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君[1](2021)在《医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聂婉颖[2](2021)在《山东省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与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区疫情防控成为常态,进一步显现了基层卫生系统的强大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是对卫生服务体系的挑战,也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包括基层卫生管理队伍和基层卫生职工队伍,基层卫生管理人员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有力领导者,基层卫生职工是基层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但目前基层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缓慢,现有的管理知识难以满足需求;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强,人才流失成为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探索影响基层卫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原因,识别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因素,这对于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着眼于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培训需求探索提升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培训策略;二是通过识别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原因提出提升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策略。通过研究这两个问题,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面优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现状及管理培训需求。(2)了解我国基层卫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3)提出提升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策略与提升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策略。(4)提出基层职工和管理人员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助力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资料与方法本研究资料来自2020年山东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重点课题《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养与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数据。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焦点小组法和专家咨询法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自制问卷和基层卫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问卷,工作积极性问卷Cronbach’s α为0.9223,P<0.05,问卷的信度较好。调查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下发,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共调查青岛市、济南市、菏泽市、泰安市、滨州市和聊城市6个城市,72家基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36家,其中,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部分共调查161人;基层卫生机构职工共调查1605人。本研究采用Stata 15.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分析描述基层卫生管理人员个人、工作、培训的基本信息,培训需求信息;分析基层卫生职工个人属性、组织管理属性,工作积极性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分析不同岗位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差异;若变量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工作积极性问卷的内在维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回收基层卫生管理人员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61份,问卷有效率97.58%;基层卫生职工问卷回收1687份,有效问卷1605份,问卷有效率94.15%。(1)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现状管理人员培训主要以短期培训和网络培训的方式进行,74.53%和42.86%的机构管理者近三年参加过短期培训和网络培训;培训频率方面,短期培训仅有一次的占17.39%,2-3次的占82.61%,平均每年每人仅有一次短期培训机会。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主要的组织单位(24.84%),其次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24.84%)。授课主要形式为理论讲授(77.5%),12.5%为远程医学网络教育,另外实践教学占5.59%。在培训内容方面,管理培训占50.93%,医师技能培训占35.40%,另外由于目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50.99%的被调查者培训内容为疫情应急培训。(2)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需求本研究基于系统理论,从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工作内容的客观需要、职工视角三个方面探讨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管理人员主观意愿:在您是否愿意接受管理培训这一问题上,仅有5(3.11%)位表示不愿意参加;不愿意的原因为“工作任务繁重,没时间”和“年纪大了,学习能力下降”。在期望的培训频率方面,65.38%的负责人希望每年接受短期培训的次数为2-3次;在时间安排方面,大多数管理人员希望每次培训的时间以2-7天为主(78.21%)。在培训组织单位方面,1 7.95%希望由市、县级行政部门组织。在期望的培训方式方面,选择小组案例讨论和实践教学的占比分别为17.95%和40.38%。在培训考核形式方面,43.59%的负责人希望以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27.56%希望以理论考核方式进行。在奖励与激励政策方面,半数负责人希望培训经历及考核结果可以与个人绩效相关,另外有23.08%希望可以与升迁机会相关,56.41%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或考核证书。工作内容客观需要: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党建管理是院长、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其次是行风建设、后勤和信息管理,而副院长/副主任的工作内容则较为分散,最主要的依次是人员管理、分工协作管理和后勤服务管理。院长/主任的主要管理内容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占54.5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占52.73%、医疗质量与安全,占52.73%、副院长/副主任的主要业务管理内容集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职工视角:基层卫生职工认为目前机构最薄弱的行政管理内容是分工协作管理和人员管理,分工协作管理和人员管理均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认为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远程医疗服务被认为是最薄弱的业务管理内容。在管理知识的重要程度方面,基层卫生职工与机构管理人员一样,认为绩效管理理论与务实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3)基层卫生职工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工作积极性量表的检验:本研究工作积极性由工作满意度量表来进行测量,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纳自宋奎勐团队针对基层卫生职工开发的工作满意度量表,Cronbach’s α为0.9223,P<0.05,问卷信度较好;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RMSEA和SRMR值均小于0.15,CFI>0.9,说明模型拟合质量较好,此量表可适用于本研究人群。个人因素:不同年龄组的基层卫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升高,积极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23,P<0.001);不同职称的职工积极性也存在差异,副高级职称的积极性最高,其次是初级及以下职称,中级职称的积极性最低(χ2=34.078,P<0.05);不同岗位类型的职工积极性也存在差异(χ2=8.272,P<0.05),管理岗位的积极性最低,其次是专业技术岗位,积极性最高的是工勤岗位。组织管理因素:生活便利、医院管理水平、培训机会、晋升机会、设备支持均是影响积极性评价的因素,生活便利程度越高,培训及晋升机会越多,设备支持越完善,基层卫生职工的满意度也就是积极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属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领导、上级的关系、得到群众的尊重或认可、和同事的人际关系均对工作积极性有影响,其中与领导关系越好,群众尊重与认可越多,与同事关系越好,其工作积极性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越好,机构管理效果越好,其工作满意度即工作积极性也越高(P<0.05)。结论与建议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机会较少,难以满足需求;培训形式单一,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结合实际运用需求,培训效果不佳;“重医疗,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内容缺少体系,培训重点不明确,缺少统一的考核激励机制。基层卫生职工的收入及福利保障缺乏激励性,发展晋升途径不明朗,培训机会少,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些因素均对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有负面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改变传统观念,着力管理培训;增加培训机会,丰富培训内容;严格培训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奖励机制;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培训方法。(2)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提高个人收入,完善福利保障;增加培训机会,加强岗位认同;完善个人发展和激励机制。(3)基于系统理论的策略建议:统一管理人员选任方式,明确基层员工晋升途径;加强基层组织文化建设,促进组织内部自我提升;优化基层卫生机构考核程序,减少基层繁琐工作。
刘梦灵[3](2021)在《中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
杨舵[4](2021)在《我国乡镇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持续升级,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其中不乏重大危机事件,由于事件的具有骤发性、破坏性以及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乡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广大学者深入研究应急管理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自2021年起,我国已进入全面脱贫的时代,乡镇居民不用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但是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处理方式,依然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何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基层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乡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4R危机管理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对策。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描述本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对该论题的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阐释突发性卫生事件和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提供行文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分析乡镇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的现状,发现乡镇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监测预警能力欠缺、乡镇应急管理能力不足,防疫物资储备匮乏、宣传防疫知识不到位、乡镇医疗缺乏专业人才等五个方面。第四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云霄县乡镇、珠泉镇和宁波地区乡镇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乡镇政府的不足,总结出以下三条启示,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乡镇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五点对策:一是健全我国乡镇地区应急管理体制;二是增强乡镇地区监测预警能力;三是落实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四是强化媒体宣传能力;五是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陈红[5](2021)在《N景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旅游活动的核心在旅游景区,其在时间和地理空间中承载着旅游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行为。同时,在经济学中也将旅游经济定义为经济系统的重要部分。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给旅游景区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但作为经济产业中的次级产业,旅游景区自身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得其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极易产生波动从而带来各种损失。突发事件在任何时间、空间下都可能出现,其突然性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会迅速转换为危害性和致命性。人类当前正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2003年的“SARS”、2015年的“H5N1”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接连发生,给我国旅游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逐渐引起政府、人民群众的重视。自2020年“新冠肺炎”之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研究成为一个必答题。作为人群密集区域的旅游景区更应该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研究的前列,为旅游景区自身和国家探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人类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形势,以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为基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进行阐述、对其特征以及危害性进行说明,以此来确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在危机管理的范畴内进一步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理论。通过N景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效果和经验,研究了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情况和实际效果,对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从管理组织体系、预警系统、规章制度、预案制定、预案演练、处置方法等方面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通过对N景区的研究来进一步完善生态类景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及与其配套的社会系统,提高生态类景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管理机制和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或者规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旅游景区及其所在的区域带来的危害。
朱蕾[6](2020)在《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国内国外的形势比较复杂多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世界造成巨大的生命健康威胁和经济社会损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主管部门,其应对过程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潍坊市H区行政部门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改善潍坊市H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论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地方行政部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问题进行研究,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公共卫生管理理论为视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发现并分析了潍坊市H区行政部门在应对此类事件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急预案与实际脱节、常规与应急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力量薄弱以及信息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管理部门认识不足、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信息管理体系发展滞后等。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先进理论经验,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的建议及对策,筑牢组成基层应急体系的各个环节,更加有效地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一研究对基层行政部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善后的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吴杨昊天,沈燕飞,韩雪梅[7](20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中外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对比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我国欲构建科学、合理的该体系应从完善组织建设与应急协调机制、加强相应专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相应的目标性监测与监测预警机制、重视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等方面入手。
张园[8](2021)在《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以Z三甲医院为例》文中认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出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能进行高效有序的监测预警、现场处置和及时上报,实现社会公众情绪的稳定。识别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改善,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论文主要通过Z三甲医院为例,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文章共包括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主要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概念及扎根理论。第三、四、五部分主要是利用扎根理论研究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访谈法获取了访谈对象关于Z三甲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原始资料,利用扎根理论最终挖掘出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8个主范畴,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专职人员、学科建设、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监测活动、医院感染管理投入和医院感染防控实践,通过故事线分析核心范畴和主范畴间的关系,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其次,利用构建的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分析Z三甲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因素,发现Z三甲医院虽然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监测计划,但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管理投入、学科建设、知识培训、人员梯队建设、感染监测活动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医务人员在防控实践中的防控意识和执行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提出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议,Z三甲医院可通过构建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梯队和专业素质建设、开展全面持续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加大人员和资源投入、健全并落实感染管理制度和进一步完善感染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做好医院感染预防。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部分,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和归纳全文,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以Z三甲医院为例在扎根理论视角下构建的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模型从过程视角阐述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识别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因素,为医院感染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路冰[9](2020)在《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就是严重威胁高校或高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高校辅导员作为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重要力量,积极应对校园危机事件,既是提高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效能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高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包括思想上高度重视危机事件的应对;态度上十分认同危机预案的积极作用;行动上快速反应能力显着提高;意识上危机反思有所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基本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尚有许多不足;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危机演练的程度不够;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危机事件善后环节的应对尚不到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辅导员工作职能被严重泛化,职责边界不清;辅导员对应对工作的偏差性理解,专业水平不高;辅导员工作队伍整体年轻化,普遍缺乏相关经验;校园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加大了应对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改进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措施建议包括:牢固树立管理服务意识,科学定位危机事件应对职责;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积极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演练,做实危机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增强危机事件处置的本领,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重视危机善后环节,做好恢复与总结工作;积极参加危机应对知识培训学习,主动开展危机应对理论研究。
付欢[10](2020)在《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文中认为随着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国家应急管理职能逐渐由减灾抗灾等突发性应对转向防灾减灾备灾等常态性建设,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角色与地位愈加凸显。一直以来,传统偏技术型的应急人才理念使得应急管理人员与应急救援人员相互混淆,导致二者在概念界定、技能获取、职责要求等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社会管理的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应急管理的范式转变,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资格规范与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应急管理人才的进阶体系及其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法总结了发达国家及相关成熟行业的人才资质进阶做法与经验,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17位专家意见函询与要素筛选,同时通过12位专家的访谈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要素进行了补充与说明,最终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65份样本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并形成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的基本框架。文章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人才培养与队伍规范问题提出了相关讨论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构建并识别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即在纵向层面探索了由“部门办事员——单一队伍负责人——单一部门负责人——多个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长”等组成的类似职业进阶阶梯,在横向层面搭建了以有效沟通、承担岗位职责、应急知识与技能、指挥协调、个人素养为核心维度的能力要素框架;二是从五个主因子维度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培养路径。
二、医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2)山东省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与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综述 |
3 研究目的 |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方法 |
3 资料分析方法 |
4 质量控制 |
理论基础 |
1 研究相关概念 |
2 系统理论 |
3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基本信息 |
2 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 |
3 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与分析 |
1 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基本信息分析 |
2 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
3 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策略与建议 |
1 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策略 |
2 基层卫生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策略 |
3.基于系统理论的策略建议 |
研究展望 |
1 创新性 |
2 不足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我国乡镇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1.2 应急管理 |
2.2 基本理论 |
2.2.1 4R危机管理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第三章 乡镇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3.1 乡镇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成就 |
3.1.1 组织框架基本建成 |
3.1.2 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 |
3.1.3 应急管理机制部分形成 |
3.1.4 各部门内权责明晰 |
3.2 乡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应急管理协作不足 |
3.2.2 预防危机能力薄弱 |
3.2.3 应急物资匮乏 |
3.2.4 宣传工作不到位 |
3.2.5 自媒体舆论把控不到位 |
3.2.6 乡镇政府缺乏专业人才 |
3.2.7 应急防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3.3 乡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
3.3.2 缺少健全的预警体系 |
3.3.3 乡镇应急保障不足 |
3.3.4 缺乏权威宣教平台 |
3.3.5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3.3.6 应急管理队伍不专业 |
第四章 国内乡镇地区应急管理机制改革成功的经验借鉴 |
4.1 国内乡镇地区应急管理机制改革典型经验 |
4.1.1 建立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 |
4.1.2 落实乡村应急管理责任 |
4.1.3 搭建数字化预警平台 |
4.1.4 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力量 |
4.1.5 制定科学应急预案 |
4.2 国内乡镇地区应急管理机制改革成功的启示 |
4.2.1 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
4.2.2 完善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
4.2.3 建立预警监测系统 |
4.2.4 构建专职救援队伍 |
4.2.5 完善应急管理预案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乡镇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 |
5.1 健全我国乡镇地区应急管理体制 |
5.1.1 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 |
5.1.2 健全应急管理机构 |
5.1.3 建立危机举报制度 |
5.1.4 优化当前应急管理体制 |
5.2 增强乡镇地区监测预警能力 |
5.2.1 建立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 |
5.2.2 加强乡村监控筛查能力 |
5.2.3 完善应急物资保障 |
5.2.4 提升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
5.3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
5.3.1 贯彻落实学校应急教育规划 |
5.3.2 提升公众卫生应急素养 |
5.3.3 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5.4 加强媒体宣传能力 |
5.4.1 构建应急报道专栏 |
5.4.2 及时进行信息共享 |
5.4.3 坚持舆论正向引导 |
5.5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
5.5.1 构建专业医疗队伍 |
5.5.2 加强应急演练强度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N景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理论价值 |
1.1.4 应用价值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1.3 研究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概述 |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概念和特点 |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的概念 |
2.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的特点 |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处置事项 |
2.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处置事项 |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及响应 |
第3章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概况 |
3.1 N景区基本概况 |
3.2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 |
3.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与报告机制 |
3.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置机制 |
3.2.3 预测和联动机制 |
3.2.4 预案和工作流程 |
3.2.5 培训及演练机制 |
3.3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运行成效及经验 |
第4章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问题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
4.1 N景区危机处理过程回顾 |
4.1.1 N景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前 |
4.1.2 N景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 |
4.1.3 N景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 |
4.2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调查及分析 |
4.2.1 问卷调查形式 |
4.2.2 问卷调查结果 |
4.2.3 问卷调查分析 |
4.2.4 问卷调查结论 |
4.3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题透视 |
4.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严谨 |
4.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预警能力缺失 |
4.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 |
4.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预案不完善 |
第5章 完善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的措施 |
5.1 完善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体系 |
5.1.1 指挥系统 |
5.1.2 危机管理信息系统 |
5.1.3 信息反馈系统 |
5.1.4 行动系统 |
5.2 建立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 |
5.2.1 建立危机管理信息管理中心 |
5.2.2 完善N景区危机预警机制 |
5.3 健全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规章制度 |
5.3.1 人员机构制度化 |
5.3.2 分工管理制度化 |
5.3.3 物资调配制度化 |
5.3.4 责任追究制度化 |
5.4 完善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并定期演习 |
5.4.1 N景区危机预案编制原则: |
5.4.2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编制内容 |
5.4.3 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实施和定期演练 |
5.5 改进N景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 |
5.5.1 预警及准备 |
5.5.2 识别与判断 |
5.5.3 隔离和保护 |
5.5.4 消除与恢复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N景区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
附录 C 南湾湖风景旅游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总体评价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卫生的内涵 |
2.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 |
2.2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基本运行机制 |
2.2.1 核心内容 |
2.2.2 运行机制 |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理论基础 |
2.3.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3.2 公共卫生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潍坊市H区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总体概况 |
3.1 潍坊市H区总体发展状况 |
3.1.1 潍坊市H区的区域概况 |
3.1.2 潍坊市H区公共卫生事业概况 |
3.2 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基本概况 |
3.2.1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3.2.2 应急管理机制 |
3.2.3 应急处置保障体系 |
3.2.4 处置原则及过程 |
3.2.5 后期评估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实际脱节 |
4.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医疗与应急医疗资源缺乏 |
4.1.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
4.1.4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能力不足 |
4.2 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H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履行不及时 |
4.2.2 H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不足 |
4.2.3 H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不合理 |
4.2.4 H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过程的发展程度相对滞后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升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对策 |
5.1 完善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 |
5.1.1 改进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
5.1.2 健全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构职能 |
5.1.3 完善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机制 |
5.2 加强对潍坊市H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 |
5.2.1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
5.2.2 平衡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医疗和应急医疗资源配置 |
5.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多功能化建设 |
5.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多样化建设 |
5.3 加强潍坊市H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
5.3.1 充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
5.3.2 提升技术人才专业素养 |
5.3.3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管理 |
5.4 提升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能力 |
5.4.1 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
5.4.2 全面运行现有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
5.4.3 提升公众舆论的引导能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中外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医院感染管理简介 |
(一)美国:全面、完善和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
(二)日本:纳入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
(三)英国:注重医院环境清洁的感染管理 |
二、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现状 |
(一)我国现行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和机制 |
(二)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 |
三、医院感染管理机制的国际比较 |
(一)组织体系 |
(二)专业人员管理 |
(三)医院感染监测技术 |
(四)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管理 |
四、对完善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议 |
(一)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与应急协调机制 |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建设 |
(三)推动建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监测预警机制 |
(四)重视医院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 |
五、结语 |
(8)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以Z三甲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四、扎根理论应用于本研究的适切性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扎根理论 |
第四节 创新性分析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医院感染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概念 |
一、医院感染 |
二、医院感染管理 |
第二节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一、公共卫生理论 |
二、危机管理理论 |
第三节 扎根理论 |
一、扎根理论概述 |
二、扎根理论基本思路 |
三、扎根理论步骤 |
第三章 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一节 Z 三甲医院及感染管理现状介绍 |
一、Z三甲医院简介 |
二、Z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介绍 |
第二节 资料来源 |
第三节 基于开放式编码的概念提取 |
第四节 基于关联式编码的主范畴提取 |
第五节 基于选择式编码的核心范畴提取 |
第六节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四章 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
第三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第四节 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和知识培训 |
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投入 |
第六节 医院感染监测活动 |
第七节 医院感染防控实践 |
第五章 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优化建议 |
第一节 构建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
第二节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梯队和专业素质建设 |
第三节 开展全面持续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
第四节 完善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第五节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投入 |
第六节 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问题的提出 |
2.1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概念与类型 |
2.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必要性和作用 |
2.3 分析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理论基础 |
2.4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职责界定 |
3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现状分析 |
3.1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现状调查 |
3.2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的基本成就 |
3.3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存在的问题 |
3.4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问题的成因 |
4 改进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对策建议 |
4.1 牢固树立管理服务意识科学定位危机事件应对职责 |
4.2 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 |
4.3 积极参与危机预案编制与演练做实危机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 |
4.4 增强危机事件处置的本领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 |
4.5 重视危机善后环节 做好恢复与总结工作 |
4.6 积极参加危机应对知识培训学习主动开展危机应对理论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现状调查问卷(辅导员卷) |
附录2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工作访谈记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的传统误区 |
1.1.2 应急管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能需要 |
1.1.3 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2.2.1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进阶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核心能力的研究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基于比较分析与专家调查的要素提取 |
3.1 相关行业人才资质进阶的经验与启示 |
3.1.1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成熟经验 |
3.1.2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启示 |
3.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进阶的模式与启示 |
3.2.1 各国应急管理人才进阶模式 |
3.2.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认证的启示 |
3.3 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池的确定 |
3.3.1 能力要素的初步提取 |
3.3.2 基于专家打分的要素筛选 |
3.3.3 基于专家访谈的要素补充 |
3.3.4 能力要素框架的初步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基于主因子分析的模型构建 |
4.1 问卷开发与回收 |
4.1.1 问卷开发过程 |
4.1.2 问卷主要构成 |
4.1.3 问卷发放与资料收集 |
4.2 样本数据描述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信度检验 |
4.2.3 效度检验 |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 可行性分析 |
4.3.2 提取因子变量 |
4.3.3 因子矩阵旋转 |
4.3.4 因子权重计算 |
4.4 模型最终构建 |
4.4.1 主因子1:有效沟通 |
4.4.2 主因子2:承担岗位职责 |
4.4.3 主因子3:应急知识与技能 |
4.4.4 主因子4:指挥协调 |
4.4.5 主因子5:个人素养 |
4.5 本章小结 |
5.讨论与建议 |
5.1 结果与讨论 |
5.1.1 有效沟通是最为首要的能力要素 |
5.1.2 承担岗位职责是最为基础的能力要素 |
5.1.3 应急知识与技能是最为必要的能力要素 |
5.1.4 指挥协调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要素 |
5.1.5 个人素养是最为内在的能力要素 |
5.2 对策与建议 |
5.2.1 完善应急沟通机制建设,强化沟通意识,畅通沟通渠道 |
5.2.2 明确岗位职责,注重岗前培训,提升应急业务能力 |
5.2.3 加强应急知识与技能训练,增强技能积累与知识管理 |
5.2.4 加快指挥协调能力培养,提高管理技能水平 |
5.2.5 注重潜在素养培育,强化个人特质培养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构建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 |
6.1.2 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路径 |
6.2 研究不足 |
6.2.1 进阶体系有待完善 |
6.2.2 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
6.2.3 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
6.3 研究展望 |
6.3.1 对纵向人才进阶体系进行分类分级研究 |
6.3.2 进一步对横向要素进行系统性细化与完善 |
6.3.3 在制定要素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实证调查问卷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四、医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优化研究[D]. 张乐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山东省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与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策略研究[D]. 聂婉颖. 山东大学, 2021(12)
- [3]中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D]. 刘梦灵.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我国乡镇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 杨舵. 河北大学, 2021(02)
- [5]N景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 陈红. 信阳师范学院, 2021(11)
- [6]潍坊市H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问题研究[D]. 朱蕾. 燕山大学, 2020(06)
-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中外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 吴杨昊天,沈燕飞,韩雪梅. 医学与法学, 2020(05)
- [8]扎根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以Z三甲医院为例[D]. 张园. 安徽财经大学, 2021(05)
- [9]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职责履行研究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D]. 路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10]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D]. 付欢. 暨南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