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战Win4LiN(论文文献综述)
温晋杰[1](2020)在《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我国提出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促进军民两个领域双向技术交流。空天运输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先导行业,在空天运输嫦娥系列任务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推送操控信息实现月面巡视器无人自动巡视和科学就位探测。但是,针对我国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国产、自主和可控的发展需求,我国还没有相当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质量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在技术层面还缺乏军民融合准入/准出评估机制。围绕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本文应用净评估理论,提出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系统净评估方法,定量认定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可信度,建立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体系,意图保障嫦娥五号任务万无一失,为空天运输领域军民融合战略落地提供技术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首次将净评估理论引入空天运输领域,提出了利用形式化方法建立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借助自主可控的自动化工具采集系统可信证据,从而实现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的净评估方法。在嫦娥五号任务联调联试过程中,通过净评估方法准确定位了遥操作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不可信因素,解决了系统质量不可控的问题,实现了遥操作系统联调联试零差错。(2)以遥操作系统相关的软件过程文档、国家军用标准和空天运输领域特性作为净评估指标来源,利用形式化Z语言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保障了评估指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解决了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任务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二义性和需求动态变化的问题,为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化采集打下基础。(3)以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为输入,搭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采集平台。在嫦娥四号任务执行前,该平台自动采集了科学客观的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确保了嫦娥四号遥操作任务圆满完成。(4)利用偏差最小化方法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针对数学理论赋权方法的不实际性问题,在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的前提下,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近十年来国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历次航天任务数据的长期保存,完成了净评估前期知识积累。同时,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通过回放和论证净评估过程,实现了工程实践数据持续优化数学理论赋权模型的研究方案,提高了净评估指标赋权的可靠性和可信性。(5)针对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需求,在Windows和国产麒麟操作系统上完成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评估,实现了跨平台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任务信息推送平台,为嫦娥系列任务执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上述研究成果经探月工程二期实战检验,实现了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精准实施并圆满完成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并通过了GJB 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任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技术框架。
李春旭[2](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未知辐射源信号分选与识别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背景下,实验室的仿真电磁环境平台已无法满足现有信号处理算法对于信号高密度特性、高逼真度的需求。而对于未知雷达信号的分选,传统的经典算法依赖于前端的信号预处理分选方法,而目前的预处理算法过于单一,导致密集信号处理效率低、对复杂信号分选准确率低。为了建立逼真的电磁环境平台及研究快速准确的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本文主要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当前电磁环境平台不能为电子侦察提供真实信号源的问题,通过分析现代战争面临的复杂的电磁环境,采用图形交互界面设计了能够为认知侦察提供近似实战的电磁环境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信号进行特征建模、采用多线程并行产生数据,能够得到近似于真实战场的电磁环境数据,并通过图表直观的将数据显示出来,使仿真平台能更有效地应用于现代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的过程之中。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平台模拟产生的数据与真实战场数据相比具有较好的相似度,能够为现阶段信号处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源。2.针对当前复杂电磁环境下,未知辐射源信号分选面临的准确性不高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多域联合的未知辐射源信号分选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雷达不同的工作模式,对于不同工作模式下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对到来的辐射源全脉冲信号按照其交叠程度进行截取,并对每一段脉冲提取专家规则,以专家规则为输入,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设计分类器,为全脉冲数据的分选选择最优去交错参数,使其最大程度避免采用严重交叠参数进行分选,实现在混叠严重情况下对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仿真结果表明,在含有噪声及混叠严重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对未知辐射源做出明确判断,并通过不断的测试使用,模型分选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实现不同情况下的去交错分选。3.针对当前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辐射源信号的重频调制样式越来越复杂、多变,对雷达辐射源重频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难题,分析了现代战争面临的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潜在规律,提出一种融合无监督及有监督两种方式混合的深度信念网络。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识别方法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具备很好的抗缺失能力和抗虚假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有效识别出辐射源信号的重频调制类型。
王亚慧[3](2016)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来烟参观导游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日益增加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导游口译的需求也日趋增加。本报告主要基于笔者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来烟参观所做的导游口译实践。通过回顾和分析整个口译过程,笔者探讨了在导游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显现,文化差异的处理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原语理解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口译策略来指导口译实践。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任务描述;第二章是任务过程,译前准备主要阐述了导游口译的定义、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口译策略。另外,笔者介绍了译前准备阶段中的信息收集和术语准备工作。口译过程部分以时间顺序描述了现场口译过程;第三章是案例分析,探讨了译者主体性意识、文化差异以及原语的理解等问题,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章是口译总结,主要涉及到笔者从此次口译实践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对今后口译学习的启示和建议。通过任务描述和案例分析,笔者发现:(1)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是导游口译任务成功的保证,包括背景知识准备和词汇准备等。(2)导游口译是一种交流互动的活动,要求译员要有主体性意识,在口译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交际性,而不是保持“中立”的角色。(3)为了解决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和非语言文化差异,译员应该做一个合格的文化调解员,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解释特定文化现象来跨越交流障碍。(4)导游口译环境的嘈杂以及导游语速过快、无笔记状态下的大信息量解说为译员的原语理解带来较大困难。因此,译员应该适当采取省略、概括等策略提取主要信息、快速传达意义,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
吉建功[4](2015)在《基于单片机的桥梁挠度测量系统》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基于单片机,利用SCAl00T芯片测量桥梁的挠度角,进而计算桥梁挠度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桥梁挠度测量系统,用于更加精确、安全、方便地测量大跨度桥梁在载荷作用下的挠度。该系统安放在桥梁上,先由测量模块测出挠曲线及与挠曲线垂直方向的两个角度,通过蓝牙传送给接收装置,在接收端将两个角度相减即获得挠度角,再通过输入的桥梁长度计算出桥梁的挠度。其中,角度测量设备采用芬兰VTI公司的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SCAlOOT-D01芯片;中心控制单元采用Atmel公司生产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AVR单片机Atmegal62;系统间的无线通信采用HC-05主从机一体蓝牙模块;手持终端设备采用搭载先进的WinCE嵌入式系统的LJD-eWin4S设备。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概括地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详细分析了倾角测量传感器SCAl00T的原理、负责中心处理的单片机Atmegal62,以及单片机外围主要芯片的电路原理。其次,阐述了桥梁挠度测量系统的设计思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主要分为测量模块和手持终端模块。其中,测量模块以中心处理单片机ATmegal62为核心,分为中心处理模块、传输数据模块、存储数据模块、测量角度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等;手持终端模块主要采用基于Win CE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触控屏LJD-eWin4S,并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分析和电路设计。再次,基于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系统流程,编写源代码实现软件部分,完成模块连接和功能实现。其中,测量模块通过ICCAVR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然后进行代码调试和生成可烧录的.HEX文件,再通过专用的AVR Studio软件和JTAG接口将.HEX文件烧录进单片机实现基本的功能;而手持终端模块使用Visual Studio2008进行编译和调试,完成功能实现。最后,对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综合调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多次测试及调试,分析测试结果验证该挠度测量系统运行良好,测量结果满足挠度测量要求。
苏令朋[5](2013)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3D游戏—星空迷途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全球范围内3G高速的发展,移动电话的3D游戏等应用近几年已经成为全业界关注的焦点。由于技术方面的厂商的不断地创新,导致市场上的以硬件加速3D图形功能为主要特色的手机早就司空见惯,而且已逐渐具备了可以与专业的游戏硬件设备相媲美的图像及画面质量。随着一款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的推出,使得手机游戏在开发和推广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Android作为智能手机的全新平台,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Android以其特有的开放、平等、方便、无界以及硬件丰富等特性,在推出之后迅速抢占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为了推进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的部分相关应用,在由Google牵头30几家企业一起,组成了OHA(译:开放手机联盟),这个联盟主要包括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宏达和T-Mobile在内的,以及34家无线应用和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所构成。此次Google通过参与各运营商、开发商、以及设备的制造商和其他相关各方结成更加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希望能够借助建立更加开放化和标准化的移动电话软件平台,从而在移动产业范围内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生态系统。开放手机联盟也表示:使用Android平台不但可以推动移动设备的不断地创新,让用户能够更好的体验最优越的移动相关服务,而且开发商也将得到一个崭新的开放级别,以便推行协同合作,从而加快了新型移动设备的研发速度。本文首先分析了3D手机游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阐明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游戏的广阔前景,然后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开发平台和所用到的相关开发技术,基于以上相关理论对本项目的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研发标准,提出了基于华为U8500型号手机、Android平台的3D手机游戏的解决方案:星空迷途。本课题项目不仅通过在MyEclipse8.6.0开发环境下使用Java语言得以完整实现,而且通过了软件测试,达到程序开发前期所预期的设计效果。本文的最后对本游戏程序的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并对该游戏的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性以及完善工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展望。
张凯龙[6](2003)在《传统OA的Linux中间件平台移植技术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政府的电子化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其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以如何将传统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应用功能高效地移植到自主操作系统之上的开放Web计算平台为重点,研究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主要的中间件平台。 具有开放源码特性的Linux平台凭借其优秀的系统性能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平台,为构建安全稳定、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了可能。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将会更多地基于自主的Linux平台展开。以Linux为基础平台,结合基于中间件技术的B/S模式实现新型的政府OA应用将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模式。而改造经过应用验证的传统OA系统,使其适应新型的系统平台和应用模式也非常符合OA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C/S模式OA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原理及其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重点研究了基于中间件的B/S模式OA系统的应用模型、系统特征和接口技术。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将传统C/S模式OA移植到Linux平台中间件应用模式的技术实施方案。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平台移植技术:虚拟机技术和代码重构技术。作者在对异构操作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机的技术思想提出了基于虚拟系统API的代码重构技术方案。进而,从技术及应用的角度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选定基于XML消息中间件及应用服务器架构的技术方案,完成了所选方案的原型实现,并给出了相应的验证结果。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依托于国家扬帆工程“桌面Linux操作系统性能优化项目”子课题“现有C/S模式OA向Linux平台B/S模式移植”。对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二、实战Win4Li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战Win4LiN(论文提纲范文)
(1)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
1.3 航天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灾难 |
1.4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理论基础 |
2.1 信息系统可信性定义 |
2.1.1 面向用户主体的定义 |
2.1.2 面向系统客体的定义 |
2.2 信息系统质量模型 |
2.2.1 面向过程的系统质量模型 |
2.2.2 面向产品的系统质量模型 |
2.3 信息系统相关的标准 |
2.3.1 国际通用标准 |
2.3.2 国家军用标准 |
2.4 净评估理论 |
2.4.1 净评估的内涵及特性 |
2.4.2 净评估研究现状 |
2.5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介绍 |
2.5.1 业务流程介绍 |
2.5.2 质量控制措施 |
2.6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要素 |
2.6.1 战略自动化 |
2.6.2 文本数据挖掘 |
2.6.3 形式化方法 |
2.6.4 软件测试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形式化规约 |
3.1 形式化方法—Z语言 |
3.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的形式化规约 |
3.3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内容及其形式化规约 |
3.3.1 软件过程文档 |
3.3.2 国家军用软件标准 |
3.3.3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领域特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采集平台 |
4.1 动态可信证据采集 |
4.1.1 功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
4.1.2 性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
4.2 静态可信证据采集 |
4.2.1 源代码类可信证据采集 |
4.2.2 文档类可信证据采集 |
4.2.3 环境类可信证据采集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净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
5.1 指标赋权法 |
5.1.1 单一赋权法 |
5.1.2 单一赋权法的组合方法 |
5.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方法 |
5.2.1 AHP和 EWM的组合优化 |
5.2.2 不同赋权方法对比指标 |
5.3 构建对比判断矩阵的工程方法 |
5.3.1 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 |
5.3.2 航天系列任务信息传承与长期保存 |
5.3.3 知识本体构建评估知识库 |
5.3.4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 |
5.4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 |
5.4.1 权重计算 |
5.4.2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
6.1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6.1.1 开发环境搭建 |
6.1.2 跨平台系统设计 |
6.2 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实际工程应用 |
6.3 嫦娥五号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A Z语言词汇表 |
附录 B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 |
附录 C 开源的证据采集工具 |
附录 D 常见的指标赋权方法 |
(2)基于机器学习的未知辐射源信号分选与识别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磁环境平台研究现状 |
1.2.2 辐射源信号分选研究现状 |
1.2.3 辐射源信号识别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科研项目资助情况 |
1.4.2 研究目标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1.4.4 章节安排 |
第2章 战场电磁环境平台的构建 |
2.1 引言 |
2.2 战场电磁环境特性介绍 |
2.3 辐射源信号特征模型的建立 |
2.3.1 频域特征 |
2.3.2 时域特征 |
2.3.3 空域特征 |
2.4 电磁环境平台构建 |
2.4.1 模拟辐射源信号的快速生成 |
2.4.2 多线程数据分离及保护 |
2.5 电磁环境平台仿真实验 |
2.5.1 软件整体界面 |
2.5.2 基础参数配置界面 |
2.5.3 外围控制软件界面 |
2.5.4 电磁环境平台性能评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域联合的雷达信号预分选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经典分类算法 |
3.2.1 决策树方法 |
3.2.2 聚类方法 |
3.3 基于多域联合的未知辐射源信号预分选模型构建 |
3.3.1 基于多域联合的预分选策略模型构建 |
3.3.2 特征参数与专家规则 |
3.3.3 预分选模型工作过程 |
3.4 仿真实验分析 |
3.4.1 算法流程描述 |
3.4.2 虚拟数据实验 |
3.4.3 实际数据实验 |
3.4.4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重频调制方式识别 |
4.1 引言 |
4.2 辐射源信号的分析及建模 |
4.3 深度信念网络原理介绍 |
4.3.1 受限玻尔兹曼机 |
4.3.2 混合监督的深度信念网络 |
4.4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调制方式识别模型 |
4.4.1 数据选择 |
4.4.2 特征向量生成 |
4.4.3 输出编码 |
4.4.4 深度分类器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5.1 实验描述 |
4.5.2 稳定性实验及结果分析 |
4.5.3 有效性实验及结果分析 |
4.5.4 时效性实验及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总结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来烟参观导游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Chapter Two Task Process |
2.1 Pre-interpreting Preparation |
2.1.1 Guide interpreting |
2.1.2 Collect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2.1.3 Building up Glossary and Terminology |
2.2 Interpreting Process |
2.2.1 On-the-Spot Interpreting of Yantaishan Hill Scenic Spot |
2.2.2 On-the-Spot Interpreting of Changyu Wine Culture Museum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Interpreter’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
3.1.1 The Interpreter’s Visibility Consciousness |
3.1.2 The Interpreter’s Empowerment Consciousness |
3.2 Handl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
3.2.1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3.2.2 Chinese Poetic Expressions |
3.3 Handling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Language |
3.3.1 Fast Speed of Delivery and Density of Information |
3.3.2 Noisy Condition |
Chapter Four Task Summary |
4.1 Summary of the Practice |
4.2 The Enlightment of the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One |
Appendix Two |
Appendix Three |
About the Author |
(4)基于单片机的桥梁挠度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2 角度测量芯片 |
2.1 SCA100T传感器芯片简介 |
2.2 SCA100T芯片的测量原理 |
2.3 引脚配置及说明 |
2.4 SCA100T的电路原理 |
3 中心处理模块介绍 |
3.1 单片机的选型 |
3.2 AVR单片微型处理芯片简介 |
3.3 AVR系列单片机的选型 |
3.4 ATMEGA162单片机介绍 |
3.5 ATMEGA162的外部引脚说明 |
3.6 ATMEGA162的IO端口介绍 |
3.7 同步串行SPI接口 |
3.8 USART串行口 |
4 手持终端介绍 |
4.1 LJD-EWIN4S介绍 |
4.2 LJD-EWIN4S的特点 |
4.3 LJD-EWIN4S的串口设置 |
4.4 LJD-EWIN4S支持的移动特性 |
4.5 应用程序的开发 |
5 挠度测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
5.1 主要技术要求 |
5.2 主要功能模块 |
5.3 桥梁挠度测量系统的硬件实现 |
5.3.1 中心处理模块电路的设计 |
5.3.2 通信模块电路的设计 |
5.3.3 电源模块电路的设计 |
5.3.4 挠度角测量模块电路设计 |
5.3.5 模数转换模块的电路设计 |
5.3.6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及制作 |
5.4 挠度测量系统软件实现 |
5.4.1 设计初始化模块 |
5.4.2 设计角度测量模块 |
5.4.3 设计LJD-eWin4S模块 |
5.4.4 1、2板数据交换模块设计 |
5.4.5 蓝牙数据发送模块设计 |
6 测量挠度系统的调试 |
6.1 硬件的调试 |
6.2 软件的调试 |
6.2.1 编译程序 |
6.2.2 烧录程序 |
6.3 系统应用的方案以及实验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Android平台的3D游戏—星空迷途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Android 平台在项目中的应用 |
2.1 关于 Android |
2.2 Dalvik VM 剖析 |
2.3 理解 Android 软件栈 |
2.4 Android 模拟器和 UI |
2.5 Android 中的姿态传感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
3.1 项目背景 |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3.3 菜单模块 |
3.4 图层渲染模块 |
3.5 菜单显示模块 |
3.6 运动模块 |
3.6.1 障碍物及奖励模块 |
3.6.2 捕获数据模块 |
3.6.3 方向计算模块 |
3.7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8 Android 开发环境的搭建 |
3.8.1 SDK 的下载及安装 |
3.8.2 集成开发环境 MyEclipse 的搭建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网络组成 |
4.2 设计目标和原则 |
4.3 手机终端的选择 |
4.4 系统流程设计 |
4.5 项目类结构设计 |
4.6 详细设计 |
4.6.1 菜单模块 |
4.6.2 图层渲染模块 |
4.6.3 菜单显示模块 |
4.6.4 运动模块 |
4.6.5 障碍物及奖励模块 |
4.6.6 数据捕获模块 |
4.6.7 方向计算模块 |
4.7 游戏策划和准备工作 |
4.7.1 初步策划 |
4.7.2 开发准备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游戏的玩法及功能概述 |
5.2 核心类的实现 |
5.3 DriftBall 类的实现 |
5.3.1 WelcomeView 类的实现 |
5.3.2 WelcomeThread 类的实现 |
5.3.3 GameView 类的实现 |
5.4 用户交互事件处理的实现 |
5.5 核心模块的实现 |
5.5.1 表示层模块 |
5.5.2 后台逻辑模块 |
5.5.3 手机姿态计算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Android 单元测试框架 Junit |
6.2 测试的具体过程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传统OA的Linux中间件平台移植技术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Linux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平台 |
1.1.2 支撑技术迅速发展 |
1.2 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
1.2.1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
1.2.1.1 电子政务区别于办公自动化 |
1.2.1.2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 |
1.2.2 OA技术不断发展 |
1.3 传统C/S模式的OA系统结构分析 |
1.3.1 传统C/S模式OA的体系结构 |
1.3.2 C/S模式OA系统的数据库接口 |
1.3.3 C/S模式的技术优势及不足 |
1.4 OA技术发展趋势 |
1.5 论文研究背景 |
1.6 内容简介 |
第二章 基于Linux平台的OA中间件 |
2.1 B/S--主流的网络分布计算模型 |
2.1.1 B/S模式OA系统体系结构 |
2.1.2 B/S模式OA系统的技术特点 |
2.1.3 基于Linux的B/S模式OA系统 |
2.2 面向OA应用的中间件技术 |
2.2.1 中间件支撑分布式应用 |
2.2.1.1 分布式应用中的中间件 |
2.2.1.2 分布中间件功能分析 |
2.2.1.3 中间件体系结构分析 |
2.2.1.4 基于Web服务的中间件实现技术 |
2.2.2 面向OA领域的中间件需求分析 |
2.3 基于中间件的OA应用系统特征及接口技术 |
2.4 小结 |
第三章 OA应用模式转换技术研究 |
3.1 应用模式的转换 |
3.1.1 重构客户端应用逻辑 |
3.1.2 可配置的消息中间件 |
3.2 技术方案论证 |
3.2.1 “XML消息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技术方案 |
3.2.1.1 方案的设计原理 |
3.2.1.2 关键技术分析 |
3.2.2 “HTML消息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技术方案 |
3.3 技术难点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跨平台的OA应用移植模式及其实现 |
4.1 OA系统的跨平台技术移植研究 |
4.1.1 硬件体系结构相关 |
4.1.2 操作系统平台的运行服务接口 |
4.1.2.1 系统调用接口的差异分析 |
4.1.2.2 其他链接库差异 |
4.1.3 平台相关的编译器及编译工具集 |
4.1.4 图形用户界面 |
4.1.5 数据库的平台差异 |
4.2 跨平台移植的技术方案设计 |
4.2.1 基于虚拟机的跨平台移植 |
4.2.2 基于代码重构的移植方案 |
4.2.2.1 逆向逐步重构法 |
4.2.2.2 逆向总体重构法 |
4.3 跨平台移植的具体实现 |
4.3.1 运行时接口转换 |
4.3.2 工程结构转换 |
4.3.3 数据库系统移植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一个移植过程实例 |
5.1 一个C/S模式的人事管理系统 |
5.2 移植实施方案 |
5.3 实施步骤 |
5.3.1 定义消息格式 |
5.3.2 CTB消息中间件及应用服务器的架构 |
5.3.2.1 重新封装客户端业务逻辑 |
5.3.2.2 网络服务逻辑及事件触发机制的设计 |
5.3.3 基于Java Applet实现客户端 |
5.4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附录一: 图表索引 |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四、实战Win4LiN(论文参考文献)
- [1]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D]. 温晋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2]基于机器学习的未知辐射源信号分选与识别算法研究[D]. 李春旭. 吉林大学, 2019(03)
- [3]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校长来烟参观导游口译实践报告[D]. 王亚慧. 鲁东大学, 2016(08)
- [4]基于单片机的桥梁挠度测量系统[D]. 吉建功.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5]基于Android平台的3D游戏—星空迷途的设计和实现[D]. 苏令朋.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6]传统OA的Linux中间件平台移植技术及其实现[D]. 张凯龙.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标签:android架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