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票务服务和旅客票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票务服务和旅客票务体系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售票服务和客票系统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万鹤鹏[1](2021)在《基于顾客满意度提升的S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铁路企业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属性,向具有政治和经济功能的国有企业过渡。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及时响应政府“政企分离”的政策,为了提升铁路企业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铁路行业的“公司制”改革,迫使铁路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竞争队伍中,由此可见,对铁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研究势在必行。S高铁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铁路运输枢纽,主要干线包括京广、石德和石太等地,具有推动区域人流、物流的发展,增强经济、文化辐射能力等作用,通过铁路运输的发展促进S市区域经济发展。基于顾客满意度提升的S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为了进一步完善S高铁的营销发展方向和服务策略,保障其重要作用的发挥,提升其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采用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归纳了国内外有关顾客满意度市场营销和铁路客运营销的相关文献,以S高铁客运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从顾客满意度提升角度出发的市场营销现状,通过向乘客发放调查问卷,探究S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S高铁客运的市场营销措施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可选择的营销产品较少、营销渠道与市场实际脱节、营销手段与理念滞后、营销参与者被忽视。进一步分析其营销现状问题的成因,包括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营销服务不完善、营销渠道狭窄、缺乏对高铁品牌的重视、缺乏客户关系重视。针对高铁客运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通过采取STP策略、优化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服务渠道策略、品牌营销策略等措施实现S高铁客运效率的提升。并提出通过加强企业营销管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作为问题优化策略的保障。从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顾客满意度对高铁客运企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道路更是艰辛的。本文以S高铁为例,结合其营销实践,探究高铁企业在客运营销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优化策略,为我国高铁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提供帮助,塑造良好客运品牌形象,增加高铁企业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

张丹[2](2019)在《铁路石家庄站客运服务质量完善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家庄站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主要担当七个方向旅客运输组织工作。车站年旅客发送量3229.31万人,日均8.85万人,并逐步形成了高铁客站专业化管理,发展内动力和形象软实力得到不断增强。然而,作为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站在客运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客运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于旅客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客运服务质量,提高旅客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石家庄站客运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服务质量完善措施,可作为石家庄站客运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本文首先从铁路客运服务的发展形势入手,提出了铁路客运服务的现状仍然不能满足旅客对服务质量的需求,唯有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才能获得更高的旅客满意度,使得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铁路出行的观点。结合国内外服务质量研究现状,从基础层面对客运服务质量进行剖析,提出了铁路客运服务的构成及重要地位,再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内涵入手,分析得出了客运服务质量的特征及决定因素,从而提出了客运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售票与候车服务的影响因素、旅客信息查询的影响因素、提高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保障旅客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石家庄站客运服务现状为研究对象,综合客运基础设施、售取票方式、交通接驳质量、检票口信息、停靠站台信息、换乘信息及职工素质等诸多因素进行问卷设计,通过设计针对性问卷对450名旅客及50名车站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了了石家庄铁路新客站在客运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从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及客运安全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主要包括构建候车服务体系、提高交通接驳质量、优化售票取票制度、加快推行智慧车站、完善车站基础设施、增强信息标识引导、提高职工服务水平、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加快客运服务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石家庄站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意见,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

尹祯祥[3](2017)在《重庆北站基于客运流线的服务设施设备合理配置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的客流来自多种交通方式、多方向、多路径,客运服务设施的配置对旅客在铁路车站的行为活动有较大的限制和影响。为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缩短旅客在车站的步行距离,减少旅客在车站的等待时间,合理配置客运服务设施,使客运流线更加流畅,已成为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的一项迫切需求。同时,根据重庆枢纽建设规划,重庆北站南广场改造工程必须将重庆北站开行的部分旅客列车进行过渡办理,重庆北站北广场既有设施设备是否适用南广场封闭后客流的调整方案,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在分析重庆枢纽建设及重庆北站功能布局、运营情况、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重庆北站北广场客运组织流线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客运服务的“瓶颈”区域-售票区域和安检区域,并对售票区域和安检区域的作业组织流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售票区域和安检区域的旅客到达规律及设施设备的服务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构建了各售票设备、安检设备的排队模型;最后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重庆北站南广场封闭改造期间的五种客流调整方案进行了仿真,最终确定了最优客流调整方案及需要启用的售票设备和安检设备,同时提出了客流组织的优化建议。

钟婉珠[4](2017)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研究》文中认为道路旅客运输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站场是旅客运输的节点,在客源组织和信息收集方面起重要作用。国家政策鼓励客运站场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而客运站的票务信息化是信息化服务的源头。客运站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规范有效地建立票务信息化平台,并为旅客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票务体验,实现客运站经营效益,同时利用票务信息化平台实现持续增值,是客运站经营者在互联网时代需持续研讨的工作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增值。以笔者在客运站工作的信息化体验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和对互联网平台运用企业的学习、收集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经验和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道路客运站票务管理,研究道路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提出客运站场信息化建设的量化指标,就信息化的实现从规划、建立和平台的线上与线下推广提出系列的措施。运用SWOT分析法,对客运站场票务信息化的优劣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数据分析较为科学地得出了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旅客的时间效益,并基于效益的分析,研究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深入过程中的网络售票、旅客自助售票和人工售票的数据化依据,提出较为科学的优化组合措施。结合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推广策略,对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营销、品牌推广和外拓增值服务列举具体的措施。以广州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为实例,对存在的信息化规划、技术支撑和拓展运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结合天河客运站具体情况,就信息化平台的增值提出推文广告、链接分佣和分类垂直营销等改进建议。

王春妍[5](2016)在《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客运联网售票是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惠民工程,实施客运联网售票可以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客运服务。近年来,各省纷纷启动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工程建设,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整合省域客运基础信息与动态信息,实现票务资源的开放共享,丰富多元化售票方式,更好发挥建设项目对公众出行、企业运营、行业监管的支撑作用。甘肃省自2014年3月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省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试点省份以来,开展了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工作。本文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巨大的现实需求,阐述了国内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发展的情况,结合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借鉴铁路、航空等领域联网售票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甘肃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设计方案。系统通过采用分布集中式部署方案,对数据资源库、网络系统、系统安全等进行方案设计,并构建甘肃省统一的票务和信息服务平台,最后,论文从组织、技术、资金、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保证甘肃省道路客运售票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本文所提出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方案,在解决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以及今后“互联网+道路运输”改革发展等方面提供了相关研究思路,可有效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和客运效率,在体现其客运联网售票自身价值的同时展示出重要的服务社会公众的现实意义。论文研究成果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服务,对于提升道路运输业整体竞争水平,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为运输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论文研究将对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中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的其他省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胡琳[6](2015)在《春运期间铁路车站服务质量提升 ——以广州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每年的春运对于铁路部门而言都是一场残酷的“战争”。面对中国目前庞大的客流量,普速车站在售票组织、旅客乘降服务、行李包裹运输、路风宣传工作等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旅客服务相关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旅客投诉依旧大面积存在。面对这特殊时期的旅客服务,如何依据火车站的具体情况,优化现行火车站春运旅客服务和管理体制,更大程度上提升春运期间的旅客服务质量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广州被称为中国“南大门”,外来人口居多,广州火车站作为华南地区第一枢纽车站,每年春运因其庞大的客流运输任务极其繁重。笔者希望从优化广州火车站春运旅客服务方面入手,研究普速车站如何更好的在春运期间加强客流组织,进而为普速车站的春运旅客服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化改革方案。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春运运输现状和广州火车站旅客运输和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广州火车站为例,结合车站售票组织、旅客乘降组织、列车春运开行方案及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提出更好的旅客服务优化方案,进一步提升春运期间铁路车站的服务质量。

袁新宇[7](2012)在《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模式化探讨》文中认为成灌市域铁路以其交通快速、准时的优势,给商务、房地产、广告、旅游、商业等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大大拉动区域居民消费,缩短了郊区与城区的“距离”,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成灌市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市域铁路,而且功能定位特殊性,因此探讨成灌线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很只能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分别从投资与建设、线路及车站基本情况以沿线的基本情况来介绍成灌市域铁路的基本情况,同时对成灌市域铁路与国家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两种轨道交通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灌市域铁路的特殊性。其次,从经营管理体制、客运服务和运输组织三个方面对成灌市域铁路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成灌线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成灌市域铁路客流构成特点和成灌线近期和远期的客流以及高峰小时换乘客流。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成灌线高峰小时客流特点。最后,按照“管理一体化,劳动集约化,设备优良化,服务人性化,售票自助化,经营品牌化,运力调整灵活多样化”的原则,结合实际综合研究,分别从客运需求、市场营销、票务管理、换乘服务、商务开发、产品结构以及其他方面构建成灌线“集中管理、精干高效”的新型管理体系。以后成灌线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罗昊[8](2011)在《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是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子集,其运营组织、运营调度、客货运输服务、安全监控等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安全保障,对路网点线能力的协调和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的服务框架和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可以为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和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的设备改造以及系统升级提供参考。首先,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和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相关概念,给出了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RHITS)的定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其次,在分析我国RITS体系框架基础上,结合铁路枢纽特点,描述了RHITS服务框架,从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三个角度阐述了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建立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标准,并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了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传统ITS评价方法的分析研究,采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法相结合的的权重计算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上述权重计算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和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评价模型。最后,论文立足全路选择了北京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得出结论。

徐海军[9](2011)在《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文中指出海岛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本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岛为例,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诉求,以旅游系统理论、旅游竞争理论、旅游标准理论、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际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分析和对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结构分析法、因子分析、空间统计模型、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分析技术与研究方法,科学构建了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并运用此标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进行了国际化水平的评估和验证,揭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完善措施。本研究为国际旅游岛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丰富了海岛旅游理论体系,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将海南早日建成世界上一流的岛屿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标准与评价方案。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综合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方法基础——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实证研究——归纳总结与实践应用的技术路线,将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思想贯穿于具体的研究实施中,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研究主线,着重从入境旅游的视角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是基础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界定了国际旅游岛及相关概念,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标准研究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研究内容,通过对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基本共识,进而通过对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分析研究,选取并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因子(指标),较为科学地构建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标准;第三是实证研究部分,即第六章,重点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标准为依据,尝试建立了国际旅游岛的评价体系,对海南岛旅游建设现状和国际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化对策与完善措施,同时验证了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四是结论与讨论部分,即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创新点及提出后续研究方向。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首次尝试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结构分析法、空间统计模型、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建立和评价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体现了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为标准化研究领域提供了定量化的分析工具和数据支撑,体现了旅游标准研究领域的方法创新。研究发现:①通过对国际主要旅游岛发展特征和经验的综合比较分析,基于入境旅游视角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关注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国际旅游产品项目、国际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国际旅游发展环境、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及国际旅游安全体系等七个主要方面。其中,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在众多指标中权重值最大,其他指标权重相差不大。②基于入境旅游视角,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分析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参考。研究得出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重要因子。其中,人地感知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良好的海岛旅游业形象、异国风情的特色建筑、美观的海岛容貌、良好的休憩与放松环境、浓郁的文化风情与民俗、特色的旅游活动等。人人感知第一主成分为:方便热情的咨询服务、高水平的服务效率、良好的安全管理、规范的合同履行、完善的旅游投诉机制、当地居民的友善态度、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系统。③综合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和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标准包括7个综合层、23个项目层、130个评价指标层。经过对各因子再次进行SPSS有效性检验,再次保证了各因子结果最终符合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制定,为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探讨。④根据研究得出的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标准基本因子具体评价和标准权重模糊评价两个层次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评价得分值是14.6445,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定格为初始型国际旅游岛,研究结果与海南岛旅游发展现状基本上吻合,进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初步构建了建设标准的评价体系。⑤通过构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对海南岛进行的实证评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完善措施,对于规范、引领和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很好地呼应国家战略和体现应用创新。

刘志军[10](2011)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认为2011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胜利跨入"十二五"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铁路工作,分析面临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售票服务和客票系统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售票服务和客票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顾客满意度提升的S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顾客满意度研究
        2.1.2 铁路顾客满意度研究
        2.1.3 文献综述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顾客满意度理论
        2.2.2 STP理论
        2.2.3 品牌营销理论
3 S高铁客运营销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S高铁客运营销现状
    3.2 S高铁客运营销的顾客满意度调研
        3.2.1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3.2.2 正式调研
        3.2.3 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3.3 S高铁客运营销现状问题
        3.3.1 可选择的营销产品较少
        3.3.2 营销渠道与市场实际脱节
        3.3.3 营销手段与理念滞后
        3.3.4 营销参与者被忽视
    3.4 S高铁客运营销现状原因分析
        3.4.1 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
        3.4.2 营销产品服务不完善
        3.4.3 营销渠道狭窄
        3.4.4 缺乏对高铁品牌的重视
        3.4.5 缺乏对客户关系重视
4 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客运营销对策
    4.1 S高铁客运STP策略
        4.1.1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4.1.2 市场定位
    4.2 优化产品策略
        4.2.1 以高质量服务水平提升顾客满意度
        4.2.2 以多元产品满足乘客需求
    4.3 分销渠道策略
        4.3.1 创新线下购票服务
        4.3.2 优化线上售票服务
        4.3.3 完善车票电子化网络
    4.4 服务渠道策略
        4.4.1 加强重视营销参与者
        4.4.2 强化基础服务设施
    4.5 品牌营销策略
        4.5.1 加强品牌营销策略
        4.5.2 互联网新媒体品牌营销
        4.5.3 加强品牌公关基础建设
5 S高铁客运营销保障措施
    5.1 以营销管理为保障管理
    5.2 以客户信息数据库为保障
    5.3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保障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S高铁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2)铁路石家庄站客运服务质量完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服务质量研究
        1.2.2 国内服务质量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二章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特性分析
    2.1 铁路客运服务分析
        2.1.1 铁路客运服务构成分析
        2.1.2 铁路客运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2.2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内涵分析
        2.2.1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特征分析
        2.2.2 铁路客运服务的需求因素分析
        2.2.3 提高客运服务的途径分析
第三章 客运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3.1 客运服务质量的评价原则
    3.2 售票与候车服务的质量影响因素
        3.2.1 售票服务的质量影响因素
        3.2.2 候车服务的质量影响因素
    3.3 旅客信息需求的服务影响因素
        3.3.1 信息查询的服务影响因素
        3.3.2 交通接驳信息引导影响因素
        3.3.3 站内信息标识引导影响因素
    3.4 提高人员服务质量的素质影响因素
    3.5 保障旅客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3.5.1 应急安全服务影响因素
        3.5.2 安全设备保障影响因素
        3.5.3 安全监督制度影响因素
第四章 石家庄铁路客站服务质量调查与问题分析
    4.1 设施基本情况调查
    4.2 客运服务状况调查
        4.2.1 问卷设计
        4.2.2 调查实施
        4.2.3 调查结果汇总
    4.3 存在问题分析
        4.3.1 管理方式问题分析
        4.3.2 票务制度问题分析
        4.3.3 基础设施问题分析
        4.3.4 人员素质问题分析
第五章 石家庄站客运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5.1 管理方式改进措施研究
        5.1.1 构建候车服务体系
        5.1.2 提高交通接驳质量
    5.2 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研究
        5.2.1 优化售票、取票制度
        5.2.2 加快推行智慧车站
    5.3 硬件设施完善措施研究
        5.3.1 完善车站基础设施
        5.3.2 增强信息标识引导
    5.4 人员素质提升措施研究
        5.4.1 提高职工服务水平
        5.4.2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
        5.4.3 加快客运服务文化建设
    5.5 客运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5.5.1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5.5.2 执行安全检查规定
        5.5.3 提高列车上的安全宣传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重庆北站基于客运流线的服务设施设备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客运流线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铁路客运服务设施设备配置方案的研究
    1.3 国内外典型高铁客运站概况
        1.3.1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
        1.3.2 法国巴黎里昂火车站
        1.3.3 北京南站
        1.3.4 广州南站
        1.3.5 上海虹桥站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重庆北站客流规律
    2.1 重庆枢纽布局
        2.1.1 重庆枢纽客运站变化
        2.1.2 重庆枢纽路网规划
        2.1.3 重庆枢纽客运站规划
    2.2 重庆北站功能布局
        2.2.1 重庆北站北广场设计情况
        2.2.2 重庆北站现状
    2.3 重庆北站运营概况
        2.3.1 旅客列车开行对数
        2.3.1.1 旅客列车开行对数预测
        2.3.1.2 重庆北站旅客列车开行对数
        2.3.1.3 重庆北站北广场旅客列车特点
        2.3.2 客流量
        2.3.2.1 客流量预测
        2.3.2.2 旅客发送量
        2.3.2.3 客流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重庆北站北广场客运流线组织及客运服务设施设备
    3.1 高速铁路流线组织
    3.2 高速铁路车站主要客运服务设施设备
    3.3 重庆北站流线示意图
    3.4 重庆北站北广场进站流线及客运服务设施设备
        3.4.1 进站流线现状
        3.4.2 客运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现状
    3.5 重庆北站北广场出站流线及客运服务设施
        3.5.1 出站流线现状
        3.5.2 客运服务设施配置现状
    3.6 重庆北站北广场客运服务设施设备“瓶颈”区域
    3.7 本章小结
4 重庆北站北广场“瓶颈”区域客运服务设施设备能力分析
    4.1 售票区域
        4.1.1 售票区域作业组织
        4.1.2 车站售票设备设计规范
        4.1.3 重庆北站售票设备现有配置情况
        4.1.4 重庆地区旅客购票规律
        4.1.4.1 旅客购票方式的选择
        4.1.4.2 旅客换票方式的选择
        4.1.5 重庆北站北广场站内售票设备使用的统计分析
        4.1.5.1 各售票设备办理售票业务参数标定
        4.1.5.2 各售票厅售票设备办理售票业务参数标定
        4.1.6 重庆北站北广场售票业务办理密集时段
        4.1.7 重庆北站北广场售票业务办理密集时段售票窗口旅客到达规律
        4.1.8 重庆北站北广场售票业务办理密集时段售票窗口服务时间
        4.1.9 重庆北站站内售取票旅客人数与乘车人数比例参数标定
    4.2 安检区域
        4.2.1 安检区域作业组织
        4.2.2 重庆北站安检区域设备现有配置情况
        4.2.3 重庆北站北广场进站口旅客进站人数比例参数标定
        4.2.4 重庆北站北广场乘降业务办理密集时段
        4.2.5 重庆北站北广场安检区域密集时段旅客到达规律
        4.2.6 重庆北站北广场安检区域密集时段设备服务时间
    4.3 客运服务设施设备配置模型
        4.3.1 客运服务设施设备系统分析
        4.3.2 客运服务设施设备排队模型
        4.3.3 客运服务设施设备配置数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研究
    5.1 重庆北站北广场重点区域设施仿真
        5.1.1 仿真软件介绍
        5.1.2 仿真方案设计
        5.1.3 仿真环境搭建
    5.2 售票区配置优化方案仿真研究
        5.2.1 模型验证分析
        5.2.2 配置优化方案仿真研究
        5.2.3 售票区域仿真研究小结
    5.3 安检区配置优化方案仿真研究
        5.3.1 模型验证分析
        5.3.2 配置优化方案仿真研究
        5.3.3 安检区域仿真研究小结
    5.4 客流组织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详细摘要

(4)互联网条件下的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理论依据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道路客运站票务服务
    2.1 道路旅客运输服务
    2.2 道路客运站票务服务
        2.2.1 道路客运站票务管理
        2.2.2 道路客运站售票员操作规范要求
        2.2.3 道路客运站票务服务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建设的一般内容
    3.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
        3.1.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定义
        3.1.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
    3.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建设指标
    3.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实现
        3.3.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规划
        3.3.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3.3.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推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效益分析
    4.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管理
    4.2 票务信息化与传统售票SWOT分析
        4.2.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优势
        4.2.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劣势
        4.2.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机遇
        4.2.4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威胁
    4.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与人工票务成本分析
    4.4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旅客时间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客运站信息化平台的优化与增值
    5.1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发展
        5.1.1 客运站网络票务的发展
        5.1.2 客运站自助票务的发展
    5.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优化
        5.2.1 客运站网络票务的优化
        5.2.2 客运站自助票务的优化
        5.2.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售票方式优化
    5.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营销推广
        5.3.1 客运票价营销策略
        5.3.2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品牌推广
        5.3.3 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外拓增值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广州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
    6.1 天河客运站概述
    6.2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描述
        6.2.1 天河客运站微信票务信息化平台
        6.2.2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分析
    6.3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6.3.1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规划问题分析
        6.3.2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技术问题分析
        6.3.3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拓展运用问题分析
    6.4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的改进措施
        6.4.1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改进措施
        6.4.2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旅客体验改进措施
        6.4.3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服务改进措施
        6.4.4 天河客运站票务信息化平台的增值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概述
    2.1 客运联网售票系统
    2.2 我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现状
    2.3 航空、铁路联网售票发展概况
    2.4 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思路及系统功能
第三章 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
    3.1 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现状
    3.2 甘肃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第四章 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4.1 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4.2 系统建设原则、目标及任务
    4.3 系统部署模式
    4.4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
    4.5 系统总体结构
    4.6 数据资源库设计
    4.7 应用系统设计
    4.8 网络系统设计
    4.9 系统安全设计
第五章 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5.2 完善标准规范
    5.3 强化技术保障
    5.4 积极筹措资金
    5.5 强化监督考核
    5.6 提升安全管理
    5.7 做好风险管控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春运期间铁路车站服务质量提升 ——以广州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2 春运期间广州车站旅客服务分析
    2.1 春运分析
        2.1.1 春运的定义
        2.1.2 春运的形成原因
    2.2 我国春运的现状
        2.2.1 公路方面
        2.2.2 水路方面
        2.2.3 民航方面
        2.2.4 铁路方面
    2.3 春运中铁路运输的地位及优势
        2.3.1 春运铁路运输的地位
        2.3.2 春运铁路运输的优势
    2.4 春运期间广州站客流分析
        2.4.1 广州车站春运客流的组成
        2.4.2 广州车站春运客流的特点
    2.5 广州车站春运旅客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2.5.1 春运售票组织
        2.5.2 旅客乘降服务
        2.5.3 春运宣传工作
        2.5.4 旅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调整
    3.1 分组安排及工作分工
    3.2 春运运力、运能安排
    3.3 高峰期车站股道运用及应对措施
    3.4 春运行车安排重点及难点
    3.5 列车开行应急处置措施及安排
    3.6 2014年与2015年节前节后运行图对比
4 春运期间旅客乘降服务
    4.1 优化方案
        4.1.1 进站组织优化方案
        4.1.2 候车组织优化方案
        4.1.3 站台组织优化方案
        4.1.4 出站组织优化方案
        4.1.5 节后客流疏导组织
    4.2 从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降组织
    4.3 旅客乘降组织作业流程图
5 春运期间旅客售票组织
    5.1 售票组织
        5.1.1 社会人员购票
        5.1.2 外来工购票
        5.1.3 学生购票
    5.2 提升车站售票组织服务
    5.3 互联网售票应急处置办法
6 春运期间车站应急服务
    6.1 旅客运输非正常情况种类
    6.2 应急响应程序
    6.3 旅客运输发生列车晚点
    6.4 旅客运输非正常下出现大量旅客滞留车站
    6.5 车站生活用电突然停电
    6.6 车站发生火灾、爆炸、群体骚乱等突发事件
    6.7 售票组织应急处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模式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市域铁路状况
        1.2.1 国外市域铁路状况
        1.2.2 国内市域铁路状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成灌市域铁路基本特点分析
    2.1 成灌市域铁路概况
        2.1.1 成灌市域铁路投资及建设情况
        2.1.2 成灌市域铁路线路及车站基本情况
        2.1.3 成灌市域铁路沿线基本情况
    2.2 成灌市域铁路特征分析及功能定位
        2.2.1 成灌市域铁路特征分析
        2.2.2 成灌市域铁路功能定位
    2.3 成灌市域铁路与国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2.3.1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2.3.2 成灌市域铁路与国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现状分析
    3.1 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体制
        3.1.1 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模式
        3.1.2 成灌市域铁路的经营管理体制
    3.2 成灌市域铁路客运服务分析
        3.2.1 客运人员设置
        3.2.2 售票服务
        3.2.3 设施设备
        3.2.4 换乘服务
    3.3 成灌市域铁路运输组织
        3.3.1 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3.3.2 开行方案
        3.3.3 车站工作组织
        3.3.4 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区别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灌市域铁路客运需求分析
    4.1 成灌市域铁路客流构成及比例
        4.1.1 成灌市域铁路客流性质
        4.1.2 成灌市域铁路客流特点
    4.2 成灌市域铁路全日客流规模
    4.3 高峰小时换乘量
        4.3.1 与地铁二号线的换乘量
        4.3.2 与环线列车换乘量
        4.3.3 跨线客运交流量
    4.4 高峰小时客流特点
        4.4.1 高峰小时到发客流
        4.4.2 客流组团分析
        4.4.3 高峰小时断面客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模式与对策分析
    5.1 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5.1.1 成灌市域铁路的经营管理目标
        5.1.2 成灌市域铁路的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5.2 成灌市域铁路营销
    5.3 成灌市域铁路票务
        5.3.1 多样化的售票组织
        5.3.2 车票实名制
    5.4 成灌市域铁路换乘
    5.5 成灌市域铁路商务开发
        5.5.1 国内外车站的商业开发
        5.5.2 车站商业开发
    5.6 提升客流分析水平,优化产品结构
    5.7 其他
        5.7.1 突破现有用工限制
        5.7.2 提升站车管理和服务水平
    5.8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念和定义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RHITS服务框架研究
    2.1 RITS服务框架体系
        2.1.1 RITS服务框架
        2.1.2 铁路信息化服务单元
    2.2 RHITS服务框架研究
        2.2.1 RHITS概述
        2.2.2 RHITS需求分析
        2.2.3 RHITS服务框架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RHITS服务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3.1 枢纽运输组织分析
        3.1.1 枢纽运输调度指挥分析
        3.1.2 枢纽运输生产组织分析
        3.1.3 列车运行控制分析
    3.2 枢纽客货营销分析
        3.2.1 枢纽客运营销分析
        3.2.2 枢纽货运营销分析
    3.3 枢纽经营管理分析
        3.3.1 枢纽资源管理分析
        3.3.2 枢纽办公信息管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4.1.2 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2 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分析与计算
        4.2.1 路内用户管理性指标
        4.2.2 路内用户控制性指标
        4.2.3 路外用户服务性指标
    4.3 本章小结
5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1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筛选
        5.1.1 常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5.1.2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筛选
    5.2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5.2.1 基本定义
        5.2.2 指标数据标准化
        5.2.3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5.2.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5.2.5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评价模型
    5.3 本章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案例枢纽概况
        6.1.1 案例选择
        6.1.2 枢纽概况
    6.2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6.2.1 RHIT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分析
        6.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RHITS服务水平评价计算过程
        6.2.3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RHITS服务水平评价计算过程
    6.3 RHITS服务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3.1 指标权重影响分析
        6.3.2 评价方法影响分析
        6.3.3 评价结果分析
7 结论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7.2 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录
表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
        1.1.2 旅游迎来休闲度假时代
        1.1.3 海滨海岛旅游成为热点
        1.1.4 旅游标准建设亟待加强
        1.1.5 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与案例地选取
        1.3.1 海岛
        1.3.2 海岛旅游
        1.3.3 国际旅游岛
        1.3.4 案例地选取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海岛旅游研究
        2.1.2 海岛标准研究
        2.1.3 入境旅游感知研究
        2.1.4 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旅游系统理论
        2.2.2 旅游竞争理论
        2.2.3 旅游标准理论
        2.2.4 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地比较研究
    3.1 国际主要旅游岛总体分布特征
    3.2 国际主要旅游岛案例介绍
    3.3 国际主要旅游岛旅游发展基本共性
        3.3.1 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
        3.3.2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较好
        3.3.3 国际旅游产品项目较为丰富
        3.3.4 国际旅游服务水平较高
        3.3.5 国际旅游发展环境较好
        3.3.6 国际旅游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3.3.7 国际旅游安全体系较为完善
    3.4 国际主要旅游岛发展经验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研究
    4.1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关系模型
        4.1.1 关系模型构建
        4.1.2 条件假设提出
    4.2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评估尺度
        4.2.1 初始题项的生成与修订
        4.2.2 量表的生成与测定
        4.2.3 正式测量量表各变量基本数据
    4.3 海南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结果评价
        4.3.1 入境游客期望-感知特征差异
        4.3.2 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总体结果分析
    4.4 海南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社会人口学统计特征对各变量影响
        4.4.1 入境游客性别与感知差异
        4.4.2 入境游客年龄与感知差异
        4.4.3 入境游客文化程度与感知差异
        4.4.4 入境游客家庭月收入与感知差异
        4.4.5 入境游客逗留时间与感知差异
    4.5 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差异影响因素
        4.5.1 海岛旅游业发展水平
        4.5.2 当地居民旅游发展意愿
        4.5.3 入境游客自身综合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研究
    5.1 标准建立原则
    5.2 标准因子选取方法
    5.3 标准因子的提出
        5.3.1 标准因子的可行性分析
        5.3.2 标准因子预确立思路
    5.4 标准因子预建立
        5.4.1 第一轮标准因子预建立
        5.4.2 第一轮标准因子筛选
        5.4.3 第二轮标准因子预建立
        5.4.4 第二轮标准因子筛选
    5.5 标准因子处理
        5.5.1 问卷发放与回收
        5.5.2 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5.5.3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因子分析
        5.5.4 国际旅游产品项目因子分析
        5.5.5 国际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因子分析
        5.5.6 国际旅游发展环境因子分析
        5.5.7 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因子分析
        5.5.8 国际旅游安全体系因子分析
    5.6 标准因子确立
    5.7 标准因子权重
        5.7.1 方法选择
        5.7.2 数据处理
        5.7.3 权重确立
    5.8 标准建立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评价
    6.1 调查区域概况
        6.1.1 研究范围
        6.1.2 基本概况
        6.1.3 发展现状
        6.1.4 未来目标
        6.1.5 总体分析
    6.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评价
        6.2.1 指标体系权重确立
        6.2.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6.2.3 海南国际旅游岛评价等级
        6.2.4 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级测度
        6.2.5 评价结果分析
    6.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措施与对策
        6.3.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措施
        6.3.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可能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2010年的工作和“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 2011年铁路的重点工作
    3.1 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3.2 优质高效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
    3.3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4 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3.5 努力提高铁路发展质量
    3.6 加大铁路改革开放力度
    3.7 进一步发展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3.8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售票服务和客票系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顾客满意度提升的S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D]. 万鹤鹏.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铁路石家庄站客运服务质量完善措施研究[D]. 张丹.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3]重庆北站基于客运流线的服务设施设备合理配置方案研究[D]. 尹祯祥.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3)
  • [4]互联网条件下的客运站票务信息化研究[D]. 钟婉珠.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5]甘肃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研究[D]. 王春妍. 长安大学, 2016(02)
  • [6]春运期间铁路车站服务质量提升 ——以广州站为例[D]. 胡琳.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7]成灌市域铁路经营管理模式化探讨[D]. 袁新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铁路枢纽智能运输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D]. 罗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9]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D]. 徐海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1(12)
  •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刘志军. 中国铁路, 2011(01)

标签:;  ;  ;  ;  ;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票务服务和旅客票务体系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