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华小菊[1](2019)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已在美国悄然萌生,即特朗普制中的“小班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与探索,求证小班化教学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1997年,我国上海市引入了“小班化教学”模式,此后,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小学相继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改革。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生源数量锐减,造成农村小学自然形成“小班”班级形态,并且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都没有以此为契机来破解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困境。随着我国“振兴乡村教育”政策的实施,农村教育广受政府、专家及学者的关注。其中有少数学者提出,“小班化教学”是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法宝,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佳途径。本研究以安庆市三个县域的9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占据“小班”优势但未达成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小班”微型班级的课堂氛围活跃程度低及其教学效果欠佳、单班型教学年级阻滞了教师教学动力的增长、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水平较低。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小学严重缺乏教育经费、农村小学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农村留守儿童严重缺失家庭教育等。对此,我们从政府教育部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以及农村家长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了确保这些策略能够富有成效地运用于实践之中,我们还提出了对应的保障机制,以期打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杨姗[2](2018)在《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探究 ——以江夏区土地堂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也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内试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的理念体现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现代教育重视对人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和经济基础,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意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多数农村中学来说,它还处在一个尝试、探索、适应的阶段,它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影响如何还有待考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尝试,其中很多也只是形式上的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教师对小班化的理解也不是很充分,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或方法。许多老师只是沿袭大班的常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得小班化教学与其教学方法、手段不相匹配,而不能真正发挥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那么,小班化教学到底有无效果?这种效果是否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本研究以土地堂中学英语小班化教学为案例,对土地堂中学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现状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对照试验、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的方法来研究以下问题:土地堂中学的英语小班化现状如何?小班化教学效果如何?小班化教学模式如何优化?本研究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对小班化教师进行访谈、对小班化课堂进行教学观察以及中测、后测成绩得出结论:目前土地堂中学的小班化教学现状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步明显,体现在英语小班化教学课堂的教师没有真正扎实落实好小班化教学的模式,使一些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流于形式;英语小班化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是体现得也不是特别的明显,尽管小班化教学课堂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像小班化教学模式靠拢,但是由于升学压力、教学经验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等原因,在小班化教学的路上走得并不是很坚定。针对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层面及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思考及对策。
崔善花[3](2016)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随着小班化教育在全延吉市推广,对课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以往学者主要研究课堂管理理论,但对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现状,分析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文献资料,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因素,进而提出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本研究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50名英语教师和300名学生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调查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2)分析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3)探究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影响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因素;(4)针对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切实提出适合小班化教育背景的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有效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总体水平一般,其中课堂目标,课堂人际,课堂时间与课堂任务管理水平相对高于课堂纪律,课堂评价与课堂环境管理水平。(2)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教龄在10至19年教师、中教一级教师、班主任的课堂管理水平相对高于其他教师。(3)英语班主任班级学生、七年级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对于英语教师课堂管理各维度的认可度更高于其他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转变观念,摒弃旧习,做一名具有时代感、创新型教师,包括: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共同实现,同时把握好分层目标;建立具有英语特色的课堂纪律,并加以实施;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教师角色改变,成为良好的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改变“题海战术”和“难题战术”,实现教育均衡化;建立科学的英语课堂评价制度,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影响;创建英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英语交际环境(2)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增加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知识。
杨娅菲[4](2016)在《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小班化教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推行以来,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改革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民办教育也开始进入发展的春天。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民办教育在发展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特别是国内一些内陆城市,其中,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就是民办小班化教育中异军突起的一支,它的发展不只是在中国西南片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更是获得了“初中教育专家”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称号。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我国小班化教育,尤其是民办小班化教育,笔者以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为研究个案,深入分析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的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整篇文章以下从三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的问题主要包括民办中学小班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概念界定,民办中学小班化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过程。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现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案学校的概述;二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与探索,包含对教学环境的探索、对课程体系的探索、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对评价体系的探索以及对核心素质培养的探索等。第三部分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与不足。第四部分是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逐步推进课堂改革的落实、加强合作学习内涵的运用、强化和提高创新评价的执行力度。文章的结语主要为笔者研究的结论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岳梦夏[5](2014)在《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班级授课制自从推广以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对于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规模影响着教育质量,传统的大班教育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表现出局限性,从而产生了小班化教育。对于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之间的分析比较与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周敏[6](2013)在《初中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在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本研究以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为切入点,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将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相结合,对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状况进行现实的考查。课堂观察从研究者的角度考查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状况;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查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状况,其中一共有两所学校175位学生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在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致因,并针对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全文共由6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已有研究文献的总结与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课堂问行为的观察研究,包括观察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整理与搜集以及对观察的结果的总结。从课堂观察来看,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普遍性,且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相关;第三部分是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包括问卷的编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调查的结果的总结。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和学生对小班化教育的态度;第四部分是对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的总述以及致因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环境及教师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教师提出作者本人的建议与措施,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第六部分是对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王林琳[7](2012)在《小学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研究 ——以开发区青松小学为个案的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逐年递减的态势,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则尤为显着,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小学的入学率,也逐年递减。笔者作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一线从教人员,对这种在校生数量锐减的情况感触尤深。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合理的优化和使用教育资源,北京、上海等教育先导区优先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自开展以来,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的作用。因此,研究小班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于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入手,探讨小班化教育中的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效率。笔者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大连市青松小学的200名学生和20名一线教师进行了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小班化教育,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师资配置,确实比大班化教育存在优势。但是,在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班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与学生交往的技能技巧,在与学生交往中缺少情绪反馈等,笔者建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加强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技巧,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等等。
罗晴,张仲豪[8](2010)在《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下产生的。它不单是学生班额度的减少,还蕴涵着深层理念的变革。本文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明确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并提出更好的发展道路。
汤燕[9](2009)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基于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在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影响下,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班化教育也从我国一部分发达城市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在班额缩小这一背景之下,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教育的环境、师生互动行为等诸因素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洞悉这些变化,尤其是教师班级管理行为的变化,会有力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使小班化教育中的教师行为更具有适应性、针对性,从而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小班化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针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也将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国外多集中于研究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等宏观研究上,国内则多以小学为研究对象,内容主要是理论分析与教学实验的总结与体会,缺少对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行为的专题研究。目前,对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研究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笔者以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其目的就是为了完善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策略体系,不断增强小班化教育的实效,更好的进行小班化班级管理。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概念界定及研究的总体设计。第二章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概述,对国内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进行了对比,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第三章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实证研究与分析,通过学生和教师问卷,辅以师生、管理人员访谈,对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调查,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揭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如师资的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上对“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认识不足。这些基于理性的思考与阐释,对指导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行为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章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结合个性化教育理念对班级管理的目标整合、个性发展、组织文化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笔者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提出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建议,具体包括:班级目标的体系化、班级规范的人性化、班级评价的多元化、班级活动的多样化、班级环境的精美化。
金连平,刘力,郝京华,张治,杨林国,汪笑梅,宋宁,李兆文,杨孝如,陆毅[10](2009)在《面向“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文中认为金连平:2009年第8期,《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将围绕"南京小班化教育"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研究,今天我们先围绕"在小班的环境下,如何实现面向‘每一个’的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研讨。今天参加沙龙的嘉宾角色很丰富,既有高校的教
二、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适切性分析 |
第一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理论基础的适切性说明 |
第三节 小班化教学之于我国农村小学的适切性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现状检视 |
第一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分析 |
第三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突破路向及其保障机制 |
第一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突破路向 |
第二节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保障机制 |
第五章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中可能的创新 |
二、研究中的不足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农村小学校长的访谈资料 |
附录四 :农村小学教师的访谈资料 |
(2)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探究 ——以江夏区土地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小班化教学的定义 |
2.2 国外小班化教学研究现状 |
2.3 国内小班化教育研究现状 |
3. 土地堂中学小班化教学模式 |
3.1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主要教学方法 |
3.2 土地堂中学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
3.3 土地堂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4. 基于土地堂中学的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工具 |
4.5 研究过程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结果分析 |
5.1.1 前测结果分析 |
5.1.2 中测与后测结果分析 |
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于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参与与感知调查 |
5.2.2 实验班与对照班作业布置情况的调查 |
5.2.3 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教学环境情况的调查 |
5.2.4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 |
5.3 访谈结果分析 |
5.4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反思 |
6.3 优化建议 |
6.4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课堂管理理论基础 |
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个性化理论 |
2.4 行为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 |
3.1 调查设计 |
3.2 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 |
附录C 访谈提纲 |
(4)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小班 |
1.3.2 小班化教育 |
1.3.3 巴川小班实验中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1.4.3 理论依据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问题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过程 |
2 个案学校及其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现状 |
2.1 个案学校的概述 |
2.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
2.2.1 对教学环境的探索 |
2.2.2 对课程体系的探索 |
2.2.3 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
2.2.4 对评价体系的探索 |
2.2.5 对核心素质培养的探索 |
3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
3.1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
3.1.1 师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
3.1.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高 |
3.1.3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3.1.4 社会关注度得到明显提升 |
3.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
3.2.1 教师队伍不稳定 |
3.2.2 课程改革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
3.2.3 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 |
3.2.4“升学率”偏离了学校教学目标 |
4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4.1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成效的原因 |
4.1.1 有效整合多种资源 |
4.1.2 灵活运用管理机制 |
4.1.3 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
4.1.4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
4.2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
4.2.1 教师职业认同感得不到提高 |
4.2.2 课程改革落实不深入 |
4.2.3 合作学习重形式而轻内涵 |
4.2.4 教学质量评价执行不到位 |
5 促进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
5.1 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
5.2 逐步推进课堂改革的落实 |
5.3 加强合作学习内涵的运用 |
5.4 强化和提高创新评价的执行力度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5)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联系与区别 |
2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产生背景分析 |
2.1 社会学 |
2.2 经济学 |
2.3 教育学 |
3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教学论 |
3.1 教育要素与师生关系 |
3.2 课堂教学 |
3.3 教学原则 |
3.4 教学实践 |
4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实践比较 |
4.1 资源配置 |
4.2 问题与建议 |
5 结语 |
(6)初中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小班 |
1.3.2 小班教育 |
1.3.3 小班化教育 |
1.3.4 小班化教学 |
1.3.5 课堂问题行为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 |
1.4.2 关于学生课堂问题的研究 |
1.4.3 关于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 |
1.5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2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观察研究 |
2.1 观察计划的制定 |
2.2 观察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2.3 观察结果 |
2.3.1 观察结果的定量分析 |
2.3.2 观察结果的定性研究 |
3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 |
3.1 问卷编制及样本选取 |
3.1.1 问卷编制 |
3.1.2 样本选取 |
3.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3.2.1 数据的收集 |
3.2.2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3.3.1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
3.3.2 学生对小班化教育的态度 |
3.3.3 学生的意见 |
4 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总述与分析 |
4.1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总述 |
4.2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致因分析 |
4.2.1 从学生方面分析 |
4.2.2 从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
4.2.3 从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分析 |
4.2.4 从教师课堂管理方面分析 |
5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建议 |
5.1 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论学习 |
5.2 有效掌握并运用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
5.2.1 关注每一位学生,提高师生互动质量 |
5.2.2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切实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
5.2.3 建立适合小班化教育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信、积极地发展 |
5.3 提升小班化教育课堂管理能力 |
5.3.1 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 |
5.3.2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 |
6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设想 |
6.1 研究的局限性 |
6.2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观察记录表 |
附录B 初中生课堂行为学生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小学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研究 ——以开发区青松小学为个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小班化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 |
1. 小班化教育在国外的发展研究 |
2. 小班化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研究 |
(二) 师生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小班化教学中师生关系 |
(四) 概念界定 |
1. 小班化教育 |
2. 师生关系 |
三、 小学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
(一) 调查目的与方法 |
1. 调查目的 |
2. 调查方法 |
(二) 大连开发区青松小学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现状 |
1. 教学过程小班化师生关系情况 |
2. 管理过程中小班化师生关系情况 |
四、 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
(一) 师生关系中情感概念的界定很模糊 |
(二) 小班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存在偏差 |
(三) 小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缺乏沟通的技能、技巧 |
(四) 小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有不当的情绪反馈 |
(五) 小班教师在师生教学关系中过于功利 |
(六) 小班化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对学生的不当评价 |
五、 关于小班化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
(一) 确立科学严谨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概念 |
(二) 帮助小班教师准确理解师生关系的情感内涵 |
(三) 对小班教师进行师生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 |
(四) 注重小班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情绪反馈 |
(五) 建立和谐、平等、健康的教学关系 |
(六) 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小学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调查问卷 |
附录二:小学小班化教育中师生关系现状访谈提纲 |
致谢 |
(8)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1. 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
2. 小班化教育的特征 |
二、我国小班化教育开展现状 |
三、对我国小班化教育前景的思考 |
1. 小班化教育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
2. 我国小班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9)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基于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二章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国内外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第二节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个案学校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一节 小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基于个案学校小班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 |
第二节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D]. 华小菊. 安庆师范大学, 2019(01)
- [2]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探究 ——以江夏区土地堂中学为例[D]. 杨姗.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为例[D]. 崔善花. 延边大学, 2016(02)
- [4]民办中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市巴川小班实验中学的个案研究[D]. 杨娅菲. 重庆师范大学, 2016(09)
- [5]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J]. 岳梦夏. 时代教育, 2014(15)
- [6]初中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D]. 周敏. 宁波大学, 2013(03)
- [7]小学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研究 ——以开发区青松小学为个案的研究[D]. 王林琳.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4)
- [8]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 罗晴,张仲豪.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0)
- [9]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基于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个案研究[D]. 汤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10]面向“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J]. 金连平,刘力,郝京华,张治,杨林国,汪笑梅,宋宁,李兆文,杨孝如,陆毅. 江苏教育研究,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