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人类蠕形螨感染的荟萃分析

不同性别人类蠕形螨感染的荟萃分析

一、不同性别人体蠕形螨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希秀[1](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酒渣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酒渣鼻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并通过文献数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及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论文一借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的电子医嘱及电子病历系统,查找于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住院并诊断为酒渣鼻的患者,运用Excel表格登记患者的病历信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论文二选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检索数据库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证型:论文一及论文二中酒渣鼻患者西医多为红斑、丘疹型,中医多为肺胃热盛、热毒蕴肤证。2.中医内治:论文一高频中药黄芩(29)地黄(29)金银花(29)丹皮(29)甘草(29)连翘(29)防风(29)荆芥(29)柴胡(29)栀子;论文二高频中药生地=甘草=赤芍(29)丹皮(29)黄芩(29)栀子=桑白皮(29)当归(29)黄连=枇杷叶。3.中医外治:论文一外治法多耳尖放血;论文二清热中药外敷为主。4.西医内治:论文一及论文二抗生素以米诺环素为主。论文一多配合应用脱敏抗炎、抗组胺、调节免疫药。论文二多抗生素(盐酸米诺环素、甲硝唑)、抗螨药物。5.西医外治:论文一及论文二皆局部外用抗炎、抗螨药物及保湿修复剂。论文二中应用激光。6.疗效:论文一总有效率为100%,中医热毒蕴肤证、西医丘疹型显愈率最高。论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皮损消退率高于中医或西医单一治疗组。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疗效确切,以中医热毒蕴肤证、西医丘疹型显愈率最高。2.治疗方面:经Meta分析中医高频药物为生地=甘草=赤芍(29)丹皮(29)黄芩(29)栀子=桑白皮(29)当归(29)黄连=枇杷叶;西医高频抗生素为米诺环素。

郭宏佐[2](2020)在《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目前缺乏对中国人群玫瑰痤疮患病率的汇总研究,本研究汇总分析中国范围内玫瑰痤疮患病率的情况,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这种疾病、总结玫瑰痤疮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重庆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设置为从建库到2018-09-05为止。文献的筛选、提取资料以及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均有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最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44篇是基于人群或社区的研究,合并患病率为0.27%[95%CI(0.22,0.31)];10篇是基于医院的研究,合并患病率为1.47%[95%CI(1.08,1.86)]。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中患病率最高为80年代初期(2.19%),随后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期最低(0.17%),2015年回升至1.24%。而基于医院的研究患病率近10年最高,达4.64%。无论基于人群或社区还是基于医院的研究,西北和华北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基于人群或社区:西北1.24%,华北1.1%;基于医院:西北6.03%,华北2.83%),华东和华南患病率均较低(基于人群或社区:华东0.02%,华南0.32%;基于医院:华南0.28%)。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中,女性患病率(0.36%)高于男性(0.19%)。结论:中国人玫瑰痤疮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的合并患病率为0.27%,基于医院研究的合并患病率为1.47%,西北和华北高发,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郭宏佐,张钰汇,孙艳,肖碧环,吴严[3](2019)在《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玫瑰痤疮的患病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44篇是基于人群或社区的研究,合并患病率为0.27%[95%CI(0.22,0.31)];10篇是基于医院的研究,合并患病率为1.47%[95%CI(1.08,1.86)]。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中患病率最高为80年代初期(2.19%),随后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期最低(0.17%),2015年回升至1.24%。而基于医院的研究患病率近10年最高,达4.64%。无论基于人群或社区还是基于医院的研究,西北和华北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基于人群或社区:西北1.24%,华北1.1%;基于医院:西北6.03%,华北2.83%),华东和华南患病率均较低(基于人群或社区:华东0.02%,华南0.32%;基于医院:华南0.28%)。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中,女性患病率(0.36%)高于男性(0.19%)。结论中国人玫瑰痤疮基于人群或社区研究的合并患病率为0.27%,基于医院研究的合并患病率为1.47%,西北和华北高发,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林锡娴[4](2017)在《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仙方活命饮是治疗疮疡肿毒阳证的常用方,临床常用之治疗痤疮,疗效颇佳,但至今未有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对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RCT文献行meta分析,并通过观察仙方活命饮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提供并补充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一、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外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定为2016年12月31日以前,治疗组以口服中药方仙方活命饮为主要治疗手段,对照组以西药或中成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要求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对最终的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皮损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二、临床疗效观察: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痰瘀互结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仙方活命饮汤剂,对照组(40例)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口服,两组均联合火针外治,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对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一、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实验组共纳入研究对象711例,对照组共纳入研究对象6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1.有效率:仙方活命饮组治疗痤疮有效率高于抗生素组(OR=3.03,95%CI[1.90,4.83],P<0.00001)及中成药组(OR=2.22,95%CI[1.10,4.45],P=03<0.05),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或维A酸类药组治疗(OR=3.34,95%CI[2.23,4.99],P<0.00001),而与维A酸类药物相比则疗效相当(OR=1.11,95%CI[0.51,2.43],P=0.79>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仙方活命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OR=0.33,95%CI[0.20,0.56],P<0.0001),而仙方活命饮组与中成药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3.09,95%CI[0.31,30.40],P=0.33)。3.治疗后皮损评分:只有2篇纳入文献对治疗结束后皮损评分进行了评定,且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中成药,结果显示仙方活命饮对患者皮损的改善优于中成药(MD=-4.44,95%CI[-6.33,-2.55],Z=4.60(P<0.00001)。二、临床疗效观察:80名痰瘀互结型痤疮受试者中,实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有可评价患者75例,其中实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1.基线比较:经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可比。2.皮损评分:两组治疗4周后组内皮损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组间皮损评分比较,P=0.480(P>0.05),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的皮损评分差值比较,P=0.060(P>0.05),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组间皮损评分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8周后的皮损评分差值比较,P=0.010(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两种治疗方案都是有效的,治疗4周后两组间皮损评分无显着差异,而随着疗程延长,8周后仙方活命饮组对皮损的改善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治疗4周后组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组间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组间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评分差值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组间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0,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值比较,P=0.000(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而仙方活命饮组对中医症候的改善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4.综合疗效: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P=0.006(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仙方活命饮组综合疗效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Fisher的精确检验,P=0.24,P>0.05,差异无显着性。结论一、Meta分析:本研究表明: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有效率高于抗生素、中成药,而与维A酸类药物相比无显着差异,且本方联合西药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仙方活命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低,与中成药相比无显着差异。仙方活命饮对患者皮损的改善优于中成药。但鉴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相对较少、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对两组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证实了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且实验组对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仙方活命饮是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的良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段永池,田晔,王子文,姚爱霞[5](2015)在《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体蠕形螨是寄生在人毛囊和皮脂腺内的一种永久寄生虫。本文对人体蠕形螨的致病机制、相关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体蠕形螨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艾灵,秦志丽,蒋常浩,唐莉莉,田春林[6](2014)在《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流行因素,为预防南宁市市区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面部蠕形螨进行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情况。结果:南宁市市区434名高中生平均感染率为16.82%(73/434),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13.02%(22/169)、19.25%(51/265);感染螨种大多为单纯毛囊蠕形螨(68.49%),少数为单纯皮脂蠕形螨(17.81%)和混合感染(13.70%)。结论: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集体住宿等因素可能增加蠕形螨的感染。

朱晓燕,吴仪,刘鹏飞,陈婷婷,艾超,曾甜,王宪颍[7](2014)在《开放性实验面部蠕形螨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结果》文中指出目的以医学生开放性实验为基础,研究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调查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挤压粘贴法对164名在校大二学生面部4个部位,包括额部、颊部、鼻部、下颌部分别进行蠕形螨检查,通过镜检及虫体计数鉴别虫种并判定感染程度,同时对受检者的皮肤性质、面部病变、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7.3%,感染程度以轻度感染(84%)为主,男生(59.3%)与女生(55.1%)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虫种以混合螨为主;蠕形螨在鼻部(76.6%)和额部(52.1%)检出率最高;油性、混合性皮肤感染率(62.7%)明显高于中性、干性皮肤(4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有病变者(65.2%)与无症状者(48.0%)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及文化用品混用者蠕形螨感染率为62.3%,不常混用生活用品者感染率为42.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调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好评,此种实验模式值得进一步开展和借鉴。我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集体宿舍清洁管理及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秦元华,郑莉莉,戴晓冬,任一鑫,崔昱[8](2013)在《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探讨与蠕形螨感染相关因素。方法调查时间为2009年的7月和2010年1月,采用自制刮螨器刮取法。结果 628人受检,蠕形螨感染者为250人,总感染率为39.8%,男生感染率为39.3%(103/262),女生感染率为40.2%(147/36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夏季感染率48.0%(160/333),冬季感染率30.5%(90/295),夏季感染率显着高于冬季。结论蠕形螨的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与季节及集体生活等因素相关。

张妮,张平花,景晓红,宋景晨,马宁,许苗苗,刘冰,李健,贾彦军[9](2013)在《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部分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治蠕形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分别对医学技术系本科09、11级各5个班级4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皮肤蠕形螨检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19%,09、11级感染率分别为36.93%和17.74%。不同年级本科生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22.11%和30.03%。不同性别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性、中性和干性肤质者感染率分别为36.53%、25.41%和13.33%。油性和中性肤质与干性肤质比较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翼、额和面部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35.68%、15.00%和23.07%。鼻部与额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与面部其它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额与面部其它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感染率分别占85.07%、10.45%、4.48%和1.49%。结论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大多为毛囊蠕形螨。蠕形螨感染可以通过同一宿舍增加相互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集体居住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防治工作。

詹凌[10](2012)在《大一新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文中指出对泸州医学院大一新生900人(男生492人,女生408人)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个人生活、卫生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中蠕形螨感染302人,感染率33.56%;其中男生感染率为36.99%(182/492),显着高于女生感染率27.94%(114/408)。296例蠕形螨感染学生中,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212例,单纯皮质蠕形螨感染27例,混合感染57例;有面部疾患如痤疮、酒渣鼻者感染率较高;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高于中性和干性皮肤学生;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较低。

二、不同性别人体蠕形螨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性别人体蠕形螨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酒渣鼻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小结
论文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小结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估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3.3 患病率的Meta分析
    3.4 亚组分析
    3.5 发表偏倚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1.1.1 痤疮的发病机制
        1.1.2 痤疮的现代治疗
    1.2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1.2.1 痤疮的病理因素
        1.2.2 痤疮的中医内治法
        1.2.3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
    1.3 仙方活命饮简介
第二章 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
    2.1 研究设计方案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文献的检索策略
        2.1.4 文献的筛选
        2.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1.6 文献数据资料的提取
    2.2 统计分析
        2.2.1 异质性检验
        2.2.2 数据模型的选择
        2.2.3 森林图及漏斗图的解读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筛选结果
    2.4 meta分析统计结果
        2.4.1 有效率统计分析
        2.4.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析
        2.4.3 治疗后皮损积分统计分析
    2.5 讨论
        2.5.1 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2.5.2 结果指标分析
        2.5.3 展望
第三章 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3.1 临床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临床分级
        3.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1.5 纳入标准
        3.1.6 排除标准
        3.1.7 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组
        3.2.2 治疗方案
        3.2.3 观察指标
        3.2.4 统计学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基线比较
        3.3.2 疗效分析
        3.3.3 不良反应
    3.4 讨论
        3.4.1 仙方活命饮组方分析
        3.4.2 火针的作用机理
        3.4.3 现代药理研究
        3.4.4 统计结果分析
        3.4.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蠕形螨的致病机理
2 人体蠕形螨所致疾病
    2.1 螨性酒渣鼻
    2.2 螨性睑缘炎
    2.3 螨性痤疮
    2.4 螨性乳头炎
    2.5 螨性外耳道瘙痒症
    2.6 脂溢性脱发
    2.7 其他
3 人体蠕形螨病诊断与防治
    3.1 人体蠕形螨病诊断
    3.2 人体蠕形螨病的防治

(6)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蠕形螨感染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流行情况:
    2.2 蠕形螨虫种及感染度:
    2.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3.1 不同年龄高中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
        2.3.2 不同民族高中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
        2.3.3 蠕形螨感染状况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2.3.4 蠕形螨感染状况与生源地及住宿情况的关系:
        2.3.5 不同饮食习惯高中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
3 讨论

(7)开放性实验面部蠕形螨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实施效果
    2.2感染状况及性别分布
    2.3面部不同部位感染程度
    2.4面部感染虫种分布
    2.5面部皮肤类型、皮肤病变与感染的关系
    2.6生活卫生习惯及居住环境与感染的关系
3讨论
    3.1蠕形螨感染调查实施与效果
    3.2蠕形螨调查结果

(8)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时间
    1.3 检查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率
    2.2 蠕形螨感染者的寝室分布
    2.2 蠕形螨感染率的比较
3 讨论

(9)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1.2.2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镜检结果
    2.2 蠕形螨感染情况
    2.3 不同性别蠕形螨感染情况
    2.4 不同皮肤类型蠕形螨感染情况
    2.5 蠕形螨面部感染分布情况
    2.6 蠕形螨感染度
3 讨论
4 结论

(10)大一新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蠕形螨检查
        1.2.2 问卷调查
        1.2.3 虫体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蠕形螨感染率
    2.2 感染虫体类型和部位
    2.3 个人卫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情况
    2.4 皮肤类型、面部疾病与蠕形螨感染情况
3 讨论

四、不同性别人体蠕形螨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酒渣鼻的回顾性研究[D]. 孙希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D]. 郭宏佐.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J]. 郭宏佐,张钰汇,孙艳,肖碧环,吴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05)
  • [4]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林锡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J]. 段永池,田晔,王子文,姚爱霞.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4)
  • [6]南宁市市区部分高中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J]. 艾灵,秦志丽,蒋常浩,唐莉莉,田春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05)
  • [7]开放性实验面部蠕形螨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结果[J]. 朱晓燕,吴仪,刘鹏飞,陈婷婷,艾超,曾甜,王宪颍. 中国医药导报, 2014(01)
  • [8]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 秦元华,郑莉莉,戴晓冬,任一鑫,崔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06)
  • [9]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张妮,张平花,景晓红,宋景晨,马宁,许苗苗,刘冰,李健,贾彦军. 西部医学, 2013(01)
  • [10]大一新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影响因素调查[J]. 詹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11)

标签:;  ;  ;  ;  ;  

不同性别人类蠕形螨感染的荟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