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

论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

一、谈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凡[1](2020)在《拉赫玛尼诺夫合唱交响曲《钟声》(OP. 35)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合唱交响曲《钟声》是拉赫玛尼诺夫根据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同名诗歌创作的—首合唱交响曲。作曲家的创作在形式与内容方面都与诗歌高度统—。“钟声”意象贯穿作品首尾,四类钟声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即童年、青年、中年和暮年。值得—提的是,拉赫玛尼诺夫为作品写作的尾声部分在情绪上与诗文不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拉氏对面对死亡的态度。这与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和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论文框架分为三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划分为三个章节。第—章分别对爱伦·坡和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钟声》前的生平、二者创作《钟声》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程进行阐述。第二章从诗歌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立足于作品,感受诗歌中的音乐性,体会诗乐交织的魅力。第三章上升到精神思想层面,从合唱交响曲《钟声》中《末日经》主题的引用探寻拉赫玛尼诺夫的末世论思想及宗教观。而“钟声”和《末日经》都在为“死亡”做铺垫,爱伦·坡和拉赫玛尼诺夫都有着浓重的“死亡”情结,二者在作品中对“死亡”的描摹传达了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死亡”因为未知而让人恐惧,无用的挣扎只能增添痛苦,不如将恐惧化作坦然直面死亡的勇气。“死亡”并不是终点。肉身的死亡并不代表真正的死亡,灵魂(精神思想)只有脱离肉体的桎梏才能成为永恒。结语部分对论文各章节做简要概述,梳理阐明“钟声”、《末日经》、“死亡”三者的关系,最后简述下—步研究计划。

黄镁珊[2](2020)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No.2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文中指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着名的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范围很广,但钢琴音乐始终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他本人是杰出的钢琴家有很大关系。在拉赫玛尼诺夫所处的时代,音乐家们不断探索使用新的音乐材料,追求新的音乐创作,而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受到音乐改革理念的影响。在其钢琴作品中,钢琴前奏曲Op.3No.2是他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既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又继承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中表达了不安、矛盾、深沉、悲怆、急促等等的音乐情绪,具有浓厚的悲剧性色彩,这首前奏曲所包含的深层含义需要研究者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并总结出其风格特征和演奏技巧,以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首作品。本文主要分成三个章节来进行分析,第一个章节介绍作者拉赫玛尼诺夫及创作背景。第二个章节通过分析曲式与和声色彩,了解其风格特征。第三个章节分析了演奏技巧和情感,通过和弦、三连音、双手交替和力度来分析演奏技巧。文章是采用归纳法、文献研究法和谱例分析的方法来解析钢琴前奏曲Op.3No.2,从多个角度探讨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作品,以达到对其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张红红[3](2019)在《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文中认为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升c小调前奏曲》是他早期献给恩师阿伦斯基的作品,这也是他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虽被称作是"前奏曲",但它是一首短小完整的乐曲。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时期及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方面对音乐及其演奏技巧进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拉赫玛尼诺夫及其作品。

廖珩江[4](2017)在《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之复调技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交响乐、合唱、歌剧、室内乐等众多体裁,其中钢琴作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也是他的钢琴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为分析对象,以复调思维为出发点,集中对这套作品的织体与复调技法运用,结合和声以及曲式进行分析,兼顾社会历史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这套时间跨越较大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拉氏在早期至中期复调技法运用的特点。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复调技法和俄罗斯音乐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着眼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探寻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在复调技法运用方面是如何被影响的;第二章回顾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并总结他的音乐作品中的一般特征;第三章着重对《二十四首前奏曲》中复调技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总结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复调思维特征;第四章总结拉赫玛尼诺夫复调创作技法的意义。

刘天一[5](2017)在《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和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指挥家、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之一,虽然生活在作曲技法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但是他仍坚持传统音乐的创作,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在其中后期的音乐创作中逐渐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将浪漫风格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十分丰富,其中钢琴作品占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本论文通过对其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从中探寻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将每一首前奏曲中出现的种种和声现象以及作曲家在前奏曲创作中的音高组织特征进行整理与归纳。从结构上来看,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与创作简介;第二章到第四章将分别从音高材料,和声材料相互关系以及调性陈述与布局等方面对二十四首作品中的具体和声现象与音高组织作出整理与探讨;第五章将对二十四首作品的和声体系作一个总结,从创作技术层面的分析研究上升到创作观念的探索。总体来说,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是处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时期的中后期,尽管传统的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为其和声技法的核心,但是其中不乏大量的带有作曲家个性化特征的色彩性和声处理方法,如同中音调调式交替手法。在前奏曲的后期作品中,拉赫玛尼诺夫逐步增加了有限的近现代和声技法,如非三度结构和弦以及独立的二、三度和声进行等,并将其与传统手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拉氏特征的和声风格。

宋星元[6](2017)在《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音响版本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后文简称拉氏)是浪漫主义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很广泛,涉及到了声乐、器乐、交响乐等,其中《#%小调前奏曲》(后文简称《#c小调》)是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一首,与其后创作的《悲歌》、《旋律》、《小丑》、《小夜曲》一起合集出版,这也是拉氏的第一套钢琴独奏作品,称为《幻想小品集》。他的音乐常会带有一些感伤情绪,每首作品都在叙述他的生命,他形容音乐就如吃饭一样不可或缺,他将生活中的爱情、痛苦、悲伤、虔诚都融入到了音乐之中。《#c小调》是拉氏1892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创作的作品,其音乐直入人心,因而成为了他的成名曲,也是他每场音乐会的必弹曲目。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该曲,本文将以湖南音乐出版社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为乐谱谱例,选取包括作曲家本人在内的六位钢琴家(拉氏阿什肯纳齐、威森伯格、谢利、林帕尼、涅伯辛),从录音技术、时代背景、年龄差异等方面,用数据化的方式对他们所录制的音响做对比分析研究。本文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该作品的创作环境,然后分析拉氏演奏的三次录音;第二部分从众多钢琴家演绎该作品的版本中选取五位,进行音响的细致分析,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加以研究;第三部分将拉氏与五位演奏家的音响版本对比进行深入总结,探讨不同时代背景、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对诠释该作品产生的不同影响,再透过研究的结果得到演奏与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周若荷[7](2016)在《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文中研究指明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后期俄罗斯作曲家,他一生创作很多乐曲,但最着名的钢琴独奏曲就是《二十四首前奏曲》。本文主要围绕《升c小调前奏曲》,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音乐创作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旋律特点。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情感音乐形象。

曾娇琳[8](2016)在《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的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着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他的成名作《升c小调前奏曲》更是世界钢琴音乐中的珍品。本文对《升c小调前奏曲》的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与分析,用以增进对俄罗斯音乐以及其演奏特点的了解,同时为能更好的欣赏以及演奏这部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晓逸[9](2016)在《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俄罗斯音乐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作为当时最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抒情色彩的印记和俄罗斯民族歌曲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情感三个层面探究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中体现出的俄罗斯音乐风格,以期为他人研究提供参考。

张莹莹[10](2015)在《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变音技法研究》文中指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涵盖了钢琴、室内乐、歌剧、交响乐、合唱、歌曲等多种体裁。在众多的体裁中,钢琴作品的创作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共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这套作品由《升c小调前奏曲》(OP.3之2,1892年),《十首前奏曲》(OP.23,1902—1903年)和《十三首前奏曲》(OP.32,1910年)集合而成,分别属于作曲家的不同创作阶段,是拉赫玛尼诺夫具有重要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作曲家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个缩影。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缘由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综述进行论述;第二章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及其变音技法,对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钢琴前奏曲》的音乐创作以及变音与变化音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三章《24首钢琴前奏曲》的变音技法,这一章节是论文的重点,对作品中的变音技法进行详细地分析,分别从离调变音、调式交替类变音、变音类变音以及装饰性变音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第四章《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征,分别从调性布局、主题发展手法以及和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乐谱为研究对象,以和声技法为主要视角,将变音技法作为研究范围,通过对《24首钢琴前奏曲》变音技法的细致分析,结合其调性布局、主题发展手法以及和声等方面的特征,感知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

二、谈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论文提纲范文)

(1)拉赫玛尼诺夫合唱交响曲《钟声》(OP. 35)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诗、乐作者概述
    第一节 埃德加·爱伦·坡与《钟声》
        一、生平经历
        二、爱伦·坡的诗歌
        三、《钟声》的创作缘由
    第二节 拉赫玛尼诺夫与合唱交响曲《钟声》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及创作(1987-1913)
        二、《钟声》的创作背景、历程及灵感来源
第二章 《钟声》诗歌文本与音乐分析
    第一节 诗歌文本分析
        一、叠词与平行、排比句型的运用
        二、诗节长度
        三、情绪走向
        四、诗歌中的音乐性
    第二节 合唱交响曲《钟声》音乐分析
        一、音乐章音乐分析
        二、“钟声”的音响效果
        三、《钟声》音乐体裁的起源及各时期代表作
第三章 《钟声》精神内涵阐释
    第一节 拉赫玛尼诺夫的末世论思想及宗教观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末世论思想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宗教观
    第二节 《末日经》及其主题引用
        一、简述《末日经》
        二、《末日经》主题及其在《钟声》(op.35)中的运用
    第三节 “死亡”的昭示
        一、拉赫玛尼诺夫与“死亡”
        二、爱伦·坡的死亡情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No.2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和依据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分析
        (一)创新之处
        (二)可预期的创造成果
第一章 拉赫玛尼诺夫及钢琴前奏曲Op.3No.2的创作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第二章 钢琴前奏曲Op.3No.2风格特征
    一、和声分析
    二、曲式分析
第三章 钢琴前奏曲Op.3No.2演奏技巧
    一、和弦
    二、三连音
    三、双手交替
    四、力度
    五、踏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曲家简介
    (一)生平介绍
    (二)创作时期及风格
二、《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二)风格特征
    (三)曲式结构
三、演奏技巧
    (一)钟声
    (二)和弦演奏
    (三)三连音演奏
四、结语

(4)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之复调技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浪漫主义时期复调技法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复调思维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内关于"复调思维"主要论着综述
第一章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复调技法运用的历史状况概述
    第二节 俄罗斯历史及其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第二章 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及其创作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拉赫玛尼诺夫生平简介
    第二节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研究
    第一节 《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文本研究
    第二节 《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复调技巧解读
    第三节 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的复调思维特征
第四章 拉赫玛尼诺夫复调技法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拉赫玛尼诺夫复调创作手法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5)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和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拉氏的生平、创作及论文选题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简介
    第二节 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现状
第二章 和声基本材料的研究
    第一节 调式材料的研究
        一、大小调体系及其调式交替的运用
        二、教会调式及其同主音调式交替的运用
    第二节 和弦材料的研究
        一、三度叠置结构和弦
        二、非三度结构和弦
        三、复合和弦
第三章 和声材料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功能性和声进行
        一、正格进行与完全进行
        二、变格进行
    第二节 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
        一、独立的三度和声进行
        二、独立的二度和声进行
        三、二、三度关系结合的和声进行
        四、三全音关系的和声进行
        五、平行进行
        六、非传统和声终止式及其形态
    第三节 持续性和声
第四章 调性陈述与布局
    第一节 调性的建立
    第二节 调性布局及相互关系
第五章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和声语言总结
    第一节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思想根源
    第二节 《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声语言总体特征
        一、对古典、浪漫乐派音乐的继承
        二、个性化特征的色彩性和声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6)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音响版本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思路
第一章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响版本
    第一节 《~~#c小调前奏曲》的问世
        一、创作环境
        二、乐谱版本
    第二节 《~~#c小调前奏曲》三次录音之分析
        一、录制概况
        二、差异分析
第二章 不同演奏家的音响版本
    第一节 不同音响版本的选择缘由
    第二节 五位演奏家音响版本分析
        一、音乐速度差异
        二、演奏力度变化
        三、表情术语不同演绎
        四、重难点的音乐处理
    第三节 五位演奏家音响版本风格特色
        一、华丽低调的阿什肯纳齐
        二、雄健活跃的威森伯格
        三、恬谧诗意的谢利
        四、浪漫热情的林帕尼
        五、细腻平实的涅博辛
第三章 拉赫玛尼诺夫与五位演奏家的音响版本比较
    第一节 对比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一、时代背景
        二、身体素质
        三、性格差异
        四、录音技术
    第二节 音响版本对比研究带来的思考
        一、认真读谱和仔细聆听
        二、个性发展与发挥想象
        三、对钢琴教学的启示
        四、忠实性与创造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7)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论文提纲范文)

一、钟声和弦的运用
二、巧妙的和声运用
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四、结语

(9)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升c小调前奏曲》创作背景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二、《升c小调前奏曲》曲式结构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三、《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情感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四、结语

(10)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变音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注释
第二章 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及其变音技法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及其《钢琴前奏曲》的音乐创作
        (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
        (二) 《24首钢琴前奏曲》的音乐创作
    二、关于“变音”与“变化音”
    注释
第三章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变音技法
    一、离调类变音
        (一) 副属和弦
        (二) 副下属和弦
        (三) 离调模进
    二、调式交替类变音
        (一) 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
        (二) 同主音特种调式交替
        (三) 平行调交替
    三、变音类变音
        (一) 属变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二) 下属变和弦
    四、装饰性变音
        (一) 规范化和弦外音的运用
        (二) 和弦外音的综合运用
    注释
第四章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征
    一、巧妙的调性布局
    二、丰富的主题发展手法
        (一) 模进
        (二) 变奏
        (三) 动机贯穿
        (四) 宽放与紧收
    三、灵活的和声语言
        (一) 平滑声部的运用
        (二) 色彩装饰性和弦与色彩序列
        (三) 多层结构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谈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论文参考文献)

  • [1]拉赫玛尼诺夫合唱交响曲《钟声》(OP. 35)之探究[D]. 赵梦凡.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2]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No.2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D]. 黄镁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J]. 张红红. 北方音乐, 2019(23)
  • [4]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之复调技法分析[D]. 廖珩江. 上海音乐学院, 2017(08)
  • [5]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和声研究[D]. 刘天一. 上海音乐学院, 2017(08)
  • [6]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音响版本的比较研究[D]. 宋星元. 安徽大学, 2017(08)
  • [7]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J]. 周若荷. 音乐时空, 2016(08)
  • [8]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的作曲技法和演奏技法研究[J]. 曾娇琳. 音乐创作, 2016(05)
  • [9]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研究[J]. 刘晓逸.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0]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变音技法研究[D]. 张莹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论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