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保障领域及其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领域及其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

一、信息安全保障域及其互联——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熊森[1](2020)在《“以人为本”视角下武汉智慧城市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我国正面临城市化过程中经济转型艰难、生态问题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中,如何在建设中“以人为本”,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以武汉市为例梳理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现状,分析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在“以人为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智慧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重视与关心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一切社会实践行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符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方能解决当下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系列不如人意的问题,如设施不能满足需求、运行维护不足、老龄人口被边缘化以及信息孤岛现象等;并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改进方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明确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培育政府开放服务理念,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老龄人口信息化应用能力,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从而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给老百姓的满足感,促进城市和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李铮[2](2020)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是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核心。而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政府的管理模式由碎片化转向集约化,职能部门由分散化转向一体化,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所以融合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应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已然成为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点之一。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要从多方面推进,包括管理机制、技术保障以及法律法规等。作为公共信息资源最大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政府需要联动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优化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最终破除“信息孤岛”,推进政府信息化发展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按论文的写作架构划分,主要包括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简单的综述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发展的研究。第一章节,阐明大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探究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第二章节,对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做了阐述,并介绍了共享的现状。第三章节,归纳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第四章节,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政府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现状,总结其共享经验。然后对比我国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的发展要点。第五章节,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丁梦兰[3](2020)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和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素养已成为公务员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务员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等新形势下对公务员职业能力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务员队伍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了数字政府建设乃至全国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调研公务员数字素养现状及问题,明确当前公务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数字素养内容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公务员开展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评价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为更好地促进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提供政策建议。本文以胜任力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为依托,在参考借鉴已有文献理论和国内外数字素养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务员数字素养理论框架,并通过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完善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要素及对各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之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终从技术域、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域、问题解决域6个维度构建了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在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设计了公务员数字素养调查问卷,对256名来自不同单位、职级的公务员进行数字素养调查,以评估公务员数字素养水平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数字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在技术认知、舆论引导、网络问政、内容创建、数据安全、风险管理、数据意识与方法等软素养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调研了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提升公务员数字素养的有效举措。结合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最终本文从完善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的统筹规划,提高公务员数字素养认识,完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健全公务员数字素养招录、评价、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尧淦,夏志杰[4](2020)在《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下的实践研究——基于上海、北京、深圳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随着政府大数据体量增加,数据治理不足是其价值实现的突出问题,研究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和实践,对于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和效率,促进社会智能化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大数据治理研究成果,构建了由组织结构、规则标准、技术支持三个关键域组成的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并借助Nvivo 11 Plus质性分析工具,对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的43份大数据治理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与治理体系构成要素进行映射分析。[结果/结论]编码结果支持和解释了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关键域及其构成要素,同时,尽管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关键域相同,但从政策层面看,政府大数据治理实践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和针对性特征,对指导我国政府大数据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云月[5](2019)在《小程序传播的风险规避研究》文中提出小程序是一款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点即用、即搜即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性能表现优异、产品轻量、技术门槛低、应用前景广阔。借助小程序可以实现人与服务、人与物品、人与环境的广泛连接,提升线上与线下的连接效率,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行业乱象丛生,这对于正常信息交流、用户信息保护、行业生态良好发展、行业良性竞争等均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小程序行业的发展状况亟需我们系统研究小程序的应用发展及其风险规避。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研究法分析小程序的产生背景、发展动因、技术逻辑、特征属性、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进而分析小程序应用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路径。在小程序的市场应用中,小游戏发展势头强劲但弊端明显;小程序电商丰富了社交电商的运营模式,但发展依然粗放;政务服务类小程序发展状况良好,但商业服务类小程序发展较为不足。小程序需要主打小微场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缩短服务路径以提高小程序的服务效率,依据平台特色优化小程序的营销推广。小程序的应用价值在于革新了移动应用技术,改善了行业生态,契合了供给侧改革发展趋势,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了城市服务,便利了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产业价值。随着小程序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和风险凸显,主要表现在,推动互联网企业加速整合,引发行业风险;增加信息安全隐患和信息的不当使用风险;加剧“麻醉作用”,引发网络生态风险;类型单一化,内容同质化,引发创新文化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成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小程序行业实践,平台监管不力,平台商业逐利倾向明显,以及小程序用户媒介素养偏低等。因此,小程序风险规避需要从行政主体、平台方、开发者、媒介消费者四个角度探讨。行政主体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和执法细则,平台方需要构建小程序运营规则体系,开发者应该合法合理开发和利用小程序,而媒介消费者则需要提高媒介素养。

汪映天[6](2019)在《国家数据主权的法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量飞速膨胀,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物理空间内的一切事物都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转化为数据。在斯诺登曝光“棱镜”之后,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本国数据的保护。但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对于在技术上后起之秀的中国尚且属于新事物,在数据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本文的创作正值美国《澄清域外数据合法使用法案》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生效之际,中国在与数据强国争夺制度建设话语权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国家数据主权法律制度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在文章开端明确界定了本文所探讨的数据范围和数据上承载的权利。本文的数据是网络空间中承载着重要信息的计算机代码。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多的主体将自身利益加载到网络空间的数据之上,使数据拥有了不同的权利属性。国家依据数据的权利属性将数据纳入国内法律体系中特定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部门当中。面对国家之间对数据管控权力和规则设置的激烈竞争,本节对数据主权进行证成,论证了国家数据主权存在的必要性与正当性。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家数据主权的一般理论。数据主权的内容包括国家数据所有权和数据管辖权。国家数据所有权是一种公所有权,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为拥有的方式和手段。国家数据管辖权,包括属地管辖权和域外管辖权两个方面。国家对境内的数据拥有最高权,对本国位于境外的数据以国籍为标准进行管辖。数据的特点为管辖权的边界认定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国家在考虑到管辖的全面性之时,多采用数据本地化存储和长臂管辖的规定。因此数据主权制度内容的完善需要国家间持续地协商与合作。第三部分在上文明晰国家数据主权理论的基础上,考察美国和欧盟两个相对来说技术先进、制度完善、创新能力强的国际社会成员的数据主权制度内容。以时间为线索研究欧美数据主权的形成与制度演进,探索从信息内容保护向作为信息新载体的数据保护的转变过程。欧美数据主权制度建立时,多次发生主权与数据主体权利的冲突和主权之间的冲突。考察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新制度《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数据法案》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权力与权利以及权力之间的冲突将再次升级。第四部分分析中国目前在数据主权制度构建方面的缺陷,其短板主要在于立法缺位、监管制度不健全和缺乏对外衔接的数据共治机制。立足于前文对数据主权制度的理论分析和欧美制度的讨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明确网络疆界范围,并在这个网络领地内行使立法权,确立具体的数据主权法律基础和管理制度。最后以本国国情和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数据共治机制。

栾蕾[7](2017)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政府提升履职能力、推动管理创新、优化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路径,创造了新的空间。然而,不断频发的信息安全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载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干扰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因此,研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思路、以及主要研究内容。首先,通过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信息保障等相关概念的界定,运用政府再造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等基本理论。接着,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其次,提出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电子政务管理忽视人为因素、信息安全保障缺乏行业标准、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管理权责不统一等原因。再次,在全面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引入江苏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实践情况,从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成效验证。最后,根据实践分析的结构,提出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议。本文从管理、技术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为省、市一级基层政府行政机构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在创新电子政务管理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健,王紫薇,张锐昕[8](2012)在《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解析》文中提出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文件为依据,对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作了阐述与解析,旨在为政府联合其他公共组织机构或企业以电子化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准备实践条件。

王鹏程[9](2011)在《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OA系统开始,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由简单的单机公文处理系统,发展为基于Internet的复杂的信息搜集和事件处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内外网为基础架构,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效率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公众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是鉴于网络本身的缺陷、系统漏洞的不断出现和技术方面的不足等原因,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电子政务涉及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内部有大量政府信息流转,对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安全。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安全问题,但是电子政务系统遭受入侵或破坏的事件屡见不鲜,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只重视技术的引进,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电子政务安全的核心是管理,只有在加强管理、协调和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针对于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管理学、信息学、网络安全、项目管理、风险分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整体和宏观上对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进行对策分析,以期为我国电子政务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首先,本文从对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安全的认识入手,对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安全的概念进行描述,勾勒出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的框架;而后对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含义、特征和目标进行阐述,明确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涵。其次,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安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指出,我国当前的电子政务安全形势严峻。并通过对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无法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明确指出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再次,通过资料分析和数据整理,分析出在我国当前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立法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基础设施管理薄弱、项目建设盲目、运行维护管理混乱等五大问题。最后,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对策思考。分别从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安全观,完善制度和组织保障,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对电子政务项目安全管理,建立基于P2DR模型的安全运行策略体系等方面来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进行对策分析。

李文彦[10](2010)在《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公共产品的电子政务在带来政务流程变革和高效运转的同时,也给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保障中国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本文主要研究解决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系统论等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研究对比国内外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的方式,从两个层面来解决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一个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国家强制角度的安全管理,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另一个是从微观层面,各个公共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自身安全的管理。最后通过分析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视角寻求解决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的途径,提出了以政务为核心,技术、管理为支柱、法律法规及信息安全标准为保障,保障梅州电子政务活动安全高效进行的新思路,从战略管理的层面有效地解决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二、信息安全保障域及其互联——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安全保障域及其互联——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为本”视角下武汉智慧城市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与评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与难点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智慧城市
        2.1.2 新型智慧城市
        2.1.3 以人为本
    2.2 理论依据
        2.2.1 开放型政府理论
        2.2.2 整体型政府理论
        2.2.3 政府失灵理论
第3章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与现状
    3.1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背景
        3.1.1 国家政策陆续出台,引领智慧城市发展
        3.1.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3.1.3 应用体系不断拓展,彰显智慧城市作用
    3.2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3.2.1 规划阶段
        3.2.2 建设阶段
        3.2.3 推广阶段
    3.3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效果
        3.3.1 互联网企业广泛参与的建设模式
        3.3.2 “易行江城”APP为门户的智慧交通
        3.3.3 “云端武汉”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政务
        3.3.4 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智慧治理
        3.3.5 处于立法调研阶段的信息安全
第4章 “以人为本”视角下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技术主导风气严重,建设未以民众需求为引导
        4.1.2 应用宣传不到位,未尊重广大群众知情权
        4.1.3 设施运行及维护缺乏积极性,群众体验性不佳
        4.1.4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与群众互动性较差
        4.1.5 老龄人口智能生活边缘化,存在老年鸿沟
        4.1.6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面临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4.2 问题成因
        4.2.1 建设思路不清
        4.2.2 信息开放理念缺失
        4.2.3 建设运营模式陈旧
        4.2.4 条块分割妨碍信息共享
        4.2.5 老龄群体关爱不足
        4.2.6 信息安全重视不足
第5章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政府部门角色定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
        5.1.1 政府加强统筹,部门做好协调
        5.1.2 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工作思路
    5.2 培育政府开放服务理念,在信息交流中融入“以人为本”
        5.2.1 培育政府开放服务理念
        5.2.2 开拓双向沟通渠道
    5.3 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5.3.1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众驱动”建设模式
        5.3.2 做好前期项目评估与后期绩效评价
    5.4 打破信息壁垒,确保在信息资源整合中融入“以人为本”
        5.4.1 促进数据资源开放
        5.4.2 完善大数据管理机构
    5.5 提高老龄人口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5.1 发挥基层社区作用
        5.5.2 倡导子女文化反哺
    5.6 加强立法监管力度,彰显“以人为本”的信息安全观
        5.6.1 健全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5.6.2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宣传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和特点
        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2.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和特点
    (二)研究的基础理论
        1.整体性政府理论
        2.服务型政府理论
        3.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1.共享平台逐步建立
        2.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3.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4.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三、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2.信息共享存在安全隐患
        3.政府部门利益纠葛
        4.共享落实缺乏保障
    (二)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部门条块矛盾突出
        2.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3.信息共享利益驱动缺失
        4.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
四、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经验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2.国家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
        3.制定大数据发展的国家战略
    (二)新加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经验
        1.国家主导信息资源共享
        2.提升大数据战略地位
        3.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
    (三)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1.美国和新加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经验总结
        2.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五、大数据时代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
    (一)健全完善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1.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2.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监督机制
        3.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4.建立利益协调补偿机制
    (二)加快构建国家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共享平台底层搭建
        2.统一信息共享标准
        3.提升大数据存储分析能力
    (三)加强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大数据应用安全保障
        2.加强大数据存储安全保障
        3.加强信息数据监管保护
    (四)加快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和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文献检索概况
        1.2.2 数字素养研究
        1.2.3 公务员能力模型研究
        1.2.4 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能力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依据
        2.2.1 胜任力理论
        2.2.2 数字治理理论
3 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程序方法
    3.2 指标参考框架
    3.3 指标设计
        3.3.1 一级指标的设计
        3.3.2 二级指标的设计
    3.4 指标完善
    3.5 问卷设计
    3.6 指标重要性判断
        3.4.1 汇总分析
        3.4.2 重要性等级
    3.7 指标权重计算
        3.7.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7.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7.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3.7.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3.8 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
    3.9 分析与讨论
        3.9.1 指标要素重要性分析
        3.9.2 专家一致性分析
        3.9.3 指标要素间相关性分析
4 公务员数字化素养调查
    4.1 问卷设计与回收
    4.2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4.3 公务员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4.3.1 公务员数字素养现状
        4.3.2 公务员对数字素养的认知
    4.4 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情况
        4.4.1 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面临的问题
        4.4.2 提升公务员数字素养的措施
5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素养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数字素养建设的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5.1.1 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统筹推进
        5.1.2 横向联动,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
    5.2 提高公务员数字素养认识
        5.2.1 正确认识政府数字化转型
        5.2.2 树立公务员正确的数字素养观念
    5.3 完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5.3.1 完善公务员数字素养培训内容
        5.3.2 创新公务员数字素养培训模式
    5.4 健全公务员数字素养体制机制
        5.4.1 丰富公务员数字素养招录机制
        5.4.2 建立公务员数字素养评价机制
        5.4.3 完善公务员数字素养考核激励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化素养指标专家调查表
    附录2 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化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3 数字素养指标设计参考框架汇总

(4)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下的实践研究——基于上海、北京、深圳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关键域及构成要素实证分析
    2.1 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框架构建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选择
        2.2.2 研究数据采集
        2.2.3 数据分析方法
    2.3 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关键域构成要素映射分析
        2.3.1 组织结构
        2.3.2 规则标准
        2.3.3 技术支持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3.1 政府大数据治理中的共性和差异
    3.2 建议
4 结语

(5)小程序传播的风险规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小程序的产生与发展
    2.1 小程序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移动互联网基础建设日趋完备
        2.1.2 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日趋庞大
        2.1.3 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2 小程序发展的动因
        2.2.1 技术革新与传统应用市场发展困境是发展内因
        2.2.2 存量市场竞争加剧是发展外因
    2.3 小程序的技术模式
        2.3.1 使用平台自制UI和 Java语言构建
        2.3.2 开发工具更为简单和开放
    2.4 小程序的特点
        2.4.1 技术门槛和开发成本低
        2.4.2 无需下载并且即点即用
        2.4.3 主要应用于低频和小众市场
        2.4.4 平台特色决定小程序的应用领域和营销模式
        2.4.5 小程序仍然处于探索发展期
    2.5 主流平台小程序发展状况
        2.5.1 微信小程序发展状况
        2.5.2 支付宝小程序发展状况
        2.5.3 百度智能小程序发展状况
        2.5.4 其他小程序发展状况
第3章 小程序的市场应用及价值
    3.1 小程序应用领域
        3.1.1 小游戏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但弊端明显
        3.1.2 电商领域丰富了社交电商的运营模式
        3.1.3 生活服务领域政务类发展迅猛但商业服务类发展不足
    3.2 小程序市场运营策略
        3.2.1 主打小微场景以服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2.2 缩短服务路径以提高小程序的服务效率
        3.2.3 依据平台特色优化小程序的营销推广
    3.3 用户小程序使用状况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研究假设
        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3 问卷的数据分析
        3.3.4 结果分析
    3.4 小程序市场应用价值
        3.4.1 革新移动应用技术
        3.4.2 改善移动互联网行业生态
        3.4.3 契合供给侧改革发展趋势
        3.4.4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以打造服务型政府
        3.4.5 优化城市服务以打造智慧城市
        3.4.6 触手可及的服务将便利用户的生活
第4章 小程序的应用风险及成因
    4.1 小程序的应用风险
        4.1.1 互联网企业加速整合引发行业风险
        4.1.2 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的不当使用风险
        4.1.3 违法违规小程序引发法律法规风险
        4.1.4 娱乐性显着引发网络生态风险
        4.1.5 极低的侵权成本引发创新文化风险
    4.2 小程序应用风险的成因
        4.2.1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小程序行业实践
        4.2.2 平台监管不力助长行业不正之风
        4.2.3 小程序平台商业逐利倾向明显
        4.2.4 小程序用户媒介素养低
第5章 小程序的风险规避路径
    5.1 行政主体完善监管体系和执法细则
        5.1.1 完善小程序监管体系
        5.1.2 完善执法细则并创新监管方式
        5.1.3 推动建立行业自律协会
    5.2 平台需建立小程序运营规则体系
        5.2.1 提高准入机制并完善运营规范
        5.2.2 为信息利用和信息保护提供完备的技术保障
        5.2.3 建立用户信息动态保护机制
        5.2.4 鼓励创新并加大对不法小程序的失信惩戒力度
        5.2.5 健全用户投诉举报机制
    5.3 开发者应合法合理开发和利用小程序
        5.3.1 小程序开发者应守法守规守德
        5.3.2 信息利用上遵循合理合法和必要原则
    5.4 媒介消费者应提高媒介素养
        5.4.1 正确认识和使用小程序
        5.4.2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消费者小程序使用状况调查表
致谢

(6)国家数据主权的法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国家数据主权的缘起
    1.1 数据的含义和权利属性界定
        1.1.1 数据含义辨析
        1.1.2 数据的权利属性
    1.2 国家数据主权的证成
2 国家数据主权的一般理论
    2.1 国家数据主权的概念和特性
        2.1.1 国家数据主权概念辨析
        2.1.2 国家数据主权的特性
    2.2 国家数据所有权
        2.2.1 所有权与主权理论的结合
        2.2.2 国家数据所有权的主体
        2.2.3 国家数据所有权的性质
    2.3 国家数据管辖权
        2.3.1 属地管辖权理论
        2.3.2 域外管辖权理论
        2.3.3 数据管辖权的边界
3 欧美数据主权制度的分析
    3.1 美国的数据主权制度
        3.1.1 美国国内数据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其主权性分析
        3.1.2 美国域外数据管辖法律制度的内容及立法趋势
    3.2 欧盟的数据主权制度
        3.2.1 欧盟数据主权法律制度的演进
        3.2.2 欧盟数据主权制度的核心内容
4 中国数据主权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
    4.1 中国数据主权制度构建的现状
    4.2 中国在数据主权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中国数据主权在立法中的缺位
        4.2.2 中国数据监管规则亟待完善
        4.2.3 中国缺乏有效的对外数据共治机制
    4.3 关于中国数据主权构建的法律建议
        4.3.1 在立法中确立中国的国家数据主权
        4.3.2 完善数据主权配套法律制度
        4.3.3 推动建立平等互利的对外数据共治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问题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电子政务相关概念界定
        二、信息安全相关概念界定
        三、信息保障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一、政府再造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第二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特征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取得的成绩
        一、信息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二、信息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显着加强
        三、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不断完善
    第三节 信息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一、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
        二、信息安全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
        三、信息安全影响国家的文化繁荣
第三章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不健全
        二、电子政务软硬件技术手段不完备
        三、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电子政务管理忽视人为因素
        二、信息安全建设缺乏行业标准
        三、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四、信息安全管理权力责任不统一
第四章 江苏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践
    第一节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一、组织管理
        二、建设管理
        三、日常维护
        四、应急管理
    第二节 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趋于成熟
        一、身份认证系统
        二、防火墙系统
        三、入侵检测(防御)系统
        四、网站防篡改系统
    第三节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
    第四节 江苏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成效
        一、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三、信息安全工作开展规范有序
第五章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议
        一、落实电子政务组织管理制度
        二、建立人员培育和继续教育制度
        三、规范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制度
        四、完善省市一体的应急响应程序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议
        一、正确划分安全域及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全产品及设备的使用
        三、积极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
    第三节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法律保护理念
        二、构建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
        三、加大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度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设施
    (一) 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
    (二) 社会信息基础设施
    (三) 社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二、应用系统
    (一) 金字工程
    (二) 应用系统模型
    (三) 应用系统平台
三、信息资源

(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学术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概念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安全
    二、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三、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环境分析
    二、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情况
第四章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安全立法滞后,尚存在大量的空白
    二、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不完善,统一协调能力较差
    三、安全基础设施管理薄弱,应急处理能力差
    四、电子政务安全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
    五、安全运行管理中问题重重
第五章 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高对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认识
    二、完善制度和组织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管理"软实力"
    三、加强各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全基础扎实
    四、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安全管理,提高安全建设质量
    五、建立基于P2DR模型的安全运行管理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研究的工作基础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概述
    2.1 电子政务概述
        2.1.1 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
        2.1.2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2.1.3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2.2 电子政务安全的组成要素
    2.3 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
    2.4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2.5 信息安全标准简介与适用范围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经验
    3.1 国外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概况
    3.2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第四章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4.1 梅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4.2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4.3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5.1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目标
    5.2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
    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完善
    5.4 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
        5.4.1 电子政务安全行政管理
        5.4.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信息安全保障域及其互联——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人为本”视角下武汉智慧城市的问题与对策[D]. 熊森.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2)
  • [2]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路径研究[D]. 李铮. 长安大学, 2020(06)
  • [3]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务员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和现状研究[D]. 丁梦兰. 浙江大学, 2020(01)
  • [4]政府大数据治理体系下的实践研究——基于上海、北京、深圳的比较分析[J]. 尧淦,夏志杰. 情报资料工作, 2020(01)
  • [5]小程序传播的风险规避研究[D]. 赵云月. 湖南大学, 2019(05)
  • [6]国家数据主权的法律研究[D]. 汪映天. 辽宁大学, 2019(01)
  • [7]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栾蕾. 东南大学, 2017(10)
  • [8]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解析[J]. 李健,王紫薇,张锐昕. 电子政务, 2012(12)
  • [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王鹏程. 山东大学, 2011(04)
  • [10]梅州市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李文彦.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信息安全保障领域及其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框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