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六汤治疗崩漏证500例

塞六汤治疗崩漏证500例

一、塞流汤治疗崩漏证500例(论文文献综述)

罗侨[1](2019)在《旴江医家龚廷贤急症证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旴江医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植根于赣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是一支绚丽夺目的地方医学群体。其中明代医家龚廷贤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其着述涉及临床各科,学术思想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龚氏在急症证治上颇具心得,其急症证治思想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龚廷贤医学全书》收录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云林神彀》、《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小儿推拿秘旨》、《鲁府禁方》8本代表着作为研究对象,以任继学主编的《中医急诊学》为参考[1],对龚氏着作中急症内容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整理归类,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方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龚氏急症证治思想,从而丰富旴江医学学术思想,并且为现代中医急症诊疗提供参考。通过对龚氏急症证治思想系统整理,笔者认为:(1)龚氏深谙经典,尤推《内经》,效法各家,博采众长,对各科急性病证病因病机认识深刻。(2)龚氏临证辨治,灵活多变,运用灸法、吹鼻法,吐法等外治法以救急,救急后再辨证论治,施以内治法,如汤剂、丸剂、散剂等,内外合用,相得益彰;(3)龚氏在急救内治法中遣方多样,并且承前人之基础,依自己之临验,增减化裁,自创新方,如主治中风痰迷心窍,不能言的清神解语汤,主治眩晕的清晕化痰汤,主治吐血、衄血、嗽血、咯血、唾血的全生饮,主治伤寒瘟疫的二圣救苦丸;(4)龚氏在急救外治法中尤善灸法,选穴精而少,方法多样,如隔蒜灸、隔姜灸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临床实用性强。总之,龚廷贤对急性疾病认识深刻,辨证细微准确,所用之方,多有效验,所述之法,丰富多彩。龚氏急症证治思想丰富,临床实用价值大,值得现代中医急症工作者深入挖掘探讨。

曾立元[2](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分析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治疗崩漏的证候、用药规律,以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提炼总结岭南罗氏妇科对于崩漏的辨证思维和用药规律,以继承其学术思想,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与优势。方法:本研究借助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整理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妇科门诊治疗崩漏的临床医案,分为止血(出血时)和平时(非出血时)应用两个阶段,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崩漏病人的一般信息和中医证候、处方用药等录入Excel表格中,再手工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以上数据录入过程均经过两人核对,主要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门诊跟诊所得经验,对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诊治崩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共纳入95个病例,总计149诊次,收集止血方113张,平时方36张,止血方共用药物71味,平时方共用药物56味。1、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情况:纳入病案的患者年龄均集中分布于21-42岁之间,以育龄期女性居多;年龄在49岁以上,崩漏的比例减少,在14岁以上、21岁以下,崩漏的比例愈加减少,由此推测绝经期以前,随年龄的增加,崩漏的发病率增加,育龄期女性为高发,至接近绝经期又有所减少。2、证候分布特点:罗教授主要运用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共辨止血证型16种,辨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血瘀证(18.58%)、虚热证(18.58%)和气阴不足证(15.04%);共辨平时证型12种,辨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虚热证(25.00%)、脾虚痰湿证(16.67%)和肾阴不足证(16.67%)。从所辨证型种类可知崩漏病机复杂,实证、虚实夹杂证和虚证皆有,但不外乎虚、热、瘀三者。总体来看,脏腑主要涉及肝肾脾,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肾虚。3、临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罗教授将崩漏因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出血期止血和血止后平时调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因此该研究也将处方分为平时和止血两个阶段分析。3.1 药物使用的频数分析:止血方113张,平时方36张,止血共用药物71味,共计频次134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物依次为续断(8.09%)、牡蛎(7.50%)、岗稔(7.20%)、白术(6.53%)、仙鹤草(5,35%)、旱莲草(4,83%)、女贞子(4.83%)、蒲黄(4.68%)、海螵蛸(4.45%)、茜草(4.08%);平时方共用药物56味,共计频次433次,平时处方使用频次占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7.39%)、续断(6.24%)、桑寄生(5.77%)、山药(5.77%)、白芍(5,54%)、女贞子(4.62%)、覆盆子(4.39%)、牡蛎(4.39%)、白术(4.16%)、旱莲草(3.70%)。3.2 药物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3.2.1 四气分析:罗教授在治疗崩漏的平时和止血阶段都以使用温、平、寒性药物为主,又以温性药使用最多。3.2.2 五味分析:从五味分析,传承人在平时和止血阶段用药都以甘、苦、辛味药占据前三位,止血阶段用药均以苦味药为主,平时阶段以甘味药为多,在治疗崩漏方面,无论是在止血还是平时都主以苦甘,佐以辛。3.2.3 归经分析:罗教授在治疗崩漏时都以使用入肝、肾、脾的药物为3.3 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本研究以能清楚简洁地展示药物使用规律为原则,将两种处方规律分析设置各自适宜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其用药规则,止血处方支持度设置为55%,平时方支持度设置为55%,置信度统一设置为0.9。得出传承人在崩漏的止血阶段常用的药物组合有:①续断、牡蛎;②续断、岗稔;③牡蛎、岗稔;④续断、牡蛎、岗稔;⑤白术、续断;⑥白术、牡蛎;⑦白术、岗稔;⑧白术、续断、牡蛎⑨白术、续断、岗稔;⑩白术、牡蛎、岗稳。传承人在平时阶段常用的药物组合为:①菟丝子、续断;②菟丝子、山药;③菟丝子、桑寄生;④山药、续断;⑤山药、桑寄生。3.4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及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本研究将分析的关联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得出相关结果如下:罗教授止血阶段的常用药物组合有:牡蛎、海螵蛸;海螵蛸、黄芪;白术、赤芍;牡蛎、赤石脂;枳壳、仙鹤草;白芍、党参;党参、枸杞子;蒲黄、郁金;白术、补骨脂;三七、旱莲草。平时阶段的常用药物组合有:菟丝子、山药;茯苓、半夏;山药、半夏;菟丝子、白芍;桑寄生、鸡血藤;鸡血藤、茯苓;续断、川芎;续断、巴戟天;巴戟天、枸杞子;鸡血藤、川芎。对于常用药物核心组合,止血阶段有16对,平时阶段有10对。经层次聚类得出新方组合止血阶段8首,平时阶段5首。结论:1.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根据崩漏不同阶段治疗重点侧重不同的特点,分出血期止血和血止后平时调复,注重辨证求因,重视血瘀因素和运用祛瘀止血,重视肝脾肾尤其是调肝在治疗崩漏中的作用。2.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用药温和,以平为期,少用峻补猛攻,随病情变化而调整用药,切合患者当时病情,并根据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善用岭南特色药材辅助治疗,时时注意固护气阴。

王学梅[3](2018)在《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谢萍教授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门诊病例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的病例,提取相关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止血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止血时间等进行整理及统计,归纳总结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止时服中药剂数均值为6.95剂。(2)止血疗效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5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8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中药剂数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时间长短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1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患者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血止时服中药剂数的均值为6.95剂,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薄与止血疗效无相关性,出血时间长短和服中药剂数之间无相关性,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其服中药剂数呈增加趋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文咏欣[4](2016)在《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由于排卵障碍和内分泌紊乱状况持续存在,卵泡发育迟缓,以无排卵、高雄激素为主要表现,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在雌激素长期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的状态下,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迟缓,高雄激素可直接损害子宫内膜的生长,故可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目前对PCOS的研究是妇科领域的研究关注热点及难点问题。西医学认为PCO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存在异质性,治疗本病目前手段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PCOS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调经止血方面疗效明确。但是目前中医药研究多集中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方面,即对以治疗闭经、月经稀发为主要表现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中药止血方法的研究极少,欠缺规范化及系统化的研究,因此针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设立此课题在临床中有实用意义。2.研究内容:2.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综述一: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通过文献研究,回顾总结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依据。综述二:PCOS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总结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2.2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目的:本研究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出血期患者以益气养阴为法中药治疗,着重探讨中医药在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止血方面的作用。同时对治疗组在血止后仍继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进行初步疗效观察。希望通过此研究,客观评价益气养阴法在治疗PCOS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PCOS及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医证属气阴两虚的出血期患者,按2:1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益气养阴方(菟丝子、太子参等)口服,每日一剂,早晚2次分服,服至血净为止;对照组15例予以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每次1粒(0.1g),每日2次,连服6天,停药待撤退性出血,观察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血止后,治疗组继用益气养阴方减去止血之品仙鹤草,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月经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近期止血疗效比较:治疗组速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速效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血止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时间与相关条件的关系:患者止血时间与年龄、入组前病程长短、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调经疗效比较:治疗组经过调经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0%;而未经过调经治疗的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础体温:治疗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比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LH/FSH匕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短期内对卵巢形态学上的多囊样改变改善作用不明显。(8)随访:治疗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9例,而对照组再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现象有11例。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已妊娠,其中1例已足月分娩,新生儿发育良好,未发现畸形,另外1例已妊娠3个月,目前妊娠情况良好。3.结论:(1)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的近期止血疗效肯定。(2)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明显。(3)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妇科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有作用。(4)益气养阴法对PCOS异常子宫出血血止后调整月经有一定疗效。

马媛媛[5](2016)在《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由相关联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崩漏古籍文献的方药规律分析,第二部分为健脾益气法治疗脾气虚型崩漏的临床研究。一、文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华医典》系统检索古籍文献中崩漏相关的医案,借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等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总结古籍文献中崩漏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检索近现代相关妇科着作,初步得到备选古籍检索词,再通过专家意见调查法确立古籍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通过“全文检索”功能系统检索中医古籍文献中崩漏治疗相关的内容,基于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崩漏治疗相关的医案,提取医案一般信息,建立崩漏古籍医案用药数据库。把纳入医案的方剂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借助该软件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内附分析功能,对医案中的处方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数据挖掘,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处方的发掘。结果:1.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统计结果,推荐率超过50%的检索词有如下7个:血崩、漏下、崩漏、暴崩、经漏、崩血、崩中。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崩漏相关的医案共214个,共287条处方,涉及药物共305味。进一步统计药物的应用频率及归经情况,并对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核心组合分析及新方分析。2. 32味高频药物使用频率超过20以上,占所有药物频次的61.64%。所有药物归经排序依次为归脾、肝、肺、心、肾经。32味高频药物功效以健脾益气、补血止血类为主,药物组成则以四君子汤、四物汤为主,尚包含有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药,提示崩漏的主要病机不外虚、热、瘀三端。3.本研究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29个,涉及中药9味,与高频药物基本一致,居于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甘草与白术、白芍与当归、甘草与当归、白术与当归、白术与黄芪。设置相关度和惩罚度后,可获得3-5味药物的核心组合32个。先行核心组合提取,再此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方聚类潜在的组合15个。结论:古籍医案中崩漏的治疗方药最常用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养血止血类为主,其次为清热凉血药和活血化瘀药,对应崩漏之虚、热、瘀的病机特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于病种处方的录入、管理和分析都较为简便,其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可客观地、多角度对处方进行分析与挖掘,借助其来发掘《中华医典》中崩漏古籍医案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可为现代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基础、文献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发掘潜在的新处方,这些新方为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都提供有益的线索,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和实验基础研究中再进一步证明其疗效和研究其作用机制。二、临床研究部分目的:本研究立足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以李丽芸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方为切入点,通过前瞻性的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验证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本病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病例。将66例合格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后半周期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的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的下一月经周期,观察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观察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及基础体温恢复情况;并在卵泡早期(月经周期第3-5天,正在出血的患者在B超监测未见优势卵泡时抽血)监测血常规、性激素六项、T淋巴细胞亚群、血流变,填写中医证候量表。监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以评价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月经紊乱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红蛋白、性激素六项、T淋巴细胞亚群、血流变等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进一步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分、次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分、主要症状积分及次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总分、次要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在改善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懒言少气、纳呆便溏等脾虚相关症状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地屈孕酮片。3.治疗后调经疗效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月经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月经经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治疗前后两组月经经期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月经经期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月经总体疗效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础体温恢复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的调经疗效与地屈孕酮片疗效等效。4.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值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值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贫血的治疗效果,四格表X2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对血红蛋白值的升高程度及贫血的治疗效果均优于西药对照组。5.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SH、PRG、E2和PR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LH、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LH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LH值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PRL值较治疗前升高,居正常参考值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RL亦较治疗前升高,亦居正常参考值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E2均较治疗前降低,此结果在两组间均是稳定的。组间基于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和西药均可以降低卵泡期的E2水平,减少雌激素对于子宫内膜的刺激,而促使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变而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6.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的CD3+T细胞、CD4+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于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CD4+/CD8+差值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对CD4+/CD8+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的对其的升高程度。说明健脾益气中药可以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脾气虚状态及免疫力低下状态。7.治疗前后血流变比较: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变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基于治疗前后血流变各项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脾益气中药可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血流变而止血。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月经失调情况,包括止血、促进排卵、调整月经周期、减少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具有与西药地屈孕酮片相当的疗效;可降低患者卵泡期血E2水平,减少单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而使子宫内膜呈现分泌期改变;可有效改善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懒言少气、纳呆便溏等脾虚相关症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血流变,降低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以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而止血。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健脾益气法治疗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林运霞[6](2014)在《贞茜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贞茜颗粒对阴虚血热型崩漏(相当于西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其止血效果及中医证候的改善,并分析讨论该方剂的立方依据及用药配伍特点,为贞茜颗粒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选病例均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阴虚血热型崩漏的患者。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本研究观察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给予口服贞茜颗粒(女贞子10g,茜草15g,墨旱莲15g,续断10g,丹皮15g,赤芍10g,黄芪6g,益母草10g,仙鹤草15g,蒲黄炭15g),1包/次,2次/日,早晚冲服,连服7日。对照组给予口服宫血宁胶囊(主要药物组成:重楼,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粒/次,3次/日,连服7日。治疗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止血效果、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等。在上述基础上建立数据表,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比,从而评估贞茜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总疗效方面,贞茜颗粒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16人,有效8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为90%;宫血宁组40例中痊愈6人,显效10人,有效17人,无效7人总有效率为82.5%;贞茜颗粒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方面,贞茜颗粒组40例中痊愈14人,显效16人,有效7人,无效3人,有效率为92.5%,宫血宁组40例中痊愈7人,显效12人,有效15人,无效6人,有效率为85%,贞茜颗粒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经t检验,均为双侧P<0.001,两组患者疗后症状均有显着改善;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贞茜颗粒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更显着;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其中贞茜颗粒组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少寐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贞茜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在改善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少寐症状方面疗效尤为突出。结论:贞茜颗粒旨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对阴虚血热型崩漏出血期具有良好的止血疗效,并能显着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杨廷仙[7](2014)在《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探寻一种能有效止血、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副作用小及易掌握的方法。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医患治疗方法、治疗用药的选择上提供临床依据,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9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云南白药胶囊,对照组予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荆芥炭、茜草炭,7天为1个疗程,未止血者继续下1疗程的治疗,持续3个疗程。同时观察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宫腔残留组织排出情况,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补中益气汤加云南白药胶囊与对照组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荆芥炭、茜草炭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3.33%,两组疾病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止血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5.42%,两组止血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使子宫内膜变薄,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子宫内膜明显薄于对照组。两组宫腔残留组织排出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排出率分别为93.75%、84.21%,治疗组的排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汤加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肯定,其可以较完整的剥脱子宫内膜、促进宫腔残留组织的排出,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袁海燕[8](2012)在《清代医家治疗崩漏方药方剂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清代医家治疗崩漏方药运用规律、特点及其对现代医家的影响。方法:选取清代医家医案、医论和方书中治疗崩漏的方药,并选取明代及明以前相应文献、现代国医大师及一般医师医案中治疗崩漏的方药作为对照样本,运用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建立肝经指数、脾经指数、寒热指数、补虚指数、止血活血指数、医家习用指数和多证通用指数等多项方剂计量学指标,引入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对各组样本方药进行分析对比;同时,亦统计国内近10年关于崩漏辨证论治期刊论文中止血药运用状况,一并纳入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中医理论的讨论与探索。结果:1.清代医家治疗崩漏用药频次较高者依次为当归、白芍、阿胶、白术、甘草、人参、生地、熟地、茯苓等,早、中、晚三期稍有参差;运用温热药多于寒凉药和平性药(P1.1=0.408,B1.12=0.725),以晚期医案突出(P’1.2=0.702);医论中运用补气药较多(P2.1>P2.2),补血药在医案中使用更多(P’2.2>P’2.1),尤以晚期差异显着;运用肝经药最多(Zg=0.613);早中期医论以活血药为主,晚期医论、各时期医案运用止血药为多(P’3.2=0.631)。2.明代医家用药各指标情况与清代基本一致,清中期与其最为接近(r=0.740,p=0.036),其次是早期;明以前医家止血活血(P3.1)、补益指数(P2)与清代稍有差异,与清晚期接近程度最高(r=0.911,p=0.002)。3.国医大师用药以甘草、当归、白术、党参、白芍为最多。总体用药情况与明代医论最为接近(r=0.956,p=0.000),与清代各期均有相关性(p<0.05),并以清中期较高(r=0.946,p=0.000)。一般医家与清代各期医案接近,与医论相对较远。4.期刊论文崩漏治疗方药中止血药运用较多,使用止血药的平均比率为23.52%;生地、阿胶、旱莲草、茜草、乌贼骨、三七、地榆、蒲黄、仙鹤草等9味药为医家治疗崩漏习用止血药;补血止血药为临证处方中最常使用的止血药。结论:清代医家继承了前代医家崩漏治疗理念和经验,并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其治疗崩漏以使用补虚药为多,更以温热药、入肝经之药为主。清代医家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业已对现代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从现代医家治疗崩漏方药中可以显现其传承前代经验的轨迹。而国医大师与前代医家用药的接近程度不同于一般医师,恰可提示国医大师不但重视临床经验的学习,同时还重视理论的继承。这些关系将成为我们学习古代医家和现代国医大师治疗崩漏乃至更广泛领域疾病方药运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邹亚波[9](2011)在《“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韩百灵教授经验方“育阴止崩汤”对肝肾阴虚型崩漏(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础体温及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明确该方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肝肾阴虚型崩漏患者40例,给予育阴止崩汤,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的月经周期、出血量、临床症状、基础体温的变化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结果:40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达60%;11例呈不典型双相,占27.5%;5例呈单相,占12.5%。说明育阴止崩汤对BBT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性激素测定结果为:E2、FSH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RL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黄体期血清P升高,LH降低显着,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1),说明育阴止崩汤对于肝肾阴虚型崩漏患者血清P、LH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育阴止崩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疗效显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方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BBT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而实现的。

陈碧川[10](2011)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侯规律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0%。无排卵性DUN临床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可致不同程度贫血或继发感染,严重影响女性患者健康。无排卵性DUB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激素受体表达及子宫内膜细胞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蛋白酶均有关。目前,对无排卵性DUB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均存在一定利弊,如何提高其疗效,成为妇科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医本病病因复杂,病机多变,证型错综复杂。临床虚证多,实证少,热证多,寒证少。急则治其标,健脾补气摄血或凉血止血为要,注意止血不留瘀;缓则治其本,重在补肾调肝健脾。目前尚存在着中医辨证分型不统一,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多侧重于临床疗效的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欠科学严谨性,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者少等不足。目的通过对功血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功血的中医证候规律与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功血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使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准确性及先进性的特点,从而对临床诊治具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本院妇科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住院病历共419份,分析了解其中医证型的分类情况,各证型的频数、所占的百分比和构成比情况,探索并拟找出其中医证候规律,为本病中医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本研究收集了西医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419例。1、年龄分类情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9例患者中,青春期31例,占7.4%;育龄期164例,占39.1%;围绝经期224例,占53.5%。2、证侯分类情况:(1)虚实证侯总体分类情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9例患者中虚证患者27例,占6.4%;实证患者18例,占4.3%;虚实夹杂证患者374例,占89.3%。(2)虚证分类情况:虚证包括有27例,其中气血两虚14例,占51.85%;脾肾两虚6例,占22.2%;气虚证型3例,占11.1%:’肾虚型2例,占7.41%;气阴两虚型1例,占3.7%:肝肾不足型1例,占3.7%。(3)实证分类情况:实证包括18例,其中气滞血瘀型13例,占72.2%;寒凝血滞型1例,占5.55%;瘀热互结型1例,占5.55%;湿瘀阻络型1例,占5.55%;瘀滞胞宫型1例,占5.55%;痰湿瘀阻型1例,占5.55%。(4)虚实夹杂证分类情况:虚实夹杂型374例,其中脾肾两虚血瘀型127例,占33.95%;肾虚血瘀型120例,占28.6%;气虚血瘀型54例,占12.9%;气血两虚血瘀型52例,占12.4%;脾虚湿瘀互结型8例,占1.9%;气阴两虚型4例,占1.06%;脾虚夹瘀型2例,占%0.5;肾虚湿瘀互结型2例,占0.5%;肝郁脾虚型2例,占0.5%;阴虚瘀热互结型1例,占0.27%;肝郁脾虚夹瘀型1例,占0.27%;脾肾两虚夹湿型1例,占0.27%。(5)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证侯情况分析:①青春期功血患者共31例,其中虚证6例,占19.4%;实证1例,占3.2%;虚实夹杂证24例,占77.4%;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9例,20.9%)为多;②育龄期功血患者164例,其中虚证12例,占7.3%;实证12例,占7.3%;虚实夹杂证140例,占85.4%。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49例,29.9%),肾虚血瘀型(33例,22.1%)为最多;③围绝经期功血患者224例,其中虚证9例,占3.9例;实证5例,占2.2%;虚实夹杂证210例,占93.9%。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69例,30.8%),肾虚血瘀型(83例,37.1%);气虚血瘀型和气血两虚血瘀型在各年龄段相若。结论我院功血419例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功血妇女最多见,占53.3%。中医虚实证候分类总体中以虚实夹杂证比例最多,占89.3%。不同年龄段功血患者中医证候的分类,在虚实夹杂证中,脾肾两虚血瘀型均多见于青春期、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脾肾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及气血两虚血瘀型在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均相若。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缺乏严谨设计、样本量偏小以及地域、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倚,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二、塞流汤治疗崩漏证5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塞流汤治疗崩漏证5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旴江医家龚廷贤急症证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龚廷贤生平概述
    1.生平简介
    2.行医经历
        2.1 少习举子业不第,承袭父业而从医
        2.2 云游行医数十年,医林状元名中州
        2.3 荣归故里着新书,延年益寿享晚年
    3.医学成就
        3.1 着作宏富,卷帙浩繁
        3.2 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3.3 名方璀璨,流传古今
        3.4 方书传播,驰名中外
第二部分 龚廷贤急症证治思想研究
    1.中风
        1.1 病因病机
        1.2 重视先兆
        1.3 内治法
        1.4 外治法
    2.中暑
        2.1 病因病机
        2.2 重视预防
        2.3 内治法
        2.4 外治法
    3.厥证
        3.1 病因病机
        3.2 内治法
        3.3 外治法
    4.发热
        4.1 病因病机
        4.2 内治法
    5.疔疮
        5.1 病因病机
        5.2 内治法
        5.3 外治法
    6.崩漏
        6.1 病因病机
        6.2 辨证特色
        6.3 内治法
        6.4 外治法
    7.急惊风
        7.1 病因病机
        7.2 内治法
        7.3 外治法
    8.喉痹
        8.1 病因病机
        8.2 内治法
        8.3 外治法
    9 其他急症
第三部分 龚廷贤急症证治学术思想特点
    1.尊奉经典,效法各家
    2.急治辨证,灵活变通
    3.用药灵活,自创新方
        3.1 清神解语汤
        3.2 清晕化痰汤
        3.3 全生饮
        3.4 二圣救苦丸
    4.急救外治,善用灸法
        4.1 灸法急救,运用广泛
        4.2 选穴精而少
        4.3 灸法多样
        4.4 灸脐保命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2)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崩漏的认识
        一、病名及含义演变
        二、病因病机
        三、崩漏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 西医学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一、西医学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西医诊治措施
    第三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与发展
    第四节 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流派研究概况
        一、岭南妇科流派共性探索
        二、岭南罗氏妇科传承特点
        三、岭南罗氏妇科学术特点
    第五节 数据挖掘技术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崩漏证治规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数据提取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纳入研究病例的一般情况
        二、证候分布特点
        三、临床处方用药规律挖掘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崩漏病例基本信息分析
        一、年龄与崩漏的相关性
        二、崩漏的证候分布特点
    第二节 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对崩漏病诊治思路与特色
        一、罗元恺
        二、罗颂平
        三、张玉珍
        四、岭南罗氏妇科诊治崩漏整体思路与特色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瘀血产生的机制
        1.1.1 气虚致瘀
        1.1.2 肾虚致瘀
        1.1.3 因寒致瘀
        1.1.4 因热致瘀
        1.1.5 气滞致瘀
        1.2 中医学对瘀血致崩的认识
        1.2.1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
        1.2.2 瘀血导致冲任失约,胞宫藏泻失职
        1.2.3 瘀血导致崩漏反复发作
        1.3 崩漏出血期的治疗
        1.3.1 治以塞流
        1.3.2 重视通因通用
        1.4 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立论依据
        1.5 逐瘀止血汤的研究
        1.6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标准
        1.2.3 症状评分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药物
        1.5.2 服药方法及疗程
        1.6 观察项目
        1.6.1 一般观察指标
        1.6.2 安全性指标
        1.6.3 疗效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据预处理
        2.2 统计学方法
        2.3 数据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状况
        3.1.1.1 平均年龄
        3.1.1.2 年龄分布
        3.1.1.3 年龄段分布
        3.1.2 病程状况
        3.1.2.1 平均病程
        3.1.2.2 病程分布
        3.1.3 婚姻状况
        3.1.4 既往诊刮状况
        3.1.4.1 既往诊刮情况分布
        3.1.4.2 既往诊刮与年龄段分布
        3.1.4.3 既往诊刮病理与年龄段分布
        3.1.5 诊前月经周期状况
        3.1.6 阴道出血状况
        3.1.6.1 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分布
        3.1.6.2 此次阴道出血总量分布
        3.1.6.3 就诊时阴道出血情况分布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分析
        3.2.1.1 止血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
        3.2.1.2 止血疗效分布
        3.2.1.3 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分布
        3.2.1.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
        3.2.1.5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2.1.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
        3.2.1.7 服中药剂数和平均服中药剂数
        3.2.2 止血疗效分析
        3.2.2.1 患病病程和止血疗效
        3.2.2.2 年龄段和止血疗效
        3.2.2.3 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3.2.3 服中药剂数分析
        3.2.3.1 患病病程和服中药剂数
        3.2.3.2 出血时间和服中药剂数
        3.2.3.3 子宫内膜厚度和服中药剂数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1.1 年龄状况
        4.1.2 病程状况
        4.1.3 婚姻状况
        4.1.4 既往诊刮状况
        4.1.5 月经周期状况、阴道出血状况
        4.2 治疗结果分析
        4.2.1 止血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止血疗效
        4.2.2 治疗前后次证分布情况、次证疗效分析
        4.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
        4.2.4 服中药剂数及平均服中药剂数
        4.2.5 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4.2.6 患病病程、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
        4.3 安全性分析
        4.4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治疗崩漏出血期作用机制的探讨
        4.5 导师逐瘀止崩法小结
        4.6 典型病案分析
结论
创新、不足与展望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本课题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回顾性调查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4)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中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古籍的相关记载与认识
        1.1 “漏下”的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1.4 经典方剂
        2 现代中医相关认识与治疗方法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2.3 其他疗法
        2.4 中西医结合诊治
        3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4 近期中医药相关研究报道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学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内分泌因素
        1.2 子宫内膜因素
        1.3 遗传因素
        1.4 心理精神因素
        1.5 其他因素
        2 治疗方法
        2.1 出血期
        2.2 血止期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入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
        2.5 近期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2.6 调经疗效评定标准
        2.7 不良事件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疗效性指标情况分析
        3.3 不良事件
        3.4 随访
    4 小结
    5 讨论
        5.1 病因病机
        5.1.1 病因
        5.1.2 病机
        5.2 益气养阴法的止血调经作用
        5.2.1 益气养阴以“塞流”
        5.2.2 寓止血于调经
        5.2.3 方药分析
        5.2.4 临床疗效分析
        5.2.5 中药作用机制探讨
        5.3 失败病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崩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病名研究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四、现代名医临证经验
    第二节 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相关术语及概念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标准
        四、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章 文献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崩漏古籍医案检索词筛选结果
        二、医案筛选结果
        三、崩漏医案的处方中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与挖掘
    第三节 分析讨论
        一、崩漏古籍医案的筛选
        二、崩漏组方中的药物频次
        三、崩漏组方中药物的关联规则
        四、组方的熵层次聚类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病例基线资料统计描述
        二、治疗后相关指标组间比较
        三、各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组内比较
        四、治疗后组间疗效比较
        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
        六、安全性指标检测
        七、患者依从性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的意义
        二、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本研究结果分析
        四、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贞茜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崩漏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研究概述
    综述二 西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7)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与说明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清代医家治疗崩漏方药方剂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处方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指标
    5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1.1 崩漏的病名溯源
        1.2 崩漏的病因病机
        1.3 崩漏的辨证论治
        1.4 崩漏的治法寻规
        1.5 选方用药特点
    2 当代文献研究
        2.1 当代中医学对崩漏的认识
        2.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疗效判定
        1.5 统计方法
        1.6 结果分析
        1.7 结果
讨论
    1 "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立论依据
        1.1 立法依据
        1.2 组方
        1.3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侯规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西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三、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一) 功血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三) 功血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年龄和证候情况
        (一) 年龄分布情况
        (二) 功血患者中医虚实证侯分类总体情况
    二、不同年龄段功血患者中医证侯的分类及构成比情况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病名及辨证情况分析
    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虚实证在妇科各病区的分布情况
    五、功血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一、与功血对应的中医病名情况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年龄和证候情况
    三、不同年龄段功血患者中医证侯的分类及构成比情况
    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虚实证在妇科各病区的分布情况
    五、功血疗效分析
第五部分 结语
    一、结论
    二、功血中医证候规范化与研究思路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塞流汤治疗崩漏证5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旴江医家龚廷贤急症证治思想研究[D]. 罗侨.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罗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崩漏诊治规律研究[D]. 曾立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D]. 王学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益气养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文咏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崩漏古籍方药规律分析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D]. 马媛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贞茜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崩漏的临床观察[D]. 林运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夹瘀型阴道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D]. 杨廷仙.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 [8]清代医家治疗崩漏方药方剂计量学分析[D]. 袁海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临床研究[D]. 邹亚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侯规律回顾性研究[D]. 陈碧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塞六汤治疗崩漏证5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