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

实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

一、Experimental Satellite 2 Successfully Launched(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022)在《2021中国的航天》文中研究指明目录前言一、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一)发展宗旨(二)发展愿景(三)发展原则二、发展空间技术与系统(一)航天运输系统(二)空间基础设施(三)载人航天(四)深空探测(五)发射场与测控(六)新技术试验(?

蒋文梅,宋泽滨[2](2022)在《中国“长征”火箭的“登天”之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上)》文中提出胡杨傲霜雪,大漠听惊雷。2021年12月10日08时11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西北戈壁上空,"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实践"六号05组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上苍穹,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迎来的第400次发射!从此,中国航天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李辉,王昊,姚飞[3](2021)在《2021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一、总体概况2021年,全球共进行航天发射活动144次(1月7次、2月10次、3月10次、4月11次、5月10次、6月13次、7月11次、8月12次、9月11次、10月11次、11月16次、12月22次),是近几年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其中成功134次,失败10次。涉及21个航天发射地点和40个国家/地区,共向太空送入1816个航天器(含发射失败留在近地轨道的IPN-1卫星模拟器),其中近地轨道1777个、中地球轨道5个、高地球轨道31个、地外轨道3个。

赵志明,翟峰,付重,张红亮[4](2021)在《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文中提出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技术的原理性或工程性试验验证。文章总结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如美国、俄罗斯/苏联、中国等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展历程,对美国的"新盛世"计划、战术试验卫星系列,俄罗斯的"生物"卫星系列、"光子"系列,中国的实践卫星系列、科学实验卫星系列等有代表性的试验卫星项目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成果进行了介绍,对试验卫星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规划、未来发展主要特点等。

孙伟伟,杨刚,陈超,常明会,黄可,孟祥珍,刘良云[5](2020)在《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陈辉[6](2020)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中国航天事业新纪元》文中提出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为20天,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

吴显峰[7](2020)在《方寸巡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文中研究说明巡天遥看一千河,航天之光耀太空。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将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天宇,中国开启了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斗转星移,旦复旦兮,中华民族的太空梦想在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中不断成为现实,从研制导弹武器到打造探空火箭,从发射人造卫星到开展载人

兰宁远[8](2019)在《天上宫阙——中国921(六)》文中提出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在轨飞行的航天器内独有的微重力环境,可以使人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和分析许多实验现象。利用好这个环境,可以在太空医学、材料学、基础生物学、物理科学和太空制造等多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载人飞船虽然能进行一些空间科学实验,但毕竟受任务时间所限,研究要想深入下去,就需要有一种能够长期进行试验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轨道空间站。轨道空间站容积大、寿命长,相当于太空中的"航空母舰"。通过空间站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环境和宇宙空间,开展一系列的太空实验,实现太空工业化

李成智[9](2019)在《中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技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概况,包括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科学卫星的研制与运行、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系列化发展、气象卫星系列化发展、遥感与资源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嫦娥工程"进展,以及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简要总结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兰宁远[10](2019)在《夺关破隘——中国921(四)》文中提出威震九霄的零突破1998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走进了第6个年头。这年7月,飞船参加了整流罩横向解锁分离试验,获得成功;10月,飞船系统完成了4艘初样无人飞船结构生产和总装,火箭系统零高度逃逸救生试验获得成功,航天战线的人们都很兴奋。但直到这时,工程仍处于秘密状态,十几万、几十万建设者所做

二、Experimental Satellite 2 Successfully Launche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erimental Satellite 2 Successfully Launched(论文提纲范文)

(1)2021中国的航天(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前言
一、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二、发展空间技术与系统
三、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
四、开展空间科学探索与研究
五、推进航天治理现代化
六、构建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
结束语

(3)2021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概况
二、航天发射数据分析
    (一)按国家/地区
        1. 美国的3次失败发射
        2. 中国的3次失败发射
        3. 印度的1次失败发射
        4. 伊朗的1次失败发射
        5. 韩国的1次失败发射
        6. 俄罗斯的1次失败发射
    (二)按航天发射地点
    (三)按运行轨道类型
    (四)按航天器功能用途
    (五)按航天器载荷所属权
三、热点星座总结
    (一)“星链”星座
    (二)One Web星座
    (三)Space Bee星座
    (四)Black Sky星座
    (五)ICEYE星座
    (六)Lemur-2系列星座
    (七)鸽群(Flock)星座
四、特点/趋势分析
    (一)构建卫星集群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空间站迎来新势力,天舟/神舟飞船引关注
    (三)卫星入轨方式有了新变化
    (四)多功能卫星数量增多
    (五)商业载人热度高,太空迎来新纪元

(4)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综述
    1.1 美国
        1)“新盛世”计划
        2)战术试验卫星系列
        3)“轨道快车”计划[7]
        4)空军“试验卫星”系列
        5)导弹预警试验卫星计划
        6)空间科学与实验卫星计划
    1.2 俄罗斯/苏联
    1.3 日本
    1.4 欧洲
    1.5 近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外科学卫星任务
    1.6 发展特点和启示
2 中国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
    2.1 实践系列卫星
    2.2 试验系列卫星
    2.3 科学实验卫星
    2.4 企业自主试验卫星
3 发展展望
    1)各国按照各自空间科学计划稳步推进科学试验卫星任务
    2)技术试验卫星规模化、系列化、平台标准化
    3)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模式
    4)试验参与更趋广泛化,入轨机会更趋便捷化

(5)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陆地遥感卫星
    2.1 资源系列卫星
    2.2 高分系列卫星
    2.3 环境/实践系列卫星
    2.4 小卫星系列
3 气象遥感卫星
    3.1 极轨卫星系列
    3.2 静止卫星系列
    3.3 其他气象卫星
4 海洋遥感卫星
    4.1 海洋水色环境系列卫星
    4.2 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
    4.3 海洋监视监测系列卫星
    4.4 其他海洋卫星
5 地球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
6 地球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分析
7 结语

(6)“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中国航天事业新纪元(论文提纲范文)

“东方红一号”开创中国卫星发射的新纪元
科学实验卫星探索神奇的空间奥妙
返回式遥感卫星喜获大量太空原始资料
“风云”气象卫星实现“天有可测风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破美国GPS对中国的打压
探月“嫦娥工程”实现五星红旗插上月球
量子卫星首次实现太空与地面的量子通信

(7)方寸巡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导弹研制:武器装备强军护国
长箭探空:运载能力大幅提升
发射场地:高低纬度科学布局
群星璀璨:卫星技术全面推进
神舟遨游:载人航天不断突破
嫦娥奔月:深空探测成果丰硕
天地一体:测控网络覆盖全球

(8)天上宫阙——中国921(六)(论文提纲范文)

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
轨道上演“鹊桥会”
驾驶神舟赴天宫
云霄传来中国“好声音”
椰海铸剑向天歌
志在九天再“长征”
温馨的天上人家
天舟,为中国梦加油续航

(9)中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
    1.1“长征”系列火箭的奠基
    1.2“长征”系列火箭的成熟
    1.3 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
2 科学和应用卫星研制
    2.1 科学探测卫星
        2.1.1“实践”系列卫星
        2.1.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2.1.3“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2 返回式卫星
    2.3 通信卫星系列
    2.4 气象卫星系列
    2.5 资源与遥感卫星
        2.5.1“资源”系列卫星
        2.5.2“遥感”系列卫星
        2.5.3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3“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4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5 载人航天工程
6 结语: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经验

(10)夺关破隘——中国921(四)(论文提纲范文)

威震九霄的零突破
进军宇宙的中国轨道
一个插头引发的“归零战”
尽善尽美的“彩排”
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四、Experimental Satellite 2 Successfully Launched(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中国的航天[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人民日报, 2022
  • [2]中国“长征”火箭的“登天”之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上)[J]. 蒋文梅,宋泽滨. 中国航天, 2022(01)
  • [3]2021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分析报告[J]. 刘李辉,王昊,姚飞. 卫星与网络, 2021(12)
  • [4]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展与展望[J]. 赵志明,翟峰,付重,张红亮. 航天器工程, 2021(06)
  • [5]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J]. 孙伟伟,杨刚,陈超,常明会,黄可,孟祥珍,刘良云. 遥感学报, 2020(05)
  • [6]“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中国航天事业新纪元[J]. 陈辉. 党史博览, 2020(04)
  • [7]方寸巡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J]. 吴显峰. 集邮博览, 2020(04)
  • [8]天上宫阙——中国921(六)[J]. 兰宁远. 神剑, 2019(06)
  • [9]中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J]. 李成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9)
  • [10]夺关破隘——中国921(四)[J]. 兰宁远. 神剑, 2019(04)

标签:;  ;  ;  ;  ;  

实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