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哮喘药物治疗问答(2)(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青[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智慧医疗政策的实施,医疗健康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网络上的医疗健康数据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面对海量的医疗健康数据,很难从中及时获取所需信息。而知识图谱可以有效整合海量医疗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因此,以知识图谱为基础建立交互式问答系统用以辅助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医疗健康领域构建了知识图谱,然后设计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最后实现了健康问答系统并进行了测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医疗健康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首先利用爬虫技术从医疗专业网站上获取医疗数据;然后通过设置停用词库和最大前向/后向匹配算法对数据进行清洗;接着对其进行实体、关系及属性的抽取;最后在Neo4j中存储了医疗健康领域知识图谱,其实体数量为44112个,关系数量为291164条。(2)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用户医疗问题的实体抽取、意图分类以及系统回答。首先通过Aho-Corasick自动机算法和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来抽取用户问题中的实体;然后采用基于特征词和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方法对用户问题的意图进行分类;最后将实体和意图解析成Cypher语句,在本知识图谱中进行知识查询,获取问答的结果。(3)健康问答系统的实现。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信息检索平台,主要由Flask框架实现健康问答系统的平台,并利用可视化工具D3实现前端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最终将问答结果以文本及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形式反馈给用户。综上,本文实现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以文本及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问答结果,辅助用户进行初步自诊,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医生的就诊压力。
陈申达[2](2021)在《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有所上升。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的观点,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发热、咳嗽、WBC、NE升高等典型肺炎的表现,而仅仅表现为乏力、体力下降、恶寒、食欲减退、尿失禁、精神状态异常等。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随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祖国医学本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治疗思想,在扶正祛邪方面具有独到优势。通过前期查阅文献,老年CAP的临床特点与《伤寒论》中的少阴表证有类似之处,两者都存在抗力不足的特点。本研究立足于“少阴表证”,针对一部分老年肺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减退,属于易感体质。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患者存在一定的阳虚基础,里阳不足,表阳也有亏虚,容易感受外邪而起病。治疗上,当病邪侵犯少阴之表,仍可采用“微发汗”的方法,温补阳气,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以达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目的。因而本研究将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贴敷药物,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观察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CAP提供新思路。目的:评价麻附辛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索“少阴表证”理论在老年CAP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源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以简单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简称“麻附辛”)中药穴位贴敷,具体制备操作将中药按照麻黄:炮附片:细辛=2:2:1的比例研末,每次取总量1到1.5克,姜汁(生姜:水=1:10)调成糊状,湿度适中,以贴药6小时后取下,药饼仍湿润为宜,选取患者大椎、双侧定喘、风门、肺俞、肾俞进行贴敷治疗。入组第一天开始,每天上午一次,每次4-6小时,可根据个人皮肤情况增减贴敷时间,连贴7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填写临床疗效评分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疲劳量表FS-14,依据临床疗效评分的改善情况计算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记录血小板计数(P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UREA)作为安全性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最终录入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病例选择标准,研究共纳入老年肺炎患者56例,脱落3例,最终进行数据统计的有效病例为53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1.基线资料情况比较:性别、年龄、身高质量指数(BMI)、CURB-65评分、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有效率为84.6%,组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整体的治疗情况看,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临床疗效积分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临床疗效积分均较疗前下降,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疗后积分改善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积分下降趋势更为明显。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值更低,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神疲乏力、恶寒分值均较疗前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咳嗽、恶寒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更好。5.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的WBC、NE%、CRP及NLR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改善趋势。治疗后,治疗组LY%较疗前升高,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疗后LY%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6.疲劳量表情况:经治疗,两组患者躯体、脑力、疲劳总评分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躯体以及疲劳总评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脑力疲劳评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ALT、AST、Cr、UREA指标均未见异常,未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破溃等不良反应以及全身过敏的表现,表明麻附辛穴位贴敷安全性良好。结论:(1)联合麻附辛穴位贴敷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改善老年肺炎阳虚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尤其是在咳嗽、恶寒方面改善更优。(2)联合麻附辛穴位贴敷在改善WBC、NE%、LY%、CRP、NLR方面较单纯西医组无显着差异,但显示出更好的改善趋势。(3)麻附辛穴位贴敷+西医治疗,在改善躯体以及总疲劳状态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少阴表证”与患者的疲劳状态有一定联系,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李双颖[3](2021)在《基于miR-23b-3p/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以及MMP-9探究息风定喘方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寒性哮喘豚鼠模型探究息风定喘方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并且基于miR-23b-3p/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以及MMP-9探讨其干预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xcel软件中RAND函数生成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72只幼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息风定喘方高剂量组(High dose of XFDC)、息风定喘方中剂量组(Medium dose of XFDC)、息风定喘方低剂量组(Low dose of XFDC)和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每组各12只。参与寒性哮喘造模的各组于实验的第8、15天分别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OVA)混合液致敏,第22天开始连续7天以1%0VA溶液雾化激发+寒冷刺激复制寒性哮喘豚鼠模型;正常组以0.9%Na Cl溶液代替。造模成功后,息风定喘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2.72g/kg/d、11.36g/kg/d、5.68g/kg/d剂量给药;地塞米松组,按0.5mg/kg/d剂量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均用等量0.9%Na Cl溶液代替,每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21天。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豚鼠的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留取豚鼠肺组织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AB-PAS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豚鼠血清Ig-E、IL-4、IL-13、TNF-α水平;Western blot(WB)检测肺组织TGF-β1、samd2、smad3、MMP-9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miR-23b-3p、TGF-β1、samd2、smad3、MMP-9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行动迟缓,精神不振,进食、饮水减少,体重减轻明显(P<0.05)。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豚鼠的进食、饮水及排便情况正常,体重增长和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HE染色及肺组织形态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镜下可见气道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气道结构明显异常(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P<0.01)。与模型组比较,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镜下炎性细胞数量减少,气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P<0.01)。3.Masson染色及肺组织气道胶原沉积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增厚,胶原沉积面积相对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胶原沉积面积均显着减少(P<0.01)。息风定喘方高剂量组相对于地塞米松组胶原沉积面积减少更明显(P<0.05)。4.AB-PAS染色及杯状上皮细胞增生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杯状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杯状细胞计数均显着减少(P<0.01)。5.血清IL-4、IL-13、TNF-α、Ig-E水平: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L-4、IL-13、TNF-α在模型组和息风定喘方中、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风定喘方高剂量组IL-4、IL-13、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g-E在各组中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IL-4、IL-13、TNF-α、Ig-E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6.肺组织TGF-β1、samd2/3、MMP-9蛋白表达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TGF-β1、samd2/3、MMP-9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息风定喘方高剂量组的TGF-β1、samd2/3、MMP-9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肺组织TGF-β1、samd2/3、miR-23b-3p、MMP-9 mRNA表达情况:与模型组比较,MMP-9基因的表达在息风定喘方各剂量组中均明显降低(P<0.05);TGF-β1、samd2/3基因的表达在仅在息风定喘方高、中剂量组中均明显降低(P<0.05);miR-23b-3p的表达仅在息风定喘方高剂量组有的明显升高(P<0.05)。8.相关性分析:对上述各组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除miR-23b-3p mRNA与各组呈显着负相关(P<0.01),余下任意两组相比较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提示miR-23b-3p可通过下调TGF-β1/smads通路而实现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结论:1.息风定喘方可以改善寒性哮喘模型豚鼠的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气道胶原沉积面积以及杯状细胞计数。2.息风定喘方可以调节寒性哮喘模型豚鼠血清Ig E、IL-4、IL-13、TNF-α水平,减轻豚鼠的气道炎症。3.息风定喘方可以调节寒性哮喘模型豚鼠肺组织miR-23b-3p/TGF-β1/samds信号通路以及MMP-9的表达。4.息风定喘方对寒性哮喘模型豚鼠的气道重塑情况及相关炎症因子IL-4、IL-13、TNF-α和Ig E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miR-23b-3p/TGF-β1/samds信号通路以及MMP-9的调控作用达到的。
丁伟[4](2020)在《医学讲座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 ——以杰拉德·弗兰克医生的医学讲座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选取2018年5月24日美国杰拉德·弗兰克医生所做的医学讲座进行英汉模拟同声传译,在此基础上做实践报告。此次讲座主题为“咳嗽”,讲座信息密集,长句较多,伴有重复和冗余现象,答疑部分话轮转换增多,语速快,环境嘈杂,提问听众带有口音。本报告回顾了口译任务过程的译前准备阶段和口译进行阶段,同时分析了英译中模拟同传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在描述任务过程时,本报告阐述了“译前准备”部分,包括搜集背景资料和准备术语表;并在“口译任务阶段”列出了原文和译者译文的文本。在“案例分析”一章中,基于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选取部分典型案例,针对主要的难点,探讨如何在模拟同传过程中使用断句、预测、省略和归纳等同传技巧,合理分配同传精力,使译语更加符合源语的表达习惯。此外,在“失误案例分析”部分,译者运用同声传译“通顺和准确”的标准,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漏译和误译,并为这些失误给出相应的对策。本次模拟同传实践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听力好坏是决定英汉同传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译前准备并非只停留在语言和技巧层面,知识背景的短期和长期准备更为重要,译员需要有终身学习理念。本篇实践报告结合本次模拟英汉同声传译实践,探索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基本精力的分配以及整体协调问题,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加以应对。本次实践可为自已日后从事相关医学口译任务积累经验,也希望本报告能为其他译员进行类似的口译实践提供借鉴。
刘浩,王世奇,段红梅[5](2020)在《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进行研究,为开展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对象为3个中文在线医疗社区中与儿童哮喘有关的提问记录,通过爬虫代码采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分词后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主题特征。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法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10月北京市2家医院儿童哮喘门诊中13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线网络社区提问记录的主题特征分析显示,LDA模型将2 173条提问记录划分为8个主题,即第一、四主题为儿童哮喘症状及处理方法,第二、六主题为儿童哮喘治疗检查及就医选择,第三主题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第五主题为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第七主题为哮喘儿童的生活管理及中医药治疗,第八主题为过敏原的预防与长期用药安全性。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家长担心长期应用哮喘药物的副作用、家长在哮喘管理知识上的缺乏、家长对儿童哮喘病因与预后的困惑、家长在哮喘管理中产生的心理负担。结论 LDA主题模型可提取出在线医疗社区中的主题,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可深入探究特定疾病的患者需求。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规范用药、疾病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预后等内容进行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也应关注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
李振飞[6](2020)在《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图谱在垂直领域应用技术的成熟,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医疗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医生做决策、帮助大众了解疾病常识、帮助病人了解患病情况,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知识库,更重要的是提供诸如医疗智能搜索等功能,是辅助诊疗的基础。随着医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数据,构建医疗知识图谱可以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本文研究了搭建医疗知识图谱的流程和方法,使用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等技术进行医疗实体抽取;搭建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知识查询、知识图谱自动问答、在线医疗实体抽取平台。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了标签注意力机制,把注意力机制应用到序列标签中来学习标签信息的嵌入表示。针对传统的LSTM实体抽取模型只能对输入序列进行特征抽取而没有考虑标签特征,本文应用一种逐层改进的基于标签注意力机制的网络LAN(Hierarchically-Refined Label Attention Network),该模型使用LSTM对输入序列进行特征抽取,使用注意力机制学习标签特征,注意力机制能够捕获标签上下文之间依赖关系。在医疗NER任务中使用CCKS2018医疗实体识别竞赛数据集,通过实验证明BiLSTM-LA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高于BiLSTM-CRF模型,但是识别结果略差与下文研究的GGNN模型。(2)研究了图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文本序列在图网络中的表示方法。针对中文命名实体识别存在着词语边界不确定、组成复杂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图神经网络在实体识别模型中的应用,并应用基于词典的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构造中文医疗实体识别模型,使用GGNN网络学习图节点的隐状态嵌入表示,然后把学习到的隐状态输入到BiLSTM-CRF进行预测,使用相同的数据集经试验证明图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比BiLSTM-LAN和BiLSTM-CRF更高。(3)研究了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包括知识表示、知识抽取、知识存储及知识可视化。根据通用领域知识图谱的搭建流程和方法,抽取医疗百科半结构化数据构建医疗知识图谱;研究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利用 Django、JavaScript、Bootstrap、Echarts 组件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实体查询、关系查询可视化展示web界面。此外研究了基于规则匹配的知识图谱自动问答,搭建自动问答模块和在线医疗实体识别模块。
贾辛洪[7](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慢阻肺患者的治疗知识问答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很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我国COPD患者近一亿,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等容易诊断是否患COPD,但是COPD确诊患者的治疗水平跟不上,因为慢阻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甚至一些地区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与COPD诊治指南中规范化治疗相脖,导致大医院医生接诊病人多,病人看病时间长等问题,所以需要一个关于慢阻肺患者治疗的知识问答,给患者在治疗方面提供帮助,也给医生减轻负担。因此,本文针对COPD确诊患者的治疗提出一种以COPD知识图谱为知识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用户问题转化为可用Cypher语言查询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的知识问答。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因研究对象是慢阻肺确诊患者的治疗,所以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手册,专家医生治疗意见以及慢阻肺患者电子病历中的治疗方案为治疗标准。(2)通过归纳,分析治疗标准中的术语,概念及其关系,设计了慢阻肺知识图谱的概念模式。(3)将治疗标准中涉及到的慢阻肺相关数据作为实体集,根据设计好的概念模式进行实体填充,生成慢阻肺知识图谱。(4)采用爬虫技术,获取到治疗标准中涉及到的所有原始数据集。(5)通过基于BiLSTM-CRF的命名实体识别算法,将原始数据集中的慢阻肺相关实体识别出来,构成慢阻肺知识图谱的实体集。(6)慢阻肺治疗知识问答通过问题的预处理和答案的生成两步实现,用双向最大匹配算法对问句分词,通过关键词判断问题的类别。用LTP-parser工具获取问句的语法结构,将其转换成问句三元组,将其填充到依据问句类别匹配的Cypher查询模板中,实现问句转化为知识图谱查询语言,执行语句,得到问题答案。(7)问句命名实体识别得到实体与知识图谱中的不一致问题,用词向量和字符串的相似度确定解决。
张陪[8](2020)在《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胃食管反流性哮喘(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sthma,GERA)作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食管外症状之一,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目前临床使用的西医药物对于本病的治疗存在局限性。本课题组在前期一系列研究中发现针刺督脉背段能够有效地通督降逆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依据“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本项研究仍然采用“通督降逆”针刺法即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与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西药组作比较。旨在评估“通督降逆”针刺法对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观察针刺干预前后穴位痛阈的变化,验证督脉背段阳性压痛反应点是否可以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方法收集北京广济中医医院针灸科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的患者6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均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0例。针刺组年龄25~70岁,平均(54.53±1 3.18)岁;病程1年~38年,平均(8.12±9.14)年;男性1 1例,女性19例。西药组年龄33~73岁,平均(53.27±11.42)年;病程1.5年~50年,平均(8.98±9.97)年;男性13例,女性17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西药组在规范抗支气管哮喘治疗基础加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每次20mg,每日2次,服用8周。针刺组在规范抗支气管哮喘治疗基础上行“通督降逆”针刺法治疗,即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每周共3次,分别在周二、四、六上午治疗,8周为1个疗程。通过观察分析两组GERA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eflux disease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GERD 次要及食管外症状评分、穴位压痛及痛阈变化等来对比“通督降逆”针刺法与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两组GERA患者治疗前后的RDQ对比,针刺组恶化0例,无效2例,有效14例,显效11例,痊愈3例。西药组恶化0例,无效22例,有效7例,显效0例,痊愈1例。针刺组愈显率46.67%;西药组愈显率3.3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针刺组的RDQ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在治疗后两组GERA患者RDQ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刺组RDQ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针(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测试比较,针刺组哮喘完全控制的有3例,良好控制的有16例,未控制的有10例,针刺组哮喘控制率为66.70%。西药组哮喘完全控制的有0例,良好控制的有4例,未控制的有26例,西药组哮喘控制率为13.3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针刺组哮喘控制率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患者在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ACT评分差值比较,针刺组高于西药组(P<0.05)。3.两组GERA患者的GERD次要及食管外症状程度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愈人数和显效人数均为0,针刺组有效人数为27;无效人数3人,西药组有效人数3人,无效人数2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10%,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睡眠障碍等评分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治疗后五官牙科症状、情志不畅等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西药组仅有五官牙科症状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对以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针刺组与西药组在循环系统症状的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西药组治疗前后的总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在治疗后总评分低于治疗前总评分(P<0.05)。4.两组GERA患者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压痛程度检查分析比较,发现针刺组在治疗后的督脉背段压痛程度明显比治疗前减轻(P<0.01),而西药组仅有T3和T11棘突下的压痛程度比治疗前减轻(P<0.05)。并且治疗后比较,针刺组的压痛改善程度显着优于西药组。5.两组GERA患者治疗前后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压痛阈值进行组内比较,针刺组T3、T4、T5、T6、T7、T8、T10、T11、T12棘突下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西药组仅有T6、T7、T9棘突下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针刺组在T3~T12段棘突下压痛阈值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压痛阈值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1.本研究哮喘控制测试结果和RDQ评分表明,“通督降逆”针刺法治疗GERA与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西药组对比,对哮喘的控制率和RDQ的愈显率明显优于西药组,对患者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压痛改善也明显优于西药组。说明采用“通督降逆”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不但能够很大程度地控制哮喘和反流症状,同时能够减轻各伴随症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两组GERA患者治疗前后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压痛程度和压痛阈值的变化对比也表明针刺对GERA患者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的压痛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探查督脉背段T6~T9棘突下的压痛阳性反应点可以辅助诊断GERA。
鲁婷婷[9](2020)在《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住院儿童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是否出现改变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程度的可能因素;分析过敏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特征,比较过敏与非过敏儿童婴儿期影响肠道菌群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影响婴儿期肠道菌群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内科病房住院并需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儿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总共纳入50例病历资料,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入院前及住院过程中用药情况等基本资料,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当日及该节点3天后留取新鲜粪便置于留便盒,并由工作人员立即送往微生物室进行检测,对比抗生素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总体情况及各类细菌数量及比例变化,探究住院儿童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是否出现改变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程度的可能因素。2.选取2019年06月01日至2019年12月01日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病房住院既往或目前患有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药物过敏)的儿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总共纳入病历资料367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患儿中符合相应条件但无过敏性疾病的患儿18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影响婴儿期肠道菌群的可能因素以及患儿过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并登记其住院期间末次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以及血清Ig E水平,缺失信息采用当面问答或电话随访方式补充。比较两组儿童影响婴儿期肠道菌群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便菌群革兰染色结果示革兰阳性杆菌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视野细菌数、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球菌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儿年龄、性别及抗生素使用方式分组,各组儿童治疗后便菌群分布中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过敏组儿童中,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患病率较高,分别占比77.93%、45.78%、30.52%,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过敏性咳嗽、药物过敏及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较低,分别为19.89%、18.80%、16.35%、11.44%、7.63%。104例(28.34%)患儿只存在过一种过敏性疾病,263例(71.66%)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在大于7岁过敏患儿中,湿疹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0-1岁,食物过敏在1岁左右最为普遍,呼吸道过敏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升高。过敏组儿童中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比例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儿童血清Ig E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性别、年龄、BMI、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城镇居民比例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儿童中纯母乳喂养时间小于6月儿童比例大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中有过婴儿期抗生素暴露者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儿童中在婴儿期口服过益生菌的儿童比例明显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在是否独生子女、生产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比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住院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革兰阳性杆菌的减少及革兰阳性球菌的增加。2.在过敏儿童中,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发生率较其他过敏性疾病高,多数过敏儿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多由皮肤、消化道过敏向呼吸道过敏进展。3.生后1年内暴露于抗生素是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4.城镇生活儿童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5.生后纯母乳喂养至满6月龄有利于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赵舒梅[10](2020)在《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结合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对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于2019年6-8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并处于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按照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慢病管理平台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常规管理+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常规管理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常规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在:(1)穴位贴敷治疗前半年内和治疗后半年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2)穴位贴敷治疗前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和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的总有效率;(3)穴位贴敷治疗前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和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的哮喘控制率;(4)穴位贴敷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5)穴位贴敷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哮喘认知水平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1)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53例,其中慢病管理平台组27例,常规管理组26例。(2)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①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史、吸烟史、过敏史、治疗前半年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治疗前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哮喘控制水平分级、ACT评分一般病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是否使用吸入剂、是否规律吸入、是否使用口服药、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处于同一基线水平。(3)与治疗前比较:①两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半年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哮喘控制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ACT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哮喘认知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间比较:①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半年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病管理平台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1、6个月总有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管理平台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哮喘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慢病管理平台组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哮喘认知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提高哮喘控制率和ACT评分,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病情的控制水平。(2)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哮喘患者的认知水平方面是可行有效的。(3)穴位贴敷疗法结合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可以减轻哮喘患者主要症状的发作程度。
二、哮喘药物治疗问答(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药物治疗问答(2)(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2.2 问答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介绍 |
2.1 网络爬虫技术 |
2.2 知识图谱 |
2.2.1 知识图谱的架构 |
2.2.2 知识图谱的信息抽取 |
2.2.3 知识图谱的存储 |
2.3 词向量表示 |
2.4 朴素贝叶斯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医疗健康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 |
3.1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
3.2 知识获取 |
3.2.1 数据来源 |
3.2.2 网页知识获取 |
3.3 知识处理 |
3.3.1 数据清洗及格式化 |
3.3.2 基于词典的最大前向/后向匹配算法 |
3.4 知识抽取 |
3.5 知识存储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的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流程 |
4.3 问题的实体抽取 |
4.3.1 Aho-Corasick自动机算法 |
4.3.2 语义相似度计算 |
4.3.3 实体抽取示例 |
4.4 问题的意图分类 |
4.4.1 基于特征词的分类 |
4.4.2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分类 |
4.4.3 意图分类示例 |
4.5 系统回答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健康问答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架构 |
5.3 健康问答 |
5.4 知识图谱可视化 |
5.5 系统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参加的比赛 |
参加的培训 |
(2)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少阴表证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少阴表证的认识 |
2. 少阴表证概述 |
3.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穴位贴敷的研究进展 |
1. 古今医家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应用 |
3. 穴位贴敷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 |
2.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
3.2 疗效评价 |
3.3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2 老年肺炎“少阴表证”思路分析 |
4.3 麻附辛穴位贴敷用药及选穴依据 |
4.4 创新性分析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基本信息 |
附录2 CURB-65评分表 |
附录3 临床疗效评分表 |
附录4 老年CAP少阴表证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 |
附录5 实验室检查与体温单 |
附录6 疲劳量表FS-14 |
个人简历 |
(3)基于miR-23b-3p/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以及MMP-9探究息风定喘方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古籍研究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1.3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辨证论治 |
2 现代中医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研究 |
2.1 辨治新论 |
2.2 用药规律研究 |
3 息风定喘方的前期研究 |
3.1 立方依据 |
3.2 息风定喘方概述 |
3.3 前期研究 |
4 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4.1 豚鼠哮喘模型 |
4.2 大鼠哮喘模型 |
4.3 小鼠哮喘模型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药物 |
1.4 相关实验溶液配制 |
1.5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建立寒性哮喘模型 |
2.3 给药剂量及方法 |
2.4 豚鼠一般形态学观察 |
2.5 实验取材 |
2.6 肺组织包埋与固定 |
2.7 HE染色具体流程 |
2.8 Masson染色具体流程 |
2.9 AB-PAS染色具体流程 |
2.10 ELISA检测操作流程 |
2.11 Western blot检测操作流程 |
2.12 RT-PCR检测操作流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息风定喘方对哮喘豚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4.2 各组豚鼠HE染色及肺组织形态情况 |
4.3 各组豚鼠Masson染色及肺组织气道胶原沉积情况 |
4.4 各组豚鼠AB-PAS染色及杯状上皮细胞增生情况 |
4.5 各组豚鼠血清IL-4、IL-13、TNF-α、Ig-E表达情况 |
4.6 各组豚鼠肺组织TGF-β1、smad2/3、MMP-9 蛋白表达情况 |
4.7 各组豚鼠肺组织TGF-β1、smad2/3、miR-23b-3p、MMP-9mRNA表达情况 |
4.8 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内风伏肺”理论探讨 |
2 “动者静之”理论探讨 |
3 “内风伏肺”理论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相关 |
4 息风定喘方的配伍分析及药物药理研究 |
4.1 方药组成及配伍 |
4.2 药理研究 |
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6 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
6.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6.2 哮喘模型评价 |
7 息风定喘方对寒性哮喘模型豚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
8 息风定喘方对IL-4、IL-13、TNF-α、Ig E的影响 |
9 息风定喘方对MMP-9 表达的影响 |
10 息风定喘方对TGF-β1/samds信号通路的影响 |
11 息风定喘方对mi R-23b-3p表达的影响 |
12 miR-23b-3p基因下调TGF-β1/samds信号通路调控哮喘气道重塑 |
结论 |
本论文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防治儿童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发表论文 |
致谢 |
(4)医学讲座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 ——以杰拉德·弗兰克医生的医学讲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口译任务简介 |
1.1 翻译项目描述 |
1.2 口译实践的意义 |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搜集背景资料 |
2.1.2 术语表的制定 |
2.2 口译过程 |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
3.1 “认知负荷模型”理论 |
3.2 同传技巧的运用 |
3.2.1 断句 |
3.2.2 预测 |
3.2.3 省略 |
3.2.4 归纳 |
3.3 失误案例分析 |
3.3.1 误译 |
3.3.2 漏译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术语表 |
附录C 录音文字转写 |
致谢 |
(6)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基础 |
2.1 Word2Vec词向量 |
2.2 循环神经网络 |
2.2.1 RNN |
2.2.2 LSTM |
2.3 图神经网络 |
2.4 命名实体识别 |
2.5 知识图谱构建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深度学习中文医疗实体识别模型构建 |
3.1 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结构 |
3.2 基于BiLSTM-CRF的医疗实体识别模型 |
3.3 模型改进 |
3.3.1 基于BiLSTM-LAN的医疗实体识别模型 |
3.3.2 基于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的医疗实体识别模型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实验数据集 |
3.4.2 评价指标 |
3.4.3 实验设置 |
3.4.4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疗知识图谱构建 |
4.1 图数据库介绍 |
4.1.1 Neo4j图数据库的特点 |
4.1.2 Neo4j图数据库的应用领域 |
4.2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
4.3 本体Schema构建 |
4.4 知识抽取 |
4.5 知识存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疗知识图谱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功能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3 系统功能流程设计与实现 |
5.3.1 知识查询功能设计与实现 |
5.3.2 在线医疗实体识别功能设计与实现 |
5.3.3 自动问答设计与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实体及关系查询 |
5.4.2 在线医疗实体识别 |
5.4.3 自动问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基于知识图谱的慢阻肺患者的治疗知识问答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OPD的研究现状 |
1.2.2 知识问答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本 |
2 相关技术研究与基础理论 |
2.1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
2.2 知识图谱相关技术 |
2.2.1 知识抽取 |
2.2.2 知识图谱存储与查询 |
2.3 依存句法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LSTM-CRF的慢阻肺实体识别 |
3.1 词向量介绍 |
3.2 BiLSTM-CRF算法的实现 |
3.2.1 算法整体框架 |
3.2.2 算法流程 |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3.3.1 实验数据与环境 |
3.3.2 评价方法 |
3.3.3 超参数设置 |
3.3.4与其他模型的对比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4 慢阻肺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 |
4.1 慢阻肺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 |
4.2 慢阻肺知识图谱Schema设计模块 |
4.3 慢阻肺知识图谱生成模块 |
4.3.1 结构化数据中抽取慢阻肺实体 |
4.3.2 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慢阻肺实体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慢阻肺知识图谱的治疗知识问答处理 |
5.1 慢阻肺治疗知识问答的处理流程 |
5.2 慢阻肺治疗问题的预处理 |
5.2.1 基于词典的中文分词 |
5.2.2 慢阻肺问题的分类 |
5.2.3 依存句法分析 |
5.2.4 基于词向量和字符串相似度的实体映射 |
5.3 问句答案的生成 |
5.3.1 Cypher查询语句的构造 |
5.3.2 Cypher查询语句的执行 |
5.3.3 知识答案的处理 |
5.4 慢阻肺知识问答的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认识与思考 |
1. 西医对GERD与哮喘关系的研究 |
2. 中医对胃与哮喘关系的记述 |
3. 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局限性 |
4. 见喘不治喘: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基本思路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诊疗现状分析 |
1. GERA的误诊现状和原因分析 |
1.1 GERA误诊状况 |
1.2 误诊原因分析 |
2. 西医治疗GERA的现状 |
2.1 西医药物治疗概述 |
2.2 西医手术治疗概述 |
3. 中医治疗GERA的现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各组治疗方法 |
1.8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RDQ量表四大典型症状统计分析 |
2.2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统计分析 |
2.3 两组患者GERD次要及食管外症状分析 |
2.4 两组患者督脉背段棘突下压痛程度分析 |
2.5 两组患者督脉背段T_3~T_(12)段棘突下压痛阈值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通督降逆”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
4.2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
4.3 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局限性 |
4.4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特点讨论 |
4.5 见喘不治喘: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治疗思路 |
4.6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优势 |
结语 |
1. 结论 |
2. 特色与创新 |
3. 存在问题和展望 |
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GERA针灸治疗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抗生素使用对住院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住院儿童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变化 |
1.2.2 不同年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
1.2.3 不同性别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
1.2.4 抗生素给药方式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影响肠道菌群的相关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过敏组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 |
2.2.2 过敏组与非过敏组儿童基本情况比较 |
2.2.3 过敏组与非过敏组儿童关于影响肠道菌群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的比较 |
2.2.4 过敏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免知情同意说明 |
综述 肠道菌群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概述部分 |
1. 全球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现状 |
1.1 国外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现状 |
1.2 国内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现状 |
1.3 影响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因素 |
2. 哮喘认知水平和慢病管理对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 |
2.1 哮喘认知水平对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 |
2.2 哮喘慢病管理对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 |
3. 穴位贴敷与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研究 |
3.1 哮喘的中医理论研究 |
3.2 穴位贴敷的理论依据 |
3.3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
4. 建立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
1. 临床资料 |
1.1 试验设计原则 |
1.2 患者来源 |
1.3 患者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干预措施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两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哮喘控制率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ACT评分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哮喘认知水平的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应用优势 |
1.1 模块功能明确,操作简单 |
1.2 集沟通、健康宣教、监测评估、随访功能于一体 |
1.3 满足临床和科研的双重需要 |
2. 穴位贴敷疗法结合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对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 |
2.1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
2.2 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
2.3 穴位贴敷疗法结合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总有效率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 |
附录2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 |
附录3 哮喘认知水平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哮喘药物治疗问答(2)(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健康问答系统分析与设计[D]. 王青青.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D]. 陈申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miR-23b-3p/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以及MMP-9探究息风定喘方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影响[D]. 李双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医学讲座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 ——以杰拉德·弗兰克医生的医学讲座为例[D]. 丁伟. 延边大学, 2020(05)
- [5]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研究[J]. 刘浩,王世奇,段红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15)
- [6]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振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基于知识图谱的慢阻肺患者的治疗知识问答方法研究[D]. 贾辛洪. 中北大学, 2020(09)
- [8]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效应研究[D]. 张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D]. 鲁婷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中的应用研究[D]. 赵舒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