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和AgNO_3对欧洲油菜子叶外植体植物再生的影响

基因型和AgNO_3对欧洲油菜子叶外植体植物再生的影响

一、基因型和AgNO_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万丽丽,王转茸,辛强,洪登峰,杨光圣[1](2019)在《油菜不同类型外植体组织培养及再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以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恢复系627R、621R和616R材料田间种植植株的侧芽、花托和无菌种子实生苗下胚轴为外植体,探索不同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愈伤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芽培养基以及成苗壮苗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芽再生、成苗植株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中,发芽6天的无菌苗下胚轴或者子叶在预培养(MS+2.0 mg/L 2,4-D+1.0 mg/L 6-BA+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85)3天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MS+3 mg/L 6-BA+1.0 mg/L NAA+5 mg/L AgNO3+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85),或者MS+3 mg/L 6-BA+1.0 mg/L IAA+5 mg/L AgNO3+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85)生长,可以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对于田间生长到抽薹开花期植株取样的外植体,腋芽的出芽频率高于花托培养的出芽频率,但是这2类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MS+10 mg/L 6-BA+1 mg/L NAA+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85)生长30天后都有成苗的潜力,上述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出芽后转移到添加矮壮素的培养基(MS+15 mg/L CCC+15~20 g/L蔗糖+8 g/L琼脂,pH 5.85)上继续生长30天,能够得到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的植株。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能够快速获得生长势优的油菜植株,加速油菜良种的繁殖与评价。

耿思宇,张姗姗,徐培林,王景雪[2](2019)在《激素组合等在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中的作用》文中指出激素和基因型对油菜外植体的高效再生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4号、湘油15号和Y03-211共3种油菜基因型为材料,对不同浓度组合的6-BA,NAA,GA3,AgNO3组成的18种培养基在下胚轴植株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明确不同激素种类在外植体再生中的作用,进而建立甘蓝型油菜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8种培养基中,所有材料都能获得80%以上的出愈率。但是不同培养基下胚轴再生率差异显着,其中,6-BA对油菜下胚轴再生植株的分化是必需的;6-BA与GA3组合优于6-BA与NAA组合;在培养基其他成分相同的条件下,添加AgNO3能够明显提高正常芽苗分化率;不同品种的再生植株分化能力不同。油菜生根使用生长素NAA比使用IAA诱导或不使用植物激素诱导的生根效果更好。基因型、激素组合以及培养基中AgNO3的添加对再生植株的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MS+2 mg/L 6-BA+0.5 mg/L GA3+20μmol/L AgNO3培养基最有利于诱导再生植株分化;MS+0.2 mg/L NAA培养基最有利于诱导再生芽苗生根。

李楠,张恩慧,许忠民,陈丽潇,姜娇,曹丽红[3](2019)在《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为小孢子单胚再生双单倍体(DH)植株当年快速扩繁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DH15-1A的根段为外植体,设置预培养后再进行共培养和直接共培养2种培养方式,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4.5mg/L 6-BA+6mg/L AgNO3,再向其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45,0.03,0.025,0.018和0.015mg/L)的NAA,筛选适宜的培养方式和NAA质量浓度;选择根龄分别为15,20和25d的DH15-1A的根段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比较根龄的诱导效果;以DH15-1A、DH15-2B和DH15-3C无菌植株苗的须根作为外植体,分析基因型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共培养并选用MS+0.030mg/L NAA+4.5mg/L 6-BA+6mg/L AgNO3培养基可获得甘蓝根段诱导培养的最佳效果,其中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达100.0%,90.0%和430.0%,培养3周后分化芽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根龄20d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6.0%,并且愈伤分化芽点多,芽点周围褐化少,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4.0%和420.0%。DH植株基因型是决定根系再生植株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3个供试基因型中,以DH15-2B根段的再生效果最好,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83.3%,76.7%和430.0%。【结论】选用DH15-2B基因型甘蓝20d的根段在MS+0.03mg/LNAA+4.5mg/L 6-BA+6mg/L AgNO3培养基上培养,最有利于根段再生植株形成,植株再生率高达100%。

廖志强[4](2015)在《甘蓝型油菜花序生长调节因子基因BnTFL1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的优化》文中提出甘蓝型油菜属于十字花科,以收获种子为主要目的,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植株花序的生长与植株的角果数有较大关系,直接影响到油菜种子的产量。此外,油菜的开花期与成熟期相关性较大,而油菜成熟期的提早有利于稻-稻-油三熟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推广。TFL1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序生长和开花时间的重要基因,甘蓝型油菜的BnTFL1基因为拟南芥TFL1基因的同源基因。本实验对甘蓝型油菜BnTFL1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功能的研究。甘蓝型油菜的再生培养通常采用以去除子叶节的带柄子叶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的二步培养方法,即先将外植体置于预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再转到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诱导不定芽的生成。二步培养操作较繁琐,不定芽再生周期较长。目前油菜遗传转化以二步培养为基础,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转化周期较长。本研究创新性地以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带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只需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子叶节分生组织细胞形成不定芽的简单、快速、高频的一步培养体系以及基于一步培养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建立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的优点是简化了操作过程,显着缩短了转化周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得到了5个花序生长调节因子基因BnTFL1-1、BnTFL1-2、 BnTFL1-3、BnTFL1-4和BnTFL1-5及各基因相应的cDNA序列BnTFL1-1c、BnTFL1-2c、 BnTFL1-3c、BnTFL1-4c和BnTFL1-5c。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nTFL1-1c、 BnTFL1-2c、 BnTFL1-3c、BnTFL1-4c和BnTFL1-5c编码蛋白均具有PEBP结构域,为非跨膜亲水蛋白,位于细胞质中。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5个BnTFL1基因与其他植物的TFL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5个BnTFL1基因与拟南芥的TFL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其中BnTFL1-4和BnTFL1-5与TFL1的亲缘关系最近,BnTFL1-2次之, BnTFL1-1和BnTFL1-3与TFL1的亲缘关系最远,表明BnTFL1-1和BnTFL1-3的进化程度较高,BnTFL1-2进化程度中等,BnTFL1-4和BnTFL1-5的进化程度较低。2.对5个BnTFL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BnTFL1基因主要在茎尖、花和花蕾中表达。其中,BnTFL1基因在花芽分化期的茎尖中表达活性最强,在营养生长期的茎尖和抽薹现蕾初期的幼蕾中表达活性较强,在盛花期的花朵和花蕾中的表达活性则很弱。5个BnTFL1基因在同一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不相同,BnTFL1-4和BnTFL1-5表达活性较强,BnTFL1-1、 BnTFL1-2和BnTFL1-3表达活性较弱。3.克隆了BnTFL1-1基因的启动子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基因的启动子BnTFL1-3-promoter。应用PlantCARE分析发现,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中包含大量光反应元件,表明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属于光诱导型启动子,主要参与光信号诱导的开花调控。此外,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中还含有胚乳表达作用元件和植物胁迫相关的一些元件,表明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还可能与油菜的胚乳发育、抗病、抗逆等功能有关。4.获得了BnTFL1-1c基因转基因拟南芥植株,T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抽薹、开花和成熟明显比野生型晚,株高明显比野生型高,分枝数明显比野生型少,角果数明显比野生型少,但主枝角果数与野生型差异不大。表明BnTFL1-1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延迟植株的开花和成熟时间,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花序的生长,减少植株的分枝数量。BnTFL1-1基因的主要功能与拟南芥TFL1基因大体相同,不同的是,BnTFL1-1基因抑制植株的分枝,而TFZ1基因促进植株的分枝。5.获得了5株转BnTFL1基因RNAi油菜植株TY1、TY2、TY3、TY4和TY5。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TY1、TY2、TY3和TY4抽薹、现蕾、开花和成熟明显要早,株高明显要矮,分枝明显增多。表明BnTFLl基因的主要功能是推迟油菜植株的开花和成熟时间,促进油菜植株的营养生长和花序的生长,减少油菜植株的分枝数量。这与BnTFL1-1c在拟南芥中的功能表现一致。6.通过采用BnTFL1基因RNAi技术,获得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比野生型植株提早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为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快速获得早熟油菜种质资源材料开拓了一条新途径。7.建立了以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的一步培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为,切取5d苗龄中双11号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下胚轴置于MS+ 4.0mg/L 6-BA+30g/L sucrose+2.6g/L phytagel培养基中培养,5d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出8.0个不定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成功将BnTFLl基因RNAi重组载体转入中双11号中。整个转化周期从播种到得到生根抗性苗仅需大约70 d,而基于甘蓝型油菜下胚轴二步培养的遗传转化方法整个转化周期需要130 d左右,大大缩短了转化周期,简化了转化过程,提高了转化效率。8.建立了以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一步再生培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为,切取5d苗龄中双11号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带柄子叶置于MS+3.0mg/L 6-BA+30g/L sucrose+2.6g/L phytagel培养基中培养,5d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出5.5个不定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成功将BnTFL1基因RNAi重组载体转入中双11号中。整个转化周期从播种到得到生根抗性苗仅需大约70 d,大大缩短了转化周期,简化了转化过程,提高了转化效率。

谢景,李智军,卢文佳,曾晶[5](2015)在《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小孢子培养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为提高育种效率,众多学者对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因型、胚状体形态、长度及胚龄、基本培养基类型及培养基添加物、琼脂浓度、低温和弱光处理等方面对小孢子胚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单晓政,文正华,刘莉莉,姚星伟,江汉民,吴峰,牛国保,孙德岭[6](2014)在《松散型花椰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松散型花椰菜子叶型小孢子胚为外植体,研究冷处理、活性炭及AgNO3对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小孢子胚进行3 d的4℃冷处理培养,能提高其胚芽诱导率和胚芽数;培养基中添加1.0 g·L-1的活性炭对提高小孢子胚芽诱导率没有明显效果,但能有效减轻胚芽的玻璃化;添加5.0~7.0 mg·L-1的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有显着效果。

徐茜[7](2014)在《甘蓝型油菜抗草甘膦基因遗传转化及其抗性鉴定》文中认为草甘膦是一种高效的除草剂,对人畜危害较小,在土壤中容易分解,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抗草甘膦是油菜基因改良中的一个重点,本文以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大619为研究材料,探究了影响油菜高效再生和油菜下胚轴高效转化的诸多因素,并对经筛选得到的转基因油菜苗进行了PCR鉴定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本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油菜苗龄、草甘膦对油菜外植体再生频率及不同激素配比对再生芽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苗龄对油菜不同外植体分化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它们的最佳苗龄不同,6-7d苗龄的油菜子叶柄均有较高的愈伤率和分化率,8d苗龄的油菜下胚轴愈伤率和分化率最高。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浓度为13.0mg/L时,芽苗再生困难,可作为筛选浓度。生根阶段发现在添加有草甘膦的生根培养基上,无论1/2MS培养基还是MS培养基幼苗生根均受到了抑制,但是MS比1/2MS具有更高的生根率。2.农杆菌介导法中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需用抑菌剂控制农杆菌的生长,本实验选用250mg/L特美汀(Tim)作为抑菌剂浓度,实验发现250mg/L Tim能抑制农杆菌的生长,促进再生芽的分化。在预培养阶段发现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延长,外植体的褐化率明显降低,但是其出愈率和分化率并不与预培养天数成正比,3d是最佳预培养时间,能有效减少褐化现象,促进抗性芽苗分化。3.子叶柄和下胚轴的抗性芽苗再生方式不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子叶柄相对于下胚轴来说更难被转化,故本试验选用下胚轴作为转基因受体。在侵染阶段为了既降低农杆菌的伤害,又提高抗性芽苗分化,本实验侵染时间采用5min。筛选培养基中13mg/L草甘膦是较合适的筛选浓度。农杆菌侵染的油菜下胚轴外植体通过草甘膦筛选获得的抗性植株,经过PCR检测,鉴定为阳性转基因植株。

高立虎[8](2013)在《亚麻荠高效再生体系的创建及KLU转化亚麻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麻荠(Camelina sativa (L.)Crantz)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族(Sisymbrieae)亚麻荠属(Camelina),在欧洲曾被广泛种植。二战过后,由于油菜的引入及亚麻荠总体产量较低等原因,亚麻荠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急剧下滑,甚至到了灭绝的地步。近些年来由于亚麻荠具有抗旱、抗病虫害、耐盐碱等优良的农艺学特征;亚麻荠具有优良的油料品质,种子油中含有丰富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与市场上普通食用油相比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其种子油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燃料工业价值巨大。因此,亚麻荠这一古老的油料作物重新被研究者重视起来。本试验选用我国新疆野生小果亚麻荠(Camelina microcarpa)与从加拿大引进的亚麻荠(Camelina sativa)的春性杂种亚麻荠为实验材料,详细研究分析了外植体,植物激素浓度配比,外植体苗龄及硝酸银浓度等因素对亚麻荠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5-6天的亚麻荠无菌苗的子叶柄作为外植体,接种于MS+BA(1.0mg/L)+NAA(0.3mg/L)分化培养基上,可以获得最高的芽再生频率(30%)和再生芽数(4.3个)。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发现硝酸银对亚麻荠再生效率影响不显着,低浓度的硝酸银(2.5mg/L)对其分化能力有略微提高。随着硝酸银浓度的提高,硝酸银对亚麻荠的分化能力反而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成功创建了杂种亚麻荠的高效再生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亚麻荠的含油量,本研究成功克隆拟南芥胚珠组织特异性INNERNO OUTER基因的启动子(pINO)和拟南芥细胞色素P450KLUH基因(KLU),以pCAMBIA2301为起始载体,构建pCambia2301::pINO::KLU植物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GV310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Floral dip法转化亚麻荠,试验确定了Kan最适筛选浓度为50mg/L,并详细研究分析了农杆菌液浓度、渗入缓冲液对亚麻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液培养至OD600值为0.8,离心收集菌体后用等体积渗入缓冲液(1/2MS,蔗糖5%,Silwet L-77200μl/L,pH5.7)悬浮,待植株进入盛花期后转化亚麻荠的效率最高。Kan筛选收获的707粒T0代种子得到抗性苗107株,Kan检测阳性率为15%,PCR检测出13株阳性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8%。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亚麻荠遗传转化体系,为提高亚麻荠的油料品质及产量奠定了实验基础,同时为其他植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郝晓云,沈海涛,李鸿彬[9](2013)在《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再生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于文佳,侯喜林,赵晓嫚,刘照坤[10](2013)在《小菘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文中研究指明以7个基因型的小菘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基因型、培养方法、激素及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菘菜小孢子胚芽诱导率的最重要的因子;小菘菜小孢子培养初期用170 g.L-1蔗糖处理1 d后,更换培养基能显着提高小孢子的胚芽诱导率;0.05 mg.L-16-BA和0.2 mg.L-1NAA能促进小菘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添加0.1 mg.L-1GA3和0.3或0.4 mg.L-1AgNO3可显着提高小菘菜小孢子胚的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胚出芽数。

二、基因型和AgNO_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因型和AgNO_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油菜不同类型外植体组织培养及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1.2.2 苗龄对油菜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1.2.3 油菜子叶在2种分化培养基上的成苗率分析
        1.2.4 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油菜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1.2.5 预培养时间对油菜下胚轴分化再生成苗影响
        1.2.6 分化培养基中不同激素配比对油菜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1.2.7 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处理对不同油菜恢复系成苗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1.2.8 实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苗龄对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2.2 油菜子叶在分化培养基中的再生分析
    2.3 田间油菜腋芽和花托培养再生频率
    2.4 预培养激素配比对油菜下胚轴分化的影响
    2.5 预培养时间对油菜下胚轴分化出芽的影响
    2.6 分化培养基中不同激素配比对下胚轴两端愈伤出芽的影响
    2.7 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处理对不同油菜恢复系成苗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结论
4讨论

(2)激素组合等在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素对再生芽苗诱导的影响
    2.2 AgNO3在芽苗分化中的作用
    2.3 基因型对芽苗分化的影响
    2.4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3)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根系外植体培养
        1.2.2 根系再生植株培养方式与MS培养基中NAA适宜质量浓度的筛选
        1.2.3根系再生植株适宜根龄的筛选
        1.2.4不同基因型DH植株根系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1.2.5 数据计算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DH植株根段再生愈伤组织的形成
    2.2 培养方式与培养基中NAA质量浓度对甘蓝DH植株根段再生培养的影响
    2.3 根龄对甘蓝DH植株根段再生培养的影响
    2.4 甘蓝不同基因型DH植株根段的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
3 讨论
4 结论

(4)甘蓝型油菜花序生长调节因子基因BnTFL1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1.1 光周期途径
        1.2 春化作用途径
        1.3 自主途径
        1.4 赤霉素(GA)途径
        1.5 开花抑制基因FLC
        1.6 各途径之间信号整合因子
    2 TFL1基因研究进展
        2.1 PEBP基因家族
        2.2 TFL1基因的功能
        2.3 甘蓝型油菜BnTFL1基因的研究概况
    3 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再生培养研究概况
        3.1 外植体取材方式及部位
        3.2 培养方式
        3.3 预培养时间
        3.4 2,4-D
        3.5 6-BA
        3.6 NAA
        3.7 AgNO_3
        3.8 基因型
        3.9 苗龄
    4 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的遗传转化研究概况
        4.1 外植体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4.2 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4.3 共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4.4 抗生素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4.5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的影响
        4.6 AgNO_3对转化的影响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BnTF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油菜材料
        1.2 菌株与载体
        1.3 主要试剂
        1.4 培养基的配制
        1.5 主要仪器
        1.6 实验中使用的引物
        1.7 油菜基因组DNA的提取
        1.8 油菜茎尖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1.9 BnTFL1基因的基因组DNA和cDNA克隆
        1.10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1.11 回收DNA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及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1.12 阳性克隆的菌落PCR鉴定
        1.13 序列分析
        1.14 系统进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BnTFL1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2.2 BnTFL1-1p、BnTFL1-2p、BnTFLl-3p、BnTFL1-4p和BnTFL1-5p的分析
        2.3 BnTFL1基因组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BnTFL1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油菜材料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荧光定量实验中使用的引物
        1.5 样品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1.6 不同组织/器官中BnTFL1的表达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织/器官中BnTFL1的表达结果
        2.2 BnTFL1各同源基因特异荧光定量引物对的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2.3 BnTFL1各同源基因引物对的标准曲线
        2.4 UBC21基因引物的标准曲线和表达分析
        2.5 BnTFL1各同源基因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BnTFL1-1和BnTFL1-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油菜材料
        1.2 载体与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1.3 主要试剂
        1.4 LB培养基的配制
        1.5 主要仪器
        1.6 实验中使用的引物
        1.7 油菜基因组DNA的提取
        1.8 BnTFL1-1和BnTFL1-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1.9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1.10 回收DNA片段与pMD18-T载体的连接及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1.11 阳性克隆的菌落PCR鉴定
        1.12 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
        2.2 BnTFL1-1-promoter和BnTFL1-3-promoter的序列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BnTFL1基因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
    1 BnTFL1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分析
    2 BnTFL1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BnTFL1基因过表达载体PRI101-BnTFL1和RNAi载体pFCG5941-BnTFL1转化农杆菌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BnTFL1基因转化拟南芥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1.5 采用花序浸泡法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1.6 拟南芥转化体的筛选
        1.7 拟南芥转BnTFL1-1c基因T0代植株的PCR检测
        1.8 拟南芥转BnTFL1-1c基因T1代植株的种植
        1.9 拟南芥转BnTFL1-1c基因T1代植株的PCR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拟南芥转BnTFL1-1c基因T0和T1代植株的PCR检测
        2.2 拟南芥转BnTFL1-1c基因T1代植株的生长情况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BnTFL1基因RNAi载体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1.5 油菜的遗传转化
        1.6 抗性苗的PCR检测
        1.7 转基因植株的观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
        2.2 抗性苗PCR检测结果
        2.3 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情况观测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再生培养及遗传转化的优化
    1 材料和试剂
        1.1 材料
        1.2 试剂和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1.5 实验中使用的引物对
    2 甘蓝型油菜子叶遗传转化研究
        2.1 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子叶一步培养的研究
        2.2 基于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子叶一步培养的遗传转化方法
    3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研究
        3.1 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下胚轴一步培养的研究
        3.2 基于甘蓝型油菜含子叶节分生组织的下胚轴一步再生培养的遗传转化方法
    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5 结果与分析
        5.1 6-BA和NAA对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影响
        5.2 AgNO_3对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影响
        5.3 不同苗龄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情况
        5.4 A3-1培养基诱导不同基因型油菜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结果
        5.5 基于甘蓝型油菜子叶一步再生培养的遗传转化结果
        5.6 6-BA和NAA对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影响
        5.7 AgNO_3对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影响
        5.8 不同苗龄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再生培养的情况
        5.9 基于甘蓝型油菜下胚轴一步培养的遗传转化结果
    6 讨论
        6.1 激素
        6.2 AgNO_3
        6.3 基因型
        6.4 苗龄
        6.5 一步培养及遗传转化
    7 小结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
    2.1基因型
    2.2胚状体的形态、长度及胚龄
        2.2.1胚状体形态
        2.2.2胚状体长度
        2.2.3胚龄
    2.3基本培养基类型
    2.4培养基添加物
        2.4.1激素
        2.4.2硝酸银
        2.4.3活性炭
    2.5琼脂浓度
    2.6温光处理
        2.6.1低温处理
        2.6.2弱光处理
3展望

(6)松散型花椰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冷处理对小孢子胚芽再生的影响
    2.2 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芽再生的影响
    2.3Ag NO3在小孢子胚芽再生中的作用
    2.4 再生苗的继代、生根和移栽
3结论与讨论

(7)甘蓝型油菜抗草甘膦基因遗传转化及其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油菜研究进展
        1.1.1 油菜转基因方法
        1.1.2 转基因油菜外植体
        1.1.3 转基因油菜的不同靶基因
        1.1.4 转基因油菜存在的问题
    1.2 油菜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1.2.1 基因型对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
        1.2.2 苗龄对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
        1.2.3 培养基对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
        1.2.4 褐化以及玻璃化现象
    1.3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转化体系研究
        1.3.1 油菜外植体类型的选择
        1.3.2 外源物的添加
        1.3.3 农杆菌的侵染浓度以及时间
        1.3.4 预培养以及共培养
        1.3.5 抗生素的使用
    1.4 草甘膦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外植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2.2.3 无菌油菜苗外植体的准备及接种
        2.2.4 不同苗龄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2.5 不同草甘膦浓度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2.6 优化生根条件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苗龄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3.2 不同草甘膦浓度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3.3 优化生根条件
    2.4 讨论
        2.4.1 不同苗龄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4.2 不同草甘膦浓度对油菜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4.3 优化生根条件
3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高效转化体系建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3.2.3 检测目的基因及转化植株
        3.2.4 特美汀浓度的选择
        3.2.5 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3.2.6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2.7 草甘膦对转化的影响
        3.2.8 转化植株的生根、移栽以及春化
        3.2.9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质粒以及阳性农杆菌菌液PCR检测
        3.3.2 特美汀浓度的选择
        3.3.3 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3.3.4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3.5 草甘膦对转化的影响
        3.3.6 抗性植株的PCR鉴定
    3.4 讨论
        3.4.1 特美汀浓度的选择
        3.4.2 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
        3.4.3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4.4 草甘膦对转化的影响
4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5 参考文献

(8)亚麻荠高效再生体系的创建及KLU转化亚麻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符号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亚麻荠研究进展
        1.1 亚麻荠的优良栽培特性
        1.2 亚麻荠极高的食用价值
        1.3 亚麻荠的工业价值
        1.4 现代生物技术对亚麻荠育种的影响
    2 芸薹属油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2.1 基因型
        2.2 外植体
        2.3 激素
        2.4 不同苗龄外植体
        2.5 AgNO_3
    3 KLU 基因研究概况
    4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4.1 依赖组织培养的植物遗传转化
        4.2 不依赖组织培养的植物遗传转化
第二章 pINO 启动子和 KLU 基因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植物材料
        1.3 生化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pINO 启动子和 KLU 基因的克隆
        2.2 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2301::pINO::KLU 的构建
        2.3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 GV3101
    3 结果与分析
        3.1 pINO 启动子和 KLU 基因的克隆
        3.2 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2301::pINO::KLU 的构建
        3.3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
第三章 亚麻荠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培养基
        1.3 无菌苗的获得
        1.4 外植体的准备及接种
        1.5 芽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优亚麻荠种子消毒方法
        2.2 不同激素类型和浓度对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的影响
        2.3 外植体苗龄对子叶柄分化的影响
        2.4 硝酸银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5 再生芽增殖培养及生根
第四章 KLU 基因转化亚麻荠的初步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植物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亚麻荠的准备
        2.2 最适 Kan 筛选浓度的确定
        2.3 农杆菌介导的 Floral dip 方法转化亚麻荠
        2.4 T0 代种子的 Kan 筛选
        2.5 抗性苗的 PCR 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适 Kan 筛选浓度的确定
        3.2 农杆菌介导亚麻荠荠遗传转化的影响分析
        3.3 T0 代种子的 Kan 筛选
        3.4 转基因抗性苗的 PCR
第五章 讨论
    1 亚麻荠高效再生体系的创建
    2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亚麻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技术路线图
附录二 pCambia2301::pINO::KLU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流程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再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种子消毒与无菌苗的获得
        1.2.2 不同苗龄的幼苗对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外植体生芽的影响
        1.2.3 不同预处理下外植体芽的分化
        1.2.4 不同分化培养基中外植体芽的分化
        1.2.5 增殖和壮苗
        1.2.6 生根及移栽
2 结果
    2.1 苗龄对下胚轴和带柄子叶生芽的影响
    2.2 预培养时间及培养浓度对下胚轴和带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率的影响
    2.3 经预培养后不同配比浓度生长调节剂对下胚轴和子叶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2.4 增殖与壮苗
    2.5 生根与移栽
3 讨论
4 结论

(10)小菘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小孢子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
    1.3 培养液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1.4 6-BA和NAA对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1.5 激素对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影响
    1.6 AgNO3对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影响
    1.7 小孢子胚芽的继代、生根及驯化移栽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孢子离体培养的生长发育观察
    2.2 不同基因型小孢子胚诱导的差异比较
    2.3 培养液对小菘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4 6-BA和NAA对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2.5 激素对小孢子胚芽分化的影响
    2.6 AgNO3对小菘菜胚芽分化的影响
3 讨论

四、基因型和AgNO_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菜不同类型外植体组织培养及再生研究[J]. 万丽丽,王转茸,辛强,洪登峰,杨光圣.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
  • [2]激素组合等在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中的作用[J]. 耿思宇,张姗姗,徐培林,王景雪.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5)
  • [3]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研究[J]. 李楠,张恩慧,许忠民,陈丽潇,姜娇,曹丽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4]甘蓝型油菜花序生长调节因子基因BnTFL1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的优化[D]. 廖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5]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J]. 谢景,李智军,卢文佳,曾晶. 种子, 2015(08)
  • [6]松散型花椰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研究[J]. 单晓政,文正华,刘莉莉,姚星伟,江汉民,吴峰,牛国保,孙德岭. 天津农业科学, 2014(06)
  • [7]甘蓝型油菜抗草甘膦基因遗传转化及其抗性鉴定[D]. 徐茜. 浙江大学, 2014(03)
  • [8]亚麻荠高效再生体系的创建及KLU转化亚麻荠研究[D]. 高立虎.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9]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再生体系研究[J]. 郝晓云,沈海涛,李鸿彬.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4)
  • [10]小菘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J]. 于文佳,侯喜林,赵晓嫚,刘照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标签:;  ;  ;  ;  ;  

基因型和AgNO_3对欧洲油菜子叶外植体植物再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