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1](2020)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疾病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上颌窦难治性疾病患者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联合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茂名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上颌窦难治性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双路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疾病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复发率。
付凡巍,王文忠[2](2019)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ACP)为来自上颌窦内,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或者上颌窦副孔突出于上颌窦外的一种炎性息肉样良性病变。在成人群体中比较少见,在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群体中的发病率明显较高。ACP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而完全切除病变及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在于手术径路的选择。笔者对目前临床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AC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寻找合适的手术径路。
付凡巍[3](2019)在《鼻内镜下2种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选择》文中提出目的:本次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经2种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疗效,希望为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寻找合适的手术径路。方法:实验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门诊自2016年11月初到2018年5月底临床上诊断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儿童及青少年39例(所有研究对象病史均>3月)。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个实验组,其中A组(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23例,B组(中下鼻道联合入路)16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控制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月12月,两组间病情完全控制和病情未控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采用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放结合鼻动力系统切除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对于经中鼻道上颌窦开口无法确定上颌窦内病变起源或者无法完全切除病变的患者(蒂部位于前壁,内下角)联合下鼻道开窗切除彻底,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微,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术式。
陈瑞,骆禹良,张宇薇,陈飚友,李杰恩,姚东方[4](2019)在《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式选择及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目的鼻内镜下采用3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提供参考。方法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行鼻腔外侧壁保留黏膜瓣的下鼻道入路;B组20例,行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手术;C组34例,行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84例患者均治愈,血涕、面部胀痛、头痛或鼻腔异味症状逐步消失,鼻内镜复查见术腔愈合好,上皮化良好,各鼻道无异常分泌物,术腔病变无残留,无鼻腔粘连、前鼻孔狭窄、鼻泪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鼻窦CT无病变残留,下鼻道黏膜瓣愈合良好。结论术前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有效清除病变,避免损伤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达到既微创又能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李谊,岳玮,张亚戈,麻文来,邢培梅,方学奇[5](2019)在《鼻内镜下中下双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中下双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真菌性上颌窦炎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0±10)ml,非常显着少于对照组的(150±20)ml(P<0.01);手术时间(30±5)min,非常显着短于对照组的(50±8)min(P<0.01)。(2)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溢泪及术侧鼻腔粘连、鼻腔狭窄、鼻腔过畅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32.0%),其中,溢泪3例,术侧鼻腔粘连5例、鼻腔狭窄2例、鼻腔过畅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观察组治愈48例(96.0%),复发2例(4.0%);对照组治愈49例(98.0%),复发1例(2.0%);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均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下双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治愈率和复发率与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相当,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却较后者非常显着缩短或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燕[6](2019)在《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鼻腔鼻窦功能中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促进鼻粘膜腺体分泌、维持黏膜粘液纤毛运输、调节鼻黏膜血管张力等重要生理作用,鼻腔鼻窦内NO浓度改变及异常分布与鼻腔鼻窦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NO在国内外已被较广泛用于监测鼻-鼻窦的免疫和炎症情况,但人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和流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鼻-鼻窦炎症与鼻腔鼻窦中NO浓度分布及水平的关系尚不明确,现主要通过鼻呼出气NO浓度检测来间接了解正常和炎症状态下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情况,并通过这个检测值来研究推断NO浓度分布变化与鼻-鼻窦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但是这个检测值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未能形成统一并大家认可的参考标准值,而且鼻腔鼻窦结构复杂,鼻呼出气NO浓度并不能真正代替鼻腔鼻窦具体各处的NO浓度分布,所以本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建立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数值模型研究平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模拟分析研究人正常情况下和鼻窦炎手术前后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和流动情况。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节:目的:为研究鼻腔鼻窦内NO浓度分布,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鼻腔气流情况。方法:获取一志愿者鼻腔鼻窦CT高分辨图像,建立数值模型,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气流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总鼻道和中鼻道气流最大,下鼻道次之,嗅裂区最小。结论:总鼻道气流起通气作用,中鼻道气流很可能起将上颌窦内排出的NO带到鼻腔和上下呼吸道的作用,嗅裂区气流为嗅觉服务。第二节:目的:研究健康人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流动情况和NO分布在鼻腔鼻窦功能中所起的生理作用,并对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可信性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找到无创、直接求得鼻腔各处和上颌窦内NO浓度的方法。方法:在第一节的数值模型基础上,增加上颌窦内NO和空气混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NO在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气流场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与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的二者比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通过设定不同大小的上颌窦NO浓度值,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相应鼻呼出气NO浓度,检验二者是否呈正比例直线关系,并计算比值k。结果:呼气期进入对侧的NO量非常少,越近鼻窦口NO浓度越高,自上颌窦口向远处形成浓度梯度,越靠近鼻腔和鼻咽外侧壁浓度越高。NO在鼻腔随呼吸气流流动,吸气和呼气时气流大多局限于中鼻道,向后下进入鼻咽部,向前下出前鼻孔。呼气初期NO才能几乎布满鼻腔。吸气期鼻咽部的NO浓度相对较高;通过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和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二者比值相比较,前者在后者的范围内;前鼻孔呼出气NO浓度与上颌窦NO浓度为正比例直线相关,并计算出比值k。结论:NO对对侧鼻腔NO浓度影响很小,NO在健康人鼻腔鼻咽部的浓度分布有梯度,各处并不相同,并随呼吸时间而变化,不同浓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其生理作用,鼻腔鼻窦数值模拟可以进行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个性化的定性定量分析。经本研究数值模拟计算鼻呼出气NO浓度和上颌窦NO浓度比值与网查文献二者比值相比较,认为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由可测知的鼻呼出气NO浓度计算得到鼻窦NO浓度,这是一种无创、直接、方便的测量方法,因实际临床中的二者比值与计算出的比值k是相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值k的研究,来研究鼻腔鼻窦NO的分布。第三节:目的:研究鼻腔不同体积流速对呼气期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值的影响,对不同流速引起鼻NO浓度分布改变与鼻-鼻窦炎的发生和治疗的相关性进行基础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的数值模型基础上,改变数值模型的鼻咽入口体积流速条件,计算鼻腔和鼻呼出气NO浓度分布变化。结果:如果NO的上颌窦源固定数值输出,呼气体积流速或流量越大,鼻腔内NO浓度梯度越小,分布范围越小,鼻呼出气NO浓度越低,前鼻孔处NO也有浓度梯度。结论:鼻腔内NO浓度分布、鼻呼出气NO浓度与鼻气体体积流速和流量密切相关,呈负相关。鼻呼出气测定应统一测量时的呼出气体积流速或流量和测量头的朝向和深度,并且测量时间越短越好,有利于鼻呼出气NO浓度测量值的标准形成和统一。第四节:目的:通过对上颌窦口大小变化后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的研究,了解窦口大小变化对鼻窦炎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行窦口开放手术后迁延不愈及反复的原因。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改变一侧上颌窦口大小,分别建立五个不同大小窦口的模型,并再建立两个包括上颌窦的不同窦口大小的模型,计算不同模型鼻腔、前鼻孔的NO浓度分布和窦腔内NO浓度分布。结果:窦口越小,NO在鼻腔侧窦口周围浓度梯度越小,鼻腔内NO浓度越低,分布范围越小,鼻呼出气NO浓度越小。窦口越大,窦腔侧窦口周围越近窦口浓度越低,浓度梯度越明显。结论:黏膜肿胀、息肉形成等病因使窦口缩小是引起鼻窦炎的重要原因。鼻呼出气NO浓度检测可作为检测上颌窦口通畅与否或大小的指标。窦口开放过大是引起上颌窦内炎症迁延不愈或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五节:目的:通过模拟上颌窦积脓、外伤、手术等导致上颌窦腔容积的改变,研究其对鼻腔NO浓度分布的影响。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改变上颌窦体积,建立四个不同体积的数值模型,其余条件不变,计算鼻腔NO浓度分布。结果:上颌窦体积变化但鼻腔内NO浓度分布基本无差异。上颌窦体积缩小时,产生NO的黏膜表面积相对体积缩小较慢,可能对NO在鼻腔和鼻呼出气中的浓度影响不大。结论:在手术或外伤导致的上颌窦体积变小,可能不影响鼻腔内的NO浓度分布及其生理功能,但炎症引起的上颌窦体积变小需进一步研究。第六节:目的:通过对中鼻道横径大小变化对鼻腔和鼻呼出气NO浓度的影响,来了解鼻窦炎时中鼻甲手术和中鼻道病变是否会对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产生影响。方法:在第二部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将中鼻道容积横向扩大,计算鼻腔NO浓度分布和鼻呼出气NO浓度与第二部分的健康人结果相比较。结果:数值模拟中鼻道横径变宽,除中鼻道外其他部位的NO浓度均升高。结论:中鼻道扩大导致鼻腔鼻咽部NO浓度升高,会影响上下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建议在鼻窦炎术前术后测量鼻呼出气NO浓度时结合中鼻道横径是否有变化,有利于鼻呼出气NO浓度值的统一和差异减小,能够更准确的反映鼻窦炎术后恢复情况和窦口的开放情况。第七节:鼻窦炎上颌窦黏膜内NO与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研究目的:通过检测鼻窦黏膜内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间接了解鼻窦炎状态下鼻窦内NO浓度是否升高,分析鼻窦炎时鼻呼出气NO浓度降低原因,并且分析NO参与鼻窦炎致病机理。方法:检测鼻窦炎和对照组窦腔黏膜标本中的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性鼻窦炎组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量最高,慢性鼻窦炎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NO浓度变化是鼻窦炎致病重要因素之一;鼻窦炎时鼻窦内NO浓度很可能也升高,结合之前的窦口大小对鼻腔NO浓度影响的数值研究,鼻窦炎的鼻呼出气NO浓度降低,很大可能是由于是由于窦口变小所致。
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瞿帅[7](2018)在《鼻内镜下多种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文中指出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经CT扫描易诊断。大多数患者囊肿较小或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面部压迫感、头痛、牙痛及间断鼻腔流出黄色液体等症状,常需手术治疗。现在大多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手术原则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争取最小的创伤及最大程度保留生理功能。2012-01-2016-09期间我科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进路治疗上颌窦囊肿54例,现报道如下。
李明全[8](2017)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对照组实施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适用于治疗浸润上颌窦前内下壁、前壁、齿槽隐窝和泪前隐窝病变,可优化手术指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
刘维[9](2017)在《鼻内镜下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术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及预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鼻内镜辅助下的自然口扩大以及基于泪前隐窝入路的切除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BLMS)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BLMS患者82例,运用数字法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包含4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鼻内镜辅助下的自然口扩大以及基于泪前隐窝入路的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36/41),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28/41),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其术中出血量均显着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更低,差异有显着性(均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的自然口扩大以及基于泪前隐窝入路的切除术治疗BLMS疗效显着,且预后较佳。
骆辉珍,徐志坚,钟晓燕,廖艳萍,杜宝文[10](2017)在《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鼻窦炎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且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柯-陆氏手术进路的上颌窦根治术,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治疗效果较好[1,2]。但单纯鼻内镜手术对于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上颌窦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常常会遗留内镜无法窥及的死角,导致病变无法被彻底清除而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3]。有研究表明[4],针对上颌窦
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疾病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CP的病因与机制 |
2 儿童及青少年AC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3 手术径路的选择 |
3.1 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 |
3.2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 |
3.3 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联合下鼻道开窗 |
3.4 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联合犬齿窝开窗 |
3.5 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联合泪前隐窝入路 |
4 讨论 |
(3)鼻内镜下2种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英语术语(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论文或专利申报等其他成果 |
附录C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4)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式选择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设备 |
1.3 手术分组 |
1.3.1 A组 |
1.3.2 B组 |
1.3.3 C组 |
1.4 手术方法 |
1.4.1 鼻腔外侧壁保留黏膜瓣的下鼻道入路手术 |
1.4.2 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手术 |
1.4.3 联合入路手术 |
1.5 术后处理 |
1.6 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5)鼻内镜下中下双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手术方法[1-6] |
1.2.1 对照组[3] |
1.2.2 观察组[3] |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3]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鼻腔鼻窦解剖及生理 |
第二节 健康人鼻腔气道气流生物力学模型研究 |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三节 人鼻腔气道及单侧上颌窦NO流动及浓度分布数值分析 |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四节 健康人不同体积流速对鼻腔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五节 上颌窦口大小变化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六节 上颌窦腔体积改变对鼻腔鼻窦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七节 中鼻道宽度变化对鼻腔NO浓度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八节 鼻窦炎时上颌窦粘膜内NO与一氧化氮合霉含量研究 |
一、实验对象和方法 |
二、实验结果及统计学方法 |
三、讨论 |
四、结论 |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鼻内镜下多种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 |
3 讨论 |
(9)鼻内镜下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术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及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2.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
2.3 两组复发率以及满意度对比 |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纳入排除标准 |
1.3手术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42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疾病效果分析[J]. 李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2)
- [2]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研究进展[J]. 付凡巍,王文忠. 安徽医药, 2019(08)
- [3]鼻内镜下2种手术径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选择[D]. 付凡巍.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4]鼻内镜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式选择及疗效评估[J]. 陈瑞,骆禹良,张宇薇,陈飚友,李杰恩,姚东方. 中国内镜杂志, 2019(06)
- [5]鼻内镜下中下双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观察[J]. 李谊,岳玮,张亚戈,麻文来,邢培梅,方学奇. 人民军医, 2019(02)
- [6]鼻-鼻窦炎与NO浓度分布相关性的数值模型研究与临床应用[D]. 郭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鼻内镜下多种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J]. 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瞿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05)
- [8]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J]. 李明全. 实用医药杂志, 2017(05)
- [9]鼻内镜下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术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及预后影响[D]. 刘维.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2)
- [10]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分析[J]. 骆辉珍,徐志坚,钟晓燕,廖艳萍,杜宝文. 山西医药杂志,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