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馨蕾[1](2021)在《HY集团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与国民经济生命线相关的重要行业和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放在实施重大政策上,要求扩大和深化改革措施,促进集团级股权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方针,目标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致使公司之间的竞争逐年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不断变化并加强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许多公司开始寻找快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资产重组曾经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并且其数量逐年增加。本文根据国资委《央企综合绩效评价细则》的要求,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资产重组的研究,针对HY企业建立了财务绩效评价体系。HY企业专注于转型升级,以扭转公司地位,提高盈利能力为目的,2014年通过资产置换,收购重组了GD公司100%的股权。首先介绍了HY企业状况以及其资产重组前后的财务状况,资产重组的背景,重组过程,实施结果等基本情况。其次从财务指标、EVA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三个方面对HY企业资产重组前后绩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资产重组将在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显着改善HY企业的财务绩效,而对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其他方面影响较小。从长远来看,资产重组不会对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创新绩效产生重大影响。HY企业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以便该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相关收益。但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公司没有关注自身的经营问题,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重组机会。最后,根据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启示,提出有关改善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后公司财务绩效的建议。案例研究表明:HY企业需要完善经营模式,其次HY企业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最后HY企业建立出新的管理模式。HY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包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化其财务指标,资产重组后市场反应良好,但公司的偿付能力下降,企业资产管理负担增加。本文希望通过HY企业的资产重组绩效分析对准备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靳小凡[2](2020)在《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取得的成绩非常显着,市场不断发生变化,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公司经营涉及的多个方面都应结合实际变化,采取科学的方案推动自身的完善。如何有效利用资本,获取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已成为当前企业尤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从国家来看,资产重组能够有效发挥资产的效用,将其与最重要的领域和行业相结合,采用新的布局,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因此,资产重组影响巨大,与现代化经济的进步相协调,能有效解决资本市场出现的资源配置问题。还能为上市公司的振兴提供参考。深入了解市场变化,选择新形式,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便利。从不同层面出发,全面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帮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赢得最大收益。重组活动的主体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变化。原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在已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关联,手段越发多元。对企业资产重组的原因与目的以及产生的绩效深入研究,一直是探讨的重点课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具备极大意义。DK股份公司是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开发采矿产品。2014年起,矿产品在国际环境中的市场陷入困境,价格大跌,导致与之相关的公司经营业绩极度不理想。2015年,为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DK股份公司通过并购,委托管理,增资,新设公司等方式相继收购了7家非矿业企业,当年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其经营范围由采矿行业变为综合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DK股份公司本次进行的重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财务数据,将财务指标绩效与EVA指标绩效相结合,对资产重组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与资产重组相关的重要信息。作为典型案例,DK股份公司的资产重组研究备受关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也从不同知识中得到启示。同时,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武梦丽[3](2020)在《破产重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失败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航凤凰为例》文中认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趋于平缓,传统行业比如钢铁、煤炭、航运等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情况,在这些传统行业中的很多企业出现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情况。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在传统的能源、制造、运输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如果这些企业存在长期深陷财务困境的情况,那么将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重大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的背景下,所以,如何高效、妥善的挽救财务困境、濒临破产的企业,特别是牵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职工的安置等基础性问题的大型企业,变得至关重要。上市公司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时候,为了避免退市,多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来摆脱困境。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一经相关部门审批,重整几乎就能完成,但是重整完成之后,企业后续的资产重组的情况并非一致乐观。所以破产重整企业的后续资产重组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破产重整企业资产重组失败做为切入点,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长航凤凰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有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和归纳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介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为理论基础的介绍。第三部分主要为案例介绍,对长航凤凰的重组过程、重组的动机、重组方式、以及重组的结果进行介绍。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的是长航凤凰破产重整成功之后,资产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主要为通过分析长航凤凰后续资产重组失败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出防范资产重组失败的一些建议,对后续破产重整企业在制定破产重整计划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本文通过对长航凤凰破产重整后的资产重组分析,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丰富了资产重组研究失败案例样本的多样性,对其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提供借鉴意见,减少后续资产重组失败的风险。
刘慧[4](2020)在《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失败案例分析》文中指出重组有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两种形式,是指改变了上市公司法律、经济、产业结构的非经常性经营活动。资产重组是企业增加经济市场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葡股份”)为例,本篇论文从六个部分来展开论述。主要对中葡股份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进行总结、就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失败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中葡股份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主要由于,主营业务持续低迷导致盈利能力不佳,想要通过跨界重组进行多元化发展,分散风险,增加市场份额;其次,经营业绩不佳引起上市公司必须进行保壳,中葡股份多次戴上ST特别处理的帽子,所以想要通过此次资产重组,快速引入优质资产,进入新行业,实现盈利从而进行保壳;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国内葡萄酒行业又遭受国外葡萄酒市场以及国内白酒与啤酒市场的侵袭,此时上市公司需要进行战略改变,实现多元化发展,以期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等。对于中葡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失败的原因,本文有如下总结:第一,由于资本市场的突变导致,在重组期间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滑坡严重,导致双方交易资产不对等;第二,政府政策原因导致补贴的滑坡,使得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保证;第三,重组标的的资本划转困难,使得标的公司资产估值不准确;第四,中介机构的失职对标的公司没有全面的了解就进行资产重组事项;第五,标的公司估价不合理,导致对标的公司的资产估值有偏差。本文认为,主要是以上五个原因导致资产重组失败。本文针对所提出的五个重组失败的原因,分别提出了针对性意见。第一,上市公司在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前一定要做好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机制;第二,在对标的公司资产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注意标的公司的资产划转是否存在障碍,对于存在障碍的资产要进行特殊处理;第三,标的公司的后续盈利能力的评估一定要客观理性,结合企业自身、市场趋势以及政府政策综合考虑;第四,在选择评估机构时,一定要保证中介机构具备独立、专业、尽职尽责等基本要素;第五,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理性专业的态度对标的公司进行评估。此次对中葡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失败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与研究,将资产重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期丰富对资产重组失败案例进行分析的文献,为其他想要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
胡鑫鑫[5](2020)在《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僵尸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去僵尸化,在此背景下无数僵尸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然而,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后绩效终究如何,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研讨,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有力契机。研究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不仅是对僵尸企业研究现状的丰富与完善,更是对以资产重组方式解决我国僵尸企业问题是否有效的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首先,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僵尸企业定义、识别方法研究成果的整理,界定本文僵尸企业的含义,归纳其亏损性、依赖性与持续性的特征;同时以研究方法为契点对公司重组绩效梳理与总结,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最终选择平衡计分卡为研究方法衡量僵尸企业重组绩效,为下文奠定研究基础。其次,结合中国僵尸企业的特征,借鉴与改进平衡计分卡思路,从财务、市场、内部管理、学习成长、社会责任五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然后,以2011-2016年进行资产重组的沪深A股僵尸企业为样本,使用熵值法分别测算重组前一年、重组当年以及重组后两年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综合得分,并借助差值法对比分析,判定僵尸企业重组绩效是否改善。此外,为进一步挖掘僵尸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还对每个维度下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剖析,得出研究结论:总体看来,上市僵尸企业在资产重组后提高了企业绩效,改善了经营业绩与效益。企业重组后在财务维度与市场维度取得不错效果,但是在内部管理、学习成长、社会责任维度依旧存在对外界帮助依赖性高、研发费用不合理、社会贡献弱等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政府、银行、企业角度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
田晓楠[6](2020)在《珠江控股资产置换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房地产业从一度的销声匿迹到如今的飞速发展也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发展道路。房地产业是一项以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第三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房地产业的重新兴起到九十年代的飞速发展,再到二十一世纪的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一个很大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海南珠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0年前后面对不断上升的房价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并且相继出台了房产税以及固定产登记等政策,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加大了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这让很多炒房者渐渐停止了炒房并且开始担心自己手中的多余房产该怎样处置,当时准备买房的很多消费者也处在了观望的状态,等待房价的下跌。出于以上各种原因就使得珠江控股2014年下半年的房地产成品房销量骤减,房地产商手中的库存大量增加,公司2015年度经营业绩比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亏损,财务费用继续增加,从而导致继续亏损并使其面临被退市的风险。本文将通过分析珠江控股进行资产置换的动因以及资产置换后对其内部产生的影响来为出现类似困境的一些公司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本文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并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的一些与资产置换相关的文献理论,对这些观点理论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第二部分要对资产置换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简要阐述。再次本文将详细说明珠江控股进行资产置换的具体过程。随后本文将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两种方法来深入分析资产置换对珠江控股的市场绩效以及财务绩效的具体影响。最后从上述分析中得出珠江控股在面临退市困境时进行资产置换后其市场及财务绩效得到改善的结论。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本文选择了一个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来分析资产置换这一方式对该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这与一般的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选择的解决方式不大相同,本文将对珠江控股进行资产置换并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这一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出现类似困境的公司提供力所能及的借鉴意义。
毛闻哲[7](2020)在《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上市公司要想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市场规模时,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企业资产进行再次分配和组合,同时也要对企业股东的权责和利益重新划分与计算,另外双方交易资金的支付模式、支付时间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资产重组行为的效率产生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尽可能确保重组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人的权责不受损失,企业资产不受侵害,监管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优化与升级更为重要。然而,监管部门为了体现其在监管过程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给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留有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但被监管企业是否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和条件去实施,合理有效的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资产重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对信息选择性披露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因此,在此种形势下,对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极大的丰富现有对于资产重组时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相关文献,其次还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选择性披露空间。本文以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发布为出发点,在系统介绍资产重组与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选取累计超额收益率、公司股价波动比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重大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常变动的关系。选取A公司资产重组案例为分析对象,对其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选择披露对公司发展有利信息,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则选择隐藏不披露;在时间上推迟或提前披露信息;在披露对象上仅对部分投资者进行披露,而非所有投资者。(2)由于公司内控制度的缺陷、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第三方监督薄弱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失效导致了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选择性披露行为。(3)资产重组公司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行为误导中小投资者,增加其投资难度,造成不必要损失。(4)扰乱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导致信息披露扭曲。针对资产重组时信息选择性披露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空间(2)强化对资产重组公司的实时监管,识别重大影响项目(3)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4)中小股东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分析理解公司信息的能力(5)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监管和惩处力度。
王康[8](2020)在《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7月,首批央企国资改革试点名单公布,国企改革正式开始。中国石油集团也紧跟改革步伐,成立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管理运营金融业务,将旗下多项金融业务划转至中油资本,至此中油资本一举成为最大的央企金控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将石油济柴与中油资本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使金融业务获得更广阔的空间,重组规模达到755亿元,是2016年A股市场最大的重组案例。2018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快,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越来越受到上市国企的青睐,本文通过研究中油资本资产置换案例,给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国企改革提供借鉴。本文对中油资本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类别、步骤、动因、风险和相关理论。其次对本次重大资产置换重组的交易双方进行详细介绍,回顾资产置换的过程,分析资产置换的动因,然后运用事件法、EVA评价法、财务指标分析法和熵权TOPSIS法对中油资本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在重组方式、重组标的物的选择和重组过程都是成功的,短期内改善了公司经营状况,为金融业务带来了新机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财务绩效,是中国石油集团的一次成功的战略布局。虽然中油资本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短期内提高了财务绩效,但由于资源利用低、后期整合不到位等原因,致使企业发展放缓,中长期财务绩效不容乐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同时发现中油资本存在非公有资本引入过低、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风险增加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混改细则、引导非公有资本的进入、加强信息披露、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资源共享管控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建立动态薪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对前沿科学技术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陆泽华[9](2020)在《江南嘉捷在资本市场中的生存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本市场是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具有的融资功能、配置功能、监管功能与风险定价功能能够有效调节市场资源,帮助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多的青睐于大规模的制造业,许多传统自主品牌很难运用资本市场,因此作为自主品牌企业的江南嘉捷成功上市的经验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市场有效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通过研究江南嘉捷上市的动因、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来分析类似江南嘉捷的传统自主品牌应该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同样,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又该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全身而退,获得收益。以期对实现传统自主品牌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生存获利有所帮助和借鉴。本文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江南嘉捷如何运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提升企业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资本市场获利。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背景和资本市场理论,梳理国内外有关资本市场对企业作用的研究。其次,通过对江南嘉捷上市前企业自身状况与外部情况的研究来分析当时江南嘉捷选择进入资本市场的动因以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主要从公司的现状、经营情况以及外部宏观条件等因素分析。第三,通过对江南嘉捷上市后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与影响力变化的研究来分析企业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与监管功能对企业资本与管理上的影响。第四,结合江南嘉捷借壳奇虎360退市的案例分析江南嘉捷运用资本市场获得资源配置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也为类似江南嘉捷的其他传统自主品牌提供借鉴意义。最后,在个案研究分析结果的指导下,就传统自主品牌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确保可持续成长提出对策建议。
吴绮思[10](2020)在《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3月25日仁智股份自开市起停牌,并披露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资产置换相结合的方式作价103亿元购买宁波科元精化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仁智股份将借此转型为以燃料油深加工为主的高端精细化工业务的上市公司,同时实现控制人转移,科元精化将成为仁智股份的控股股东,由此登陆A股实现“借壳”上市。公司股票于4月9日开市起复牌,在接下来的四天连续涨停,然而,仁智股份随即于4月12日发布《关于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称2017年部分业务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利润,经追溯调整后公司当年利润为-3017.14万元,将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9年4月22日仁智股份宣布终止重组;4月25日,仁智股份因前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资产重组已经成为各经济实体提高资产质量、业务整合升级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借重组投机炒作,试图欺骗监管层和盲目跨界重组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文选取仁智股份这一典型处于经营困境,“带病”发起资产重组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本次资产重组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提高资本市场上的重组效率提供对策和建议。仁智股份显然早在2017年就已经出现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的现象,亟需改善经营状况,去星摘帽保住上市资格,同时进行业务升级并将资源重新配置;而对于标的公司科元精化而言,仁智股份盈利水平较低且股权分散,是相对合适的壳资源。出于前述动因,本文认为本次资产重组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仁智股份深陷经营和财务困境,为重组进程带来阻力,而科元精化对该事实未能完全掌握;其次,仁智股份的控股股东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借机炒作抬高股价而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法达到重组双方对重组结果的预期;最后,由于负责审计仁智股份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勤勉尽责,缺乏应有的谨慎性和公正性,导致科元精化选壳不善。针对以上几点,本文提出了建议和启示,首先,重组方公司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资金管理,降低经营和财务困境为重组带来的阻力;其次,重组双方要加强信息对称,充分了解对方真实的经营状况,保证重组的进程和结果能够达到双方预期;第三,重组方公司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规避短期投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后,要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加以约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综上,本文基于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发起重组的动机入手,着重对导致重组失败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市场上其他正在筹划或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提供警示和借鉴。
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Y集团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资产重组理论 |
2.1.1 资产重组的定义 |
2.1.2 资产重组的内容 |
2.1.3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1.4 资产重组的模式 |
2.1.5 国企资产重组的相关规定 |
2.2 财务绩效评价理论 |
2.2.1 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 |
2.2.2 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2.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3.2 EVA分析法 |
2.3.3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 |
第三章 HY企业资产重组案例分析 |
3.1 HY企业概况及背景 |
3.1.1 HY企业的概况 |
3.1.2 HY企业的背景 |
3.2 HY企业资产重组概况 |
3.2.1 HY企业资产重组背景 |
3.2.2 HY企业资产重组过程 |
3.2.3 HY企业资产重组实施结果 |
第四章 HY企业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4.1 企业资产重组前后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的短期财务绩效分析 |
4.1.1 财务指标分析法评价体系 |
4.1.2 各财务指标计算 |
4.1.3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的HY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
4.2 企业资产重组前后基于EVA分析法的中期财务绩效分析 |
4.2.1 EVA分析法价值评估模型 |
4.2.2 EVA的指标计算 |
4.2.3 基于EVA分析法的HY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
4.3 企业资产重组前后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分析法的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
4.3.1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评估模型 |
4.3.2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指标计算 |
4.3.3 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分析法的HY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
4.4 HY企业重组财务绩效总结 |
第五章 HY企业资产重组的启示和建议 |
5.1 HY企业资产重组带来的启示 |
5.1.1 国有企业资产的重组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 |
5.1.2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不能盲目合并 |
5.1.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需要企业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
5.2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提升财务绩效的建议 |
5.2.1 关注国家宏观政策 |
5.2.2 准确选择资产重组方式和目标企业 |
5.2.3 企业加强重组后的整合并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概念概述 |
2.1.1 资产重组概念 |
2.1.2 资产重组类型 |
2.1.3 资产重组绩效概念 |
2.2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信息信号理论 |
2.3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3.1 事件研究法 |
2.3.2 财务指标法 |
第三章 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分析 |
3.1 DK股份公司简介 |
3.2 资产重组案例简介 |
3.2.1 重组动因分析 |
3.2.2 标的资产状况 |
3.2.3 重组方案 |
第四章 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4.1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分析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4.2 基于EVA指标绩效分析 |
4.2.1 EVA模型的调整项目 |
4.2.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改进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提升公司获利能力 |
5.1.2 重组中与重组后绩效差异较大 |
5.1.3 降低公司偿债能力 |
5.1.4 加剧公司资产管理难度 |
5.1.5 公司EVA指标持续下降 |
5.2 改进建议 |
5.2.1 理性选择目标公司 |
5.2.2 加强重组后整合管理 |
5.2.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5.2.4 优化融资结构 |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破产重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失败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航凤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资产重组动因研究综述 |
1.2.2 影响资产重组结果因素 |
1.2.3 资产重组失败原因研究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破产重整相关概念 |
2.1.2 资产重组概念界定 |
2.2 公司资产重组理论基础 |
2.2.1 资产重组动因相关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破产重整企业长航凤凰的案例介绍 |
3.1 公司及行业简介 |
3.1.1 公司状况简要分析 |
3.1.2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情况 |
3.2 长航凤凰资产重组动因 |
3.2.1 摆脱财务困境 |
3.2.2 优化产业结构 |
3.2.3 降低相关利益者损失 |
3.3 长航凤凰资产重组方式 |
3.3.1 剥离不良资产 |
3.3.2 债转股 |
3.3.3 引入重组方 |
3.3.4 资产注入 |
3.4 长航凤凰破产重整过程 |
3.5 破产重整企业长航凤凰资产重组的结果 |
4 长航凤凰破产重整后资产重组失败原因 |
4.1 信息不对称使长航凤凰缺乏对重组方了解 |
4.2 参与长航凤凰资产重组的中介机构失职 |
4.3 重组方为避免退市急于求成 |
4.4 长航凤凰重组期间政策环境变化 |
5 破产重整企业后续资产重组失败治理对策 |
5.1 企业注重重组前期的调查与评估 |
5.1.1 做好事前信息调查 |
5.1.2 注重重组风险评估 |
5.2 强化中介机构监督作用 |
5.2.1 完善破产重整中资产重组相关法律法规 |
5.2.2 加强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监督 |
5.3 端正重组动机提高决策质量 |
5.3.1 正确树立战略重组动机 |
5.3.2 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5.4 合理预估重组期间政策变化风险 |
5.4.1 审批政策风险 |
5.4.2 行业政策风险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失败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文章结构与技术路线图 |
1.3.1 文章结构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资产重组的一般理论 |
2.1 资产重组的基本含义 |
2.2 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 |
2.3 资产重组的类型 |
第三章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分析 |
3.1 中葡股份简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主营业务构成 |
3.1.3 经营模式 |
3.1.4 控股结构 |
3.2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的动因 |
3.2.1 主营业务持续低迷 |
3.2.2 企业的保壳压力 |
3.2.3 经营战略的调整 |
3.3 重组标的公司简介 |
3.3.1 基本情况 |
3.3.2 主营业务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
3.3.3 发展潜能 |
3.4 重组事项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
3.5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的主要内容 |
3.5.1 资产重组交易流程 |
3.5.2 股票发行价格 |
3.5.3 支付方式 |
3.5.4 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 |
3.6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结果 |
第4章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失败原因分析 |
4.1 资本市场突变致使相关协议无法履行 |
4.2 政策变化对标的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
4.3 标的公司资产划转存在障碍 |
4.4 中介机构对标的公司的评估不准确 |
4.5 标的公司资产估值不合理 |
第5章 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失败的启示 |
5.1 做好应对资本市场变化的调整机制 |
5.2 客观评估标的公司盈利能力 |
5.3 保证标的公司的资产划转顺畅 |
5.4 选择合格尽职的中介机构 |
5.5 对标的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估值 |
第6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历 |
致谢 |
(5)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僵尸企业 |
2.1.2 资产重组 |
2.1.3 重组绩效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2.2 绩效相关理论 |
2.3 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3.1 平衡计分卡 |
2.3.2 熵值法 |
2.3.3 熵值法与平衡计分卡的结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发展现状 |
3.2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2 评价指标的定义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2 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综合得分 |
5.2 样本的实证分析 |
5.2.1 资产重组绩效差值法分析 |
5.2.2 财务维度分析 |
5.2.3 市场维度分析 |
5.2.4 内部管理维度分析 |
5.2.5 学习成长维度分析 |
5.2.6 社会责任维度分析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高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相关建议 |
6.1 降低重组过程中政府部门作用 |
6.2 依据僵尸企业类型实施不同的处置策略 |
6.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机制 |
6.4 合理投入与分配企业研究费用 |
6.5 优化重组方案并加强后续整合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6)珠江控股资产置换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资产置换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资产置换的相关理论 |
2.1.1 资产置换的界定 |
2.1.2 资产置换的特点 |
2.1.3 资产置换的种类 |
2.2 资产置换的基础理论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资源配置与再配置理论 |
2.3 影响资产置换效果的因素 |
2.3.1 资产的质量 |
2.3.2 置换的时机 |
2.3.3 交易完成后的整合 |
2.4 特别处理制度的相关论述 |
2.4.1 特别处理制度的概念 |
2.4.2 实施ST制度的原因 |
2.4.3 实施ST制度的作用 |
3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案例概况 |
3.1 参与置换的双方简介 |
3.1.1 珠江控股简介 |
3.1.2 北京粮食集团简介 |
3.2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的动因及目的 |
3.2.1 置换的动因 |
3.2.2 置换的目的 |
3.3 珠江控股进行资产置换的历程 |
3.3.1 珠江控股进行交易的主要内容 |
3.3.2 资产交换的过程及作价 |
3.3.3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3.4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
3.3.5 交易完成情况 |
4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的绩效分析 |
4.1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的市场绩效 |
4.1.1 市场绩效计算方法 |
4.1.2 资产置换市场绩效分析 |
4.2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的财务绩效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珠江控股资产置换交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5.1 整个交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
5.1.1 缺乏对公司交易后整体资源的有效整合 |
5.1.2 忽略对置入资产质量的评估 |
5.1.3 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防范 |
5.2 对策及建议 |
5.2.1 用发展的眼光有效整合资源 |
5.2.2 加强对置入资产质量的评估 |
5.2.3 健全风险制度管理体系 |
6 结论与局限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产重组动机研究 |
1.2.2 资产重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资产重组效果研究 |
1.2.4 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研究 |
1.2.5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 |
2.资产重组与选择性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产重组与方式 |
2.1.2 选择性信息披露 |
2.2 资产重组选择性信息披露分析 |
2.2.1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动机 |
2.2.2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形式 |
2.2.3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条件 |
2.2.4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方式 |
2.2.5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后果 |
2.3 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2.3.1 市场时机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代理理论 |
3.案例公司简介 |
3.1 A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
3.2 A公司股权结构 |
3.3 A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分析 |
3.3.1 A公司资产重组背景分析 |
3.3.2 A公司资产重组过程分析 |
3.4 A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分析 |
3.4.1 A公司资产重组历程 |
3.4.2 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
3.4.3 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具体做法 |
4.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案例分析 |
4.1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 |
4.1.1 A公司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动机 |
4.1.2 A公司信息选择性披露的表现 |
4.2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条件分析 |
4.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4.2.2 管理层权力过大 |
4.2.3 信息披露制度失效 |
4.2.4 第三方监督薄弱 |
4.2.5 行政处罚程序前置,违法违规成本低 |
4.3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后果分析 |
4.3.1 基于股票走势相关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2 基于公司股价走势相关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3 基于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4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小结 |
5.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重组过程中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诱发了选择性信息披露 |
5.1.2 重组过程中选择性信息披露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 |
5.1.3 重组过程中虚假选择性信息披露导致股价异动损害公司利益 |
5.2 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研究启示 |
5.2.1 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空间 |
5.2.2 强化对资产重组公司的实时监管,识别重大影响项目 |
5.2.3 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5.2.4 中小股东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分析理解公司信息的能力 |
5.2.5 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监管和惩处力度 |
5.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类别和步骤 |
2.1.1 资产置换的基本概念 |
2.1.2 资产置换的类别 |
2.1.3 资产置换的步骤 |
2.2 资产置换的动因和风险 |
2.2.1 资产置换的动因 |
2.2.2 资产置换的风险 |
2.3 资产置换的理论基础 |
2.3.1 协同效益理论 |
2.3.2 多元化经营理论 |
2.3.3 资源配置与再配置理论 |
2.4 财务绩效的概念 |
2.5 财务绩效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5.3 战略管理理论 |
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案例分析 |
3.1 资产置换双方企业的概况 |
3.1.1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3.1.2 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3.2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的方案 |
3.2.1 资产置换的时间轴 |
3.2.2 资产置换的主要内容 |
3.2.3 重大资产置换 |
3.2.4 混合支付方式补足差额 |
3.2.5 募集配套资金 |
3.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原因分析 |
3.3.1 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战略布局,走专业化道路 |
3.3.2 上市公司连年亏损,保壳任务严峻 |
3.3.3 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提升企业效率,实现资产增值 |
4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财务绩效分析 |
4.1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短期股价效应的评价 |
4.1.1 研究设计 |
4.1.2 超额收益率与累计超额收益率 |
4.2 中油资本EVA评价 |
4.2.1 中油资本的EVA |
4.2.2 中油资本EVA的财务绩效评价 |
4.3 资产置换前后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
4.3.2 运营能力指标分析 |
4.3.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
4.3.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
4.4 熵权TOPSIS法的财务绩效评价 |
4.4.1 熵权TOPSIS法的计算过程 |
4.4.2 熵权TOPSIS法的财务绩效评价 |
5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和借鉴意义 |
5.1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存在的问题 |
5.1.1 非公有资本引入过低 |
5.1.2 中油资本股权结构不合理 |
5.1.3 资源利用低,企业发展放缓 |
5.1.4 经营风险增加 |
5.2 对策建议 |
5.2.1 完善混改细则,引导非公有资本的进入 |
5.2.2 加强信息披露,多方式优化股权结构 |
5.2.3 建立资源共享管控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建立动态薪酬管理体系 |
5.2.4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对前沿科学技术的投入 |
5.3 中油资本资产置换对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 |
5.3.1 选择契合的重组对象 |
5.3.2 选择简单高效的重组方式 |
5.3.3 混合支付的交易方式 |
5.3.4 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 |
5.3.5 三层股权框架的设计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江南嘉捷在资本市场中的生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本市场理论 |
1.2.2 企业并购理论 |
1.2.3 企业借壳上市的国内外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功能分析 |
2.1 资本市场现状 |
2.1.1 资本市场发展过程 |
2.1.2 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
2.2 资本市场的作用 |
2.3 企业上市方式 |
2.3.1 IPO上市 |
2.3.2 借壳上市 |
第三章 江南嘉捷上市过程分析 |
3.1 公司现状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经营模式 |
3.2 公司上市动因 |
3.3 公司上市面临的困难 |
3.3.1 宏观经济复苏情形走势不明 |
3.3.2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 |
3.3.3 汇率风险 |
3.4 公司主板上市要求 |
3.4.1 企业在主板上市条件 |
3.4.2 企业需提前做工作 |
第四章 江南嘉捷上市后分析 |
4.1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4.1.1 资产分析 |
4.1.2 负债分析 |
4.1.3 偿债能力 |
4.1.4 营运资本管理能力 |
4.2 公司经营成果分析 |
4.2.1 盈利能力 |
4.2.2 经营成果 |
4.2.3 现金流量 |
4.3 公司社会影响力分析 |
4.3.1 对技术及研发的影响 |
4.3.2 对品牌效应的影响 |
4.3.3 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
4.3.4 对电梯物联网的影响 |
4.3.5 对国内营销服务网络的影响 |
4.3.6 对全球化服务网络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南嘉捷上市后借壳退市分析 |
5.1 江南嘉捷借壳退市过程 |
5.2 借壳动因及目的 |
5.2.1 借壳动因 |
5.2.2 借壳目的 |
5.3 借壳效应分析 |
5.3.1 正面效应 |
5.3.2 风险效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江南嘉捷的生存经验对传统自主品牌的启示 |
6.1 江南嘉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总结 |
6.2 江南嘉捷的生存经验启示 |
6.2.1 谨慎决定是否IPO上市 |
6.2.2 谨慎决定是否实施借壳上市 |
6.2.3 寻找优质的壳公司 |
6.2.4 设计高效的整合模式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
7.1 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
7.2 对策建议 |
7.2.1 继续完善上市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 |
7.2.2 加强对企业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 |
7.2.3 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息辨别和认知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3.1 理论基础 |
1.3.2 文献综述 |
第2章 资产重组双方公司概况与事件回顾 |
2.1 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双方公司概况 |
2.1.1 浙江仁智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2.1.2 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概况 |
2.2 仁智股份与科元精化资产重组动因 |
2.2.1 仁智股份亟需改善经营状况 |
2.2.2 促进业务整合升级转型 |
2.2.3 科元精化欲借壳回归A股 |
2.3 仁智股份资产重组方案 |
2.3.1 重组的总体方案 |
2.3.2 本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 |
2.3.3 本次交易股份发行情况 |
2.4 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过程回顾 |
2.4.1 仁智股份资产重组进程 |
2.4.2 深交所关注发问询函 |
2.4.3 仁智股份主动终止重组 |
第3章 仁智股份重组失败成因分析 |
3.1 财务困境为重组带来阻力 |
3.2 资产重组双方信息不对称 |
3.3 缺乏战略规划导致短视行为 |
3.4 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责导致科元精化选壳不善 |
第4章 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的启示 |
4.1 加强企业内部治理与监管 |
4.1.1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
4.1.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金控制 |
4.2 重组前充分调查评估加强信息对称 |
4.2.1 做好充分事前调查 |
4.2.2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
4.3 制定长远战略避免投机行为 |
4.4 增强外部机构的监督职能 |
4.4.1 完善资产重组相关法律法规 |
4.4.2 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Y集团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D]. 陈馨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DK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靳小凡.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3]破产重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失败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航凤凰为例[D]. 武梦丽.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4]中葡股份资产重组失败案例分析[D]. 刘慧.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5]上市僵尸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胡鑫鑫. 燕山大学, 2020(01)
- [6]珠江控股资产置换动因及绩效研究[D]. 田晓楠.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7]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D]. 毛闻哲.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8]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财务绩效研究 ——以中油资本为例[D]. 王康.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江南嘉捷在资本市场中的生存对策研究[D]. 陆泽华. 广西大学, 2020(07)
- [10]仁智股份资产重组失败问题研究[D]. 吴绮思.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