(P<0.05),舌下组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2)治疗后NO对比,F=99.619,P=0.000(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NO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两两对比,舌下组与口服组比较P=0.000(P<0.05),舌下组与外搽组比较P=0.009(P<0.05),舌下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P=0.000(P<0.05),舌下组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3)治疗后i NOS对比,F=0.458,P=0.715(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组间比较,i NOS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后e NOS对比,F=0.218,P=0.881(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组间比较,e NOS无统计学差异。3.炎症指标:(1)治疗后hs-CRP对比,F=14.884,P=0.001(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对比,舌下组与口服组比较P=0.001(P<0.05),舌下组与外搽组比较P=0.000(P<0.05),舌下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P=0.001(P<0.05),舌下组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2)治疗后Lp-PLA2对比,F=3.324,P=0.077(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与发作频率舌下组与口服组比较均P<0.05,舌下组与外搽组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舌下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见舌下组在改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与发作频率方面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影响相当;治疗后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组间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5.心电图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方面舌下组(93.3%)高于口服组(56.7%)、外搽组(43.3%)、硝酸异山梨酯组(53.3%),经对比,舌下组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疗效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均P<0.05)。6.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方面舌下组(90.0%)高于口服组(70.0%)、外搽组(66.7%)、对照组(63.3%),舌下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均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舌下组与口服组比较P=0.007,舌下组与外搽组比较P=0.005,舌下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P=0.015,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舌下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8.血液流变学指标:(1)全血黏度:治疗后全血黏度对比,F=0.083,P=0.968(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浆黏度:治疗后血浆黏度对比,F=0.704,P=0.563(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红细胞压积水平: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对比,F=1.120,P=0.397(P>0.05),表示四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四组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恶化情况;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用药后有一组轻微头痛,经低流量吸氧与停药处理后无明显不适。结论:1.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较口服组、外搽组、硝酸异山梨酯组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一氧化氮NO释放与减少内皮素ET分泌有关。2.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较其他三组更能有效地降低hs-CRP的水平,减轻患者的炎症指标。3.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舌下组大部分优于口服组、外搽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组。4.在安全性方面四组治疗前后均无恶化,硝酸异山梨酯组有病患反映轻微头痛,低流量吸氧与停药后缓解。
董艳[3](2020)在《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七是传统活血止血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总皂苷(PNS)。目前PNS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对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继发性硝酸甘油失效及术后仍胸闷胸痛等难治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疗效突出。但由于PNS包含数十种皂苷成分,作用靶点繁多,作用环节交错,作用机制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和疗效发挥。而现有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研究结果分散、单一,难以形成清晰、系统的调控网络。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基础研究的方法,旨在从转录组学层面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网络作用机制,以期为PNS的临床运用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目的从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层面,利用网络药理预测、临床验证和细胞学功能研究,系统揭示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多靶点、多层次整体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PNS的5个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首先,运用PharmMapper数据库,通过反向药效团匹配的方法,分别预测与5种成分中每种匹配度最高的前300个靶基因,将靶基因统一命名并作去重处理。同时,在NCBI GEO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人类冠心病靶基因相关研究,利用GEO2R分析GSE20686基因集中393例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其中差异倍数至少为1.5且P<0.05者作为冠心病的靶基因。基于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15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健康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每组各5例),从而获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其次,通过对PNS、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进行统一命名后,采用VENN网站分析3组数据的交集基因,并利用GeneCards、GeneMANIA及WebGestalt GSAT数据库分析该交集靶基因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及KEGG通路。最后,根据交集靶基因的功能及信号通路,结合本团队前期构建的冠心病血瘀证lncRNA-miRNA-mRNA网络,进一步预测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调控网络。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为西医基础治疗+血塞通软胶囊(主要成分是PNS,以下简称PNS),对照组为西医基础治疗+PNS模拟剂,疗程为4周。分别观察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和血运重建情况等基线指标,以评价组间均衡性。比较两组的主要疗效和次要疗效指标,以评价PNS治疗UA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主要指标为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通过分析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以下简称西雅图量表)和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以下简称血瘀证量表)的积分变化获得。次要指标为中医症状体征疗效,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获得。同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评价PNS的临床安全性。为了验证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网络的表达水平,分别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采用H2O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构建冠心病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化学合成siRNA的方法制备miR-3656 inhibitor和miR-3656 mimics,并以慢病毒shRNA包装的方法制备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和lncR CTB-114C7.4 knockdown。运用噻唑蓝比色法分别筛选H2O2的造模浓度,以及PNS的最佳干预时间和浓度。完成以上前期实验基础后,将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H2O2 模型组、H2O2+PNS 治疗组、H2O2+lncR CTB-114C7.4 overexpression组、H2O2+miR-3656 inhibitor 组、H2O2+PNS+lncR CTB-114C7.4 knockdown 组、H2O2+PNS+miR-3656 mimics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网络中各RNA的表达量,分别将H2O2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PNS治疗组,以及H2O2基础上的RNA干扰组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PNS治疗组与PNS基础上的RNA干扰组亦进行比较,通过计算2-ΔΔCt值及差异倍数,从而分析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和确切调控模式。同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中BCL2A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计算灰度比值,比较不同分组之间蛋白含量的差异,观察是否与相应mRNA表达保持一致。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在溶酶体抑制剂条件下LC3-II蛋白水平的变化,以测定不同实验分组的细胞凋亡、自噬小体和自噬流情况,从而分析该调控网络对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1、由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到656个PNS靶基因,在GSE20686基因集中分析出225个冠心病的靶基因,经团队前期高通量测序获得221个冠心病血瘀证的靶基因;2、以上3类预测靶基因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BCL2A1。该靶基因具有调节蛋白质结合的功能,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BCL2A1 可以作为NR4A1 的下游调节因子,共同参与lncR CTB114C7.4-miR3656-NR4A1调控网络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因此BCL2A1 可能为 lncR CTB114C7.4-miR3656 的下游靶基因;4、BCL2A1蛋白还能与Beclin1蛋白结合,影响后者的生物学功能,进而调节细胞自噬。以上网络预测结果表明,PNS可能通过lncR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网络,调节细胞凋亡或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第二部分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在心绞痛疗效方面,PNS能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3、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PNS能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量;4、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PNS能降低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将血瘀证量表的平均减分率从6.63%提高到34.44%;5、在单项中医症状体征疗效方面,PNS能明显改善患者胸痛和胸闷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76.32%;6、在安全性指标方面,PNS对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无影响,并能改善血糖和部分肝功能、血脂及心肌酶指标,表明其临床运用安全;7、在靶基因及调控网络方面,PNS能上调患者血浆中lncR CTB-114C7.4和BCL2A1表达,并下调miR-3656和Beclin1表达水平。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验证了 PNS对预测靶基因及网络的干预作用,同时提示网络的调控模式可能为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 T/Beclin1 ↓。第三部分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1、lncR CTB-114C7.4是PNS的直接作用靶点,也是网络中的上游启动靶点;2、PNS调控网络的确切模式为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而Beclin1 mRNA则表现不稳定,不直接参与该网络;3、BCL2A1蛋白在各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量保持一致,表明PNS能通过激活网络促进BCL2A1蛋白表达。而Beclin1蛋白则与BCL2A1蛋白在各组中保持相对固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存在相互作用;4、在细胞凋亡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以早期细胞凋亡为主;PNS治疗组、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和miR-3656阻滞组均能抑制早期和总细胞凋亡;lncR CTB-114C7.4敲降组和miR-3656过表达组则能逆转PNS的抗早期及总细胞凋亡作用。该结果表明,PNS能通过激活lncR CTB114C7.4k↑-miR3656↓-BCL2A1↑网络,从而抑制早期细胞凋亡;5、在细胞自噬方面,H2O2模型组能促进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膜合成,并有增加自噬流的趋势;PNS治疗组和lncR CTB-114C7.4过表达组均能减少自噬相关膜合成,抑制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流;lncR CTB-114C7.4敲降组则促进自噬小体形成,能重新激活细胞自噬。以上细胞实验表明,PNS能通过上调lncR CTB-114C7.4表达,激活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T网络,影响 BCL2A1 和 Beclin1 蛋白水平,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结论1、研究表明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是BCL2A1,调控网络是lncR CTB114C7.4-miR3656-BCL2A1/Beclin1;2、PNS 治疗冠心病血瘀证有效,在临床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其对靶基因及网络具有调控作用;3、PNS调控网络的启动靶点是lncR CTB-114C7.4,确切调控模式是lncR CTB114C7.4↑-miR3656 ↓-BCL2A1↓,介导的细胞学功能是通过上调BCL2A1蛋白,并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从而发挥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
迟爽[4](2020)在《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以高脂喂养联合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研究针药结合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Kv1.4、Kv4.2表达的调控作用,在离子通道层面探究针药结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并验证其优势。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于四肢内侧根部皮下多点注射生理盐水两次,间隔时间为24小时。除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外,其余大鼠高脂饮食诱导高胆固醇血症3周后,同样采用四肢根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式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mg/kg)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比造模前后的心电图改变,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以及西药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第二日起,开始为期15天的人为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早晚分别灌胃服生理盐水一次;针药结合组每日早晚灌胃服蹊径通脉汤一次,并针刺内关穴、心俞穴以及足三里穴一次;针刺组每日针刺内关穴、心俞穴以及足三里穴一次;西药组每日早晚分别灌胃服阿司匹林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溶剂一次。针刺均使用“华佗牌”针灸(0.18mm*25mm)刺入大鼠相应穴位皮下约2mm,待大鼠稳定后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20Hz,强度2m A,进行针刺治疗,每次2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外向钾离子通道(Kv1.4、Kv4.2)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以及使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CTRP3表达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针药结合组以及针刺组以及西药组相比模型组的ST波均有所下移(P<0.05),其中针药结合组心电图变化最为明显,而针刺组与西药组心电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蛋白Kv1.4和Kv4.2的蛋白表达量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5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发现: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以及西药组的指标蛋白表达量均有所升高(P<0.05),其中针药结合组中各指标蛋白量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TP3蛋白表达量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在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发现: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以及西药组指标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药结合组升高最为明显,而针刺组和西药组指标表达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会出现升高样改变,蹊径通脉汤结合针刺相应穴位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ST段的异常变化。并且针药结合组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各组。2.正常大鼠心肌细胞中,Kv1.4和Kv4.2表达量正常,当大鼠心肌梗死时,其表达量明显下降。蹊径通脉汤结合针刺相应穴位进行治疗后可增加相关蛋白的表达量。3.针刺组,对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均有调节作用,而数据显示,针药结合组调节幅度更大。4.心肌梗死时,血清中CTRP3含量较正常大鼠有所下降。在针药结合疗法干预能有效增加其表达量,并且针药结合增加幅度大于其他各组,由此证明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
哈略[5](2020)在《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以粥样斑块为显着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在中医理论上属于“痰”、“瘀”的范畴,属于艾灸疗法的适应症范围。艾灸疗法改善AS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为艾灸抗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证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AS过程中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多个方面,起到多靶点治疗AS的作用。艾烟是艾灸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明了艾烟在抗AS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胞自噬是机体中的一项重要促存活机制,与AS各种发病机制均有深入的联系,也是近年来抗AS治疗中新的靶点和焦点。学者们认为自噬不足及过度自噬都会对AS的病理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理念,同时自噬在微观层面上改善能量代谢、清除病理产物的作用与气的“气化”和“驱邪外出”等功能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已有不少学者着手研究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刺、艾灸调控自噬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直接观察艾灸调控自噬对AS的研究还亟待开展。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灸对自噬通路及相关自噬蛋白展现出确切的调控作用,课题组预实验结果也体现了艾灸对AS过程中自噬的确切调控作用。基于上述基础,我们提出假说,艾灸及艾烟可以通过调控AS过程中的自噬功能,来实现防治AS的作用。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两种干预手段对AS动物模型的影响,从病理改变、脂质代谢、斑块稳定性等方面探讨艾灸及艾烟防治AS的效应,然后通过对自噬特异性、自噬信号通路及凋亡水平等方面指标观察,从自噬角度探讨艾灸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8周龄ApoE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烟组。18只同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艾灸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予以艾灸膻中穴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干预12周。艾烟组小鼠每日接受固定浓度的艾烟暴露。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抓取固定,但不予任何干预。采用血液生化方法检测血脂四项(TC、TG、HDL、LDL),采用Elisa法检测VLDL、ApoA1及ox-LDL,分别使用油红“O”和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切片。采用Masson染色法处理主动脉切片,计算ELA、CA、CD68、FCT、Ⅵ等斑块稳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内TNF-α、P38MAPK、NF-κB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主动脉内MMP-2、MMP-9、TIMP-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自噬小体数目,使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主动脉 P62、Beclin-1、LC3-Ⅰ、LC3-Ⅱ、Atg5、Atg12 蛋白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及肝脏P62、Beclin-1、LC3-Ⅱ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方法观察自噬信号通路p-Akt、Akt、p-mTOR、mTOR、PI3K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结果:1.AS病理进程及血脂水平模型组小鼠经过12周高脂喂养,体内存在较为明显的AS病变(血脂紊乱,AS斑块形成);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1)、VLDL(P<0.01)显着升高,载脂蛋白ApoA1(P<0.05)及HDL(P<0.01)含量显着下降。以上AS常规指标结果提示本次研究AS模型建立成功。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灸组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5)、VLDL(P<0.01)显着下降,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烟组小鼠血清 TC(P<0.05)、TG(P<0.05)、VLDL(P<0.05)显着下降,LDL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2.斑块稳定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斑块易损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 TNF-α(P<0.05)、NF-κB(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P<0.05)水平显着升高。艾烟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易损斑块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TNF-α(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自噬特异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皮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比值(P<0.01)、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灸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P<0.05)、LC3-Ⅱ(P<0.05)显着升高,P62 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 比值(P<0.05)、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 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烟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LC3-Ⅱ、P62表达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4.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p-Akt/Akt比值(P<0.01)、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Akt/Akt比值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艾灸组小鼠mTOR mRNA及Akt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艾烟组小鼠mTOR 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AktmRNA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细胞凋亡蛋白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Bcl-2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Bcl-2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艾灸和艾烟都可以改善AS小鼠体内病理进展,减轻炎症反应,纠正血脂紊乱,增强斑块稳定性。2.艾灸和艾烟都可以上调AS小鼠体内自噬水平,艾灸改善自噬是艾灸防治AS的全新靶点。3.艾灸及艾烟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相关活性分子,从而提升细胞内自噬水平,起到延缓AS病理进程,改善斑块稳定性的作用。4.艾灸及艾烟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展现出一定的调控自噬/凋亡平衡的作用。5.艾灸和艾烟的调节作用基本一致,在调控血脂方面艾灸干预的效果优于艾烟干预。
刘会武[6](2009)在《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球囊损伤颈动脉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再狭窄模型,并予以益气活血复方干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益气活血复方由黄芪20g、丹参30g、人参10g、红花15g、益母草25g、三七5g、川芎15g配伍组成,经煎煮、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粉剂。每克含4.8克生药。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5±0.5)kg,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4只喂以标准兔饲料的正常对照组和28只喂以高脂饲料的手术组。高脂饲料由6%花生油+2%胆固醇+92%普通饲料组成,由沈阳市于洪区前民动物饲料厂加工成颗粒饲料。高脂喂养兔每日每只给予高脂饲料120g,不足以普通兔饲料补充。正常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手术组兔高脂喂养同时行右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剥脱血管内皮,术中及术后手术组家兔共死亡4只。4周后剩余24只手术组兔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辛伐他汀组(8只)和益气活血复方组(8只)。加原正常对照组(4只)共为4组。其中辛伐他汀组兔喂以辛伐他汀5 mg/kg/d;益气活血复方组兔喂以益气活血复方1g生药/kg/d。两用药组兔每天清晨先给予按体重计算所需药量的含药饲料,并由专人观察确定动物己服用后,再投用高脂饲料,高脂饲料不足者以正常兔饲料补充。每天根据动物体重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剂量,连续给药4周。模型组仍喂以高脂饲料+正常兔饲料,正常对照组仅喂以正常兔饲料。每只兔分笼饲养,自由饮水,分别于实验第0周、4周末、8周末空腹耳中央动脉取血,第8周末处死动物,取材,切片。实验内容:①观察各组兔第8周末损伤血管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颈动脉内皮细胞(EC)和平滑肌细胞(SMC)的超微结构改变,评价球囊损伤兔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益气活血复方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和细胞结构的影响;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各组动物第0、4、8周末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③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动物第8周末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④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第8周末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⑤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浆第0周、4周末、8周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⑥用ELISA法测定各组动物实验第0周、4周末、8周末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和第8周末颈动脉球囊损伤处TF抗原表达水平;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实验第8周末各组动物右颈动脉球囊损伤处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的表达;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第8周末各组动物右颈动脉球囊损伤处NF-κB、VCAM-1的蛋白表达;⑨用RT-PCR法检测实验第8周末各组动物右颈动脉球囊损伤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结果:1.①成功复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球囊损伤后第8周末,模型组兔右颈动脉光镜下可见内膜明显不规则增生,管腔狭窄显着,内膜修复不完整,内弹力板断裂,腔内面不光滑,可见到大量的SMC由血管中膜向内膜下迁移增生。增生的SMC呈圆形,排列紊乱,并可见到大量泡沫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电镜下模型组家兔右颈总动脉SMC细胞膜不完整,小泡增大,数量减少。胞质内可见到线粒体肿胀,其内呈髓鞘样改变。粗面内质网减少,可见溶酶体。其异染色质积聚成块,多分布在核周边,可见到核仁。EC肿胀,粗面内质网重度扩张,成池,核糖体颗粒脱落,线粒体可见到部分空泡化。SMC仅见少量胞质,有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出现;②益气活血复方对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管内膜的增生程度明显较轻,新生内膜中的SMC数量明显减少,泡沫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也较少,内皮较完整光滑,其管腔面积为(0.495±0.041)mm2,明显大于模型组兔[(0.302±0.18)mm2],而其内膜面积[(0.078±0.06)mm2]则明显小于模型组兔[(0.123±0.027)mm2];③益气活血复方可明显改善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SMC超微结构:电镜下,益气活血复方组家兔颈总动脉SMC呈不规则型,肌膜下可见到高电子密度的密区。其细胞膜完整,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到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其表面附着核糖体颗粒,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接近。2.益气活血复方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实验第8周末,益气活血复方可降低血浆TC、TG、LDL-C水平达53.36%、31%和60%,明显升高血浆HDL-C水平达160%,降低TC/HDL-C和LDL-C/HDL-C比值达79.8%和84.6%,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上优于益气活血复方(P<0.05),益气活血复方在升高HDL-C上则优势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二药对TG水平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3.益气活血复方可促进NO合成和分泌,抑制ET-1表达,有利于恢复NO/ET-1平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作用:①球囊损伤后第8周末,模型组兔血浆NO含量为(46.004±3.125)μmol/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112.930±2.227)μmol/mL],差异有显着性(p<0.01);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NO含量分别为(77.001±5.902)μmol/mL和(123.373±7.180)μmol/mL,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NO水平升高较辛伐他汀组更为明显(p<0.01);②经ELISA法检测,球囊损伤后第8周末,模型组家兔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及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ET-1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但2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益气活血复方可调节纤溶系统平衡,抑制TF释放,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①实验第8周末时,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中t-PA水平分别为(0.169±0.089)IU/mL和(0.238±0.061)IU/mL,较同期模型组[(0.103±0.076)IU/mL]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t-PA水平升高较辛伐他汀组更显着(P<0.05);②实验第8周末时,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PAI-1水平分别较同期模型组降低了44.7%和48%,差异显着(P<0.01),表明辛伐他汀和益气活血复方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皮损伤所诱导的PAI-1高表达,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之间血浆PAI-1水平无明显差异;③实验第8周末,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TF表达量分别为(301.36±40.30)ng/mL和(315.53±26.22)ng/mL,较同期模型组[(453.23±54.21)ng/mL]显着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兔血浆TF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动脉损伤处表达TF抗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常对照组的血管组织TF抗原的表达量非常的低,为(0.121±0.03)ng/mg,行球囊拉伤术的各组兔,动脉损伤处TF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3.713±1.76)ng/mg]相比,益气活血复方组[(1.510±0.83)ng/mg]和辛伐他汀组[(1.403±0.81)ng/mg]兔血管组织中TF的表达量较少(P<0.01);益气活血复方组与辛伐他汀组两组之间动脉损伤处TF抗原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5.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第8周末动脉损伤处炎症因子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①球囊损伤后第8周末,各组兔颈动脉组织中NF-κB、VCAM-1 mRNA在对照组表达量最低,模型组最高,与辛伐他汀组和益气活血复方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与辛伐他汀组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处NF-κB、VCAM-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复方组兔颈动脉血管壁内NF-κB、VCAM-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复方组与辛伐他汀组两组之间兔颈动脉血管壁内NF-κB、VCAM-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第8周末动脉损伤处PDGF-B和MMP-2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球囊损伤术后第8周末在模型组家兔颈动脉中PDGF-B、MMP-2 mRNA呈过度表达,而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家兔颈动脉血管壁局部表达的PDGF-B、MMP-2 mRNA较模型组兔明显减少(P<0.05),但辛伐他汀组、益气活血复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提示益气活血复方可通过下调斑块局部PDGF-B、MMP-2 mRNA表达,抑制SMC的迁移增殖,减轻球囊损伤引起的内膜增殖和血管重构。结论:1.球囊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作兔颈动脉狭窄模型,成模率高,病变恒定,可用来模仿人类再狭窄病变进行研究。2.益气活血复方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浆TC、TG和LDL-C的水平,并升高血浆HDL-C水平,减轻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动脉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的程度,改善动脉球囊损伤后VEC和SMC的超微结构,具有良好的调脂和抗RS作用。3.益气活血复方与辛伐他汀治疗再狭窄各有优势,但益气活血复方可有效避免他汀类药物横纹肌溶解等副反应。4.益气活血复方可能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产生抗再狭窄的作用。
王春林,彭哲,祝光礼[7](2007)在《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 PCI 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即刻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然而,高达25-50%的再狭窄(restenosis,RS)率已成为 PTCA 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医界至今尚无彻底的解决方法。因此,中医药防治 PTCA 术后 RS
崔晓云[8](2007)在《凉血生肌法对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的死亡率位居第五。其防治研究进展迅速,其中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成为里程碑式的进展,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但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存在一直是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问题,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支架植入术到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疗效仍有待提高,本研究根据中医治疗急性创伤的理论,以凉血生肌方药对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患者进行干预,旨在观察凉血生肌法防治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成功行PTCA+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纳入病例100例。(2)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中药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3)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从手术日起应用包括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手术日开始服用凉血生肌方药(丹皮,丹参,生黄芪,银花)水煎剂,每日1剂,疗程共2个月。(4)对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复发心绞痛、严重心衰及需要再次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发生的情况,并于2007年4月进行第二次随访,内容同前。(5)发现不良反应或与研究相关的意外情况时,研究者将根据病情采取必要处理措施,所有不良事件都将追踪调查,直到得到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1.5数据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因变量为二值变量的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并绘制累积风险曲线。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患者共100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一般情况、术前造影结果和接受的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估计再狭窄事件:①本研究采用冠脉造影复查支架内再狭窄及复发心绞痛来估计再狭窄的发生,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减少估计再狭窄事件发生的趋势,治疗组5例:对照组11例,但两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2007年4月第二次随访,治疗组较对照组仍有减少估计再狭窄事件发生的趋势,两组相比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③经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发生估计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3)心血管事件:①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有3例患者失访,有效病例数为97例,单独比较患者心源性死亡、复发心绞痛、严重心衰、再介入及冠脉搭桥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经过统计学检验均无显着性差异,但联合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治疗组7例:对照组14例,P值为0.04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术后半年内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②至2007年4月对患者进行第二次随访,经过统计学检验,单独比较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P值为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二次随访时中药治疗组较单纯西药对照组能进一步减少患者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概率。③经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值为0.036<0.05,两组患者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累积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累积风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约在术后6个月后益处显现。(4)危险因素的估计: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病变支数、药物支架、中药干预、Gensini积分等因素对估计再狭窄事件及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提示:①中药干预为估计再狭窄事件的保护性因素,未使用中药干预者其发生估计再狭窄的风险是使用中药干预者的0.071倍;冠心病患者既往有吸烟史为估计再狭窄的危险性因素,既往有吸烟史的冠心病患者发生估计再狭窄的风险是未吸烟者的3.817倍。②中药干预亦为联合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未使用中药干预者其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使用中药干预者的0.158倍;冠心病患者既往有吸烟史亦为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素,既往有吸烟史的冠心病患者发生联合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未吸烟者的3.373倍。结论:(1)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服用凉血生肌方药有减少再狭窄和复发心绞痛事件(即估计再狭窄事件)发生的趋势,能显着降低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累积风险,约在6个月后益处显现。(2)使用凉血生肌方药干预是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估计再狭窄事件和联合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而在冠心病基础上有吸烟史是发生估计再狭窄事件和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素。
王春林,祝光礼,彭哲[9](2006)在《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祝兴超,顾宁[10](2006)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国内外有关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文献46篇,阐述了目前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经验、趋向等。首先探讨了本病中西医病因、病理、病机等,然后重点探讨中医药防治研究情况,从中药提取物、中药方剂等方面论述。
二、心康饮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康饮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
1.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 |
1.1.2 SSS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
1.1.3 SSS的西医治疗 |
1.1.4 SSS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现状 |
1.2.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SSS治疗中的应用 |
1.3 网络药理学简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1.3.2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
1.3.3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2.1.1 流程图 |
2.1.2 数据收集 |
2.1.3 网络构建与分析 |
2.1.4 分子对接验证 |
2.1.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 |
2.2.2 构建SSS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 |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与SSS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 |
2.2.4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靶点-SSS网络及显效成分 |
2.2.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 |
2.2.6 分子对接结果 |
2.2.7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3 分析与结论 |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显效成分分析 |
2.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分析 |
2.3.3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3.4 结论 |
2.3.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通窍救心油不同途径给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与特点 |
二、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研究与发病机制 |
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
四、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血清ET、NO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概况 |
一、胸痹心痛病因病机 |
二、胸痹心痛辨证分型 |
三、胸痹心痛辩证论治 |
四、中医外治法在胸痹心痛中的运用 |
第三节 通窍救心油的研究概况 |
一、通窍救心油的组方来源 |
二、通窍救心油的适应征与禁忌症 |
三、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的相关研究基础 |
四、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的相关临床成果 |
第四节 舌下给药途径的研究概况 |
一、舌与心的关系 |
二、舌下给药的相关特点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一、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方法概述 |
二、随机分组 |
三、药物、试剂与仪器 |
四、治疗方案 |
五、观察指标 |
六、技术路线图 |
第五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资料比较 |
二、内皮功能的比较 |
三、炎症指标的比较 |
四、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 |
五、心电图疗效比较 |
六、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七、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八、血液流变学分析 |
九、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
第二节 疗效分析 |
一、内皮功能结果评价 |
二、炎症指标的结果评价 |
三、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析 |
四、心电图疗效评价 |
五、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六、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第三节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四节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附件 |
(3)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冠心病证候相关miRNA、lncRNA和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 |
综述二 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预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PNS靶点 |
1.2 利用NCBI GEO数据库分析冠心病的靶基因 |
1.3 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预测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 |
1.4 运用VENN分析交集靶基因 |
1.5 分析交集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 |
1.6 交集靶基因参与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
2 研究结果 |
2.1 PNS的预测靶点 |
2.2 冠心病、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
2.3 PNS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预测靶基因 |
2.4 靶基因BCL2A1的共表达分析 |
2.5 靶基因BCL2A1及其共表达网络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 |
2.6 基于BCL2A1预测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部分 PNS干预冠心病血瘀证靶基因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临床验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研究设计方法 |
1.3 纳/排标准 |
1.4 干预方法 |
1.5 临床观察指标 |
1.6 不良事件处理及数据管理 |
1.7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靶基因及调控网络表达水平 |
1.8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试验完成情况 |
2.2 基线统计情况 |
2.3 疗效性指标统计分析 |
2.4 安全性指标统计分析 |
2.5 血浆中lncRNA-miRNA-mRNA表达水平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RNA干扰技术研究PNS调控lncRNA-miRNA-mRNA网络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H_2O_2最佳造模浓度 |
2.2 PNS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 |
2.3 lncR CTB-114C7.4敲降慢病毒筛选结果 |
2.4 qRT-PCR检测结果 |
2.5 WB检测蛋白水平 |
2.6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2.7 TEM观察自噬小体 |
2.8 细胞自噬流检测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4)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疗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艾灸疗法防治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机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血脂及一般状况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自噬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艾灸及艾烟调控APOE~(-/-)小鼠自噬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2. 艾灸疗法改善AS过程中自噬水平的作用机制 |
3. 艾灸改善自噬调控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
4. 艾燃烧生成物的生物效应 |
结语 |
创新与展望 |
创新点 |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PTCA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 |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正文 |
实验一 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益气活血复方的干预作用 |
引言 |
1.材料 |
2.方法 |
3.标本采集与处理 |
4.指标观察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实验二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引言 |
1.材料 |
2.动物造模与分组 |
3.标本采集与处理 |
4.指标观察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实验三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1.材料 |
2.动物造模与分组 |
3.标本采集与处理 |
4.指标观察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实验四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纤溶系统和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1.材料 |
2.动物造模与分组 |
3.标本采集与处理 |
4.指标观察 |
5.结果 |
6.讨论 |
7.小结 |
实验五 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PDGF-B和MMP-2 mRNA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1.材料 |
2.动物造模与分组 |
3.标本采集与处理 |
4.指标观察 |
5.统计分析 |
6.结果 |
7.讨论 |
8.小结 |
分析讨论 |
1 益气活血复方抗RS的作用及其机理分析 |
2 益气活血复方与辛伐他汀抗RS作用对比 |
3 本学位论文先进性自我评价 |
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凉血生肌法对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附件 |
知情同意书 |
随机数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对RS的认识 |
2 中医对RS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治法及方药 |
3.1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
3.1.1 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 |
3.1.2 丹参提取物 |
3.1.3 川芎嗪 |
3.1.4 水蛭提取物 |
3.1.5 芎芍胶囊 |
3.2 益气活血法的应用 |
3.2.1 补阳还五汤 |
3.2.2 心脉通胶囊 |
3.2.3 通冠胶囊 |
3.2.4 通心络胶囊 |
3.2.5 复方水蛭精胶囊 |
3.2.6 心康饮口服液 |
3.3 益气活血解毒法的应用 |
4 结 语 |
(10)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 |
1.1 西医病因病理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药防治研究 |
2.1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 |
2.1.1 水蛭素 |
2.1.2 丹参制剂 |
2.1.3 葛根素 |
2.1.4 川芎嗪 |
2.1.5 雷公藤提取物 |
2.1.6 三七总皂苷 (PNS) |
2.1.7 穿心莲提取物 |
2.2 中药复方研究 |
2.2.1 补阳还五汤 |
2.2.2 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 |
2.2.3 芎芍胶囊 |
2.2.4 血脂康 |
2.2.5 四逆汤 |
2.2.6 通心络胶囊 |
2.2.7 心康饮 |
2.2.8 复方水蛭精胶囊 |
2.2.9 益心胶囊 |
3 结 语 |
四、心康饮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D]. 朱安娜. 河北大学, 2021(11)
- [2]通窍救心油不同途径给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D]. 郑耿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研究[D]. 董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影响[D]. 迟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D]. 哈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益气活血复方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 刘会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A]. 王春林,彭哲,祝光礼.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07
- [8]凉血生肌法对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研究[D]. 崔晓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 王春林,祝光礼,彭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3)
- [10]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研究[J]. 祝兴超,顾宁. 辽宁中医杂志,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