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昆虫学的发展与应用

法医昆虫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禹,巩强,刘振江,王嫚,徐旺,王颖慧,王江峰[1](2021)在《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法医昆虫学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途径,其中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法医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多年来,法医昆虫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本文从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类型及毒物方面对影响嗜尸性昆虫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从形态学、差异基因表达及生物化学特征角度对嗜尸性昆虫的发育指标进行回顾,强调未来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应当充分吸纳和融合人工智能和组学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以建立客观性更强、精度更高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任立品,尚艳杰,郭亚东[2](2021)在《昆虫学证据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及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昆虫学证据在解决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方面可为案件侦破提供切入点和线索。近年来,昆虫学证据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已被理论和案例所证明,尤其是在一些非自然死亡、无监控、尸体高度腐败案件的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将昆虫学证据应用于鉴定实践,尚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以提高昆虫学证据在法庭调查和审判中的效力。本文对昆虫学证据在法庭科学应用中的关键性研究进行了回顾性综述,主要包括法医昆虫学检验操作标准探讨、嗜尸性昆虫物种鉴定研究、嗜尸性昆虫不同环境下发育数据和演替数据的收集、法医昆虫毒理学等。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将人工智能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应用于法医昆虫学将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可提升昆虫学证据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价值与范围。

王江峰[3](2021)在《上下求索的中国法医昆虫学》文中认为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在我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而在利用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方面更是如此。国际公认的关于法医昆虫学的最早记载来自我国法医鼻祖宋慈的《洗冤集录》,现代法医昆虫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的胡萃和中科院的周红章分别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开始了法医昆虫学研究。近3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持续对法医昆虫学研究进行了资助,共资助各类项目21项。

冉渊,张小园,吕宙[4](2021)在《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如果不进行种属鉴定而直接测量蝇蛆体长、计算积温或演替阶段,或是基于错误的种属鉴定来计算,往往会导致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际PMI之间出现较大偏差,误导案件侦查方向。因此,使用法医昆虫学方法来推断腐败尸体PMI,必须先进行准确的昆虫种属鉴定。本文对嗜尸性蝇类不同虫态的大体和超微形态学种属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法医昆虫学在鉴定实践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胡国亮[5](2020)在《绯颜裸金蝇和赤足郭公甲的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人或动物死后,不同腐败阶段所释放的气味会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到达尸体,利用嗜尸性昆虫以及其他节肢动物在尸体上的发育和演替规律可以用来推断人或动物的最短死亡时间(Minimumpostmortem interval,PMImin)。绯颜裸金 蝇和赤足郭公甲是两种重要的法医学昆虫。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绯颜裸金蝇和赤足郭公甲在不同恒温下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发育数据,并建立相关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以期为实际案例中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的应用数据。此外,本研究还报道了一例运用从装在行李箱中的尸体上收集到的昆虫证据,并结合相关的发育数据以及演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的案例,以期为类似案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1)本研究分别不同实验室恒温环境下饲养绯颜裸金蝇,观察并记录发育历期,测量不同恒温下环境下幼虫体长随发育时间的变化,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便于实际应用的死亡时间推断公式。根据公式推断出不同恒温下,幼虫体长生长到同一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并据此数据建立幼虫从刚孵化到开始离食期间的Isomegalen模型。基于不同恒温条件下,绯颜裸金蝇发育到不同的发育里程碑所需要的时间的数据建立Isomorphen模型。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包括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和蛹期的发育历期,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积温模型,并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此外,本研究还呈现了如何将所得到的数据以及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件中的死亡时间推断。(2)本研究用从野外演替实验猪尸体上采集赤足郭公甲成虫建立实验室种群。分别在不同实验室恒温环境下饲养郭公甲。幼虫放于培养皿中单只饲养并记录发育历期。使用活体测量的方法监测不同恒温环境下群体饲养的幼虫的体长、头壳宽度、前胸背板宽度和中胸背板宽度随发育时间的变化。基于不同恒温环境下赤足郭公甲发育到不同发育里程碑所需要的时间的数据建立Isomorphen模型。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了体长和中胸背板与发育时间的关系的方程,并据此绘制生长曲线。通过方程计算不同恒温环境下出幼虫体长和中胸背板生长到某一长度和宽度所需要的时间,并基于此数据建立幼虫从刚孵化到蛹室形成期间的Isomegalen模型。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模拟出积温模型,并根据积温模型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不同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和前胸背板的宽度,以便于幼虫的龄期推断。运用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分类器,并对分类器的判别准确度进行了验证。(3)本研究将从案发现场采集回的昆虫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并使用相应的发育和演替数据,综合现场气温情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推断死亡时间。结果:(1)绯颜裸金蝇在16-34℃恒温下可以完成发育,在16、19、22、25、28、31和34℃恒温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 Isomorphen模型、Isomegalen模型和积温模型。根据积温模型得到了卵、一龄、二龄、三龄和离食期幼虫、蛹期的以及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常数。并应用本研究数据准确推断出了一起刑事案件中死者的死亡时间。(2)赤足郭公甲在22-36℃恒温环境下,发育速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1℃和34℃环境下的发育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着。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了利用赤足郭公甲推断死亡时间的Isomegalen模型、Isomorphen模型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积温模型。使用聚类分析得到了不同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和前胸背板宽度的数据,基于此数据得到了线性判别分析的判别不同龄期幼虫的分类器。(3)我们综合昆虫发育和演替数据,结合现场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推断出的死亡时间与实际死亡时间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绯颜裸金蝇种群详细的发育数据,并建立了便于死亡时间推断的Isomegalen模型、Isomorphen模型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积温模型。在我国首次对赤足郭公甲的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使用活体测量的方法对幼虫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也建立了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Isomegalen模型、Isomorphen模型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积温模型,得到了用于幼虫龄期推断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的分类判别器。当基于昆虫学证据推断死亡时间时,不仅需要考虑昆虫的发育和演替规律,还需考虑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做出综合推断。

王世雯[6](2020)在《甲基苯丙胺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影响的法医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巨尾阿丽蝇为研究对象,探究甲基苯丙胺(MA)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法医在涉毒案件中,运用巨尾阿丽蝇推断死亡时间(PMI)、分析死亡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诱捕巨尾阿丽蝇成虫,于实验室饲养建立纯化种群。在含有不同MA浓度(0,45,90,180 ng/mg)的食糜上收集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数据,建立气相质谱检测方法,检出各龄期巨尾阿丽蝇MA含量。结果:(1)生长发育的影响:幼虫期,MA组巨尾阿丽蝇幼虫平均体长比空白组长;180 ng/mg组(T3)的发育时间与空白组(C)相比延长约10 h;蛹期,T3组蛹重量比C组轻约6.66 mg;羽化期,T3组成虫重量比C组重约4.36 mg。存活率比较,MA影响药物组化蛹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方法标准化评估:MA在0.10-40.00 ng/m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检出限(LOD)为0.10 ng/mg,定量限(LOQ)为0.33 ng/mg,平均回收率为73.90-102.10%,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7.70-19.20%。(3)虫体内MA的检出:食糜MA浓度越高,虫体检出浓度越高;虫体内MA检出量于三龄(L3)至高峰;蛹壳中MA与蛹的药物含量接近。结论:MA影响巨尾阿丽蝇的生长发育,虫体内MA含量变化与巨尾阿丽蝇生理结构和代谢方式相关。

王禹[7](2017)在《长三角地区嗜尸性昆虫及尸体变化研究》文中提出死亡时间(time since death),又被称为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通常是刑事凶杀案件侦破的切入口。它标志着案件发生的时间,对确定作案时间,认定和排除嫌疑人,划分侦查范围及案件的最终侦破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死亡时间,特别是高度腐败期及白骨化期尸体的死亡时间一直是法医学中的一道难题。目前,昆虫学方法已经被证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相关理论(昆虫演替及发育规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中。因而昆虫演替和发育规律研究为法医昆虫学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昆虫演替和重要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尸体暴露时刻对腐败和昆虫的影响18具15kg左右的猪尸体分别于9月8日9月9日10:00,14:00,18:00,22:00,02:00和06:00放置于苏州殡仪馆周围野外阳光暴露的环境下(31°21’N,120°53’E),每个时间点放置3具猪尸体,旨在探索和比较一天中不同时刻放置尸体上丽蝇侵殖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对随后的尸体腐败和昆虫区系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蝇类具很强的昼夜节律性,在夜晚既不活动也不产卵。由于黑夜的阻隔,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幼虫被分隔为发育进程不同的若干批次。a组和b组尸体上出现了三批大头金蝇幼虫,而在c组、d组、e组和f组尸体上出现了两批大头金蝇幼虫。a组和b组尸体上的三批幼虫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导致大量幼虫爬离尸体。造成在尸体腐败的后期阶段,放置较早的a组和b组尸体反而比c组、d组、e组和f组尸体剩余更多的软组织。这些软组织为晚期到达尸体的双翅目和鞘翅目昆虫提供了侵殖条件。导致a组和b组尸体上晚期到达的双翅目和鞘翅目幼虫类群数比c组、d组、e组和f组尸体上更加丰富。本研究结果表明,尸体与昆虫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一个环节的细微改变都将影响整个尸体的腐败过程及昆虫区系的组成。该研究阐明了不同时刻放置尸体对腐败和昆虫演替的影响,同时提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秋季重要的昆虫演替基础数据。2.三种具重要法医学意义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在进行野外实验的同时采集尸体上具重要法医学意义的昆虫种类,包括亮绿蝇Lucilia illustris Meigen、大隐翅甲Creophilus maxillosus L.及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obineau-Desvoidy,建立实验室种群后于不同恒温下饲养,获取发育历期、体长变化及发育积温指标。建立三种可用于最短死亡时间推断的发育模型,包括isomorphen模型,isomegalen模型及积温模型。由积温模型得到了三种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D0)和积温常数(K)。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幼虫体长随产卵(或产幼虫)后时间变化及产卵(或产幼虫)后时间随体长变化的模拟公式。该结果为法医昆虫学利用昆虫发育规律推断最短死亡时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3.亮绿蝇蛹壳内形态变化及蛹期差异基因表达研究以亮绿蝇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蛹壳内形态变化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两种方式,对占非成熟阶段50%的蛹期进行更加精确的年龄推断。通过观察蛹壳内形态变化将亮绿蝇蛹期的整体形态变化划分为12个阶段,将复眼、口器、触角、胸部、足、翅以及腹部形态变化划分为6-8个阶段,并观察和记录了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发育时间范围。采用差异基因表达技术检测亮绿蝇蛹期在不同温度下3个目的基因actin,152和tbp在不同时刻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三种目的基因在整个蛹期均呈现规律性的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蛹期的年龄,而基因表达水平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蛹期年龄推断。该结果为法医昆虫学利用亮绿蝇蛹推断最短死亡时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杨利军[8](2017)在《长三角地区昆虫在尸体上的演替及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尸体上的昆虫演替规律以及生长发育规律对推断死亡时间至关重要,精确的死亡时间推断必须以地区实际的嗜尸性昆虫的演替规律与生长发育规律数据为基础。获取尽可能精确的区域性昆虫在尸体上演替规律以及发育数据是法医昆虫学家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长三角地区夏秋两季尸体上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同时,本研究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与家蝇Musca domestica L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探讨大头金蝇与家蝇的生长发育规律,建立根据大头金蝇与家蝇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模型,为法医学检案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对尸体的腐败程度进行观察、记录、拍照和录像,并以尸体腐败总分(total body score,TBS)为自变量,以积温(accumulated degree days,ADD)为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集卵、幼虫、蛹、成虫、蛹壳,重点监控成虫到达、产卵、孵化、离食、大量离食、化蛹、大量化蛹、羽化和大量羽化等关键时间点,以天为单位利用发生矩阵来统计各尸体每天的昆虫出现和演替情况。利用杰西卡相似性指数(Jaccard similarity index)衡量各尸体间的种类相似性。(2)本研究以大头金蝇和家蝇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七个恒温条件下对大头金蝇与家蝇幼虫进行培养,测量不同恒温条件下幼虫长度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模拟出能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公式,绘制出从幼虫孵化到取食高峰期长度等位线模型(Isomegalen)。统计不同温度条件下大头金蝇与家蝇不同发育标志(孵化、第一次蜕皮、第二次蜕皮、化蛹和羽化)发育所需时间。通过不同温度下各发育里程的数据建立历期等位线模型(Isomorphen)。根据不同阶段(卵期、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期、蛹期)的发育历期,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总结不同发育阶段的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积温模型。结果:(1)腐败进程TBS随ADD变化方程的拟合度均较好。在演替调查中共发现33种节肢动物,属4目15科,大多数种类在3次演替调查中均有发现。相同尸体相同季节嗜尸性节肢动物组成基本一致。而夏季和秋季的嗜尸性节肢动物组成存在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绯颜裸金蝇是第一波到达尸体的种类,其发育进程是推断最小死亡时间(minimum postmortem interval,PMImin)的很好指标,银眉黑蝇稍晚于前三种双翅目种类,随后到达的是甲虫类嗜尸性昆虫,成为尸体腐败后期及白骨化期的优势种。(2)大头金蝇与家蝇在7个恒温下各发育阶段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时间缩短。不同恒温条件下大头金蝇与家蝇幼虫长度随温度的升高,幼虫的发育速率增快,但当温度升高至28-34℃时,各温度下的发育速率的差异减小。利用大头金蝇与家蝇推断死亡时间模型被建立,即长度等位线模型(Isomegalen)、历期等位线模型(Isomorphen)和积温模型。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长三角地区尸体腐败总分TBS随积温ADD变化的方程,发现一些长三角地区嗜尸性昆虫种类独特的季节分布性,提供了大头金蝇与家蝇较为精细的发育基础数据,总结出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时间,建立了Isomorphe模型和Isomegalen模型以及积温模型,以上指标均可以用于死亡时间PMI推断。

周昊[9](2017)在《贵阳常见嗜尸性蝇类生活史和蛹期转录组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贵阳地区夏季瘦叶带绿蝇(Hemipyrellia ligurriens)、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台湾别麻蝇(Boettcherisca formosensis)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生活史与积温的关系;探讨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蛹3个不同发育时间转录组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棕尾别麻蝇蛹各个时间转录组中的差异基因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于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两地,分别放置家兔尸体诱捕台湾别麻蝇、厩腐蝇、瘦叶带绿蝇3种嗜尸性蝇类进行饲养直至产卵,观察3种嗜尸性蝇类在贵阳地区夏季自然条件下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并记录温、湿度。2.于贵州医科大学室外放置实验用家兔尸体,采集棕尾别麻蝇进行人工饲养。待其产下幼虫至化蛹后,每24 h收集一次蝇蛹,每次2粒,直至羽化出成虫,选取第1、5、10天收集的蝇蛹,提取总RNA测序进行文库构建,使用软件edgeR对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做实时荧光定量验证,对已知基因(Unigene)进行京都数据库(KEGG)代谢通路分析,使用MISA对Unigene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检测。结果:1.台湾别麻蝇6月、7月、8月发育历期为17.00d、15.19d、15.7d;厩腐蝇6月、7月发育历期为16.13d、13.9d;瘦叶带绿蝇7月发育历为13.06d。其中厩腐蝇与瘦叶带绿蝇在7月发育历期相似;厩腐蝇6月、7月发育历期时间和台湾别麻蝇6月与7月、8月发育历期有差异。统计出3种嗜尸性蝇类的发育总历期和积温的基础数据。2.获得各分组样品基因组表达水平,共捕获38727条Unigenes,将不同时间的蝇蛹转录组结果构建数据库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基因总数为5283,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可视化散点图和火山图构建以及模式聚类构建,对差异基因GO分类统计和富集分析并将差异性明显的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与CBM-14基因筛选出来做实时荧光定量与测序结果一致。棕尾别麻蝇蛹转录组共有8856个Unigene被注释,被注释的代谢通路有336个。SSR查找发现,从Unigene中共查找到SSR位点占总比例的22.32%。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SSR不同重复基元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T,其次是AAC/GTT,AC/GT。结论:1.厩腐蝇、台湾别麻蝇、瘦叶带绿蝇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变化有关,并获得三种嗜尸性蝇类的生活史数据。2.构建贵阳地区棕尾别麻蝇蛹3个不同发育时间的转录组数据库,用于寻找差异基因。3.TH基因与CBM-14基因在棕尾别麻蝇蛹的三个不同发育时间表达有显着差异。

吕宙,万立华[10](2016)在《昆虫学证据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法医昆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交叉学科,死亡时间(PMI)推断是法医昆虫学最主要的实践应用之一。为阐明昆虫学证据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以及未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阐述昆虫个体发育、昆虫群落演替、昆虫代谢物质以及时序基因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法医昆虫学进行PMI推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各种推断方法的适用范围、常见的误区以及在现场中昆虫学证据的采集技巧等,以期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的昆虫学证据采集有效性。

二、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嗜尸性昆虫发育的因素
    1.1 温度
    1.2 湿度和光照
    1.3 食物类型
    1.4 毒物或药物
2 嗜尸性昆虫发育研究的指标
    2.1 基于形态学的年龄推断研究
    2.2 基于基因表达规律的年龄推断研究
    2.3 基于生物化学特征的年龄推断研究
3 展望

(2)昆虫学证据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法医昆虫学检验操作标准
2 嗜尸性昆虫物种鉴定
    2.1 常见的嗜尸性昆虫种类
    2.2 嗜尸性昆虫物种鉴定原理及形态学鉴定
    2.3 嗜尸性昆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嗜尸性昆虫图像识别技术鉴定
    2.5 其他嗜尸性昆虫物种鉴定方法
3 嗜尸性昆虫不同环境下的发育和演替
    3.1 利用嗜尸性昆虫推断PMI的方法
    3.2 嗜尸性昆虫发育的数据
    3.3 嗜尸性昆虫的演替
4 法医昆虫毒理学
    4.1 法医昆虫毒理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4.2 法医昆虫毒理学在推断死亡原因中的应用
    4.3 法医昆虫毒理学在推断PMI中的应用
5 人工智能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
6 基因组学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

(4)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学种属鉴定
    1.1 蝇类成虫鉴定
    1.2 蝇类幼虫鉴定
    1.3 蝇卵和蝇蛹鉴定
2 分子生物学鉴定
3 总结与展望

(5)绯颜裸金蝇和赤足郭公甲的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中国长三角地区绯颜裸金蝇在恒温下的发育及其应用
    1. 序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
        2.1.3.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建立实验室种群
        2.2.2. 幼虫发育历期观察以及体长的测量
        2.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发育历期和Isomorphen模型
        3.2. 积温模型
        3.3. 幼虫体长变化和Isomegalen模型
    4. 讨论
    5. 案例检验
第二部分 赤足郭公甲在恒温下的发育及其法医学意义
    1. 序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建立实验室种群
        2.2.2. 观察发育历期
        2.2.3. 幼虫形态学指标的测量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3.2. 发育和Isomorphen模型
        3.3. 幼虫体长和中胸背板宽度的变化和Isomegalen模型
        3.4. 积温模型
        3.5. 幼虫龄期推断
    4. 讨论
第三部分 装在箱子里的尸体上的昆虫类群及其死亡时间推断
    1. 序言
    2. 案例报道
        2.1. 案情及尸体状况
        2.2. 尸体上的昆虫
    3. 死亡时间推断
        3.1. 根据发育数据分析
        3.2. 综合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结论
综述 嗜尸性甲虫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本课题支持
附录一: 英汉缩略词对照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甲基苯丙胺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影响的法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材料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方法
        3.1 巨尾阿丽蝇传代
        3.2 含有MA的实验模型建立
        3.3 生长发育数据及MA检测样本的收集
        3.4 GC-MS检测方法建立
        3.5 统计学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MA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1.1 不同剂量MA对巨尾阿丽蝇体重体长的影响
        1.2 不同剂量MA对巨尾阿丽蝇发育历期的影响
    2 巨尾阿丽蝇中MA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2.1 MA药物分子结构式、保留时间及特征性离子质荷比
        2.2 GC-MS检测方法评估
        2.3 各龄期巨尾阿丽蝇虫体及蛹壳中MA含量的定性定量检测
讨论
    1 不同饲养基质对蝇类的影响
    2 温度、药物浓度对蝇类影响
    3 处理方式对巨尾阿丽蝇测量指标的影响
    4 MA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4.1 不同剂量MA对巨尾阿丽蝇体重体长的影响
        4.2 不同剂量MA对巨尾阿丽蝇发育历期的影响
    5 MA药物浓度与巨尾阿丽蝇发育的关系
        5.1 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的确立
        5.2 MA定性定量结果与巨尾阿丽蝇发育的关系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法医昆虫毒理学推断死亡时间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长三角地区嗜尸性昆虫及尸体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法医昆虫学概述
        1.1.2 昆虫演替研究概况
        1.1.3 基于形态学的昆虫年龄推断
        1.1.4 基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嗜尸性昆虫年龄推断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尸体放置时刻对腐败和昆虫区系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地点
        2.2.2 实验动物
        2.2.3 实验器材
        2.2.4 实验过程及调查方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环境条件
        2.3.2 尸体的腐败过程
        2.3.3 尸体上的昆虫组成
        2.3.4 大头金蝇在尸体上的侵殖和发育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三种具重要法医学意义昆虫的生长发育研究
    第一节 亮绿蝇Lucilia illustris Meigen生长发育及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种群建立
        2.2.3 发育历期
        2.2.4 幼虫体长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卵孵化时间
        2.3.2 各阶段发育时间及isomorphen图的建立
        2.3.3 积温模型
        2.3.4 幼虫体长变化曲线及isomegalen曲线建立
        2.4 讨论
    第二节大隐翅甲Creophilus maxillosus L.发育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虫源获取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各虫态死亡率
        3.3.2 各阶段发育时间及isomorphen图的建立
        3.3.3 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常数
        3.3.4 幼虫体长变化及isomegalen曲线
        3.4 讨论
    第三节 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ob-Desvoidy发育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种群建立
        4.2.2 发育历期观察及幼虫体长测量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各阶段发育时间及isomorphen图的建立
        4.3.2 积温模型
        4.3.3 幼虫体长变化曲线及isomegalen曲线建立
        4.4 讨论
第四章 亮绿蝇蛹壳内形态变化及蛹期差异基因表达
    第一节 亮绿蝇Lucilia illustris Meigen蛹壳内形态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种群建立
        5.2.2 样本采集及蛹壳内形态变化观察和记录
        5.3 结果
        5.3.1 亮绿蝇蛹壳内的整体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5.3.2 亮绿蝇蛹壳内头、胸及腹部形态随发育时间的变化
        5.4 讨论
    第二节 亮绿蝇Lucilia illustris Meigen蛹期差异基因表达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试剂与器材
        6.2.2 种群建立
        6.2.3 样本采集
        6.2.4 RNA提取及cDNA合成
        6.2.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蛹期目的基因整体表达谱
        6.3.2 不同温度下蛹期目的基因表达谱
        6.4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长三角地区昆虫在尸体上的演替及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长三角地区尸体上昆虫演替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
    1 序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点
        2.2 试验动物
        2.3 实验器材
        2.4 实验过程及调查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期间的环境条件
    5 结果
        5.1 尸体的腐败进程
        5.2 尸体上的昆虫演替
        5.3 重要嗜尸性昆虫在的发育进程
        5.4 重要嗜尸性昆虫的演替规律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长三角地区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
    1 序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
    3 种群建立
    4 发育历期观察及幼虫体长测量
    5 数据分析
    6 发育厉期时间及建立ISOMORPHEN模型
    7 积温模型
    8 幼虫体长变化曲线及建立ISOMEGALEN模型
    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长三角地区家蝇MUSCA DOMESTICA L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
    1 序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3 种群建立
    4 发育历期观察及幼虫体长测量
    5 数据分析
    6 发育历期时间及建立ISOMORPHEN模型
    7 积温模型
    8 幼虫体长变化曲线及建立ISOMEGALEN模型
    9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一:缩略词
附录二: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立项
致谢

(9)贵阳常见嗜尸性蝇类生活史和蛹期转录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昆虫学证据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昆虫个体发育与PMI推断
    1.1 根据未成熟虫态发育形态学推断PMI
    1.2 根据幼虫发育积温和发育历期推断PMI
    1.3 影响因素与局限性
2 昆虫群落演替与PMI推断
3 昆虫代谢物质、基因表达与PMI推断
4 展望

四、法医昆虫学的发展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J]. 王禹,巩强,刘振江,王嫚,徐旺,王颖慧,王江峰. 法医学杂志, 2021(05)
  • [2]昆虫学证据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及进展[J]. 任立品,尚艳杰,郭亚东. 法医学杂志, 2021(03)
  • [3]上下求索的中国法医昆虫学[J]. 王江峰. 法医学杂志, 2021(03)
  • [4]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研究进展[J]. 冉渊,张小园,吕宙. 法医学杂志, 2021(03)
  • [5]绯颜裸金蝇和赤足郭公甲的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D]. 胡国亮. 苏州大学, 2020
  • [6]甲基苯丙胺对巨尾阿丽蝇生长发育影响的法医学研究[D]. 王世雯.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7]长三角地区嗜尸性昆虫及尸体变化研究[D]. 王禹.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长三角地区昆虫在尸体上的演替及发育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D]. 杨利军. 苏州大学, 2017(05)
  • [9]贵阳常见嗜尸性蝇类生活史和蛹期转录组学研究[D]. 周昊. 贵州医科大学, 2017(10)
  • [10]昆虫学证据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J]. 吕宙,万立华. 刑事技术, 2016(05)

标签:;  ;  ;  ;  ;  

法医昆虫学的发展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