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论中国远洋渔船制冷空调装备(论文文献综述)
韩美顺[1](2021)在《2020年度中国制冷设备市场分析》文中提出2020年疫情的突发给冷链行业、零售业态、设备市场带来各种变化。危机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为行业创造了新的机会。2020年中国冷链行业进一步成熟,消费者购物习惯大量转为线上,国内零售模式创新以及数字技术发展进一步加深,冷藏冷冻设备市场也随之大幅度起伏。
梁伟珍[2](2020)在《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邮轮旅游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自2006年以来,市场快速发展,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40%以上。在走过粗放式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后,我国邮轮产业已开始步入市场纵深拓展、产业结构完善、持续创新驱动及本土邮轮培育的另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CM公司坚定看好中国邮轮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调整战略布局,主动参与高端邮轮旅游生态圈的建设,将邮轮旅游作为创新性战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发展。邮轮船员是邮轮全产业链上最重要的支持环节之一,本文以邮轮船员管理作为切入点,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船员管理模式选择及应用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匹配公司初期、中期、远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船员管理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CM公司船队组建所需的邮轮船员队伍筹建、管理提供相应的借鉴,同时为今后的邮轮船员管理标准化制定、管理输出奠定基础。论文的逻辑脉络为:首先,通过梳理CM公司船员管理现状与邮轮船员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CM公司当前船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专业船舶管理公司管理模式、选择性部分外包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这3种模式应用SWOT方法进行分析,结合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4个组合维度进行匹配度分析;然后,以SWOT分析为基础,应用专家问卷调查、专家意见一致度分析等方法,对3种管理模式以雷达图的形式从5个维度进行对比,结合3种模式的成本测算,提出匹配公司初期、中期、远期发展的船员管理模式;最后,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建议。全文共分为6个章节:第1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对邮轮产业、邮轮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及船员管理相关概念进行概述,介绍国际邮轮公司发展概况、国内外邮轮船员管理模式现状。第3章是CM公司船员管理现状及邮轮船员需求分析,结合CM公司邮轮产业发展战略,剖析邮轮船员需求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第4章是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的选择,通过对3种不同的船员管理模式进行探究,提出匹配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船员管理模式最优方案。第5章是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实施保障措施,为船员管理模式最优方案的达成建立制度基础。建议建立邮轮船员全流程、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丰富邮轮船员招聘渠道、完善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第6章是结论,阐明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刘寒[3](2020)在《船用超低温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关注,其承载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和蓝色粮仓建设的重担,肩负着与沿海国家和地区进行渔业合作、经贸和民间交流的责任。我国具有世界先进的渔船生产工艺,但渔船配套的制冷装置仍不够先进。在远洋渔业中,制冷装置的性能与效率不仅影响所得渔获物的品质,还决定了远洋渔船的作业半径,以致有影响渔船产量,决定渔船生产能力的作用。另外,制冷系统在渔船所有能耗中占比较高,对制冷系统性能进行研究有利于渔船节能减排,提高渔船的经济效益,对现有渔船制冷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并研发先进的新系统对提高渔业经济及建设渔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内对复叠式制冷系统应用于渔船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依托自行搭建的船用超低温复叠式制冷试验台,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影响复叠式系统性能的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船用超低温复叠式制冷系统在实际工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分别实验研究了冷凝温度为32℃,蒸发温度从-45℃下降至-65℃和蒸发温度为-55℃,冷凝温度从28℃升高至36℃两种工况下,复叠式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压缩比、排气温度、吸气压力、制冷剂流量和制冷系数的变化规律:蒸发温度下降1℃比冷凝温度上升1℃对系统性能系数影响更大;当蒸发温度从-50℃降至-55℃或冷凝温度从28℃升高至30℃时,复叠式系统制冷系数下降最快;冷凝温度从34℃升至36℃时,由于回热器的作用,出现压缩机吸气压力升高较缓,但压缩机排气温度达到最高90℃的现象。(2)利用R404A/R23复叠式冷库库内电加热模块进行热负荷模拟,研究了不同负荷下复叠式制冷系统高低温部分压缩比、制冷剂流量及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系统热负荷的增大,高低温部分压缩机压缩比均呈下降趋势,但低温部分压缩比下降更快;热力膨胀阀对制冷剂流量调节的滞后性与蒸发冷凝器换热温差的存在导致了系统高温部分压缩比与低温部分压缩比不相等,运行效率下降。当系统热负荷增大时,低温部分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而低温部分压缩机制冷剂流量随之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这将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3)利用对复叠式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在蒸发温度为-65℃,冷凝温度为40℃的工况下,对R404A/R23复叠式制冷系统与R404A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回热器效率下的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回热器效率对两系统单位制冷量、排气温度、制冷剂流量、系统性能系数及输入功率的影响,同时也对两系统运行费用进行了对比,得出:回热循环对R404A双级压缩系统与R404A/R23复叠式系统的高温循环部分是有利的,但不利于R23作制冷剂的复叠式系统低温循环部分。在一定工况下,当双级压缩系统回热器效率为0.9,复叠式系统高低温部分回热器效率分别为0.9、0.1时,两制冷系统性能系数与压缩机输入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4)利用EES对复叠式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及实验验证的方法,在冷凝温度为32℃不变的工况下,改变复叠式系统与双级压缩系统蒸发温度及中间温度,研究了不同中间温度对两系统各项制冷参数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当冷凝温度为32℃,蒸发温度分别为-65℃、-60℃、-55℃时,复叠式循环COP分别高于双级循环21.33%、22.25%、22.18%,且此时复叠式循环在中间温度分别为-16.12℃、-12.87℃、-10.11℃时性能系数最大,这说明系统运行工况相同时,复叠式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双级系统。
王万勇[4](2018)在《“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深蓝"号在满足极地区域作业要求、南极磷虾捕捞、加工、储存等功能方面具备的一些特点及设计考量,为今后南极磷虾船及极地作业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熊玮[5](2018)在《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波浪能发电技术历史悠久,未来前景广阔。将波浪能发电技术应用于船舶上,符合“绿色船舶”的设计建造理念,可直接降低船舶营运成本,实现船舶节能减排。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可行性。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远洋鱿钓船的特点和鱿鱼渔场波浪能资源分布情况,设计了一种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该装置浮体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成,造价低廉、安全环保、结构简单、易收放,可适用海域范围广。然后,运用第二类拉格朗日运动学方程,建立了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利用WAMIT软件计算装置所受的波浪力、力矩、附加质量力系数、辐射衰减力系数等参数,运用龙格库塔方法求解该动力学模型,模拟该装置捕能效果。装置浮体尺寸设计充分利用共振原理,并设计不同臂长的悬臂来研究一个波长范围内装置波能捕捉宽度比,发现当装置臂长为波长的二分之一时,装置波能捕捉宽度比最高。最后,设计了20种不同尺寸的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发现浮体半径为2m的装置效率高;装置理论年平均功率最高为136kW,可节省远洋鱿钓船约10%的耗油量。
孙延寿[6](2017)在《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气以其高效、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世纪天然气将取代石油称为全球主要能源,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天然气储运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天然气进行低温液化,形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在LNG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LNG动力船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LNG动力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冷能,如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不仅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根据LNG动力船的实际能耗状况,设计了一种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方案,对LNG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冷能进行合理利用。首先,对LNG动力船的实际运行状况下海水淡化、低温冷库、高温冷库、空调等模块的能耗状况进行计算,并结合LNG气化过程产生的冷量、各模块对冷能品级、冷量的要求,确定将LNG冷能依次用于低温冷能发电、海水淡化、低温冷库、高温冷库、空调模块的冷能梯级利用方案。其次,分析确定各模块的工艺流程均采用二次冷媒,通过分析比较传冷工质的工作温度区间、物性特点等因素低,温冷能发电、海水淡化、低温冷库、高温冷库、空调模块分别选取了三氟甲烷(R23)、R410A、R410A、20%氯化钙溶液、60%乙二醇溶液作为冷媒。再其次,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方案进行建模模拟,通过?分析确定影响方案冷能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分析得出各模块中?损失集中与换热器部分,对各模块中的换热器进行优化并着重对?损失较大的低温冷能发电和海水淡化模块的换热器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方案最佳运行参数,最终使方案?效率达到了55.90%,确定了?损失低、?效率高、冷能利用合理高效的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方案。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方案有利于船舶节能减排,符合绿色航运的发展趋势。冷能利用减少或省去传统的气化过程,可节约大量的高品位LNG冷能和高品位热能,降低船舶能耗,减少传统气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此外,LNG冷能的利用还可减少其他形式能量的消耗,对于降低船舶运行成本,提高船舶运行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对LNG冷能用于船舶空调、船舶冷库、海水淡化的系统方案及具体装置进行设计,为船舶冷能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为LNG冷能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于志慧[7](2016)在《2015年度中国制冷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制冷设备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便利店、超市、大型商超的营业面积增速均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零售企业关店数占了总关店数的75%。食品生产、船舶捕鱼、工业制冷三大行业均有所下滑,相应的制冷设备销量有些稳中微涨,有些则下滑严重。制冰机、冷冻冷藏车、冷库、商用冷柜为主要制冷设备。
马强[8](2017)在《我国绿色船厂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企业对周边陆海环境影响较大。作为我国船舶工业强劲竞争对手的日本、韩国等,正在对船舶企业进行以"绿色增效"为核心的研究。我国船厂面临的绿色发展与竞争等形势严峻。因此,开展绿色船厂构建研究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和先进性。论文以解决绿色船厂概念不清、发展方向目标不明晰、构建与治理方法不系统、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实例评价等问题为目标,以船厂绿色评价与构建治理为主题进行了研究。第一,在绿色经济、绿色制造、绿色工业等理论和"绿色拆船企业"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抽象方法等和协同理论理念,系统提出绿色船厂的概念并建立数学模型与发展理念模型,对绿色船厂发展的6大方向目标进行凝练。第二,在对船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提出12项绿色船厂构建治理的主要方法、关键内容及建议措施。第三,采用DPSIR模型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及方法,建立了绿色船厂评价指标备选库,对指标进行重叠性分析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项,建立了绿色船厂评价的基础指标和专项指标,系统的构建了绿色船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相关公约、法规和标准等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和现场调研法,建立绿色船厂的评价指标标准。第四,在船级社针对船厂生产能力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逐项赋值计分评价法、单项定性加权积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系统提出绿色船厂的评价算法,建立了船厂绿色评价等级划分的标准,指出大于等于60分的船厂是绿色船厂,对评价过程进行了优化。第五,采用实证研究法,选择3家不同类型船厂,基于论文提出的评价体系中10个基础评价指标、6个一级专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计算,确定了3家船厂的绿色等级。采用系统分析法,对3家船厂的绿色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造船厂为深绿等级(2015年93.26分,2016年94.3分);修造船厂为中绿等级(2015年85.02分,2016年87.11分);拆船厂为中绿等级(2015年82.89分;2016年84.6分);修造船厂2016年的"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生态指标"与拆船厂2016年的"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得分比均在80%以下(常绿水平),拆船厂2016年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指标"得分比为65%(浅绿水平),指明实例船厂在上述方面有提升的空间。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现状符合度较好,说明评价精度较高,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实现了差别化评价不同类型船厂的目标。
孙建富,王丹[9](2015)在《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辽宁省远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远洋渔业企业规模偏小设备落后、远洋渔业科技投入少支撑能力弱、远洋渔业的成本上升、远洋渔业人才匮乏、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加大的基础上,借鉴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辽宁省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即政策扶持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财政支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后备渔场。
孙建富,王丹[10](2015)在《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研究和分析辽宁省远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在远洋渔业企业规模偏小设备落后、科技投入少支撑能力弱、成本上升、人才匮乏、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加大的基础上,借鉴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辽宁省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即政策扶持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财政支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后备渔场。
二、简论中国远洋渔船制冷空调装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中国远洋渔船制冷空调装备(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度中国制冷设备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行业分析 |
1.1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
1.2 商超及便利店行业分析 |
1.2.1 商超 |
1.2.2 便利店 |
1.3 食品生产加工业行业分析 |
1.4 船舶捕鱼行业分析 |
1.5 工业制冷行业应用介绍 |
2 制冷设备市场分析 |
2.1 冷柜产品市场销量分析 |
2.2 冷库行业市场分析 |
2.3 冷冻冷藏车市场分析 |
2.4 速冻机市场分析 |
2.5 制冰机产品市场分析 |
(2)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邮轮产业概述 |
2.1.2 邮轮船舶管理概述 |
2.1.3 国内邮轮产业概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
2.2.2 船员管理相关规定 |
2.2.3 SWOT分析 |
2.3 邮轮船员管理模式 |
2.3.1 邮轮船员概述 |
2.3.2 国内外邮轮船员管理模式简介 |
3 CM公司管理现状及邮轮船员需求分析 |
3.1 CM公司介绍 |
3.1.1 CM公司邮轮产业发展战略 |
3.1.2 CM公司邮轮人才培养策略 |
3.2 CM公司船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2.1 CM公司船员队伍现状 |
3.2.2 CM公司现有船员与邮轮发展需求差距分析 |
3.3 CM公司邮轮船员需求分析 |
3.3.1 邮轮甲板部船员需求分析 |
3.3.2 邮轮轮机部船员需求分析 |
3.3.3 邮轮酒店部船员需求分析 |
4 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的选择 |
4.1 专业船舶管理公司管理模式 |
4.1.1 SWOT分析 |
4.1.2 SWOT组合策略分析 |
4.1.3 与CM公司船员管理匹配度分析 |
4.2 选择性部分外包管理模式 |
4.2.1 SWOT分析 |
4.2.2 SWOT组合策略分析 |
4.2.3 与CM公司船员管理匹配度分析 |
4.3 自主管理模式 |
4.3.1 SWOT分析 |
4.3.2 SWOT组合策略分析 |
4.3.3 与CM公司船员管理匹配度分析 |
4.4 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选择 |
4.4.1 三种管理模式雷达图对比分析 |
4.4.2 不同管理模式成本匡算 |
4.4.3 CM公司不同阶段的船员管理最优方案 |
5 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实施保障措施 |
5.1 建立合理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
5.1.1 建设校企合作邮轮实践基地 |
5.1.2 建设全流程职业规划与培训体系 |
5.2 丰富邮轮船员招聘渠道 |
5.2.1 院校招聘 |
5.2.2 船员代理公司推荐 |
5.2.3 社会招聘 |
5.3 完善绩效考核及反馈机制 |
5.3.1 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
5.3.2 优化绩效反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船用超低温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1 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简介及应用 |
1.2.2 国内有关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外有关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复叠式超低温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2.2.1 实验装置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2.3.2 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负荷下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3.2.1 实验装置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负荷对高低温压缩机压缩比的影响 |
3.3.2 不同负荷对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影响 |
3.3.3 不同负荷对系统制冷剂流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回热器对复叠式与双级压缩系统的影响分析 |
4.1 引言 |
4.2 系统概述 |
4.2.1 单机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4.2.2 复叠式制冷系统 |
4.3 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回热器效率对两系统热力参数的影响 |
4.4.2 回热器效率对两系统性能系数与输入功率的影响 |
4.4.3 两系统运行费用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间温度对复叠式与双级压缩系统的影响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5.2.1 实验装置 |
5.2.2 实验方法 |
5.3 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 |
5.3.1 理论分析 |
5.3.2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中间温度对两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 |
5.4.2 中间温度对两系统性能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影响 |
5.4.3 对模拟分析的实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
(5)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概况 |
1.2.1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历史 |
1.2.2 波浪能发电装置分类 |
1.3 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1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
1.3.2 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
1.4 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可行性分析 |
1.4.1 国内外波浪能发电船概况 |
1.4.2 远洋鱿钓船作业及用电特点分析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远洋鱿钓船及鱿鱼渔场波浪能资源分析 |
2.1 我国远洋鱿钓船的发展概况 |
2.1.1 鱿钓业的发展 |
2.1.2 远洋鱿钓船的发展趋势 |
2.1.3 远洋鱿钓船营运成本分析 |
2.2 我国远洋鱿鱼渔场分布及波浪资源分析 |
2.2.1 我国远洋鱿鱼渔场分布 |
2.2.2 我国远洋鱿鱼渔场波浪资源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 |
3.1 装置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过程 |
3.2 装置设计 |
3.2.1 取能部分设计 |
3.2.2 传递部分设计 |
3.2.3 调节与转换部分设计 |
3.2.4 控制部分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置动力学模型分析 |
4.1 装置动力学模型 |
4.2 装置所受的水动力和弯矩 |
4.3 WAMIT软件计算波浪作用在装置的力矩和作用力 |
4.4 Runge-Kutta方法求解装置动力学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置数值模拟 |
5.1 装置船体和浮体网格划分 |
5.2 装置相关参数和效率的算法 |
5.2.1 船体和浮体相关参数的算法 |
5.2.2 波能捕捉宽度比的算法 |
5.3 共振原理的利用 |
5.3.1 装置浮体和船体的自振周期 |
5.3.2 装置船体和浮体的共振特性 |
5.4 装置结构设计 |
5.4.1 装置臂长设计 |
5.4.2 20 种布置形式的装置 |
5.5 装置数值模拟结果 |
5.5.1 波高对装置波能捕捉宽度比的影响 |
5.5.2 装置20种布置形式的波能捕捉宽度比随周期的变化 |
5.5.3 装置20种布置形式的年平均发电功率 |
5.5.4 线性阻尼参数对装置波能捕捉宽度比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主要工作 |
6.2 创新点 |
6.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LNG特性分析 |
1.2.1 LNG一般特性分析 |
1.2.2 LNG 传热特性分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LNG冷能利用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2 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方案设计 |
2.1 LNG动力船冷能利用模块冷负荷计算 |
2.1.1 海水淡化装置冷负荷 |
2.1.2 空调负荷计算 |
2.1.3 冷库负荷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2.1 冷能发电模块设计 |
2.2.2 海水淡化模块设计 |
2.2.3 冷库模块设计 |
2.2.4 空调模块设计 |
2.2.5 缸套水加热模块 |
2.3 本章小结 |
3 模拟参数设置与模型建立 |
3.1 ASPEN PLUS软件介绍 |
3.2 物性计算方法 |
3.3 模拟参数设定 |
3.4 各模块模型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LNG动力船冷能利用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
4.1 方案分析基础 |
4.1.1 (火用)及(火用)平衡方程 |
4.1.2 (火用)的计算模型 |
4.1.3 LNG冷(火用) |
4.2 低温发电模块(火用)分析 |
4.2.1 泵(火用)分析 |
4.2.2 换热器(火用)分析 |
4.2.3 膨胀机(火用)分析 |
4.2.4 发电模块(火用)效率 |
4.2.5 换热器(火用)效率影响因素 |
4.3 海水淡化模块的(火用)分析 |
4.3.1 泵的(火用)分析 |
4.3.2 换热器、结晶器、预冷器、空冷器(火用)分析 |
4.3.3 海水淡化模块的(火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4.4 冷库(火用)分析 |
4.5 空调模块(火用)分析 |
4.6 系统优化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5.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我国绿色船厂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分析 |
1.2.1 绿色经济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2 绿色制造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3 绿色工业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4 绿色船舶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5 绿色船厂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6 绿色船舶等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7 绿色评价方法方面研究与实践 |
1.2.8 相关研究的评述 |
1.2.9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绿色船厂概念和构建治理方法 |
2.1 绿色船厂概念 |
2.1.1 绿色船厂概念提出的意义 |
2.1.2 绿色船厂概念的主要基础 |
2.1.3 绿色船厂概念的提出 |
2.1.4 绿色船厂的发展方向目标 |
2.2 绿色船厂数学模型 |
2.3 绿色船厂构建的原则 |
2.4 绿色船厂构建治理的技术要点 |
2.5 绿色船厂构建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关键内容 |
2.5.1 生态建设规划 |
2.5.2 实施清洁生产 |
2.5.3 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
2.5.4 大气污染防治 |
2.5.5 水污染防治 |
2.5.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
2.5.7 溢油风险防范管理计划 |
2.5.8 危险品泄露事故风险防范管理计划 |
2.5.9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防范管理计划 |
2.5.10 船厂其他污染防治 |
2.5.11 防污染装备配置 |
2.5.12 保障与协助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船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绿色船厂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思路 |
3.2 船厂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3.2.1 造船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3.2.2 修船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3.2.3 拆船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3.3 船厂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
3.3.1 造船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
3.3.2 修船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
3.3.3 拆船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
3.3.4 船舶试航产生的污染物 |
3.3.5 待修、待拆解船舶携带入厂的污染物 |
3.3.6 船厂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 |
3.4 绿色船厂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 |
3.4.1 绿色船厂指标体系的DPSIR模型 |
3.4.2 绿色船厂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3.5 绿色船厂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3.5.1 评价指标与DPSIR模型的逻辑关系 |
3.5.2 评价指标选择过程 |
3.5.3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3.5.4 指标初步选择 |
3.5.5 指标筛选确定 |
3.5.6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绿色船厂评价计算方法 |
4.1 现有评价方法简析和比较 |
4.2 绿色船厂的评价计算方法 |
4.2.1 指标的基准值、内容 |
4.2.2 评价计算方法 |
4.2.3 绿色船厂的绿色等级评定 |
4.3 绿色船厂评价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船厂绿色评价实例研究 |
5.1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5.2 造船、修船业务兼营船厂绿色评价实例 |
5.2.1 船厂简介 |
5.2.2 各层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5.2.3 修造船厂主要的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5.2.4 修造船厂绿色评价计算 |
5.2.5 修造船厂绿色评价结果分析 |
5.3 拆船厂绿色评价实例 |
5.3.1 船厂简介 |
5.3.2 各层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3 拆船厂主要的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5.3.4 拆船厂绿色评价计算 |
5.3.5 拆船厂绿色评价结果分析 |
5.4 造船厂绿色评价 |
5.4.1 船厂简介 |
5.4.2 各层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5.4.3 造船厂主要的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5.4.4 造船厂绿色评价计算 |
5.4.5 造船厂绿色评价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绿色修船厂指标体系 |
附录B 绿色拆船厂指标体系 |
附录C 绿色修船厂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和内容 |
附录D 绿色拆船厂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和内容 |
附录E 绿色修造船厂主要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附录F 绿色拆船厂主要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附录G 绿色造船厂主要情况、数据和原始得分 |
附录H 绿色船厂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
附录I 绿色船厂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
1. 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研究。 |
2. 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 |
3. 远洋渔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 |
三、辽宁远洋渔业发展现状 |
四、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1. 远洋渔业企业规模偏小设备落后。 |
2. 远洋渔业科技投入少支撑能力弱。 |
3. 远洋渔业的成本上升。 |
4. 远洋渔业人才匮乏。 |
5. 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加大。 |
五、辽宁省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1. 政策扶持扩大企业规模。 |
2.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
3. 财政支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
4. 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
5. 积极开发后备渔场。 |
六、结语 |
四、简论中国远洋渔船制冷空调装备(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度中国制冷设备市场分析[J]. 韩美顺. 制冷技术, 2021(S1)
- [2]CM公司邮轮船员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 梁伟珍.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3]船用超低温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D]. 刘寒.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4]“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设计[J]. 王万勇. 船舶工程, 2018(S1)
- [5]远洋鱿钓船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研究[D]. 熊玮.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6]LNG动力船冷能梯级利用研究[D]. 孙延寿.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7]2015年度中国制冷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制冷设备市场分析[J]. 于志慧. 制冷技术, 2016(S1)
- [8]我国绿色船厂构建研究[D]. 马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7(12)
- [9]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A]. 孙建富,王丹. 2015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认识经济新常态 运筹渔业十三五论文集, 2015
- [10]辽宁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 孙建富,王丹. 辽宁经济,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