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养殖业的现状与我国的发展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宾[1](2021)在《新疆南疆地区马鹿感染BVDV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动物机体引起动物黏膜溃烂、糜烂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且在我国新疆地区也广泛存在。不仅影响我国新疆地区养牛业的发展,也给新疆养鹿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的马鹿进行BVDV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期掌握该地区马鹿感染BVDV的流行情况以及毒株类型,能够为该地区鹿场的防控提出可行性方案。1.2019年对新疆南疆某地区的14个规模化牛场和8个鹿场分别以发现疫病或证明无疫抽样策略每场采集10份血清样本,进行BVDV抗体ELISA检测,14个规模化牛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90%~100%,8个鹿场BVDV抗体阳性率为10%~30%。2.2019年对新疆南疆某地区马鹿按照预期流行率的抽样原则,场内按照95%置信水平(CI)、10%可接受误差、50%预期流行率进行抽样,共采集736份血清样本,BVDV抗体ELISA检测出196份抗体阳性样本,抗体阳性率为26.63%;BVDV抗原ELISA检测出4份抗原阳性血清和1份疑似阳性血清,抗原阳性率为0.68%。3.ELISA抗原检测得到的4份抗原阳性样本和1份疑似阳性样本分别提取RNA,经BVDV 5’UTR、Npro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检出4份阳性样本。经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系统进化树分析,4份样本均为BVDV-1c型。4.将本试验的鹿源BVDV与该地区牛源BVDV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相似度高达99.2%,推测牛与马鹿存在交叉感染是引起该地区马鹿感染BVDV的主要因素。
马超[2](2021)在《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吉林省是梅花鹿的故乡,鹿养殖业是其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其茸鹿饲养量约50万只,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鹿茸作为传统中药在我国已被使用千年,在中医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鹿茸是哺乳动物身上唯一一个可以完全周期性再生的器官。鹿茸的完全再生依赖于鹿茸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鹿茸组织生长速度极快且从不癌变。这一现象说明鹿茸干细胞与抗肿瘤密不可分。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肿瘤转移作为恶性肿瘤致死的关键因素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现阶段,科学家们认为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内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恶性化程度增加,具体表现为细胞骨架发生重排、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强。而这些变化都部分的与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相似。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作为细胞分化、肿瘤细胞迁移和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受到EMT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的。这些基因在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刺激下会出现表达量的变化,从而影响EMT进程。而这些复杂的基因表达变化,可以通过转录组学这一强有力的方法来检测出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本研究使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作为实验材料,该细胞系被认为是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且可能曾经发生过EMT转化。在成功制备了鹿茸干细胞的基础上,本研究使用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MDA-MB-231细胞,并通过细胞侵袭实验发现了处理过的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发现了处理过的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与此同时,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过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受到影响,似乎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更倾向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不是倾向于抑制增殖能力同样强的正常细胞(干细胞)。在发现这些现象后,本研究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分析了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MDA-MB-231细胞前后的转录组的变化,其差异表达基因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注释上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显着关联;另外,本研究通过对比MCF7细胞系和MDA-MB-231细胞系的转录组学数据,找出了MDA-MB-231细胞中与EMT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以此为依据找出了处理后的MDA-MB-231细胞的某些EMT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如SNAIL1的表达下调和CDH1的表达上调),提示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过的MDA-MB-231细胞的EMT分子特征有所减弱。最后,本研究利用RT-q PCR技术验证了这些EMT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而验证了这一转录组学数据的可靠性。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可能通过影响MDA-MB-231细胞的某些EMT相关关键基因以及其它未分析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总之,本论文为探究鹿茸干细胞与抗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郭思源[3](2020)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木材采伐已不是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开发森林的多种功能已成为黑龙江省林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林下经济作为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新举措,其优势随着生态建设的进步、民生改善的需要而不断得以凸显,发展林下经济使得协调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成为可能,林下经济在拉动林区快速发展和带动林区职工增收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探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探索保护森林资源、解放生态潜力的方式与方法,真正做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为此本文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撬动解决林区经济转型的研究对象,探索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不仅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发展食用菌、北药、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及采集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复合经营性产业。实现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养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产业概念进行诠释和界定,采用描述性统计说明方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归纳总结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测算现行林下经济发展识别林下经济优势发展产业类型,进而促进林区产业转型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框架。其次,从定性的角度测算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效率。对林下经济增长效率分析,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问题进行静态分析,将林下经济投资、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地面积作为投入变量,林下经济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融合中介效应分析法与调节效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快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林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林下经济从业人员的变化对林下经济总产值增长均存在显着影响。另外,生产效率对要素投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并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主要存在于林下经济投资和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对林地面积的中介、调节作用相对较小。再次,提出不同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同的动态性驱动作用。应用VAR模型首先分析了林下经济总产值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者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采用ADF检验法,为了确保建立VAR模型所用数据的质量,需要对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观测各变量数据是否呈现“同阶单整”的特征,避免后续建模过程中出现“伪回归”。继续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 Causality)林下经济总产值对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间的经济变量存在的因果关系,检验林下经济总产值在一定的滞后期下的所有滞后项是否对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变量当期值有显着影响。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对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北药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林下产品加工业6大林下经济产业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冲击关系,从而判断不同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同的动态性驱动作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林业政策的实施,部分林下经济产业对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带动能力。第四,提出林下经济优势产业类型与发展政策建议。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从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投资、林地面积三个方面对林下经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优势识别分析,并分析相关数据,把六个产业分别进行量化,利用灰色GM预测模型分析探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趋势,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构建明确发展方向。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系统工程,其对林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林区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林区职工就业都起了较大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希望本文的探索能为引导林下经济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王元琦[4](2020)在《长春市城市居民鹿产品购买行为的研究》文中提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养生保健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鹿产品中的保健产品类因此备受青睐。随着鹿产品需求的增加,陆续涌现出许多鹿产品加工企业,他们多以鹿茸、鹿胎等为加工原材料,目前市面上已经研发出上百种鹿产品,包括食品类、药品类、保健品类及饮品类。长春市场最常见的鹿产品主要有鹿茸酒、鹿胎膏及颗粒或胶囊产品等药品类。市场需求的增加,无形中对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深入研究鹿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势在必行。首先概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提出研究内容与方法,阐述了相关概念与理论,并对国内外关于鹿产品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其次通过图表形式介绍长春市鹿产品供需状况,同时设计发放长春市城市居民对鹿产品购买行为的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模型的研究架构,构建实证模型,运用SPSS软件将选定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年龄、鹿产品的质量安全、功能效果、外包装信息标识、购买渠道、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对鹿产品的购买行为有显着正影响,价格对购买行为呈现负影响。最后,提出建议:呼吁政府加大对鹿产品行业的政策扶持以及监管力度;希望企业把好质量关,担负起宣传推荐重任,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鹿产品;引导居民健康消费,在选择鹿产品时要有自己的判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善甄别,懂维权。
杨淼[5](2019)在《基于分子粪便学的东北马鹿冬季家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和宏观的3S技术二者的综合运用是目前国内外动物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在自然环境中,家域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其大小和变化趋势是动物个体生理和行为规律及其栖息地质量的间接反映,适时开展动物家域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该动物在特定时期内的社会组织、生境选择、采食策略等生态学需求,以及改善生境质量、引种复壮等保护工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些年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完达山东部林区地处长白山北部山地湿润区,是典型的阔叶红松林分布区域,而高格斯台地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半干旱区,是典型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东亚阔叶林向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这两个地区均是中国野生东北马鹿重要的栖息地,亦是目前已知的该马鹿亚种最重要的集中分布区。本文通过对东北马鹿冬季家域的系列研究,为马鹿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也为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家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宏观与微观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012年12月-2017年3月,作者分别在完达山东部林区和高格斯台地区,分为早冬、中冬、晚冬三个时期开展马鹿冬季家域的研究。在完达山东部林区共收集到105份野生马鹿粪便样本和一份肌肉样本。在高格斯台地区共收集到120份野生马鹿粪便样本和10只圈养个体粪便样本。采用分子粪便学分析方法并通过饲养场样本校正,对采集到的马鹿粪便进行了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结合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3S技术、野外直接观察法等,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两个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马鹿冬季家域及其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应用11个微卫星位点研究发现,完达山东部林区的105份粪便样本来自18个不同的马鹿个体,校正系数为1.00,SRY引物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其中10只为雌性,8只为雄性,雌雄比为1.00:0.80,符合一雄多雌。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0.4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土0.0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9±0.03,介于0.46-0.81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3±0.07。高格斯台地区的120份粪便样本来自64个不同的马鹿个体,校正系数为1.00,SRY引物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其中43只为雌性,21只为雄性,雌雄比为1.00:0.49,符合一雄多雌。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00±1.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0.0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0.06,介于0.27-0.90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4±0.04。与高格斯台地区相比,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而与其他马鹿亚种和其他主要鹿科动物相比,该区东北马鹿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2、完达山东部林区早冬识别出8只个体,中冬9只个体,晚冬5只个体。早冬平均家域为26.08 ± 1.05ha,中冬为89.31±1.62ha,晚冬为67.51±1.94ha,该林区马鹿冬季家域变化趋势为:中冬>晚冬>早冬。高格斯台地区早冬识别出31只个体,中冬23只个体,晚冬12只个体。早冬平均家域为53.40±1.83ha,中冬为75.88±3.l0ha,晚冬为105.87±2.30ha,该地区马鹿冬季家域变化趋势为:晚冬>中冬>早冬。相比完达山东部林区,高格斯台地区马鹿在整个冬季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两个地区马鹿的冬季家域与国内外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没有差别,且不同时期,雄性马鹿的冬季家域均大于雌性马鹿。3、被捕食风险、食物种类、食物丰富度、采伐迹地以及雪密度是影响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冬季家域随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高格斯台地区的马鹿种群,被捕食风险、食物种类、食物丰富度以及放牧是影响其冬季家域随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影响因素在两个地区差别明显,这个结果也是森林和森林-草原过渡带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间环境巨大差异的直接体现。综上所述,完达山东部林区和高格斯台地区分别地处森林和森林-草原过渡带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地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家域面积、影响家域变化因素等方面的较大差异。此外,相对于其他家域研究方法,分子粪便学和3S技术相结合研究马鹿家域的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具有更多的优势。尤其适合那些监测困难、捕捉不便、数量稀少的濒危野生动物的家域的研究。
崔天阳[6](2018)在《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鹿类养殖的国家,也是最早将鹿产品用于医药和保健事业的国家。其中,吉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鹿养殖省份,鹿业作为吉林省特色产业已经被纳入吉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双阳区作为鹿初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产品销售集散地,鹿初加工产品的的营销渠道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双阳区鹿业主要是对鹿产品进行初加工,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小,产品的同质性强。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必须拓展和完善市场营销渠道。本文根据国内外营销渠道和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双阳区的98家养殖户或鹿初加工产品经纪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其主要营销渠道的构成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阳区鹿业初加工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现存问题以及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得出结果,双阳区鹿业初加工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现存问题包括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营销渠道组织化程度低、供求信息获取困难、渠道成员存在冲突和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五个方面。提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的制约因素有:渠道成员制约、政府制约、金融方面制约、市场制约和生产加工技术制约这五个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双阳区鹿业初加工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现存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和框架等,并对本文设计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的营销渠道现状。主要系统的介绍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的基本情况,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等相关内容。第三部分是对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研,对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的结构、功能、环节和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提出对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提出优化对策,以期形成符合实际、较为合理、能持续发展的营销渠道,达到拓展市场、促进鹿业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双阳区鹿业养殖户和鹿初加工产品经纪人的走访调查,找出该地区鹿初加工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营销渠道的角度,对双阳区鹿业持续发展提出优化对策。
陈佳琦[7](2018)在《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文中认为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驯鹿为伴,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驯鹿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直以来,该民族的文化都是各领域专家与学者热衷研究的内容,在注重驯鹿文化的民俗、经济等功能的同时,不应忽视其在鄂温克族个体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在对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驯鹿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诸多教育功能,弥补当前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研究的缺失。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将与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分别对驯鹿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教育功能进行阐释;第三部分,介绍使鹿鄂温克族的基本情况、驯鹿文化的传承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现状;第四部分,指出当前驯鹿文化教育功能发挥所遇问题及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提出充分发挥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对策。本研究认为驯鹿文化作为使鹿鄂温克族重要的民族文化,在鄂温克族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驯鹿文化对鄂温克族个体的生产生活技能学习,思维与审美能力等智力因素、情感与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生态观念推广、民族团结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目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但可通过重视驯鹿经济转型、重视建设猎民点、加快开发与驯鹿文化相关的学校课程资源、对驯鹿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等四方面措施来充分发挥驯鹿文化具有的教育功能。
赵少璇[8](2017)在《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野生梅花鹿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我国古代开始就一直被奉为皇家宫廷的高档食材。梅花鹿的全身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使得人工饲养梅花鹿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长春市双阳区是我国人工饲养梅花鹿的核心地区之一,鹿业也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的波动较大,吉林省包括双阳区在内的整个鹿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导致了鹿养殖业的萎缩,鹿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双阳区确定鹿业发展战略,促进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双阳区政府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现有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在充分了解当前的管理理论和双阳区的鹿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等多种工具对双阳区鹿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PEST分析结果表明双阳区鹿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对鹿业的发展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同时存在,以正面影响居多,负面影响主要限于当前的法律法规,问题正在朝彻底解决的方向推进。SWOT分析结果发现了双阳区鹿业发展存在的六大优势、四大劣势、四大机会和两大威胁,并通过交叉分析得到了SWOT战略矩阵用以进一步指导双阳区政府对鹿业下一步的战略引导。最后,本文综合SWOT战略矩阵给出了促进双阳区鹿业发展的建议,给双阳区鹿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郑博文[9](2016)在《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产业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文中认为鹿作为所有经济动物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就其整体的经济价值而言,可以称得上是集所有宝贝于一身,鹿茸、鹿肉、鹿胎等多种鹿副产品均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其药用价值也非常理想。鹿茸是众多鹿产品中各种价值均非常高的一种副产品,其不仅可以为欣赏所用,而且鹿茸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在多种人类疾病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医疗效果。不仅如此,随着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等问题后,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鹿肉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鹿肉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因为鹿肉的药用价值在起作用。总之,鹿本身就是珍宝,其各种中副产品等对人类的作用也是百利无一害的。与此同时,近几年市场上对鹿产品的需求量也越发的比之前多了起来,使得养鹿业快速的发展起来,由于鹿具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其抗病力强,对饲料的选择也十分广泛、耐粗饲,饲养起来较其它的草食动物相比比较简单,鹿的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快了养鹿业在较大范围内发展起来,鹿业发展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加养殖户的收益,还可有效的改善区域的经济构架,使得养鹿业逐渐的成为地方的一种特色产业。敦化地区梅花鹿的养殖品种有吉林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敖东梅花鹿、蛟河梅花鹿以及一些少量的东北马鹿,目前除敦化市江源镇饲养的几十只东北马鹿外,敦化市其他乡镇均以饲养梅花鹿为主。此次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敦化市各乡的梅花鹿养殖户(规模饲养户和散养户),将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更深层次的了解敦化市目前的养鹿业现状,从中发现敦化市养鹿业现有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建议及对策。本次调查范围:敦化市下属的各个乡镇等。调查对象:敦化市畜牧站、原国营鹿场、各乡镇中小型养鹿场和散养户以及敦化市鹿产品交易市场等。调查内容:2010-2015年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数量情况、2010-2015年敦化地区鹿茸生产基本情况、2010-2015敦化地区不同类型鹿茸价格情况、2011-2015梅花鹿相关副产品价格情况、2015年敦化地区各乡镇梅花鹿养殖情况、2015年敦化地区鹿茸和鹿肉生产基本情况、敦化地区不同类型鹿价格情况、敦化地区具有代表性规模养鹿场基本情况、敦化地区养鹿业常见疾病、效益分析。调查研究方式: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资料、实地走访、数据统计分析。此次调查通过对吉林省敦化市的各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对敦化市梅花鹿养殖业存在的管理、市场、政策、疾病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利于敦化市养鹿业未来发展的有利建议和对策。
杨镒峰,陈秀敏,赵伟刚,古革军,魏海军[10](2016)在《我国驯鹿养殖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鹿·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驯鹿养殖者大会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召开,与会者就全世界驯鹿驯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文就我国驯鹿鄂温克人在驯鹿养殖和使鹿文化发展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驯鹿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鹿养殖业的现状与我国的发展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鹿养殖业的现状与我国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南疆地区马鹿感染BVDV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牛病毒性腹泻概述 |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生物学特征 |
1.2.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1.2.2 牛病毒性腹泻的基因组结构 |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型 |
1.4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
1.4.1 国外流行情况 |
1.4.2 国内流行情况 |
1.4.3 临床症状 |
1.5 诊断方法 |
1.5.1 病毒分离鉴定 |
1.5.2 电镜检测 |
1.5.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毒(ELISA实验) |
1.5.4 RT-PCR技术 |
1.5.5 荧光定量PCR技术 |
1.5.6 血清中和试验 |
1.6 BVDV传入风险分析 |
1.6.1 传染源 |
1.6.2 传播途径 |
1.6.3 易感动物 |
1.7 防控措施 |
1.7.1 无疫苗接种净化 |
1.7.2 疫苗防控 |
1.8 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新疆南疆地区马鹿感染 BVDV 发现疫病的调查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样品的来源及样本的抽样原则 |
2.1.2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品处理 |
2.2.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ELISA检测 |
2.3 试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新疆南疆地区马鹿 BVDV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样品来源 |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样品处理 |
3.2.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ELISA检测 |
3.2.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ELISA检测 |
3.3 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马鹿感染BVDV分子生物学分析 |
4.1 材料 |
4.1.1 材料来源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1.4 特异性引物合成 |
4.1.5 参考毒株 |
4.2 试验方法 |
4.2.1 样本RNA提取 |
4.2.2 RT-PCR |
4.2.3 PCR产物纯化回收及测序 |
4.3 试验结果 |
4.3.1 BVDV5'-UTR扩增结果 |
4.3.2 BVDV Npro基因扩增结果 |
4.3.3 RT-PCR检测结果 |
4.4 同源性比较 |
4.4.1 BVDV5'-UTR基因同源性比较 |
4.4.2 BVDV Npro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
4.5 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4.5.1 BVDV5'-UTR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4.5.2 BVDV Npro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4.6 牛源 BVDV 和鹿源 BVDV 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
4.7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肿瘤恶性化 |
2.乳腺癌 |
3.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
4.鹿茸干细胞与肿瘤 |
5.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耗材、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溶液及其配制和主要试剂盒 |
2.实验方法 |
2.1 鹿茸干细胞的采集与培养 |
2.2 细胞培养 |
2.3 免疫荧光 |
2.4 细胞CCK8增殖实验 |
2.5 细胞侵袭实验 |
2.6 细胞划痕实验 |
2.7 RT-qPCR实验 |
2.8 转录组学分析 |
2.9 电镜观察 |
2.10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鹿茸干细胞的采集与鉴定 |
2.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影响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 |
3.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影响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4.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影响MDA-MB-231细胞中与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的转录组 |
4.1 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 |
4.2 KEGG功能注释富集分析 |
4.3 几种EMT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5.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处理MDA-MB-231细胞前后的几种EMT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RT-q PCR验证 |
6.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的观察 |
第四章 讨论 |
一、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有抑制作用 |
二、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三、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可能通过何种成分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范畴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之处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林下经济 |
2.1.2 林下经济特征 |
2.1.3 林下经济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融合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规模经济理论 |
2.2.5 区域经济理论 |
2.2.6 土地经济理论 |
2.3 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2.3.1 林下经济产品供需的经济学分析 |
2.3.2 要素供需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
2.3.3 投入产出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
2.3.4 生产效率的中介调节效应分析 |
2.3.5 优势林下经济产业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自然发展现状 |
3.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
3.2.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总产值 |
3.2.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产值概况 |
3.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投入情况 |
3.3.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情况 |
3.3.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投资情况 |
3.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面积情况 |
3.5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1 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优势产业后续发展基础先天不足 |
3.5.2 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投入政策、扶持政策、激励政策未全面落实 |
3.5.3 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影响投资者信心 |
3.5.4 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资金不足,生产企业经营融资困难制约产业发展 |
3.6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投入产出效率测算 |
4.1 研究方法 |
4.2 林下经济生产效率分析 |
4.3 林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 |
4.4 林下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
5.1 变量设置 |
5.2 分析方法 |
5.2.1 相关分析 |
5.2.2 ADF检验 |
5.2.3 向量自回归模型 |
5.2.4 Granger因果检验 |
5.2.5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
5.3 林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5.3.1 相关分析 |
5.3.2 ADF检验 |
5.3.3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
5.3.4 林下经济投资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
5.3.5 林地面积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
5.3.6 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分析 |
5.3.7 要素投入对林下经济的动态带动的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 |
6.1 灰色预测分析方法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依据 |
6.1.1 灰色预测分析方法 |
6.1.2 优势产业类型识别依据 |
6.2 林下种植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3 林下养殖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4 北药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5 森林食品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6 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7 林下产品加工业发展预测与优势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7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7.1 积极引导林区改革进程,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
7.2 优化林下投入产出关系,发挥林下经济产业规模效率 |
7.3 巩固林下种养产业基础,扩大特色林下种养规模 |
7.4 突出森林食品独特优势,挖掘林区医药市场潜力 |
7.5 加强林区森林生态建设,增加游憩服务内在价值 |
7.6 提升林产品深加工能力,打造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群 |
7.7 培育新型林下经营模式,构建多元林下经济格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4)长春市城市居民鹿产品购买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长春市鹿产品供需状况分析 |
3.1 长春市鹿产品供应状况 |
3.2 长春市鹿产品需求状况 |
第四章 鹿产品购买行为分析方案设计 |
4.1 假设提出 |
4.2 问卷设计 |
4.3 变量说明 |
4.4 理论模型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可行性检验 |
5.3 因子分析 |
5.4 Logistic回归分析 |
5.5 假说检验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长春市城市居民鹿产品购买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基于分子粪便学的东北马鹿冬季家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马鹿的概况及研究现状 |
1.1.1 马鹿概况 |
1.1.2 马鹿研究现状 |
1.2 分子粪便学研究进展 |
1.2.1 分子粪便学研究野生动物的可行性 |
1.2.2 分子粪便学的应用和展望 |
1.3 动物家域研究 |
1.3.1 家域研究方法 |
1.3.2 分子粪便学研究动物家域 |
1.4 本研究的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1 本研究的意义 |
1.4.2 本研究的目标 |
1.4.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完达山东部林区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土壤 |
2.1.4 水资源 |
2.1.5 气候 |
2.1.6 动植物资源 |
2.2 高格斯台地区 |
2.2.1 地理位置 |
2.2.2 地质地貌 |
2.2.3 土壤 |
2.2.4 水资源 |
2.2.5 气候 |
2.2.6 动植物资源 |
3 两个地区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冬季时间划分 |
3.2.2 非损伤性样品采集 |
3.2.3 主要实验试剂 |
3.2.4 主要实验仪器 |
3.2.5 基因组DNA提取 |
3.2.6 微卫星PCR |
3.2.7 性别鉴定 |
3.2.8 校正系数分析 |
3.2.9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个体和性别鉴定 |
3.3.2 两个地区马鹿群体中的遗传学参数 |
3.4 讨论 |
3.4.1 粪便DNA分析结果的保证 |
3.4.2 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
3.4.3 非损伤性取样对东北马鹿保护的意义 |
3.5 本章小结 |
4 两个地区马鹿冬季不同时期家域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 |
4.3.1 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冬季家域的变化 |
4.3.2 高格斯台地区马鹿冬季家域的变化 |
4.3.3 两个研究地区马鹿冬季家域的比较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两个地区影响马鹿冬季家域变化的因素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样品采集 |
5.2.2 食性分析 |
5.2.3 雪密度分析 |
5.2.4 人为干扰 |
5.2.5 被捕食风险 |
5.3 结果 |
5.3.1 两个研究地区影响家域变化因素的比较 |
5.3.2 两个研究地区冬季家域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5.4 讨论 |
5.4.1 两个研究地区影响家域变化因素的差异分析 |
5.4.2 两个研究地区影响冬季家域变化的主要因素 |
5.4.3 基于食性和食物丰富度差异的冬季补饲 |
5.5 本章小结 |
6 保护管理建议 |
6.1 完达山东部林区 |
6.2 高格斯台地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6)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
2.1 双阳区鹿业现状 |
2.2 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的营销渠道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3.1 营销渠道结构缺陷 |
3.2 营销渠道组织化程度低 |
3.3 供需信息获取困难 |
3.4 渠道成员间关系松散 |
3.5 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的制约因素 |
4.1 渠道成员制约因素 |
4.2 政府政策制约因素 |
4.3 金融方面制约因素 |
4.4 市场制约因素 |
4.5 生产加工技术制约因素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 |
(二)驯鹿文化 |
(三)教育功能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教育统计法 |
第二章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阐释 |
一、驯鹿文化的个体教育功能 |
(一)生产生活技能学习 |
(二)对个体智力因素的影响 |
(三)对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二、驯鹿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
(一)推动驯鹿文化及其它民族文化传承 |
(二)有利于推广生态观念 |
(三)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
(四)增强驯鹿文化的影响力 |
第三章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发挥现状 |
一、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的基本情况 |
(一)人口情况 |
(二)生存环境情况 |
(三)驯鹿业的发展情况 |
(四)民族特质 |
二、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传承情况简介 |
(一)驯鹿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 |
(二)驯鹿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
三、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情况 |
(一)家庭中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
(二)社区中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
(三)学校中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
(四)民俗旅游和宣传教育中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
第四章 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发挥所遇问题及影响因素 |
一、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发挥所遇问题 |
(一)部分民众传承意识和能力较弱 |
(二)对驯鹿文化教育功能认知不足 |
(三)驯鹿文化传承内容与途径缩小 |
(四)驯鹿文化商业化严重 |
(五)学校教育中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缺失 |
(六)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及教育功能有待提高 |
二、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
(一)生态移民改变驯鹿文化的生长土壤 |
(二)人口数目较小与族际婚姻互嵌 |
(三)地方政府与林业发展间的矛盾 |
(四)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
第五章 发挥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教育功能的对策 |
一、重视驯鹿经济转型,打造优秀民族文化品牌 |
(一)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体验项目 |
(二)将驯鹿文化的“保护链”与“产业链”相结合 |
(三)对传统驯鹿文化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 |
二、重视猎民点的建设 |
(一)重视发挥猎民点的教育功能 |
(二)改良并壮大猎民点驯鹿种群 |
(三)围绕驯鹿文化,打造特色猎民点 |
三、加快开发与驯鹿文化相关的学校教育资源 |
(一)把驯鹿文化融入学校课程 |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配合 |
四、对驯鹿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
(一)重视驯鹿文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
(二)建立驯鹿文化资源数据库 |
(三)建设驯鹿文化生态博物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特色产业的定义与界定 |
2.1.1 特色产业的定义 |
2.1.2 特色产业界定 |
2.2 市场营销理论 |
2.3 战略管理理论 |
2.4 地域分工理论 |
2.5 产业组织理论 |
2.6 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
2.6.1 PEST分析 |
2.6.2 SWOT分析 |
第三章 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国内鹿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
3.1.1 鹿养殖业发展现状 |
3.1.2 鹿产品市场基本现状 |
3.2 双阳区发展现状 |
3.3 双阳区鹿业发展现状分析 |
3.4 双阳区鹿业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发展PEST及SWOT分析 |
4.1 行业环境分析 |
4.2 双阳区鹿业的PEST分析 |
4.2.1 政治环境(P)分析 |
4.2.2 经济环境(E)分析 |
4.2.3 社会环境(S)分析 |
4.2.4 技术环境(T)分析 |
4.2.5 PEST分析小结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4 双阳区鹿业的SWOT分析 |
4.4.1 优势(S)分析 |
4.4.2 劣势(W)分析 |
4.4.3 机会(O)分析 |
4.4.4 威胁(T)分析 |
4.4.5 SWOT战略矩阵 |
第五章 双阳区鹿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
5.1 双阳区政府对鹿业的战略定位 |
5.2 双阳区鹿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5.3 双阳区鹿业发展的战略制定 |
5.4 双阳区鹿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
5.4.1 近期目标 |
5.4.2 中长期目标 |
第六章 促进双阳区鹿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 |
6.1 政府层面的措施 |
6.1.1 培育龙头企业并打造产业集群 |
6.1.2 要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
6.1.3 要利用中医药的世界影响力深化对外合作 |
6.1.4 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行业营销方式 |
6.1.5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牵头宣传鹿产品 |
6.2 企业及养殖户层面的措施 |
6.2.1 企业要积极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 |
6.2.2 加强优良种群选育 |
6.2.3 夯实鹿业技术基础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产业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鹿养殖业发展现状 |
第二章 调研概况 |
2.1 目的 |
2.2 调查范围及对象 |
2.3 调查内容 |
2.4 调查研究的方式 |
2.5 数据处理方法及来源 |
第三章 敦化地区养鹿业调查结果分析 |
3.1 敦化地区概况 |
3.2 敦化地区鹿养殖业的惠民政策 |
3.3 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的种类 |
3.4 敦化地区养鹿业基本情况 |
3.5 效益分析 |
第四章 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
4.1 敦化地区发展养鹿业的优势 |
4.2 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对敦化地区养鹿业日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鹿养殖业的现状与我国的发展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南疆地区马鹿感染BVDV流行病学调查[D]. 赵玉宾. 塔里木大学, 2021
- [2]鹿茸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 马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增长效率测算与优势产业识别研究[D]. 郭思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4]长春市城市居民鹿产品购买行为的研究[D]. 王元琦.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5]基于分子粪便学的东北马鹿冬季家域研究[D]. 杨淼.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双阳区鹿初加工产品营销渠道问题研究[D]. 崔天阳.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7]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D]. 陈佳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11)
- [8]长春市双阳区鹿业发展战略研究[D]. 赵少璇. 吉林大学, 2017(10)
- [9]敦化地区梅花鹿养殖产业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D]. 郑博文. 延边大学, 2016(07)
- [10]我国驯鹿养殖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A]. 杨镒峰,陈秀敏,赵伟刚,古革军,魏海军. “十二五” 鹿科学研究进展,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