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分解四步循环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张楷祥[1](2020)在《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磷酸二氢钾不仅在农业上可用作几乎所有农作物均可施用的高效磷钾复合肥,而且在现代医学、化学化工及食品工业中可用作必不可少的培养剂、强化剂、膨松剂和发酵助剂或原料等,因此,对磷酸二氢钾制备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建成低耗高效的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对发展高效农业和扩大磷酸二氢钾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复杂且设备繁多,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以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的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在投料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故障,对这些问题和故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因分析与技术改造研究,在该生产装置中反复运行调试后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实施整改后多次进行试生产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磷酸二氢钾装置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结晶机运行控制困难,基于磷酸二氢钾结晶理论,具体研究磷酸二氢钾结晶机操作条件对结晶的影响,再结合其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其结晶最佳运行工况。对本生产装置而言,确保磷酸二氢钾结晶机最佳运行的工况组合为:结晶机操作温度夏季时为36~38°C,冬季时为33~35°C,结晶机运行稳定易于控制;结晶机循环流量改变是调整磷酸二氢钾结晶产量和颗粒大小的重要手段,本装置正常生产时宜按3台循环泵全开75%左右频率进行工作。2.针对磷酸二氢钾装置关键问题——磷酸二氢钾在分离过程中离心机取出率低和晶体物料易堵塞设备和管道系统的两个问题,一是从卧式离心机滤布类型选择和离心机运行参数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调试,使该离心机结晶取出率由起初的36~49%在中后期提高到72~83%;二是从该离心机进口工艺管道、布料器、滤布洗涤水三个着力点进行分析提出改造方案,解决晶体物料堵塞离心机和管道的问题,使该离心机平均故障频次从每天10余次下降到10天1次。3.对于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中存在游离氨严重影响生产环境的问题,通过测量分析计算增加氨气洗涤回收装置,从而杜绝氨浪费的同时消除安全和环境风险,此外,还对氯化铵浓缩结晶工艺系统提出优化方案,并在其试生产过程中经验证可行,分析优化前后利弊,为本生产装置未来进一步实施节能降耗找到突破口。4.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试生产中发现的其它一般非关键问题,也进行了四项有效的整改措施:一是采用皮带给料机代替原设计双螺旋给料机作为磷钾肥干燥系统给料装置,以解决系统生产能力瓶颈的问题;二是增加干磷钾肥包装机结合原除尘尾气风机,以改善其操作环境问题;三是增加筛分设备将成团物料去除,以确保磷酸二氢钾产品质量和包装机的稳定运行问题;四是将全装置机泵的机封冷却水引用为萃取洗涤用水,以解决其用水的有效利用问题。通过本论文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在试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一般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在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上进行反复调试验证,由此使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工艺参数或工艺路线得到调整和优化,并使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的生产装置实现了连续稳定高效运行,最终实现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既为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运行优化积累一定的经验,也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今后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继续优化提供一些技术方法。
田森[2](2019)在《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文中提出三氧化二铬(Cr2O3)是一种高价值的铬盐产品,常用作催化剂、冶金原料、热喷涂材料、研磨剂等。但传统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长,环境污染严重,开发新型三氧化二铬生产技术成为必然趋势。2013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发了一条电化学法制备铬酸盐的清洁生产技术,以高碳铬铁为牺牲阳极,钠碱(钾碱)为电解液,常温常压下电氧化制备出铬酸钠(铬酸钾)。该技术含铬废弃物排放量少、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可控、副产品经济价值高,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将电化学法制备铬酸盐新技术应用到铵盐体系,设计出两步法制备三氧化二铬技术路线,即第一步电氧化铬铁制备铬酸铵,第二步热分解铬酸铵制备Cr2O3。论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其一,铵碱体系下铬铁电氧化过程,包括电氧化过程参数优化、铬酸铵溶液结晶方法探索和电氧化机理推测;其二,热分解制备Cr2O3过程,包括热分解过程参数优化及添加剂使用对纳米Cr2O3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以电流效率为参考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铬氨物质的量比、电流密度和循环流量对铬铁电氧化过程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铬氨物质的量比为0.2:1,电流密度为140 A/m2,循环流量为12 L/h,在此条件下铬的电流效率高达63%。通过稳态线性极化曲线法对铬铁电极在氨水中的极化过程进行了探索,数据表明高碳铬铁在氨水溶液中表现出活化-阻止活化—再活化的特征。(2)对铬酸铵溶液的结晶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不同结晶方式对产品晶型、晶貌和颜色的影响。研究发现铬酸铵溶液经蒸发结晶无法得到铬酸铵晶体,只能得到橙黄色的重铬酸铵晶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将电解液冷冻固结,再利用低温升华设备对固结样品脱水,最终获得了一种亮黄色、多孔状的铬酸铵晶体。通过对比阿拉丁生产的铬酸铵产品,冷冻干燥得到的铬酸铵表现出更好的纯度和色泽。(3)对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制备三氧化二铬进行了研究。从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的热分析结果,推测出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过程遵循Cr6+→Cr4+→Cr3+的还原过程。分别考察了热分解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Cr2O3晶型、晶貌及色度的影响,优化了铬酸铵与重铬酸铵制备Cr2O3的热分解条件。在热分解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0.5 h,升温速率分别为4℃/min和5℃/min的条件下,得到了晶型完整的亮绿色球形Cr2O3。(4)研究了热解过程添加剂对制备Cr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硝酸铵添加铬酸铵中,且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0.625:1时,能够得到平均粒径为84 nm的三氧化二铬晶体颗粒。将碳酸氢铵添加到重铬酸铵中,且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热分解可得平均粒径为42 nm的三氧化二铬颗粒。本论文研究的铬铁-铬酸铵(重铬酸铵)-三氧化二铬工艺是一条新型的、短流程的三氧化二铬制备技术。论文研究结果为铬铁电化学法制备Cr2O3技术的产业化推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对铬盐电氧化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程加林,池永庆,贾攀锋,吕亚臻,王远洋[3](2019)在《通氨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通氨盐析硫酸铵钾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的新工艺。精制硫酸钾母液Ⅱ和粗品氯化铵母液Ⅳ混合加热,与氯化钾和热析硫酸铵钾一起反应制取粗品硫酸钾,再与氯化钾反应得到含51.27%氧化钾的硫酸钾;分离粗硫酸钾后的母液Ⅰ与硫酸铵和通氨盐析硫酸铵钾一起高温反应,分离热析硫酸铵钾的母液,经蒸发一定水后,冷却制取粗氯化铵;由贫氨母液溶解粗氯化铵后,经通氨盐析硫酸铵钾分离的母液进行蒸氨后冷却析出含33.35%铵根、64.01%氯离子、0.5%氧化钾的氯化铵。整个工艺过程闭路循环,氧化钾回收率达96.5%~97.5%。
程加林,池永庆,贾攀锋[4](2019)在《硫酸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硫酸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设计及实验研究。依据体系的水盐相图,设计出的新工艺由硫酸钾的制备、中间热析硫酸钾铵的制备和氯化铵的制备3部分组成。根据新设计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利用工业级原料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与新设计工艺参数吻合较好。制备的硫酸钾含K2O质量分数51. 63%,氧化钾利用率达92. 16%。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热析硫酸铵钾以及精制硫酸钾母液、粗氯化铵母液、重结晶氯化铵母液等3种液体返回系统循环利用。整个工艺过程闭路循环,无污染排放。
李丹[5](2019)在《沸石法苦卤钾富集及硝酸钠钾分离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工业及农业市场对KNO3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目前国内KNO3生产工艺主要采用NH4NO3和KCl复分解法,所得产品中含大量NH4Cl,且纯度低、粒度差,不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急需开发低能耗,高效率的KNO3生产新工艺。本文基于沸石离子交换技术,提出了一种以改型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以Na NO3为洗脱剂的苦卤钾富集及富钾卤水中Na NO3与KNO3节能分离新工艺。该工艺对洗脱液中钾离子分段回收,循环利用,并将硝酸钠产品作为洗脱剂回用至钾富集过程,具有高效、低能耗的优势,对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应用研究意义。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钾富集过程,包括K+吸附及Na NO3洗脱两个阶段,其中洗脱阶段是得到富含KNO3卤水的关键过程,因此,考察了洗脱剂浓度、洗脱温度对洗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6wt%的硝酸钠溶液作为洗脱剂、90°C的洗脱温度的条件下,沸石有效交换容量为24.17 mg(K+)/g(沸石)。开发了叠加吸附、分段洗脱并回收洗脱液循环利用的新技术,使富钾卤水的交换率和沸石有效交换能力分别提升7.5%和2%。之后根据Na+、K+//NO3--H2O相图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硝酸钠和硝酸钾溶液。考察了不同蒸发终点温度及沉降温度对硝酸钠纯度的影响,确定蒸发终止温度为126°C,保温沉降温度为80°C,冷却结晶温度为5°C,得到的Na NO3粗盐纯度为98.77%,可直接作为洗脱剂回用至钾富集过程。又利用硝酸钾母液洗涤KNO3粗盐,使KNO3纯度提高到99%。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Na NO3溶解与KNO3冷却结晶耦合的方案,利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了热流模拟,实现了温度收敛,该方法有效利用了Na NO3溶解吸热和KNO3结晶过程放热之间的热量交换,降低了过程能耗。最后利用FBRM及PVM对混合体系中KNO3冷却结晶过程进行实时在线分析研究,运用矩阵转化实现了弦长分布(CLD)与粒度密度分布(PSD)之间的转换,进而根据粒度衡算公式以及矩量法建立了KNO3结晶动力学方程,表明了KNO3晶体生长符合L定律。并探究了搅拌速率、冷却速率及终点温度对晶体粒度、纯度及产率的影响,为动态控制KNO3结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石冰[6](2019)在《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文中认为硫酸钾作为优秀的钾肥品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工艺是我国硫酸钾生产的主流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稳定、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产品质量和钾元素的利用率有待提高,课题以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硫酸铵法工艺为基础,开展精制提高产品品质和母液蒸发结晶回收钾资源的工艺研究,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本课题针对氯化钾用量、水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品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开展精制工艺参数的优化,运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反应条件:氯化钾用量50%、水量比0.8、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0min:研究还开展了公斤级的放大验证实验,其中转化率达到85.48%,精制硫酸钾K2O含量51.07%,产品符合国标一等品要求。采用Aspen软件对硫酸钾蒸发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顺流三效蒸发结晶工艺和逆流二效蒸发结晶工艺两种蒸发结晶流程;搭建了间歇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对各效蒸发结晶节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实验测定,并反馈实验数据优化蒸发结晶计算流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流程操作性差别不大,但逆流二效的能耗比顺流三效高42.6%。论文还开展了2万吨/年精制硫酸钾生产规模的概念设计,对工艺中的关键精制反应工段,进行了物料和能量平衡计算,完成了工艺和物料平衡图设计和关键设备选型计算工作,并采用专业软件完成项目经济评价。
任根宽,杨秀山,王辛龙,张志业,杨林,钟本和[7](2018)在《工业固体副产物硫酸盐的资源化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磷石膏及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硫铁矿还原分解磷石膏或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的新工艺,改变目前磷石膏和硫酸亚铁废渣的处理方式,可实现湿法磷酸及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钙硫铁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磷石膏和硫酸法钛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汪朝强,唐浩,明大增,罗康碧,李沪萍,潘登[8](2017)在《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指出磷酸二氢钾不仅在农业是一种高效、高浓度的磷钾复合肥料,而且在化学工业、医疗及食品行业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简述了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秉承着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分别对以湿法磷酸、磷酸二氢钙或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蔡相毅[9](2017)在《钾明矾制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硫酸钾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钾肥中重要的无氯钾肥。我国水溶性钾盐资源储量低,长期依赖进口。利用储量丰富的非水溶性钾矿资源制取硫酸钾意义重大。本课题组对明矾石直接加压酸浸法、钾长石氟化学法、锂云母氟化学法等非水溶性钾矿资源制取硫酸钾的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采用钾明矾结晶从酸性浸取液中分离技术路线,为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因此开展钾明矾的综合利用研究意义重大。提出了钾明矾与氯化钾复分解法制取硫酸钾及氯化铝的工艺,对该复分解反应的物性分析表明: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反应温度应高于60℃。通过对该复分解反应的工艺研究及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分析,得出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n钾明矾:n氯化钾=1:4.4、m盐:m水=1.45:1、震荡速率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120 min,此时获得结晶产物7.83 g,硫酸钾的纯度为75.69%,其余为氯化钾,需要进一步重结晶才能获得纯的硫酸钾,表明钾明矾与氯化钾复分解反应技术路线是可以实现从钾明矾中分离获得硫酸钾。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 90℃下K+,Al3+//SO42-,Cl--H20四元交互体系液固相平衡关系。根据相图分析表明:由钾明矾、氯化钾配成的系统点可以落在硫酸钾结晶相区内,理论上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纯硫酸钾结晶,但是90℃复分解反应温度下,该硫酸钾结晶区域范围小,此温度下复分解直接获得纯硫酸钾的难度较大。研究了钾明矾≥100℃情况下与氯化钾复分解反应过程,发现高温条件下反应易生成碱式硫酸铝钾,不易得到硫酸钾;而用稀硫酸作为溶剂进行反应时,在溶剂的酸度高至AG= 14.64时依然没有得到硫酸钾,固相为碱式硫酸铝钾,这是因为Al3+在高温条件下易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而Cl-在高温下的酸性溶液中易生成HCl气体挥发出体系。因此,钾明矾≥100℃高温制取硫酸钾不易实现。研究了钾明矾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复分解反应过程,研究表明:乙醇-水混合溶剂下,能大大降低硫酸钾溶解度,通过对该复分解反应的工艺研究及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分析,得出较优条件为:混合溶剂的组成为ω乙醇=40%,反应温度为70℃,m钾明矾:m氯化钾=1.8:1,m盐:m溶剂=0.7:1,震荡速率为200 r/min,反应时间为120 min,此时获得的结晶产物质量为25.86 g,硫酸钾的纯度为91.71%。本研究为钾明矾与氯化钾复分解制取硫酸钾及氯化铝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依据,该研究对于解决不溶性钾矿资源提取钾肥及综合利用的难题开辟了新的方向,对于拓展世界可利用钾肥资源范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郭强[10](2017)在《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酸二氢钾作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高效无氯磷钾复合肥,应用广泛。目前,磷酸二氢钾生产主要采用中和法,因原料磷酸和氢氧化钾价格太高,难以大规模在农业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另外,随着国内工业发展,大量的废硫酸处理和排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氯化钾、硫酸和磷酸氢钙为原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其关键点是整个反应过程控制在80℃以下,从而即克服了传统曼海姆法高温(600-800℃)合成反应条件以及对设备的严重腐蚀(硫酸和盐酸)的根本缺点,又解决了传统中和法以磷酸、氢氧化钾为原料的高成本缺点。研究表明:本新工艺钾和磷的总回收率分别为99%和95%,每制一吨磷酸二氢钾的原料成本约为3100-3500元,大大低于现有的以氢氧化钾、磷酸为原料的中和法原料成本(约6000元/吨),原料成本降低了35-45%。本新工艺优化的工艺条件是:(1)氯化钾和硫酸反应制硫酸氢钾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氯化钾初始质量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氯化钾和硫酸的摩尔配比在1:1.2,反应时间12min。(2)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磷酸氢钙和硫酸氢钾反应制磷酸二氢钾的最优工艺组合为: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60℃,液固比为4.5,钾磷比为1.3。各因素对磷酸二氢钾制备中母液磷收率的影响顺序:反应温度>液固比>磷钾比>反应时间。(3)磷酸二氢钾母液结晶实验,控制蒸发水量在70%,所得到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纯度在96%以上,符合国家农业级一等品标准。
二、复分解四步循环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分解四步循环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磷酸二氢钾的用途及其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
1.1.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
1.1.2 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
1.1.3 各类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的对比 |
1.1.4 我国磷酸二氢钾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概况 |
1.1.5 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
1.2 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概况 |
1.2.1 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
1.2.2 安装工程概况及核心设备易发故障 |
1.2.3 装置各工段生产流程简述 |
1.2.4 项目建设概况 |
1.3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磷酸二氢钾装置关键问题的分析及调试整改 |
2.1 磷酸二氢钾结晶运行问题分析及最佳控制工况 |
2.1.1 磷酸二氢钾结晶基本理论及本装置浓缩结晶流程 |
2.1.2 磷酸二氢钾结晶运行问题及分析 |
2.1.2.1 结晶机高温操作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
2.1.2.2 结晶机低温操作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
2.1.2.3 结晶时间对结晶机运行控制的影响 |
2.1.3 结晶机最佳控制工况探索 |
2.1.3.1 结晶机操作温度的影响 |
2.1.3.2 搅拌的影响 |
2.1.3.3 母液杂质对结晶机操作的影响 |
2.1.3.4 母液pH值和设备管道材质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2 磷酸二氢钾离心机调试及整改 |
2.2.1 滤布类型对取出率的影响 |
2.2.2 离心机运行参数对取出率的影响 |
2.2.2.1 不同转速对分离的影响 |
2.2.2.2 不同刮刀间隙的要求 |
2.2.2.3 物料开关调整 |
2.2.2.4 清洗次数调整 |
2.2.3 离心机管道改造 |
2.2.3.1 离心机进料管改造 |
2.2.3.2 离心机布料器改造 |
2.2.3.3 滤布清洗水改造 |
2.3 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的改造 |
2.3.1 氯化铵结晶体系游离氨影响安全环境的问题及分析 |
2.3.1.1 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运行过程 |
2.3.1.2 游离氨的来源 |
2.3.2 新增氨气回收装置 |
2.3.3 氯化铵浓缩结晶生产过程优化 |
2.3.3.1 结晶系统优化方案 |
2.3.3.2 优化后试车情况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2.4.1 结晶机运行调试优化小结 |
2.4.2 磷酸二氢钾离心机调试整改小结 |
2.4.3 氯化铵结晶体系改造小结 |
第三章 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其它问题整改 |
3.1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系统改造 |
3.1.1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1.2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方式的更改 |
3.2 干磷钾肥包装系统改造 |
3.3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改造 |
3.3.1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3.2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改造 |
3.4 泵机封水系统改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论文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铬盐行业发展现状 |
1.2 三氧化二铬的性质与用途 |
1.3 三氧化二铬的生产技术 |
1.3.1 铬酸酐热分解法 |
1.3.2 重铬酸钠与硫酸铵复分解法 |
1.3.3 氢氧化铬热分解法 |
1.4 电化学法制备铬系产品 |
1.4.1 技术原理 |
1.4.2 研究现状 |
1.4.3 技术优势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装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铬铁电氧化实验 |
2.2.2 热分解实验 |
2.3 分析方法 |
2.3.1 六价铬分析 |
2.3.2 铬的电流效率计算 |
2.3.3 产品表征设备与方法 |
第3章 铵碱体系下铬铁电氧化过程研究 |
3.1 电氧化过程单因素实验 |
3.1.1 铬氨物质的量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3.1.2 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3.1.3 循环流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3.1.4 验证实验 |
3.2 结晶产物表征 |
3.2.1 物相分析 |
3.2.2 形貌分析 |
3.2.3 颜色分析 |
3.2.4 成分分析 |
3.3 铬铁电氧化机理探讨 |
3.3.1 电极反应 |
3.3.2 极化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铬酸铵(重铬酸铵)热分解制备三氧化二铬研究 |
4.1 热分解过程研究 |
4.2 不同热分解过程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
4.2.1 热分解温度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
4.2.2 保温时间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
4.2.3 升温速率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
4.3 添加剂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
4.3.1 添加剂对铬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
4.3.2 添加剂对重铬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通氨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硫酸钾制备工艺原理 |
1.1 硫酸钾制备工艺原理 |
1.1.1 粗品硫酸钾制备工艺[7-8] |
1.1.2 精制硫酸钾制备工艺 |
1.2 粗品氯化铵制备工艺原理 |
1.2.1 中间产物制备工艺 |
1.2.2 粗品氯化铵制备工艺 |
1.3 通氨提纯氯化铵工艺原理 |
1.3.1 通氨盐析硫酸铵钾的制备工艺 |
1.3.2 提纯氯化铵制备工艺 |
2 主要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1 硫酸钾制备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1.1 粗品硫酸钾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1.2 精制硫酸钾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2 粗品氯化铵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2.1 热析中间产物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2.2 粗氯化铵工艺控制条件及实验结果 |
2.3 提纯氯化铵的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3.1 通氨盐析硫酸铵钾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2.3.2 提纯氯化铵工艺条件及实验结果 |
3 结论 |
(4)硫酸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原理分析及应用 |
2 硫酸钾新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
2.1 硫酸钾制备工艺计算 |
2.1.1 精制硫酸钾制备工艺计算 |
2.1.2 粗品硫酸钾制备工艺计算 |
2.2 中间热析硫酸铵钾制备工艺计算 |
2.2.1 工艺说明 |
2.2.2 工艺计算 |
2.3 氯化铵制备工艺计算 |
2.3.1 工艺说明 |
2.3.2 工艺计算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1 实验结果 |
3.2 讨论 |
4 结论 |
(5)沸石法苦卤钾富集及硝酸钠钾分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钾富集方法 |
1.1.1 化学沉淀法 |
1.1.2 膜分离法 |
1.1.3 溶剂萃取法 |
1.1.4 离子交换法 |
1.2 现有硝酸钾生产工艺概述 |
1.2.1 智利SQM硝钠转换法 |
1.2.2 硝酸-氯化钾溶剂萃取法 |
1.2.3 硝酸铵-氯化钾复分解法 |
1.2.4 硝酸铵-氯化钾离子交换法 |
1.2.5 沸石法海水提取硝酸钾技术 |
1.3 结晶动力学理论研究 |
1.3.1 结晶过程 |
1.3.2 动力学研究基础及方法 |
1.3.3 硝酸钾结晶生长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1.4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 |
1.4.1 FBRM工作原理 |
1.4.2 晶粒分布与弦长密度转换模型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钾富集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钾富集实验装置及方法 |
2.3.1 钾富集实验装置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分析方法 |
2.3.4 表征方法 |
2.4 沸石预处理 |
2.4.1 沸石柱改型 |
2.4.2 沸石表征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卤水实验 |
2.5.2 苦卤实验 |
2.5.3 不同原料对富集过程的影响 |
2.5.4 苦卤钾富集优化工艺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富钾卤水中钠钾分离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装置及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蒸发温度的确定 |
3.3.2 保温沉降温度的确定 |
3.3.3 冷却结晶温度的确定 |
3.3.4 粗硝酸钾的洗涤提纯 |
3.3.5 固体表征 |
3.3.6 蒸发分离流程总循环 |
3.3.7 热回收利用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硝酸钾结晶过程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4.2.4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LD与 PSD转换模拟 |
4.3.2 硝酸钾结晶动力学模型 |
4.3.3 硝酸钾冷却结晶动力学影响因素分析 |
4.3.4 不同条件对晶体粒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国内外钾资源现状 |
1.1.2 硫酸钾的生产及需求 |
1.2 硫酸钾生产技术进展 |
1.2.1 卤水提取硫酸钾技术 |
1.2.2 硫酸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
1.2.3 离子交换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
1.2.4 复分解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
1.3 硫酸铵法工艺的研究 |
1.3.1 硫酸铵法工艺相图研究 |
1.3.2 硫酸铵法工艺条件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硫酸钾精制研究 |
2.1 再浆精制反应的条件优化和效果确定 |
2.1.1 关键因素和考察指标 |
2.1.2 单因素实验 |
2.1.3 均匀实验设计 |
2.1.4 均匀实验结果和分析 |
2.2 硫酸钾精制放大实验 |
2.2.1 粗制硫酸钾规模制备 |
2.2.2 再浆精制放大实验 |
2.3 精制和粗制硫酸钾产品物性对比 |
2.3.1 化学组分 |
2.3.2 粒度分布 |
2.3.3 吸湿性能 |
2.3.4 溶解度 |
2.4 小结 |
第3章 硫酸钾母液蒸发实验与过程模拟 |
3.1 Aspen流程模拟 |
3.1.1 物料体系设定 |
3.1.2 单元模型和流程计算 |
3.2 蒸发结晶测试平台 |
3.2.1 实验装置建立 |
3.2.2 化学分析方法 |
3.2.3 原料使用和母液组成确定 |
3.2.4 氯化铵蒸发体系的沸点变化测定 |
3.3 顺流三效结晶模拟 |
3.3.1 Aspen流程设计和参数设置 |
3.3.2 各效蒸发实验和模拟计算优化 |
3.3.3 顺流三效优化流程 |
3.4 逆流二效结晶模拟 |
3.4.1 Aspen流程设计和参数设置 |
3.4.2 各效蒸发实验和模拟计算优化 |
3.4.3 逆流二效结晶优化流程 |
3.5 两种蒸发流程的应用比较 |
3.6 小结 |
第4章 概念设计 |
4.1 概念设计基础 |
4.1.1 装置规模计算 |
4.1.2 原材料规格 |
4.1.3 主产品及副产品规格 |
4.1.4 公用工程 |
4.1.5 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
4.2 设计原则和依据 |
4.3 硫酸钾生产工艺概念流程 |
4.3.1 硫酸钾生产工艺原则流程 |
4.3.2 硫酸钾结晶和分离工段 |
4.3.3 氯化铵结晶和分离工段 |
4.3.4 硫酸钾精制工段 |
4.3.5 硫酸钾干燥工段 |
4.4 硫酸钾精制工段的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 |
4.5 精制工段的PFD图绘制 |
4.6 关键设备计算和设备列表 |
4.6.1 关键设备的计算 |
4.6.2 精制硫酸钾工段主要设备 |
4.7 经济评价 |
4.7.1 主要消耗估算 |
4.7.2 总建设投资估算 |
4.7.3 基础数据说明 |
4.7.4 经济效益指标和项目评估 |
4.8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工业固体副产物硫酸盐的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
1.1 磷石膏在建材方面的应用 |
1.2 磷石膏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1.3 磷石膏制取硫酸铵 |
1.4 磷石膏制取硫酸钾 |
1.5 制硫酸联产水泥 |
2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综合利用现状 |
2.1 硫酸亚铁用作化学还原剂 |
2.2 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颜料 |
2.2.1 氧化铁红 |
2.2.2 氧化铁黑 |
2.2.3 氧化铁黄 |
2.3 硫酸亚铁制备纳米氧化铁 |
2.4 硫酸亚铁制备聚合硫酸铁 |
2.5 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钾 |
3 固体副产物硫酸盐中硫、铁、钙的回收 |
4 结论 |
(8)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 |
2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发展前景 |
3 结语 |
(9)钾明矾制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钾资源概述 |
1.2.1 钾资源分类 |
1.2.2 世界钾资源状况 |
1.2.3 我国钾资源状况 |
1.3 硫酸钾的生产工艺 |
1.3.1 氯化钾转化法 |
1.3.2 液态钾资源制取法 |
1.3.3 固态钾资源法 |
1.4 课题来源 |
1.5 钾明矾制取硫酸钾的工艺 |
1.5.1 焙烧-水浸法 |
1.5.2 氨浸法 |
1.5.3 石灰法 |
1.6 课题选题思路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1.7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钾明矾与氯化钾复分解反应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复分解反应涉及的各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分析 |
2.3 基于盐的水溶解度特性的复分解反应可行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分析方法 |
3.1 实验仪器 |
3.1.1 离子色谱 |
3.1.2 X射线衍射仪 |
3.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
3.2 实验试剂 |
3.3 分析方法 |
3.3.1 固体物相结构分析 |
3.3.2 化学成分分析 |
第四章 钾明矾复分解制取硫酸钾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研究方法 |
4.2.1 实验方法 |
4.2.2 实验工艺流程 |
4.2.3 实验设备 |
4.2.4 数据处理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反应温度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4.3.2 盐配比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4.3.3 盐-水质量比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4.3.4 震荡速率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4.3.5 反应时间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K~+,Al~(3+)//SO_4~(2-),Cl~--H_2O四元交互体系相平衡关系的研究 |
5.1 相平衡关系研究的意义 |
5.2 相平衡关系研究的方法 |
5.2.1 等温溶解平衡法 |
5.2.2 变温法 |
5.3 固相、液相鉴定和分析的意义及方法 |
5.3.1 固相鉴定的意义 |
5.3.2 固相鉴定的方法 |
5.3.3 液相成分分析的意义及方法 |
5.4 主要研究内容 |
5.5 实验研究方法 |
5.5.1 实验方法 |
5.5.2 实验工艺流程 |
5.5.3 实验设备 |
5.5.4 数据处理方法 |
5.6 结果与讨论 |
5.6.1 K~+//SO_4~(2-),Cl~--H_2O三元体系相平衡关系研究 |
5.6.2 Al~(3+)//SO_4~(2-),Cl~--H_2O三元体系相平衡关系研究 |
5.6.3 K~+,Al~(3+)//SO_4~(2-)-H_2O三元体系相平衡关系研究 |
5.6.4 K~+,Al~(3+)//Cl~--H_2O三元体系相平衡关系研究 |
5.6.5 K~+,Al~(3+)//SO_4~(2-),Cl~--H_2O交互四元体系相平衡关系研究 |
5.7 过程分析与计算 |
5.7.1 过程分析 |
5.7.2 过程计算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钾明矾高温复分解制取硫酸钾技术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研究方法 |
6.2.1 实验方法 |
6.2.2 实验工艺流程 |
6.2.3 实验设备 |
6.3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6.4 反应溶剂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钾明矾混合溶剂复分解制取硫酸钾技术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研究方法 |
7.2.1 实验方法 |
7.2.2 实验工艺流程 |
7.2.3 实验设备 |
7.2.4 数据处理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溶剂组成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3.2 反应温度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3.3 盐-溶剂质量比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3.4 盐配比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3.5 震荡速率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3.6 反应时间对产物硫酸钾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其用途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磷酸二氢钾研究现状 |
1.2.2 硫酸制钾盐现状及工业废酸的利用 |
1.2.3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1.2.4 国内外市场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仪器、药品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药品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2.3.1 钾离子的测定 |
2.3.2 氯离子的测定 |
2.3.3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2.3.4 磷含量的测定 |
2.3.5 氢离子含量的测定 |
2.4 表征方法 |
2.5 工艺流程图 |
第3章 KCL制备KHSO_4的实验研究 |
3.1 理论基础 |
3.2 硫酸氢钾的制备 |
3.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3.2.2 分析方法 |
3.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讨论 |
3.2.4 循环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工艺研究 |
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4.1.1 磷酸氢钙转化的化学基础 |
4.1.2 硫酸钙的结晶 |
4.2 动力学基础 |
4.3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 |
4.3.1 实验的反应体系 |
4.3.2 实验装置 |
4.3.3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4 正交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5 综合实验 |
4.4 母液的蒸发结晶 |
4.4.1 母液的蒸发水量 |
4.4.2 磷酸二氢钾的结晶 |
4.4.3 蒸发结晶实验小结 |
第5章 经济性评价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四、复分解四步循环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张楷祥.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D]. 田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9(04)
- [3]通氨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研究[J]. 程加林,池永庆,贾攀锋,吕亚臻,王远洋. 无机盐工业, 2019(10)
- [4]硫酸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设计研究[J]. 程加林,池永庆,贾攀锋. 现代化工, 2019(11)
- [5]沸石法苦卤钾富集及硝酸钠钾分离工艺研究[D]. 李丹.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6]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D]. 石冰.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7]工业固体副产物硫酸盐的资源化利用[J]. 任根宽,杨秀山,王辛龙,张志业,杨林,钟本和. 磷肥与复肥, 2018(02)
- [8]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J]. 汪朝强,唐浩,明大增,罗康碧,李沪萍,潘登. 无机盐工业, 2017(06)
- [9]钾明矾制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D]. 蔡相毅. 福州大学, 2017(05)
- [10]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D]. 郭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