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干预研究进展

伤害干预研究进展

一、伤害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牛雅斌[1](2021)在《降低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的漏报率及各伤害程度的漏报情况。2.运用根因分析法分析造成跌倒事件漏报的各项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提出构建我国患者上报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管理模型的理论框架,并对多种上报途径进行探讨,为其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以期提高事件上报率,促进患者安全。4.根据前期研究,结合文献研究、专家会议法,构建降低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案,为提高院内安全事件上报率提供借鉴,为提升住院患者安全提供新途径。方法:1.现况调查及根因分析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至2019年出院患者病历为研究对象,运用院内住院病历管理大数据平台及安全事件专项管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检索、分析、统计,确定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现状,以及漏报事件中各伤害程度的比重,运用根因分析法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2.构建管理模型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符合专家遴选要求的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构建我国患者上报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管理模型理论框架。3.构建干预方案依据前期研究的结果,同时对相关文献中的意见给予整合,构建降低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方案的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讨论初稿方案的适用性及可行性,保留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部分,并对其进行完善,形成方案终稿。结果:1.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的漏报形势严峻。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的漏报率高达43.87%,漏报现象较为严重,漏报事件中63.24%都是未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27.94%为轻度伤害的事件,可见事件结果的严重性对是否上报影响较大。2.运用根因分析法,确定造成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漏报的根本原因为相关制度(管理、监督、沟通)及培训体系不健全,事件上报系统不完善,执业环境需改进。3.运用半结构访谈初步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患者上报跌倒安全事件的管理模型,并对上报途径进行分析,推动形成医护患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4.依据造成漏报的根本原因并查阅相关文献后,由10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讨论及完善,形成方案终稿。结论:1.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高,根因分析法研究显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由于我国特殊的医疗背景,国家层面的改善措施实行较为耗时困难,急需管理者从医院层面营造广泛而深度的关注患者跌倒事件的安全氛围、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改善,真正降低事件的漏报率以最终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确立了由信息收集、事件核实、整理分析、事件共享、事件反馈组成的患者上报跌倒安全事件管理模型,并对上报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可在初期选择电话、微信相结合,逐步转化为全国统一的网络直报系统。3.降低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措施的方案主要包括了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培训体系、事件上报系统、患者参与、执业环境几个方面。

林泽婷[2](2021)在《汕头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重点人群问卷调查和中心路段实地观察了解汕头电动自行车(Electric-Bike,EB)骑行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认知、骑行行为特征、人格特质与伤害现况,描述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E-bike road traffic injury,ERTI)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明确其伤害模式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汕头市ERTIs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描述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路边观察研究两部分。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共享电动自行车(Shared electric bicycle,SEB)投放区域(金平区、龙湖区)和非投放区域(潮阳区、潮南区和澄海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家长、以及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路边观察研究选取汕头市市区(金平区和龙湖区)6个交通流量与人流量最大的道路交叉路口,由经过统一标准培训的研究人员分别在8:00~9:00、11:30~12:30、14:00~15:00以及17:30~18:30这4个时间段对路口的EB骑行者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两部分。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汕头市三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骨科住院部(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调查,筛选并确证因ERTI新入院的EB骑行者纳入病例组,由住院部的护士或医师按照统一方法进行调查。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以横断面调查中同性别、同年龄(±5岁)、同行政区域且在调查前12个月内未发生过ERTI者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同一个体在伤害发生前的特定时间段定义为危险期,将伤害发生前一天起的3个月定义为对照期,对两期内某些危险因素(如头盔佩戴、手机使用等)的暴露情况进行病例交叉研究。统计方法:采用Epi Data 3.2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核查比对和清洗,使用SPSS 25.0(IBM)和R 4.0.3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均数和标准差及频数和构成比对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逐步向前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Cox回归识别ERTI危险因素。P<0.05(双侧)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横断面研究:共对汕头市2444名EB骑行者进行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412份,问卷有效率为98.69%,伤害发生率为4.81%(116/2412),男性(7.62%)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3.37%),未达法定骑行年龄(16岁)的中学生为伤害高发人群。汕头市EB骑行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晓率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为60.26%;不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骑行时使用手机、在机动车道上骑行、逆向骑行等危险骑行行为较为普遍。10月份(17.24%)和7月份(16.38%)发生的伤害事故最为集中,且以17:00~18:00时间段最多(9.48%),伤害部位主要为下肢(57.76%)和上肢(28.45%),就诊方式以私人门诊(40.52%)和医院门诊(27.59%)就诊为主。伤害原因主要是道路设计不完善、不合理,其所致ERTI占所有伤害事故三成以上(35.34%)。2.路边观察研究:共观察到14144名私有型电动自行车(Private electric bicycle,PEB)骑行者和20410名SEB骑行者。逆行发生率为4.52%,闯红灯行为发生率为5.58%,人行步道上骑行率为28.01%,骑行时接打电话和阅读手机信息的发生率分别为3.37%和7.61%。PEB骑行者在上述危险骑行行为上的发生率均高于SEB骑行者,无交警执勤处的交通路口出现上述危险骑行行为较有交警执勤处明显更高。PEB头盔佩戴率为58.17%,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时间段内的PEB骑行者头盔佩戴率不同,其中08:00~09:00(早上班高峰期)的头盔佩戴率最高,11:30~12:30(早下班高峰期)最低。有交警执勤的交叉路口头盔佩戴率(70.98%)高于无交警执勤处(53.64%)。使用SEB违规搭载大人(11.37%)的总体发生率高于搭载小孩(5.33%),且非工作日违规搭载乘客的发生率较工作日高。商圈区域以搭载大人(13.30%)为主,而非商圈地区搭载小孩(5.34%)的发生率略高于搭载大人(5.32%)。P均<0.05。3.病例对照研究:散光是重型ERTI的保护因素(OR=0.05,95%CI:0.007~0.331)。较市区路段而言,经常骑行路段为郊区和乡镇(OR=8.19,95%CI:2.344~28.601)则更容易发生重型ERTI。包括逆向骑行史(OR=5.01,95%CI:1.523~16.449)、未佩戴头盔史(OR=6.62,95%CI:1.849~23.694)、与其它车辆或行人追逐打闹史(OR=25.57,95%CI:5.624~116.240)、发现车辆故障并继续骑行史(OR=12.52,95%CI:2.087~75.138)在内的危险骑行行为均是重型ERTI的危险因素。4.病例交叉研究:佩戴头盔为重型ERTI的保护因素,不佩戴头盔的EB骑行者发生伤害的风险较佩戴头盔者增加3.63倍(OR=4.63,95%CI:1.041~16.260),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或阅读信息(OR=24.94,95%CI:4.266~27.793)将ERTI风险提高了23.94倍。而在机动车道上骑行(OR=0.35,95%CI:0.162~0.765)和在人行道上骑行(OR=0.08,95%CI:0.023~0.272)则为重型ERT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1.汕头市轻型ERTI发生率为4.81%。EB骑行者缺乏对相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正确认知,危险骑行行为的实施率较高。初中生是ERTI防制的重点人群。2.汕头市EB头盔佩戴率为58.17%,其他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约5%。交警执法是减少危险骑行行为的强有力控制措施。3.重型ERTI高发路段为混合车道,以郊区和乡镇路段为主。部分重型ERTI导致的临床症状较重且预后不良。佩戴头盔可降低伤害发生风险,而骑行时使用手机的行为是ERTI的重要危险因素。逆向骑行、与其它车辆或行人追逐打闹、车辆故障后继续骑行等行为也与伤害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交管部门应切实落实“一盔一带”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EB骑行者的头盔佩戴率,坚决杜绝闯红灯、骑行使用手机等违法行为;城建规划和治理部门应着力完善道路建设和骑行环境,健全非机动车—机动车分流隔离设施,将EB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公共卫生效益最大化。

陈晓东[3](2021)在《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调查和分析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基于KAP理论的短期干预研究,评价短期干预措施效果,为中期和长期干预做准备,旨在为我国制定农村小学生跌伤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与参考,减少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发生。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汕头市农村两所小学1-6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及过去一年非故意伤害发生现况及特征。2、病例对照研究:将横断面发现的跌伤小学生作为病例组,按照同性别、同年级、同年龄(±2岁)、同学校1:1匹配的方法,匹配过去一年未发生跌伤的小学生作为对照组。调查学生基本信息、跌伤特征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3、短期干预研究:将横断面调查的两所小学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的学生及家长进行基于KAP理论的教育干预,对照组实施普通干预。干预并随访半年,调查小学生该半年的跌伤发生率及家长知信行情况,评价短期干预措施效果。结果1、横断面研究: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过去一年非故意伤害发生率为36.45%,人次发生率为52.23%,其中主要发生类型为跌伤(31.02%)、运动伤(22.19%)及动物伤(13.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2.388,95%CI:1.703-3.348)、独生子女(OR=2.325,95%CI:1.260-4.293)、留守儿童(OR=2.869,95%CI:1.379-5.970)、与家人关系一般(OR=3.147,95%CI:1.357-7.301)、与老师关系一般或差(OR=2.530,95%CI:1.372-4.666;OR=10.474,95%CI:1.243-88.23)、电子游戏时间>2小时/天(OR=2.301,95%CI:1.421-3.726)是农村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危险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农村小学生过去一年跌伤发生率为14.53%,人次发生率为16.20%。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OR=3.682,95%CI:1.160-11.686)、与同学关系一般/差(OR=2.939,95%CI:1.162-7.434)、与老师关系一般/差(OR=3.462,95%CI:1.356-8.835)、每天电子游戏时间>1小时(OR=2.559,95%CI:1.269-5.162)、生活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下(OR=2.802,95%CI:1.201-6.537)是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危险因素。3、短期干预研究:干预前干预组(过去6个月)的跌伤发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8.97%;干预后干预组的跌伤发生率为6.53%,低于对照组8.0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认知平均得分(4.92±1.51)分,高于对照组(4.90±1.34)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认知平均得分(6.04±1.07)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的认知平均得分(4.89±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态度平均得分(20.44±3.90)分,低于对照组(21.01±3.6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态度平均得分(25.32±4.17)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平均得分(21.58±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的行为平均得分(35.54±10.68)分,低于对照组(35.83±11.1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行为平均得分(43.70±10.99)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平均得分(34.59±1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差、与老师关系一般/差、每天电子游戏时间>1小时、生活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下是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危险因素。通过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家长的知信行,对小学生跌伤发生率有预防作用。

苏飞月[4](2021)在《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重庆地区患者因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对自身、家庭及医保基金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从经济学角度为重视跌倒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2.基于Tobit回归模型分析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减轻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提供证据支持。3.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并借助CHAID决策树模型构建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分组模型,为降低跌倒经济负担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借助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选取2016年至2018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调取院内跌倒造成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并测算Ⅲ级院内跌倒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2)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对院内跌倒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经济负担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obit回归模型方法对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2.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借助重庆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选取2016年至2019年因跌倒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开展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回顾性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对部分跌倒住院患者开展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及无形经济负担的现况调查。(2)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对跌倒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疾病经济负担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筛选纳入决策树的分类节点变量,将分位数回归结果中有影响作用的变量纳入CHAID决策树模型建立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分组模型。结果: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调查研究:院内跌倒主要高发于老年病科和神经内科,发生地点常为床旁或卫生间,290例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的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为682 180.32元,耗材费、诊断费及药品费为主要构成部分。医保基金赔付比例达74.74%。发生Ⅲ级院内跌倒伤害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其住院日被延长,例均间接经济负担增加110.25元。(2)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跌倒相关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班护士工作年限、跌倒地点、伤害级别、跌伤部位数、年龄、职业及科室对因变量产生影响,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伤害级别对院内跌倒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较为显着(P<0.05)。2.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1)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调查研究:跌倒住院患者主要分布在骨科和神经外科,6 627例因跌倒住院的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达334 812 366.25元,医保基金赔付比例为49.80%,耗材费占比最高,达43.06%。调查对象的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例均2 413.97元,雇佣费用在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中占比高,例均间接经济负担为13802.83元。支付意愿法在无形经济负担评估中的效果与受访者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关。(2)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跌倒住院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职业、婚姻、年龄、住院日、受伤部位、受伤类型、手术次数及手术类型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婚姻、年龄、住院日、受伤部位、手术次数、受伤类型和手术类型在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不同分位数点产生显着影响(P<0.05)。在分位数回归模型结合CHAID决策树模型建立的费用分组模型中,手术次数、住院日、手术类型、受伤部位和受伤类型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每种组合的费用差异明显。结论:1.跌倒是可预防的意外事件,好发于老年人群,跌倒发生后给患者、家庭和医保基金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醒老年患者应重视跌倒预防,医护工作者应提高自身核心能力防止院内跌倒的发生。2.跌倒后的伤害级别是院内跌倒患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跌倒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主要受手术次数、住院日、手术类型、受伤部位和受伤类型的影响,构建的费用分组模型能清楚反映因素的影响路径。针对跌倒的发生特点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降低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

苏醒[5](2021)在《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编制适合我国应用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为评价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提供测量工具。2调查承德市幼儿父母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1)构建条目池: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条目池。(2)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条目进行筛选,计算专家权威系数,专家积极程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问卷进行评分,计算专家协调程度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当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结束咨询,形成《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初始问卷。(3)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3岁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运用《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初始问卷进行预调查,样本量为条目数的5~10倍。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系数、临界比值和克朗巴赫系数分析法对初始问卷的条目进行分析和删减,形成《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测试问卷。(4)正式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承德市某社区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测试问卷进行正式调查,样本量是本研究问卷条目数的5~10倍,并从中选取30名父母两周后进行重测。双人核对后录入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正式问卷,问卷计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占问卷或各维度总分的60%即为合格。(5)数据统计分析: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双人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专家基本信息,采用重要性均值(Mj)和变异系数(CV)进行条目初筛,采用相关系数、临界比值和克朗巴赫系数分析法分析条目。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进行信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分法测量内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测量结构效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承德市某3个社区的750名幼儿父亲或母亲作为调查对象。(2)研究工具: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进行调查。(3)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双人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采用频数、百分比对父母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当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问卷得分情况,不符合时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1)条目池的形成:通过查阅文献和对10名幼儿家长的半结构式访谈,经课题组讨论研究确立了《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17个条目的条目池。(2)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专家遴选标准共纳入了15名专家。本次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其中第一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94、专家积极程度为100%。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协调系数为0.326,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共删除3个条目,修改1个条目,新增2个条目。第二轮专家积极程度为100%。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协调系数为0.413,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共删除1个条目。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停止专家咨询,经课题组讨论形成了低危风险、中危风险、高危风险三个维度共15个条目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初始问卷。(3)预调查:使用《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初始问卷对100名幼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预调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临界比值和克朗巴赫系数进一步筛选条目,经统计分析,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形成了低危风险、中危风险、高危风险三个维度共15个条目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测试问卷。(4)正式调查:使用《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测试问卷对200名幼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正式调查,检验其信效度。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总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31,其中低危风险维度0.895、中危风险维度0.829、高危风险维度0.923;总重测信度为0.976,其中低危风险维度0.954、中危风险维度0.964、高危风险0.932。效度检验结果,总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3,各条目指数(I-CVI)均在0.875~1.000之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分析出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2.789%,因子载荷均在0.617~0.933之间;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05~0.899之间,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548~0.639之间,最终形成《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正式问卷。问卷满分为75分,得分<45分为低等水平,45~60分之间为中等水平,得分>60分为优秀水平。2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本次研究共发放780份问卷,收回问卷750份,有效应答率为96.15%,男性303人(40.40%),女性447人(59.60%),父母年龄在21~44岁之间,学历以本科和专科居多,分别占44.40%和29.87%,幼儿月龄13~24个月居多。(2)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在调查的750例家庭中有64.13%的幼儿发生过意外伤害,排名前5的分别为跌倒磕碰伤(53.84%)、鼻出血(20.99%)、动物咬伤(17.88%)、烧烫伤(13.51%)和幼儿坠床伤(9.77%)。(3)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父母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得分为(42.48±13.20)分,其中低危风险维度17(13,20)分、中危风险维度11(8,14)分、高危风险维度为14(10,19)分。根据评分标准,父母对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总体处于低等水平。(4)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年龄、户口、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结构、职业、人均月收入、幼儿是否发生过意外伤害和父母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将这9个自变量放入多元线性回归中分析发现,父母的年龄、学历、家庭结构、职业、人均月收入、幼儿是否发生过意外伤害和父母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需求:在750名调查者中有81.06%的父母表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其中想通过网络授课方式学习的占53.87%,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需求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气管异物的急救(78.26%)、惊厥抽搐的急救(70.93%)、溺水的急救(68.00%)、心脏骤停的急救(62.26%)和烧烫伤的急救(56.13%)。结论:1本研究编制《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包括低危风险、中危风险和高危风险三个维度共15个条目。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评价工具。2通过对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分析发现,父母的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总体处于低等水平。父母的年龄、学历、家庭结构、职业、人均月收入、幼儿是否发生过意外伤害和父母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临床或社区在对幼儿父母进行健康教育与培训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水平,减少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余明锦[6](2020)在《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有关初中生校园受欺负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受欺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欺负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很可能使其宽恕水平下降,产生报复他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出现人际疏离、人际适应不良现象。因此,本研究为了探究初中生宽恕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受欺负为切入点,探讨宽恕倾向在受欺负和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对于提高初中生宽恕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为解决受欺负的现实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案。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广东、广西、内蒙古、山西等省份550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开展调查,采用《多维度受欺负量表》、《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人际适应量表》为调查工具,共收集有效数据4675份。探讨初中生受欺负情况以及其与宽恕倾向、人际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挑选出有受欺负经历,宽恕倾向和人际适应水平都比较低的学生;结合同伴、班主任和级长在以上学生的提名,尊重学生本人意愿,最终筛选32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采用聚焦于提升被试宽恕倾向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心理辅导。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了9周,每周1次,每次1个半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从而考察辅导方案在提升初中生宽恕水平及人际适应水平的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被试群体中初中生受欺负现象比较普遍,受欺负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着,在性别上差异不显着。2.宽恕倾向在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着,初中生宽恕倾向与人际宽恕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着,但自我宽恕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3.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维度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着,在性别上差异不显着;人际适应的人际疏离维度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着,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着。4.受欺负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宽恕倾向和人际适应,宽恕倾向能够显着正向预测人际适应;宽恕倾向在受欺负和人际适应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宽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显着提高初中生的宽恕水平,并能够提升初中生人际适应水平。

商雪敏[7](2020)在《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的对策及启示》文中认为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教育难题;在我国,不同学段的校园欺凌事件亦频频发生;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成为中小学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澳大利亚是较早关注校园欺凌问题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其推行的预防干预对策有效地融合了国家、地方、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并为人们所广泛关注,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基于这种考量,本文拟以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预防干预对策及其启示,予以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本文的主体包括五个方面:绪论部分在较为细致的文献综述基础上,界定了校园欺凌的内涵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积极行为支持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三个方面;第三部分详细考察了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的整体状况、原因、危害、干预的进展及困境等问题;第四部分从政府、地方、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五个方面,阐述了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的预防干预的对策与措施,并对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的成功做法予以典型案例分析;第五部分结合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与措施之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李亚玲[8](2020)在《STEADI工具包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筛查和评估重庆市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跌倒危险因子,制定并执行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的分层干预方案,降低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方法:第一部分:通过跨文化适应程序对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英文版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形成汉化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并使用该量表评估住院老年人197名、门诊老年人196名、社区老年人232名以测试其在不同使用场景的信度、效度。第二部分: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社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STEADI工具包(2017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跌倒筛查和跌倒风险等级评估。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份中的筛查、评估结果,由跌倒干预多专业团队对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级、跨专业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调整、体位性低血压管理、肌力训练、居家环境干预、老年人足结构和足疼痛问题个性化干预等,对比干预前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跌伤率。每月通过电话了解老年人跌倒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执行情况差的老年人必要时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访督促其执行计划。在干预6个月后,电话随访老年人是否跌倒、跌倒次数、跌伤情况等。结果:1第一部分结果汉化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在住院、门诊、社区老年人群中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16、0.674、0.608;重测信度r值分别为0.992、0.996、0.998;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2,S-CVI/AVE为0.98,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1;聚集效度试验成功率100%;结构效度KMO值分别为0.801、0.771、0.737。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住院、门诊、社区的公因子及对应的条目均不同,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096%、52.730%、51.180%。2第二部分结果有效筛查1168位老人,其中跌倒低风险老人896人(76.71%),中风险老人251人(21.49%),高风险老人21人(1.80%)。跌倒总发生率为14.98%,平均跌倒次数为0.17±0.425次,其中高、中、低风险组老人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00.00%、18.33%、12.05%。三组老人在受教育程度、是否独居、生活照料情况、跌倒史、步态、平衡异常等13个项目中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第三部分结果在接受干预的1168名老人中,共有710位老年人完整接受了6次随访,有效随访率60.8%。执行1种及以上的跌倒干预措施的比例从第一个月的56.6%上升至第6个月的71.8%。干预周期结束后,电话随访这1168名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共有效随访825人,有效随访率为70.71%。6个月内有64人发生80次跌倒,平均跌倒次数为0.1±0.35次,跌倒发生率为7.76%,跌伤率为32.81%。其中干预后低风险老年人跌倒率为6.33%;中风险老年人跌倒率为11.59%;高风险老年人跌倒率为30.77%,均较干预前下降。结论:汉化版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中国老年人跌倒风险自我评估。STEADI工具包能较全面地筛查出影响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多种因素并能科学地对其跌倒风险进行分级,基于其干预策略细化的跌倒防范方案可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建议在老年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胡颖[9](2020)在《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程度及其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引起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运用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方法对孕妇产前分娩恐惧进行干预,并对其分娩恐惧与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方法(1)以孕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态度问卷(Childbirth Attitude Questionnaire,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The short form of Chinese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ESEI-32)为研究工具,对2018年06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78名孕妇进行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程度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同时分析引起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2)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08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两组孕妇均参加常规产前护理教育培训,干预组孕妇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将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态度问卷(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ESEI-32)分别在入组时、培训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分娩恐惧程度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估,从而评价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效果。结果(1)在278例孕妇中,CAQ平均得分为(33.58±7.27)分,处于轻度分娩恐惧水平。其中:无分娩恐惧的孕妇为69例(24.8%),轻度分娩恐惧的孕妇为143例(51.4%),中度分娩恐惧的孕妇为66例(23.7%)。CAQ各维度得分由高到底分别为:胎儿健康维度(11.80±3.16)分、自我控制维度(8.66±1.86)分、产痛伤害维度(8.05±2.16)分、医疗护理维度(5.07±1.59)分。(2)在278例孕妇中,CBSEI-32总均分为(87.77±11.71)分;孕妇的结果期望(Outcome expectancy subscale of the CBSEI-32,OE-16)均分(45.37±6.41)高于自我效能期望(Efficacy expectancy subscale of the CBSEI-32,EE-16)均分为(42.40±6.45)分。(3)不同年龄、生育经历、孕期与配偶关系、婆媳关系、产前教育、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等方面的孕妇中文版CAQ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孕期与配偶关系、产前教育和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这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4)孕妇分娩恐惧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33.58±7.27)分和(87.77±11.71)分,孕妇分娩恐惧与分娩自我效能总分与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值为-0.119-0.194,均P<0.01)。(5)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前,两组孕妇CAQ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后,干预组CAQ及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前,两组孕妇CBSEI-32、OE-16及EE-1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干预后,干预组CBSEI-32、OE-16、EE-16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孕妇分娩恐惧处于轻度水平,胎儿健康情况是孕妇最关心且容易产生分娩恐惧的主要因素。(2)孕晚期妇女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预期低于结果预期说明分娩自我可控能力较消极。(3)孕妇年龄、生育经历、孕期与配偶关系、婆媳关系、产前教育、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均能对孕妇产前分娩恐惧产生影响。其中:孕期与配偶关系、产前教育及亲友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4)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可提高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水平,有效降低孕妇的分娩恐惧程度。

李孟燃[10](2019)在《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已经由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在关注患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和社会层面问题。先天性心脏病是学龄前儿童的高发疾病,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通常会因长期住院、密集的检查和治疗、对手术的恐惧等原因,出现较高水平的焦虑。本研究针对围手术期患儿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尝试通过社会工作方法来探索解决途径。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昆明市K医院儿童心胸外科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工作介入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情绪减低的实践过程与效果。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在基线调查部分,运用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了解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及类型,再通过访谈了解患儿焦虑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在社会工作介入阶段,以皮亚杰认知发展与游戏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开展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高,术前患儿的躯体伤害焦虑较为明显,术后患儿的分离焦虑较为明显。对6名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的实务介入显示,社会工作介入可降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最后,笔者反思服务过程认为,社会学习理论应用应关注社会环境对患儿情绪的影响,应结合患儿面临的问题进行榜样事迹创编;笔者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先心病患儿服务的建议:应大力推广普及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进一步提升儿童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力,拓展儿童医务社工服务空间,找准医务社工在医院中的角色及加强患者愈后康复服务。

二、伤害干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害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公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质量控制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
        2.2 漏报事件中各伤害程度所占的比重
        2.3 漏报事件的一般资料情况
        2.4 造成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漏报的近端原因
        2.5 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漏报的根本原因
    3 讨论
        3.1 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的漏报形势严峻
        3.2 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漏报的根因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医院确立住院患者上报跌倒事件多种途径及管理模型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管理模型
        2.2 管理部门
        2.3 上报途径
        2.4 阻碍因素
    3 讨论
        3.1 患者参与跌倒事件上报的背景及意义
        3.2 管理模型框架
        3.3 管理部门
        3.4 上报途径探讨
        3.5 相关人员培训
        3.6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小结
第四章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过程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权威程度
        2.3 专家对方案的建议及意见
        2.4 降低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措施方案
    3 讨论
        3.1 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3.2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之处
        3.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住院患者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汕头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电动自行车伤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定义判定和标准
    2.2 研究对象和样本量确定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横断面研究
    3.2 路边观察研究
    3.3 病例对照研究
    3.4 病例交叉研究
    3.5 危险因素分析
    3.6 伤害特征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EB使用行为特征
    4.2 ERTI人群分布特征
    4.3 ERTI伤害发生特征
    4.4 ERTI伤害临床特征
    4.5 ERTI伤害危险因素
    4.6 ERTI防制策略与措施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第7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综述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调查问卷
附录2 路边观察研究记录表
附录3 伦理审查书
个人简历
致谢

(3)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注释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农村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横断面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短期干预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局限性与创新性
    5.1 局限性
    5.2 创新性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小学生跌倒伤害的流行现况及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横断面调查问卷
附录三 病例对照量表问卷
附录四 干预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致谢

(4)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院内跌倒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资料
    4 研究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跌倒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资料
    4 研究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跌倒相关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启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
    1 研究方法
        1.1 构建条目池
        1.2 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
        1.3 预调查
        1.4 正式调查
        1.5 数据统计及处理
        1.6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条目池的形成
        2.2 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
        2.3 预调查
        2.4 正式调查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分析
        4.2 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现状分析
        4.3 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需求分析
    5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1 研究结论
    2.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受欺负的概述
        2.1.1 受欺负的概念
        2.1.2 受欺负的测量
        2.1.3 受欺负的相关研究
    2.2 宽恕倾向的概述
        2.2.1 宽恕倾向的概念
        2.2.2 宽恕倾向的测量
        2.2.3 宽恕倾向的相关研究
    2.3 人际适应的概述
        2.3.1 人际适应的概念
        2.3.2 人际适应的测量
        2.3.3 人际适应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受欺负、宽恕倾向、人际适应之间关系的已有研究
        2.4.1 受欺负与宽恕倾向的关系研究
        2.4.2 受欺负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
        2.4.3 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
    2.5 宽恕倾向的干预研究
3 问题提出
4 研究目的、意义与假设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意义
        4.2.1 理论意义
        4.2.2 实践意义
    4.3 研究假设
5 研究一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
    5.1 研究方法
        5.1.1 被试
        5.1.2 研究工具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1.4 正态性检验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2 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
        5.2.3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5.2.4 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5.2.5 宽恕倾向的中介效应检验
    5.3 讨论
        5.3.1 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特点分析
        5.3.2 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分析
        5.3.3 宽恕倾向的中介作用分析
6 研究二团体辅导提高宽恕水平的干预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被试
        6.1.2 研究工具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1.4 团体干预及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6.1.5 实验设计与具体步骤
        6.1.6 团辅活动干预方案设计
    6.2 团体干预结果
        6.2.1 量表评估
        6.2.2 过程评估
        6.2.3 自评和他评
    6.3 讨论
7 总讨论
8 结论
9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9.1 创新之处
    9.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的对策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2.我国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尚不完善
        3.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欺凌
        2.校园欺凌
        3.校园欺凌预防及干预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已有研究的相关分析
    (五)研究计划
        1.研究目标
        2.研究难点
        3.论文的创新之处
        4.主要研究方法
一、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积极行为支持理论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澳大利亚校园欺凌及预防干预对策的现状及进展
    (一)澳大利亚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二)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分析
        1.系统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2.社会生态视角下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3.个体发展视角下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三)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现象带来的危害
        1.宏观层面:校园欺凌影响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发展
        2.微观层面:校园欺凌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四)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的进展及困境
        1.预防干预对策的进展
        2.研究困境
三、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的主要对策
    (一)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国家安全学校框架》的颁布实施
        2.《澳大利亚学生福利框架》的颁布实施
    (二)地方发布相关政策,全面规范治理程序——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
        1.《欺凌:预防与应对学生欺凌的学校政策》的颁布实施
    (三)学校开展活动项目,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以昆士兰州立学校为例
        1.“积极学习行为”计划的内涵
        2.“积极学习行为”计划的具体内容
        3.实施“积极学习行为”计划的原因分析
        4.实施“积极学习行为”计划的关键因素
        5.“积极学习行为”计划的具体应用
    (四)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1.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
        2.有针对性的干预欺凌事件
    (五)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多方合作治理机制
        1.“全国反欺凌和暴力行动日”的内涵
        2.“全国反欺凌和暴力行动日”中角色的界定
        3.“全国反欺凌和暴力行动日”取得的成效
四、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的特点及启示
    (一)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对策的特点
        1.健全的法律政策和体系
        2.科学的预防和干预计划
        3.高度的全员参与性
        4.专门的信息网站
    (二)澳大利亚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对策之于我国的启示
        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体系
        2.完善系统治理,构建学校安全体系
        3.加强合作机制,完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
        4.整顿网络环境,保障网络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STEADI工具包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STEADI老年人跌倒风险自评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STEADI工具包筛查的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TEADI跌倒防范策略在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STEADI工具包特点及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6 干预理论基础及框架
    1.7 研究步骤
    1.8 研究路线
第2章 孕妇产前分娩恐惧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方案
    3.3 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应用研究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和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文献回顾
        2. 评述
    (三)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1. 核心概念界定
        2. 皮亚杰的儿童游戏理论
        3. 社会学习理论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一、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状况
    (一) 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
        1. 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高
        2. 术前、术后先心病患儿焦虑类型不同
    (二)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焦虑表现
        1. 哭闹
        2. 害怕与照顾者分离
        3. 抗拒配合手术相关医疗准备
        4. 停止玩耍和说话
    (三)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焦虑原因分析
        1. 患儿个人原因
        2. 患儿家庭原因
        3. 社会环境原因
二、社会工作介入
    (一) 介入目的
    (二) 介入对象
    (三) 介入过程
        1. 围手术期先心病焦虑患儿的社会工作介入
        2. 先心病焦虑患儿照顾者的社会工作介入
    (四) 服务效果评估
        1. 服务对象的焦虑水平降低
        2. 服务对象获得正确的手术认知
        3. 主要照顾者掌握了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
三、反思与建议
    (一) 反思
        1. 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应关注医疗环境对患儿情绪的影响
        2. 结合患儿面临的问题进行榜样事迹创编
    (二) 开展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建议
        1. 应大力推广普及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
        2. 进一步提升儿童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力
        3. 拓展儿童医务社工服务空间
        4. 明确医务社工在医院中的角色
        5. 加强患者愈后康复服务
结语
附录
    附录 1—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家长填写)
    附录 2-儿童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 3-典型个案介入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伤害干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降低院内跌倒安全事件漏报率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D]. 牛雅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汕头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林泽婷. 汕头大学, 2021(02)
  • [3]汕头市农村小学生跌伤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D]. 陈晓东. 汕头大学, 2021(02)
  • [4]患者跌倒住院及院内跌倒的相关疾病经济负担研究[D]. 苏飞月.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幼儿意外伤害家庭急救技能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 苏醒.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6]初中生受欺负、宽恕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余明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澳大利亚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的对策及启示[D]. 商雪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STEADI工具包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应用研究[D]. 李亚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音乐分娩产前培训对孕妇分娩恐惧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D]. 胡颖. 南华大学, 2020(01)
  • [10]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李孟燃.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伤害干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