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路环保概况

山西公路环保概况

一、山西公路环境保护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牟希言[1](2021)在《基于植物景观的公路工程地质因素判译及绿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的日益增加,公路工程病害呈现出一种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大多数的公路工程病害主要是源于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对于各项工程地质条件的判断不足。所以进行良好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判断是减小公路工程病害,降低工程建设费用,缩短工程建设周期的一个主要途径。很显然,传统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手段并不能达到相对满意的勘察效果。传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钻探、坑探、井探了解的是局部点位的地质情况,无法把握整体的地质情况,且存在成本高,工期长的缺点。故需要一种新的勘察方法对传统勘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本文总结提炼研究了制约植物生存、生长、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机理。总结了植物景观与土壤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含水率、土层厚度之间的联系。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提炼了一些野外常见的酸性土指示植物、钙质土指示植物、盐渍土指示植物、不同土壤含水率指示植物、深根与浅根系植物。建立了利用植物自然景观进行土壤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含水率、土层厚度的公路工程地质判别方法。本文总结提炼研究了植物自然景观与地层岩性之间的联系。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归纳、对九个国内外不同地点实际调查案例分析,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综合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在一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利用植物自然景观判译地层岩性是一种可行、高效且经济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辅助方法。在气候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具体的区域可以利用植物自然景观指示地层岩性,这打破传统认为只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的地区才适用的观点。通过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利用植物自然景观判译地层岩性方法的四种模式:(1)植被的一般生态外貌性质的差异模式,(2)植物种属之间的差异模式,(3)同种属植物生活强度的差异模式,(4)同种植物发育节奏的差异模式。本文总结提炼研究了植物自然景观与地质构造、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归纳、对岩溶地区和红砂岩地区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气候环境相同的具体区域,利用植物自然景观指示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是一种可行、高效经济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辅助方法。作为一种定性判别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的辅助方法和思路,配合传统的勘察方法综合分析,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通过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表现进行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建立了基于植物自然景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这是一种简易、快捷且经济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可以对传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从而可以“点、线、面”相结合,综合分析判别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同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植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表现,并考虑各种不同的公路环境及运行条件后,建立了基于植物生活习性和公路环境及运行要求的植物绿化品种选择方法。研究总结了24种不同特性的植物类型,完善了公路绿化设计选种时的一些不足。

高大林[2](2016)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同样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2015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增至10.8万公里,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殊性,隧道桥梁里程比重大。高填方和深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势必造成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综合解决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环境影响问题,将会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建设前期,涉及到的居民拆迁,土地征用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建设期因使用较多的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使用的燃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路面铺筑时,沥青混合料拌合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料的遗弃所造成的土壤污染。运营期,因交通量的增加带来的大气污染;因公路的线性走势造成的生境阻隔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模式的今天,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综合去考虑、评估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规避或者解决。本文研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问题,所谓的环境效益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后果的衡量。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然会引起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继续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反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人类需要从自然、经济、人文等多种角度对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和衡量。环境效益有正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从根本上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的使命就是要寻求出使这三者得以统一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即能使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的措施和方案。本文借助环境影响评价学和后评价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理论包括系统工程学,可持续发展学说和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环境效益进行指标筛选,再根据多种评价指标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评价效果,选取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进行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评价,使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直观。最后通过建立综合的环境效益评价模型和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评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整个环境经济的发展情况的影响,为决策者反馈决策信息。如何实现在对环境带来更少的影响和危害,甚至是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本文研究最想要实现的目标,即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根据对具体高速公路环境效益评价实例的分析,探讨能够尽可能使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平衡的措施和办法,为后续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才是本次研究的最大意义所在。

汪茜,徐亮,柳海波,周杨,谢明亮[3](2015)在《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结合高速公路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从闭合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环境质量管理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以湖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环境管理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以交通部门为中心的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在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下实现高速公路全程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赵乾[4](2015)在《浅析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的发展现状以及政策需求》文中认为介绍了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要求,总结了山西省交通运输环境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足以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需求。

赵泽辉[5](2015)在《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有利于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对于探索解决问题,改善项目管理现状,提高决策、建造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路段上的交通量进行准确预测与分析,提高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精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规划设计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决策、建造及运营管理水平,本文对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模型、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Cat映射理论和GA (Genetic Algorithm)算法演化机制,提出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New Chaotic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NCAGA),用于RSV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模型参数优选,设计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RSVR模型参数机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相关性分析法,确定RSVR模型的输入向量,提出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模型。基于高速公路交通量数据,开展预测研究,检验提出算法和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2)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和交通安全评价特殊性,建立了包含3个二级评价指标、14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和包含7个二级评价指标、30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山区公路建设项目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评价指标值的特点,基于隶属度函数,设计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评价指标值,通过开展实证评价,检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价指标获取方式的可行性。3)基于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和模糊理论,提出AHP-FUZZY多级山区高速公路评价模型。结合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面向山区特性的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方法。基于实际工程开展实证评价研究,完善提出的评价方法,验证提出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基于提出的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方法,对实际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实证研究,结合评价结果,揭示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合理化应对措施。

高硕晗,王新军,李长江,李劲松,高磊[6](2014)在《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已初步建成一套贯穿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及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体系,但目前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还不完整,技术方法也还存在缺陷。鉴于此,总结了公路建设各个阶段不同环节的环境管理现状,并着重探讨了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公路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决策支持。

刘志岗[7](2014)在《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公路等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路网功能不断完善,但我国公路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间矛盾不断激化,问题非常突出。建设良好生态公路,以及缓解和解决二者间矛盾,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从产生问题的源头入手,寻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当前我国公路环境问题根源为体制不完善、技术落后及资金缺乏。其中体制不完善,表现为“政府部分失灵”以及公路环境市场化作用乏力,如政府管制相对薄弱且处于低水平阶段、以及相关法律的针对性不强。在我国公路环保领域,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现象存在,同时公众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公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本文首次提出、论述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理论,并将该理论及可持续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本文,首次提出“两个保障+一个参与”,即体制保障、技术保障以及公民参与。本文指出,联动机制是解决目前公路环保建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完善的公路环保体制,应在肯定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协调”的格局。在公路上环保技术方面,本文建议加强生态公路建设路网规划,同时本文结合公路建设各阶段的特点而建立几种典型生态公路建设模式。本文注意充分发挥公民,特别是公路沿线的民众的智慧,调动其环保参与积极性。本文联动机制通过公路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公众参与三方面保障实现生态公路建设目标。

张怡[8](2013)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讨》文中认为对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朱二刚[9](2013)在《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对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发展历程的介绍,指出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了展望。

程高云[10](2012)在《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演变及可视化动态模拟》文中提出近年来,高速公路在世界和国内得到了飞速建设发展,同时由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产生的水土流失、土地分割、生态破坏、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鉴于公路环境影响范围广、因素多、时间久远等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做环境演变分析。做好公路环境定量评价分析,发现公路环境演变规律,预测未来环境走势,并让人们直观普遍地了解环境状况,对制定区域规划、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及敲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围绕上述目标,采取了以下四阶段工作来实现:首先,确定以生态环境评价为契入点,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引用其中的四个指数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对各指数包涵的因子赋予权重,为EQ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定量评价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其次,收集公路所在区域的历年各季度的遥感影像和水资源情况,在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裁剪出路域所要研究区域,通过图像判读和分类获取区域中主要的八类地物面积,根据这些面积分布定量计算各指数值,从而得到历年来各季度的EQI值;第三,按照以部分数据建立模型、以最近数据做为模型检验的思路进行建模预测。将所得到的历年各季度的EQI值数据分为建模和验证两部分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型,并通过预测误差分析进行可靠性验证,利用该模型预测未来三年各季度的EQI值。最后,收集公路路域的地形图、水文记录和建筑分布等情况资料,在ArcGIS可视化平台做数据编辑和处理,建立DEM(数字地面模型)、以DEM为地面基准高程加载地物三维效果图,实现三维可视化,创建飞行空间路径和时间动画路径实现动画演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有:①实现生态环境的量化评级;②成功从遥感影像中判读和分类出地物面积;③根据历年数据建立的ARMA模型较为准确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状况;④制作了公路沿线环境可视化动态演变动画。根据预测数据和动画直观反映出,环境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将处于一种相对较低水平。

二、山西公路环境保护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公路环境保护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植物景观的公路工程地质因素判译及绿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植物自然景观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关系研究
    2.1 制约植物景观的机理
    2.2 基于气候的植被宏观分布
    2.3 植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联系
    2.4 植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的联系
    2.5 植物与土壤含水率的联系
    2.6 植物与土层厚度的联系
    2.7 植物指示土壤的理论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自然景观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研究
    3.1 岩石-土壤-植物自然景观的理论联系
    3.2 植物景观指示地层岩性上的应用
    3.3 利用植物景观指示地层岩性的理论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自然景观与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
    4.1 植物景观与构造、地下水的理论联系
    4.2 植物景观在指示地质构造上的应用研究
    4.3 崩塌灾害发生的机理及植物景观类型
    4.4 滑坡灾害发生的机理及景观类型
    4.5 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4.6 通过植物景观判别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应注意的事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自然景观与气候(大风、光照)的关系研究
    5.1 植物与大风的关系
    5.2 植物与光照的联系
第六章 基于植物自然景观及生活习性的公路勘察、绿化设计的理论研究
    6.1 基于植物自然景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研究
    6.2 基于植物生活习性和公路环境及运行要求的品种选择研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影响评价
        1.2.2 环境效益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释义
    2.2 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2.1 环境影响评价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2.2.2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程序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环境经济理论
        2.4.1 外部性理论
        2.4.2 环境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3.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选择原则
    3.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
        3.2.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基本方法介绍
        3.2.2 高速公路自然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2.3 高速公路社会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2.4 高速公路经济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3.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权重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
    4.1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的应用要点
        4.1.1 层次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步骤
    4.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4.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安徽省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及走向
        5.1.2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5.1.3 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5.2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1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2 声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3 水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4 大气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2.5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5.3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5.4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综合效益的措施
        5.4.1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效益的措施
        5.4.2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存在问题
2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体系框架研究
    2.1 环境管理任务
    2.2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3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4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设置
    4.1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设置现状
    4.2 环境管理体系中基本职能的划分
        4.2.1 文件体系包含的职能
        4.2.2 执行体系包含的职能
        4.2.3 监督体系包含的职能
    4.3 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管理职能体系分析与构建新型职能体系的尝试
5 高速公路环境管理体系保障机制
6 结论

(4)浅析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的发展现状以及政策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1.1 国家层面
    1.2 交通运输行业层面
    1.3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层面
2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发展现状
3 山西省交通运输环境统计存在问题
    3.1 行业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
    3.2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健全
    3.3 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缺乏监督
    3.4 环境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统计数据缺乏预测性
4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统计政策需求
    4.1 制定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4.2 建立健全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4.3 制定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
    4.4 加大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工作的经费和科研投入
5 结语

(5)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现状
        1.2.2 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2.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基本理论
        2.1.1 高速公路交通量定义
        2.1.2 高速公路交通量的组成及发生规律
    2.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分析
        2.2.1 预测方法
        2.2.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特点分析
    2.3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2.3.1 鲁棒支持向量机模型(RSVR)
        2.3.2 RSVR模型输入向量选取
        2.3.3 新混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提出
        2.3.4 基于NCAGA的RSVR模型参数优选
        2.3.5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滚动预测原理
        2.3.6 PRSVR-NCAGA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3.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
        3.1.2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必要性
        3.1.3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研究
        3.1.4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后评价指标体系
        3.2.1 交通安全后评价概念
        3.2.2 交通安全后评价的必要性
        3.2.3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3.2.4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3.2 交通安全后评价指标的筛选
    3.4 本章小结
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
    4.1 现有综合评价模型概述
        4.1.1 灰色关联度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3 主成分分析法
        4.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4.1.5 层次分析法
    4.2 山区高速公路定量后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层次分析模型
        4.2.2 模糊理论及模糊评价模型
        4.2.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4.2.4 AHP-FUZZY多级山区高速公路评价模型的提出
    4.3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和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3.1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3.2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4 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和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环境影响
        4.4.2 安全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实例分析
        5.1.1 实例数据选取
        5.1.2 对比模型及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选择
        5.1.3 基于PCA的最终输入向量确定
        5.1.4 PRSVR-NCAGA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5.1.5 NCAGA算法优化性能分析
    5.2 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实例分析
        5.2.1 工程概况
        5.2.2 环境影响评价
        5.2.3 交通安全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建设前期环境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公路规划环境管理
    1.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1.3 环境保护设计
2 公路项目建设期环境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2.2 施工期环境监理
    2.3 环境保护验收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与制度
    3.2 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实行全过程管理
    3.3 完善现有技术和规范, 实行标准化作业
    3.4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环境管理队伍建设
    3.5 建立激励机制, 增加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3.6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7)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公路环境保护现状
        1.2.2 国内公路环境保护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范围和基本思路
第二章 我国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问题剖析
    2.1 行政管理问题剖析
        2.1.1 资金投入方面
        2.1.2 管理职能方面
        2.1.3 管理制度方面
    2.2 环保法律问题剖析
        2.2.1 公路环保法律发展历程
        2.2.2 公路环保法律问题剖析
    2.3 公众参与问题剖析
        2.3.1 公众参与问题的特点
        2.3.2 公众参与意义
        2.3.3 公众参与的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公路环境保护应遵循的理论
    3.1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
        3.1.1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背景
        3.1.2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3.1.3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理论特征和意义
    3.2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理论
        3.2.1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理念
        3.2.2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必要性
        3.2.3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可行性分析
        3.2.4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遵循原则
        3.2.5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实现途径
    3.3 小结
第四章 公路环境保护联动机制
    4.1 联动机制原理
        4.1.1 意义和目的
        4.1.2 实现方法和工作机制
    4.2 公路环境保护的体制保障
        4.2.1 公路环境管制措施
        4.2.2 公路环保法律方面的应对措施
        4.2.3 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4.3 公路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
        4.3.1 国家及地区公路规划网建设
        4.3.2 立项阶段技术研究
        4.3.3 勘察设计阶段技术研究
        4.3.4 施工阶段技术研究
        4.3.5 营运管理阶段技术管理研究
        4.3.6 公路养护技术研究
    4.4 工程实例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1 施工期环境影响
        1) 噪声。
        2) 环境空气。
        3) 水环境。
        4) 社会环境。
        5) 生态环境。
    1.2 营运期环境影响
        1) 噪声。
        2) 环境空气。
        3) 水环境。
        4) 生态环境。
2 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
    2.1 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 声环境保护。
        2) 大气环境保护。
        3) 水环境保护。
    2.2 营运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 噪声防护措施。
        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 生态保护措施。
    2.3 结合其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3 增强公路环境保护理念
4 结语

(9)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发展概况
    1.1 国内、外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发展概况
    1.2 山西省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发展概况
2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2.3 环境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3 结论与展望

(10)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演变及可视化动态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演变分析
    2.1 环境演变分析概述
    2.2 高速公路环境评价
        2.2.1 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
        2.2.2 公路环境评价目的与流程
        2.2.3 公路环境评价内容和方法
    2.3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
        2.3.1 公路交通的生态学效应
        2.3.2 生态评价研究范围
        2.3.3 生态环境评价因子
        2.3.4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量化
    2.4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沿线环境遥感信息提取与评价
    3.1 环境遥感概述
        3.1.1 环境遥感概念
        3.1.2 环境遥感观测与数据采集
        3.1.3 公路环境遥感技术应用
    3.2 基于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3.2.1 遥感信息源原理
        3.2.2 遥感影像处理软件
        3.2.3 影像处理流程
        3.2.4 影像信息提取
    3.3 基于遥感技术的评价指数计算
        3.3.1 生物丰度指数
        3.3.2 植被覆盖指数
        3.3.3 水网密度指数
        3.3.4 土地退化指数
    3.4 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3.4.1 公路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3.4.2 公路域生态环境质量评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公路环境演变预测
    4.1 时序数据分析概述
    4.2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4.2.3 时间序列模型
    4.3 生态环境综合演变预测
        4.3.1 模型建立
        4.3.2 模型检验
        4.3.3 模型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沿线环境演变的可视化动态模拟
    5.1 三维可视化平台与实现框架
        5.1.1 三维可视化与平台选取
        5.1.2 三维可视化实现框架
    5.2 道路沿线环境表达要素和特征
        5.2.1 数字地形模型要素
        5.2.2 道路模型要素
        5.2.3 地物模型要素
    5.3 数据处理与三维显示
        5.3.1 数字地形模型建立
        5.3.2 道路模型建立
        5.3.3 地物模型创建
    5.4 环境可视化与动态模拟
        5.4.1 场景三维可视化
        5.4.2 三维动画制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山西公路环境保护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植物景观的公路工程地质因素判译及绿化设计研究[D]. 牟希言.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研究[D]. 高大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3]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J]. 汪茜,徐亮,柳海波,周杨,谢明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12)
  • [4]浅析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环境统计的发展现状以及政策需求[J]. 赵乾. 山西交通科技, 2015(04)
  • [5]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及山区高速公路后评价研究[D]. 赵泽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7)
  • [6]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J]. 高硕晗,王新军,李长江,李劲松,高磊. 交通标准化, 2014(09)
  • [7]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研究[D]. 刘志岗. 长安大学, 2014(03)
  • [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讨[J]. 张怡. 公路交通技术, 2013(04)
  • [9]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朱二刚. 山西交通科技, 2013(03)
  • [10]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演变及可视化动态模拟[D]. 程高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山西公路环保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