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4)(论文文献综述)
何代杰[1](2013)在《增程式电动摩托车ISG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自1885年第一辆摩托车诞生以来,摩托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但其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也制约了摩托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国III排放标准正式施行和油价上涨等因素,使得传统摩托车工业压力倍增。近年来,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传统摩托车行业走势低迷,2012年2365万辆的销量更是创5年来新低。另一面,电动摩托车蓬勃发展。电动摩托车具有环境污染小、噪声低、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和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仅2012年我国电动摩托车(含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就超过3000万辆,使电动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达1.4亿辆,普及率超过10%。但同时,电动摩托车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续驶里程短、动力电池寿命短等。传统的提高电动摩托车续驶里程方式主要有增加动力电池容量、提高驱动电机效率、减小整车质量等。论文课题突破传统,给电动摩托车增加一套增程器,采用车载充电的方式增加行驶里程。装有增程器的电动摩托车又称为增程式电动摩托车,它是一种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摩托车。除了增加续驶里程的特点外,增程式电动摩托车还具有所需动力电池容量小,造价低且不会发生缺电抛锚现象;动力电池浅充浅放,有利于电池寿命等优点。作为增程式电动摩托车的核心,增程器由小型内燃机、ISG电机和ISG电机控制器等组成。ISG电机是一种起动发电一体机,安装在内燃机主轴上。电动摩托车缺电时,ISG电机先工作为电动机模式,在ISG电机控制器作用下旋转并起动内燃机。内燃机起动后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拖动ISG电机旋转,这时,ISG电机工作为发电机模式产生三相交流电,经ISG电机控制器整流后给电摩托车用电设备(主要是驱动电机)供电并给动力电池补充电能。论文结合永磁无刷电机对ISG电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步进起动方案,并根据ISG电机特性,设计了ISG电机控制器,实现ISG电机起动、对发动机转速、起动电流和动力电池充电电流的实时监测和保护,及时切换ISG电机功能等。在硬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ISG电机控制器,以PIC18F23K2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完成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转速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充电模块、通讯模块等模块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通过试验测试安装在发动机主轴上的ISG电机静态特性、发动机最低起动转速,根据ISG电机控制策略编写了控制流程,完成了基于汇编语言的编程、调试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SG电机控制器具有起动性能好,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对充电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能有效防止动力电池过流充电现象,对延长动力电池寿命起着积极作用。
王小霞[2](2012)在《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废气排放。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动车快速增长引起的尾气型污染(如NOX、CO、SO2等)在许多城市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我国部分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筑物高、道路拥挤,导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密度及其造成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国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研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论文在介绍国内外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低速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和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应用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讨中,建立了以建筑用地生态足迹需求、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需求为主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需求与道路交通区域生态承载力构成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以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为计算依据,说明了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过程,得出我国2000年以后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均处于ED状态,其已不符合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持续恶化的趋势,道路机动车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3)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灰色GM(1,1)预测模型x (1)(k+1)=77273.6e0.137400721k67000,应用残差检验、级比偏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四种方法对机动车保有量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精度较高。(4)采用改进的试算法,通过建立并求解线性规划方程确定了平滑系数a,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87,汽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1,摩托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73。论文对于平滑系数a的选取过程表明:改进的试算法不仅能够明显降低a选择的计算工作量,而且由该方法确定的a值会非常准确。(5)应用组合预测原理,根据方差—协方差法(MV),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预测的灰色预测值与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值的加权系数分别为: w1=0.87、 w2=0.13,建立了基于灰色指数平滑的组合预测模型fc=0.87f1+0.13f2,得到了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的组合预测结果。然后用类似的办法预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的预测值。(6)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 t=4214.947+0.0545Xt(其中:X t是自变量在第t期的取值,Y是第t期的预测值),相关系数R=0.98。而后,应用上述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预测值。(7)把CO、HC、NOX和PM作为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基于改进的单箱模式建立了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模型,合理选取了混合层高度、干湿沉降速度以及化学转化率等模型参数,得到了目标年的道路交通环境容量。(8)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主要受到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和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三个因素的影响,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机动车NOX排放的控制措施。
缪培仁[3](2008)在《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性能指标的检测与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农业机械的数量和种类发展很快,农机总动力数和农机具的数量连年增加,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在用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效率和效益,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在用农业机械的实际技术状态进行检测,对影响在用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在用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和吸取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在用小型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抽样检测和对拖拉机驾驶员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小型拖拉机技术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发动机功率油耗检测仪、柴油机烟度检测仪等对在使用过程中的多台小型拖拉机进行功率、油耗、烟度值的检测,采集小型拖拉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反映主要性能的相关数据。然后同时对所检测拖拉机的驾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拖拉机驾驶人员基本状况、拖拉机的使用状况、拖拉机的维护修理状况、拖拉机驾驶员对节能减排的认识状况、拖拉机驾驶员对节能减排措施的选择状况、拖拉机驾驶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期望等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调查。其次,将检测和调研的数据,利用EXCEL、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研究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各项主要性能指标随使用时间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驾驶人员年龄和文化程度、驾驶人员对维护修理的行为、驾驶人员对节能减排的认识、驾驶人员对节能减排措施的选择、拖拉机使用状况等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小型拖拉机各项性能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托拉机机在使用过程中各项主要性能指标是随使月时间变化而逐步变差的,且在拖拉机实际使用过程中,烟度超标最严重,其次是油耗超标,功率相对最好。在研究中发现,拖拉机驾驶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拖拉机作业类型、拖拉机超载状况,驾驶员对拖拉机维护状况、更换机油状况、定期修理状况,拖拉机驾驶员对节能减排的认识等因素对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有明显的影响。而驾驶员对节能减排措施的选择和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期望等因素对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没有明显的影响。第三,针对本课题中分析的影响小型拖拉机技术状况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提出了应从实施强制报废、提高人员素质、科学维护修理、杜绝超载现象、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在用小型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对将来继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龚长青[4](2006)在《小排量电喷汽油发动机自动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小排量电控燃油喷射汽油发动机在汽车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的使用大部分仍处于化油器阶段。但是化油器式发动机油耗大、排放性差,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企业单位都在进行摩托车发动机的电喷研究。自动监控系统开发加快了小排量电喷发动机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摩托车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历程以及排放法规的演变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针对排放标准要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 结合单缸四冲程风冷K157FM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特点,针对摩托车电喷系统研究的试验需要,首先对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成功开发了小排量电喷汽油发动机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RS-232C接口与自行开发的电喷系统的电控单元ECU进行通信,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保存、监控、在线修正(实时调整喷油和点火)的功能,并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各工况最佳工作状态点,绘制喷油和点火提前角MAP图,为实现电喷发动机的精确控制提供参考。 在匹配试验过程中还研究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并对点火、电源波动、强电、接地等干扰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抗干扰措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本刊[5](2005)在《正在推出的MSC标识部件》文中提出
陈晓玉[6](2004)在《实用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单向齿合器能降低摩托车油耗 摩托车单向齿合器也称摩托车节油助力神,是国家实用型专利产品,2003年10月份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测试所对安装了“单向齿合器”的125型狮虎牌踏板摩托车进行了路试检测,100km体积耗油1.35 L,节油50%以上。此产品的结构是轴承与棘齿相结合,采用滚动摩擦方式,可作为减速器末级齿轮,适用于装配GY6及其加长型GY8系列发动机的踏板式摩托车使用。
周良塘[7](2003)在《新型环形节油器》文中研究指明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节油器在江苏省南通国际高科技创业园宏林电子器件厂研制成功,并获国家专利(专利号:01238237·X),目前已投入生产。该产品荣获英国实用技术开发研究院颁发的实用科技一等奖。 该节油器采用微电子技术,使燃油离子化、燃烧更充分,增强机动车动力,明显降低尾气排放,节油
吴锋,肖灵机[8](2001)在《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7)》文中指出 3.9 制动器的调整 制动器的调整,既要确保摩托车能迅速可靠地制动,又要确保在放松制动时,制动器能迅速彻底回位,车轮无拖滞现象。因此,无论是盘式,还是鼓式制动器,均要定期调整块盘(或蹄鼓)之间的间隙至规定要求,间隙过大、过小均是不合适的。间隙过大,需提前制动,增加制动力,延长制动时间,不但使制动距离增加,而且油耗也会增加;间隙过小,要多耗部
吴锋,肖灵机[9](2001)在《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6)》文中研究说明 将机械触点式点火方式改为具有模拟自动进角的ACDI电子点火方式,不但避免了触点易于烧蚀,导致断火使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的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点火提前角能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自动提前,点火正时性能大为改善,避免了低速时点火提前、高速时点火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道路试验证明,经济车速范围由原来的50~60 km/h扩大到40~70 km/h,节油可达8%以上。
吴锋,肖灵机[10](2001)在《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改制空滤器,尽可能降低进气阻力,提高进气充量,避免混合气过浓,以实现部分节油的目的。原750型摩托车的空滤器为油浴式,铁丝团过滤空滤器如图13所示。其缺点是进气时不可避免地会将少量机油卷入进气歧管,降低混合气品质,使燃烧恶化,油耗增加;与此同时卷入的微量机油会粘附到过滤的
二、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4)(论文提纲范文)
(1)增程式电动摩托车ISG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油料摩托车历史与发展现状 |
1.1.1 国外摩托车历史与发展现状 |
1.1.2 国内摩托车历史与发展现状 |
1.2 电动摩托车发展现状 |
1.2.1 电动摩托车概述 |
1.2.2 国内外电动摩托车发展现状 |
1.3 ISG电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1 国外ISG研究与应用 |
1.3.2 国内ISG研究与应用 |
第2章 绪论 |
2.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2.1.1 课题背景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范围 |
第3章 ISG电机概述 |
3.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
3.1.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
3.1.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分类 |
3.1.3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 |
3.2 永磁无刷发电机 |
第4章 总体设计 |
4.1 设计方案 |
4.2 方案确定 |
4.3 主控芯片选择 |
4.3.1 芯片选型 |
4.3.2 PIC18F23K20单片机的特点 |
4.4 功率管驱动芯片选择 |
4.4.1 芯片选型 |
4.4.2 IR2136型驱动芯片的特点 |
4.4.3 IR2136型驱动芯片的引脚定义 |
4.4.4 IR2136型驱动芯片的输入/出时序图 |
第5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5.1 电源等基本外围电路设计 |
5.1.1 稳压电源设计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
5.1.2 系统电源的设计 |
5.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5.2.1 驱动电路的要求 |
5.2.2 驱动电路分类 |
5.2.3 驱动电路的设计 |
5.3 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设计 |
5.3.1 发动机转速测量原理 |
5.3.2 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 |
5.4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5.4.1 电流检测方法分类原理 |
5.4.2 电流检测电路 |
5.5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
5.5.1 电压检测方法分类及原理 |
5.5.2 电压检测电路 |
5.6 动力电池充电整流设计 |
5.7 动力电池充电限流设计 |
5.8 通信模块设计 |
5.9 报警指示电路 |
5.10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6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6.1 ISG电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6.2 软件开发环境 |
6.3 系统主程序设计 |
6.4 ISG电机起动子程序 |
6.5 动力电池充电子程序 |
第7章 试验与分析 |
7.1 总体试验方案 |
7.2 ISG电机控制器模块检测试验 |
7.3 ISG电机起动试验 |
7.4 ISG电机发电试验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一览表 |
(2)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当今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 |
1.1.2 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
1.1.3 国外典型国家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控措施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控研究综述 |
1.2.2 机动车保有量预测研究综述 |
1.2.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预测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资料来源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概述 |
2.1 道路机动车的分类 |
2.2 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及发展趋势 |
2.3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成分及危害 |
2.3.1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成分 |
2.3.2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危害 |
2.4 我国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
2.4.1 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 |
2.4.2 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发展趋势 |
2.4.3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与机动车保有量的关系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道路交通生态足迹现状评价 |
3.1 生态足迹理论 |
3.2 生态足迹模型 |
3.3 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 |
3.4 我国道路交通生态足迹计算 |
3.4.1 计算实例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
4.1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灰色预测 |
4.1.1 GM(1,1)预测原理 |
4.1.2 GM(1,1)模型检验 |
4.1.3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灰色预测 |
4.1.4 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灰色预测 |
4.2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 |
4.2.1 指数平滑预测模型 |
4.2.2 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检验 |
4.2.3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指数平滑预测 |
4.2.4 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 |
4.3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组合预测 |
4.3.1 组合预测原理 |
4.3.2 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组合预测 |
4.3.3 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组合预测 |
4.4 本章小结 |
5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
5.1 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原理 |
5.2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检验 |
5.3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区间 |
5.4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总量)预测 |
5.5 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
5.6 本章小结 |
6 以大气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 |
6.1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常用模式 |
6.1.1 箱式模式 |
6.1.2 A-P 值模式 |
6.1.3 模拟模式 |
6.1.4 线性规划优化模式 |
6.2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改进模式 |
6.3 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的计算 |
6.3.1 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计算模型选取 |
6.3.2 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计算的污染因子 |
6.3.3 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模型参数的选取 |
6.3.4 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计算 |
6.4 本章小结 |
7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
7.1 机动车 NOX排放的控制重点 |
7.1.1 机动车 NOX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
7.1.2 机动车 NOX排放量的控制因素 |
7.2 机动车 NOX排放的控制措施 |
7.2.1 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控制措施 |
7.2.2 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控制措施 |
7.2.3 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控制措施 |
7.3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性能指标的检测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发展现状 |
2.1 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现状 |
2.2 小型拖拉机数量与发展趋势 |
3 小型拖拉机使用中主要性能指标的状况与研究现状 |
3.1 在用小型拖拉机的功率状况 |
3.2 在用小型拖拉机的油耗状况 |
3.3 在用小型拖拉机的烟度状况 |
3.4 在用小型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的研究现状 |
4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内容 |
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方案的确定 |
1 数据检测与资料收集 |
2 在用小型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案 |
2.1 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案 |
2.2 检测仪器的选择方案 |
2.2.1 检测仪器的选择 |
2.2.2 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2.2.3 检测的要求 |
2.2.4 检测采集和记录 |
3 小型拖拉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方案 |
3.1 小型拖拉机使用状况的调查内容 |
3.2 抽样方法 |
3.3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
4 质量控制 |
4.1 检测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
4.2 检测调查人员的培训 |
4.3 检测调查的现场协调 |
4.4 检测调查质量的核查 |
4.5 检测调查的质量要求 |
5 本次研究的分组标准 |
6 检测数据的检验 |
第三章 检测与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1 检测与调查结果的总体隋况 |
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1.2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随使用年限的总体变化 |
2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各主要性能指标与使用年限的关系 |
2.1 相邻年份发动机功率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
2.2 相邻年份发动机油耗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
2.3 相邻年份发动机烟度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
3 拖拉机及驾驶员各因素不同水平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值的差异分析 |
3.1 驾驶员自身因素对拖拉机主要性能指标值影响的分析 |
3.1.1 驾驶员年龄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1.1.1 年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1.1.2 年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1.1.3 年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1.2 驾驶员文化程度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1.2.1 文化程度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1.2.2 文化程度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1.2.3 文化程度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1.3 驾驶员具有职业资格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2 拖拉机使用工作因素与主要性能指标的关系 |
3.2.1 作业类型因素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2.1.1 作业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2.1.2 作业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2.1.3 作业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2.2 载重状态类型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2.2.1 载重状态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2.2.2 载重状态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2.2.3 载重状态类型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3 拖拉机维护修理工作因素与主要性能指标的关系 |
3.3.1 维护状态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3.1.1 维护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3.1.2 维护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3.1.3 维护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3.2 更换机油状态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3.2.1 更换机油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3.2.2 更换机油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3.2.3 更换机油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3.3 修理状态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3.3.1 修理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3.3.2 修理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3.3.3 修理状态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4 驾驶员对节能减排认识方面的因素与主要性能的关系 |
3.4.1 对节油认识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4.1.1 对节油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4.1.2 对节油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4.1.3 对节油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4.2 对排放污染认识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4.2.1 对排放污染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4.2.2 对排放污染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4.2.3 对排放污染认识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5 驾驶员节能、减排行为因素与主要性能的关系 |
3.5.1 购买节油装置行为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5.1.1 购买节油装置行为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5.1.2 购买节油装置行为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5.1.3 购买节油装置行为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5.2 免费安装节油装置行为的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5.2.1 免费安装节油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5.2.2 免费安装节油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5.2.3 免费安装节油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5.3 购买安装减排装置行为的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5.3.1 购买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5.3.2 购买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5.3.3 购买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5.4 免费安装减排装置行为的不同水平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
3.5.4.1 免费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5.4.2 免费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5.4.3 免费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3.6 驾驶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期望因素与主要性能的关系 |
3.6.1 对节能减排工作期望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功率平均值的分析 |
3.6.2 对节能减排工作期望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油耗平均值的分析 |
3.6.3 对节能减排工作期望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烟度平均值的分析 |
第四章、讨论及政策建议 |
1、讨论 |
1.1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总体性能状况分析 |
1.1.1 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总体性能状况 |
1.1.2 使用年限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2 驾驶员自身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2.1 驾驶员年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2.2 驾驶员文化程度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2.3 驾驶员具有职业资格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3 拖拉机使用工作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3.1 拖拉机的作业类型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3.2 拖拉机的载重状态类型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4 拖拉机维护修理工作状态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4.1 拖拉机维护状态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4.2 拖拉机更换机油状态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4.3 拖拉机修理状态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5 驾驶员节能、减排认识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5.1 驾驶员节油认识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5.2 驾驶员排放污染认识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6 驾驶员节能、减排行为各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6.1 驾驶员购买节油装置行为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6.2 驾驶员免费安装节油装置行为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6.3 驾驶员购买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6.4 驾驶员免费安装减排装置行为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1.7 驾驶员节能减排工作期望因素对小型拖拉机性能的影响 |
2 提高小型拖拉机技术状态的对策建议 |
2.1 实施强制报废 |
2.2 提高人员素质 |
2.3 科学维护与修理 |
2.4 杜绝拖拉机超载现象 |
2.5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排量电喷汽油发动机自动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的研究和发展 |
1.3 摩托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发展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
2.1 电喷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
2.2 发动机实时监控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方案 |
2.3 发动机实时监控的硬件系统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控燃油喷射自动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3.1 电控发动机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组成 |
3.2 监控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3.3 数据库的选择与操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研究 |
4.1 监控系统抗干扰综述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措施 |
4.3 软件抗干扰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动机工况参数实时优化及结果 |
5.1 电控系统参数优化标定原理 |
5.2 实时优化匹配设备及方法 |
5.3 脉谱图的制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4)(论文参考文献)
- [1]增程式电动摩托车ISG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D]. 何代杰. 西南大学, 2013(01)
- [2]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D]. 王小霞. 长安大学, 2012(07)
- [3]江苏省小型拖拉机性能指标的检测与调查[D]. 缪培仁.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4]小排量电喷汽油发动机自动监控系统研究[D]. 龚长青. 山东理工大学, 2006(11)
- [5]正在推出的MSC标识部件[J]. 本刊. 摩托车, 2005(03)
- [6]实用技术[J]. 陈晓玉. 摩托车技术, 2004(01)
- [7]新型环形节油器[J]. 周良塘. 湖南农业, 2003(20)
- [8]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7)[J]. 吴锋,肖灵机. 摩托车技术, 2001(04)
- [9]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6)[J]. 吴锋,肖灵机. 摩托车技术, 2001(03)
- [10]摩托车节油实用技术(5)[J]. 吴锋,肖灵机. 摩托车技术,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