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宫内发育迟缓

治疗宫内发育迟缓

一、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陶龙芳,汪洁,陈福芳[1](2020)在《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胎儿出生后体质量是否低于同孕龄胎儿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数,将胎儿分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组和胎儿宫内发育正常组。收集所有孕妇临床资料,分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900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6.67%。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组与胎儿宫内发育正常组孕妇年龄、身高、文化水平、孕产次、贫血、合并糖尿病、流产史、孕期感染、过期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组与胎儿宫内发育正常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过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孕期增重不足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过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孕期增重不足是导致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过少、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孕期增重不足是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妊娠合并上述异常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护与干预,以改善胎儿生长发育质量。

王燕[2](2020)在《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是现代围产儿患病或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发病率约2.75%--15.53%,在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在围产期其相比正常胎儿对产程的耐受性更差,围产期胎儿死亡率高达正常的4-6倍,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而且影响远期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复杂且较多,其中40%尚不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全身各脏器各系统灌注减少,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可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此时发病率可高达10.50%-35.00%。由于病因复杂,临床疗效欠佳,一直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75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三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25例)、B组为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5例)和C组为L-精氨酸观察组(25例)。观察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发育指数的变化情况(包括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增长的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组的各均值(P<0.05);观察组孕妇外周血NO值均值显着高于常规组、对照组各均值(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血清NO值显着高于常规组、对照组两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显着大于常规组、对照组两组(P<0.05)。结论左旋精氨酸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

吴巧灵[3](2019)在《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美国学者Clark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Retardation,EUGR)的概念,是指早产儿出院时的生长发育计量指标(体重、身长、头围)低于同期同胎龄儿平均生长参数的第十个百分位数。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对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的深入以及营养强化策略的实施,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近一些年的研究发现,早产儿中仍旧有大约50%的患儿发生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最主要的原因是早产导致的低出生体重和小胎龄。另外,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早期营养摄入不足、胎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恢复与疾病等众多因素也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与晚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力水平有一定关系。近些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带来的后期体重过度追赶增长会增加成年期某些疾病,使其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早产儿在其出生后的早期,积极的营养干预能将由于出生引起的营养损失降到最低,并有可能降低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为防止生后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增加早产儿的营养,同时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实施积极的营养策略,尽早开始胃肠道营养和母乳喂养,胃肠喂养不足的尽早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和糖等主要营养素以及水、电解质,对其生长都有积极影响。另外,了解与早产儿认知发展相关的长期危险因素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所以,后续的跟踪随访、评估,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认知能力提高。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和背景,本课题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目的是对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因素做一下分析,并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为其提供积极的营养支持并评估此营养方案在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目的在于分析评价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体格发育情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的状况并讨论和探索早期进行随访和干预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为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在临床实践中探寻合适的营养支持和建立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产生提供一定的临床实验基础。方法第一部分本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且生后住其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出生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把所有研究对象分成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视患儿情况尽早开奶,如有母乳,首选母乳,没有母乳,采用早产儿配方奶,视病情逐渐增加奶量。如果患儿出现较多胃溜留等喂养不耐受,甚至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则停止经口喂养。肠道喂养不足的部分,补充静脉营养,按照不同的营养方案随机分为传统营养组(非强化营养组)和强化营养组。传统营养组,对于氨基酸的补充,生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小儿氨基酸0.5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直至3.5g/kg·day;对于脂肪的补充,生后24小时给予脂肪乳0.5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总量不超过3g/kg·day;强化营养组,生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小儿氨基酸1.5-2g/kg·day,按照0.5-1g/kg·day递增,直至3.5g/kgday,生后24小时给予脂肪乳1g/kg·day,按照0.5g/kg·day递增,总量不超过3g/kg·day;两组补充葡萄糖起始都是按照5-6g/kg·day,逐渐增至16-18g/kg·day。出院标准为至少观察24小时体温正常,经口喂养自主吸吮好,喂养期间不伴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下降,未吸氧下SaO2维持在90%以上,一周以上无呼吸暂停。入院体重不足2000克者,出院体重需>2000克。采集并记录患儿胎龄,母亲孕期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多胎,患儿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等病史。记录患儿开始喂奶时间,使用胃管天数,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达到全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等。分别记录体重、头围、身长等指标。第二部分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且存活下来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VLBWI),出院后定期到高危儿门诊随访,分成了两组,研究组82例,第一次随访时间为出院后第7-10天,矫正胎龄40周随访一次,矫正月龄1-6个月期间每个月随访一次,7个月到12个月之间每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每个患儿都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量(身长、体重、头围)和20项神经行为测定,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了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并填表及评估其营养状况并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治疗方案;对出现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神经行为异常者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和康复训练(被动运动:抚触、按摩、婴儿操及主动运动训练翻身、坐、爬行、站立等),并根据每次神经行为检测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对照组25例,都是未按时随访的高危儿,在其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进行电话回访进行咨询、记录相应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组与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在144例早产儿中,分别按照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三项计算,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27.08%、13.19%、20.14%和8.33%。分别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和出院三项统计分析,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达到 61.1 1%、20.83%、25.69%和 11.81%。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与适应胎龄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与适应胎龄组在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方面和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营养应用的时间、住院天数、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及头围增长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把早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成三个组,按照出生体重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中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次之,1500-20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三个组之间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出生身长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次之,1500-20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按照出生头围比较,三组之间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按照出生三项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1500-2000克组次之,2000-2500克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分别比较,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组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最高,出生体重1500-2000克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次之,出生体重2000-2500克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最低。此外,按照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分别评比,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里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97.44%,46.15%,43.59%。适于胎龄儿组对应比例分别为47.62%、11.43%和19.05%。统计学分析发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组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母亲子痫前期对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体格发育上,传统营养组与强化营养组在体重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出院身长、出院头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身长增长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出院体重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生化方面的研究变量上传统营养组与强化营养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清钙、血清磷、血肌酐、尿素氮、胆汁酸、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NBAP)等研究变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组患儿第一次随访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率为71.59%,给予个性化营养指导,矫正月龄6个月时降至17.07%,矫正月龄12个月时两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2.1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时进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对检查可疑及异常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随月龄增加神经运动检查异常的发生率下降;矫正月龄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检测,研究组发生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31 人(发生率37.08%)。矫正月龄12个月研究组发生NDI的12人(发生率24.39%),发生脑瘫(Cerebralpalsy,CP)的3人(发生率3.65%),对照组发生NDI的8人(发生率为32.00%),发生CP的4人(发生率为16%),两组PDI<70、MDI<70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没有患儿发生双眼失明及听力损伤的。结论1.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出生体重和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成反相关,即出生体重越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越高。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儿是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2.通过对母亲产前患有子痫前期、多胎妊娠(双胎及双胎以上)、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并发症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进行高危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母亲子痫前期不仅仅是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同时对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3.强化营养可以促进体重、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强化营养对肾功能、血脂水平、血浆蛋白含量、胆汁酸、碱性磷酸酶、钙、磷等大多数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4.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后给予早期指导,大多数可以在矫正月龄12个月之前实现追赶性生长,而小于胎龄儿可能是受营养程序化的影响,较难以实现宫外早期的追赶性生长。5.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院后给予规律随访、早期干预和指导,对改善其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以及降低其脑瘫发生均有帮助。

何进田[4](2019)在《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以下简称IUGR)通常指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未达到遗传学上的生长潜能,机体或其器官生长发育受阻,具体表现为低初生重、短体围或体长等。在动物生产上,IUGR有较高的发生率,低初生重新生动物约占到10%。引起IUGR的原因复杂而多样,甚至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导致。IUGR对动物生产最直观的影响是低初生重、早期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断奶后饲料利用率较低、生长缓慢、易患病等,最终导致高死亡率和低饲料报酬。因此,对出生后的IUGR动物采取营养调控措施十分必要。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具有促进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和缓解机体损伤与营养物质代谢异常的广泛作用。然而,迄今有关姜黄素在IUGR动物上的研究报道还较少,对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本研究探讨了 IUGR对新生仔猪血液细胞因子和肝脏结构、抗氧化功能及糖脂代谢等的影响,并在IUGR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400 mg/kg姜黄素来探究其对IUGR生长发育、抗氧化功能和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通过人工构建IUGR鼠模型来对姜黄素在IUGR上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1 IUGR对新生仔猪血液细胞因子和肝脏炎症、抗氧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试验一各选取正常初生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和IUGR新生仔猪8头,所有新生仔猪均未采食初乳,在出生后1 h内屠宰取样,公母各半。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形态、内部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和糖脂代谢等指标。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1)IUGR对新生仔猪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内部结构。(2)IUGR组血清TNF-α(P<0.05)和ALT水平(P<0.01)显着上升(P<0.05)。(3)IUGR组肝脏AST、ALT、MDA以及GSSG:GSH 比值均显着升高(P<0.05),而IUGR组肝脏TAOC、GSH-Px和GR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4)IUGR组血清胰岛素(P=0.05)、乳酸(P<0.01)和HOMA-IR(P<0.01)均显着升高,血清TC水平极显着下降(P<0.01)。(5)IUGR 组肝脏 TC、TG、NEFA、LDH、HK、LPL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肝脏丙酮酸含量则出现了显着下降(P<0.05)。由此可见,IUGR会对新生仔猪肝脏形态结构造成损伤,并且会影响机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分泌。IUGR新生仔猪肝脏会出现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和脂代谢调节异常,故对其出生后进行营养调控十分有必要。2 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二各选取20头NBW和IUGR新生仔猪,26日龄时断奶,NBW仔猪分为NBW组(基础日粮)和NC组(基础日粮+400mg/kg姜黄素),同样IUGR仔猪分为IUGR组(基础日粮)和IC组(基础日粮+400mg/kg姜黄素)。饲喂至50日龄,每组选择体重接近8头仔猪屠宰取样,公母各半,宰前空腹过夜。测定各组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1)IUGR仔猪在哺乳期间体重均较低,其中在第1、14和26 d体重显着下降(P<0.05)。在7-14 d和0-26 dIUGR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着低于NBW组(P<0.05)。(2)IUGR组断奶仔猪50日龄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均显着降低(P<0.01),IUGR组日均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而姜黄素能显着提高IUGR断奶仔猪的日均采食量(P<0.05)。并且,姜黄素能显着降低NBW组断奶仔猪的料重比(P<0.05)。(3)IUGR组肝脏、肾脏和胰腺重量极显着降低(P<0.01),且IUGR组脾脏指数和胰腺指数显着下降(P<0.05)。姜黄素显着提高了 IUGR断奶仔猪的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P<0.05),NC组肝脏重量、胰腺重量和肝脏指数显着降低(P<0.05)。(4)IUGR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而IUGR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着上升(P<0.05);NC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和总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5),而总胆红素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着升高(P<0.05)。(5)IUGR组血清CAT、TAOC和GSH-Px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且IUGR组肝脏MDA、H2O2和CAT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和GSH-Px活性显着下降(P<0.05)。日粮添加姜黄素能显着降低血清和肝脏MDA含量以及肝脏H2O2和CAT水平(P<0.05);能显着升高(P<0.05)血清CAT、TAOC和GR水平以及肝脏TAOC和GSH-Px水平。(6)IUGR组肝脏Nfe2l2、Hmox1、Cat 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显着下降(P<0.05),且他们在IC组均被显着上调(P<0.05)。(7)IUGR组Nrf2和Hom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日粮添加姜黄素显着上调了 IUGR断奶仔猪肝脏Nrf2和Homx1蛋白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姜黄素对促进IUGR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通过Nrf2/ARE通路关键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3 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肝脏损伤和糖脂代谢的影响试验三设计同试验二。测定血清细胞因子、肝脏结构与功能、血清激素、血清和肝脏糖脂代谢指标与其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1)IUGR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升高(P<0.05)。日粮添加姜黄素显着降低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P<0.05)。(2)NBW、NC和IC组肝脏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而IUGR组肝脏线粒体有部分呈现椭圆形,线粒体存在部分空泡现象,内质网分布密度较低且存在轻度肿胀现象。(3)IUGR组血清和肝脏ALT活性均显着上升(P<0.05)以及肝脏AST活性显着下将(P<0.05);NC组血清AST和ALT活性均显着上升(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血清ALT和肝脏AST与ALT均有下将的趋势(P>0.05),而IC组血清AST活性却显着上升(P<0.05)。(4)IUGR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和HOMA-IR值显着升高(P<0.05)。日粮添加姜黄素能显着降低血清胰岛素、葡萄糖和HOMA-IR值(P<0.05),显着提高IUGR断奶仔猪血清瘦素水平(P<0.05)。(5)IUGR组血清HDL-C水平显着上升(P<0.05),而NEFA水平显着下降(P<0.05);NC组血清HDL-C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NEFA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血清NEFA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HDL-C显着下降(P<0.05)。(6)IUGR组肝脏糖原含量显着下降(P<0.05)以及LDH、LPL、HL和TL活性显着降低(P<0.05),IUGR组肝脏乳酸、TC、TG和NEFA含量显着上升(P<0.05)且PK活性显着升高(P<0.05)。IC组肝脏糖原含量以及HL、TL活性较IUGR组显着升高(P<0.05),IC组肝脏丙酮酸、TC、TG、NEFA含量和PK活性显着下降(P<0.05)。NC组肝脏糖原和乳酸含量以及PK、LPL、TL活性显着上升(P<0.05),NC组丙酮酸、TG、NEFA含量以及LDH、HL活性显着下降(P<0.05)。(7)IUGR组肝脏Irs1、Pik3c3、Gsk3a、Fabp1和Srebp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IUGR组肝脏Gys2、Lxr和Ppara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NC组肝脏Akt2、Fasn和Cd36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肝脏Gsk3a、Lxr和Ppara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Irs1、Pik3c3、Gsk3a、Fasn、Cd36、Scd1 和 Srebp mRNA 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IC组肝脏Gys2、Lxr和para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由此可见,姜黄素能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促进IUGR断奶仔猪肝脏糖原的合成和脂肪酸氧化,并提高肝脏脂质分解酶活性来缓解糖脂代谢异常。4 基于大鼠模型研究姜黄素对IUGR肝脏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四采用妊娠期日粮限饲的方法构建IUGR大鼠模型,在6周龄时按照初生重分别将NBW鼠分为NBW组(正常日粮)和NC组(正常日粮+400mg/kg姜黄素),同样将IUGR鼠分为IUGR组(正常日粮)和IC组(正常日粮+400 mg/kg姜黄素)。饲喂至12周龄,屠宰取样,每组6只。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肝脏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和DNA损伤水平、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肝脏细胞因子和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肝脏IκBα、NF-κB、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1)IUGR新生鼠初生重极显着降低(P<0.01)。在3、4、5、6周龄时,IUGR鼠体重均低于NBW组(P>0.05;P>0.05;P>0.05;P<0.01)。与NBW和IUGR组对比,姜黄素能分别提高NC和IC组在第10周(P>0.05;P>0.05)和第11周(P>0.05;P>0.05)体重。(2)IUGR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体重均显着降低(P<0.05)。日粮添加400 mg/kg姜黄素能显着降低肝脏重量及其指数(P<0.05),显着提高脾脏重量及其指数(P<0.05)。(3)IUGR组血清TNF-α IL-1β和IL-6含量显着升高(P<0.05)。姜黄素能降低血清TNF-α(P>0.05)、IL-1β(P<0.05)和IL-6(P<0.05)含量。(4)IUGR组血清AST、ALT活性显着升高(P<0.05)。姜黄素能显着降低血清ALT活性(P<0.01)和IUGR组血清AST活性(P<0.05)。(5)IUGR组肝脏MDA、PC、8-OHDG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MDA、PC、8-OHDG含量显着降低(P<0.05)。(6)IUGR组血清中GSH含量和GSH-Px活性(P<0.01)与肝脏SOD、GR、GSH-Px活性(P<0.05)均显着降低,而GSSG浓度(P<0.05)和GSSG:GSH值(P<0.01)均显着升高;NC组血清GSH含量和GSH-Px活性以及肝脏SOD、GR活性显着降低(P<0.05),肝脏GSSG:GSH值显着升高(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血清中GSH含量和GSH-Px活性与肝脏中GR活性和GSH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肝脏GSSG含量和GSSG:GSH值均显着降低(P<0.01)。(7)与NBW 比相比,IUGR组肝脏Il6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而 Gst(P<0.05)、Nfe2l2、Hmox1、Gpx1 以及 Sod1(P>0.05)mRNA表达水平下降。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Il1b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Nfe2l2、Nqo1、Gst和Gpx1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8)IUGR组肝脏IκBα和细胞核NF-κB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细胞质NF-κB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5)。此外,IUGR组肝脏JAK2(P>0.05)和STAT3(P=0.01)磷酸化水平均高于NBW组和NC组。与IUGR组对比,IC组肝脏IκBα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5),肝脏JAK2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NF-κB磷酸化水平有下降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IκB/NF-κB、JAK/STAT通路,并激活Nfe2l2和下游基因的表达来缓解IUGR大鼠炎症和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5 基于大鼠模型研究姜黄素对IUGR肝脏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试验五设计同试验四。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激素、血清和肝脏糖脂代谢指标、肝脏组织学形态、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以及肝脏IRS-1、GSK3α/β、Akt/PKB、PI3K蛋白磷酸化水平与SREBP1、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1)IUGR组血清胰岛素(P>0.05)、葡萄糖(P<0.05)水平和HOMA-IR(P<0.05)升高。姜黄素极显着降低了 IUGR大鼠血清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和HOMA-IR(P<0.01)。(2)IUGR组血清TC和TG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肝脏TC、TG和NEFA含量显着升高(P<0.05);姜黄素能显着降低(P<0.05)IUGR组血清HDL-C以及肝脏中TC、TG与NEFA含量和显着升高血清(P<0.05)LDL-C含量。且姜黄素还能显着降低NC组肝脏NEFA含量(P<0.05)。(3)IUGR组和NC组肝脏糖原含量显着降低(P<0.05);IUGR组肝脏丙酮酸含量显着升高(P<0.05);NC组肝脏PK活性显着降低(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糖原含量显着升高(P<0.05),丙酮酸含量和 PK 活性显着降低(P<0.05)。(4)IUGR 组肝脏 LPL(P<0.01)、HL(P<0.05)和TL(P<0.05)活性显着下降。日粮添加姜黄素后,能显着提高肝脏LPL(P<0.01)、HL(P<0.05)和TL(P<0.01)活性。(5)NBW和NC大鼠肝脏组织学结构正常。在IUGR大鼠的肝脏组织学切片中,肝脏内有细胞存在空泡化和水肿现象,脂肪细胞显示轻度变性的迹象。在IC组,细胞空泡化明显减少,没有观察到脂肪细胞。(6)IUGR组肝脏Cd36、Srebf1、Fasn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肝脏Ppara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Ppara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肝脏Cd36、Srebf1、Fasn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7)IUGR 组肝脏 IRS-1(P>0.05)、AKT(P<0.05)和 GSK3β(P<0.05)磷酸化水平上升;且肝脏GSK3α和PI3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组肝脏IRS-1、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肝脏GSK3α和PI3K磷酸化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5)。与NBW组相比,IUGR组肝脏中SR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NBW组(P<0.05)。与IUGR组相比,IC组肝脏中SR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肝脏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由此可见,姜黄素能通过调节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来缓解IUGR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姜黄素还能通过调节肝脏SREBPs靶基因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抑制脂质生成和促进脂质分解,来缓解IUGR大鼠肝脏脂质积聚。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五部分试验,发现IUGR会对新生仔猪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炎症损伤、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以及糖脂代谢紊乱等。通过在IUGR断奶仔猪日粮添加姜黄素的试验表明,姜黄素能改善IUGR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缓解肝脏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姜黄素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可能与其对Nrf2/Hmox1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有关。姜黄素还能调节IUGR断奶仔猪糖脂代谢紊乱,这可能与对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有关。进一步通过IUGR鼠模型的研究表明,姜黄素能通过调节IκBα/NF-κB、JAK/STAT通路来缓解IUGR肝脏炎症损伤,对IUGR肝脏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和SREBP及其靶基因来实现的。

石娴静[5](2019)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更昔洛韦为主的抗病毒方案治疗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CMV感染且治疗前均完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的153例3月龄内婴儿为研究对象,CMV感染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遵照婴幼儿听力损伤诊断与干预指南为依据,按是否听力受损将患儿分为听力受损和听力正常两组,分析听力受损情况;(2)根据日龄和感染时间将听力受损患儿分别分为≤28天、>28~60天和>60~90天三亚组,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两亚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间听力受损情况;(3)分别对听力受损组和听力正常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母亲孕期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于CMV 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预测价值。(4)对CMV感染予更昔洛韦为主抗病毒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记录住院期间抗病毒治疗的结果。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予更昔洛韦为主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神经节苷脂、鼠神经因子、保肝、光疗等辅助治疗,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治疗后6月龄时及12月龄行BAEP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前后,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BAEP检查结果,评估两组听力受损在住院期间治疗前后、6月龄及12月龄时的转归。结果(1)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情况:共有153例诊断CMV感染且完成BAEP检查的3月龄内患儿纳入本研究,有听力受损57例(37.25%),其中双侧受损43例(75.43%),单侧受损14例(24.56%)。轻度受损42例(73.68%),中度受损1 1 例(19.30%),重度受损 4 例(7.02%)。(2)不同日龄分组、不同感染时间分组听力受损情况的比较:≤28天、>28~60天、>60~90 天三亚组分别有 40 例(38.83%)、10 例(27.03%)、7 例(53.85%)听力受损,三亚组间听力异常发生率、双侧与单侧受损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先天性感染组有53例(46.09%)听力受损,围生期感染组仅4例(10.53%),先天性CMV感染组听力异常发生率和双侧听力受损发生率显着高于围生期感染组(P<0.001;P=0.001)。两组在单侧受损以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临床比较: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听力受损组孕周(P=0.007)和出生体重(P=0.038)明显低,而住院时间显着延长(P<0.001),两组在性别、日龄、患儿基础疾病及母孕期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听力受损组实验室检查中血CMV-IgM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血小板减少及头颅MRI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中听力受损组在皮肤疲点瘀斑、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合并畸形的发生率上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4)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高危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听力受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血小板减少、血CMV-IgM 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头颅MRI异常、合并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3,P=0.002,95%CI:1.078~1.388;OR=1.886,P=0.010,95%CI:1.167~3.048;OR=1.629,P=0.001,95%CI:1.082~2.837;OR=1.779,P=0.001,95%CI:1.135~3.026;OR=2.368,P=0.026,95%CI:1.628~3.391;OR=2.517,P=0.042,95%CI:1.931~3.886)。(5)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对上述CMV感染所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分别为0.802(95%CI:0.772~0.879)和 0.816(95%CI:0.787~0.886),其中尿 CMV-DNA 病毒载量的敏感性最好(85.96%),血CMV-DNA病毒载量的特异性最好(79.17%)。进一步将孕周、出生体重、血小板计数、血CMV-IgM值,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6个危险因素在二元Logistic回归中做多因素分析,得到联合概率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的AUC面积最高,为0.822(95%CI:0.752~0.89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8%和80.21%。(6)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住院期间98例CMV感染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前后的比较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血清CMV-IgM值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黄疽、胃肠炎、皮肤瘀点瘀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小,听力受损、生长发育迟缓、脑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未见明显改善。干预组住院期间治疗后听阈升高和听阈升高伴波异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他BAEP结果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住院期间BAEP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7例CMV感染并听力受损患儿在6月龄时有2例失访(3.51%)。与治疗前相比,6月龄时干预组听闽升高,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异常,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小(P<0.05),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消失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54.77%vs.15.38%,P=0.042,6月龄时95.24%vs.30.77%,P<0.05)。干预组听力受损程度从治疗前到6月龄随访时逐步减轻(P<0.005),而对照组听力受损无明显改善。至12月龄时干预组听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变: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危险因素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8)安全性监测:在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9例(21.43%)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减低,6例(14.29%)出现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2.38%)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均未停止更昔洛韦治疗,予以对症综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受多因素影响,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六个危险因素联合分析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最高。更昔洛韦治疗可有效改善CMV感染小婴儿的听力损害,药物安全性好。

马媛[6](2019)在《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胎儿和胎盘印记基因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第一例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试管婴儿出生,30年间,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已取得巨大的进步。目前,胚胎低温保存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实验室已经成为常规技术,部分生殖医学中心甚至会对特殊患者采用全胚冷冻治疗方案。但在胚胎的原始生殖干细胞、配子发生和植入前胚胎阶段,会发生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重编程。表观遗传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这个阶段产生的表观遗传改变,可能会影响子代的整个生命过程。而ART技术正是在这个敏感时期对胚胎进行操作,包括胚胎的玻璃化冷冻解冻。既往研究中发现,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子代表观遗传模式出现异常,这提示我们玻璃化冷冻可能增加表观遗传紊乱的风险从而影响子代长时程的健康。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冻胚移植可以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妊娠期子痫的发生,出生子代中,冻胚移植后子代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所以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及其风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评估,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揭示玻璃化冷冻技术对表观遗传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小鼠模型,研究玻璃化冷冻技术对胎儿和胎盘组织的表观遗传影响及印记基因改变,并探索其相关调控机制。第一部分: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建立玻璃化冷冻解冻胚胎移植小鼠模型,探讨8细胞期小鼠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移植,小鼠孕9.5天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方法:实验分为三组,自然妊娠(Natural conception,NC)组,胚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IVC)组和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Vitrified embryo transfer,VET)组。分析三组小鼠孕9.5天的胎儿存活率并比较三组孕母鼠在孕9.5天胎儿的头臀径。结果:(1)存活率分析显示,NC组胎儿全部存活(100%),而IVC组和VET组的胎儿存活率分别为40.2%和37.5%,与N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C组与VET组两组比较,胎儿存活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2)比较三组胎儿的头臀径,与NC组相比(0.288±0.083 mm),IVC组(0.210±0.059 mm)和VET组(0.205±0.048 mm)胎儿的头臀径显着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VC组和VET组之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可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导致孕早中期胎儿存活率显着下降;玻璃化冷冻技术也可影响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导致孕早中期出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第二部分: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胎儿和胎盘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甲基化调控机制研究目的:建立玻璃化冷冻解冻胚胎移植小鼠模型,研究胚胎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及胎盘印记基因表达其印记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组,自然妊娠(NC)组,胚胎体外培养(IVC)组和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VET)组,在孕母鼠孕9.5天收集小鼠胎儿及胎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组胎儿和胎盘中9个父源表达印记基因(Dlk1,Igf2,Kcnq1ot1,Me st,Ndn,Peg3,Plagl1,Sgce,Snrpn)和15个母源表达印记基因(Cd81,Cdkn1c,Dcn,Gatm,Gnas,Grb10,Gtl2,H19,Igf2r,Mash2,Osbpl5,Phlda2,Slc22a18,Ube3a,Zim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印记基因H19和Kcnq1ot1的ICR调控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1)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儿组织父源表达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与N C组相比,IVC组Peg3表达上调(NC:0.746±0.233;IVC:1.396±0.592),VET组Igf2(NC:1.223±0.299;VET:2.048±0.537),Peg3(NC:0.746±0.233;VET:1.981±0.238)表达上调,VET组的Ndn(NC:1.198±0.229;VET:0.699±0.227),Sgc e(NC:1.112±0.147;VET:0.694±0.187)表达下调,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盘组织父源表达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与NC组相比,IVC组Mest表达下调(NC:0.894±0.257;IVC:0.511±0.251),VET组Igf2(NC:1.063±0.19;VET:0.686±0.177),Ndn(NC:0.986±0.092;VET:0.627±0.291),Sgce(NC:0.943±0.133;VET:0.589±0.177)的表达下调,Kcnq1ot1(NC:1.127±0.357;VET:5.242±2.737)的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儿组织母源表达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与NC组相比,IVC组共有10个基因的表达上调(Cd81,Gatm,Gnas,Grb10,H19,Igf2r,Mash2,Obspl5,Slc22a18,Ube3a),1个基因表达下调(Cdkn1c);VET组共有9个基因表达上调(Gnas,Grb10,Gtl2,H19,Igf2r,Mash2,Obspl5,Phlda2,Slc22a18),2个基因表达下调(Cdkn1c,Dc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盘组织母源表达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与NC组相比,IVC组Slc22a18(NC:0.964±0.071;IVC:0.426±0.093),Ube3a(NC:1.049±0.098;IVC:0.583±0.116)的表达下调,VET组Cdkn1c(NC:0.916±0.118;VET:0.590±0.245),Gnas(N C:0.911±0.269;VET:0.562±0.257),Slc22a18(NC:0.964±0.071;VET:0.376±0.080),Ube3a(NC:1.049±0.098;VET:0.362±0.171)的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儿和胎盘组织印记基因H19的ICR调控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无论在小鼠胎儿还是胎盘组织,三组H19基因的ICR调控区甲基化水平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6)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胎儿和胎盘组织印记基因Kcnq1ot1的ICR调控区KvDMR1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在胎鼠组织中,相比于NC组,IVC组和VET组KvDMR1区的甲基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相比于IVC组(0.364±0.129),VET组KvDMR1区的甲基化水平(0.464±0.109)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盘组织中,相比于NC组(0.425±0.062),IVC组(0.358±0.114)和VET组(0.343±0.094)KvDMR1区的甲基化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先,相比于NC组,IVC组和VET组小鼠胎儿发生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且IVC组和VET组小鼠胎儿组织出现大量母源表达印记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调,根据父母印记冲突学说,母源表达印记基因限制胎儿宫内生长,以尽量保存母体资源,提示IVC组和VET组小鼠胎儿组织母源表达印记基因的紊乱可能是导致胎鼠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潜在机制之一。其次,相对于NC组,IVC组和VET组的胎盘组织印记基因Kcnq1ot1表达上调,而该表达异常可能与Kcnq1ot1的ICR调控区即KvDMR1区域的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并且我们发现,在胎盘组织中印记基因Kcnq1ot1所调控的一系列下游母源表达印记基因包括Osbp15,Phlda2,Slc22a18,Cdkn1c和Cd81均有下降,鉴于此区域对胎盘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关注此区域印记基因表达改变对胎盘后期功能及表型的影响。第三部分: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和胎盘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目的:探究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及胎盘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组,自然妊娠(NC)组,胚胎体外培养(IVC)组和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VET)组,在孕母鼠孕9.5天收集小鼠胎儿和胎盘,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三组小鼠胎儿和胎盘中总DNA甲基化水平;并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小鼠胎儿和胎盘中甲基化转移酶Dnmts和去甲基化酶Tets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小鼠胎儿组织中,相对于NC组(0.0324±0.0185),IVC组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着下降(0.0146±0.0144,P<0.05),而经过玻璃化冷冻解冻步骤之后,VET组的总甲基化水平转而上升至与NC组无显着性差异(0.0321±0.0209,P>0.05)。相比于IVC组(0.0146±0.0144),VET组(0.0321±0.0209)的总甲基化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在胎盘组织中,相比于NC组(0.0292±0.0221),IVC组(0.0049±0.0033)和VET组(0.0117±0.0073)的总甲基化水平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IVC组(0.0049±0.0033),VET组(0.0117±0.0073)的总甲基化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2)在小鼠胎儿组织中,相比于NC组,IVC组和VET组的Dnmt1(NC:0.637±0.267;IVC:3.343±1.037;VET:14.337±6.373)和Dnmt3b(NC:0.898±0.218;IVC:2.625±1.168;VET:5.825±2.456)表达均上调,VET组的Tet2(NC:0.941±0.133;VET:0.334±0.104),Tet3(NC:0.958±0.088;VET:0.300±0.056)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胎盘组织中,相比于NC组,VET组的Dnmt1(NC:1.105±0.604;VET:3.928±1.236)表达显着性上调(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致小鼠胎儿和胎盘的甲基化模式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甲基化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表达水平改变相关。第四部分:玻璃化冷冻技术对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究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组,自然妊娠(NC)组,胚胎体外培养(IVC)组和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VET)组,收集三组8细胞期和囊胚期胚胎。分析IVC组和VET组小鼠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孵出率;并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胚胎中多潜能因子和胚胎早期细胞命运决定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IVC组的囊胚形成率为89.02%(73/82),略高于VET组的囊胚形成率80%(68/80),但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VC的囊胚孵出率为93.15%(68/73),显着高于VET组的囊胚孵出率80.88%(5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NC组,IVC组和VET组8细胞期的胚胎中多项潜能因子Nanog,Pou5f1和Lif的转录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VET组Nanog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NC:0.315±0.119;IVC:1.004±0.267),IVC组和VET组的Li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NC:1.390±0.353;IVC:0.667±0.194;VET:0.101±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NC组,IVC组和VET组囊胚期的胚胎中多潜能因子和早期细胞命运分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相比于NC组,IVC组和VET组的多项潜能因子Pou5f1,Nanog和Sox2表达不同程度的下降。滋养层细胞分化基因Tead4在IVC组中显着上调,在VET组中显着下降(P<0.05)。滋养层细胞分化基因Cdx2,Eomes和Elf5在IVC组和VET组的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调控原始外胚层分化的基因Gata6,Sox17,Fgfr2以及Fgfr4在IVC组和VET组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if支持卵裂期细胞和囊胚发育,促进胚胎着床能力,相比于NC组,该基因也在IVC组和VET组显着下降(P<0.05)。结论:体外培养和玻璃化冷冻技术均可导致小鼠囊胚孵出率显着下降,而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其影响更大。相对于NC组,IVC组和VET组的胚胎多潜能因子及早期胚胎命运决定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下调,这可能是IVC和VET导致囊胚孵出率下降及胚胎早期发育潜能受损的原因。

李芬,郭喻,廖丽娜,敖英,王芬[7](2019)在《孕期外源物暴露致子代HPA轴改变的不良妊娠结局及远期危害撤稿》文中认为孕期外源物暴露致子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编程改变为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影响胎儿的重要内分泌轴——HPA轴的发育。HPA轴实为机体应激的关键神经内分泌轴,孕期外源物暴露可使外源有害物质通过母体-胎盘-胎儿生物学单位多途径的影响宫内胎儿发育,造成HPA轴编程改变,影响其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应激防御应答机制,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疾病易感性增加,对子代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研究孕期外源物暴露致胎儿子代HPA轴编程改变可为规避孕期不良宫内环境造成的胎儿损害及围生预防和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秦永利[8](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指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平均体质量的2个标准差或第十个百分位,其发病率占妊娠的3%~10%,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发育胎儿的4~6倍,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严重的影响[1,2]。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超声诊断,既往主要以诊断脐动脉血流参数作为诊断依据,随着临床不断的而研究,发现宫内发育迟缓可减少胎盘系统的血液回流量,从而对静脉血流动态产生影响[3,4]。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不断的提升,在监测静脉血流方面有显着的提升,在诊断宫内发育迟缓方面备受关注[5]。鉴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求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王云芙[9](2018)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产前定量评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正常妊娠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妊娠胎盘血管指数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断IUGR提供一种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常规产前检查孕龄为22~39周的孕妇125例。其中胎儿出生后临床诊断为IUGR者27例,设为IUGR组。出生后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胎儿98例,设为正常组。所有孕妇均接受三维能量多普勒(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3DPD)超声和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VOCAL)技术获取胎盘血管指数。将两组根据孕周分为A组(22~27+6周)、B组(28~33+6周)、C组(34~39+6周)。进行组内对比分析观察孕龄与胎盘血管指数的关系,组间对比分析观察正常组与IUGR组胎盘血管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的胎盘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Ⅵ)、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值分别为:A 组 16.8±4.68、37.22±4.24、6.12±1.43;B 组 19.52±4.08、40.71±3.53、7.76±1.93;C 组 18.81±3.56、41.37±5.47、8.09±1.90。IUGR 组分别为:A 组 9.41±2.04、32.94±4.11、4.22±0.90;B组 11.77± 1.15、36.58±2.72、6.04±1.42;C 组 12.51±1.38、36.02±2.81、5.79±0.91。正常组三组VI、FI、VFI值的比较:B组及C组较A组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GR组三组VI、FI、VFI值的比较:B组及C组较A组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表明正常组与IUGR组胎盘血管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UGR组的VI、FI、VFI值较正常组均降低。结论: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和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定量评估胎盘血管指数在鉴别正常妊娠与IUGR妊娠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珊珊,王蓉,葛楠,郑波[10](2018)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改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营养专科门诊就诊的158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病例,根据营养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6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宣教结合常规营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营养宣教和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观察记录两组孕妇治疗前后的宫高和腹围,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包括B超指标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以及胎儿出生后的身长和体重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宫高、腹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对应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胎儿B超指标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可以明显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临床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
    2.2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3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临床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访及其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IUGR的概述
        1 IUGR的发生与定义
        2 引起IUGR的原因
        3 IUGR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4 IUGR对猪生产造成的影响
        5 在猪生产上IUGR的预防与营养调控
    第二节 姜黄素的概述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1 姜黄素
        2 姜黄素的生物学功能
        3 姜黄素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章 IUGR对新生仔猪血液细胞因子和肝脏炎症、抗氧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肝脏损伤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大鼠模型研究姜黄素对IUGR肝脏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大鼠模型研究姜黄素对IUGR肝脏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与分组标准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153例CMV感染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听力损伤情况
    2. 不同日龄组CMV感染患儿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3. 先天性感染组与围生期感染组2亚组间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4. 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CMV感染患儿临床比较
    5.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单因素分析
    6.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 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
    8. 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
    9. 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10. 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BAEP检查在筛查小婴儿CMV感染后听力异常中的作用
    二、引起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
    三、其他影响因素
    四、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独立危险因素
    五、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临床干预治疗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6)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胎儿和胎盘印记基因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和胎盘印记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甲基化调控机制
    1.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孕9.5天胎儿和胎盘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1.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四部分 玻璃化冷冻技术对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孕期外源物暴露致子代HPA轴改变的不良妊娠结局及远期危害撤稿(论文提纲范文)

1 孕期外源物暴露致子代HPA轴编程改变的机制
    1.1 宫内神经内分泌代谢的表观遗传机制
    1.2 子代HPA轴改变是母源性宫内基础糖皮质激素水平的过度表达
2 孕期不良物质的过度摄入对胎儿机体代谢的影响
3 孕期外源物暴露所致不良妊娠结局和远期危害
    3.1 孕期外源物暴露所致不良妊娠结局
    3.2 孕期外源物暴露所致子代HPA轴编程改变的远期危害
4 小结

(8)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2.1 宫内发育迟缓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V和DU血流参数:
    2.2 脐动脉、MCA、肾动脉血流参数:
3 讨论

(9)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产前定量评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仪器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超声评估胎盘功能的研究进展
    1、三维表面成像
    2、三维超声容积测量
    3、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4、定量三维能量多普勒直方图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致谢

(10)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改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观察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孕妇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胎儿B超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比较
3 讨论

四、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胎妊娠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陶龙芳,汪洁,陈福芳.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5)
  • [2]L-精氨酸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D]. 王燕.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3]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及强化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D]. 吴巧灵. 山东大学, 2019(03)
  • [4]姜黄素对IUGR断奶仔猪肝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何进田.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D]. 石娴静. 苏州大学, 2019(05)
  • [6]玻璃化冷冻技术对小鼠胎儿和胎盘印记基因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马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7]孕期外源物暴露致子代HPA轴改变的不良妊娠结局及远期危害撤稿[J]. 李芬,郭喻,廖丽娜,敖英,王芬. 医学综述, 2019(05)
  • [8]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秦永利.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01)
  • [9]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产前定量评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应用探讨[D]. 王云芙. 苏州大学, 2018(04)
  • [10]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改善作用分析[J]. 孙珊珊,王蓉,葛楠,郑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5)

标签:;  ;  ;  ;  ;  

治疗宫内发育迟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