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伙人不是“打工仔”(论文文献综述)
任杰欣[1](2020)在《人力资本驱动型创业公司的股权设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如今的创业环境中,创业者都希望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质的人才和激励团队。本论文研究的案例是一家新兴的教育培训企业,本人是这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创业4年,以25人左右的团队规模高效运作,公司的成功经验是独特的股权设计。为了探寻适用于初创企业的股权机制,本研究建立在关于股权、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展开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根本人亲身经历的回顾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对股权设计的进入、调整、股权激励和退出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尝试归纳、整合和萃取G公司的成功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1)案例公司是一家人力资本驱动型的初创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也获得了“人”的红利和价值正反馈;2)股权设计并不是公司发展中前置性的步骤,而是贯穿公司发展的全过程;3)股权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4)股权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促成价值回报和价值贡献相匹配;5)退出模式需要兼顾个人和企业整体利益,需要体现公平和人性化。本次研究通过对G公司股权机制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厘清,探索了以人力资本驱动型初创企业的股权设计机制,为股权设计相关理论的发展做提供了实践样本和理论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创业者更好地管理公司,激活团队,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武冰洁[2](2020)在《DZ事务所绩效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DZ事务所是一家集财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为一体的专业服务公司。面对“创新优化、升级服务”为主的第二次战略转型挑战,综合性人才成为发展的核心要素,团队建设和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本文的主旨是希望为DZ事务所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现有绩效管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事务所实际情况,对事务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以DZ事务所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到事务所存在小合伙人懈怠不前、年轻员工“佛系”状态、核心员工离职不断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管理问题的成因集中于事务所绩效管理意识淡薄、合伙人绩效管理缺失、一般工作人员绩效管理不合理、绩效结果运用不充分、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因此,理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一是,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注重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统一,树立全新的绩效管理理念,鼓励全员参与、通力合作。二是,构建合伙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合伙人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整体机能运行的效率。三是,改进一般工作人员个人绩效评价体系,改进员工个人评价、增加员工自我评价模块,实现绩效管理与员工实际工作情况、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四是,健全绩效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结果运用于薪酬福利发放、员工的培训与晋升方面,保证绩效结果运用的公平性、合理性,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五是改善方案的相关保障措施。希望通过研究,能够直接为DZ事务所现有的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给予改善策略,并且为事务所等专业服务行业就绩效管理方面提供变革的思路和方法。
蔡秀词[3](2019)在《冬日惊雷》文中指出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塞内加第一章一现在该到说再见的时候了。一切都来得太晚,因为我毕竟四十五岁了。等待这一切结束之后,我想我会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太晚。当然,或许一切都还太早,我毕竟才四十五岁,如果重新设计生活的话,我想一切还来得及。只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当一切烟消云散之后,当过去热热闹闹的场景都过去之后,当亲戚朋友都离我而去之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落寞,好像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担,在长吁一口气之后却又感到心中空空荡荡。这些人中包括我年轻貌美的妻子。尽管她一再声称要与我同甘共苦,但我却不愿她跟我受苦。她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未来。尽管这有些不近人情,但我还是把她赶回了她的父母身边。好在还有一个人我可以依靠,那就是我的父亲。如今父亲一个人在农村老家,守着那幢老宅和我母亲的坟茔。
冯海燕[4](2019)在《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事业合伙人制度目前成为企业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为更好地激发团队的创业心态,改变员工的“打工心态”,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实现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事业合伙人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新时代创新的制度体系,受到很多的企业的重视。本论文主要研究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如何通过引入事业合伙人制度,实现体制创新,可以改变企业现状,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论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合伙人制发展进行梳理,并分析了雇佣制与事业合伙人制的利与弊,清楚了解实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条件,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事业合伙人制的内涵及实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必要性。论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模型、波士顿矩阵等工具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公司核心价值及业务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经营战略方向和目标。最后制定了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事业合伙人制,以弥补现行承包制的缺陷,并提出事业合伙人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战略平台、文化、法律等保障体系。
孙越[5](2018)在《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合伙制度是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最古老的组织形式之一,而“康孟达”则被视为合伙制度的雏形。现代法律上针对于合伙的认识,是指依照合伙法,合伙关系中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合伙人制度,往往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其他相对来说股东人数比较少的非上市公司。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合伙人制度作为内部管理和激励手段,包括阿里巴巴、万科等知名上市公司。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尝试改变思维方式,将职业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短期雇佣关系转化为长期的伙伴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解决目标的不一致的问题。此外,部分公司通过合作伙伴系统将控制公司并重新分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称“指挥权移交给就近的人”。一个合伙人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产生的代理,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存在着不完全契约,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公司治理的四大问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控制状态的内在原因控股股东、外部治理机制的不成熟,公众投资者和债权人很难起到监督作用,与“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是有限的;也有学者提出了控股股东变化频繁,进而使得管理层面遭受到拖累。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企业员工的自我意识也不断觉醒,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激励制度开始逐渐显露出一些疲态,雇佣制度的天然弊端也开始不断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导致了员工职业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持续下降,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实现更加高效、合理的员工激励,正逐渐成为知识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所面临新的管理难题。本文中的T公司也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到了这个阶段,遇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而事业合伙人是近几年在我国刚刚兴起的一种创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其符合当下的共享精神,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股权激励,更是要重构整个企业管理的生态,唤醒企业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撕掉员工身上“打工者”的标签,完成员工从“打工者”到“事业者”的身份转变,是一种对企业中特定员工群体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化管理机制。本篇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论文框架、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以及本篇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进行概述。第二章是本文所研究内容的有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三章是阐释我国企业事业合伙人这一制度的具体概念、由来和模式分类,并选取具体的企业案例,对目前国内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几种主要发展模式展开剖析,进行深层次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总结出对T公司进行事业合伙人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应启示和思路。第四章对T公司的相关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并根据T公司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T公司实行事业合伙人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将通过前面两章的研究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结合T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出T公司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第六章是对T公司的事业合伙人制度进行应用实践,对制度实施过程中该公司的相关情况和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也总结出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改革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本章当中,除了对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之外,同时还对事业合伙人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吴渟淮[6](2016)在《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以TOP咨询公司变革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管理造成了深刻影响和强烈冲击,本文正是以此为主要角度进行讨论研究的,着重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新变化和挑战,特别是以企业管理知识服务为产品的管理咨询公司变革压力更加迫切,并穿插举例近年来一些企业组织管理领域最新观点和着名企业实际案例。笔者从所供职的TOP咨询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一系列企业管理危机入手,深入分析了其组织管理模式的现状,阐述了其在组织管理模式上的主要问题是:商业模式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脱节;原有项目团队没有发挥真正项目矩阵价值;组织结构老化,传统模式不适应人才管理;财务指标逐年下降,人才激励没到位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通过以上问题的归纳推出了TOP咨询公司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出的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实践。首先从变革的思路上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即商业模式调整、咨询产品重新设计、合伙人制度变革、组织结构的变化上;第二就是具体到TOP咨询公司变革实施步骤上的分析,主要是调整项目结算方式、重新出台合伙人制度、重新定义和区分事业部、构建内外部创业平台。因为积极主动的管理变革让TOP咨询公司转危为安,并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效和品牌成效。最后,本文最关键的部分是通过TOP咨询公司变革实践结合其他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案例,笔者最终总结得到这样的结论:移动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的方向就是围绕“人才”构建属于企业特有的“商业模式”,并在“企业文化和机制”的保障下打造一种平台型、网络型、共建型的新型组织模式。由于一些资源与能力的限制,文章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关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论性资料较欠缺,同时由于咨询行业的发展规模普遍较小、服务细分较多、变化较大,所以得出结论的普适性值得验证;由于本人曾直接在该咨询公司的工作,所以对于对该组织的评价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
叶龙祥[7](2016)在《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吴宣恭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吴宣恭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吴宣恭经济思想主要涉及所有制与产权理论、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所有制改革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现阶段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及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吴宣恭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史论相结合、求实与创新相结合、调查与采访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吴宣恭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结论。对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第一,吴宣恭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研究、发展和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吴宣恭经济思想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际,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后学之辈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运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脉络;第三,吴宣恭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品格是广大经济学人终身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黄文欢[8](2015)在《青年创业、社工嵌入与协同发展研究 ——以H创业者工作历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Q连锁店是H创业者与其一位朋友I女士共同合伙加盟某韩国祛痘品牌,于2013年6月成立的一家连锁店。虽然Q连锁店表面上看起来运行健康,但是H创业者却遇到了合伙人、员工、客户方面的诸多问题。H创业者作为社会工作者,试图利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解决其面临的多重困境,去探索在社会工作嵌入帮助下,青年创业是否能够协同发展。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与现实工作的融合,以H创业者工作历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将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融入其工作中,说明社会工作的嵌入对青年创业者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即,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对青年创业者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实际中也具有实践意义。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以及访谈法等,H创业者自身作为社会工作者,并代表自身利益,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解决自身面临的与合伙人、员工和客户关系方面的困境。在具体的行文上,本文的研究思路在于,以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H创业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初步分析了H创业者在合伙人、员工、客户方面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个案工作理论解决了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利用小组工作理论解决了员工和客户方面的问题;最后总结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对创业者工作的支持作用。通过应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本文得出结论有,创业者也可以身兼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对其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予以解决。而且从解决的效果来看,还非常有利于创业者的业务发展,也即青年创业能够嵌入社会工作,且会因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将会协助其创业发展。相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以后不仅是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专利,也能作为更多创业者,甚至管理者经营的“利器”。
樊大为[9](2014)在《“现代化铁匠”传奇》文中研究说明安徽金寨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儿女驰骋疆场,出生入死,洪学智等59名开国将军,每个人都铸有一段热血的传奇。新时期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金寨这片革命老区热土上,走出了许多新一代的优秀儿女。他们挟将军之豪气,裹青山之灵气,艰苦开拓,拼搏进取,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创业新传奇。沈君就是这许多传奇者中的杰出一员。2003年他从太仓的一个小厂起家,短短8年时间,便迅速成长为拥有8家企业的鑫昌泰集团董事
越石[10](2013)在《马云的迷局》文中研究说明我写过两篇关于马云的文章,题目分别是《马云面临一个选择》,《马云的真正考验》,关于马云的商业才能、价值观以及马云需要做出的选择,我都表达了观感,做了一些评价,我以为我不会再花时间来写和马云相关的文章了。针对一个商业公司做分析或批评,针对特定企业家做评判,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轻易不针对一家商业机构发言,是因为在当下情境下,企业和企业家往往处在一个凶险的政商环境中,
二、合伙人不是“打工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伙人不是“打工仔”(论文提纲范文)
(1)人力资本驱动型创业公司的股权设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重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2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管理的研究 |
2.3 股权架构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2.4 股权分配原则 |
2.5 股权理论研究的小结 |
第3章 公司背景与案例资料 |
3.1 案例选择 |
3.2 公司简介 |
3.3 问题分析 |
3.4 G公司股权设计的三个阶段和一个工具 |
第4章 基于G公司股权机制的研究分析 |
4.1 股权机制的前提 |
4.2 股权分配与约束机制 |
4.3 初创公司的调整机制 |
4.4 员工股权激励机制 |
4.5 初创企业股权退出机制 |
4.6 G公司股权实践后成果 |
第5章 研究讨论和结论 |
5.1 人力资本驱动着G公司股权机制的诞生和演变 |
5.2 G公司股权研究对股权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
5.3 研究的局限 |
5.4 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DZ事务所绩效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案例研究设计 |
1.4 论文内容结构与安排 |
2 案例正文 |
2.1 DZ事务所基本情况 |
2.1.1 总体概况 |
2.1.2 组织结构 |
2.1.3 人员结构 |
2.2 DZ事务所绩效管理的现状 |
2.2.1 DZ事务所绩效管理情况介绍 |
2.2.2 DZ事务所绩效管理主要成效 |
2.3 DZ事务所管理问题描述 |
2.3.1 小合伙人懈怠不前 |
2.3.2 年轻员工“佛系”状态 |
2.3.3 核心员工离职不断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绩效管理内涵 |
3.1.2 绩效管理的流程 |
3.1.3 绩效考核主要方法 |
3.1.4 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3.2 问卷调查及统计 |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3.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3.2.3 调查结果总结 |
3.3 DZ 事务所绩效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3.3.1 事务所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
3.3.2. 合伙人绩效管理缺失 |
3.3.3 一般工作人员绩效管理不合理 |
3.3.4 绩效结果运用不充分 |
3.3.5 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
4 DZ 事务所绩效管理的改善策略 |
4.1 强化绩效管理意识 |
4.1.1 注意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统一 |
4.1.2 树立全新的绩效管理理念 |
4.1.3 全员参与,通力合作 |
4.2 构建合伙人绩效评价体系 |
4.3 改进一般工作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
4.4 健全绩效结果应用机制 |
4.4.1 薪酬福利 |
4.4.2 培训与晋升 |
4.5 改善方案保障措施 |
4.5.1 完善绩效管理监督制度 |
4.5.2 优化绩效管理反馈制度 |
4.5.3 健全绩效管理数据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DZ 事务所绩效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3)冬日惊雷(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第二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三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第四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第五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六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第七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4)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合伙人制度是公司治理的创新 |
1.3.2 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控制权变化 |
1.3.3 雇佣制到合伙人制的转变 |
1.3.4 股权与合伙人制的关系 |
1.3.5 战略平台化成为合伙人配置资源的支撑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2 事业合伙人制度内涵及特点分析 |
2.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定义及作用 |
2.1.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概念 |
2.1.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意义 |
2.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模式及优缺点 |
2.2.1 事业合伙人模式及特点 |
2.2.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优缺点 |
2.3 雇佣制与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利弊 |
2.3.1 雇佣制的弊端 |
2.3.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优势 |
2.4 股权激励与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关系 |
2.4.1 股权激励与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本质区别 |
2.4.2 股权激励的优势 |
2.4.3 股权激励的劣势 |
3 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现状分析 |
3.1 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概括 |
3.1.1 公司介绍及发展历程 |
3.1.2 公司知识资源分析 |
3.1.3 公司SWOT分析 |
3.2 公司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 |
3.3 波士顿矩阵分析公司业务类型 |
3.3.1 波士顿矩阵分析 |
3.3.2 四种不同业务类型的策略 |
3.4 公司实行承包制的运营状况 |
3.4.1 公司实行承包制的背景 |
3.4.2 公司实行承包制以来的财务运营情况分析 |
3.4.3 公司实行承包制产生的影响 |
4 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实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必要性 |
4.1 景观行业环境分析 |
4.1.1 房地产行业发展阶段 |
4.1.2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
4.1.3 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状况 |
4.1.4 S景观设计公司五力模型分析 |
4.2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
4.2.1 S景观设计公司的人才与资本的关系 |
4.2.2 S景观设计公司的人才与组织的关系 |
4.2.3 S景观设计公司的人才与上司的关系 |
4.3 S景观设计公司实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条件 |
4.3.1 景观设计行业特点 |
4.3.2 S景观设计公司承包制缺陷 |
4.3.3 S景观设计公司发展传承问题 |
4.3.4 S景观设计公司人才问题 |
4.4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心理需求及职业心理需求 |
4.4.1 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 |
4.4.2 员工的职业心理需求 |
5 S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 |
5.1 内部事业合伙人制度框架 |
5.1.1 进入机制 |
5.1.2 发展机制 |
5.1.3 考核机制 |
5.1.4 分配机制 |
5.1.5 淘汰机制 |
5.1.6 退出机制 |
5.2 外部合伙人制度搭建 |
5.2.1 上游供应商合伙人制度 |
5.2.2 下游外包合伙人制度 |
6 S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实施保障 |
6.1 战略的平台化 |
6.1.1 品牌宣传平台 |
6.1.2 市场运营平台 |
6.1.3 核心技术平台 |
6.1.4 财务管理平台 |
6.2 文化保障 |
6.2.1 公司远景与价值观 |
6.2.2 企业塑造共创文化 |
6.2.3 创始人精神 |
6.2.4 正确的价值评价体系 |
6.3 法律保障 |
6.3.1 事业合伙人流程的法律保障 |
6.3.2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
6.4 一把手原则及员工心理建设 |
6.4.1 一把手原则 |
6.4.2 员工心理建设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介绍 |
导师介绍 |
校外导师介绍 |
致谢 |
(5)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图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公司治理理论 |
2.1.2 公司契约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我国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概念由来及模式分析 |
3.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基本内涵 |
3.1.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概念 |
3.1.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核心原理 |
3.1.3 事业合伙人与股东及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
3.2 我国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主要模式分析 |
3.2.1 人力资本型企业事业合伙人制度模式——海尔集团 |
3.2.2 互联网企业事业合伙人制度模式——阿里巴巴 |
3.2.3 转型期传统企业事业合伙人制度模式——万科 |
3.3 我国三种合伙人制度的比较分析 |
3.3.1 我国三种合伙人制度的归纳思考 |
3.3.2 我国三种合伙人制度对T公司的借鉴意义 |
第4章 T公司概况及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4.1 公司成立与经营现状 |
4.1.1 T公司的成立 |
4.1.2 公司的经营发展现状 |
4.1.3 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 |
4.2 公司的员工激励制度 |
4.2.1 公司员工激励制度现状 |
4.2.2 公司员工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
4.2.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3 公司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5章 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设计 |
5.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设计原则 |
5.2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具体内容 |
5.3 事业合伙人的权利 |
5.4 事业合伙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6章 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应用 |
6.1 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实施及运行情况分析 |
6.1.1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实施 |
6.1.2 制度运行前后公司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
6.1.3 事业合伙人制度实施评价与小结 |
6.2 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的问题及改进分析 |
6.2.1 制度实施的问题分析 |
6.2.2 改进对策和保障机制 |
6.3 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改革成功的借鉴意义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以TOP咨询公司变革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 |
1.3.1 移动互联网时代 |
1.3.2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征 |
1.3.3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冲击 |
第2章 组织管理模式理论基础及相关创新观点 |
2.1 组织管理模式理论基础 |
2.1.1 目标管理理论 |
2.1.2 人本管理理论 |
2.1.3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
2.2 近期组织管理领域相关创新观点和案例 |
2.2.1 “阿米巴”组织管理模式 |
2.2.2 小米的“轻管理”组织管理模式 |
2.2.3 海尔“小微与创客”组织管理模式 |
2.2.4 “群落型组织”模式 |
第3章 TOP咨询公司变革前组织管理模式困境 |
3.1 国内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普遍现状 |
3.1.1 咨询角色定位的变换 |
3.1.2 丧失对于知识与信息的控制 |
3.1.3 咨询项目的定价模式发生变化 |
3.1.4 雇主增强咨询服务价值的评估与检测 |
3.2 TOP咨询公司变革前组织管理模式困境 |
3.2.1 TOP咨询公司简介 |
3.2.2 TOP咨询公司变革前组织管理模式困境 |
第4章 TOP咨询公司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实践 |
4.1 TOP咨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思路 |
4.1.1 以商业模式变革推进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
4.1.2 以咨询产品变革推进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
4.1.3 以“合伙人”制度变革推进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
4.1.4 以组织结构变革推进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
4.2 TOP咨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变革实施步骤 |
4.2.1 调整项目结算方式保留核心关键人才 |
4.2.2 重新定义合伙人并建立规范的合伙人基础制度 |
4.2.3 梳理顾问团队擅长领域和区域并重新定义事业部 |
4.2.4 整合渠道资源构建内外部创业平台 |
4.3 TOP咨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收到的管理成效 |
第5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
5.1 TOP咨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经验总结 |
5.1.1 调整商业模式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要求 |
5.1.2 塑造去中心化平台化员工创业化的组织管理思维 |
5.1.3 建立去除中心管理层的新型组织结构 |
5.1.4 改变企业单项收益形式聚焦平台综合效益增长 |
5.2 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建议 |
5.2.1 平台型网络型共建型的组织模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理想模式 |
5.2.2 打造移动互联时代新型组织管理模式的三个维度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1.1 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组织管理模式 |
6.1.2 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更关注人才管理 |
6.1.3 组织管理更柔性、组织边界更模糊 |
6.2 论文的创新 |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6.3.1 论文的不足之处 |
6.3.2 对论文研究结果的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 |
第一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
第一节 吴宣恭学术生涯概况 |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
二、在与多种经济思想观点碰撞中形成 |
三、在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发展 |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
一、求学时期的孕育阶段 |
二、任教时期的探索阶段 |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时期的形成阶段 |
四、新世纪以来在反思中发展阶段 |
第二章 所有制与产权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一节 所有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的内涵 |
二、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三、所有制变革的规律 |
第二节 产权关系基本理论的研究 |
一、研究产权关系方法的探索 |
二、产权的定义 |
三、产权的性质 |
四、产权主体的权能、利益和责任的关系 |
第三节 产权体系的内部结构研究 |
一、产权关系的“四权” |
二、产权统一和分离 |
三、所有权与产权关系 |
四、归属权在产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五、产权主体的确认 |
第四节 产权与产权制度关系的研究 |
一、产权的细分与组合 |
二、产权制度的内涵 |
三、产权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
第三章 对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的研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的研究 |
一、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关系 |
二、对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争议见解的驳斥 |
三、现实影响 |
第二节 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研究 |
一、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 |
二、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看待股份制改革的利弊 |
三、坚持对片面夸大股份制作用进行有针对性地辩析 |
第三节 法人财产权的研究 |
一、法人财产权的内涵 |
二、在质疑中论证公司财产权内涵与实质 |
三、现实影响 |
第四节 中小企业产权关系的研究 |
一、运用辩证思维辨析家庭式企业产权结构的利弊 |
二、用质疑眼光追根溯源私营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
三、对中小企业产权制度调整提出科学设想 |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评析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
第一节 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新制度学派的产权理论 |
一、经济界对两种产权理论的研究情况 |
二、从总体上比较研究了两种产权理论 |
三、社会各界的理论影响和反应 |
第二节 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评析 |
一、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析 |
二、对“科斯定理”理论的评析 |
三、现实影响 |
第三节 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析 |
一、多角度地批评“企业契约论” |
二、对以“利益相关者论”为根据的企业产权理论的评析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的研究 |
一、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 |
二、企业内部关系与法人治理结构 |
三、搞好企业治理结构 |
第五章 产权与所有制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运用 |
第一节 产权分离理论在国有经济改革中的运用 |
一、国家所有制的实质 |
二、国家所有制产权分离理论 |
三、国家所有制改革形式 |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财产和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研究 |
一、国有企业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 |
二、国有企业股份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维护 |
第三节 国有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
一、国有经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 |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
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
五、现实影响 |
第四节 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的研究 |
一、理论界关于所有制实现形式内涵的学术探讨 |
二、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
三、中肯地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注意事项 |
四、现实影响 |
第五节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
一、改革的方向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
二、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 |
三、对私有化理论的批判 |
四、现实影响 |
第六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研究 |
第一节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
二、理论意义 |
第二节 市场经济形成与改革的“市场导向”问题研究 |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市场经济的形成 |
二、改革的“市场导向”研究 |
三、理论意义 |
第三节 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优势 |
一、准确论述所有制与计划、市场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
二、探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优势的根本途径 |
第七章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研究 |
一、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
二、准确分清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
三、物化劳动与价值、剩余价值的关系 |
四、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认识 |
第二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关系的研究 |
一、价值形成与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作用 |
二、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
三、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研究 |
一、论证价值量的影响因素 |
二、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的影响 |
三、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 |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
第一节 所有权对分配关系的作用 |
一、劳动与产权关系 |
二、劳动与价值关系 |
三、产权、价值与分配关系 |
第二节 对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批判 |
一、对西方“边际生产力理论”的批判 |
二、对西方“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的批判 |
三、正确理解“按要素贡献分配” |
第三节 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关系的研究 |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二、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
三、我国当前经济问题与分配不公的关系 |
四、解决分配不公的基本途径 |
第九章 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
第一节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
一、立足现实,探讨如何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
二、立足现实,探讨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问题 |
三、关于发展企业集群和总部经济的有关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关于世界经济危机根源的研究 |
一、中外经济学家进行的各种推断 |
二、运用马克思危机理论把脉危机的病根,得出马克思主义结论 |
三、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为化解危机提供了科学的药方 |
第三节 关于股票市场的研究 |
一、研究背景 |
二、准确把握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和问题及产生原因,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目标模式 |
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实施办法 |
第四节 关于住宅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 |
一、较早地倡议将住房建设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
二、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精辟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
三、考察了城市化发展道路,准确把握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关键 |
第五节 文化知识经济的研究 |
一、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
二、深谙文化的重要性,呼吁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第十章 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 |
第一节 所有制与阶级关系和阶级分析 |
一、学界内的不同观点 |
二、吴宣恭对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认识 |
第二节 对当前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内争鸣 |
二、从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中,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
三、为正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理论分析 |
第三节 提出我国所有制的二元结构,研究经济规律的二元化 |
一、创造性地提出新“二元”规律体系 |
二、从所有制关系阐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规律及其影响 |
三、倡言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第十一章 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 |
第一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 |
一、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
二、抓住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系统、完整地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研究 |
一、质疑政治经济学以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准确解读了生产方式的内涵 |
二、质疑生产方式“中介说”的观点,准确把握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
三、强调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
第三节 从生产关系整体的角度分析“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争论 |
一、运用经济理论和“否定之否定”原理,强调恩格斯的解释符合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
二、辩析争论中的错误观点,准确分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及其基本特征 |
三、肯定争论中的有益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
四、批判私有化主张,揭穿有人利用争论浑水摸鱼、贩卖私货的真实面目 |
第四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结构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
一、学界内对经济学主线的不同观点 |
二、联系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强调我国经济学主线是随着由所有制改革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展开的 |
第五节 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
一、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呼吁重视所有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
第六节 对经济学错误范畴的批判 |
一、学术界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 |
三、科学地认识劳动与劳动力区别及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
四、揭露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谬误,维护经济学范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
第十二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贡献与价值 |
第一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特点 |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
二、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的统一 |
三、坚持革命批判与理论创新的统一 |
四、鲜明的阶级立场与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统一 |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 |
一、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积极探索者 |
二、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路径的倡导者和研究者 |
三、中国MBA的首创者 |
四、教书育人的巨匠 |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
一、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对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
三、对吴宣恭严谨治学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弘扬与传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青年创业、社工嵌入与协同发展研究 ——以H创业者工作历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 研究目的与方法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二、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支持 |
(一) 社会工作者 |
1. 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
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二) 社会工作理论 |
1. 增权理论 |
2. 人本主义理论 |
(三) 社会工作方法支持 |
1. 个案工作 |
2 小组工作 |
三、H创业者面临的多元关系困境 |
(一) H创业者的青年梦及所在门店概况 |
(二) H创业者面临的多元主体关系困境 |
1. H创业者与合伙人人间困境 |
2. H创业者面临的员工困境 |
3. H创业者面临的客户困境 |
四、针对合伙人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 |
(一) 合伙人个案背景 |
(二) 接案过程 |
(三) 合伙人关系问题分析 |
(四) 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
(五) 社会工作的服务计划 |
(六) 服务过程 |
(七) 服务的评价与反思 |
五、针对员工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 |
(一) 员工小组的介绍 |
1. 员工小组成员的背景 |
2. 员工小组成员的关系及小组特性 |
(二) 员工小组工作方案 |
1. 员工小组工作原因 |
2. 员工小组工作目标 |
3. 社会工作者在员工小组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
4. 员工小组工作计划 |
(三) 员工小组工作服务过程 |
(四) 员工小组工作评价与反思 |
六、针对客户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 |
(一) 客户基本情况 |
(二) 客户分类 |
1. 客户分类的原因及目的 |
2. 客户分类的问卷调查设计及结果 |
3. 客户分类后的业务转变 |
(三) 客户小组工作 |
1.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
2. 客户小组工作模式与计划 |
3. 客户小组工作实施过程 |
4. 客户小组工作评价与反思 |
七、社工嵌入助推创业的结论反思 |
(一) 社会工作嵌入企业经营的意义 |
(二) 具体的基本结论及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现代化铁匠”传奇(论文提纲范文)
辍学打工,奋力撑起家庭重任 |
命运在一问一答中改变 |
复制扩张,完美品质,为中国的热处理争霸 |
团队打造与共同富裕理想 |
成功无止境,传奇有新篇 |
四、合伙人不是“打工仔”(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力资本驱动型创业公司的股权设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D]. 任杰欣. 中山大学, 2020(03)
- [2]DZ事务所绩效管理案例研究[D]. 武冰洁.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3]冬日惊雷[J]. 蔡秀词. 芳草, 2019(06)
- [4]S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研究[D]. 冯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T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孙越.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6]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以TOP咨询公司变革实践为例[D]. 吴渟淮. 华侨大学, 2016(04)
- [7]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D]. 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8]青年创业、社工嵌入与协同发展研究 ——以H创业者工作历程为例[D]. 黄文欢.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9]“现代化铁匠”传奇[J]. 樊大为. 长江丛刊, 2014(20)
- [10]马云的迷局[J]. 越石. 国际融资,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