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孙嘉楠[1](2020)在《边缘计算环境下车联网任务卸载与数据分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满足车辆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的挑战日益突出。车联网边缘计算(Vehicular Edge Computing,VEC)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计算范式,它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迁移到接近车辆用户的网络边缘,从而降低服务延迟并减少通信开销。然而,由于边缘计算资源的地域分散性和车联网的高动态性,VEC中的服务提供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VEC的任务卸载和数据分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计算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应用的整体性能。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提供计算服务的场景,提出一种基于RSU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本文设计一种实现RSU协同边缘计算的网络架构和任务卸载流程,分析任务执行位置和执行顺序对任务完成时间和任务执行成本产生的影响,构建任务卸载效用模型;以任务卸载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单亲遗传算法和启发式规则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与现有策略相比,基于RSU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的卸载效用提高了约15%。(2)针对高可用计算服务的提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辆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本文设计一种实现车辆协同边缘计算的网络架构和任务卸载流程,分析通信资源分配和计算资源分配对任务完成时间产生的影响,构建任务完成时间模型;以平均完成时间最小化和成功完成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蝙蝠算法和非支配排序的多目标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与现有策略相比,基于车辆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有效地缩短了任务完成时间,提高了任务完成率。(3)针对多媒体数据的吞吐量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2D协作的多播数据分发机制。本文在边缘计算环境下集成多播技术和中继技术,设计一种实现D2D协作多播的网络架构和通信流程,综合考虑车辆移动性和信道质量等因素,构建中继信道容量模型;以最小中继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聚类思想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现有的数据分发机制,基于D2D协作的多播数据分发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多媒体数据的吞吐量。(4)针对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效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可扩展的端到端报头压缩机制。本文在边缘计算环境下集成报头压缩技术和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基于报头压缩与压缩包转发分离的思想,设计端到端报头压缩机制的总体架构;设计实现端到端报头压缩的压缩器体系结构,扩充控制器的管理功能;从理论上分析本文报头压缩机制在处理能力、可扩展性、带宽节省和端到端延迟等方面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与现有的报头压缩机制相比,可扩展的端到端报头压缩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了端到端延迟。

李志刚[2](2012)在《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和质量将持续增长和不断提高。但伴随着资源的开发,我国许多矿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日趋严峻的问题,如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安全事故频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引起资源的短缺加大,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后,又使得环境容量降低,从而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降低,导致矿区缓慢发展。因此,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的研究当然就成为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焦点问题。虽然,关于矿区可持续发展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目前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来研究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信息服务的成果并不多,且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所以,对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拓展。论文是在《四川省矿产资源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西南地区暗色岩套矿产数据库构建及技术经济评价》、《四川省矿产储量利用调查数据库建设项目》等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动力学、管理科学为理论方法,以攀西矿区、山东省龙口矿区等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研究矿区可持续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空间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方法。研究成果对提高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为国家、地方政府、矿区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的层次结构,针对矿区可持续开发和管理过程和内容等特点,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设计了矿区开发管理信息服务的立体概念模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对象,能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理解矿区可持续发展对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明确信息服务的目标。并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特征和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以达到利用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功能来提高决策分析能力的目的。(2)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理论的框架下,应用SOA架构和Web Services技术,构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按数据管理、图形管理、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应用模型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较详细地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式,以及具体的应用技术方案。为矿区开发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帮助。(3)在讨论了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信息内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的数据整合技术,重点研究了面向服务的矿区数据整合架构。其次,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依据标准,通过需求分析,设计了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说明了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最后,介绍了基于UML和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成果为探索科学、合理地组织矿区海量、异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和整合方案提供思路。(4)以系统科学和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反馈控制为特点的系统动力学为方法,构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模型。分别对矿区选择的依赖采掘业与粗加工业、实行产业创新战略两种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对矿区的五种产业园区演变产生的经济成效GDP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GIS用于模型的空间数据前处理和模拟结果的空间可视化表达。从而为矿区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控提供依据,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将系统动力学和GIS整合应用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丰富和拓展了矿区模拟的研究思路,在矿区规划的空间动态模拟方面建立了一套新的模式和方法。研究表明: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依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还会导致矿区的经济体系在今后30-35年内突然衰退以至崩溃;通过采矿技术创新来优选矿藏、科学探矿的策略也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或多或少延缓该地区经济体系崩溃的时间;通过采矿副产品作为其他产业资源投入的循环经济体系,也不能保证该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因为完全依赖采掘业产出的其他制造加工业不但会随着采掘业的萧条而逐渐丧失资源渠道。即矿区的资源开发是有限的,要尽早做长期发展规划。矿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引入―资源深度加工业‖、―矿业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业‖、―矿区生活服务业和相关制造业‖、―生态业‖等产业,并大力扶持。同时,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重点是进行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结构调整,使产业链向矿区外延拓。(5)针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研究了矿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指导矿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社会发展提供依据,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提供决策支持。

张立朝,潘贞,王珂珂,王富强,王青山[3](2008)在《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向服务架构是通过功能定义为独立的服务、面向消息机制的新的应用程序体系架构。本文深入研究了面向服务架构,分析比较了当前构建面向服务架构的主要技术,包括:REST、Agent、Web服务、Jini以及.NET Remoting等。针对地理信息的独特性,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本文旨在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更优地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性。

张立朝,潘贞,赵鹏,王富强,张世全[4](2007)在《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向服务架构是通过功能定义为独立的服务、面向消息机制的新的应用程序体系架构。本文深入研究了面向服务架构,分析了比较当前构建面向服务架构的主要技术,包括:REST、Agent、Web服务、Jini以及.NET Remoting等。针对地理信息的独特性,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本文旨在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更优地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性。

吴功和[5](2006)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IT技术,特别是Web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组件技术的发展对GIS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则促使GIS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地从新的技术中汲取动力,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式正发生着从“系统与功能”到“服务与应用”的演变,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当前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已经不算少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清晰论述。地学计算服务的计算能力、异构服务的互操作和服务融合等仍然是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的软肋。本文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结合自己的多年思考,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以及依靠目前的软件技术建立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及应用的方法,并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架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分析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 2.剖析了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的分布特性,提出了网络节点间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迁移模型,使之成为分析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的一种新手段,并根据该模型将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分为静态服务体系和动态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围绕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深刻剖析和总结了各种可资利用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相融合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3.分析总结了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及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基于不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方法,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首次全面总结了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其给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带来的突破以及XML对于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意义。 4.从研究基于COM组件创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入手,对基于Client/Server架构的典型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作为实例,详细剖析了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创建过程,并分析总结了此类服务的优势和缺点,提出将此类服务作为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的组织、存储以及创建动态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 5.论述了传统WebGIS技术创建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的静态特征,通过基于ArcIMS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分析总结了此类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局限性,并对此类服务性能的优化、功能的增强、服务的快速开发以及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等方面做了研究和改进,实现了基于脚本语言的客户端标注功能;将客户端请求和服务器端相应封装为便于用户二次开发的ASP.Net服务器控件,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基于该服务器实现服务的快速开放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以成熟的WebGIS软件创建服务器平台并开发嵌入式客户端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孙斌[6](2005)在《基于GI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办公自动化(OA)正在飞速发展,但两者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管理空间数据比较有优势,但管理文本、表格数据还缺乏灵活性,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那些由文字、表格数据构成的简单信息游刃有余,却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把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向大型的综合集成系统方向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论文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分析了课题的背景、目的及基于GIS 的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对地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客户机/ 服务器( Client/Server , C/S) 模式与浏览器/ 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两种体系结构的系统特点和B/S 结构的优势。并对数据库的设计、连接及操作数据库的技术作了介绍。然后对GIS 与OAS 系统的集成原则、数据的集成及其方法,以及对图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及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导师吴信才教授开发的国内最优秀的MAPGIS 作为GIS 的平台,采用GIS 的二次开发技术、工作流技术、空间数据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C/S、B/S 结构与Internet/Intranet 技术、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OOA&D)方法以及办公自动化信息的时空动态管理技术等,作为实现基于GIS 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个新模式,并从数据端、集成环境和客户端等三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采用紧凑的三层体系结构和B/S,C/S 的结构设计。并通过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把组件式GIS(COMGIS)和最新的OA 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从而实现GIS 与OA 真正一体化集成的新模式。论文以武汉达明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为例,对实现GIS与OAS的集成开发,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如果要让GIS 可以很方便地与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的无缝集成的话,就要充分地利用GIS 的集成开发方式,结合GIS 工具软件与可视化开发语言进行集成的二次开发;二是要充分地利用空间数据,实现有效的辅助决策系统,对基于元数据技术的、分布式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技术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

张霞[7](2004)在《地理信息服务组合与空间分析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nternet是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一直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如今正在变为Web服务的媒介。Web服务系列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正在引发信息技术的另一场浪潮。软件工业的发展经历了集中式——模块化——对象化——组件化的过程,目前正在向Web服务的方向发展。XML和Web服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Web应用程序的构造模式。XML具有强大的自描述能力,实现了数据与表现形式的分离,在Web信息共享及异构应用数据交换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Web服务包括一系列基于XML的标准技术集合。 Web服务的概念模型来自面向服务架构(SOA),Web服务是一种实现SOA的技术集合。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种软件构架概念模式,与以技术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结构不同。面向服务架构由服务构成,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服务的实现和服务的接口分离。服务具有一些特性,包括:服务是可以发现的并可以动态绑定的;服务是自包含的、模块化的;服务是可以互操作的:服务与服务消费者之间是松散耦合的;服务具有网络可寻址接口;服务具有粗粒度接口;服务的位置可以对服务消费者透明;服务是可以组合的;服务具有从错误状态恢复的能力等。SOA采用“发现、绑定和执行”模式,由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服务契约、服务代理和服务租约六个实体实现。同以技术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相比较,服务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待技术,这和以技术驱动的业务处理相反。SOA解决了服务的描述与互操作等问题,使服务能紧密地同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能够通过服务组合完成业务处理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一直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正在和Web服务结合发展。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GC)提出的服务框架与互操作协议栈是地理信息系统向地理信息Web服务发展的开端,得到了许多地理信息系统(GIS)供应商的支持。越来越多的GIS供应商开始把其产品改装成Web服务,改变了以往各自采用私有架构方式的局面。随着地理信息Web服务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服务供应商把自己的地理信息Web服务发布在网络上。单个的地理信息Web服务提供特定的功能,如何组合网络上的地理信息Web服务完成单个地理信息Web服务无法完成的地理信息任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对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研究仍然处在初步阶段。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广泛。本文所做研究工作是对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理论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概念和模型、地理信息服务分类方式及其对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影响。 首先,从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概念出发,探讨适合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抽象模型。在分析总结SOA、ISO和OGC的服务组合概念基础上,将服务组合的

陈启军,易颖琦,王月娟[8](1998)在《房地产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的一种实现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房地产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的一种实现方法,系统中电子地图采用Windows元文件(WMF)借式,地理信息位置坐标通过取点工具获取,以″对象叠加″的方式显示地理信息。

杨芳[9](2020)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被加速。当前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产业格局日趋明确,低端市场竞争无序,高端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许多企业既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意识和勇气,也缺乏进军高端市场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Y集团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测绘信息化领域中占据重要席位,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经营规模及生产技术实力大幅提升。但也存在业务发展不平衡,业务组合优势不突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同步等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Y集团应尽快调整发展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视角,借鉴业务组合、母合优势等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Y集团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综合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通过内外部优劣势EFE和IFE矩阵,对企业整体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其次,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Y集团发展战略问题,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模型构建和评价,为发展战略制定明确方向;最后,运用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母合效应分析得出:Y集团应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同心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创新成果体现三方面:一是明确了多元化战略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这一结论;二是指明了 Y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方向,并围绕其核心竞争力,确定Y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三是针对先有子后有母的企业管控特点,提出适应Y集团战略发展的母合管控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对Y集团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不仅为Y集团未来发展和资本、资源的投入指明了方向,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尔恩 阿合[10](2019)在《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配网故障抢修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供电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涉及服务的电力客户较多,牵涉范围广,大停电给政府部门和供电公司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且配网故障类型复杂多样,故障抢修过程涉及市县供电企业调控中心、配电抢修班组、营销班组和农村供电所等多个单位,涉及调度、运维、检修和营销等多个专业,该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配网管理和维护。基于上述背景,建立科学高效的故障抢修调度体系是配网抢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高效的抢修调度体系可以让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着提升,同时供电企业电力服务水平与供电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实际配网抢修情况,研制了一套适合国网康定供电公司的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应用分析。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C#语言和.Net Framework架构设计,并深入描述了基于.Net Framework架构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中的程序开发、C/S和B/S设计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网GIS电网拓扑模型以及配网故障定位原理。然后,通过深入剖析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现状,找出当前故障抢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软件系统功能对本系统的总体需求、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接着,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系统网络总体架构、总体结构、数据库基本结构以及具体软件功能等。最后,基于上述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了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界面,并搭建了系统测试环境,测试结果和经济效益均满足国网康定市供电公司的工程要求。所研制的软件系统不仅优化了国网康定市日常配网故障抢修调度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国网康定市的配网快速抢修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国网康定市配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边缘计算环境下车联网任务卸载与数据分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车联网边缘计算概述
        1.2.1 车联网边缘计算体系结构
        1.2.2 车联网边缘计算中的关键技术
    1.3 车联网边缘计算任务卸载与数据分发技术研究现状
        1.3.1 车联网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
        1.3.2 车联网边缘计算的数据分发
    1.4 论文研究动机
    1.5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RSU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
    2.1 引言
    2.2 RSU协同边缘计算系统模型
        2.2.1 RSU协同边缘计算场景描述
        2.2.2 任务卸载效用模型
        2.2.3 RSU协同边缘计算联合优化模型
    2.3 基于单亲遗传算法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
    2.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2.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2.6 附录
第三章 基于车辆协同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策略
    3.1 引言
    3.2 车辆协同边缘计算系统模型
        3.2.1 车辆协同边缘计算场景描述
        3.2.2 任务完成时间模型
        3.2.3 车辆协同边缘计算联合优化模型
    3.3 联合优化问题求解
        3.3.1 联合优化问题转化
        3.3.2 蝙蝠算法概述
        3.3.3 基于非支配排序的多目标蝙蝠算法
    3.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3.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2D协作的多播数据分发机制
    4.1 引言
    4.2 D2D协作多播系统模型
        4.2.1 D2D协作多播场景描述
        4.2.2 中继信道容量模型
        4.2.3 中继选择问题模型
    4.3 最优中继选择方法
        4.3.1 枚举法
        4.3.2 基于多属性的中继选择算法
    4.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扩展的端到端报头压缩机制
    5.1 引言
    5.2 可扩展的端到端报头压缩
        5.2.1 机制总体架构
        5.2.2 压缩器体系结构
        5.2.3 控制器管理功能
    5.3 报头压缩机制性能理论分析
        5.3.1 处理能力
        5.3.2 可扩展性
        5.3.3 带宽节省和端到端延迟
    5.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4.1 报头压缩机制实现
        5.4.2 报头压缩机制性能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作用意义
        1.1.3 科研项目的支撑
    1.2 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1.2.2 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开发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2.3 目前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 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的信息需求与空间分析
    2.1 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1 矿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2 矿区发展过程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
        2.1.3 矿区的灾害和生产安全问题
        2.1.4 矿区发展的经济、产业、社会等问题
    2.2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与空间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2.2.1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的层次结构
        2.2.2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空间信息服务的立体模型
        2.2.3 矿区可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服务的目标
        2.2.4 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2.3 矿区可持续发展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
        2.3.1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特征
        2.3.2 空间关系在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空间分析中的作用
第3章 矿区可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3.1 SOA 架构与服务式 GIS 技术
        3.1.1 面向服务的 SOA 架构
        3.1.2 服务式 GIS 技术
    3.2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
        3.2.1 系统的体系结构
        3.2.2 系统的分层设计
    3.3 矿区可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功能设计
        3.3.1 数据管理子系统
        3.3.2 图形管理子系统
        3.3.3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子系统
        3.3.4 应用模型子系统
    3.4 系统实现的方式和关键技术
        3.4.1 Web service 技术
        3.4.2 Web service 方式实现矿区空间信息服务
        3.4.3 元数据技术
        3.4.4 空间数据库技术
第4章 矿区开发管理空间数据整合与建库
    4.1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信息的内容与特征
        4.1.1 矿区开发管理信息的采集内容
        4.1.2 开发管理信息的类型
        4.1.3 矿区开发管理信息的特征
    4.2 面向服务的数据整合技术
        4.2.1 基于数据格式的整合技术
        4.2.2 面向服务的空间地理数据整合架构
    4.3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数据库建设流程与内容
        4.3.1 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立工作流程
        4.3.2 数据分类及编码依据的标准
        4.3.3 需求分析
        4.3.4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4.3.5 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4.4 基于 UML 和 GEODATABASE 的空间数据库模型的建立
        4.4.1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模型概述
        4.4.2 基于 UML 的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设计方法
        4.4.3 矿区可持续开发管理数据库的 UML 类图构建
第5章 基于 SD 与 GIS 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模型与仿真
    5.1 系统动力学及其建模方法
        5.1.1 概述
        5.1.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
    5.2 矿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构建的思路和视角
        5.2.2 系统动力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优势
        5.2.3 系统结构与子系统划分
        5.2.4 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5.2.5 系统的结构流程图及主要方程
    5.3 矿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的仿真与发展方案建议
        5.3.1 系统参数的确定与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5.3.2 基本仿真(Base Simulation)——现有发展趋势结果及分析
        5.3.3 优化仿真(Optimization Simulation)——实行产业创新战略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第6章 矿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6.1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思路
        6.1.1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概述
        6.1.2 评价的基本思路
    6.2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评价原则
        6.2.2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3 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
        6.3.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
        6.3.2 综合指标处理的方法
    6.4 基于 DEA 方法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
        6.4.1 基于 DEA 的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6.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6.4.3 实证分析与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GIS: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服务
        1.1.2 应用需求是GIS发展的源动力
        1.1.3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GIS发展的导引力量
    1.2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概论
    2.1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1 地理信息的分布性
        2.1.2 分布式地理信息和地学计算模型
        2.1.3 基于模型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分析
    2.2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1 ISO/TC211服务体系
        2.2.2 两种重要的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2.3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架构
    2.3 服务走向动态的力量源泉:XML
        2.3.1 XML概述
        2.3.2 XML在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M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应用
    3.1 组件概述
        3.1.1 组件的定义
        3.1.2 方法、属性和事件
    3.2 ArcObjects组件库
        3.2.1 理解COM
        3.2.2 ArcObjects组件库简介
    3.3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应用开发方法
        3.3.1 ArcObjects OMD解读
        3.3.2 ArcObjects的开发方法
        3.3.3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取
    3.4 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静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3.4.1 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
        3.4.2 数据结构设计
        3.4.3 模块详细设计
        3.4.4 应用实例—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态服务体系中的网络地图服务
    4.1 传统WebGIS技术的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1.1 WebGIS体系结构和特点
        4.1.2 WebGIS运行机制
        4.1.3 传统网络地图服务的静态特征
    4.2 基于ArcIMS HTML Viewer的栅格网络地图服务
        4.2.1 ArcIMS请求/响应模型
        4.2.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流程
        4.2.3 基于HTML/JavaScript的HTML客户端开发
        4.2.4 服务性能优化与局限性分析
        4.2.5 基于JavaScript的客户端标注功能扩展
        4.2.6 ArcIMS栅格地图服务的服务器端组件
    4.3 网络地图服务应用快速开发方法研究
        4.3.1 什么是ASP.Net服务器控件
        4.3.2 服务器控件的创建和设计时支持
        4.3.3 ArcIMS服务器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4.4 地理信息服务向移动终端的扩展
        4.4.1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模式
        4.4.2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原型
        4.4.3 基于ArcXML的嵌入式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实现
    4.5 基于SVG的矢量网络地图服务
        4.5.1 SVG概述
        4.5.2 SVG与地理空间数据组织
        4.5.3 基于SVG的地图符号描述模型
        4.5.4 基于DOM和JavaScript的SVG地图交互
        4.5.6 基于SVG模板的网络地图服务原型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相关技术研究
    5.1 OGC的地理空间互操作框架
    5.2 基于GML的地理信息互操作
        5.2.1 GML的发展现状
        5.2.2 GML的空间数据模型
        5.2.3 GML的特性与地理信息互操作
    5.3 基于OGC地理信息服务实施规范的服务互操作
        5.3.1 OGC Web服务实施规范概述
        5.3.2 服务的HTTP请求和响应规则
        5.3.3 基于OGC Web服务规范的服务互操作模式
        5.3.4 基于OGC Web服务的服务互操作实践
        5.3.5 总结与分析
    5.4 基于SOAP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5.4.1 Web服务的实现机制与性能分析
        5.4.2 使用COM对象发布Web服务
        5.4.3 基于ArcGIS Server的GIS Web服务开发
        5.4.4 总结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6)基于GI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其发展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基于 GIS 的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2.1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办公自动化(OA)之间的优势互补
        1.2.2 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对数据库设计的高要求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组成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3.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3.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4 基于 GIS 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方法
    2.5 组件式 GIS 概述
    2.6 基于 GIS 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方法
    2.7 组件式 GIS 概述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功能和工作流技术的实现
    3.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功能
    3.2 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开发平台的要求
    3.3 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工作流的实现
        3.3.1 工作流的概念
        3.3.2 工作流的实现模式
        3.3.3 工作流的设计
        3.3.3.1 配置管理
        3.3.3.2 工作流流转控制
        3.3.3.3 文件管理
第四章 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解决方案
    4.1 C/S 与 B/S 两种体系结构的系统特点
        4.1.1 B/S 结构的特点
        4.1.2 C/S 和 B/S 两种结构的比较
        4.1.3 图文一体办公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体系结构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4.2.1 SQL Server 和 Oracle 特性比较
        4.2.2 数据库的设计和连接及操作数据库的技术
        4.2.2.1 设计原则
        4.2.2.2 数据库的组成
第五章 图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及开发技术的研究
    5.1 GIS 与 OAS 的集成
        5.1.1 系统集成的原则
        5.1.1.1 技术性和实用性统一
        5.1.1.2 特殊性与通用性统一
        5.1.1.3 性能与效益统一
        5.1.1.4 成熟性和先进性统一
        5.1.2 数据集成
        5.1.2.1 图文办公系统的数据组成
        5.1.2.2 数据集成方法
        5.1.3 系统集成
    5.2 GIS 与 OAS 集成的关键技术
        5.2.1 GIS 的二次开发技术
        5.2.1.1 使用 API 开发
        5.2.1.2 使用类库开发
        5.2.1.3 使用组件开发
        5.2.2 工作流技术
        5.2.2.1 业务流程建模及工作流描述
        5.2.2.2 业务流程重组
        5.2.2.3 工作流执行和自动控制
        5.2.3 空间数据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
        5.2.3.1 在数据库中使用存储过程技术的原因
        5.2.3.2 存储过程的应用策略
        5.2.4 C/S、B/S 结构与 Internet/Intranet 技术
        5.2.5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OOA&D)方法
        5.2.6 办公自动化信息的时空动态管理技术
    5.3 组件式 GIS 与办公自动化集成
        5.3.1 传统 GIS 与 OA 的集成
        5.3.2 组件式 GIS 与 OA 的一体化的一种新模式
        5.3.3 举例分析------以武汉达明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例
    5.4 GIS 与 OAS 集成的难点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致谢
个人简历

(7)地理信息服务组合与空间分析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理信息服务领域
        1.2.2 Web服务领域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论文组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地理信息服务理论技术
    2.1 面向服务架构
        2.1.1 软件设计发展概述
        2.1.2 面向服务架构概述
        2.1.3 面向服务架构的实体
        2.1.3 面向服务架构的特性和意义
    2.2 Web服务
        2.2.1 Web服务的定义
        2.2.2 Web服务与SOA
        2.2.3 Web服务栈
        2.2.4 Web服务的特性
        2.2.5 Web服务的意义
    2.3 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 Web服务
        2.3.1 OpenGIS Web服务框架
        2.3.2 OpenGIS Web服务互操作协议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概念与模型
    3.1 服务组合概念
        3.1.1 服务
        3.1.2 SOA、ISO和 OGC定义的服务组合
        3.1.2.1 服务聚合(Service Aggregation)
        3.1.2.2 服务合成(Service Composition)
        3.1.2.3 服务链(Service Chaining)
        3.1.3 服务组合概念分析总结
    3.2 工作流
        3.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3.2.2 工作流互操作模型
    3.3 服务组合与工作流的比较分析
        3.3.1 服务组合与工作流的联系
        3.3.2 服务组合与工作流的区别
        3.3.2.1 服务与任务
        3.3.2.2 服务实例与活动
        3.3.2.3 服务组合与工作流
        3.3.3 面向任务/活动的服务组合
    3.4 基于 Petri网的服务组合模型
        3.4.1 基于 Petri网的 Web服务及组合模型
        3.4.2 基于 Petri网的高层服务组合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用户与任务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与地理信息服务组合
    4.1 现有服务分类方式
        4.1.1 ISO/OGC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1.2 面向任务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2 面向用户和任务的服务分类方式
        4.2.1 面向用户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2.2 面向大众市场用户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2.3 面向专家市场用户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2.3.1 高层专家用户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4.2.3.2 低层专家地理信息用户服务分类
        4.2.4 面向用户和任务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的特点
    4.3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与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
        4.3.1 关于服务元数据
        4.3.2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与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
    4.4 不同地理信息服务分类方式下的地理信息服务组合
        4.4.1 基于扩展开放式系统环境
        4.4.2 基于面向任务的方式
        4.4.3 基于面向用户与任务的方式
        4.4.3.1 大众市场用户
        4.4.3.2 高层专家用户
        4.3.3.3 低层专家用户
        4.4.4 基于面向用户与任务服务分类的地理信息服务组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用户与任务的地理信息服务—空间分析服务
    5.1 面向用户与任务的空间分析服务设计
        5.1.1 空间分析服务元数据
        5.1.1.1 空间分析服务元数据定义模式
        5.1.1.2 空间分析服务元数据示范
        5.1.2 空间分析 Web服务接口
        5.1.2.1 空间分析 Web服务接口定义与访问模式
        5.1.2.2 空间分析服务中的地理要素数据
        5.1.2.3 空间分析服务消费者与空间分析服务交互的方式
        5.1.2.4 空间分析服务请求消息模式
        5.1.2.5 空间分析服务响应消息模式
    5.2 面向用户与任务的空间分析服务实现
        5.2.1 空间分析服务物理架构
        5.2.2 空间分析服务实现及其与其它地理信息服务的组合
        5.2.3 空间分析服务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学习情况
    发表论文
    科研项目
致谢

(9)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相关理论
    2.2 主要分析工具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Y集团发展的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发展现状
        3.2.2 产业结构
        3.2.3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3.3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同业竞争者竞争强度
        3.3.2 潜在进入者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4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Y集团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3.4.1 Y集团的外部机会
        3.4.2 Y集团面临的外部威胁
    3.5 EFE矩阵分析
第4章 Y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Y集团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4.1.1 财务经济状况
        4.1.2 人力资源情况
        4.1.3 市场开拓能力
        4.1.4 科技研发技术能力
        4.1.5 安全生产能力
        4.1.6 管理能力分析
        4.1.7 隐性资源分析
    4.2 业务组合分析
        4.2.1 企业业务现状
        4.2.2 业务能力分析
        4.2.3 业务组合分析
    4.3 管控模式分析
        4.3.1 管理模式现状
        4.3.2 Y集团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4.4 Y集团内部的优、劣势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IFE矩阵分析
第5章 Y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5.1 Y集团核心竞争力现状
        5.1.1 业务单位竞争力
        5.1.2 集团层面现状
        5.1.3 存在的问题
    5.2 Y集团核心竞争力关键构成要素分析
    5.3 Y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5.3.1 层次分析法(AHP)
        5.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4 Y集团核心竞争力评价结论及培育方向
第6章 战略选择与制定
    6.1 Y集团战略目标设计
        6.1.1 Y集团核心价值观
        6.1.2 Y集团愿景和使命
        6.1.3 Y集团战略规划目标
        6.1.4 Y集团具体发展目标
    6.2 Y集团SWOT分析
        6.2.1 SWOT矩阵分析
        6.2.2 SWOT总体结论
    6.3 Y集团业务战略选择
        6.3.1 Y集团业务分析
        6.3.2 Y集团业务结构调整
    6.4 Y集团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6.5 Y集团业务层战略选择
    6.6 Y集团职能战略选择
        6.6.1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6.6.2 Y集团母子公司主要管控手段
第7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7.1 战略实施关键点
    7.2 具体保障措施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网故障定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配网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基础与技术
    2.1 引言
    2.2 C#语言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介绍
        2.2.1 C#语言
        2.2.2 .NET Framework技术
        2.2.3 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主要功能
    2.3 C/S和 B/S基本原理概述及应用
        2.3.1 C/S结构概述及应用
        2.3.2 B/S结构概述及应用
    2.4 配网拓扑模型与故障定位模型
        2.4.1 基于GIS的配网拓扑模型
        2.4.2 配网故障定位方法
    2.5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现状
        3.2.1 康定市配电系统整体现状
        3.2.2 配电系统故障类型及其抢修现状
    3.3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3.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1 系统总体结构
        4.2.2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4.2.3 系统数据库总体架构
    4.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功能设计
        4.3.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设计
        4.3.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设计
        4.3.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康定市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的界面实现
        5.2.1 配网故障抢修功能界面
        5.2.2 配网故障抢修电力资源调度功能界面
        5.2.3 配网故障抢修调度系统管理功能界面
    5.3 系统测试及效益分析
        5.3.1 测试环境
        5.3.2 系统功能测试
        5.3.3 效益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边缘计算环境下车联网任务卸载与数据分发技术研究[D]. 孙嘉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区可持续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志刚.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1)
  • [3]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 张立朝,潘贞,王珂珂,王富强,王青山. 北京测绘, 2008(03)
  • [4]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A]. 张立朝,潘贞,赵鹏,王富强,张世全.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2007
  • [5]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D]. 吴功和.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 [6]基于GI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D]. 孙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06)
  • [7]地理信息服务组合与空间分析服务研究[D]. 张霞. 武汉大学, 2004(11)
  • [8]房地产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的一种实现方法[J]. 陈启军,易颖琦,王月娟. 计算机工程, 1998(07)
  • [9]核心竞争力视角下Y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杨芳. 山东大学, 2020(05)
  • [10]康定市配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尔恩 阿合.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