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掉经结皮的有效措施

杜绝掉经结皮的有效措施

一、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肖大君[1](2017)在《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浆纱时浆料、浆料配方起着关键作用。现在纺织厂浆料配方中浆料种类繁多,如某纺织厂在生产JC9.7tex时采用的配方为:PVA1799 37.5kg,PVA205 35kg,普通淀粉25kg,助剂10kg,胶粉25kg,固体聚丙烯酸类浆料5kg,蜡片4kg,上浆率15.5%,主浆料与助剂多达7种;有的纺织厂浆料配方中,浆料种类多达8-9种。总体来看,浆料配方非常复杂。技术人员认为种类多了,各种浆料组分会取长补短,浆纱质量就会提高,事实上由于各种浆料组分之间热力学相不相容,反而降低了浆液的性能,最后只好通过提高上浆率提高浆纱性能。浆纱在织造完毕印染前处理时,需要退掉,退浆废水是印染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纱上浆率越大,浆料消耗越多,退浆废水处理成本越高。本文通过研究浆料配方中各组分对共混浆膜的织态结构与共混浆膜力学性能、浆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低上浆率条件下浆料配方的设计及可织的机理,并在纺织厂进行了浆纱和织造实践,确定了在织造纯棉纱时的浆料配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淀粉类、PVA类以及聚丙烯酸类三大浆料浆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VA浆料成膜性能良好,浆膜耐屈曲性能优异;聚丙烯酸类浆料的浆膜柔软、延伸性好,但其对湿度要求比较高;淀粉类浆料因其结构中葡萄糖剰基的环状结构及羟基的存在,使其所形成的浆膜硬、脆,表现为耐屈曲性差、伸长小。(2)系统研究了浆料对纯棉粗纱和涤棉粗纱的粘附性能,结果表明,PVA浆料对纯棉粗纱和涤棉粗纱都具有很好的粘附力。同时研究了湿度对浆料与粗纱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湿度条件下,(1)湿度对浆料对纺织纤维的粘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相对湿度过高时,会使浆料发粘,粘附力下降;湿度过低又会使浆膜发脆;(2)聚丙烯酸类浆料对湿度较为敏感,PVA类浆料对纺织纤维表现出高的粘附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浆料各组分界面结合力不足的缺陷,性能优良的浆料是实现低上浆率浆纱可织的基础。(3)少组分浆料配方和多组分浆料配方浆液性能对比表明,配方中浆料组分多,混合浆液的沉降率明显升高,初显分离时间变短,浆液的混溶性差、浆液稳定性差;相反,配方中浆料组分少,沉降率低,初显分离时间长,表明浆液稳定,混溶性也就越高,这对满足低上浆是有益的。(4)对工厂使用的浆料配方和低上浆率试验配方的浆纱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PVA与淀粉两种组分浆料配合,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经纱上浆率条件下完成织造。(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低上浆率条件下的织造生产,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浆料和少组分浆料配方能够完成低上浆率条件下的织造。

吴思涵[2](2016)在《棉/粘胶/苎麻混纺面料开发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苎麻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其制品具有吸湿透气、干爽抗菌、散湿散热快等优点,加上特有的织物风格,使苎麻纤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但目前纯纺苎麻的加工和服用中仍存有局限性。课题结合当今面料多元混纺的发展趋势,将精细化苎麻纤维与长绒棉、粘胶纤维进行混纺,在生产中提高可纺性,成功纺制出JC/R(70/30)、JC/R/H(60/30/10)、JC/R/H(50/30/20)、JC/R/H(40/30/30)共4组不同混纺比的9.84tex(60S)高支单纱。在织物规格设计中,目的在于克服单一纤维品种的缺陷,使面料既发挥棉纤维亲肤舒适,粘胶纤维吸湿柔软,苎麻纤维透气干爽的优势,又弥补粘胶纤维湿强不足、苎麻纤维刚硬刺痒的缺陷,因此以JC/R(70/30)为经纱,通过对纬纱的变化组合,织造出平纹、斜纹两种组织结构,共10种规格的样品。对所加工的10块样品的服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混纺比对纱线性能影响明显。随着纱线中苎麻比例增加,纱线条干不匀率上升,千米粗细节、棉结均出现了大幅增长,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下降,单强CV值及伸长CV值上升;35mm毛羽增长明显,纱线整体物理性能下降。(2)10种规格试样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服用要求。抗皱性均不太理想,斜纹样品会略好于平纹,但随着织物中苎麻含量增加,抗皱性变差。在后序染整加工中,应考虑通过抗皱后整理进行改善。(3)采用FTT触感仪与KES风格仪对样品接触舒适性和织物风格进行测试,并通过灰色近优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斜纹织物的近优度好于平纹,而不同混纺比的织物,基本为苎麻含量高,织物风格更好。因此,纬纱混纺比为JC/R/H(40/30/30)的斜纹织物,触感最佳,更符合夏季男士衬衫面料的风格要求。(4)模拟夏季环境,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测试样品透气、热阻、湿阻、透湿率、放湿速率等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法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混纺比下,斜纹织物的综合热湿性能优于平纹,而织物中苎麻含量增加,在夏季环境中基本能表现出更好的热湿性能。经得分排序,纬纱混纺比为、JC/R/H(40/30/30)时的斜纹样品表现出较优的热湿舒适性。(5)此外,课题还设计了20℃下3组不同的湿度环境,选择热阻、透湿率、放湿速率三个性能指标,在立体坐标系中通过空间位置研究湿度对面料热湿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不同的三个环境中,坐标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性,相对湿度对织物热湿性能具有显着影响。而苎麻含量高的织物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更能体现出优异的热湿性能。

王菲[3](2018)在《中温浆液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传统浆纱均采用高温上浆,浆槽温度在90℃以上。高温上浆的弊端是:易产生严重的结皮现象,耗费大量能源,同时温湿度过高使车间环境十分恶劣,不利于工人工作。本文所提到的中温浆纱是指:调浆温度和上浆温度都在60℃到80℃之间,本课题研究的中温浆纱调浆和上浆温度均为65℃。中温浆纱不仅环保节能,而且能较大的改善生产环境,为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中温上浆将是今后经纱上浆的发展趋势,而要研究中温浆纱就必须研究中温浆液的性能,研究中温浆液性能是研究中温浆纱的基础,为中温浆纱的实现奠定基础。织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浆纱质量,浆液的性能是浆纱质量的基础。浆液渗透性、浆膜性能以及浆液粘附性均是重要的浆液性能。浆液温度降低后,浆液粘度及表面张力增大,渗透性急剧下降,浆液浸透性无法保障,浆纱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织造效率也会降低。本课题为解决该问题,在浆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调节浆液的表面张力,改善浆液的渗透性,提高中温浆纱的上浆率。并对某些表面活性剂的缺点进行了改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探索可在中温下完全溶解的浆料和PVA1799在中温和高温下浆液浆膜性能的差异。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浆料的结构,以保证实验样品的真实性,并研究不同种类的浆液渗透性差异现象。分析对比高温调浆和中温调浆时浆液粘度、在经纱中的渗透性、对粗纱粘附性及浆膜性能的差异,并对浆膜和浆纱进行扫描电镜表征,观察浆液在浆纱中的形态。(2)基于提高中温浆液在经纱中渗透性的目的,研究中温浆液与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后浆液的性能、浆膜力学性能的变化。并与高温调浆和中温调浆的浆液性能、浆膜性能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用量。(3)通过对纯棉14.6tex的纱线进行上浆实践,将原纱,高温浆纱,中温不添加表面活性剂,中温添加表面活性剂浆纱的横纵截面,浆纱性能测试,对比原纱,高温浆纱,中温不添加表面活性剂,中温添加表面活性剂各个种类浆纱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中温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浆纱质量最差,浆液渗透最差,高温浆纱浆液渗透最好,浆纱性能最好,中温添加表面活性剂浆纱质量较中温无添加浆纱质量好,但是没有高温浆纱质量好。(4)表面活性剂对浆液的表面张力、渗透性有显着影响。本课题研制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磷酸三丁酯复合渗透剂,能使浆液的表面张力更低,渗透性更好。其机理是:磷酸三丁酯是良好的消泡剂和溶剂,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和良好的渗透性与扩散性,加入浆液后,能有效的使已形成的泡沫的膜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而迅速消泡,浆液中泡沫的消除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改善了浆液的渗透性,因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磷酸三丁酯组合后的表面活性剂使浆液的表面张力和渗透性更好。

孙福亮[4](2011)在《超高支纯棉色织弹力机织物的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支纯棉色织弹力机织物的质地丰满、布面光洁、手感轻薄、柔软,产品透气性好,具有高雅、华贵,穿着舒适等特点,作为高档衬衣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传统纺纱技术的限制,光靠提高机械精度和改善纺纱工艺纺制更高支的纱线已经十分困难,阻碍了此类更高档产品的开发。载体纺纱技术的出现为生产300s/3以上的纯棉色股线提供了条件,由于股线支数很高,各方面性能均较差,欲加工成高档服用面料,其浆纱和织造工序参数的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本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合股时股线捻度的确定,其次是浆纱工序对股线性能提升作用的优化,最后是织造工序工艺参数的确定。本课题涉及纺纱、织造和染整三个部分,纺纱部分的重点是通过改变纺纱工艺逐步实现纱线支数的超高化和纱线各方面性能的最优化;染整部分的重点是通过不断的试验对退维工艺和含有维纶股线的漂染技术以及体现弹力效果的后整理技术的研究;织造部分的重点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实现300s/3纯棉色股线浆纱和织造工序的顺利进行。为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档次的超高支纯棉色织弹力机织物面料,同时配合纺纱和染整工序的研究,本课题探讨了先织造后退维和先退维后织造两种方案最终效果的不同之处。对各阶段纺出的纱线先进行合股捻度的试验,对退维和未退维的股线分别进行浆纱和小样试织,并通过浆纱和小样试织来确定适合本产品合股所用的捻度。在对两种方案精心探讨的基础上,再将试验成果带到企业,与实际生产进行接轨。捻度的确定从最先纺出的100s维棉混纺单纱开始,逐步找到适合此类纱线合股时捻度与单纱捻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股线捻度为原纱捻度的0.5倍左右。浆纱工艺的优化从浆料的选择开始,到浓度、配比的尝试以及单纱浆纱机参数的合理选择。通过对股线浆纱前后性能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浆槽温度能控制在80℃时,适合300s/3纯棉三股线上浆较好的浆料浓度为15%,PVA1788和甲酯的比例为1:3,单纱浆纱速度为15米每分钟。织造工艺从组织图、经纬密的选择入手,对各品种股线分别进行了小样试织。300s/3纯棉三股线经过对双层结节组织和平纹组织的探讨,选择了经密为800根/10cm左右的单层组织。工厂实践时还对360s/3纯棉三股线做纬纱的织造进行了探讨,分别尝试了平纹和灯芯条两种组织,经过整理后取得了较好的弹性效果。

李亚萍[5](2010)在《苎麻纱应用新型改性浆料上浆的研究》文中指出苎麻纤维是一种古老、优美、具有文化内涵的纤维,在我国天然纤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苎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保健等优点,其优越性与独特风格是其他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在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的今天,苎麻产品将会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绿色产品之一。但由于苎麻纤维分子结晶度和取向度较高,弯曲和扭转刚度大,表面抱合力差,使得苎麻纱的毛羽多、硬而长,从而增加织造中的断头,降低了织造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苎麻产品的推广,尤其是在高档轻薄舒适面料中的使用。提高苎麻织造效率的关键问题是减少纱线毛羽,本课题对苎麻生产中减少纱线毛羽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细纱、络筒、浆纱等工序对苎麻纱毛羽改善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苎麻纤维及纱线的性质、毛羽的产生和危害等。减少苎麻纱毛羽的关键工序是上浆工序,传统苎麻纱上浆多采用高比例PVA混合浆料,势必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此问题,本课题从提高浆液对苎麻纱线的披覆性和浸透性出发,以粘附理论为基础,选择综合上浆性能较好的PVA1788、接枝淀粉st-g-Pam和改性聚丙烯酰胺Pam三种粘着剂以及双浸双压、前重后轻的压浆工艺用于纯苎麻纱上浆。为比较不同浆液的上浆性能,优选最佳配方,首先设计一组相同比例(PVA:st-g-Pam:Pam=7:1:2)不同浓度(6%→8%→10%→12%)的配方对苎麻纱进行上浆,综合分析浆液质量指标和浆纱质量指标确定最佳上浆浓度为10%;其次,固定浓度为10%,设计一组相同浓度不同比例的配方,即在配方中逐步减少PVA的含量而增加接枝淀粉和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对苎麻纱进行上浆实验。对两组设计配方浆纱的回潮率、上浆率、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耐磨次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并采用模糊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从提高织造效率角度考虑,浆纱质量指标综合性能最佳配方为7#配方(浓度10%、PVA1788:st-g-Pam:Pam=5:3:2);从环保角度考虑,浆纱质量指标综合性能最佳配方为16#配方(浓度12%,PVA1788:st-g-Pam:Pam=2:7:1)。通过浆纱表面形态SEM观察、摩擦对浆纱毛羽的影响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两种最佳配方浆液对苎麻纱线的被覆和浸透性能,得出7#配方优于16#配方。对7#、16#和工厂0#(浓度12%,PVA1799:变性淀粉=2.5:7.5)配方浆纱等进行空织实验得出,相比0#,7#、16#断头减少,再生毛羽减少。应用于工厂实际生产后,两种配方的织造效率相对于工厂配方(60%)显着提高,7#配方达到75%,16#配方织造效率达68%。

刘慧娟[6](2007)在《苎麻纱上浆研究》文中认为苎麻是我国的国宝,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苎麻织物具有透气、抗菌、保健等优点,符合人们对穿着舒适和健康的追求。开发苎麻织物,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苎麻纺织生产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经纱毛羽问题,解决苎麻纱毛羽问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浆纱质量,即制定合理的浆液配方和上浆工艺。近年来人们已在苎麻浆纱技术上进行过大量的探索,但有关苎麻浆液配方、浆纱工艺路线等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织造中的经纱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和了解纯苎麻织物织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选用科学合理的二次通用旋转试验法,首先在小样浆纱机上进行上浆试验,对浆纱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出较为合理的浆料配方;然后制定了新的苎麻纱浆纱工艺路线,通过小批量的浆纱生产试验,对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了浆料配方和上浆工艺,最终确定出苎麻上浆的最优浆液配方:强粘附力的氧化玉米淀粉、高强高伸型的1799-PVA、强吸湿高浸透型的聚丙烯酸共聚浆料,这三种粘着剂等量(3%)混合调制浆液。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浆纱质量明显改善,纱线的毛羽伏帖,弹性得到保持,耐磨性增加,显着提高了织机的织造效率和织物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程晓辉[7](2006)在《绿色浆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文中指出在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表明,纺织及其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自于纤维原料、加工药剂或助剂。为此,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纺织品的环保标签,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欧洲纺织检测机构共同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制定的《Oko-Tex-Standard 100标准》。在该标准2000版中,明确规定了纺织制成品中毒害物质的最高限量,主要包括pH值、甲醛含量、可萃取重金属、农残、氯代苯酚、偶氮染料、过敏染料、阻燃整理、染色牢度等一系列安全指标。 PVA退浆的废液难以生物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为了实现生化退浆,设法制得PVA分解酶同样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同时PVA分解酶还可用作纺织污水处理。 绿色浆料,是指应能通过我国的生态纺织品HJBZ30-2000标准(即:国际的Oko-Tex-Standard 100标准)检测后,取得生态标志的浆料。不是某一个浆料生产厂家自己可以自命的。 由于PVA的回收难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因此为了解决PVA的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依靠开发替代PVA的新型浆料。接枝变性淀粉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其大分子主链上接枝一些其他聚合物,由于接枝侧链是应用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接枝主链是淀粉,因此接枝变性淀粉有着优良的上浆性能和生物降解性,是替代PVA的最佳浆料,可以降低浆纱成本,解决PVA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一些重要问题,因此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纺纱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无毛羽纱或少毛羽纱产品已成为可能。这对“废除上浆”和“轻浆工艺”的前景是一个可喜的信息,值得我们上浆工作者的注意和深入研究。 在这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十几年来上浆方面突破性的成就不多。没有新的优良的浆料出现,即使有三大类浆料品种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也未见到有效的解决。这与我们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不够有关。这方面尤其要引起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视。

姚桂芬[8](2005)在《基于浆纱质量的经纱可织性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中国纺织工业正力争在人才、资金、信息和管理上达到国际水平。业界人士相信中国加入WTO将会给纺织工业带来许多机遇,设备、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企业将挤身国际竞争的行列。 织造时,经纱必然经受由开口和打纬引起的反复拉伸作用,同时也要经受主要由开口和钢筘运动引起的磨损作用。经纱之间的磨损是影响经纱断头率的主要因素。影响经纱可织性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原纱质量、经纱准备和织造条件。经纱可织性一般用织造时的经纱断头率来表示。用来估计经纱断头率的方法可分为经验方法、统计方法和仪器方法三类。经纱断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因此很难给出明确的断头机理。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试验预测结果和在织机上织造时实际经纱可织性之间的关系。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为浆纱质量检测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浆纱耐磨测试方法研究;织造过程中经纱毛羽变化的测试研究;织造过程中经纱缠结倾向的测试方法研究。第二方面是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经纱可织性预测模型的研究,浆纱质量指标与经纱可织性的关系多为非线性,其函数关系并不明确,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对经纱可织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考虑浆纱质量研究经纱断头率,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经纱断头率。为了实现经纱可织性的预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采用理论分析、浆纱小样试验、实际生产效果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经纱在织造过程中承受负荷情况,查阅文献资料确定实验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经纱可织性的预测模型。3.研究成果3.1 OHJs于1型浆纱耐磨仪及其应用 DHJSD且型浆纱耐磨仪实现了纱与纱及纱与金属间的摩擦磨损、纱的曲折和纱的周期性伸长。该仪器可以利用较短的试样测试浆纱的耐磨性,同时可测试9个样本,每个试样磨断后能自动记录耐磨寿命。 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最大特点是模拟了织造过程中经纱所受的各种负荷。由试验可知:纱与纱间的摩擦磨损对耐磨寿命的影响远大于纱与金属间的摩擦磨损对耐磨寿命的影响。本实验中13tex涤/棉65/35混纺纱,当浆料采用PVA1799,上浆率为8.2%时,测试结果显示: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3.87%、16.13%。DHJSD一1型浆纱耐磨仪的测试特性反映了织机上经纱所受负荷的实际情况:织机上纱与纱间的摩擦磨损作用在经纱所受摩擦磨损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DHJSD一型浆纱耐磨仪的可调参数包括摩擦销钉往复移动的动程、摩擦销钉往复移动的频率以及张力重锤的重量。以耐磨寿命CV%值达到最小为主要目标,耐磨寿命测试结果最小为次要目标,确定最优方案:摩擦销钉往复移动的动程40mm;摩擦销钉往复移动的频率选择70次/分钟;张力重锤的重量3OcN。 DHJSD吐型浆纱耐磨仪和Y731型抱合力仪测得的浆纱耐磨寿命值都随上浆率的增加而增加。DHJSD一型浆纱耐磨仪测得的浆纱耐磨寿命值能反映最佳上浆率的存在,而Y731型抱合力仪测得的浆纱耐磨寿命值不能反映最佳上浆率的存在。因此说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测试结果更能反映浆纱质量的真实情况。 浆纱耐磨寿命值与纱线原料、纱线号数、浆料品种、上浆率和测试仪器有关。3.2 OHJSp一1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及其应用DHJSP一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在窄幅织机上模拟织造过程,即在一定的上机张力、纬纱密度和织机速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次数开口运动给浆纱施加一定的织造负荷,造成浆纱产生缠结。通过传感器测量分开浆纱缠结所需分离力的大小作为衡量浆纱缠结倾向的指标,从而反映经纱可织性。通过LabVIEW设计的虚拟仪器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DHJSP一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特点。 DHJSP一1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是最接近生产实际的织造模拟测试方法,测试基础优于其它测试方法,因此能有效地检测评定浆纱质量。浆纱缠结倾向测试采用缠结分离力衡量浆纱质量,它实际上是关系到浆纱耐磨性、浆纱毛羽再生状况、开口清晰度等可织性指标的综合反映,因此测试方法优于多指标的测量。相同条件下,浆纱缠结分离力较大,浆纱质量较差;浆纱缠结分离力较小,浆纱质量较好。 对13 texT/C 65/35混纺纱,浆料为PVA1799,经纱密度为400根/10em,上浆率分别为4.8%、6.4%、8.2%、9.7%时,浆纱缠结分离力分别为1 5 eN、12 eN、8 eN、6 cN;18tex纯棉纱,浆料为PVA1799,上浆率为6.7%,经纱密度分别为360根八Oem、400根/1 Oem、440根/IOe。、480根/IOem时,浆纱缠结分离力分别为12 eN、19 eN、24 CN、45cN。说明DHJSP一1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测试结果既能反映上浆率对浆纱性能的影响,也能反映经纱密度对上浆性能的影响,因此,该仪器具有良好的测试性能。 经纱的缠结倾向受很多因素影响,实际生产中可通过优化浆料配方、浆纱工艺以及合理设定织造工艺参数减小经纱的缠结倾向,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经纱可织性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关于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

李冬鸣[9](2000)在《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文中认为

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准备车间[10](1977)在《良好的浆轴是织造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提高浆轴质量,加强浆纱操作的几点做法》文中指出 浆纱是织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经纱(合股线例外)一般在织布前必须上浆,由于经纱在布机上要受到大小张力不断的变化,反复多次的伸长、弯曲和摩擦,因此,织造工艺条件对经纱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要求.为了适应织造工艺的要求,就必须在经纱改变形状的过程中使其品质得到相当的改进,使经纱具有较大的强力、耐磨力和足够的弹性,保证织布的顺利进行.

二、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纺织浆料的应用
    1.2 国内外浆纱上浆率状况及存在问题
    1.3 影响经纱上浆率因素
    1.4 浆液组分间热力学相相容性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
        1.5.2 课题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性能评价测试
        2.3.1 浆膜的制备与测试
        2.3.2 浆膜与浆纱的拉伸性能
        2.3.3 浆液沉降率测试(包括初显分离时间)
        2.3.4 粘附性能
        2.3.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7 浆纱耐磨性
        2.3.8 浆纱退浆率
        2.3.9 粗纱上浆率的计算
3 各种纺织浆料及浆料配方的性能研究
    3.1 浆料浆膜性能研究
        3.1.1 淀粉浆料浆膜性能
        3.1.2 PVA浆料浆膜性能
        3.1.3 聚丙烯酸类浆料浆膜性能
    3.2 浆料粘附性能研究
    3.3 浆料配方浆膜性能研究
        3.3.1 蜡片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3.3.2 浆料不同组分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3.4 浆料配方粘附性能研究
        3.4.1 蜡片对纯棉涤棉粗纱粘附性能的影响
        3.4.2 浆料组分对纯棉、涤棉粗纱粘附性能的影响
    3.5 浆液沉降率测试
        3.5.1 蜡片对浆液相分离的影响
        3.5.2 浆料组分对浆液相分离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低上浆率织造的机理研究
    4.1 浆纱及织造试验
    4.2 结果与讨论
    4.3 原纱性能对低上浆率织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低上浆率浆纱织造实践
    5.1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1
        5.1.1 浆料配方
        5.1.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工艺
        5.1.3 浆纱性能测试
        5.1.4 低上浆率织造实践
    5.2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2
        5.2.1 浆料配方
        5.2.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设定工艺
        5.2.3 浆纱性能测试及织造
    5.3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3
        5.3.1 浆料配方
        5.3.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工艺
        5.3.3 浆纱性能测试及织造
    5.4 多组分浆纱效果的进一步对比
    5.5 低上浆率工艺推广生产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2)棉/粘胶/苎麻混纺面料开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苎麻纺织品研究现状
    1.3 面料舒适性研究现状
        1.3.1 舒适性概念
        1.3.2 苎麻织物舒适性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多组分混纺纱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原料选择
    2.2 纱线规格设计
    2.3 纺纱工艺流程
    2.4 各工序技术措施
        2.4.1 苎麻的预处理
        2.4.2 梳棉工序
        2.4.3 精梳工序
        2.4.4 并条工序
        2.4.5 粗纱工序
        2.4.6 细纱工序
        2.4.7 络筒工序
    2.5 纱线基本性能测试
        2.5.1 纱线细度偏差测试
        2.5.2 纱线条干/纱疵测试
        2.5.3 纱线强伸性能测试
        2.5.4 纱线毛羽测试
    2.6 纱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2.6.1 纱线细度偏差测试结果
        2.6.2 混纺比对纱线条干/纱疵的影响
        2.6.3 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的影响
        2.6.4 混纺比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多组分混纺面料的制备及外观性能研究
    3.1 织物规格设计
    3.2 织造工艺流程
        3.2.1 整经工序
        3.2.2 浆纱工序
        3.2.3 织造工序
    3.3 染整工艺流程
        3.3.1 烧毛工序
        3.3.2 退练漂工序
        3.3.3 拉幅工序
    3.4 成品织物规格测试
    3.5 织物外观保持性测试
        3.5.1 织物抗起毛起球测试
        3.5.2 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
    3.6 织物外观保持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6.1 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分析
        3.6.2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多组分混纺面料接触舒适性研究
    4.1 KES织物风格仪测试
        4.1.1 测试指标
        4.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FTT织物触感仪测试
        4.2.1 测试指标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KES与FTT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
        4.3.1 弯曲性
        4.3.2 压缩性
        4.3.3 表面性能
    4.4 织物接触舒适性灰色近优综合评定
        4.4.1 灰色近优法原理
        4.4.2 织物灰色近优度判定
    4.5 本章小结
5 多组分混纺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
    5.1 夏季环境下织物热舒适性研究
        5.1.1 测试仪器与方法
        5.1.2 织物透气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1.3 织物热阻测试结果与分析
    5.2 夏季环境下织物湿舒适性研究
        5.2.1 测试仪器与方法
        5.2.2 织物湿阻测试结果与分析
        5.2.3 织物透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5.2.4 织物放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夏季环境下织物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5.3.1 模糊数学法原理
        5.3.2 织物模糊数学法判定
    5.4 不同相对湿度下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3)中温浆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温浆纱工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1.1 传统浆纱工艺
        1.1.2 上浆工艺对浆液浆膜性能的要求
        1.1.3 中温浆纱技术研究概况
    1.2 经纱上浆机理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意义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浆液性能测试与评价
        2.3.1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
        2.3.2 表面张力系数
        2.3.3 浆液渗透性
        2.3.4 粘附性
    2.4 浆膜性能测试
        2.4.1 浆膜的制备
        2.4.2 浆膜断裂强度与伸长率
        2.4.3 浆膜回潮率
        2.4.4 浆膜水溶速率
        2.4.5 浆膜耐屈曲性
        2.4.6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2.4.7 红外光谱FT-IR测试
    2.5 浆纱性能的测试
        2.5.1 浆纱断裂强力与伸长率
        2.5.2 浆纱回潮率
        2.5.3 浆纱耐磨性
        2.5.4 纱线毛羽指数
        2.5.5 浆纱退浆率
    2.6 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2.6.1 HLB值范围确定
        2.6.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3 调浆温度对浆液浆膜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用浆料结构分析
    3.2 温度对浆液性能的影响
        3.2.1 粘度与粘度稳定性
        3.2.2 渗透性
        3.2.3 表面张力
        3.2.4 粘附性
    3.3 调浆温度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3.3.1 浆膜的成膜机理
        3.3.2 浆膜各项性能
        3.3.3 浆膜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3.3.4 浆膜扫描电镜(S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中温浆液渗透性中的应用
    4.1 表面活性剂
        4.1.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4.1.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4.1.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4.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及选择依据
        4.2.1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原理
        4.2.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依据
    4.3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方式对浆液渗透性的影响
    4.4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浆液浆膜性能的影响
        4.4.1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浆液性能的影响
        4.4.2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4.5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浆液浆膜性能的影响
        4.5.1 浆液性能
        4.5.2 浆膜性能
        4.5.3 浆膜扫描电镜(SEM)分析
    4.6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磷酸三丁酯组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5 中温浆纱实践
    5.1 浆纱过程
        5.1.1 浆纱工艺
        5.1.2 浆料配方
        5.1.3 浆纱工艺参数
    5.2 纱线纵横向形态图
        5.2.1 纱线纵向SEM图
        5.2.2 浆纱横截面SEM图
    5.3 纱线性能测试
    5.4 浆纱退浆率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4)超高支纯棉色织弹力机织物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纯棉高支弹力织物简介
    1.2 传统高支高密色织物的加工
    1.3 纯棉高支织物的种类及其织造特点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第二章 载体纺纺高支纱
    2.1 传统纯棉高支纱纺纱技术
    2.2 载体纺纺制高支纱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艺路线确定和纱线前处理
    3.1 工艺路线的确定
    3.2 合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织造后退维工艺研究
    4.1 股线前处理
    4.2 浆纱
    4.3 小样试织
    4.4 后整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先退维后织造工艺研究
    5.1 退维和漂染
    5.2 上浆
    5.3 小样织造
    5.4 后整理
    5.5 工厂实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苎麻纱应用新型改性浆料上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苎麻纱线毛羽的形成及危害
    1.3 苎麻加工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及控制
    1.4 粘接理论在上浆过程中的应用
    1.5 苎麻纱上浆减羽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浆料的选配与浆液的调制
    2.1 浆料组分的选择
    2.2 浆液配方
    2.3 调浆实验
    2.4 浆液质量指标的检验及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浆实验及浆纱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上浆实验
    3.2 浆纱质量指标测试
    3.3 测试结果分析
    3.4 综合评价
    3.5 最佳配方浆纱被覆性和浸透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织造实验
    4.1 实验室空织试验
    4.2 实际生产应用及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苎麻纱上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苎麻纤维概述
    1.1 苎麻纤维
    1.2 苎麻纤维结构特点及物理机械性能
        1.2.1 苎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1.2.2 纤维细度
        1.2.3 纤维结晶度
        1.2.4 均匀度
        1.2.5 纤维强力与断裂强度
        1.2.6 弹性与伸长
    1.3 影响苎麻品质的因素
        1.3.1 影响苎麻品质的生物学因素
        1.3.2 影响苎麻品质的刮制因素
    1.4 苎麻纱对上浆工艺要求
        1.4.1 苎麻纱上浆分析
        1.4.2 苎麻纱与浆料浆膜机械性能分析
        1.4.3 苎麻织物的织造问题及分析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浆料选择
    2.1 现代织造对浆料的要求
    2.2 粘附机理和成膜机理
        2.2.1 粘附机理
        2.2.2 成膜机理
    2.3 粘着剂的选择
        2.3.1 氧化玉米淀粉
        2.3.2 PVA的性能
        2.3.3 聚丙烯酸浆的上浆性能
第三章 浆液配方的制定与上浆实验
    3.1 浆液配方的制定方法
    3.2 实验方案
    3.3 试验方法与设备
        3.3.1 上浆试验
第四章 苎麻纱线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原纱线物理机械性能
        4.1.1 测试标准
        4.1.2 测试原纱强力
        4.1.3 测试原纱耐磨性能
        4.1.4 测试原纱毛羽指数
    4.2 测试浆纱物理机械性能
    4.3 实验分析
        4.3.1 耐磨性
        4.3.2 纱线强度
        4.3.3 纱线毛羽
    4.4 苎麻浆纱最优配方
第五章 苎麻浆纱工艺探讨
    5.1 双浸双压、大压浆力上浆、重浸透、贴毛羽
    5.2 湿分绞、保浆膜
    5.3 较大张力、较低回潮率
    5.4 高上浆率、后上油
    5.5 生产试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绿色浆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浆纱污染介绍
    2.1 浆纱污染的介绍
    2.2 解决浆纱污染的方法
    2.3 当前浆料回收现状
    2.4 浆料的超滤回收
    2.5 超滤回收的缺点
    2.6 小结
第三章 有关 PVA分解酶
第四章 丙烯酸浆料的开发
    4.1 聚丙烯酸盐类
    4.2 聚丙烯酞胺浆料
    4.3 聚丙烯酸酯浆料
    4.4 小结
第五章 环保浆料
    5.1 浆料的选择与配合
    5.2 环保浆料的性能与对比
    5.3 浆料主要浆纱性能指标换算
    5.4 环保浆料的应用分析
    5.5 结束语
第六章 绿色浆料上浆实验
    6.1 KHM-01高效平滑剂浆料性能
    6.2 KHM-01浆料的生应用
    6.3 总结语
第七章 接枝淀粉——环保浆料
    7.1 国内外变性淀粉基本情况
    7.2 制取接枝淀粉
    7.3 淀粉的热塑性接枝共聚物
    7.4 例:接枝变性淀粉浆的的制备
第八章 现行几种绿色的能够节省成本的上浆方法
    8.1 预湿上浆
    8.2 冷上浆
第九章 去除上浆的最环保方法——单纱可织造的纺纱技术
    9.1 索罗纺纺纱技术
    9.2 少毛羽纱的纺纱技术
第十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浆纱质量的经纱可织性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意义
        三、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
    第二节 影响经纱可织性的因素
        一、原纱质量
        二、经纱准备
        三、织造条件
    第三节 预测经纱可织性的方法
        一、经验方法
        二、统计方法
        三、仪器方法
    第四节 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及应用
        一、神经网络系统理论概述
        二、神经网络在纺织上的应用
        三、神经网络的设计
    第五节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浆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浆纱质量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三、经纱可织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验装置
    第一节 试验材料的选择
        一、纱线的选择
        二、浆料的选择
        三、织物品种的选择
    第二节 主要试验装置
        一、调浆、上浆装置
        二、浆纱质量指标测试装置
        三、连续纱线织造模拟仪
    第三节 实验方案
        一、实验室方案
        二、生产实验方案
        三、测试方法的研制
        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浆纱耐磨测试方法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经纱耐磨性能对织造性能的影响
        二、浆纱耐磨性指标的意义
        三、浆纱耐磨测试方法简介
    第二节 新型浆纱耐磨仪——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研制
        一、耐磨装置设计
        二、检测系统设计
        三、DHJSD-1型浆纱耐磨仪工作原理
    第三节 新型浆纱耐磨仪的应用
        一、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参数优化
        二、测试特性
        三、浆纱耐磨性能测试结果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织造过程中经纱毛羽变化的测试研究
    第一节 经纱毛羽对织造性能的影响
        一、毛羽的形成
        二、浆纱工序减少毛羽的措施
        三、经纱毛羽对织造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织造过程中经纱毛羽变化的测试方法
        一、织造过程中经纱毛羽的变化
        二、织造过程中经纱毛羽变化的测试方法
    第三节 连续纱线织造模拟仪的应用
        一、采用单纱精确上浆装置浆纱
        二、采用 JSSJ-83型片纱浆纱机浆纱
        三、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织造过程中经纱缠结倾向测试方法研究
    第一节 织造过程中经纱缠结倾向的研究现状
        一、经纱缠结对织造性能的影响
        二、国外经纱缠结倾向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三、国内经纱缠结倾向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第二节 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的研制
        一、织造模拟
        二、测量系统
        三、控制系统
        四、数据处理系统
    第三节 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概述
        一、虚拟仪器概述
        二、虚拟仪器的组成
        三、虚拟仪器的特点
        四、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
    第四节 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的应用
        一、缠结机理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三、经纱缠结倾向的影响因素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经纱可织性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第一节 DataEngine软件介绍
        一、概述
        二、可供选择使用的功能模块
        三、应用OataEngine进行数据挖掘
    第二节 经纱可织性预测神经网络设计
        一、问题分析
        二、神经网络的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
        三、经纱可织性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案设计
    第三节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应用
        一、数据准备
        二、网络训练与测试
        三、结果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贡献
        一、DHJSD-1型浆纱耐磨仪
        二、DHJSD-1型浆纱缠结倾向测试实验机
        三、经纱可织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第二节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本文存在的问题
        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D]. 肖大君.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2]棉/粘胶/苎麻混纺面料开发与性能研究[D]. 吴思涵.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3]中温浆液性能研究[D]. 王菲.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4]超高支纯棉色织弹力机织物的研发[D]. 孙福亮. 东华大学, 2011(07)
  • [5]苎麻纱应用新型改性浆料上浆的研究[D]. 李亚萍. 东华大学, 2010(08)
  • [6]苎麻纱上浆研究[D]. 刘慧娟.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2)
  • [7]绿色浆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D]. 程晓辉. 天津工业大学, 2006(08)
  • [8]基于浆纱质量的经纱可织性预测研究[D]. 姚桂芬. 东华大学, 2005(04)
  • [9]消除经纱落物结皮的有效措施[J]. 李冬鸣. 棉纺织技术, 2000(01)
  • [10]良好的浆轴是织造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提高浆轴质量,加强浆纱操作的几点做法[J]. 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准备车间. 棉纺织技术, 1977(08)

标签:;  ;  ;  

杜绝掉经结皮的有效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