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白尹豪[1](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高晖[2](2020)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上肢手三阳经经络腧穴诊察反应现象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针灸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疗效已有众多文献及临床研究证明。针灸临床的诊疗特色是经络辨证,但目前针灸临床治疗中对经络辨证的强调和重视尚有不足。基于古籍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可知,不论在经脉循行及病候、古今医家针灸处方选择、腧穴主治规律及疾病病因病机方面,甲状腺疾病都同手阳明经关系密切,而手三阳经在不同程度上均和颈部疾患存在联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反映人体生命活动动态变化的特定部位,其体表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反应等会随着人体脏腑气血的盈亏虚实、机能状况的强弱盛衰而不断变化,因此,通过探寻特定经络腧穴在特定疾病状态下出现的特殊变化,可以更具针对性的指导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目的通过诊察并对比甲状腺结节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手三阳经上肢循行部位的经络腧穴反应现象,总结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反应特性。方法以3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观察组)和33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经络诊察法诊察受试者手三阳经上肢循行部位,观察其阳性反应物(条索、结节、凹陷等形态异常)及压痛出现情况,并测定压痛点的固定压力值(15N)VAS评分;运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压痛点的相对压痛阈值(注:相对压痛阈值=部位压痛阈值-异神经节非穴非压痛点压痛阈值)。本研究以阳性反应物出现率、压痛出现率、压痛点固定压力值VAS评分和相对压痛阈值作为观察指标,在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诊察。结果1 手三阳经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比较1.1经络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均以大肠经出现阳性反应物最多。其中,观察组内手阳明大肠经的出现率显着高于三焦经和小肠经的出现率(P<0.01),三焦经的出现率显着高于小肠经的出现率(P<0.01)。对照组内大肠经的出现率显着高于小肠经的出现率(P<0.01),三焦经与大肠经、小肠经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肠经、三焦经的出现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小肠经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腧穴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比较两组受试者出现的阳性反应物(条索、结节、松软、凹陷等形态异常等)均多分布在上臂部。大肠经多集中在“手五里—臂臑”段,其中,观察组的手五里阳性反应物出现率为31.8%、臂臑为33.3%,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同名腧穴出现率(手五里4.5%、臂臑3.0%)(P<0.01);三焦经阳性反应物多分布于“清冷渊—消泺”段,且观察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18.2%)高于对照组同段阳性反应物出现率(4.5%)(P<0.05);小肠经阳性反应物散见于上臂部,暂无明显分布规律。2手三阳经压痛出现率比较2.1经络压痛出现率比较(1)组内比较:观察组内大肠经压痛出现率显着高于三焦经和小肠经(P<0.01),三焦经压痛率显着高于小肠经(P<0.01)。对照组内大肠经压痛率显着高于三焦经和小肠经(P<0.01),三焦经与小肠经压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大肠经、三焦经的压痛出现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名经(P<0.01),但两组间小肠经压痛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腧穴压痛出现率比较上肢手三阳经压痛反应的分布规律为:①前臂部,两组受试者均在大肠经“下廉—手三里”段呈高压痛出现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臂部,两组受试者均以大肠经“肘髎—手五里”段、臂臑压痛出现率较高,但观察组在“曲池—肩髃”段存在广泛压痛;两组受试者的三焦经压痛均集中在“清冷渊—消泺”段;而两组受试者的小肠经压痛散见于上臂部,暂无明显规律。进一步对两组间腧穴压痛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示:①经穴:大肠经经穴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曲池在观察组中的压痛出现率分别为68.2%、65.2%、54.5%、28.8%、27.3%,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名腧穴(均P<0.01);三焦经经穴消泺、清冷渊在观察组中的压痛出现率分别为22.7%、18.2%,均高于对照组同名腧穴(均P<0.05)。②非经穴:大肠经手五里下1寸处在观察组的压痛出现率(74.2%)高于对照组同部位压痛出现率(10.6%),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三焦经消泺下1寸处在观察组的压痛出现率(9.1%)高于对照组同部位压痛出现率(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压痛点固定压力值VAS评分比较对两组均呈较高压痛出现率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腧穴进行比较,观察组肘髎、手五里、臂臑、清冷渊、消泺的固定压力值VA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名腧穴,各穴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肘髎、手五里、臂臑(均P<0.01);消泺、清冷渊(均P<0.05)]。4压痛点相对压痛阈值比较比较两组均呈较高压痛出现率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腧穴的相对压痛阈值,观察组肘髎、手五里、臂臑、清冷渊、消泺的相对压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同名腧穴,各穴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肘髎、手五里、臂臑、清冷渊(均P<0.01);消泺(P<0.05)]。结论(1)观察组大肠经和三焦经的阳性反应物及压痛出现率、压痛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初步提示两经与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状态具有相关性。(2)手阳明大肠经络腧穴的阳性反应物及压痛出现率均显着高于手少阳三焦经,且在上臂循行部位呈现较广泛压痛,提示大肠经和甲状腺结节关系更为密切,临床应重视对本经的诊察,也为从阳明经论治甲状腺疾病提供了佐证。(3)甲状腺结节患者手三阳经阳性反应多分布于上臂部,提示上臂部腧穴和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更密切的联系。其中,肘髎、手五里、臂臑、清冷渊、消泺相较于其他穴位,更具特异性。
朱敏洁[3](2020)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腺体疾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病变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通过对骨与肾的影响而出现高钙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甲状旁腺数量的不固定,病变腺体可能多发,临床上容易漏诊,导致治疗失败。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腺体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并验证多腺体疾病可能存在的预测因子,减少疾病漏诊率。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患者218例,对临床所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比多腺体疾病与单腺体疾病在生化、影像学中的差异,初步得出预测方法,验证类MGD指数在国内人群中是否可行。结果:本研究共计女性患者65例,男性患者153例,平均年龄52.75岁,多腺体疾病14例,单腺体疾病204例。与单腺体疾病相比,多腺体疾病在颈部B超、颈部增强CT和甲状旁腺MIBI显像中漏诊的概率显着增加(P值分别为<0.01,<0.01,<0.01)。在探索多腺体疾病的预测方法中发现,病变甲状旁腺最大直径、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术前血钙有显着性差异(P值=0.026,0.015,<0.01),计算Win指数(血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的乘积)也存在显着差异(P值<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多腺体疾病患者的病变甲状旁腺大小是唯一与单腺体疾病有明显差异的指标(OR=4.10,95%CI:1.39-11.99,P=0.01)。对相关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最大直径对多腺体疾病有着很好的预测能力(AUC=0.75,95%CI:0.65-0.87,P=0.01),同时血钙也可以预测多腺体疾病(AUC=0.69,95%CI:0.58-0.80,P=0.019),而术前甲状旁腺素、Win指数与腺体个数的相关性不强(P值=0.30,0.24)。诊断多腺体疾病的最大直径的最佳截断值为1.45cm,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57.1%;血钙的最佳截断值为2.62mmol/L,灵敏度为71.6%,特异度为64.3%。统计发现这14例多腺体疾病和204单腺体疾病之间的类MGD指数(结合Win指数,颈部B超结果及病变甲状旁腺最大直径评估)无明显差异(P=0.53)。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术前影像学定位,若为单个病变腺体,当血钙值小于2.62mmol/L或病变腺体最大直径小于1.45cm,应考虑多腺体疾病的存在;若为多个或无病变腺体,也需警惕多腺体疾病。利用上述预测方法可以辅助评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腺体疾病,减少术前漏诊,便于后续诊疗的进一步开展。
张晶晶[4](2020)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诊疗、病理类型,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9年9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腺体外科收治的56例PHPT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有无复发,结合SPSS 22.0统计学软件整理分析数据。结果:56例PHPT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33例,男女比例1:1.43,平均年龄(55.21±12.10)岁。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首诊科室分布较广,涉及10个科室,绝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于腺体外科和内分泌科。误诊11例,误诊率达19.64%(11/56)。无症状型PHPT(a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a PHPT)患者20例,主要因体检(对血钙、颈部彩超的普查)发现异常及甲状腺疾病入院;有症状型PHPT(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s PHPT)患者36例,多数合并多个系统损害表现,有骨骼系统症状人数最多。s PHPT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情况较a PHPT严重。53例患者首次行甲状旁腺手术,颈部彩超、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扫描、彩超结合99mTc-MIBI SPECT/CT扫描、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前定位阳性率分别为67.92%、95.56%、97.78%、35.29%。26例PHPT患者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占比较高(88.46%,23/26)。53例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PTH、血钙、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均较术前降低,血磷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病理示甲状旁腺腺瘤40例,增生6例,囊肿3例,非典型腺瘤1例,腺癌3例。合并甲状腺疾病38例,其中良性29例(76.32%),恶性9例(23.68%)。术后并发症多为一过性低钙,经补钙后恢复正常。共48例患者有随访记录,术后血钙、血磷、PTH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新发泌尿系结石或病理性骨折,3例首诊甲状旁腺癌患者无复发及转移。首诊手术治愈率达1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血钙与PTH、ALP、病变旁腺大小、尿素、尿酸、肌酐、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呈正相关(P<0.05);术前PTH与血钙、ALP、尿酸、病变旁腺大小呈正相关(P<0.05);术前ALP与血钙、PTH、尿酸呈正相关(P<0.05);病变旁腺大小与血钙、PTH呈正相关(P<0.05)。血钙、PTH、ALP、病变旁腺大小均与血磷呈负相关(P<0.05)。结论:1.PHPT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容易误诊。对血钙及颈部彩超的普查可提高a PHPT的诊断率。2.我院以s PHPT为主,多数合并多个系统损害表现,有骨骼系统症状人数最多。且s PHPT较a PHPT生化指标的异常程度严重。3.术前99mTc-MIBI扫描较颈部彩超定位准确,联合检查可提高定位准确率。骨密度检查在本院PHPT患者中尚未被充分利用,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4.血钙与PTH、ALP、病变旁腺大小、尿素、尿酸、肌酐、TG、FBG呈正相关;PTH与ALP、尿酸、病变旁腺大小呈正相关;ALP与尿酸呈正相关。血钙、PTH、ALP、病变旁腺大小均与血磷呈负相关。5.手术是治疗PHPT的有效手段,术后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改善。
覃诗华[5](2019)在《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初步探讨初发Graves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找出使TRAb及其他相关指标改善的治疗方案,提高中西医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副作用,减少复发率。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初次到门诊及病房就诊,未用过任何药物,符合诊断标准的116例患者,根据其症状辨证分型为痰气热结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四种证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姓名、年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TRAb、TPOAb、TGAb、ENU、LYM、ALT、AST指标。分析Graves病不同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Graves病组TR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Graves病组TRAb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TRAb水平在Graves病不同证型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2)Graves病组TPOAb、TG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TPOAb、TGAb水平在不同证型比较,痰气热结组、肝火旺盛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3)Graves病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ALT、AST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4)Graves病组NE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NEU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LYM水平在Graves病组不同证型组比较,肝火旺盛组>痰气热结组>心肝阴虚组>气阴两虚组(P<0.01)。结论:(1)TRAb在Graves病不同证型中水平有差异,在肝火旺盛组水平最高,在气阴两虚证组水平最低。(2)TPOAb、TGAb阳性率偏高的患者Graves病发生率较高。然而不同证型分布水平上无明显差异。(3)部分Graves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AST水平升高。Graves病中医证型以肝火旺盛证组ALT、AST水平最高,在气阴两虚组ALT、AST最低。(4)Graves病患者NEU水平低于对照组,LYM水平高于对照组,NEU水平在肝火旺盛组水平最低,在气阴两虚证组最高;LYM水平在肝火旺盛组最高,在气阴两虚组最低。
王安然[6](2019)在《基于数学属性原理探讨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辨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瘿病是以颈前肿大为特征的一类颈部疾患,泛指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疾病。虽然中医古籍中历代医家着作对于治疗瘿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经验,但对于单一甲状腺病种的治疗指导作用尚未有系统总结。“六经钤百病”,现代医家运用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甲状腺疾病,疗效显着,但目前对于六经辨治瘿病的学术思想研究尚不充分。本课题基于中医古籍文献对于瘿病的基础研究,结合现代中医医案、临床研究类资料的文献研究,及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完成一项从古到今、从理论到临床大跨度的研究,明确瘿病证治源流,并梳理当代医家六经论治瘿病的治疗经验,采用以经络、脏腑等为基础的六经辨证分类方法,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例,基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数学属性偏序原理,总结、提取六经证型症状特征及病机特点,并将时方纳入六经辨证体系,丰富六经辨证体系的内容,以此作为探讨六经辨治瘿病的文献研究开端,也可为今后研究六经辨治复杂性疾病提供方法学经验。方法:本课题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梳理自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至今现代中医文献,完成文献综述,探讨六经辨证的内涵,系统总结历代医家对于瘿病的辨治以及六经辨治瘿病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收集中医古籍,基于频数统计和数学属性偏序原理系统总结历代医家治疗瘿病的方药,总结归纳治疗用药的性味、归经特点及组方规律;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通过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现代中医文献及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药及相关症状、病机,运用以经络、脏腑为基础的六经辨证理论,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病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症状、病机,并结合数学属性偏序原理挖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药的组方规律,总结归纳六经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病机、方药等特点,拟建立一个症状—病机—方药完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辨证体系。第五部分,深入讨论古代瘿病治疗经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指导作用以及基于六经辨证体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证治特点。成果:1.《伤寒论》六经是基于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和功能基础,包涵手足十二经及其所系脏腑的气血、阴阳、津液等内容。瘿病典型症状虽局限于颈前,但其全身性临床表现涉及多脏腑、经络,可针对六经经络、脏腑病位归类方法,融入六经辨证体系。现代医家不乏运用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瘿病,疗效较为显着,提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2.中医古籍瘿病的典型症状为颈前肿大,有关伴随症状多集中于咽喉部及心胸部,如咽喉肿、心胸不利等,全身性伴随症状描述较少。病因多围绕六淫邪气、水土失宜、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畅、体质差异、调摄适宜等,且有关病机较为分散,脏腑多涉及肝、脾。治疗中药的功效多为化痰类、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性味多以寒性、辛味、苦味为主。中医古籍治疗瘿病的主药为海藻、昆布、海蛤壳、松萝、半夏、龙胆等化痰、清热类药物。3.通过对现代中医434例病例文献研究,共得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症状139个症状,除心悸、颈粗、手颤、消瘦等典型症状外,较多的伴随症状、舌脉象有目胀、目眩、发热、自汗、口干、口苦、性急、易怒、失眠、心烦、月经量少、月经后期、大便溏薄、腹泻、尿黄、舌红、苔少、苔薄黄、苔黄、细数脉、弦数脉、弦细脉、弦细数脉、弦脉等。共得到有关病机32个,常见病机有肝郁化火、肝气郁结、肝火亢盛、肝阳上扰、阴虚、痰热、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痰气互结。常用治疗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类药味为主,药性多为寒性中药,味辛、苦中药较多。得到典型六经证型有阳明热盛、气阴两伤证、少阳失枢、胆(肝)火内郁证、太阴脾虚、寒湿内盛证、少阴热化证、少阴寒化证、厥阴上热下寒证。4.通过对临床病例249例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共得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症状122个症状,除心悸、颈粗、手颤、消瘦的典型症状外,较多的伴随症状、舌脉象有皮肤瘙痒、汗多、恶热、恶寒、口干、口苦、脘痞、纳呆、口渴多饮、失眠、神疲、乏力、梦多、心烦、性急、易怒、月经量少、大便溏薄、舌红、舌淡、舌淡红、苔薄白、苔白、苔白腻、沉细脉、弦脉、弦细脉等。共得到治疗经方35个,常用经方有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汤、理中汤等。得到典型六经证型有太阳经证、阳明经证、少阳经证、太阴经证、少阴寒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厥阴热证、厥阴寒证、中焦寒热错杂证、太阳少阳合病、太阳太阴合病。5.通过综合医案、临床研究类文献及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病证分型有太阳受风、营卫不和证,阳明热盛、气阴两伤证,少阳失枢、肝(胆)火内郁证,太阴脾虚、寒湿内盛证,少阴热化证,少阴寒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厥阴热证,厥阴寒证以及中焦寒热错杂证。结论:1.结合中医古籍瘿病治疗的特点,分析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指导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适宜使用海藻、昆布、海蛤壳等含碘类中药和动物甲状腺体之品,但可选用其他非碘类的化痰类药物,如松萝、半夏、贝母,并配合连翘、龙胆、白蔹等清热药物,肉桂、人参、当归、炙甘草等补虚药物,陈皮、木香、槟榔、青皮等理气药物。2.风邪致病存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中,风邪主动、飘摇不定、善动不居、数变及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致病特点,契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抖、舌颤、皮肤瘙痒、头痛、合并目疾等表现。从风邪致病的角度论治,皮肤瘙痒症状多见于太阳经证或合并太阳经证,治疗可选用防风、蒺藜、荆芥穗、川芎等风药。目疾多出现于少阳经证,目的正常功能有赖少阳经气的流注传输,出现少阳经证兼有目疾时,可选用柴胡、桔梗、连翘、牛蒡子、夏枯草等风药。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存在腹泻、神疲、乏力、水肿等虚损症状及相关虚损病机,且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甚。食欲不振、腹泻、神疲、乏力、水肿等虚损症状与气虚、阳虚、阴虚等虚损病机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患者均会出现虚损症状,较多仍为虚实夹杂证候。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虚损病机中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较早出现,随着病程进展,阴虚渐重,阴损及阳,最终致阴阳俱虚。但也不可忽视其气滞、痰浊、瘀血等标实。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淡漠型症状者,可从太阴、少阴经论治。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机除涉及肝脏之外,仍与脾、肾、心、肺、胃、胆等脏腑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肝论治,常见病机有肝火亢盛、肝郁气滞、肝风内动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脾论治,常见脾气虚及脾阳虚等病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肾论治,多见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等病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肺论治,与痰密切相关,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或因肺气受损影响心血运行,出现心悸、汗出、倦怠乏力等气阴两虚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胃论治,关键病机在于胃火,有胃火炽盛或胃阴虚等病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胆论治,常兼情志类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并易受惊吓,多见胆气虚等病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非独从肝论治,尚涉及脾、肾、心、肺、胃、胆等脏腑,这也为六经辨证奠定了基础。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太阳经证,病机为太阳受风、营卫不和证者,典型症状有恶风、咳嗽、痰多、头晕、胸闷、皮肤瘙痒、肩臂痛等,治疗多选用桂枝汤加减。阳明经阳明胃热、气阴两伤证者,典型症状有消谷善饥、消瘦、眼突、恶热、口渴多饮等,治疗多选择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少阳经证,少阳失枢、肝(胆)火内郁证者,典型症状有头痛、目胀、目赤、口苦、胸闷、胸胁胀痛、性急、易怒、喜叹气、焦虑等,治疗多选用柴胡疏肝散或小柴胡汤加减。太阴经证,太阴脾虚、寒湿内盛证者,典型症状有纳呆、下肢水肿、神疲、乏力、腹泻、大便溏薄等,治疗多用理中汤加减。少阴热化证,阴虚、心肝阴虚或气阴两虚者,典型症状为心悸、手足心热、失眠或夜寐不安等,治疗方剂多为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当归六黄汤加减。少阴寒化证,脾肾阳虚者,典型症状有眼花、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治疗多用真武汤、附子汤。厥阴寒热错杂证,上热下寒证者,典型症状有咽干、口渴多饮、纳呆、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腹泻等,治疗多用逍遥散、四逆散、乌梅丸等加减。厥阴热证,肝经湿热者,典型症状为热利,甚至里急后重,胁肋胀痛等,方剂选用白头翁汤加减。厥阴寒证,肝经寒凝者,典型症状有手足冷,头痛,干呕,吐涎沫等,方剂可选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中焦寒热错杂证的典型症状为口渴多饮、脘痞、腹胀、大便溏结不调,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高尚芳[7](2016)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本文就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合并甲状腺癌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可知,3例患者经术前诊断,4例患者经术中诊断,3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最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后可知,本组患者均未复发此疾病。结论:由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在手术前其触诊不应忽视,与此同时在手术期间需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其后对患者实施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疗效确切。
王秋虹[8](2016)在《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当前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口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无法解决甲状腺细胞过度增殖和甲亢复发问题。林兰教授从医50余载,对甲亢的治疗等方面认识深刻,研发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剂,中药甲亢宁胶囊(以下简称“甲亢宁)即是其防治甲亢的临床经验的精髓之一。本论文首先对导师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然后以体外培养的FRTL-5甲状腺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从干扰和过表达两个方面,探讨甲亢宁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其凋亡从而调节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1临床研究目的:基于导师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其治疗甲亢的方药运用规律。结合与导师交流,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总结其治疗甲亢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甲亢合并突眼、甲亢伴月经病等的临床经验。为总结和提炼甲亢中医药防治规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林兰教授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160例甲亢患者的437诊次的病例录入EXCEL2007表格。利用SPSS19.0软件、weka3.7数据挖掘软件、Liquorice数据挖掘软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林兰教授处方用药规律。通过与导师交流,整理导师治疗甲亢、甲亢合并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甲亢合并突眼、甲亢伴月经病等的临床经验。结果:(1)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甲亢病例160例,得到治疗本病所涉及的中药167味,使用总频次为9032次,其中频数在1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64味,总频数为8634次。其中生龙骨、煅磁石、珍珠母、麦冬、酸枣仁、五味子、夏枯草、法半夏、山慈菇等是林老治疗甲亢的核心药物。(2)将林教授437诊次治疗甲亢的处方中所有中药按照药物出现的总频次进行排序,频次超过10次的作为高频中药。参考第七版《中药学》教材及《中华本草》,将69味高频中药按照功效进行分类,并将各类中药中的所有药物使用频次加和并排序。统计结果显示,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安神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在补虚类药物使用上,以用补血药和补阴药为主,补气药和补阳药为次。林教授治疗甲亢常用具有滋阴潜阳、安神功效的中药。(3)采用SPSS19.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林兰教授的治疗甲亢的处方分为九类:益母草、丹皮、山萸肉、紫河车、当归;盐杜仲、泽泻、炒白术、覆盆子、益智仁、香附、黄连、木香、红花、川芎、檀香、生黄芪、制远志、决明子:菌陈、黄柏、生牡蛎、珍珠母;白芍、生龙骨、五味子、夏枯草、麦门冬、太子参、柏子仁、酸枣仁;山慈菇、牛蒡子;枸杞子、煅磁石、钩藤;郁金,元胡;半夏,枳实。(4)采用Liquorice数据挖掘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林兰教授的治疗甲亢的核心处方以滋阴潜阳、化痰散结、益气养阴功效为特点,生龙骨、煅磁石、夏枯草、枸杞子、钩藤、太子参、麦冬、白芍、五味子、生地、熟地、柏子仁、酸枣仁是最常见的方剂组合。(5)采用weka3.7数据挖掘软件,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常用药对,并结合与导师交流,总结出林教授临床常使用的药对为:熄风潜阳组合—生龙骨、煅磁石;化痰散结组合—山慈菇、牛蒡子、浙贝母、连翘;疏肝理气组合—柴胡、白芍;理气化痰组合—半夏、枳实、郁金、元胡;益气养阴组合—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健脾燥湿组合—苍术、厚朴;安神组合—生龙骨、生牡蛎、煅磁石、珍珠母;酸枣仁、柏子仁;健脾化湿组合—茯苓、泽泻;滋补肝肾组合—覆盆子、益智仁、杜仲;养肝明目组合—枸杞子、决明子;祛风明目组合—青葙子、密蒙花。(6)通过与导师交流,总结了导师治疗甲亢分气滞痰凝、阴虚阳亢、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四型论治,重视化痰活血,强调配合西药治疗。导师治疗甲亢合并突眼,强调辨主症论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提倡分期论治。治疗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滋阴养血为治疗大法。治疗甲亢伴月经病,应用甲状腺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结论:本课题首次利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口传心授,总结出了林兰教授对甲亢、甲亢突眼、甲亢合并肝损害、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甲亢伴月经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治疗体会。2实验研究目的:从ERK信号传导通路探讨中药甲亢宁胶囊治疗甲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FRTL-5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筛选出甲亢宁抑制FRTL-5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作为干预FRTL-5细胞的药物浓度。实验共设立对照组(Con)、甲亢宁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siRNA阴性序列组(NO)、siRNA干扰组、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过表达慢病毒组、空病毒组(NC)等组别,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甲亢宁对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的cAMP释放量、AV/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以及RT-qPCR法观察ERK通路上增殖、凋亡相关基因(c-Raf、 p-ERK1/2、ERK1/2、Caspase-9、CyclinD1、Bcl-2、Bax)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ERK1/2为切入点,利用RNAi技术阻断ERK信号传导通路,并应用慢病毒载体对ERK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过度活化,从ERK1/2基因沉默和过表达两方面研究甲亢宁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结果:(1)本实验采用原代培养出的FRTL-5细胞,冻存了足够的细胞,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2)本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法观察出不同甲亢宁浓度、不同干预时间的FRTL-5细胞增殖情况,经过重复实验,最终确定以5.438mg/ml的含甲亢宁的F12完全培养基干预的第24h作为FRTL-5细胞的干预浓度最为适宜。(3)采用CCK-8法证实了甲亢宁对FRTL-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4)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了甲亢宁对转染ERK1/2-siRNA和感染ERKl/2过表达慢病毒的FRTL-5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亢宁组细胞发生凋亡(P<0.01),经ERK1/2-siRNA干扰后FRTL-5细胞发生凋亡,甲亢宁协同组细胞凋亡更加显着(P<0.05),ERK1/2-siRNA组、ERK1/ 2-siRNA阴性序列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甲亢宁组相比,甲亢宁+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慢病毒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的细胞凋亡率与甲亢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ERK1/2-siRNA阴性序列组相比,甲亢宁+ERK1/2-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空病毒组相比,甲亢宁组、甲亢宁+ERK 1/2-siRNA组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5)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的cAMP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ERK1/2-siRNA组、ERK1/2-siRNA阴性序列组的cAMP释放量无显着差异,其余各组的cAMP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甲亢宁组的cAMP释放量降低最为显着。与甲亢宁组相比,对照组、ERK1/2-siRNA组、ERK1/2-s iRNA阴性序列组的cAMP释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亢宁组、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的c-Raf、ERK1、ERK2、CyclinD1、Bc1-2 mRNA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甲亢宁组的BaxmRNA、Caspase-9mRNA表达量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ERK1/2-siRNA组、甲亢宁+ERK1/2-siRNA组的BaxmRNA、Ca spase-9mRNA表达量显着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慢病毒组的c-Raf、ERK1、ERK2、Bax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CyclinD1mRNA、Bcl-2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7)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甲亢宁组、ERK1/2-siRNA组、甲亢宁协同组的c-Raf、p-ERK1/2、ERK1/2、CyclinD1、Bcl-2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甲亢宁组的Caspase-9蛋白表达量增高(P<0.01),ERKl/2-siRNA组、甲亢宁协同组Bax、Caspase-9的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慢病毒组、甲亢宁+慢病毒组的c-Raf、p-ERK1/2、ERK1/2、Bax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CyclinD1mRNA、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ERK1/2-siRNA可以协同甲亢宁所致的抑制FRTL-5细胞增殖、促其细胞凋亡的作用;ERK1/2的过表达使FRTL-5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与抗凋亡能力,对甲亢宁的抗药性显着增加;甲亢宁对ERK1/2的磷酸化起阻断作用,甲亢宁通过调控ERK1/2的表达从而调节FRTL-5细胞中c-AMP、c-Raf、Bax、Bcl-2. Caspase-9 及 CyclinD1的表达,而抑制FRTL-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从而改善甲状腺细胞动力学平衡,调控甲状腺细胞生长。
石东亮[9](2014)在《碘钠同向转运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二十多年来,甲状腺癌已成为迅猛增长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而占甲状腺癌发病率90%以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我们临床治疗和研究的重要类型,尽管术后生存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存的少量腺体和转移病灶可行放射碘治疗,因此放射碘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碘可以被碘钠同向转运体(NIS)逆浓度聚集到甲状腺细胞中,而分化型甲状腺癌又保留了一部分正常甲状腺细胞的功能,仍然保持聚碘能力,所以它成为131I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仅有一小部分滤泡细胞的基底细胞膜上有NIS的分布,而滤泡细胞的基底外侧膜正是甲状腺组织中NIS发挥摄碘功能的主要部位。相关研究表明,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膜上的NIS的量与浓聚到甲状腺细胞内的放射碘的量呈正相关。NIS在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强度类似于癌旁组织的表达;但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则有较强的表达;NIS在未分化癌中无表达或表达很弱;髓样癌来源于滤泡旁细胞,而非滤泡细胞,所以不表达;关于NI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相关研究结果并不相同,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滤泡细胞来源的不同甲状腺组织进行染色并观察这些组织中NIS的表达情况,特别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状况,为甲状腺癌的个体化131I放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共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甲状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存档蜡块(139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另取癌旁甲状腺组织(30例)和同期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存档蜡块(4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23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均排除了术前实施过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所有甲状腺组织蜡块均连续切片3张,每张厚度4μm,其中常规HE染色的1张切片用于观察病理形态学,剩余2张用于NI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阴性对照。采用SP法检测NIS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标准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IS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只表达在一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基底细胞膜上;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大量表达在滤泡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甲状腺腺瘤中滤泡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着色与癌旁甲状腺组织相似,但胞质也有部分表达;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细胞膜表达少量;未分化癌表达量极少。以细胞膜和(或)细胞质着色作为阳性细胞判断标准:甲状腺癌组织共139例,阳性率为87.05%,甲状腺腺瘤组织共23例,阳性率为47.83%,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织共25例,阳性率为100%,,癌旁甲状腺组织共30例,阳性率为56.67%,对四组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NIS在四种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是有差别的。进一步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癌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两两比较,除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织的NIS表达水平高于甲状腺癌的表达水平,而甲状腺癌的表达水平又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未分化型和分化型。5例未分化型甲状腺癌阳性表达率为20%;13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9.55%。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两者NIS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NIS表达水平高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以细胞膜着色作为阳性细胞判断标准:13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细胞膜中NIS阳性率为14.53%,23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细胞膜中NIS阳性率为30.43%,25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织细胞膜中NIS阳性率为100%,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细胞膜中NIS阳性率为46.67%,由于NIS在5例未分化癌细胞膜中阳性表达率为0%,所以仅对以上四组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NIS在四种不同甲状腺组织的细胞膜中的表达是有差别的。进一步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癌旁甲状腺组织的细胞膜中NIS的表达进行两两比较,除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NIS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织的细胞膜上NIS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的细胞膜上的表达水平,而癌旁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的细胞膜上的表达水平又高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细胞膜上的表达水平。结论:1NIS蛋白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分布表达情况的差异,提示NIS功能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膜。2NIS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细胞膜上的表达从阴性到强阳性均有分布,为个体化的131I放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3NIS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细胞膜上的阳性表达水平可间接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能力和131I放射治疗的效果。
徐丰,陈亮[10](2013)在《甲状旁腺增生致反复泌尿系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甲状旁腺增生导致的反复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由甲状旁腺增生导致的反复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因反复泌尿系结石伴双上肢骨痛十余年,反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及相关骨科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本次就诊时在详细追问病史下经科室会诊考虑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导致的泌尿系结石,遂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联合甲状腺乳腺外科进行手术。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病理检查结果为甲状旁腺增生。泌尿外科遂为患者清除输尿管结石。术后随访2年,未再发结石和骨痛。结论:泌尿外科医师在接诊反复结石患者时应考虑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可能性;甲状旁腺激素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多学科团队模式可提高该类患者的诊疗效果。
二、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安全性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2.2 盲法实施 |
2.3 治疗方法 |
2.4 试验过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3.3 试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分析 |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
1.5 小结 |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2.4 小结 |
3 结果分析 |
3.1 试验结果分析 |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
4 疗效机理分析 |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
4.2 灸法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穴位作用 |
4.5 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2)甲状腺结节患者上肢手三阳经经络腧穴诊察反应现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穴位敏化及经络诊察的研究概况 |
1 腧穴的概念及内涵 |
2 穴位敏化的研究概况 |
3 经络诊察的研究概况 |
4 甲状腺疾病的经络诊察研究进展 |
5 诊察经络腧穴敏化反应的意义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甲状腺结节的针灸诊治概况 |
1 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2 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3 甲状腺结节的针灸治疗概况 |
4 甲状腺疾病相关经脉的理论研究价值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样本量 |
2.3 观察指标 |
2.4 入组与诊察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上肢手三阳经经络诊察结果 |
3.3 上肢手三阳经腧穴诊察结果 |
3.4 小结 |
讨论 |
1 研究对象资料分析 |
2 上肢手三阳经诊察结果分析 |
3 上肢手三阳经阳性反应现象差异探讨 |
4 甲状腺结节患者上肢手三阳经阳性反应的意义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腺体疾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218例原发性甲旁亢患者的临床分析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生化结果 |
2.1.3 影像学检查 |
2.1.4 手术治疗 |
2.1.5 病理结果 |
2.1.6 疾病预后 |
2.2 多腺体疾病的预测方法探索及验证 |
2.2.1 多腺体疾病的临床数据的单因素分析 |
2.2.2 多腺体疾病临床数据的多因素分析 |
2.2.3 应用 ROC 曲线分析 MGD 预测指标和最佳截断值 |
2.2.4 验证 MGD 指数评估表的可行性 |
3 讨论 |
3.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性诊断: |
3.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 |
3.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量诊断: |
3.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点治疗 |
3.5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后疗效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维生素 D 缺乏症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Graves病的认识 |
1.1 Graves病形成的病因 |
1.1.1 遗传因素 |
1.1.2 精神因素 |
1.1.3 免疫因素 |
1.2 Graves病对各器官组织的损害机制 |
1.2.1 Graves病对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
1.2.2 Graves病对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 |
1.2.3 初发Graves病对消化系统的表现 |
1.2.4 Graves病引起甲亢性肌病的表现 |
1.2.5 Graves病对内分泌系统的表现 |
2 Graves病的治疗 |
2.1 支持治疗 |
2.2 药物治疗 |
2.3 放射碘(I~(131))治疗 |
2.4 外科方式治疗 |
2.5 甲状腺介入栓塞治疗 |
2.6 Graves病的TRAb转阴的治疗方法 |
3 研究TRAb在初发Graves病中的意义 |
4 中医对Graves病的研究 |
4.1 中医对Graves病的认识 |
4.2 Graves病辨证论治 |
4.3 中医方药结合西药治疗 |
4.4 中医理论与免疫 |
4.5 中医药治疗Graves病的研究机理 |
4.6 中医药在免疫学方向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统计方法 |
2 统计结果 |
2.1 两组性别比较 |
2.2 两组年龄比较 |
2.3 一般情况 |
2.4 各证型性别分布 |
2.5 不同证型年龄段分布 |
2.6 不同证型年龄分布 |
2.7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比较 |
2.8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TRAb、TPOAb、TGAb比较 |
2.9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ALT、AST比较 |
2.10 Graves病组与对照组NEU、LYM比较 |
2.11 不同证型TRAb、TPOAb、TGAb比较 |
2.12 不同证型ALT、AST比较 |
2.13 不同证型NEU、LYM比较 |
3 讨论 |
3.1 对一般情况的分析 |
3.2 初发Graves病与TRAb的分析 |
3.3 初发Graves病与TPOAb、TGAb抗体的分析 |
3.4 初发Graves病与ALT、AST的分析 |
3.5 初发Graves病与NEU、LYM的分析 |
3.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数学属性原理探讨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辨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六经辨证文献研究概况 |
一、《内经》六经内涵 |
二、《伤寒论》六经内涵 |
三、《伤寒论》六经与《内经》的关系 |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内涵及特点 |
第二节 中医瘿病的文献研究概况 |
一、瘿病病名源流 |
三、瘿病分类及症状特征 |
四、瘿病的经络辨治及五脏辨证论治 |
第三节 六经辨证瘿病的研究概况 |
一、六经辨治瘿病的理论基础 |
二、现代医家六经辨证瘿病(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中医古籍六经辨治瘿病的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古籍六经证治规律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中医古籍的瘿病证治规律结果分析 |
一、中医古籍规范化处理 |
二、中医古籍数据频数统计分析 |
三、中医古籍瘿病的六经病证分布分析 |
四、中医古籍瘿病证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第三节 中医古籍的瘿病证治规律研究小结 |
一、中医古籍的瘿病症状特点 |
二、中医古籍的瘿病病机特点 |
三、中医古籍的瘿病方药特点 |
四、中医古籍的瘿病六经病证分布特点 |
五、中医古籍的瘿病组方规律 |
第三章 现代中医文献六经辨治规律的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中医文献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六经证治规律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现代中医文献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六经证治规律研究结果 |
一、现代中医文献规范化处理 |
二、现代中医文献数据频数统计分析 |
三、现代中医文献六经病证方药频数统计分析 |
四、现代中医文献六经病证治规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五、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六经证治组方规律 |
第三节 现代中医文献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六经证治规律研究小结 |
一、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特点 |
二、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机特点 |
三、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方药特点 |
四、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病证分布特点 |
五、现代中医文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病证特点 |
第四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六经辨治的临床病例研究 |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论治规律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论治规律研究结果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历资料规范化处理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数据频数统计分析 |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方药频数统计分析 |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病证治规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证治组方规律 |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六经论治规律研究小结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的症状特点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的治疗方药特点 |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例的六经病证特点 |
第五章 讨论 |
第一节 基于古代瘿病探讨对现代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
一、瘿病的狭义与广义概念 |
二、古代瘿病与现代甲状腺疾病的对应关系 |
三、古代瘿病治疗特点及对现代医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响 |
第二节 风邪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风性症状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风邪致病特点 |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风药治疗 |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虚损病机探讨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虚损症状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虚损病机特点 |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非独从肝论治的探讨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肝论治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脾论治 |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肾论治 |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心论治 |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肺论治 |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胃论治 |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从胆论治 |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辨证体系探讨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发病机制探讨 |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证治要点分析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资料与方法 |
1.1 患者基本信息 |
1.2 方法 |
2 讨论 |
2.1 诱发因素 |
2.2 诊断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8)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治疗研究 |
4 讨论 |
综述二 中药调节甲亢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GD发病机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
2 中药对甲亢细胞凋亡的作用 |
3 中药对甲亢细胞增殖的作用 |
4 中药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其凋亡的作用 |
5 讨论 |
第二章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林兰教授对甲亢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 林兰教授对甲亢的辨证论治分析 |
4.3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突眼经验 |
4.4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肝损害经验 |
4.5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经验 |
4.6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伴月经病经验 |
4.7 林兰教授治疗甲亢常用的药对举隅 |
4.8 含碘中药的应用 |
5 中药甲亢宁胶囊的组方依据 |
6 典型病案举隅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三章 甲亢宁调控FRTL-5细胞ERK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实验一 FRTL-5细胞的培养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二 甲亢宁的药物敏感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大鼠ERK1/2基因SIRNA片段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实验四 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 AV/PI法检测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六 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上清C-AMP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实验七 RT-QPCR法检测RNAI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ERK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SIRNA干扰实验结果 |
4 过表达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八 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和过表达效应对各组细胞ERK通路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SIRNA干扰实验结果 |
4 过表达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实验研究总结 |
课题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附录 |
(9)碘钠同向转运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碘钠同向转运体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甲状旁腺增生致反复泌尿系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2.1 本例治疗结果 |
2.2 文献复习结果 |
3 讨论 |
四、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甲状腺结节患者上肢手三阳经经络腧穴诊察反应现象的临床观察[D]. 高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腺体疾病的临床分析[D]. 朱敏洁. 浙江大学, 2020(02)
-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分析[D]. 张晶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Graves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D]. 覃诗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基于数学属性原理探讨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六经辨治规律研究[D]. 王安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体会[J]. 高尚芳. 现代养生, 2016(16)
- [8]林兰教授治疗甲亢经验及甲亢宁胶囊调控FRTL-5细胞ERK通路的机制研究[D]. 王秋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9]碘钠同向转运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石东亮.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10]甲状旁腺增生致反复泌尿系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徐丰,陈亮.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06)
标签:甲状腺论文; 甲亢论文; 桥本甲状腺炎论文;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