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1)在《基于OBE的中职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多维数据分析研究 ——以幼教专业英语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范亚男[2](2020)在《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渐凸显并快速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些年,我国高校普遍都建立了多元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其中实施最普遍、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学生评教,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校并得到认可。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作为学生评教的测量工具,其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建立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学生评教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尝试以H师范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教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看法,结合对已有文献的参考,初步构建一个具有公共基础课学科特点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之后运用德尔菲法对初设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通过对专家的多轮咨询得到最终的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将设计的指标体系制定成学生评教问卷进行实际运用,探讨其可靠性程度,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根据结果对提高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出建议。论文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收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做出界定并介绍理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研究设计。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了包括一个访谈提纲和四个调查问卷在内的研究工具,并对研究的对象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对H师范大学现有的学生评教体系进行分析。介绍H师范大学的基本概况以及现阶段学生评教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得出了H师范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指标制定主体单一、涵盖内容片面、可操作性不足、学科差异缺乏、权重设置偏颇以及结果反馈随意等方面;第四部分,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初构。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师和学生访谈的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尝试着提出了“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初构)。初构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第五部分,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修订。为了提高初设的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邀请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的筛选、补充和修改,并介绍多轮专家咨询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指标内容确定后,通过专家赋值法,分别确定一级指标的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区分。第六部分,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运用。将设计的“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制定成教师教学效果测评问卷进行实际运用,判断其操作性和合理性。通过模糊评价法对两位教师的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出其优势和不足,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提高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出建议。第七部分,小结。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回顾,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杨玉佩[3](2020)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英语预习对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探索新知识,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但传统教学活动中,预习通常是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学习也提出了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课前预习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当前,移动学习方式的普及,打破了英语学习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丰富了英语学习的资源,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将英语预习环节置于在移动学习环境中,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培养良好预习习惯为目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整体英语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的目的。本研究对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英语预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概述了内国外移动学习环境、英语预习、学习态度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预习的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了传统预习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选择了应用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预习的模式,包括预习环境、流程、内容等。以某中学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了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在英语预习环节进行干预,实施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预习方式,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研究。利用准实验研究探讨分析了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预习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意愿、学习习惯、文化认同度、教材评价、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学习目的、焦虑程度、父母对学生学英语的态度)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预习方式,学生总体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获得显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在学习意愿、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方面均获得显着提高;在学习焦虑程度方面显着降低;说明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预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
俞丽红[4](2020)在《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振兴乡村储备人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受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直接影响,应积极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英语是国际交流、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在中国的教育中,英语已经成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课程,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阶段。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落后。这一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村学生的人生发展,也影响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和乡村振兴进程,因此提升农村初中生英语水平迫在眉睫。本文开展了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教育观察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四类农村学校师生进行深入调查,意在探寻当前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主要如下:聚焦农村教育,重视英语学习;激发内在动机,尊重学生主体;纠正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认清能力短板,稳扎稳打落实;创造舒适环境,促进孩子学习;关注子女心理,形成合理期待;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离岛教育;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力量。这一研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教育的振兴提供借鉴、支持和启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王艳慧[5](2020)在《初中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文中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尽管大部分的初中英语教师重视讲练结合、复习反馈等教学环节,但许多教师却忽略课前预习这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前预习的相关建议。
顾嘉鑫[6](2019)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目前国内对英语教育开始重视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口语运用能力不足的情况。比如“哑巴英语”,就是极端注重书面英语而忽略口头表达的英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学生只会应付考试,无法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偏离了学习英语的初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已经成为评价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在2012年引入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数学、英语、科学等多门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就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给新课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理清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就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等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相关理论基础。再次,以七年级英语口语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教学分析和教学策略,对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最后,以扬州市M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学生为作为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调查问卷法、课堂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从而验证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李向勤[7](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谈芬芬[8](2019)在《初中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英语教学也更加重视,具备英语交流能力是我国人才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应试倾向明显、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多种问题,使得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哑巴英语”的现状。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而这种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后,结合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情况,提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这样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因此,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推行翻转课堂之前的问题以及挑战分别在哪?如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后的效果怎么样?并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改革有何启示?论文以A中学初三年级4个班169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通过问卷和观察来了解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学习态度。在考虑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开发了为期四周的英语学习课程。论文通过实践检验课程设计,不断地改进课程,最终以实验结果验证了翻转课堂在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方面有一定的潜力,期望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所促进。研究发现初中英语翻转课堂也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不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有些家长极其不理解也不配合课堂下的学生自学;有些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是特别熟悉。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并且建议每周进行一次教研室研讨课,共同探讨如何将这节课上的更精彩;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群体多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现代化研讨会,加大投入,让所有教师都能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舆论宣传;再次,家长多督促,且陪伴孩子学习,待孩子养成独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压力,还可以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袁霄[9](2019)在《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文中提出所谓课前预习,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学生预先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而且可以回顾与新内容相关的已学过的旧知识。所以说预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自学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许多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时,往往流于口头上的布置,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手段。因此,如何把预习落实到位,使预习更有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十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的感觉到:英语课前预习
臧文江[10](2019)在《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平板电脑因其小巧、易操作和互联性等特点被众多学校使用到日常教学中,但如何将平板电脑更加巧妙的应用到教学当中,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作为21世纪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国内对其的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将翻转课堂“本土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使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完善翻转课堂的应用,本研究通过设计以平板电脑为支撑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丰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促进平板电脑与教学的应用整合。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平板电脑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以及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平板电脑与翻转课堂的关系并分析了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借鉴了前人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基本验证了“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并被学生和老师所接受。随后,笔者对整个实验做出总结并为实施翻转课堂提出了建议。本研究基于平板电脑构建了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并且对一线教师应用平板教学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 |
(二)有关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生评教 |
(二)公共基础课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有效教学理论 |
(三)系统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三)德尔菲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五)模糊综合评价法 |
三、研究工具 |
(一)指标初构访谈提纲 |
(二)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三)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四)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
(五)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测评问卷 |
四、研究对象 |
第三章 H师范大学现有学生评教体系概述 |
一、H师范大学概述 |
二、H师范大学现有学生评教体系概述 |
三、H师范大学现有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问题分析 |
(一)评教指标制定主体单一 |
(二)评教指标涵盖内容片面 |
(三)评教指标可操作性不足 |
(四)评教指标学科差异缺乏 |
(五)评教指标权重设置偏颇 |
(六)评教指标结果反馈随意 |
第四章 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初设 |
一、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可测性原则 |
(三)导向性原则 |
(四)众议性原则 |
二、一级指标的设计 |
三、二级指标的设计 |
(一)教学态度二级指标的设计 |
(二)教学素养二级指标的设计 |
(三)教学内容二级指标的设计 |
(四)教学方法二级指标的设计 |
(五)教学效果二级指标的设计 |
第五章 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修订 |
一、问卷的信效度检测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二、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的确定 |
(一)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二)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三、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指标权重的调查设计 |
(二)指标权重的统计分析 |
第六章 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体系的运用 |
一、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二、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一)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二)《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三)《大学英语1》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三、提高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七章 小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
致谢 |
(3)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英语预习对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移动学习 |
2.1.2 移动学习环境 |
2.1.3 英语预习 |
2.1.4 学习态度 |
2.1.5 学业成就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先行组织者理论 |
2.2.2 非正式学习理论 |
2.2.3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移动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
2.3.2 英语预习研究现状 |
2.3.3 学习态度研究现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1.1 调查问卷 |
3.2 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情况概述 |
3.2.1 调查方法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3.3 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预习方案设计 |
3.3.1 设计策略 |
3.3.2 预习环境 |
3.3.3 预习流程 |
3.3.4 预习内容 |
3.3.5 预习案例 |
4 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预习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假设 |
4.1.2 实验变量 |
4.1.3 实验对象 |
4.2 实验流程 |
4.2.1 前测 |
4.2.2 实验干预 |
4.2.3 后测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4.3.1 学习态度数据分析 |
4.3.2 学业成就数据分析 |
4.3.3 实验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过程总结 |
5.2 研究结论 |
5.3 研究反思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生英语预习现状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预习现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预习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五 预习活动实验设计方案 |
个人简历 |
(4)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村 |
2.1.2 农村初中生 |
2.1.3 学习问题 |
2.1.4 英语学习问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诊断理论 |
2.2.2 监控理论 |
2.2.3 学习策略理论 |
2.2.4 归因理论 |
2.2.5 贫困文化理论 |
第三章 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
3.1 调研方案 |
3.1.1 调研工具 |
3.1.2 调研对象 |
3.1.3 调研实施与数据处理 |
3.2 调研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类型学校英语水平分析 |
3.2.2 学生兴趣与动机情况分析 |
3.2.3 学习习惯与策略情况分析 |
3.2.4 学习环境与条件状况分析 |
3.2.5 学习结果和归因情况分析 |
3.2.6 调查结果小结 |
3.3 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问题和原因分析 |
3.3.1 学习目的和动机偏离 |
3.3.2 学习习惯和策略不当 |
3.3.3 学习短板和弱项显着 |
3.3.4 家庭教育和环境欠缺 |
3.3.5 教学设施和师资落后 |
第四章 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问题改进策略 |
4.1 聚焦农村教育,重视英语学习 |
4.2 激发内在动机,尊重学生主体 |
4.3 纠正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
4.4 认清能力短板,稳扎稳打落实 |
4.5 创造舒适环境,促进孩子学习 |
4.6 关注子女心理,形成合理期待 |
4.7 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离岛教育 |
4.8 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初中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
二、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策略分析 |
(一)设立课前预习目标 |
(二)增加课前预习检查 |
(三)优化课前预习评价 |
三、结束语 |
(6)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英语口语教学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课堂观察法 |
1.5.4 实验研究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传统课堂 |
2.1.2 翻转课堂 |
2.2 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
2.3 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2.4 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
3 初中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
3.1 教学前期分析 |
3.1.1 学习需要分析 |
3.1.2 教学目标确定 |
3.1.3 学情分析 |
3.1.4 教学内容确定 |
3.1.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3.2 教学策略 |
3.2.1 教学资源的获取 |
3.2.2 教学工具的选择 |
3.2.3 教学环境的选择 |
3.2.4 教学方法的确定 |
3.2.5 教学流程的确定 |
3.3 教学过程设计 |
3.3.1 教学案例(一)Welcome to the Sunshine Town |
3.3.2 教学案例(二)Finding your way |
3.3.3 教学案例(三)Neighbours |
4 教学实施与评价 |
4.1 教学实施对象 |
4.2 教学实施过程 |
4.3 实施效果评价 |
4.3.1 学生自学情况评价 |
4.3.2 课堂表现情况评价 |
4.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4 测试成绩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实施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实施前学生口语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三: 课前小测验(以Neigbours为例) |
附录四: 自主学习任务单(1) |
附录五: 自主学习任务单(2) |
附录六: 自主学习任务单(3) |
(7)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价值 |
1.3.2 理论价值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
2.1.2 英语演讲 |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
2.4.4 项目学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
3.4.1 总体思路 |
3.4.2 .实施步骤 |
3.4.3 研究过程 |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4.1.1 问题的确立 |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4.2.1 制定行动计划 |
4.2.2 实施行动研究 |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4.3.1 研究过程总结 |
4.3.2 行动研究结果 |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5.1.1 问题的确立 |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5.2.1 制定行动计划 |
5.2.2 实施行动研究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5.3.1 研究过程总结 |
5.3.2 行动研究结果 |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6.1.1 问题的确立 |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6.2.1 制定行动计划 |
6.2.2 实施行动研究 |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6.3.1 研究过程总结 |
6.3.2 行动研究结果 |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7.1.1 测试数据 |
7.1.2 问卷调查 |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
7.1.5 访谈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7.3 研究结论 |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
7.6 研究展望 |
7.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初中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类型与拟解决的问题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及步骤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步骤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A中学英语教学推行翻转课堂模式的挑战与问题 |
2.1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
2.1.1 学生个性化学习阶段存在的挑战 |
2.1.2 翻转课堂阶段存在的挑战 |
2.2 A中学英语教学推行翻转课堂模式之初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1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初存在的问题 |
2.2.1.1 教学硬件落后 |
2.2.1.2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
2.2.1.3 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两极分化提前 |
2.2.2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初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章 A中学英语教学推进翻转课堂模式的具体做法 |
3.1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做准备 |
3.1.1 学生提升能力配合教师工作 |
3.1.2 教师用科学方法提升自我 |
3.1.3 争取家长信任 |
3.2 提升管理职能,为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
3.2.1 为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
3.2.2 加强教师培养 |
3.2.3 注重提供信息技术平台支持 |
3.3 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重构课堂教学设计 |
3.3.1 课前设计“预习单”: |
3.3.2 课堂活动设计“研学单” |
3.3.3 课后学习“巩固单”设计 |
3.4 保障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评价 |
第4章 A中学英语教学推进翻转课堂模式的成效 |
4.1 教学目的分析 |
4.2 学习环境分析 |
4.3 学习者分析 |
4.4 学习效果分析 |
第5章 A中学英语教学继续推进翻转课堂模式的思考 |
5.1 打造环境 |
5.2 技术培训,消除疑虑 |
5.3 加强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
5.4 引导教师成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针对A中学初三(1)(2)(3)(4)班学生的调查问卷(1) |
附录2 针对A中学初三(1)(2)(3)(4)班学生的调查问卷(2) |
附录3 韶关市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调查问卷 |
(10)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
二、平板电脑应用于课堂 |
三、翻转课堂顺应新课标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平板教学 |
二、翻转课堂 |
三、教学模式 |
四、自我效能感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移动学习理论 |
二、混合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平板电脑教学研究现状 |
二、平板电脑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三、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第一节 前期分析 |
一、小学英语平板教学现状分析 |
二、小学英语学情分析 |
三、平板电脑对翻转课堂的支持作用 |
四、翻转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一、翻转课堂的一般模式 |
二、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三、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的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变量 |
四、实验假设 |
五、实验准备 |
第二节 实验过程 |
第三节 实验案例 |
一、课前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诊断 |
四、课堂感悟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课程分数分析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学生访谈 |
二、教师访谈 |
第四节 课堂观察分析 |
一、自学情况 |
二、课堂互动情况 |
三、课程目标实现情况 |
第五节 实验效果与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BE的中职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多维数据分析研究 ——以幼教专业英语课为例[D]. 赵倩.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H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D]. 范亚男.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0)
- [3]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英语预习对学习态度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 杨玉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舟山市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 俞丽红.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5]初中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A]. 王艳慧.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三), 2020
- [6]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索[D]. 顾嘉鑫. 扬州大学, 2019(06)
- [7]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8]初中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分析[D]. 谈芬芬. 湖南大学, 2019(02)
- [9]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A]. 袁霄. 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9
- [10]基于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D]. 臧文江.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