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虹[1](2020)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应性皮炎药膳组方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从理论研究和数据挖掘两方面,对药膳防治特应性皮炎进行系统研究,为临床上防治特应性皮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药膳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方法:1.理论研究以《中华医典》、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络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来源,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及中医药膳文献等进行分析。2.数据挖掘基于“异病同治”原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国药膳大辞典》及《中医食疗方全录》中与特应性皮炎证型相关的药膳方进行整理、收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从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三方面对药膳组方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通过对中医药膳文献及特应性皮炎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药膳防治特应性皮炎的优势和原则。2.筛选风湿蕴肤型药膳方769首,血虚风燥型药膳方1017首。3.药膳分布类型结果显示,769首风湿蕴肤型炎药膳方类型以茶饮类、粥食居多,占比64.1%;1017首血虚风燥型药膳方类型以汤羹类、粥食类居多,占比34.2%。4.原料频次结果显示,风湿蕴肤型药膳方共涉及399味原料,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分别是:牛膝(170)、防风(153)、独活(126)、薏苡仁(112)、白酒(106)、肉桂(103)、石斛(95)、川芎(89)、莲子(79)、五加皮(78);血虚风燥型药膳方共涉及413味原料,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分别是:枸杞(143)、鸡蛋(135)、粳米(116)、猪肉(102)、白糖(95)、生姜(94)、山药(84)、黄酒(83)、鸡肉(81)、当归(76)。5.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结果显示,风湿蕴肤型药膳方原料组合排前10位的有:牛膝、防风(99);防风、独活(85);牛膝、独活(72);石斛、防风(71);牛膝、杜仲(71);防风、肉桂(70);牛膝、肉桂(69);石斛、牛膝(69);防风、薏苡仁(69);防风、莲子(64)。血虚风燥型药膳方原料组合排在前10位的有:鸡蛋、生姜(66);枸杞、熟地黄(63);当归、熟地黄(62);鸡蛋、猪肉(60);枸杞、当归(54);鸡蛋、鸡肉(52);菊花、枸杞(50);白酒、熟地黄(50);枸杞、生姜(48);菊花、鸡蛋(45)。6.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演化得出风湿蕴肤型药膳方原料核心组合6对;血虚风燥型药膳方原料核心组合6对。7.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风湿蕴肤型药膳新方核心组合4对;血虚风燥型药膳新方核心组合4对。结论:1.风湿蕴肤型药膳组方规律以健脾祛湿为要务,血虚风燥型药膳组方规律以健脾补血为主。风湿蕴肤型药膳方及血虚风燥型药膳方的常用原料中粳米使用频率居高,风湿蕴肤型药膳方中防风与其他原料搭配使用频率较多,血虚风燥型药膳方中枸杞与其他原料搭配使用频率较多。2.防治特应性皮炎药膳方类型建议以茶饮类、汤羹类、菜肴类为主。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以婴幼儿及儿童较常见。中药口服口感不好,患者医从性差,药膳具有味美可口,服食方便的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医从性。3.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防治特应性皮炎药膳方核心组合。(1)未病先防—调体施膳: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未病先防推荐益卫固表药膳方核心组合为猪肚、黄芪、粳米等;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未病先防推荐补虚药膳方核心组合为川芎、熟地黄、当归、猪腰子等。(2)既病防变—辨证施膳: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既病防变推荐清热祛湿药膳方核心组合为石斛、防风、牛膝、薏苡仁、莲子、山药、茯苓、芫荽、麻黄;血虚风燥型特应皮炎既病防变推荐药补血养营药膳方核心组合为陈皮、枸杞、猪腰子。(3)瘥后防复—顾护脾胃: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瘥后防复阶段推荐健脾祛湿药膳方核心组合为西瓜翠衣、黄鳝、芹菜、茯苓、山药、莲子等;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瘥后防复阶段推荐健脾养血药膳方核心组合为淡豆豉、粳米、猪腰子、桑椹、麦冬等。
李发炘[2](2020)在《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常用控制疾病发展的主要的方法有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其中药物疗法和血糖监测是临床上主要运用的方法。运动疗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功能,还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让患者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控制病情是不错的措施。研究表明规律的抗阻运动和八段锦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是有益的;本研究基于规律的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运动的干预疗效,探索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进行抗阻运动和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的临床疗效,为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高效、调节身心的医体结合运动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中医院内分泌门诊和住院部、治未病和体检中心符合研究要求并完成研究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人。将每次招募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完成研究各40人;对照组采用50%-70%1RM的抗阻运动辅助常规治疗方案,每周5次(周一到周五),连续干预12周;试验组采用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辅助常规治疗方案,每周5次(周一、三、五进行八段锦运动,周二和周四50%-70%1RM的抗阻运动),连续干预12周;记录各组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身体体成分指标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 处理。结果:1.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标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上,试验组在减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提高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效果显着(P<0.05)。2.血脂指标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P<0.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干预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生理指标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患者的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比(P<0.05);两组体重指数干预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腰臀比干预前后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骼肌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4.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规律的抗阻运动和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身体体成分及生活质量都有改善作用。2.相比与单纯的抗阻运动,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控制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生活质量和身体体成分效果更显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张琦[3](2020)在《脾瘅宁对IGR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细胞GLUT-4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脾瘅宁对IGR大鼠IR及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Wistar实验大鼠100只,性别,雄。日龄,60日至70日之间,体重,220±20g。喂养7天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20只)和建造模型组(80只)。然后将造模组大鼠建立成IGR大鼠模型,建造模型组大鼠喂食高热量饲料,自由进食水。空白对照组大鼠喂食常规饲料。在分别喂食12周后,对建造模型组大鼠进行OGTT试验,判断IGR大鼠造模成功后,把造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3组:模型对照组、脾瘅宁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并通过以下方法干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以5ml/kg的蒸馏水经口灌胃;脾瘅宁组每日以10g/kg脾瘅宁制剂经口灌胃;二甲双胍对照组每日以150mg/kg二甲双胍悬液经口灌胃。4组分别干预28天。测量4组大鼠用药前后的体重、FBG以及FINS,并通过GC技术评估IR情况。实验结束时,将4组大鼠处死,用western-blot法检测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结果:1.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大鼠FBG平均值:4.54mmol/L,2h PG平均值:6.73mmol/L。通过计算得出空白对照组大鼠血糖最大值FBG+1.96S为6.5mmol/L,2h PG+1.96S为8.69mmol/L。测得4组FBG和2h PG结果后,符合以下条件的大鼠数量为43:(1)7.0mmol/L>FBG>6.5mmol/L或11.1mmol/L>OGTT 2h PG>8.69mmol/L;(2)随机血糖<16.7mmol/L。2.对模型组大鼠IR情况评估:造模后,模型对照组、脾瘅宁组及二甲双胍对照组的大鼠血液中FINS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比其他三组高(P<0.01),且三组间FINS及GIR结果相当(P>0.05);用药物治疗后,两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液中FINS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但比模型对照组要低(P<0.01),两药物治疗组大鼠GIR都比正常对照组低(P<0.01)但比模型对照组高(P<0.01),两药物治疗组间FINS和GIR差别不明显(P>0.05)。3.对4组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的评估:造模后,模型对照组、脾瘅宁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上3组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药物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都比正常对照组要低(P<0.01),但均比模型对照组高(P<0.01),且两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别并不显着(P>0.05)。结论:1.稳定的IGR大鼠模型可通过以高热量饲料喂养健康大鼠来获得。2.脾瘅宁对于糖调节受损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改善明显。3.脾瘅宁对于糖调节受损模型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显着提高。4.脾瘅宁可以通过提高IGR大鼠骨骼肌细胞上GLUT-4表达水平来改善糖调节受损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魏红[4](2019)在《远红外与荷尔蒙平衡饮食法结合在慢病康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简要论述了远红外与荷尔蒙平衡饮食法相结合的目的,介绍了远红外与荷尔蒙平衡饮食法在糖尿病和癌症康复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康复效果。
魏丽萍[5](2019)在《中医药膳防治糖尿病研究概况和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应用药膳情况。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药膳辅佐治疗,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同时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肢凉肢麻、皮肤瘙痒、失眠、焦虑等症状明显缓解。并就药膳在糖尿病防治中正确合理应用问题展开思考,从因人而异,辨证施膳,常规治疗为主,药膳治疗为辅以及药膳组方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进行探讨。参考文献32篇。
寿崟[6](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如何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以前,随着不断有医家对糖尿病的理论与实践的补充,中医学对糖尿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梳理其学术源流,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同时,针灸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其自身优势,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对开拓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在文献研究部分,梳理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并说明其对中医和针灸学的意义;在实验研究部分,以外泌体为切入点,探索电针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 RNA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电针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梳理中医古籍“消渴”认识源流及外泌体研究对中医针灸的意义目的:系统回顾中医古籍中有关消渴的内容及外泌体最新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系统论述中医各个历史时期对消渴的认识理论体系,全面总结各时期的代表医家或着作对中医消渴的防治所做的贡献并进行评价;同时总结外泌体最新研究进展并说明其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的意义,为现代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文献整理归类方法与现代文献检索手段等检索秦汉以前至近现代时期中医古籍中有关消渴病的病名、病机、症状、鉴别诊断、治则、方剂、针灸、运动、食疗、预防调护以及外泌体的研究进展等内容。按照厘清历史脉络、文献检索、文献筛查、学术思想凝练、学术体系总结与思考等步骤,对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及外泌体研究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意义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为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外泌体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外泌体对中医及针灸学的研究意义等部分进行论述。结论:综观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各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上各具特点,古代医家注重针药结合或艾灸法治疗消渴病,对病机的认识的变迁也使得针灸取穴也随之变革,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前景十分广阔,以外泌体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对探索电针作用机制是非常有益的尝试。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电针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 RNA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电针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和模型+电针组(M+EA)。M组及M+EA组先予以高脂饮食6周,之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电针组双侧“足三里”、“脾俞”穴,自高脂饮食4周后开始,每次15min,隔日1次,一周三次,共四周。监测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并对各组切片行HE染色及TUNEL凋亡率等对成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小鼠血浆外泌体对其进行Westernblot、透射电镜及NTA检测等。应用RNA-seq技术对各组小鼠血浆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1)造模后,小鼠空腹血糖显着升高(P<0.001);而电针治疗对降低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疗效(P<0.001)。M+EA组的胰岛结构得到了较大的保留。M组、M+EA组同N组比较凋亡率,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14)。说明造模后细胞凋亡较显着。M+EA组与M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01),这说明电针能显着改善凋亡率。(2)通过透射电镜与NTA实验测定的小鼠血浆外泌体大小和粒径分布,证明其大小介于70到200nm之间,且呈茶托状的囊泡状结构。经WB检测发现其CD9、CD63和TSG101都显着表达。表明通过采用超速离心法,本实验已经提取了相对较高质量的小鼠血浆外泌体。(3)RNA-seq结果显示,电针后共有165个Circ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44个基因下调,21个基因上调;电针作用主要集中在调节多环节的代谢、细胞生长、器官发育有关的功能和通路上;电针后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上的某些CircRNA表达上调(MED13、MED13L、NCOA2、PIK3CB、SLC16A10),而某些CircRNA(MED12L、PLCG2、PRKCA、TSC2)表达下调;电针后呈表达显着下调的CircRNA中的CIRCpedia_31003预测与mi RNA中的mi R-7092-3p靶向结合,该分子位于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ing system)上。结论:(1)造模对小鼠胰岛破坏影响比较大,细胞凋亡较显着,电针干预能显着改善凋亡,维持胰岛结构的完整性,保护胰岛功能。(2)造模后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表达谱发生变化,电针能通过引起多环节的代谢、细胞生长与发育等功能与通路发生变化而产生干预作用。(3)电针后共有165个Circ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44个基因下调,21个基因上调。(4)电针对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调节非常活跃。(5)CircRNA中的CIRCpedia_31003预测与mi RNA中的mi R-7092-3p靶向结合,表明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也与电针作用机制相关。
马莉[7](2014)在《基于药性组合的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文中指出今天的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人体生命周期中的特殊规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医学任务也逐渐由防病治病转化为维护和增强健康,因此亟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传统诊疗特色,在个性化健康服务中颇具优势,然而现有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信息整合不够全面、服务水平不够专业、服务内容个性化特征不明显、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构建一个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利用中医药传统知识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融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融合模型以及健康方案数据库。并进一步基于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构建了基于病-症-证的主动辨证系统,实现了结合辨证结果进行个性化健康方案的自动推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药性组合的个性化药膳配方设计,实现了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与完善。综上所述,本文明确了基于药性组合的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核心功能以及系统流程,并选取了构建系统的最佳技术,分析了平台的总体架构、核心子系统和技术路线。重点讨论了平台的应用思路及产业化前景。本文为中医药健康知识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平台界面友好、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进行极具个性化、专属性极强的健康方案推荐,便于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同时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药膳配方设计也为药膳研究提供了明确可行的方案,为药膳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课题充分挖掘中医药健康知识宝库,基于药性组合进行知识整合、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开辟了实现个性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途径。
高嘉良[8](201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北京市西城区社区T2DM患者一般情况、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及中医证候特点等。2.探讨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干预社区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干预前后,FBG、P2hPG、HbAlc、BMI、WHR、症状、焦虑状态、对糖尿病知晓、行为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等的变化。3.分析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可行性。方法:1.临床横断面研究调查: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10底月至12月初,对已确定的北京市西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包括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研究调查。对纳入研究的299例T2DM患者采用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自行设计)、糖尿病症状量化积分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量表(DSQL)、SAS、糖尿病知行信调查表(自行设计),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患者的BMI、WHR,检测患者的FBG、Ph2PG、HbAlc。运用SPSS18.0进行描述性、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2.社区中医非药物干预:将已调查的西城区社区299例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干预组149例,研究周期为16W。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运动、饮食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志调摄、中医食疗、传统运动等中医非药物干预。在入组时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以明确是否具有可比性;分别对干预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于入组及第16W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以及对FBG、Ph2PG、 HbAlc的检测;对干预组患者于第8W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及FBG、Ph2PG的检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焦虑状态、糖尿病知晓率、态度及行为情况的调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运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中医非药物综合干预方案进行多样本率的比较。结果:1.性别(OR=0.437),体力时间(OR=0.458),业余活动(OR=0.718)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保护因素,而紧张(OR=1.659),甜食(OR=1.680),饮酒(OR=1.652)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危险因素。2.299例西城区社区T2DM患者25个中医症状中,主要为腰膝酸软225例(75.3%),乏力212例(70.9%),口干194例(64.9%),气短186例(62.2%);299例西城区社区T2DM患者中共有证型8个,主要为气阴两虚证118例(39.5%),阴阳两虚证76例(25.4%),气虚证35例(11.7%),肝胃郁热证33例(11.0%),阴虚热盛证30例(10.0%);常见有夹证3个,夹瘀166例(55.5%),夹痰浊150例(50.2%),夹湿132例(44.1%)。3.对照组148例T2DM患者于入组及16W进行收缩压、舒张压、BMI、WHR、FBG、P2hPG、HbAlc、中医症状积分、DSQL的测定并进行前后对比,其中在收缩压(P=0.016)、FBG (P=0.005)、P2hPG (P=0.035),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4.干预组患者于基线、第8W、第16W,进行收缩压、舒张压、BMI、WHR. FBG、P2hPG、HbAlc、中医症状积分、DSQL的测定并进行前后对比,收缩压(P=0.041)、FBG (P=0.047)、P2hPG (P=0.000)、HbAlc(P=0.000).中医症状积分(P=0.013)、DSQL(P=0.000),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第16W进行对比,HbAlc(P=0.042)、中医症状积分(P=0.000)、DSQL (P=0.000),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无统计学意义。5.145例T2DM患者SAS得分25~73.75分,平均分为45.79±9.23分(95%CI:44.28-47.31分)。其中得分正常有98例,得分≥50分有47例,焦虑状态的发生为32.4%。对145例干预组患者于16W后,进行第二次SAS调查。由于SAS得分方差不齐,且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进行前后对比,P=0.0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148例T2DM患者中得分0-10分,平均得分6.89±2.43分,得分≥6分有110人(74.32%)。其中147例干预组患者于16W后,进行第二次糖尿病知晓率调查。结果147例T2DM患者得分2-10分,平均8.93+1.49分。运用秩和检验进行前后对比,P=0.0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7.三项均参加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参加单项或双项的患者,对参加三项的患者与参加小于三项的患者进行比较,χ2为4.397,P=0.036,P<0.05,具有统计意义。而参加单项之间及双项之间进行比较,χ2分别为0.458,P=0.795(df=2), P>0.05,χ2为0.298,P=0.861(df=2), P>0.05,无统计学意义。8.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接受性及可行性:有103例(71.03%)T2DM患者认为接受中医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改善;有126例(86.9%)T2DM患者认为能继续按照中医非药物干预的要求进行下去。结论:1.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在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性别、体力时间、业余活动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保护因素,而紧张、甜食、饮酒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危险因素。因此,鼓励T2DM患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积极参加业余活动。而社区面向广大患者,也倡导社区为患者提供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业余活动,以调动更多患者参加业余活动,改善其生活质量。3.气阴两虚证仍是T2DM患者最常见的证候类型,随着疾病的演变,瘀证是最常见的夹证。由于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夹痰浊、湿证不容忽视。因此在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并根据病情应重视活血化瘀及祛痰化湿之法的临床应用。4.焦虑状态在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通过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干预,可以缓解T2DM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效控制血糖。5.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在干预T2DM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稳定地控制患者的血压、FBG、Ph2PG、HbAlc,而且也可以显着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西城区社区T2DM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较高,对治疗糖尿病的态度良好,同时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具有一定接受性和可行性。
王少杰[9](2014)在《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中药方法在治疗糖尿病的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个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糖尿病康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经过该院的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平均浓度为(13.2±2.5)mmol/L,经该院治疗后血糖平均浓度变为(10.21±1.28)mmol/L;观察组在治疗前血糖的平均浓度为(13.8±2.9)mmol/L,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变为(8.95±1.26)mmol/L,由此可见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之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该院所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中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虽然中医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浓度,但是较之中西药结合又没那么明显。
邵华[10](2014)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干预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以及此方案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在大量文献阅读、专家咨询和饮食习惯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并以此为研究工具。依据纳入标准将在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的68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测量法则进行饮食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手测量法则饮食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气阴两虚型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总干预时间为12周,每4周复查空腹血糖,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检测患者体重、腹围、糖化血红蛋白、气阴两虚型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并将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1)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体重、腹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8周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8周后空腹血糖值亦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气阴两虚型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12周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个维度中疾病维度、满意度维度在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饮食指导比单纯现代营养学饮食指导更有助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中西医结合食疗方体现我国传统中医整体理论,在控制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也有效地改善证候,故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在疾病维度和满意度维度方面。
二、食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应性皮炎药膳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治未病”简介 |
2 药膳简介 |
3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药膳应用研究 |
4 “治未病”理论防治特应性皮炎研究 |
4.1 “治未病”理论防治特应性皮炎优势 |
4.2 “治未病”理论防治特应性皮炎原则 |
5 药膳防治特应性皮炎研究 |
5.1 药膳防治皮肤病应用 |
5.2 药膳防治特应性皮炎优势 |
5.3 药膳防治特应性皮炎原则 |
6 特应性皮炎药膳组方规律研究 |
6.1 研究内容 |
6.2 研究资料 |
6.3 研究方法 |
6.4 研究结果 |
6.5 小结与讨论 |
6.6 特别说明 |
结论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2)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一、中医糖尿病的发展及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一、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二、诊断标准 |
三、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四、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
第三节 八段锦及抗阻运动的研究概述 |
一、八段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
二、八段锦的功法特点及各式机理 |
三、八段锦对中老年人健康效益的影响 |
四、抗阻运动的研究概况 |
五、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与数据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 |
二、纳入研究选择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随机分组 |
二、干预方法 |
三、人员培训 |
四、意外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
五、质量监控 |
六、观测指标与方法 |
七、统计方法 |
八、方法路线图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临床结果统计学分析 |
第四节 分析讨论 |
一、不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节机理 |
二、监测指标选取的依据 |
三、各指标结果讨论分析 |
四、结论 |
五、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3)脾瘅宁对IGR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细胞GLUT-4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葡萄糖调节受损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中医药干预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中医药膳防治糖尿病研究概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机制和常用药物 |
2 分期辨证 |
2.1 糖尿病前期 |
2.2 糖尿病期 |
2.3 并发症辨治 |
2.3.1 糖尿病肾病 |
2.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2.3.3 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
3 应用思考 |
3.1 应用原则 |
3.2 继承和创新 |
4 结语 |
(6)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纳入文献类型 |
1.2 检索策略 |
1.2.1 检索对象 |
1.2.2 检索词 |
1.2.3 检索式 |
1.3 文献筛选 |
1.3.1 文献纳入标准 |
1.3.2 文献排除标准 |
1.3.3 文献筛选 |
2 研究结果 |
2.1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
2.1.1 认识源流 |
2.1.2 小结 |
2.1.3 思考 |
2.2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2.2.1 临床研究进展 |
2.2.2 实验研究进展 |
2.2.3 总结与展望 |
2.3 对外泌体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2.3.1 外泌体的发现 |
2.3.2 外泌体的特点 |
2.3.3 外泌体研究的应用价值 |
2.3.4 外泌体与糖尿病研究 |
2.4 外泌体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的意义 |
2.4.1 外泌体与中医研究 |
2.4.2 外泌体与针灸 |
3 研究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电针干预T2DM效应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实验仪器 |
1.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1.1.3 实验动物分组与造模 |
1.1.4 实验流程图 |
1.1.5 实验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各组空腹血糖比较 |
1.2.3 胰腺组织切片观察 |
1.2.4 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 |
1.3 小结 |
2 电针后小鼠血浆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2.1.3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小鼠血浆外泌体的标记蛋白Westernblot检测 |
2.2.2 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血浆外泌体形态特征 |
2.2.3 小鼠血浆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检测 |
2.3 小结 |
3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电针调节血浆外泌体Circ RNA机理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3.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3.1.3 技术路线 |
3.1.4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Reads分析 |
3.2.2 CircRNA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3.2.3 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3.2.4 Cir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 |
3.2.5 CircRNA-miRNA网络图 |
3.2.6 qRT-PCR验证 |
4 讨论 |
4.1 Circ RNA与糖尿病 |
4.2 甲状腺与糖尿病 |
4.3 海马与糖尿病 |
4.4 电针参数及取穴依据 |
5 小结 |
6 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
附录三 其余发表论文 |
附录四 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
(7)基于药性组合的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研究背景 |
1.1.1 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重大意义 |
1.1.2 中医药在个性化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优势 |
1.2 文献综述——研究现状 |
1.2.1 个性化健康服务的研究进展 |
1.2.2 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进展 |
1.2.3 食疗—药膳配方设计研究现状 |
1.3 前言——本文主要思路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合初步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1.1 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趋势 |
2.1.2 中医药知识服务具有重大需求 |
2.1.3 药性理论为中医药知识服务开辟新途径 |
2.2 研究现状 |
2.2.1 中医药知识服务现状 |
2.2.2 药性理论研究现状 |
2.3 研究目的 |
2.4 研究方法 |
2.4.1 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搜集与整理 |
2.4.2 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合思路探讨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合模型 |
2.5.2 中医药健康方案知识库的建立 |
2.6 研究结论 |
2.7 应用思路探讨 |
第三章 基于主动辨证的健康方案推荐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1.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灵魂 |
3.1.2 开发辨证系统的必要性 |
3.2 研究现状 |
3.2.1 中医辨证系统研究进展 |
3.2.2 目前中医辨证系统存在的不足 |
3.2.3 中医辨证系统的发展趋势 |
3.3 研究目的 |
3.4 研究方法 |
3.4.1 疾病、证、症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3.4.2 主动辨证模型的构建 |
3.5 研究结果 |
3.5.1 主动辨证系统的构建 |
3.5.2 基于主动辨证结果的个性化健康方案推荐 |
3.6 研究结论 |
3.7 应用思路探讨 |
第四章 基于药性组合的药膳配方设计方法研究 |
4.0 研究背景及现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基于药性组合与膳食宝塔的药膳配方设计 |
4.2.2 基于优化算法的药膳配方定量研究 |
4.3 研究结果 |
4.4 研究结论 |
4.4.1 药膳配方的合理性论证 |
4.4.2 药膳配方适应性调整与优化 |
4.5 应用思路探讨 |
第五章 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 |
5.1 需求分析 |
5.2 平台功能定位 |
5.3 平台功能模块的划分 |
5.4 平台设计与搭建 |
5.4.1 平台设计原则 |
5.4.2 平台开发及特点 |
5.5 平台运行实例 |
5.6 平台应用评价 |
5.7 小结 |
第六章 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应用研究与讨论 |
6.1 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方案推荐 |
6.2 糖尿病个性化药膳配方研究 |
6.3 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应用思路探讨 |
6.3.1 基于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健康管理服务 |
6.3.2 基于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保健品电商服务 |
6.3.3 基于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移动健康服务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整合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略表 |
综述一 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分析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综述二 非药物干预在社区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1 社区多体系在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
2 非药物干预方案在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3 中医非药物干预方案在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4 讨论 |
前言 |
第一部分 西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研究调查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社区干预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血糖控制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经济负担 |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对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研究 |
4. 糖尿病食疗的研究 |
5.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研究 |
6. 小结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的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问题与假设 |
1. 研究问题 |
2. 研究假设 |
二、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 |
(一) 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制定依据 |
1. 中医食疗的理论依据 |
2.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饮食需求 |
3. 食疗配伍原则与禁忌 |
(二) 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的编撰步骤 |
1. 文献回顾,初步筛选药材和食材 |
2. 结合饮食习惯筛选药材、食材 |
3.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筛选药材、食材 |
4. 食疗方案的制定 |
三、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类型 |
(二) 研究对象与场所 |
1. 诊断标准 |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样本量确定 |
4. 抽样和分组方法 |
(三) 研究内容与干预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干预工具 |
3. 干预方法 |
(四) 观察指标与评测工具 |
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血糖状况评估 |
3. 中医证候评价 |
4. 生活质量评分 |
(五) 资料收集方法 |
(六) 统计分析 |
(七) 技术路线 |
(八) 伦理考虑 |
(九) 质量控制 |
四、预实验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1. 患者的基线资料 |
2. 中西医结合食疗干预效果评价 |
(四) 对主要研究的启示 |
1. 研究的可行性 |
2. 待改进之处 |
五、研究结果 |
(一) 患者的基线资料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的基线比较 |
(二) 中医结合食疗干预效果的评价 |
1. 中医结合食疗对患者血糖的作用 |
2. 中西医结合食疗对患者证候积分的作用 |
3. 中西医结合食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
4. 中西医结合食疗对患者腹围、体重和体质指数的影响 |
六、讨论 |
(一) 患者资料的可比性 |
(二) 中西医结合食疗方案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三) 中医西结合食疗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 |
(四) 中西医结合食疗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五) 中西医结合食疗对患者腹围、体重和体质指数的影响 |
七、结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创新与局限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
(三) 启示与建议 |
1. 对护理研究的启示 |
2. 对糖尿病护理的启示 |
3. 对食疗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食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应性皮炎药膳组方规律研究[D]. 刘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2]八段锦结合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发炘.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脾瘅宁对IGR大鼠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细胞GLUT-4表达的影响[D]. 张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远红外与荷尔蒙平衡饮食法结合在慢病康复中的应用[A]. 魏红. 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 2019
- [5]中医药膳防治糖尿病研究概况和思考[J]. 魏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4)
- [6]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D]. 寿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7]基于药性组合的中医药个性化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D]. 马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8]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非药物综合方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D]. 高嘉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9]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 王少杰. 糖尿病新世界, 2014(10)
- [10]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干预的研究[D]. 邵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