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字文化教育的点滴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郭天弟[1](202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仕平[2](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与不同的信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理念相接触。特别是作为当代的初中生,通过网络媒体,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在纷至沓来,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没有坚定的心中信仰,就有很可能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自我,甚至畸形发展。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却也茫然,这时候对学生进行价值理念的“思政”教育也就尤为重要,正所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种下优秀的民族基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不仅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也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辨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依据,必要性以及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策略:其一,做好思政元素融入的顶层设计,注重挖掘初中物理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以及其它道德正能量的元素;其二,运用好物理课堂教学的固有环节,设立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做好思政元素课后评价;其三,适时的开展初中物理的延伸探究,探究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其次本文在策略的指导下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几个实践路径,分别是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人文情怀;融合物理观念,感受哲学思想;再现物理过程,体验科学方法和态度;拓展物理运用,塑造人生立场。然后本文在策略和实践路径的基础上,以《简单机械》教学内容为例在初二八年级两个平行班中展开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以实验自己“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经过实验分析,得出:其一,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会对学生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其二,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三,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能渗透“思政”的价值观。可见“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接下来文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几个问题,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对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提供一点启示。本文的研究在当前提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进一步拓展了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内涵,将对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育观,教学价值观,育人策略有一定的启示。其次,“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上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层次教学目标体现,所以本文将有助于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层次教育目标,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展开。
刘宝欣[3](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兴龙[5](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研究》文中提出将初中物理教学与文学语言相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初中物理课堂氛围。在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和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上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论文概述了物理教学理论与文学语言之间的相关性,调查分析了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具体应用,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若干方面,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将文学语言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文学语言在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文学语言引入物理课堂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采用的几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文学语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文章的具体研究内容,概述了物理教学理论与文学语言之间的相关性,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对教师展开访谈,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着重分析了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诸多因素。第四部分,从成语、诗词、俗语等文学语言中,整理出来大量可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资源,新增了情话与口诀物理,进一步将物理知识与文学语言相融合。第五部分,给出了文学语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与应用原则,并提供了文学语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第六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文学语言渗透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研究,为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活跃了物理课堂教学氛围,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素材、资源和案例,对全面发展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韩煜[6](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笔者通过在中学教育实习期间的考察和调研发现:高中物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初中提高了许多,使得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遇到了台阶性的困难。那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下,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其困难、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许多物理教师需要应对的新问题。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首先,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以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确定其具体研究内容。其次,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再次,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分别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其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笔者以高中物理中的《功》和《欧姆定律》两节课为例,将提出的相关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中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最后,笔者对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朱国娟[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发校本课程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渠道。我校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开发建构具有武夷山地域之美的特色校本课程,通过优选资源,开发美;营造环境,熏陶美;因材施教,体验美;多维活动,创造美等四个层面,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基本素养和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的终生素养。
丁成荣[8](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前人对思维导图研究为基础,结合现在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将思维导图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对初中物理中思维导图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如何实施以及初中物理中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本研究主要探索思维导图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究竟有什么影响,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何种深层影响,以及如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等问题。首先对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书籍研读,研究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内涵包括思维导图的含义、本质和功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础;其次,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教学设计展开研究,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评价方法;再次,制定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实验方案,并根据此方案开展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教学实验;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访谈结果、问卷调查以及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访谈结果、问卷调查以及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情况进行分析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接受初中物理中思维导图教学实验之后,学生的成绩相对于实验前有所提高,且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也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也有所提升,使得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都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使用思维导图。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物理中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2.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促进知识概念理解;3.学生对初中物理中思维导图教学持肯定态度,表示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很适合他们,能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刘彬彬[9](2019)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物理这门学科蕴含很多的人文知识,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重要名词的概念,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的新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点,表明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没有得到重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够高、社会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学校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低、人文素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不多、教师未找到合适的培养途径”,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找到有效的培养途径”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并通过教学微案例《认识声现象》、《光的折射》、《质量》、《物态变化与温度》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得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结论。
谢洪新[10](2017)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STS教育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呈现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协调,强调培养学生从社会的大背景下去理解科学与技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实施STS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力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基础地位,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STS教育的概念以及对国内外STS教育的研究动态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有以下重要意义:教育改革的需要、物理教学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接着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探讨了实施STS教育的理论基础;然后就如何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展开讨论,分析了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总结了高中力学中体现STS教育的内容组成模块,列举了具体内容,还提出了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原则和基本途径;随后分别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和对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得出调查结论,并基于此,进行了在高中力学实际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案例分析设计,展示了从课堂教学、活动课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等三种课型去渗透STS教育的具体案例,以供教师教学参考;最后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进行了研究不足之处的分析和前景的展望。当然,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字文化教育的点滴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字文化教育的点滴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研究的缘起 |
2.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含义、依据及其必要性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含义 |
1.德育与思政教育 |
2.融入概念辨析 |
3.初中物理教学与思政元素 |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依据 |
1.政策依据 |
2.学习理论依据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
2.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3.推动物理课堂的高效变革 |
4.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学科优势及其特点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 |
1.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2.初中物理教学中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特点 |
1.人文特点 |
2.科学特点 |
3.思辨特点 |
4.创新特点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的策略探索 |
1.做好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顶层设计 |
2.运用好物理课堂教学的固有环节 |
3.适时的开展初中物理的延伸探究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探索 |
1.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人文情怀 |
2.融合物理观念,感受哲学思想 |
3.再现物理过程,体验科方法和态度 |
4.拓展物理运用,塑造人生立场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验探索 |
1.实验设计 |
2.实验过程 |
3.分析总结 |
4.结论与讨论 |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原因与改进策略 |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
1.思政元素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问题 |
2.课堂教学与课堂育人问题 |
3.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
4.教学中教师理念与技巧问题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元素探索遇到的问题原因 |
1.初中物理教学中重智轻德的实践惯性 |
2.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意识薄弱 |
3.初中物理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比较单一 |
4.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缺乏有效指导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改进策略 |
1.深化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认识 |
2.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水平 |
3.关注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收获 |
4.提高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主动性与能力 |
五、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学语言的概念 |
2.1.2 文学语言的特点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科交叉渗透理论 |
2.2.2 学习迁移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法 |
3.1.1 问卷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3.1.4 调查结论 |
3.2 访谈法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目的 |
3.2.3 访谈记录 |
3.2.4 访谈结果分析 |
3.2.5 访谈总结 |
第四章 文学语言中蕴含的初中物理知识 |
4.1 诗词与物理 |
4.1.1 诗词中蕴含的声学知识 |
4.1.2 诗词中蕴含的光学知识 |
4.1.3 诗词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 |
4.1.4 诗词中蕴含的分子热运动知识 |
4.1.5 诗词中蕴含的参照物知识 |
4.1.6 诗词中蕴含的机械能知识 |
4.2 成语与物理 |
4.2.1 成语中蕴含的声学知识 |
4.2.2 成语中蕴含的光学知识 |
4.2.3 成语中蕴含的力学知识 |
4.2.4 成语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 |
4.2.5 成语中蕴含的分子热运动知识 |
4.2.6 成语中蕴含的参照物知识 |
4.2.7 成语中蕴含的机械能知识 |
4.3 俗语与物理 |
4.3.1 俗语中蕴含的声学知识 |
4.3.2 俗语中蕴含的光学知识 |
4.3.3 俗语中蕴含的力学知识 |
4.3.4 俗语中蕴含的分子热运动知识 |
4.3.5 俗语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 |
4.3.6 俗语中蕴含的参照物知识 |
4.3.7 俗语中蕴含的机械能知识 |
4.3.8 俗语中蕴含的热学知识 |
4.4 口诀与物理 |
4.4.1 口诀与物理知识的融合 |
4.5 情话与物理 |
4.5.1 情话与物理知识的融合 |
第五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途径 |
5.1.1 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1.2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1.3 在初中物理活动课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1.4 在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1.5 在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 |
5.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文学语言的应用原则 |
5.2.1 适度性原则 |
5.2.2 实际性原则 |
5.2.3 科学性原则 |
5.2.4 趣味性原则 |
5.3 教学案例 |
5.3.1 分子热运动 |
5.3.2 动与静 |
5.4 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 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3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2.1.1 素养的概念 |
2.1.2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4 物理教学 |
2.1.5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与教学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4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3.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3.2.3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3.2.4 核心素养情况分析 |
3.3 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1 访谈目的及对象 |
3.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4 调查的总结 |
3.4.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
3.4.2 对教师访谈情况的总结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
4.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上的策略 |
4.1.1 深入学习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课程要求上的差异 |
4.1.2 积极组织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了解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
4.1.3 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认识,提前做出准备 |
4.2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策略 |
4.2.1 寻找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建构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
4.2.2 注重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4.2.3 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数理结合,降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难度 |
4.3 初高中物理思维方式上的策略 |
4.3.1 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2 注重科学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3 引导学生质疑批判,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
4.4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的策略 |
4..4.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4.2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
4.4.3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
4.4.4 利用物理学史和STSE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4.5 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上的策略 |
4.5.1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4.5.2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5.3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5章 教学设计与实践 |
5.1 教学案例一:《功》 |
5.1.1 教学情况分析 |
5.1.2 教学目标确立 |
5.1.3 教学过程设计 |
5.1.4 教学反思 |
5.2 教学案例二:《欧姆定律》 |
5.2.1 教学情况分析 |
5.2.2 教学目标确立 |
5.2.3 教学过程设计 |
5.2.4 教学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优选资源,开发美 |
二、营造环境,熏陶美 |
(一)营造育人队伍 |
(二)营造育人环境 |
三、因材施教,体验美 |
(一)走进生活,体验美 |
(二)分层实施,体验美 |
(三)整合资源,体验美 |
四、多维活动,创造美 |
(8)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 |
1.1.1 教学改革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1.1.2 初中物理教学引进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
1.1.3 贵州农村贫困地区物理教学的现实需要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思维教学现状 |
1.2.2 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
1.2.3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现状 |
1.2.4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
1.2.5 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启示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思维导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思维导图的内涵 |
2.1.1 思维导图 |
2.1.2 思维导图的结构及基本特征 |
2.2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双重编码理论 |
2.2.2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
3.1 思维导图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
3.1.1 初中物理概念的特点 |
3.1.2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
3.1.3 思维导图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作用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3.2.2 实验对象 |
3.2.3 实验设计 |
3.3实施实验 |
3.3.1 实施教学 |
3.3.2 进行测试 |
3.3.3 评定测试 |
3.4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的设计策略 |
4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举例与结果分析 |
4.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举例分析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2.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2.3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析 |
4.2.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有促进作用 |
5.1.2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理解 |
5.1.3 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持肯定态度 |
5.2 研究的反思 |
5.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前测试卷 |
附录二 :第三章测试试卷 |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 |
附录四 :访谈记录 |
附录五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 |
致谢 |
(9)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科学教育 |
1.2.2 科学素养 |
1.2.3 人文教育 |
1.2.4 人文素养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 |
2.2 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2.3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3.2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
4.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4.2 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
4.3 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
4.3.1 促进学生物理审美力的养成 |
4.3.2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 |
4.3.3 渲染学生物理知识的表达能力 |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背景与调查对象 |
5.2 学生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2.1 问卷的编写 |
5.2.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5.3 教师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3.1 访谈问题的编写 |
5.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4.1 调查结果 |
5.4.2 结果成因分析 |
第6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和实施 |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
6.1.1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
6.1.2 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
6.1.3 找到有效地培养途径 |
6.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用实践 |
6.2.1 应用设计 |
6.2.2 《认识声现象》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3 《光的折射》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4 《质量》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5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实施过程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STS教育的研究动态 |
1.3.1 国外STS教育的研究动态 |
1.3.2 我国STS教育的研究动态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教育改革的需要 |
1.4.2 物理教学的需要 |
1.4.3 学生成长的需要 |
1.4.4 教师发展的需要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访谈调查法 |
1.5.3 实践研究法 |
2 STS教育的理论基础 |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2.4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3 高中力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 |
3.1 高中学生的特点 |
3.1.1 学习动机与兴趣特点 |
3.1.2 认知与思维特点 |
3.1.3 情感与价值观特点 |
3.2 高中力学中体现STS教育的内容 |
3.2.1 高中力学中体现STS教育的内容组成模块 |
3.2.2 高中力学中体现STS教育的具体内容 |
3.3 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原则 |
3.3.1 适当性原则 |
3.3.2 开放性原则 |
3.3.3 适用性原则 |
3.3.4 综合性原则 |
3.4 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途径 |
3.4.1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
3.4.2 开设STS教育活动课 |
3.4.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4 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 |
4.1 我国高中实施STS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4.1.2 对教师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
4.1.3 调查结论 |
4.2 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 |
4.2.1 课堂教学案例——摩擦力 |
4.2.2 活动课教学案例——水火箭的制作 |
4.2.3 社会实践教学案例——参观航天馆 |
5 结语 |
5.1 基本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的不足 |
5.2.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字文化教育的点滴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郭天弟.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D]. 段仕平. 西南大学, 2020(05)
-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文学语言的研究[D]. 刘兴龙. 延安大学, 2020(12)
-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D]. 韩煜. 扬州大学, 2020(05)
- [7]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 朱国娟. 华夏教师, 2020(08)
- [8]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丁成荣.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9]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 刘彬彬.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10]高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D]. 谢洪新. 江苏师范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