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园施用微量元素的几个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陈仁谷[1](2021)在《田间尺度骏枣产量评估的遥感同化方案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准确实时掌握枣树的长势和精确评估枣园产量可以减轻农业生产风险。传统方法费时费力、时效性差;定量遥感评估方法缺乏机理性;作物生长模拟方法用于果树产量评估报道较少,当作物模型应用区域尺度时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将影响产量评估精度。遥感数据同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输入参数或状态变量的不确定性,有望提高枣园产量评估精度。目前缺乏针对骏枣的遥感数据同化系统,因此实现田间尺度骏枣产量评估的遥感同化系统软件对枣园精准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田间骏枣产量评估,选用PCSE版本的WOFOST作物模型作为同化系统的框架模型,设计并实现遥感同化方案,完成对新疆阿拉尔市的枣园进行产量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遥感同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PCSE版本的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的原理过程。再对遥感同化技术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同化算法。(2)基于EnKF的枣树生长模型同化方案设计。研究将基于EnKF同化方法应用于PCSEWOFOST作物模型估产中,构建基于EnKF方法的遥感-PCSE作物模型同化系统,以骏枣地面试验站点测量的时间序列LAI观测数据为同化数据,并应用地面实测骏枣产量数据进行验证。(3)基于SUBPLEX方法的枣树生长模型同化方案设计。综合考虑新疆阿拉尔地区骏枣田间管理实际,应用SUBPLEX方法构建遥感-WOFOST作物模型参数优化同化系统,并应用新疆阿拉尔地区骏枣地面观测数据LAI进行了同化试验验证?(4)田间尺度遥感同化方案可视化界面搭建与测试。为提高遥感同化方案的实用性与操作性,采用Python+Py Qt5搭建用户界面,最终完成同化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现。通过软件界面选择输入参数,如气象土壤数据、作物数据等参数以及所需同化方法,从而得到枣树预测的生长趋势以及产量。
严玉梅[2](2020)在《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土壤肥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2017-2018年陕西省耕地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项目土壤调查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农作物耕层主要土壤养分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缓效钾(SAK)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和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钼、有效硼的含量现状与丰缺状况,为陕西省耕地土壤作物高产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当前全省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15.4g/kg、0.9 g/kg、20.8mg/kg、171.9 mg/kg和1051.6mg/kg,有机质在中等水平(10-18 g/kg)所占比例最大,为40.8%,全氮主要在0.8-1.2 g/kg;速效磷在中等和中等以下区间所占比例达到了70%左右,速效钾主要在80-150mg/kg,所占比例为36.5%,缓效钾主要在500-1000mg/kg,所占比例为40.8%。各养分含量与40年前全省土壤普查相比,SOM、TN、AP、AK分别提高了4.7g/kg(43.9%)、0.17g/kg(23.3%)、14.1 mg/kg(210.4%)、32.9 mg/kg(23.7%)。从空间分布变化看出,土壤OM、TN均呈现由北部偏低,中南部偏高,即陕南>关中>渭北>陕北;速效磷(AP)呈现为关中>陕南>渭北>陕北;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总体呈现南北低和中部高的趋势,即关中>渭北>陕南>陕北。2.近40年来,陕西土壤主要微量元素都有明显提升,当前全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平均含量分别为25.5 mg/kg、13.4 mg/kg、1.3 mg/kg、0.5 mg/kg和0.15 mg/kg。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与1980s相比分别增加了16.7 mg/kg(215.3%)、5.9 mg/kg(76.5%)、0.334 mg/kg(35.4%)、0.59mg/kg(96.7%)、0.234 mg/kg(87.9%)。当前全省土壤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亏缺比例较大之外,其他微量元素整体处于适量和丰富状态,其中有效铜含量在丰富等级所占得比例最大。当前全省各土壤微量元素表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3.当前小麦地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平均含量分别为15.5 g/kg、0.9 g/kg、19.2mg/kg、218.6mg/kg,与2005-2009年相比,OM、AP、AK含量分别增加了1.2 g/kg(8%)、0.7 mg/kg(3.8%)、70.2 mg/kg(47.3%)。全省小麦地土壤有机质(SOM)主要分布10-20g/kg,所占比例达到82.8%;全氮主要分布在0.8-1.2 g/kg,所占比例为53.9%;小麦地速效磷在10-20 mg/kg所占比例最大,为37.2%;速效钾在>200 mg/kg,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48.5%。三个小麦种植区中,陕南地区土壤各养分含量整体高于其他两个地区。4.当前全省玉米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3.4 g/kg、0.8 g/kg、18.5mg/kg、163.4mg/kg,与2005-2009年测相比,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分别减少了1.8g/kg(11.8%),1.2 mg/kg(6%),速效钾增加10.5 mg/kg(3.8%)。玉米地土壤有机质主要分部在10-20 g/kg,所占比例为46.0%,全氮在<0.5 g/kg所占比例最大,为30.6%,速效磷在5-15 mg/kg所占比例最大,为23.1%,速效钾在>200 mg/kg所占比例较大。5.当前全省小麦玉米轮作地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平均含量分别为18.6g/kg、1.1 g/kg、29.0mg/kg、259.3mg/kg,土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10-20 g/kg,全氮(TN)主要分布在中等(0.5-0.8 g/kg)和中等以上水平,速效钾主要分布在大于200 mg/kg,小麦和玉米轮作地土壤养分含量要明显高于小麦和玉米单一种植。6.当前全省苹果地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分别为13.0g/kg、0.8 g/kg、26.4mg/kg、238.3mg/kg,与2005-2009年相比,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含量增加了0.4 g/kg(3.0%)、8.4mg/kg(46.7%)、86.7mg/kg(57.2%)。全省苹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分布在10-15 g/kg,占比为35.5%,全氮含量主要分布在0.5-0.8 g/kg,占比为38.9%,速效磷含量在<10 mg/kg所占比例最大,速效钾含量主要分布在高等水平(>250 mg/kg),占比为37.9%。7.对陕西省土壤养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土壤肥力评价,通过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通过分析发现三个主成分可表达原始数据的80%信息,根据最后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全省四个农业生态区土壤肥力大小为关中>陕南>渭北>陕北。
杨叶华[3](2020)在《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在培肥地力和替代化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中国果业的快速发展,为果园绿肥的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对果园绿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肥种植对土壤及果树的影响上,但是关于不同区域果园适宜的绿肥品种、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及还田后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相关书籍的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收集整理了包含17种我国常见绿肥的3431个数据变量,整合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评估了不同区域种植绿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以柑橘园为依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品种在西南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或盆栽试验系探讨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不同播期和免耕等因素对绿肥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绿肥不同利用模式下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旨在筛选出适宜柑橘园种植的绿肥品种,为柑橘园绿肥的高产高效种植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及养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黑麦草、沙打旺、柱花草和红三叶的生物学产量在42.553.2 t/hm2,显着高于其他绿肥种类;不同绿肥氮磷钾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7.0和25.3 g/kg,其中以豆科绿肥含氮量最高,二月兰具有较高的磷和钾含量;沙打旺、黑麦草、红三叶草、苜蓿和柱花草等绿肥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可分别达250.0、50.0和191.7 kg/hm2以上。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受到不同区域气候环境条件的调控。种植豆科绿肥具有较高的化肥替代潜力,当前中国绿肥种植面积约448.6万hm2,相当于生产39.580.8万t氮肥;如果按照中国可种植绿肥的潜在面积4600万hm2估算,相当于生产405.3828.1万t的氮肥。在绿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根据绿肥的区域适应性及其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肥品种。(2)绿肥在柑橘园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的研究表明: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幼龄柑橘园行间的生长良好,地上部产量随生长期的延长逐渐提高,冬绿肥最高产量(28.683.6 t/hm2)出现在播种后的第160220 d之间,即春季盛花期或旺长期。其中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和一年生黑麦草等绿肥苗期生长迅速,地上部鲜草最高产量均达到55 t/hm2以上,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高于其他绿肥,还田后能为柑橘树提供大量养分,是适于柑橘园种植的优质高产的绿肥品种。但是黑麦草是直立型植物,第160 d时株高在大于90 cm以上,不适宜在幼龄柑橘园种植。(3)土壤含水量显着影响绿肥种子萌发和生长。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100%之间绿肥种子发芽率最高,二者差异不显着;当低于田间持水量50%时则显着抑制种子发芽;土壤含水量越高,种子萌发越快。豆科和禾本科绿肥的地上部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50%时产量最高;水分含量过低时氧化酶(POD、CAT、SOD)活性高,抑制绿肥生长。十字花科绿肥在田间持水量75%时生长最好,此时氧化酶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基本都处于最低状态。因此播种时保持较高的土壤墒情是保障绿肥种子快速萌发以及前期绿肥生长、及覆盖压草的必要条件。(4)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显着影响绿肥地上部产量,高肥力土壤的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显着高于低肥力土壤;山黧豆、紫云英、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和二月兰在低肥力土壤上表现出较低的生产性能,最高产量在0.4613.3 t/hm2之间;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的适应范围广,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均生长较好,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的产量分别为55.375.3 t/hm2和28.037.6 t/hm2,可作为立地条件差、肥力低下的果园的先锋绿肥品种推广应用。(5)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播期主要影响绿肥的产量,对其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播期在9月21日到10月11日之间,适当早播可提高绿肥的产量,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鲜草产量和养分累积量达最高,产量和有机碳、氮、磷、钾分别为21.438.2 t/hm2、15072881 kg/hm2、91.9205 kg/hm2、28.181.9 kg/hm2。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在10月21日左右播种仍有较高的产量,是适宜柑橘园晚播的绿肥品种。(6)轻简化播种对绿肥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翻耕和免耕主要影响绿肥的前期生长,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对绿肥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到第190 d220 d差异不显着,此期间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也无显着性差异。供试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紫云英等可在柑橘园采用免耕直播的轻简化方式进行种植。(7)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表明:田间条件下不同处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相似。绿肥腐解均分为快速腐解期(030 d)-中速腐解期(3060 d)-缓慢腐解期(60120d)三个时期,养分的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钾>氮>碳>磷,绿肥翻压比覆盖利于腐解和养分释放,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绿肥腐解和养分释放。冬季绿肥在每年的4月份翻压或覆盖,绿肥的快速腐解正好与柑橘春季的养分需求一致,能为柑橘提供大量的有效养分。综上所述,不同绿肥的生长发育、养分累积规律不同,但养分释放规律相似。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适应能力强,在西南柑橘园种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郭德浩[4](2019)在《重建茶园水土保持与养分流失防控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茶树作为南方丘陵地区重要的经济林之一,也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所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浙江省宁波市横溪水库流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究期间,有大片的茶园由于产权变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建和部分新垦。因此,作为该项目研究的一部分,探索重建茶园的水土、养分流失规律,开展防控重建茶园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控的试验研究。按项目要求本研究以水土和养分流失防控的技术集成作为主要内容,把优化施肥技术、香根草种植技术和覆膜压草保水技术相结合,开展茶园水土、养分流失减量研究。针对重建一、二、三年的茶园,建立了 40平方米的PVC围隔小区18个,设置优化施肥、水土流失拦截和土壤覆膜处理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重建茶园初期水土、养分流失较大,但较快趋于稳定;其中土壤侵蚀量在重建一年的茶园中为128.0 kg/ha,而在两年和三年的茶园中则未监测到侵蚀泥沙量。因此在优化施肥的条件下,只要在茶园重建初期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大幅度降低重建茶园的非点源污染的风险。(2)施肥处理试验表明,常规施肥下硝态氮、总磷径流流失量显着高于对照处理和适地养分施肥+缓释肥替代处理,后者可分别减少总氮、硝态氮和总磷径流流失量7.7%、22.7%和58.1%,可显着减缓茶园的面源污染。(3)香根草试验表明,茶园重建后适当间种香根草可在第5个月开始发挥作用,种植香根草的第一年,全年的径流、泥沙、氮素和磷素流失量可分别减少23.7%、94.3%、17.4%和66.2%。(4)重建(新建)茶园覆膜,可以在抑制杂草生长和减缓土壤水分干旱灾害的发生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试验表明,覆膜可分别增加径流、氮素和磷素的流失6.8%、10.1%和36.8%。(5)降雨强度和降雨量与茶园径流氮素流失之间存在着显着性相关,是茶园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主要驱动力;建立茶园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减少茶园径流和泥沙流失对控制茶园氮磷流失的关键作用。
董林林,苏丽丽,尉广飞,李孟芝,许亚茹,王欢欢,陈士林[5](2018)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以无公害中药材为目的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产地生态环境应依据《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第二版)》规定的生态因子进行产地的选择,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T3095-2012一、二级标准值要求,种植地土壤必须符合GB15618和NY/T391的一级或二级土壤质量标准要求,灌溉水的水源质量必须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要求。针对中药材生产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抗病优质品种,加强优良种子及种苗的培育;无公害中药材合理施肥应符合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DB13/T454执行。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此外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标准,其中高毒性、高检出率的农药残留及铅、镉、汞、砷、铜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通用标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保障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刘磊[6](2017)在《钛肥对不同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田间试验法对弗雷和金手指葡萄品种进行喷施钛肥试验,通过对植株的新梢生长、叶片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营养元素、果实品质等指标的研究,了解钛肥对弗雷、金手指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在生产中钛肥的应用提供指导,以促进葡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喷施钛肥能够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葡萄的叶片面积、新梢长度、淀粉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叶绿素含量(Chl)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果穗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弗雷品种的POD活性、全磷含量、果穗重极显着高于金手指品种,而金手指的叶片面积、新梢长度、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全氮、全钾含量、Chl、Car、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弗雷。喷施钛肥处理后:金手指的叶片面积极显着上升,叶片厚度极显着下降而弗雷的叶片面积在喷施1500倍液时极显着上升,叶片厚度在2200倍液时极显着下降。金手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着下降,弗雷无显着变化。弗雷的抗氧化酶活性极显着升高,金手指变化较小。金手指的Pn极显着增加,而弗雷未发生显着改变。喷施钛肥对2个品种的色素含量影响较小,但对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较大影响。喷施钛肥后,可显着提高金手指的果穗重,而弗雷无显着变化。弗雷的可溶性固形物、酒石酸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着下降,对金手指影响不大。隶属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弗雷在2200倍液下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金手指在700倍液下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综合各指标以及隶属函数分析认为,喷施钛肥能够促进葡萄生长,提高光合同化能力、提高产量,弗雷品种适宜喷施的浓度为2200倍液,金手指为700倍液。
姚文捷[7](2016)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文中提出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
陈敏[8](2016)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硼酸盐对芒果胶孢炭疽菌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芒果炭疽病是一个分布非常广泛地真菌性病害,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ides(Penz.))引起。由于该病原菌通常潜伏在幼果上,故在成熟的果实上常诱发采后病害。目前,生产上防治芒果炭疽病主要采取田间与采后使用化学杀菌剂。由于化学杀菌剂破坏生态环境以及造成病原菌的抗药性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寻求探索新的控制果实病害的方法。硼普遍存在于土壤中,是植物不能缺乏的微量元素。因此,硼酸盐作为土壤肥料,能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同时,硼酸盐具有杀菌作用,因而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用来控制果实的采后病害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尽管利用硼酸盐防治芒果采后炭疽病已有报道,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硼酸盐对芒果胶孢炭疽病的抑制机理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是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技术研究四硼酸钾对芒果炭疽菌胞内蛋白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探究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相关性。首先通过双向电泳获得不同四硼酸钾浓度(OmM,5mM和7.5mM)分别处理芒果炭疽菌36h,48h后的差异蛋白质图谱,再利用MALDI-TOF-TOF质谱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分析。由此推测出一个关于四硼酸钾对芒果炭疽菌胞内蛋白影响的系统代谢图,总结出可能的抑制机理。然后从系统代谢图中选择12个关键蛋白点,分析其对应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浓度四硼酸钾(OmM、2.5mM、5mM、7.5mM和10mM)处理芒果炭疽菌,测定菌落大小。从中选取浓度为5mM和7.5mM的四硼酸钾处理芒果炭疽菌,用于蛋白提取,双向电泳实验。2、通过双向凝胶电泳,PDQuest(Ver8.0,Bio-Rad)软件共检测到约900个蛋白点,并分析得到145个差异表达蛋白点。通过MALDI-TOF-TOF质谱分析,有77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3、通过对77个差异蛋白点的表达分析,有31个蛋白点差异表达显着上调,28个蛋白点差异表达显着下调,18个蛋白点中每个蛋白差异表达都不单一,既有上调表达,也有下调表达。4、对7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功能分析可以分为12类。它们分别是:能量代谢(12.6%)、氧化还原平衡(19.5%),信号传导(5.8%),细胞防卫(1.2%),蛋白水解(9.2%),蛋白合成(18.4%),蛋白的折叠与装配(6.9%),碳水化合物代谢(3.4%),氨基酸代谢(6.9%),核酸代谢(2.3%),细胞进程(8.0%)和功能未知蛋白(5.8%)。在36h时,差异蛋白点的功能分类为:能量代谢(13.5%)、氧化还原平衡(18.9%),信号传导(6.8%),细胞防卫(1.4%),蛋白水解(10.8%),蛋白合成(21.6%),蛋白的折叠与装配(6.8%),碳水化合物代谢(1.4%),氨基酸代谢(8.1%),细胞进程(6.8%)和功能未知蛋白(4.0%)。在48h时,差异蛋白点的功能分类为:能量代谢(14.1%)、氧化还原平衡(17.2%),信号传导(3.1%),细胞防卫(1.6%),蛋白水解(7.8%),蛋白合成(18.8%),蛋白的折叠与装配(7.8%),碳水化合物代谢(4.7%),氨基酸代谢(4.7%),核酸代谢(3.1%),细胞进程(10.9%)和功能未知蛋白(6.2%)。以上三种分类中,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平衡和蛋白合成所占比例较大。5、在四硼酸钾的作用下,芒果炭疽菌胞内能量代谢加强;氧化物生成作用增强,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减弱;信号转导和蛋白水解作用减弱;蛋白合成作用、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作用增强;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增强。此外,四硼酸钾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细胞进程和细胞防卫作用均产生影响。6、从系统代谢图中选取12个关键差异蛋白进行RT-qPCR鉴定,发现差异蛋白表达与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个别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蛋白水平测定的同时,从转录水平进行检测是有必要的。
白亭玉[9](2015)在《桂热芒82号矿质营养规律及营养诊断研究》文中认为2014-2016年,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纲要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本市将重点解决芒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问题,并预计2020年芒果产量达到10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但是针对该地区主栽品种桂热芒82号的营养规律及营养诊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施肥等田间管理上缺少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于2012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选取广西右江河谷地区“台农”换冠5年生的“桂热芒82号”标准果园,定点、定时采集当年新抽生的两蓬叶片(枝条顶端叶片为第一蓬叶片)。通过分析叶片N、P、K、Ca、Mg、S、Fe、Mn、Cu、Zn、B等11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两蓬叶片中矿质养分含量全年动态变化规律及确定最适宜该品种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部位。利用“标准值法”确定桂热芒82号叶片矿质养分含量适宜值范围,其次利用“DOP法”,对果园进行施肥顺序进行营养诊断,为今后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桂热芒82号两蓬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全年变化动态一致,含量差异不明显,仅个别月份间差异显着。叶片矿质元素全年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a>N>K>Mg>P>S>Mn>Fe>B>Zn>Cu。两蓬叶片N含量大致呈现下降-上升-下降变化趋势;K、P、S含量较低,并且呈上升-下降变化趋势;Ca、Mn呈现上升变化趋势,Cu、Zn含量呈“M“型波动;Fe含量呈现锯齿状波动变化;B含量大致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B元素在开花期出现明显下降。2、桂热芒82号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存在差异,不同矿质元素在生育期间差异不同。其中第二蓬叶片N,两蓬叶片P、Zn、B含量在生殖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差异显着。第一蓬叶片N,两蓬叶片K、Ca、Mg、S、Fe、Mn、Cu等含量在生殖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差异不显着;营养生长期、果实成熟期,不同元素差异不同。3对叶片养分含量全年变异、离年均差比较得出,生殖生长期的12月份树体间养分含量变异较小、离年均差小,适宜作为营养诊断采样时间。分析两蓬叶片在年份间差异得出,第一蓬叶片中矿质养分含量稳定、变异小,适宜作为营养诊断的采样部位。4、DOP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桂热芒82号高产园(含超高产)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平衡性大于低产园,要提高低产园的产量不仅要增加肥料的补给,更要重视树体养分间平衡。5、桂热芒82号叶片矿质养分含量诊断适宜值范围为:N:13.97~16.4g/kg, P:0.93~1.16g/kg, K:5.71~8.21g/kg, Ca:19.43~28.57g/kg, Mg:1.55~2.05g/kg, S:1.21~1.82g/kg, Fe:41.77~95.95mg/kg, Mn:339.36~797.72mg/kg, Cu:6.99~10.4mg/kg, Zn:7.89~15.72mg/kg, B:18.96~28.17mg/kg。
朱溪桥[10](2014)在《基于村级尺度的农用地土壤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土壤资源浪费和粮食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土壤质量是农用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包括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等,它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因此,开展农用地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土壤质量提升对策,对促进农用地的持续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村级尺度下对都江堰市崇义镇大桥村农用地土壤综合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首先进行3S技术支持下野外土壤调查与样本采集,建立土壤空间数据库;再选取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P和速效K作为土壤肥力评价因子,选取土壤As、Hg、Cd、Zn和Cu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因子,通过土壤质量指数评价将两者综合,进行定量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土壤pH和养分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pH总体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样点平均值分别为48.43g/kg、1.78g/kg、117.66mg/kg和18.97mg/kg,四种养分含量较丰富,而速效钾相对较缺乏,样点平均值为53.60mg/kg,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值相比,5种土壤养分都有所增加;变异系数速效磷>速效钾>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将土壤养分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可以得到研究区不同利用下土壤表层养分分布,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均值含量分布趋势表现为水田>旱地>菜地>果园,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分布趋势为果园>旱地>水田>菜地。(2)选取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肥力评价因子,利用模糊隶属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区内没有一级地,二级地土壤肥力指数在0.6-07之间,面积为14.59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主要以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边缘地带,以及南部的边缘地带;三级地土壤肥力指数在0.5-0.6之间,面积为121.25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81%,主要在研究区北部:四级地占研究区面积最大,为199.20hm2,占总面积的58.83%,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五级地区域较小,面积仅为0.36hm2,仅占总面积的0.1%左右,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以东边缘地块。(3)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土壤As、Hg、Cd、Zn和Cu样点平均含量分别为0.27mg/kg、0.26mg/kg、128.95mg、7.37mg/kg和31.73mg/kg。研究区样点土壤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趋势和污染,土壤As和Cu的富集最低,5种重金属的样点平均值的富集程度排序为Hg>Cd>Zn>As=Cu。由土壤重金属的变异系数来看,As>Hg>Cd>Cu>Zn。将土壤重金属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可以得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Cd和Cu在果园和菜地中含量大于水田和早地,土壤汞在菜地中含量最高,土壤锌在果园中含量最高。(4)选择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5种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小值为1.21,最大值为2.15,平均值为1.43,平均值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中各样点中没有处于清洁状态和较清洁状态的,大部分样点都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仅有一个样点处于中度污染。(5)采用张汪寿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公式,将研究区土壤肥力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相结合,定量评价研究区农用地的土壤综合质量:研究区没有一级地和五级地,主要为三、四级地,其中三级地土壤面积185.92时,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9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建制镇以及村庄聚落在这部分区域,说明农户日常生活以及汽车尾气等排放对土壤综合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四级地土壤面积为145.97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1%,主要在研究区中部以南和以北部分;研究区二级地土壤面积仅有6.70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角。
二、果园施用微量元素的几个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园施用微量元素的几个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田间尺度骏枣产量评估的遥感同化方案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传统估产手段 |
1.3.2 农业遥感估产研究现状 |
1.3.3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现状 |
1.3.4 遥感同化研究现状 |
1.3.5 当前研究存在旳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PCSE-WOFOST作物生长模型 |
2.1.1 PCSE-WOFOST概述 |
2.1.2 PCSE-WOFOST原理与过程 |
2.1.3 PCSE-WOFOST模型所需数据 |
2.2 数据同化技术 |
2.2.1 数据同化的概念 |
2.2.2 数据同化算法分类与机制 |
2.3 遥感反演LAI |
2.4 PyQt5 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骏枣估产遥感同化方案设计 |
3.1 基于EnKF方法的同化方案设计 |
3.1.1 集合卡尔曼滤波简述 |
3.1.2 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与同化方法 |
3.1.3 同化步骤设计 |
3.2 基于SUBPLEX方法的同化方案设计 |
3.2.1 SUBPLEX概述 |
3.2.2 SUBPLEX原理与同化方案 |
3.2.3 优化参数设置 |
3.2.4 同化步骤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骏枣遥感同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 |
4.3 开发环境、软件及工具包 |
4.3.1 系统开发环境 |
4.3.2 编程语言的选择 |
4.3.3 软件介绍 |
4.3.4 工具包介绍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4.4.1 可以操作作物模型所需文件 |
4.4.2 单个/批量处理EnKF同化、SUBPLEX同化 |
4.4.3 同化返回的结果 |
4.5 系统界面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骏枣遥感同化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骏枣产量估算所需数据 |
5.2.1 农业管理数据 |
5.2.2 作物数据 |
5.2.3 土壤数据 |
5.2.4 气象数据 |
5.2.5 观测数据 |
5.3 系统功能运行 |
5.3.1 运行EnKF同化方法 |
5.3.2 批量运行遥感同化 |
5.3.3 运行SUBPLEX同化方法 |
5.4 同化结果评价 |
5.4.1 田间单点叶面积指数同化结果及分析 |
5.4.2 EnKF和 SUBPLEX同化估产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土壤肥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 |
1.3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研究 |
1.4 土壤养分演变趋势研究 |
1.5 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
1.5.1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
1.5.2 评价方法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内容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
2.2.2 陕西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变化趋势 |
2.2.3 陕西省主要作物土壤肥力现状 |
2.2.4 陕西省耕地土壤肥力评价 |
2.2.5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方法 |
2.4.1 土样的采集与分析 |
2.4.2 土壤养分含量等级 |
2.4.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陕西省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
3.1 数据来源 |
3.2 数据处理 |
3.3 结果分析 |
3.3.1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 |
3.3.2 陕西省土壤养分分布状况 |
3.3.2.1 有机质 |
3.3.2.2 全氮 |
3.3.2.3 速效磷 |
3.3.2.4 速效钾 |
3.3.2.5 缓效钾 |
3.3.2.6 土壤pH |
3.4 陕西省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陕西省土壤微量元素现状与变化趋势 |
4.1 数据来源 |
4.2 数据处理 |
4.3 结果分析 |
4.3.1 陕西省土壤微量元素现状 |
4.3.2 陕西省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 |
4.3.3 全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
4.4 讨论和小结 |
第五章 陕西省主要作物耕地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
5.1 数据来源 |
5.2 数据处理 |
5.3 结果分析 |
5.3.1 小麦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评价 |
5.3.2 玉米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评价 |
5.3.3 小麦玉米轮作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评价 |
5.3.4 苹果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评价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陕西省耕地土壤肥力评价 |
6.1 数据来源 |
6.2 数据处理 |
6.3 结果分析 |
6.3.1 主成分分析法土壤肥力评价 |
6.3.1.1 KMO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6.3.1.2 土壤养分主成分提取 |
6.3.1.3 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
7.1 陕西省不同区域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
7.1.1 陕北高原 |
7.1.2 渭北旱塬 |
7.1.3 关中平原 |
7.1.4 陕南地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果园绿肥种植及利用概况 |
1.1.1 果园绿肥发展概况 |
1.1.2 果园绿肥的种植模式和品种选择 |
1.1.3 果园绿肥的利用方式 |
1.2 绿肥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
1.2.1 果园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
1.2.2 果园种植绿肥的水土保持效果 |
1.2.3 果园种植绿肥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2.4 果园种植绿肥的生态环境效应 |
1.3 影响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因素 |
1.3.1 气候和土壤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2 绿肥品种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3 肥水管理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1.3.4 栽培措施对果园绿肥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中国不同区域常见绿肥产量和养分含量特征及替代氮肥潜力评估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绿肥种类产量差异 |
3.3.2 不同绿肥种类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特征 |
3.3.3 不同区域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差异 |
3.3.4 不同地区种植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潜力评估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不同绿肥品种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累积规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 |
4.3.2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含量 |
4.3.3 不同绿肥品种养分累积量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生长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2 数据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种植发芽的影响 |
5.3.2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5.3.3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农艺性状的影响 |
5.3.4 土壤含水量对绿肥SOD、POD、CAT和 MDA含量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柑橘园土壤肥力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地概况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土壤肥力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6.3.2 土壤肥力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7章 不同播期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地概况 |
7.1.2 试验设计 |
7.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分析 |
7.3.1 不同播期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7.3.2 不同播期对绿肥养分含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7.4 讨论 |
7.5 小结 |
第8章 果园免耕对绿肥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地概况 |
8.1.2 试验设计 |
8.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8.2 数据分析 |
8.3 结果分析 |
8.3.1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产量的影响 |
8.3.2 果园免耕和翻耕对绿肥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8.4 讨论 |
8.5 小结 |
第9章 绿肥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试验材料 |
9.1.2 试验设计 |
9.1.3 测定方法 |
9.2 数据分析 |
9.3 结果分析 |
9.3.1 绿肥腐解特征 |
9.3.2 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
9.4 讨论 |
9.5 小结 |
第10章 结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本文创新点 |
10.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第3章数据来源)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参研课题情况 |
(4)重建茶园水土保持与养分流失防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茶园水土、养分流失研究现状 |
1.2.1 茶园在生态恢复应用上的研究 |
1.2.2 茶园水土、养分流失对流域环境影响的研究 |
1.2.3 茶园氮磷养分流失形式的研究 |
1.3 茶园水土、养分流失防治技术 |
1.3.1 施肥技术 |
1.3.2 覆盖技术 |
1.3.3 生态净化技术 |
1.4 香根草在水土、养分流失上的应用 |
1.4.1 香根草简述 |
1.4.2 香根草水土保持功能 |
1.4.3 香根草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作用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横溪水库流域概况 |
2.1.2 研究茶园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2.1 施肥试验设计 |
2.2.2 小区处理设计 |
2.2.3 小区建造和香根草种植 |
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3.1 样品采集 |
2.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重建茶园水土、养分流失规律 |
3.1 重建茶园径流与泥沙流失规律 |
3.2 重建茶园氮素流失规律 |
3.3 重建茶园磷素流失规律 |
3.4 小结 |
4 不同试验处理对重建茶园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
4.1 优化施肥对茶园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
4.1.1 不同施肥措施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
4.1.2 不同施肥措施对磷素流失的影响 |
4.1.3 小结 |
4.2 香根草措施对茶园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
4.2.1 香根草种植对茶园径流与泥沙流失的影响 |
4.2.2 香根草种植对茶园氮素流失的影响 |
4.2.3 香根草种植对茶园磷素流失的影响 |
4.2.4 小结 |
4.3 覆膜措施对茶园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
4.3.1 覆膜对茶园径流与泥沙流失的影响 |
4.3.2 覆膜对茶园氮素流失的影响 |
4.3.3 覆膜对茶园磷素流失的影响 |
4.3.4 小结 |
5 茶园氮磷流失与降雨和水土流失的关系 |
5.1 茶园氮磷流失与降雨的关系 |
5.2 茶园氮磷流失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
5.3 小结 |
6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 |
1.1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产地生态环境 |
1.2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土壤环境质量 |
1.3 灌溉水的水质管理 |
2 无公害中药材合理施肥 |
2.1 无公害中药材施肥原则 |
2.2 无公害中药材肥料类型 |
2.3 无公害中药材施肥方法 |
3 无公害中药材优良种子及种苗生产 |
3.1 优良品种的培育 |
3.2 优良种苗的培育 |
4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 |
4.1 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
4.2 病虫害物理防治 |
4.3 病虫害生物防治 |
4.4 病虫害化学防治 |
5 无公害中药材质量标准 |
6 小结 |
(6)钛肥对不同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 |
1.2.2 弗雷葡萄和金手指葡萄的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特色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及材料 |
2.2 试验方案及方法 |
2.3 试验指标及测定 |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3 叶片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指标的测定 |
2.3.4 叶片营养指标的测定 |
2.3.5 果实品质的测定 |
2.4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两个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的特性 |
3.2 钛肥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1 钛肥对葡萄生长和叶片特征的影响 |
3.2.2 钛肥对葡萄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
3.2.3 钛肥对葡萄光合特性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4 钛肥对葡萄叶片营养指标的影响 |
3.2.5 钛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不同葡萄品种对不同钛肥处理的响应 |
3.3.1 钛肥浓度对葡萄品种新梢生长和叶片特征的影响 |
3.3.2 钛肥浓度对葡萄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 |
3.3.3 不同浓度钛肥对葡萄品种光合特性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浓度钛肥对葡萄品种营养元素的影响 |
3.3.5 不同浓度钛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隶属函数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钛肥对葡萄新梢及叶片生长的影响 |
4.2 钛肥对葡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的影响 |
4.3 钛肥作用下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的表现 |
4.4 钛肥对葡萄营养元素的影响 |
4.5 钛肥作用下葡萄果实品质的表现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
一、畜禽养殖户 |
二、畜禽废弃物 |
三、绿色补贴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内容 |
二、数据来源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
第五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 |
二、畜禽养殖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及其纠正办法 |
三、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理论架构 |
四、纳入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畜禽废弃物处理 |
五、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激励方式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
二、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与实证 |
三、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与控制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的微观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 |
第二节 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阐释 |
第三节 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解析 |
第四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分析 |
一、国外政策轨迹分析 |
二、国内政策轨迹分析 |
第五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效果分析 |
一、技术规范类政策效果分析 |
二、行政管制类政策效果分析 |
三、环境经济类政策效果分析 |
第六节 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的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一、畜禽废弃物直接排放采纳行为分析 |
二、非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三、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分析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评价 |
一、畜禽养殖猪粪当量产生总量与各类污染物产生总量测算 |
二、畜禽养殖猪粪当量环境负荷量与各类污染物环境负荷量计算 |
三、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状况估计 |
第二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预测 |
第三节 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分析 |
一、模型构建 |
二、计算结果 |
三、实证评价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研究 |
第一节 评估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一、评估方法 |
二、样本选择 |
三、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模型预设与变量定义 |
一、模型预设 |
二、变量定义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分析 |
二、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扩展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研究 |
第一节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及其特征 |
第二节 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
二、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 |
第一节 实践经验 |
一、国外实践 |
二、国内实践 |
三、经验启示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 |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适用性 |
第三节 整体框架说明 |
第四节 价格稳定机制 |
一、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 |
二、调节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 |
第五节 补贴实施细则 |
第六节 政策执行程序 |
第七节 配套措施安排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观点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观点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硼酸盐对芒果胶孢炭疽菌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芒果的经济价值 |
2 国内外芒果的产业现状 |
3 芒果炭疽病 |
3.1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 |
3.2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
3.2.1 农业防治 |
3.2.2 物理防治 |
3.2.3 生物防治 |
3.2.4 化学防治 |
4 蛋白质组学概论 |
4.1 蛋白质组学 |
4.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
4.2.1 蛋白质制备与定量技术 |
4.2.2 蛋白质分离技术 |
4.2.3 蛋白质鉴定技术 |
5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
6 本研究的重点与意义 |
7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 |
研究内容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病原菌 |
1.1.2 培养基 |
1.1.3 四硼酸钾溶液配置 |
1.1.4 双向电泳试剂配制 |
1.2 四硼酸钾处理后芒果炭疽菌菌落大小测定 |
1.3 芒果炭疽菌胞内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 |
1.3.1 芒果炭疽菌胞内总蛋白提取 |
1.3.2 双向电泳蛋白质样品预处理 |
1.3.3 第一向等点聚焦 |
1.3.4 胶条平衡 |
1.3.5 第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3.6 凝胶染色 |
1.3.7 图像采集 |
1.3.8 软件分析及差异点切取 |
1.4 MALDI-TOF-TOF质谱鉴定 |
1.4.1 蛋白胶内酶解 |
1.4.2 质谱鉴定 |
1.5 转录和翻译相关性的验证 |
1.5.1 炭疽菌菌丝体内总RNA的提取 |
1.5.2 反转录合成cDNA |
1.5.3 荧光定量PCR检测 |
2 结果及分析 |
2.1 四硼酸钾对芒果炭疽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2.2 四硼酸钾处理芒果炭疽菌胞内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
2.2.1 蛋白质浓度测定 |
2.2.2 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2.2.3 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
2.2.4 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 |
2.2.5 差异蛋白的表达分析 |
2.3 转录和翻译相关性的验证 |
2.3.1 总RNA质量测定 |
2.3.2 RT-qPCR的相对表达情况 |
3 讨论 |
3.1 硼酸盐对芒果炭疽菌胞内蛋白表达的作用机理 |
3.1.1 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3.1.2 氧化还原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3.1.3 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3.1.4 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3.1.5 其他代谢途径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
3.1.6 芒果炭疽菌胞内蛋白的整体表达的影响 |
3.2 芒果炭疽菌基因的转录与翻译验证 |
4 结论与创新点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致谢 |
(9)桂热芒82号矿质营养规律及营养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芒果栽培与发展 |
1.1.1 世界芒果栽培与发展 |
1.1.2 我国芒果栽培与发展 |
1.1.3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种植概况 |
1.2 叶片营养诊断研究概述 |
1.2.1 叶片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 |
1.2.2 叶片矿质营养诊断的研究概述 |
1.2.3 芒果营养规律及叶片矿质营养诊断的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技术路线 |
1.3.1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采集与制备 |
2.2.1 采样果园基本概况 |
2.2.2 桂热芒82号品种介绍 |
2.2.3 叶片采集方法 |
2.3 叶片矿质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
2.4 公式和计算方式 |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桂热芒82号叶片矿质营养规律研究 |
3.1.1 叶片大量矿质营养元素N、K、P含量周年变化规律 |
3.1.2 叶片中量矿质营养元素Ca、Mg、S含量周年变化规律 |
3.1.3 微量矿质营养元素Fe、Mn、Cu、Zn、B含量周年变化规律 |
3.1.4 小结 |
3.2 不同生育期、不同月份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比较 |
3.2.1 叶片中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比较 |
3.2.3 叶片微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比较 |
3.2.4 小结 |
3.3 营养诊断叶片采样时间及部位的确定 |
3.3.1 大、中量矿质营养含量不同月份变异系数及离年均差比较 |
3.3.2 微量矿质营养元素不同月份变异系数及离年均差比较 |
3.3.3 不同年份间的12月份两蓬叶片变异比较 |
3.3.4 小结 |
3.4 桂热芒82号营养诊断营养诊断指标的确定 |
3.4.1 桂热芒82号营养诊断指标的制定 |
3.4.2 DOP法在桂热芒82号上的应用研究 |
3.4.3 小结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桂热芒82号叶片N、P、K矿质营养元素营养规律研究 |
4.1.2 桂热芒82号叶片Ca、Mg、S矿质元素营养规律研究 |
4.1.3 桂热芒82号叶片Fe、Mn、Cu、Zn、B矿质元素营养规律研究 |
4.1.4 桂热芒82号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采样时间和部位研究 |
4.1.5 营养诊断指标及施肥顺序确定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 |
致谢 |
(10)基于村级尺度的农用地土壤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土壤肥力质量研究 |
1.2.2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
1.2.3 GIS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1.2.4 土地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实验方案 |
2.2.1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4.1 研究内容 |
2.4.2 技术路线 |
3 土壤肥力分析与评价 |
3.1 土壤pH和养分描述性统计 |
3.2 土壤pH和养分地统计分析 |
3.2.1 趋势分析 |
3.2.2 半方差函数分析 |
3.3 土壤pH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3.4 不同农地利用下土壤pH和养分含量特征分析 |
3.5 土壤肥力评价 |
3.5.1 土壤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5.2 隶属度的确定 |
3.5.3 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建立 |
3.5.4 土壤肥力评价 |
4 土壤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
4.1 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 |
4.2 土壤重金属含量地统计分析 |
4.2.1 半方差函数分析 |
4.3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4.4 不同农地利用下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
4.5 土壤重金属评价 |
5 土壤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 |
5.1 土壤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 |
5.2 三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果园施用微量元素的几个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田间尺度骏枣产量评估的遥感同化方案研究与实现[D]. 陈仁谷.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土壤肥力评价[D]. 严玉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绿肥在柑橘园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及其释放特征研究[D]. 杨叶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4]重建茶园水土保持与养分流失防控的试验研究[D]. 郭德浩. 浙江大学, 2019(07)
- [5]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研究[J]. 董林林,苏丽丽,尉广飞,李孟芝,许亚茹,王欢欢,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5)
- [6]钛肥对不同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D]. 刘磊. 天津农学院, 2017(08)
- [7]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D]. 姚文捷. 浙江工商大学, 2016(12)
- [8]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硼酸盐对芒果胶孢炭疽菌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D]. 陈敏. 海南大学, 2016(01)
- [9]桂热芒82号矿质营养规律及营养诊断研究[D]. 白亭玉. 海南大学, 2015(07)
- [10]基于村级尺度的农用地土壤质量研究[D]. 朱溪桥.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标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分类论文; 农业论文; 土壤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