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1](2019)在《南方红豆杉种子层积中形态、生理变化及离体胚培养过程中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季节的变温:春季(22.1℃/12.7℃)、夏季(32.4℃/23.5℃)、秋季(23.9℃/14.3℃)、冬季(11℃/2.8℃),以及户外条件下层积12个月,研究不同温度层积处理对种子形态及生理的影响;为了解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情况,以南方红豆杉种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萌发阶段种胚基因表达差异及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方红豆杉种皮具透水性,种子休眠不是由种皮特征引起,种子成熟时胚尚小,还未完全发育,种子经一段时间的户外层积后萌发,种子休眠类型为简单形态生理休眠。(2)南方红豆杉种子经不同温度层积处理(冬季温度除外)12个月后,种胚胚长、E:S(胚长:胚乳长)和裂口率等指标均随层积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经过9个月户外自然层积种子胚长、胚率、裂口率达到最大。(3)经不同温度层积处理12个月后,种子AB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GA和IAA含量无明显变化。GA/ABA和IAA/ABA比值在层积过程中增大,户外层积的种子经9个月处理之后GA/ABA及IAA/ABA比值达到最大。(4)在不同层积处理下南方红豆杉种子内含贮藏物质含量变化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层积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W”型变化,先减少后增加;淀粉与脂肪含量减少。(5)分析讨论南方红豆杉种胚解除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通过测序,共得到78154个Unigenes,种胚萌发不同阶段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在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过程中,ABA的上游合成基因表达并不活跃,但ABA下游代谢基因表达比较活跃,GA的合成基因表达活跃,说明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与ABA降解、GA的合成相关。
王海南[2](2012)在《紫椴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紫椴(Tilia amurensis)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但是深休眠的特性影响了其种群的繁殖。目前国内关于这个树种的种子休眠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对紫椴种子种皮透性,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萌发抑制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及休眠解除的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紫椴种子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紫椴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差。说明其种皮中含有致密层,不易吸水。紫椴种子中果皮、种皮与胚乳(胚)中均含有萌发抑制物质,且按照抑制活性比较,种皮>果皮>胚乳(胚)。各部位浸提液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活性增强;浓度降低,则抑制活性减弱。胚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活性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甲醇相,对白菜种子胚根长抑制活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相>水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甲醇相;种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大小顺序则是甲醇相>水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果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大小顺序则是甲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2)在低温层积的进行过程中,紫椴种子中IAA含量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含量后有所下降;ABA含量则是持续减少;ZT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继而回升的趋势。IAA/ABA比值先上升后下降,ZT/ABA比值比值先上升后下降,再有所上升。(3)紫椴种子通过GC-MS检测到的化合物主要为有机酸,不饱和类酯,醇,酮,苯酚。含量较大的为二氯乙酸、丙二酸、硫氰酸、壬酸、邻苯二甲酸、丁二酸、己二酸、戊酸、17-十八炔酸、氟苯甲酸、辛酸、十五烷酸。(4)紫椴种子快速实现催芽的方法是:机械去掉种子果皮,以100℃高温水快速烫种、用浓度为100mg·L-1的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浸种、先15-20℃混沙层积5d、后0-5℃混沙层积15d的变温层积,1个月内可显着催芽,发芽率达到70.2%。
马艳萍[3](2010)在《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桃历来以干制为主。目前,鲜食核桃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诸多的医疗保健作用及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因其脂肪、水分含量很高,发芽、发霉现象成为贮藏中的主要问题,也成为限制其贮藏保鲜技术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辽河4号(L4)、西扶1号(X1)和西扶2号(X2)鲜食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它们在冷藏条件下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选择其中耐贮性强的L4品种,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处理,从辐照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胚芽细胞超微结构及核桃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L4、X1和X2三品种鲜食核桃在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及VE等营养品质指标,酸价(AV)和过氧化值(PV)两个主要油脂品质指标及贮藏效果(好果率、感官品质)的测定,发现贮藏初期(15d)鲜食核桃呼吸强度迅速下降后维持在很低水平;脂肪含量贮藏90d内变化不大,之后迅速降低;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不饱和脂肪酸及VE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AV及PV呈现增大趋势;贮藏中后期(60d后),其好果率及感官品质急剧下降。表明鲜食核桃品种间各指标差异较大,其中L4品种具有较好的耐贮性和高的营养价值,60d为鲜食核桃的适宜贮藏期限。(2)通过对L4鲜食核桃与干核桃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贮藏期间鲜食核桃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尤其对氨基酸及γ-VE含量的保存有利,鲜食核桃中二者的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干核桃;脂肪、蛋白质、VE总量及δ-VE含量与干核桃差异不显着(P>0.05)。(3)对L4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发芽时间等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L4鲜食核桃不具有明显的生理休眠特性;根据呼吸强度、营养成分、酶活性等多指标对贮藏时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鲜食核桃的萌发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第Ⅰ期(0~20d)为鲜食核桃胚芽萌动期,为萌发前的准备阶段;第Ⅱ期(20~30d)处于快速发芽期,大量的种子开始发芽;第Ⅲ期(30~40d)为芽体速生期,此期核桃发芽率增加非常缓慢,但芽体生长迅速,芽长快速增加。(4)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贮藏中各指标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影响的数学模型符合二次多项式Y=0.1683X2-7.2101X+156.12;脂肪、可溶性总糖、MDA含量、POD活性均与贮藏时间呈现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2838X+52.503、Y=0.045X+1.8822、Y=0.0397X+3.7639和Y=-0.3072X+4.121,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8**、0.74*和0.8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贮藏时间的回归模型为四次多项式,游离氨基酸含量、LOX、SOD及CAT活性与贮藏时间的回归模型均为三次多项式。(5)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减缓了鲜食核桃常温贮藏期间脂肪、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增加了MDA含量,提高了POD活性,抑制了LOX、LPS、SOD、CAT等酶的活性,使其种子活力逐渐下降,最终失去萌芽能力。试验确定≥0.05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可完全抑制鲜食核桃贮藏中的萌芽现象。(6)内源激素ABA、GA3、IAA及ZR是影响鲜食核桃胚芽萌发的重要因素,其中ABA是萌芽抑制物质,GA3、IAA、ZR是促进物质;胚芽的萌发不仅与各内源激素含量的绝对值有关,还与GA3/ABA、IAA/ABA和ZR/ABA的比值有关;0.1kGy、1.0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提高了鲜食核桃胚芽中的ABA含量,降低了GA3、IAA、ZR含量及三者与ABA的比值,利于其贮藏保鲜。(7)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辐照处理对鲜食核桃贮藏期间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表明辐照引起了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显着变化,对细胞形态及细胞壁破坏尤为突出,细胞变长或呈凹凸状,细胞壁变薄或不连续,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减少,线粒体内嵴少且模糊;细胞核核仁破损或位置偏离中央;延缓了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速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和贮藏期的延长,其胚芽细胞损伤渐趋加重,以萌发期的损伤最为明显,致使细胞分裂受阻,抑制其萌发。(8)在0.1kGy、0.5kGy、1.0kGy和5.0kGy的辐照剂量处理中,以0.5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鲜食核桃冷藏期间的SOD、CAT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抑制了POD、LOX活性,降低了PV值,并对脂肪、脂肪酸、氨基酸及VE等营养成分的保存效果尤为明显,具有明显的贮藏保鲜效果,确定0.5kGy为鲜食核桃最佳辐照剂量。
谭晰,朱列书[4](2009)在《烟草种子的休眠和贮藏方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其有益的生物学适应特性。本文根据种子休眠研究所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对烟草种子可能存在的休眠机制、休眠破除方法以及相应的贮藏方式进行了综合论述。
刁永强[5](2009)在《新疆野生杏生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新疆伊犁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资源研究发展中心的原生野生杏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生殖过程中的花芽分化、开花生物学、传粉、受精及种子萌发等关键问题,初步揭示了新疆野生杏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野生杏的花芽形态分化始于6月下旬,经历了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在前一年秋季完成各部分原基分化后,次年春季在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分化的基础上完成性器官的分化,形成雌雄蕊,雌雄蕊完成分化后便进入花期。2.新疆野生杏树开花期在3月底4月初,持续约8~9d;从花芽开始膨大到落花期末,持续30d左右;不同野生杏单株之间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比例差异很大。3.新疆野生杏单株间的花粉量存在很大差异;供试六株野生杏中每枚花药花粉量平均为1516粒。本试验区域的野生杏花粉形态为长球形至超长球形,中等大小;花粉个体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萌发孔属三沟;花粉的外壁具条纹状纹饰,条纹间常具小穴或穿孔,应归属于普遍联合的N3P4C5类型。4.新疆野生杏花粉常温保存3d以内具有较高活力,萌发率能达到90.0%以上;花粉常温保存至30d丧失活力;野生杏花粉在培养基D(1%琼脂+10%蔗糖+0.01%硼酸)上的萌发率最高,为75.4%;适宜浓度的蔗糖及硼酸对新疆野生杏花粉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5.新疆野生杏完成授粉15d后,在自花授粉试验中各单株均坐果,且坐果率均≥6%,表现为自交亲和;5株野生杏人工异花授粉的平均坐果率为60.9%,比自花、自然授粉均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亲和性。6.低温层积能有效地解除新疆野生杏种子的休眠。5号野生杏种子在层积80d后,发芽率达到88.0%;适宜浓度的GA3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解除野生杏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6号带壳种子与去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均为100mg/L,发芽率分别为86.7%、100%,而7号带壳种子的最适GA3浓度为300mg/L,发芽率为70.0%;GA3对8号带壳种子的萌发作用不明显,300mg/L的GA3反而降低了8号带壳种子的发芽率,说明GA3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
张伟锋[6](2008)在《青州蜜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州蜜桃系山东省青州市栽培历史悠久的地方名优特产,以味甜、肉细、晚熟、耐贮运而着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优质果品。青州蜜桃上市时间恰逢国庆前夕,是人们馈赠之佳品。本试验对青州市弥河镇青州蜜桃在2005年至2007年生长的物候期、生物学习性、开花、座果以及果实发育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州蜜桃的花期一般为8~9天,花期的长短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与施入有机肥料的多少和化肥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施入的有机肥多,花期短,开花整齐。同等条件下施用控释肥处理也具有花期短,开花整齐的效果。2.青州蜜桃的花朵直径一般在3.02cm~4.19cm,花朵直径的大小与施肥有关,施肥对花朵最小直径比其对花朵最大直径的影响要明显的多。3.影响青州蜜桃果实迅速膨大期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旬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旬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主要影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旬平均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长,果实积累的可溶性固形物就越多。降水量主要影响果实的果重,且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越多果重越大。4.疏花疏果对青州蜜桃的果实均重有直接的影响。重疏花处理的果实均重比轻疏花和不疏花处理的果实均重有显着性差异。5.青州蜜桃的果实均重与施用的有机肥水平有关。每667 m2施用9600 kg有机肥处理的桃树平均单果重明显高于每667 m2施用2400 kg有机肥和空白不施有机肥处理的桃树,次序是每667 m2施用9600 kg有机肥>每667 m2施用2400 kg有机肥>空白不施有机肥。6.青州蜜桃的果实均重随施用化肥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施用同样数量的不同种类化肥,果实均重差异明显,平均单果重大小次序是控释肥>常规化肥(尿素)>减氮控释肥7.不同水平的有机肥和不同种类的化肥处理,对青州蜜桃果实的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都有影响。施用有机肥水平越高,果实的综合性状越好。施用控释肥要比施用尿素、减氮控释肥的综合性状要好。8.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对果实后期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叶面施肥能够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有效地降低酸的含量,使果实的糖酸比提高,果实口感更好。9.通过疏花疏果试验处理进行效益分析发现,重疏花处理的收益最高;在不同水平的有机肥试验处理中,每667 m2施用9600 kg有机肥收益最高;在不同种类化肥试验的处理中,施入控释肥的收益最高。
赵胜利[7](2008)在《桃梨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及试管苗种质保存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木本果树桃和梨的成熟种子、成年茎段为材料,进行桃梨的再生体系建立和离体种质保存研究。试验主要以山毛桃和鸭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桃和梨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试管苗离体保存研究,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桃正常苗与茎尖枯死苗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分析,以期为桃梨的离体繁殖和离体种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桃离体再生体系建立。桃种子最佳消毒方法:75%酒精(30s)+0.1%的HgCl2(5 min)+无菌水(24 h)+0.1%的HgCl2(3 min);种子去除种皮萌发率最高;芽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G+6-BA0.5 mg·L-1+IBA0.2 mg·L-1培养基;桃成年茎段在福州取材的最佳时期为秋季9-10月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01 mg·L-1。2.桃胚离体培养和种质保存研究。研究表明:桃胚培养苗顶端茎尖枯死在山毛桃、白凤、青州蜜桃等不同品种上普遍存在:培养基G上苗的枯死率小于MS、B5、White培养基;变温或适当低温可以减少或消除顶端茎尖枯死;培养基G附加蔗糖80 g·L-1可以延缓发生时间或减少茎尖枯死的数量;低浓度的6-BA和GA3能够延缓或减轻茎尖枯死的发生,随着浓度提高枯死率有上升趋势。桃试管苗生根可以延长保存时间,苗也比较健壮;桃最佳保存培养基为G+KT0.5 mg·L-1+IBA0.2 mg·L-1+30 g·L-1蔗糖+6 g·L-1琼脂。3.桃正常苗与顶端茎尖枯死苗子叶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茎尖枯死苗中铁的含量比正常苗子叶中的含量低,元素Cr的含量比后者高;在离体培养枯死苗子叶中Mn的含量比室外培养正常苗子叶的含量低,而Cu、Zn的含量比后者高;元素Cu和Zn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死苗的子叶中的含量比未萌发种子中的含量低,而Cr的含量比后者高。4.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梨种子在离体培养时需去除种皮,最佳萌发培养基为MS+30 g·L-1蔗糖+6 g·L-1琼脂,发芽率为86.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L2培养基:MS+6-BA0.5 mg·L-1IBA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为3.12;生根最佳诱导培养基为g3培养基:1/4 MS+NAA 0.3 mg·L-1+IBAO 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生根率为63.26%;生根数最佳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0 mg·L-1+IBA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生根数为4.125条/株。5.梨试管苗离体种质保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光照强度500 lx、添加活性炭3 g·L-1、大量元素减3/4、添加PP333 10~15 mg·L-1、琼脂+水的空白培养基、添加甘露醇10 g·L-1结合30 g·L-1蔗糖、添加琼脂8 g·L-1、添加甘露醇60 g·L-1、添加ABA0.5 mg·L-1等方法对梨试管苗进行了保存,最好的已保存6个月,存活率在95%以上。
韩明玉[8](2004)在《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e)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文中指出油桃是目前我国桃生产和育种的主要方向,开展油桃生物学特性和早熟杂种提高出苗率研究对油桃栽培和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8号”普通桃为对照,对“秦光”油桃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波相进行了系统观察;针对油桃容易裂果的特性,通过电镜扫描,观察果皮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以油桃杂种、山桃、甘肃桃、杏、马哈利樱桃为试材,研究了普洛马林、GA3、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破除种子休眠的效应;通过对影响早熟油桃杂种胚培养因子如培养基、调节剂种类和浓度、低温处理时间、移栽方法等的筛选,建立了一套成苗率较高的早熟油桃胚培养技术体系。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秦光”油桃果实生长曲线和落果波相与普通桃有一定的差异“秦光” 油桃其果实生长曲线也可分为三个时期,但硬核期果实生长速率较普通桃快;“秦光”油桃落果较重,落果波相可分为四个时期,落果高峰出现在硬核前期。油桃果皮、果肉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关系密切普通桃果面有密集的茸毛保护,果皮细胞厚、层数多、多横向排列,且紧密而间隙小,着色期果肉细胞膨大速率慢,因而不易裂果。油桃果面没有茸毛保护,除气孔外,果面还有波纹状的裂痕,果皮细胞薄、多纵向排列,且松散而间隙大,着色期果肉细胞膨大速率快,因而易裂果。3.普洛马林、GA3能有效破除核果类种子的休眠GA3 0.5μg·g-1、普洛马林3.0μg·g-1能有效破除桃、杏种子休眠,幼苗生长基本良好,浓度过低破除休眠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幼苗生长不良;BA对破除种子休眠及幼苗生长均达不到生产要求。普洛马林1.0~5.0 μg·g-1均能有效提高层积马哈利樱桃出苗率,3.0μg·g-1对破除休眠的效果最好;GA3、BA对破除休眠效果不明显。4.建立了一套成苗率较高的早熟油桃胚培养技术体系WPM是早熟油桃胚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其最高萌发率为95.56%;不同成熟期的早熟油桃品种对低温处理的要求时间不同,成熟早的品种对低温要求时间长,成熟晚的时间要求相对较短;1mg/L 6-BA+0.2mg/L IBA+0.1mg/L GA3能有效破除早熟油桃的休眠,且幼苗生长良好;早熟油桃胚培养适宜pH范围为5.7~6.3,成熟早的品<WP=8>种,对培养基pH值的要求相对越高;对试管苗的移栽采用白天口杯罩住,夜间揭开,持续5~7d,每3d使用多菌灵灌根一次,能有效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孙跃春,樊奋成[9](2003)在《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 种子层积处理是打破种子休眠的一种重要方法,且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但在生产中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1层积中种子发霉腐烂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1-10℃),真菌等微生物仍能活动,造成层积种子发霉腐烂。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对种子进行精选,
二、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红豆杉种子层积中形态、生理变化及离体胚培养过程中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种子休眠研究概况 |
1.1.1 种子休眠类型 |
1.1.2 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 |
1.1.3 种子休眠与萌发分子研究 |
1.2 南方红豆杉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南方红豆杉研究现状 |
1.2.2 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研究现状 |
1.3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本课题立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南方红豆杉种子生物学特性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种子的形态特征 |
2.2.2 种子含水量测定 |
2.2.3 种子透水性研究 |
2.2.4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2.2.5 种子发芽测定 |
2.3 结果分析 |
2.3.1 种子基本特征 |
2.3.2 种子透水性 |
2.3.3 种子生活力及发芽能力 |
2.4 讨论 |
第3章 种子层积处理过程中胚大小及激素变化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不同温度层积处理 |
3.2.2 户外层积处理 |
3.2.3 南方红豆杉种胚大小测定 |
3.2.4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胚变化 |
3.3.2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激素含量变化 |
3.3.3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激素比值变化 |
3.3.4 户外层积处理对种子激素影响 |
3.3.5 南方红豆杉胚生长与内源激素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4.1 种子休眠类型 |
3.4.2 温度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影响 |
3.4.3 激素对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4章 种子层积处理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4.2.2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4.2.3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4.3.2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4.3.3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淀粉含量的变化 |
4.3.4 不同变温层积处理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
4.3.5 户外层积处理对种子内含物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南方红豆杉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4.4.2 南方红豆杉种子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变化 |
4.4.3 南方红豆杉种子粗脂肪含量变化 |
第5章 南方红豆杉离体胚培养过程中转录组分析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离体胚的获取 |
5.2.2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5.2.3 测序数据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离体胚生长与显微结构变化 |
5.3.2 RNA质量检测 |
5.3.3 转录组组装结果 |
5.3.4 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
5.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5.3.6 基于转录组对胚萌发过程中ABA和 GA分析 |
5.4 讨论 |
5.4.1 南方红豆杉种胚离体培养变化 |
5.4.2 南方红豆杉胚转录组测序与注释 |
5.4.3 南方红豆杉种胚萌发过程中ABA和 GA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2)紫椴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紫椴简介 |
1.1.1 紫椴的形态特征 |
1.1.2 紫椴的保护价值 |
1.2 种子休眠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进展 |
1.2.2 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3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进展 |
1.3 植物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概况 |
1.3.1 发芽抑制物质的种类 |
1.3.2 内源抑制物质的意义 |
1.3.3 发芽抑制物质的消除方法 |
1.4 椴树属树种种子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1.4.1 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原因 |
1.4.2 椴树属树种种子休眠解除的方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紫椴种皮透性及种子浸提物的生物效应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种皮的透水性 |
2.2.2 种子浸提物的生物效应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紫椴种子在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层积过程中种子萌动的变化 |
3.2.2 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 |
3.2.3 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
3.2.4 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紫椴种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紫椴种子种皮中各有机相抑制物质的GC-MS测定 |
4.2.2 紫椴种子果皮中各有机相抑制物质的GC-MS测定 |
4.2.3 紫椴种子胚乳(胚)中各有机相抑制物质的GC-MS测定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紫椴种子解除休眠的方法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影响催芽效果的主导因子 |
5.2.2 不同浸种处理的催芽效果 |
5.2.3 不同浓度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浸种·处理的催芽效果 |
5.2.4 层积处理的催芽效果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核桃概况 |
1.1.1 核桃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核桃的生产概况 |
1.1.3 核桃的市场营销 |
1.1.4 核桃的营养成分与功能 |
1.1.5 核桃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 坚果种子休眠特性及萌发生理研究进展 |
1.2.1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分类 |
1.2.2 坚果种子休眠及萌发生理研究进展 |
1.3 辐照技术在坚果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
1.3.1 辐照的基本原理及优越性 |
1.3.2 辐照技术在坚果保鲜中的应用 |
1.3.3 辐照对坚果营养成分的影响 |
1.3.4 辐照对坚果采后生理的影响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品种鲜食核桃冷藏中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变化 |
2.2.2 鲜食核桃品质的变化 |
2.2.3 鲜食核桃及干核桃贮藏期间营养成分变化比较 |
2.3 讨论 |
2.3.1 鲜食核桃呼吸强度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
2.3.2 鲜食核桃中VE、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 |
2.3.3 鲜食核桃水分含量与油脂酸败的关系 |
2.3.4 品种对鲜食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2.3.5 鲜食核桃与干核桃贮藏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 |
2.3.6 鲜食核桃的贮藏效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及其萌芽生理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鲜食核桃的休眠特性 |
3.2.2 呼吸强度的变化 |
3.2.3 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3.2.4 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3.2.5 MDA含量的变化 |
3.2.6 LOX活性的变化 |
3.2.7 LPS活性的变化 |
3.2.8 SOD活性的变化 |
3.2.9 CAT活性的变化 |
3.2.10 POD活性的变化 |
3.2.11 鲜食核桃萌发前后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2.12 贮藏时间对鲜食核桃各指标影响的回归分析 |
3.2.13 贮藏期内各指标变化的综合分析 |
3.3 讨论 |
3.3.1 辐照对鲜食核桃的休眠特性的影响 |
3.3.2 鲜食核桃的萌芽生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和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4.2.2 辐照对鲜食核桃常温、冷藏期间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
4.2.3 辐照对鲜食核桃变温贮藏期间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
4.2.4 鲜食核桃贮藏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间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鲜食核桃胚芽的萌发与各内源激素的关系 |
4.3.2 鲜食核桃胚芽的萌发与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之间的关系 |
4.3.3 温度对鲜食核桃休眠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3.4 辐照处理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及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贮藏期间胚芽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贮藏初期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2.2 常温贮藏40d时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2.3 冷藏120d时胚芽细胞的超微结构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辐照对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辐照剂量对鲜食核桃采后生理的影响 |
6.2.2 辐照对鲜食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辐照对鲜食核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
6.3.2 辐照对鲜食核桃呼吸强度的影响 |
6.3.3 辐照对鲜食核桃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6.3.4 辐照对鲜食核桃营养品质的影响 |
6.3.5 辐照对鲜食核桃PV的影响 |
6.3.6 辐照对鲜食核桃感官品质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新疆野生杏生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新疆野生杏的研究进展 |
1.1 新疆野生杏的研究概况 |
1.1.1 新疆野生杏的起源及地理分布 |
1.1.2 新疆野生杏种质资源及生物学习性 |
1.2 花芽分化及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
1.2.1 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
1.2.2 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
1.3 授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
1.3.1 花粉形态及活力鉴定研究 |
1.3.2 授粉生物学研究 |
1.3.3 昆虫传粉研究 |
1.4 繁殖方式的研究 |
1.4.1 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
1.4.2 种子的休眠与层积处理 |
1.4.3 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4.4 杏的无性繁殖方式研究 |
1.5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新疆野生杏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1.2 观察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野生杏花芽形态分化的时期及分化各阶段的细胞学特征 |
2.2.2 野生杏花芽形态分化的分化特点 |
2.2.3 野生杏花器原基的后继发育 |
2.3 讨论 |
第三章 新疆野生杏开花生物学及授粉受精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开花物候期观察 |
3.1.2 花器官调查 |
3.1.3 不同授粉方式试验研究 |
3.1.4 昆虫访花行为及习性观察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野生杏开花物候期观察 |
3.2.2 野生杏不同花型观察 |
3.2.3 花器官形态特征观察 |
3.2.4 野生杏授粉受精及坐果率研究 |
3.2.5 野生杏昆虫访花行为及习性观察 |
3.2.6 野生杏花期冻害观察 |
3.3 讨论 |
3.3.1 不同野生杏开花物候期差异原因 |
3.3.2 野生杏花不同部位及不同时期冻害分析 |
3.3.3 不同野生杏类型及其不同类型结果枝的不完全花率的差异 |
3.3.4 野生杏不同授粉方式结实率比较 |
第四章 新疆野生杏花粉量、花粉形态及花粉活力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花粉的采集 |
4.1.2 野生杏花粉量的测定 |
4.1.3 野生杏花粉形态观测 |
4.1.4 野生杏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的筛选及萌发率的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单株野生杏花粉量的差异比较 |
4.2.2 野生杏花粉形态研究 |
4.2.3 不同培养基对野生杏花粉萌发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新疆野生杏种子萌发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种子低温层积处理 |
5.1.2 激素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层积时间对野生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2 不同层积时间与GA3 处理对野生杏带壳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3 不同层积时间与GA3 处理对野生杏去壳种子萌发的影响 |
5.2.4 不同层积时间与GA3 处理对野生杏去皮种子萌发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解除野生杏种子的休眠 |
5.3.2 一定浓度的GA3 对野生杏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
5.3.3 野生杏的种壳(内果皮)和种皮对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和阻碍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青州蜜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桃产业发展概况 |
1.1.1 世界桃产业的发展概况 |
1.1.2 中国桃产业发展历史和概况 |
1.1.3 山东桃产业发展概况 |
1.1.4 青州蜜桃的栽培历史与现状 |
1.1.5 青州蜜桃现有主要栽培品种 |
1.1.5.1 早熟青州蜜桃品系 |
1.1.5.2 青州蜜桃晚熟红皮品系 |
1.1.5.3 晚熟白皮品系 |
1.1.5.4 极晚熟蜜桃品系 |
1.1.5.5 青州光桃品系 |
1.1.5.6 当前栽培青州蜜桃品种 |
1.1.6 青州蜜桃的经济价值和利用 |
1.2 青州蜜桃的栽培环境条件 |
1.2.1 气候条件 |
1.2.2 土壤条件 |
1.3 青州蜜桃的生物学特征 |
1.3.1 物候期 |
1.3.2 青州蜜桃的枝梢生长习性 |
1.3.3 青州蜜桃的花芽分化 |
1.3.4 青州蜜桃的果实发育 |
1.4 青州蜜桃的栽培技术与品质形成 |
1.4.1 苗木繁育 |
1.4.1.1 实生苗的培育 |
1.4.1.2 嫁接苗的繁育 |
1.4.2 青州蜜桃的园地建设 |
1.4.3 青州蜜桃的栽培管理 |
1.4.4 果实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2.1 疏花疏果试验 |
2.1.2.2 施肥试验 |
2.1.2.3 叶面肥试验 |
2.1.3 试验方法 |
2.1.3.1 开花座果的物候期调查 |
2.1.3.2 花器官基本特征调查 |
2.1.3.3 青州蜜桃果实品质与果实发育后期温度的关系调查研究. |
2.1.3.4 青州蜜桃果实品质与果实发育后期光照关系的调查研究. |
2.1.3.5 青州蜜桃果实品质与果实发育后期降水的关系调查研究. |
2.1.3.6 果实动态发育调查研究 |
2.1.3.7 各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酸、Vc 含量的影响 |
2.1.3.8 各处理的产量、效益调查 |
2.1.3.9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2.1.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肥对青州蜜桃开化座果物候期的影响 |
3.2 施肥对花器官基本特征的影响 |
3.2.1 施肥对花朵大小的影响 |
3.2.2 施肥对花朵构成的影响 |
3.3 青州蜜桃果实品质与果实迅速膨大期旬平均气温、光照时数、降水量的关系 |
3.3.1 青州蜜桃果实单果均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迅速膨大期旬平均气温的关系 |
3.3.2 青州蜜桃果实单果均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迅速膨大期光照的关系 |
3.3.3 青州蜜桃果实单果均重、可溶性固形物与果实迅速膨大期降水的关系 |
3.4 疏花疏果与青州蜜桃果实发育的关系 |
3.4.1 疏花对青州蜜桃果实发育前期的影响 |
3.4.2 不同疏花疏果方式对青州蜜桃外观品质(形态指标)的影响. |
3.4.3 成熟后青州蜜桃着色度与不同疏花方式的关系 |
3.4.4 疏花疏果方式与青州蜜桃理化指标的关系 |
3.5 各处理对果实发育动态的影响 |
3.6 施肥与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酸、VC、糖酸比的关系32 |
3.6.1 不同水平有机肥施肥与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酸、VC、糖酸比的关系 |
3.6.2 不同化肥种类施肥与果实中可溶性固定物、总糖、酸、VC、糖酸比的关系 |
3.7 叶面喷肥与果实中可溶性固定物、总糖、酸、VC、糖酸的关系 |
3.8 不同实验处理与产量、效益的关系 |
4.讨论 |
4.1 青州蜜桃花期调查 |
4.2 青州蜜桃花朵直径、完全花的调查 |
4.3 外界因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4.4 疏花疏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4.5 有机肥对果实发育动态和品质的影响 |
4.6 不同种类化肥对青州蜜桃果实发育动态和品质的影响 |
4.7 叶面喷肥对青州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桃梨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及试管苗种质保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第一章 引言 |
1 植物种质保存方法研究进展 |
1.1 原生境保存 |
1.2 异生境保存 |
1.2.1 田间种质资源圃保存法 |
1.2.2 植物器官保存法 |
1.2.3 超低温保存法 |
1.2.4 常温继代保存 |
1.2.5 缓慢生长法保存 |
2 核果类胚离体培养及桃茎尖死(STN)研究进展 |
2.1 核果类胚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
2.1.1 胚龄对胚培养的影响 |
2.1.2 培养基对胚培养的影响 |
2.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培养的影响 |
2.1.4 低温处理对胚培养的影响 |
2.2 核果类茎尖枯死(STN)的研究进展 |
3 桃梨种质资源概况及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
3.1 梨种质资源概况 |
3.2 梨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
4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桃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最佳消毒方法的筛选 |
1.2.2 种子处理 |
1.2.3 不同激素组合对桃胚苗的增殖 |
1.2.4 不同培养条件对桃胚苗的增殖 |
1.2.5 桃成年茎段的消毒和培养 |
1.3 培养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桃胚离体消毒方法的筛选和培养 |
2.1.1 不同消毒方法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
2.1.2 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发芽率的影响 |
2.1.3 不同激素组合对山桃胚苗增殖的影响 |
2.1.4 不同培养条件对桃胚苗增殖的影响 |
2.2 桃成年茎段的消毒和培养 |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冬季取材灭菌效果的影响 |
2.2.2 不同消毒时间对春季取材灭菌效果的影响 |
2.2.3 不同消毒方法对秋季取材灭菌效果的影响 |
2.2.4 不同培养基对桃成年茎段芽诱导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皮是影响桃离胚体萌发的主要因素 |
3.2 不同6-BA浓度和光照强度是桃胚培养苗增殖的主要因素 |
3.3 取材时期和消毒是影响桃成年茎段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 |
第三章 桃成熟胚离体培养及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不同品种桃成熟胚的培养 |
1.2.2 不同培养基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3 不同环境条件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4 不同蔗糖浓度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5 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6 不同多效唑浓度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7 不同GA3浓度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8 不同6-BA浓度对山毛桃胚的培养 |
1.2.9 胚苗直接保存 |
1.2.10 不同激素浓度对桃试管苗的保存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桃成熟胚的培养 |
2.2 不同培养基对桃胚培养茎尖枯死的影响 |
2.3 不同环境条件对桃胚培养茎尖枯死的影响 |
2.4 不同蔗糖浓度对桃胚苗枯死的影响 |
2.5 不同甘露醇浓度对桃胚苗枯死的影响 |
2.6 不同PP_(333)浓度对桃胚苗枯死的影响 |
2.7 不同GA_3浓度对桃胚苗枯死的影响 |
2.8 不同6-BA浓度对桃胚苗枯死的影响 |
2.9 胚苗直接保存对保存效果的影响 |
2.10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保存的影响 |
3.讨论 |
3.1 茎尖枯死(STN)是限制桃成熟胚培养的主要因素 |
3.2 增加渗透压和变温培养可以延缓桃或减少胚培养苗的茎尖枯(STN) |
3.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桃茎尖枯死(STN)有一定的影响 |
3.4 生根能延长试管苗保存时间和效果 |
第四章 桃正常苗与茎尖枯死(STN)苗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与工作条件 |
1.4 各元素标准曲线绘制 |
1.5 样品处理与测定 |
1.5.1 样品预处理 |
1.5.2 消化与测定 |
1.5.3 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离体培养桃胚茎尖枯死苗与正常苗子叶微量元素变化 |
2.2 离体培养桃胚枯死苗与室外正常苗子叶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
2.3 离体培养桃胚茎尖枯死苗子叶与未萌发种子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
2.4 微量元素在桃中的含量范围分析 |
3 讨论 |
3.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茎尖枯死苗(STN)中铁的含量比正常苗含量低 |
3.2 Mn、Cu、Zn在离体培养枯死苗与室外培养正常苗中含量变化明显 |
3.3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茎尖枯死苗中元素Cu和Zn比种子中含量低 |
第五章 梨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鸭梨种子的消毒 |
1.2.2 鸭梨种子的处理 |
1.2.3 鸭梨种子最佳发芽培养基的筛选 |
1.2.4 鸭梨成熟胚培养试管苗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1.2.5 鸭梨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子的处理方式对发芽的影响 |
2.2 不同培养基对鸭梨种子发芽的影响 |
2.3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
2.3.1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增殖影响的极差分析 |
2.3.2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
2.3.3 各个处理之间的新复极差测验 |
2.4 不同因素对鸭梨试管苗生根率的影响 |
2.4.1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率影响的极差分析 |
2.4.2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
2.4.3 各个处理之间的新复极差测验 |
2.4.4 生长素IBA对生根率的影响 |
2.4.5 生长素NAA对生根率的影响 |
2.4.6 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率的影响 |
2.5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数的影响 |
2.5.1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数影响的极差分析 |
2.5.2 不同因素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
2.5.3 各个处理之间的新复极差测验 |
2.5.4 不同IBA浓度对对鸭梨胚培养增殖试管苗生根数的影响 |
2.5.5 不同培养基对生根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种皮和培养基是影响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
3.2 取材部位和生长素浓度是影响梨胚苗增殖的主要因素 |
3.3 生长素和培养基离子浓度是诱导生根的主要因素 |
第六章 梨试管苗离体保存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
2.2 不同PP_(333)浓度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
2.2.1 不同PP_(333)浓度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植株高度的影响 |
2.2.2 不同PP_(333)浓度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2.3 不同多效唑浓度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甘露醇+30g/L蔗糖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4 不同浓度大量元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
2.4.1 不同浓度大量元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植株高度的影响 |
2.4.2 不同浓度大量元素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琼脂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进行保存 |
2.6 不同浓度蔗糖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6.1 不同浓度蔗糖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植株高度和增殖系数的影响 |
2.6.2 不同浓度蔗糖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8 不同浓度甘露醇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2.9 不同浓度ABA对鸭梨胚培养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活性炭对梨试管苗保存的效果较好 |
3.2 不同抑制剂对梨试管苗保存影响不同 |
3.3 不同渗透物质与梨试管苗保存的关系 |
3.4 琼脂有利于提高梨试管苗保存的效果 |
3.5 适当减少大量元素含量能有效提高梨试管苗的保存效果 |
3.6 适当减弱光照强度能有效延长梨试管苗的保存时间 |
3.7 梨常温离体种质保存的意义 |
第七章 小结 |
1 桃梨再生体系建立 |
2 桃胚离体培养和种质保存研究 |
3 桃正常苗与茎尖枯死(STN)苗微量元素测定 |
4 梨离体种质保存 |
5 本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致谢 |
(8)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e)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油桃在核果类果树分类地位 |
1.1.1 核果类果树共同特性 |
1.1.2 核果类果树亲缘关系的研究 |
1.1.3 桃亚属植物的种类 |
1.1.4 桃亚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
1.1.5 油桃的品种改良及栽培现状 |
1.2 核果类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
1.2.1 核果类果实生长曲线观测研究 |
1.2.1.1 果实发育动态观测 |
1.2.1.2 核果类果实双S曲线的比较 |
1.2.2 桃生理落果现象 |
1.2.3 油桃裂果的研究 |
1.3 桃属植物种子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1.3.1 桃杂种胚的发育机理研究 |
1.3.1.1 种胚的发育 |
1.3.1.2 杂种胚发育障碍 |
1.3.1.3 杂种胚败育的克服方法 |
1.3.2 核果类种子的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
1.3.2.1 种子休眠的机理 |
1.3.2.2 打破休眠的措施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油桃果实生长曲线和落果波相的观察 |
3.2 油桃果实细胞组织结构与裂果关系的观察 |
3.3 对油桃及几种核果类种子休眠破除效应研究 |
3.3.1 生长调节剂处理马哈利樱桃(P.mahaleb)种子发芽试验 |
3.3.2 生长调节剂处理几种桃和杏种子发芽试验 |
3.3.3 试验方法 |
3.4 影响早熟油桃胚培养因子的研究 |
3.4.1 试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
3.4.2 不同品种的低温处理时间、培养基pH值、生长调节剂、移栽方式对成苗的影响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秦光”油桃果实生长曲线 |
4.1.1 “秦光”油桃果实生长的三个时期 |
4.1.2 “秦光”油桃果实生长速率 |
4.2 “秦光”油桃落果波相 |
4.2.1 “秦光”油桃落果波相 |
4.2.2 “秦光”油桃和“北京8号”普通桃得落果高峰 |
4.3 油桃果实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
4.3.1 油桃果面组织与裂果的关系 |
4.3.2 油桃果皮细胞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
4.3.3 果肉细胞膨大速率与裂果的关系 |
4.4 生长调节剂对几种核果类种子休眠破除的效应 |
4.4.1 普洛马林处理马哈利樱桃(P.mahaleb)发芽试验 |
4.4.2 调节剂处理几种桃种子发芽试验 |
4.4.3 几种调节剂对杏种子发芽试验结果 |
4.4.4 樱桃、桃、杏种子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发芽率比较 |
4.4.5 调节剂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4.5 影响早熟油桃胚培养的因子研究 |
4.5.1 不同培养基对早熟油桃胚萌发的影响 |
4.5.2 不同早熟油桃品种所需低温处理时间 |
4.5.3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早熟油桃成苗及生长的影响 |
4.5.4 培养基不同pH值对成苗的影响 |
4.5.5 移栽的不同管理方式对幼苗成活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5.1 关于“秦光”油桃果实生长曲线 |
5.2 关于“秦光”油桃落果波相 |
5.3 关于油桃组织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
5.4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核果类种子休眠破除效应 |
5.5 关于影响早熟油桃胚培养的因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层积中种子发霉腐烂 |
2 处理中后期部分种子萌发,而剩下的尚未打破休眠,出苗效果不好 |
3 层积处理后种子保管不当,导致出苗率降低 |
四、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红豆杉种子层积中形态、生理变化及离体胚培养过程中转录组分析[D]. 徐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2]紫椴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D]. 王海南.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3]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D]. 马艳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6)
- [4]烟草种子的休眠和贮藏方式[J]. 谭晰,朱列书. 作物研究, 2009(05)
- [5]新疆野生杏生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D]. 刁永强.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6]青州蜜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D]. 张伟锋.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7]桃梨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及试管苗种质保存研究[D]. 赵胜利.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8]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e)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D]. 韩明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9]种子层积中的问题及对策[J]. 孙跃春,樊奋成. 种子,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