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抑郁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

急诊科护士抑郁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

一、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莉莉[1](2021)在《济宁市三级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发放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济宁市三级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和来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了解规培护士所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各种应对措施,以提高规培护士的个体应对能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用便利抽样调查法,对四所三级综合医院的28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内外妇产儿科、急诊科、门诊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年轻护士,调查共分为四个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结果采用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了解三级医院的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对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整理分析。结果:1.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1.1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得出,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问题(2.46±0.89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问题(1.79±0.66分),总分为1.99±0.50分。不同年龄、科室、工作年限、学历、每周工作时间、承担夜班情况的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规培护士积极应对得分(1.64±0.61)高于消极应对得分(0.94±0.54),说明面对压力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不同学历和不同科室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三个变量进入逐步回归分析,对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依次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和消极应对方式。2.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均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SCL-90的九个因子有着显着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工作压力总均分及各个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结论:1.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度水平以下;压力来源主要是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问题。2.规培护士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消极应对方式对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明显的因素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SCL-90得分高的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工作压力大的规培护士越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杨艳伟[2](2021)在《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疲劳现状;基于护士职业疲劳概念模型分析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影响因素;为管理者采取措施减轻护士疲劳、提升护士职业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济南市1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和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内科和肿瘤放疗科护士共215名,2020年6月-9月采用疲劳评定量表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详见附录)。采用SPSS 25.0进行录入及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236份,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具体结果如下:1.肿瘤科护士疲劳总分为(144.12±28.58)分,条目均分为(4.97±0.99)分,处于中重度疲劳状态。各因子中得分最高的为疲劳的反应(6.09±1.42)、得分最低的为疲劳严重程度(4.95±1.20)。有疲劳者171人(79.5%),其中一般疲劳者有61人(28.4%),中度疲劳者有61人(28.4%),重度疲劳者有49人(22.8%)。2.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87.01±20.13)分,为中度压力水平,条目均分为(2.49±0.58)分,各维度得分最高的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2.79±0.75),得分最低的为管理及人际关系(2.20±0.71)。3.肿瘤科护士各维度得分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支持利用度(2.68±0.27)、客观支持(3.35±1.11)、主观支持(5.80±1.30)。社会支持总分为(41.30±8.36)分,条目均分为(4.13±0.84)分,。4.肿瘤科护士疲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护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子女、职称、所属护士层级和月收入对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科护士疲劳总分、疲劳严重程度、疲劳环境特异性和疲劳的结果与工作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肿瘤科护士疲劳总分与社会支持的分维度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1);肿瘤科护士疲劳严重程度、疲劳环境特异性和疲劳的结果与社会支持的分维度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肿瘤科护士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P<0.01)。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因素包括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和月收入,它们共同解释疲劳总变异的36.8%。具体来说压力越大,疲劳程度越重。月收入越高,疲劳程度越重。结论1.本组肿瘤科护士处于中重度疲劳状态,工作压力处于中度压力水平,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2.肿瘤科护士的所属护士层级和月收入等对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肿瘤科护士的高工作压力水平伴随着高的疲劳程度。4.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病人护理、月收入是疲劳的显着预测因素。

杨晓梅[3](2021)在《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其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在一个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手术室护士样本中了解其工作压力源现状(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管理及人际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管理及人际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及身心健康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并基于优势分析进一步探讨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不同维度对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小,为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而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从山东省选取8所三级综合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93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是98.7%。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患者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以及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分别评估手术室护士的一般人口学及职业相关资料、工作压力源、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及躯体症状。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优势分析等。以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手术室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况:本研究中,49.7%(193/388)的手术室护士年龄在20~29岁之间;女性护士居多,占总样本的81.7%(317/388);有伴侣护士居多,占总样本的62.4%(242/388);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护士居多,占总样本的82.5%(320/388);第一学历为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手术室护士分别占总样本的24.5%、49.0%及26.0%;合同制护士较多,占总样本的61.6%(239/388);职称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的比例分别为31.2%、37.9%、28.6%、1.8%;43.8%(170/388)的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工作时间≤5年;47.2%(183/388)的手术室护士月收入>6000元。2.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描述性分析: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分平均为(65.91±20.08)分,各条目得分的均分为(1.88±0.57)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得分最高,条目平均得分为(2.21±0.79)分,其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条目均分为(2.11±0.72)分;其余工作压力源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条目均分为(1.82±0.59)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条目均分为(1.74±0.72)分)和管理人际方面的压力(条目均分为(1.65±0.58)分)。3.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手术室护士焦虑症状得分平均为(5.35±4.83)分,其中无焦虑症状、有轻度焦虑症状、有中度焦虑症状及有重度焦虑症状的手术室护士分别占总样本的49.0%、33.8%、12.1%、5.2%。以10分为焦虑症状阳性的划界分,本研究中手术室护士的焦虑症状阳性率为17.3%。手术室护士的抑郁症状得分为(6.09±5.33)分,其中无抑郁症状、有轻度、中度、中重度至重度抑郁症状的手术室护士分别占总样本的44.8%、34.3%、13.4%以及7.5%。以10分为抑郁症状阳性的划界分,本研究中手术室护士的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0.9%。手术室护士的躯体症状得分为(8.37±6.59)分,其中无躯体症状、有轻度、中度、重度躯体症状的手术室护士分别占总样本的34.0%、32.0%、17.5%以及16.5%。4.不同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比较的单因素分析:手术室护士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得分在年龄、性别、有无伴侣、最高学历等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夜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症状:P=0.002;抑郁症状:P<0.001),有夜班的手术室护士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得分显着高于无夜班的手术室护士;手术室护士躯体症状得分在不同年龄(P=0.017)、有无伴侣(P=0.008)、最高学历(P=0.003)及有无夜班(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0~29岁、有伴侣、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及有夜班的手术室护士躯体症状得分较高。5.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的不同维度均与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呈正相关(r=0.335~0.525,均P<0.001),且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不同维度间呈强相关(r=0.621~0.792,均P<0.001),因此,优势分析比多元回归分析更适合比较工作压力源的不同维度对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小。6.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1)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焦虑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工作压力源不同维度预测焦虑症状的相对贡献由高至低分别为: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0.073)、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0.065)、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0.065)、病人护理方面(0.034)以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0.024)。其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贡献最大,占28.0%,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贡献次之,均占24.9%,然后依次是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贡献13.0%)、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贡献9.2%)。(2)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工作压力源的不同维度预测抑郁症状的相对贡献由高至低分别为: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0.096)、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0.082)、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0.063)、病人护理方面(0.057)以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0.031)。其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贡献最大,占29.2%,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贡献次之,占24.9%,然后依次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贡献19.1%)、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贡献17.3%)、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贡献9.5%)。(3)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躯体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工作压力源不同维度预测躯体症状的相对贡献由高至低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0.069)、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0.060)、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0.054)、病人护理方面(0.042)以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0.024)。其中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贡献最大,占比27.7%,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贡献次之,占比24.1%,然后依次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贡献21.7%)、病人护理方面的压力(贡献16.9%)、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贡献9.6%)。结论1.手术室护士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及躯体症状较为严重,值得关注。2.不同工作压力源中,手术室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得分最高。3.手术室护士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预测权重最大。4.手术室护士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对躯体症状的预测权重最大。

刘辉[4](2020)在《护士轮调压力量表文化调适及护士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台湾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Nursing Job Rotation Stress Scale,NJRS)进行文化调适,研制适合大陆医疗文化背景的护士轮调压力量表,应用该量表针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进行调查,梳理护士轮调压力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促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发展。方法本研究对台湾版NJRS量表进行文化调适,通过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对量表各条目以及其中内容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中文简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天津市5所护士规范化培训定点医院,抽取186例规范化培训护士为研究对象,对中文简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量表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以及重测信度检验,量表效度采用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检验,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评价。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天津市6所护士规范化培训定点医院的217例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社会人口资料,采用护士轮调压力量表(NJRS)、职业倦怠量表(MBI-GS)、交往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规范化培训护士压力现状、职业倦怠情况、交往焦虑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水平。采用均数、百分比对调查对象一般资料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取单因素分析各分类变量中不同类别指标间轮调压力差异,使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各连续性变量与轮调压力的相关系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国内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量表引进阶段:经过对量表的文化调试,中文简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0.792、0.733,重测相关系数(重测信度)为0.953,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76、0.890、0.857。5名专家对量表进行评定,各条目CVI(item-level CVI,I-CVI)均在0.80以上,总条目内容效度指数(scale-level CVI,S-CVI)为0.96。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模型拟合较好,修正后模型的CMIN/DF为1.187、RMR为0.025、RMSEA为 0.032、GFI 为 0.961,AGFI 为 0.932、NFI 为 0.951、IFI 为 0.992、TLI为 0.988、CFI 为 0.992。(2)量表应用阶段:最终完成对217例规范化培训护士有效资料的收集。压力总得分范围12~42分,平均(27.09±6.57)分。各维度得分情况:情绪反应(10.84±2.84)分,日常生活(8.15±2.51)分,沟通交流(8.10±2.2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人口学变量中不同学历、培训年级、人事类别、工作收入、培训前是否有工作经历因素间的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连续性变量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与职业倦怠、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BI-GS、IAS、GSES、学历、培训年级、人事类别、工作收入、培训前是否有工作经历对压力程度有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 β 值分别为 0.312、0.237、-0.176、-0.108、-0.111、0.085、-0.099、0.064,8个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91.8%。结论本研究将台湾版NJRS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简版轮调压力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结果显示中文简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做我国规范化护士轮调压力的测评工具。其中职业倦怠、交往焦虑、自我效能感、学历、培训年级、人事类别、工作收入、培训前是否有工作经历是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并干预其职业倦怠、交往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对于缓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压力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陈凯[5](2020)在《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1.编制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2.应用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了解我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1.基于“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初步确定量表维度,形成量表的条目池及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量表条目做进一步调整和筛选,形成量表测试版。2.对山东省内3家三甲综合医院共282名产后返岗护士发放测试版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及维度确定。便利抽样法选取6所三甲综合医院共635名产后返岗护士,采用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折半信度等指标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3.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范围内38家三甲综合医院共1461名产后返岗护士进行调查,以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了解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结果,形成的量表初稿包含41个条目。遴选24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及调整,两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7.5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2.50%和1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和0.888,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和0.238(P<0.01)。函询后共删除10个条目,修改6个条目,形成的量表测试版包含5个维度,33个条目。2.经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后,共删除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228%。形成的最终量表包含5个维度,30个条目。经信效度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43;与抑郁自评量表及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2,-0.482(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5因子模型拟合较好(?2/df=2.924,RMSEA=0.055,GFI=0.889,NFI=0.891,IFI=0.925,TLI=0.916,CFI=0.925);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40,折半信度为0.882。3.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总得分为(87.07±19.59),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母亲角色承担”,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人际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科室、抑郁状态、返岗时间、产假时间及胎次是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2.三甲综合医院的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产后返岗护士群体,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降低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

徐永娟[6](2020)在《心理资本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中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压力、共情疲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共情疲劳的相关性,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资本在降低工作压力导致的共情疲劳中的作用,以便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保证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月-2019年4月选取青岛市18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453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资本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以及Amos 21.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结果1.急诊护士的心理资本得分为(4.11±0.84)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韧性、乐观、希望和自我效能。健康状况、护士长的认可和每周夜班数是心理资本的主要影响因素。2.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分为(103.68±17.56)分,工作压力处于中重度水平的占比为96.69%,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工作及专业、工作环境及仪器、患者护理方面和管理及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和护士长的认可是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急诊护士的共情满意得分为(31.67±7.48)分,得分居中、高水平的占90.50%,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护士长的认可、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倦怠得分为(26.89±6.03)分,处于中、高危倦怠水平的占比78.37%,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岗位、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二次创伤得分为(25.59±6.25)分,处于中、高危二次创伤水平的占70.86%,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倦怠、二次创伤呈正相关(r=0.521、0.438;P<0.01),与共情满意呈负相关(r=-0.580;P<0.01);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倦怠、二次创伤均呈负相关(r=-0.425、-0.648、-0.430,P<0.01),与共情满意呈正相关(r=0.666;P<0.01)。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工作压力可以直接显着负向影响共情满意(β=-0.395,P<0.01),直接显着正向影响共情疲劳症状(β=0.370,P<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对共情满意的影响中起到部分正向中介效应(β=0.540,P<0.01),在工作压力对共情疲劳症状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负向中介效应(β=-0.599,P<0.01)。结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处于中重度水平,共情疲劳处于中高危水平,工作压力和共情满意呈负相关,与倦怠和二次创伤呈正相关。心理资本与共情满意呈正相关,与倦怠和二次创伤呈负相关。工作压力可直接显着影响共情疲劳,心理资本可以降低工作压力导致的共情疲劳。护理管理者在及时识别急诊护士共情疲劳的同时,可通过干预措施来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资本,从而降低共情疲劳,保证护理质量。

崔丽萍[7](2019)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文中认为背景: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护理各种类型的危重症患者,承担紧急抢救及各种治疗任务,工作负荷较重,使其比普通病房护士承受更多的压力,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然而,工作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急诊科护士还需要承担作为父母或者配偶的责任。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包括发生在近期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发生在儿童期的创伤性事件,这些是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风险因素。目的:在一个较大的样本中,报告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现状,从工作及生活两方面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及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早期识别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高风险人群,及制定或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从济南市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选取302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测量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研究表明,当GAD-7≥10时,识别广泛性焦虑情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因此,本研究采用10分为焦虑情绪阳性筛查的划界分。使用病人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测量急诊科护士的抑郁情绪,该量表已在孕产妇、患者、大学生、护士等群体中被广泛使用。既往研究指出,当PHQ-9≥10时,识别重性抑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了 88%,因此本研究以10分作为抑郁情绪阳性筛查的划界分。本研究中焦虑、抑郁情绪阳性仅基于量表筛查,焦虑、抑郁情绪得分高于划界分的急诊科护士仅代表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不同于精神疾病诊断中的焦虑症、抑郁症。本研究使用角色过载量表评估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使用生活事件问卷评估急诊科护士的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所用量表均被证实有良好的信效度。此外,本研究还使用自编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收集了急诊科护士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6份,删除缺失条目超过50%的个案及主要变量(焦虑、抑郁情绪)有缺失的个体,剩余302份,问卷有效率为86.3%。运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急诊科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布情况:302名急诊科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9.40±5.63)岁;其中,年轻护士居多,20~29岁的护士为192人,占63.6%;女性护士居多,为228人,占75.5%;有伴侣者为196人,占64.9%;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急诊科护士为253人,占83.8%;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急诊科护士占46.7%;聘用方式为合同制的护士占85.4%;职称为护士和护师的研究对象分别占样本的45.4%、52.6%;月收入>6000元的护士占44.0%。2.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得分情况: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得分范围为0~21分,平均为(5.93±4.78)分,抑郁情绪得分范围为0~27分,均分为(7.38±5.66)分。参照既往研究,以10分作为焦虑、抑郁阳性筛查的划界分,本研究中有20.5%的护士存在焦虑情绪,29.1%的护士存在抑郁情绪(仅基于量表筛查,不同于精神疾病诊断中的焦虑症、抑郁症)。3.急诊科护士不同人口学资料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得分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33),事后检验发现,相比于年龄为20~29岁的护士,年龄为30~39岁的护士焦虑情绪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相比于男护士,女护士的焦虑情绪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相比于无伴侣的急诊科护士,有伴侣者焦虑情绪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分在不同第一学历的急诊科护士间上存在差异(均P=0.001)。其中,以中专为第一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专为第一学历的急诊科护士。第一学历为中专和大专的急诊科护士抑郁情绪得分高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急诊科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急诊科护士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比较: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相比于无伴侣的急诊科护士,有伴侣者焦虑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在不同第一学历的急诊科护士间有差异(P=0.001;P=0.002)。其中,相比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护士,第一学历为中专的护士焦虑阳性率、抑郁阳性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焦虑阳性组与阴性组、抑郁阳性组与阴性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的差异比较:焦虑阳性组的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焦虑阴性组的急诊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急诊科护士在工作负荷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和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焦虑情绪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259、0.341、0.232(均P<0.001);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293、0.297、0.260(均P<0.001)。7.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以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总分为因变量,第一层模型将年龄、性别、有无伴侣、第一学历等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变量纳入;第二层模型将工作负荷纳入;第三层模型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纳入。总体回归模型能解释焦虑情绪方差总变异的2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工作负荷能解释焦虑情绪方差总变异的5.6%,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能解释焦虑情绪方差总变异的15.4%。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可以预测其焦虑情绪,标准回归系数为0.24(P<0.001),且在控制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的作用后,工作负荷对焦虑情绪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回归系数为0.24(P<0.001)。此外,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均可以正向影响焦虑情绪,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29、0.18(均P<0.01)。以急诊科护士的抑郁情绪总分为因变量,第一层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变量(第一学历)纳入;第二层模型将工作负荷纳入;第三层模型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纳入。结果显示,总体回归模型能解释的抑郁情绪方差总变异的2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工作负荷能解释抑郁情绪方差总变异的8.4%,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能解释抑郁情绪方差总变异的12.7%。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可以预测其抑郁情绪,标准回归系数为0.29(P<0.001),且在控制了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的作用后,工作负荷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回归系数为0.29(P<0.001)。此外,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均可以正向影响抑郁情绪,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7(均 P<0.01)。结论:1.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2.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呈正相关,即工作负荷越重,生活事件越多,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均可以正向预测其焦虑和抑郁情绪。4.本研究提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尽早发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高风险人群,并通过弹性排班、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不良情绪,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罗阿兰[8](2019)在《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男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的总体情况;探讨男护士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作用;男护士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及其各维度的相关情况;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男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提升男护士心理灵活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于2018年6月-9月选取江西省各医院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F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采用SPSS22.0以及Amo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男护士职业压力均分为(2.14±0.44)分,职业压力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主要的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男护士职业压力在出生地、年收入、护龄、用工形式、夜班数、医院对个人发展重视程度、对所在科室的喜欢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护士经验性回避得分为(31.41±10.31)分,认知融合得分为(23.83±6.91)分,且得分均高于大学生群体,表明男护士心理灵活性较差。男护士职业压力在出生地、护龄、医院对个人发展重视程度、对所在科室的喜欢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护士抑郁检出率为47.6%,得分为(51.88±9.39)分,焦虑检出率为34.3%,得分为(45.96±10.67),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我国常模,表明男护士心理健康程度较差。男护士职业压力在出生地、护龄、夜班数、医院对个人发展重视满意程度、对所在科室的喜欢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男护士职业压力、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与抑郁、焦虑呈显着相关性(p<0.01)。5.男护士职业压力可以直接影响抑郁、焦虑程度,经验性回避及认知融合可作为中介调节变量调节职业压力对抑郁、焦虑水平。结论:男护士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职业压力与心理灵活性及负性情绪密切相关,职业压力和心理灵活性作为个体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对男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均会产生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男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心理灵活性情况,通过合理的干预减少男护士经验性回避,降低其认知融合状态,指导男护士掌握心理调节技能,为以后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吴世超[9](2019)在《中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中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现状并分析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效果第三方评估”所评估的136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样本医院,在样本医院内采用二阶段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自评相关的问卷调查(医护人员自填)。本研究采用“您认为您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非常差’ ’差’ ’一般’’好,’非常好’ 5个选项)”作为心理健康自评条目,测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现状;同时将“非常差”和“差”定义为“不健康”,并重点从医护人员的感知压力、工作负荷、医患关系、职业认同、对当前行医环境的满意度和医院有关制度方面探讨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医生和护士之间心理健康自评(Likert5级)现状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结果]对20786名医生和27575名护士填写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为16.21%,高于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10.76%)。男性、“30到39岁”或“40到49岁”、离异或丧偶状态、中级或副高级职称、无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下、儿科或急诊科、地方医院、西部地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医生,其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相对较高。“30到39岁”、离异或丧偶状态、初级职称、无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在7000元及以下、儿科或急诊科、地方医院、西部地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护士,其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相对较高。在医护人员中,感知压力水平为中等压力或高压力、近一个月倒夜班“5次及以上”、过去一年经历过医患纠纷、过去一年经历过来自患方的暴力、对目前国内行医环境的满意程度较低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危险因素,对“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本院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高”“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本院的收入分配方案起到激励作用”“本院的晋升制度合理”的认同态度为“不认同”或“一般”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危险因素,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6-7小时”、“7-8小时”和“(?)8小时”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高于护士。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最高学历、职称、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科室、医院类型和地区上的分布有差异;不同性别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有差异,而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无差异。感知压力、近一个月倒夜班频率、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过去一年是否经历过医患纠纷、过去一年是否经历过患方暴力、对目前国内行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本院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高”“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本院的收入分配方案起到激励作用”“本院的晋升制度合理”的认同态度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影响因素。

王明明[10](2017)在《护士知觉压力、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护士群体的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现况,分析三者的影响因素;探讨护士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分析自我效能在护士知觉压力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护士自我效能、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以减轻知觉压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以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为测评工具,对山东省六家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标准的注册在职护士600名进行问卷测量,收集其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应资料。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整理和分析。对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进行方差检验或t检验;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护士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利用Bootstrapping法分析自我效能在知觉压力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现况护士知觉压力总评为(27.20±5.669)分,平均分为(1.94±0.405)分,其影响因素包括护士职业压力源总评、成熟型应对方式、年龄、一般自我效能总评、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工作时间和本人是否独生子女,共同解释其总变异的21.6%,其中护士职业压力源总评为首要影响因素。护士一般自我效能平均分为(2.14±0.576)分,其影响因素包括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知觉压力总评、婚否、解决问题、性别、科室和聘任形式,共同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总变异的13.8%,其中知觉压力总评影响最大。护士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0.73±0.186)分,求助(0.62±0.225)分,幻想(0.62±0.225)分,合理化(0.49±0.216)分,退避(0.47±0.253)分,自责(0.37±0.268)分,而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和逃避)得分分别为(0.68±0.164)分和(0.49±0.201)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知觉压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是解决问题和求助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自我效能是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紧张感是合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间的相关性知觉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234,p<0.01),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8,p<0.01),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r=0.081,p<0.05)和合理化(r=0.116,p<0.05)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r=0.178,p<0.01),与求助呈负相关(r=-0.108,p<0.05),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70,p<0.01)。3.一般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在护士知觉压力与解决问题间中介效应显着,95%置信区间(-0.0255,-0.0014),中介效应为-0.0109;一般自我效能在知觉压力与求助维度间中介效应显着,95%置信区间(0.0058,0.0262),中介效应为0.0141;一般自我效能在知觉压力与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显着,95%置信区间(0.0108,0.0708),中介效应为0.0353。结论1.护士知觉压力得分较高,属于健康危险性压力,一般自我效能偏低,多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应对压力。2.知觉压力、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预测作用明显,自我效能在知觉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因此提高护士自我效能,可促进较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的选择,减少不成熟应对,从而有效减轻护士知觉压力。

二、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济宁市三级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4 调查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学处理
    7 伦理要求
结果
    1 规培护士的一般资料
    2 规培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3 规培护士的应对方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4 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情况
    5 规培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6 规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2)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框架
    2.3 疲劳的测评工具
    2.4 护士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5 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2.6 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资料收集
    3.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问题
    3.7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 肿瘤科护士疲劳现状
    4.3 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
    4.4 肿瘤科护士社会支持现状
    4.5 人口学变量对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影响
    4.6 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社会支持与疲劳的相关性
    4.7 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肿瘤科护士疲劳、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现状
    5.2 肿瘤科护士疲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3 肿瘤科护士疲劳与工作压力源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5.4 影响肿瘤科护士疲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其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
    1.2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状况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
        2.1.1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2.1.2 手术室护士的躯体健康状况
    2.2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现状
        2.2.1 压力与压力源定义
        2.2.2 工作压力及工作压力源定义
        2.2.3 工作压力及工作压力源的测量工具
        2.2.4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现状
    2.3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状况
        2.3.1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抑郁症状
        2.3.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躯体症状
        2.3.3 已有研究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优势分析的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样本量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3.2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3.3.3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
        3.3.4 患者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
        3.3.5 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分析
    3.6 伦理考虑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手术室护士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4.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描述性分析
    4.3 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4.4 不同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4.4.1 不同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在焦虑症状得分上的比较
        4.4.2 不同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在抑郁症状得分上的比较
        4.4.3 不同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在躯体症状得分上的比较
    4.5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4.6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
        4.6.1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焦虑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
        4.6.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
        4.6.3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躯体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状况
        5.1.1 手术室护士焦虑、抑郁症状
        5.1.2 手术室护士躯体症状
    5.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总分及不同工作压力源维度的得分状况
    5.3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
        5.3.1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
        5.3.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躯体症状影响的优势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本研究的创新性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护士轮调压力量表文化调适及护士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技术路线
一、护士轮调压力量表(NJRS)的调适及信效度检测
    1.1 对象与方法
        1.1.1 中文简版护士轮调压力量表(NJRS)文化调试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法及工具
        1.1.4 伦理原则
        1.1.5 质量控制
        1.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2 护士轮调压力量表的信度
        1.2.3 护士轮调压力量表的效度
    1.3 讨论
        1.3.1 量表信度
        1.3.2 量表的效度
        1.3.3 小结
二、护士轮调压力量表在规范化培护士中的应用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2.1.4 伦理原则
        2.1.5 质量控制
        2.1.6 技术路线
    2.2 结果
        2.2.1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一般资料
        2.2.2 研究对象各资料的调查结果
        2.2.3 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的单因素分析
        2.2.4 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的多因素分析
    2.3 讨论
        2.3.1 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现状
        2.3.2 规范化培训护士轮调压力的影响因素
        2.3.3 小结
结论
    1. 研究结论
    2.研究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
    附录3 :护士规范化培训压力量表(NJRS)
    附录4 :交往焦虑量表(IAS)
    附录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附录6 :职业倦怠量表(MBI_GS)
综述 规范化培训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量表编制过程与方法
        1.1 文献回顾
        1.2 半结构式访谈
        1.3 形成条目池
        1.4 专家咨询
        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1 条目筛选
        2.2 信效度检验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专家咨询
        2 条目筛选
        3 信效度检验
    讨论
        1 量表编制的科学性
        2 量表的应用价值
        3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第二部分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资料收集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结果
        1 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得分情况
        2 不同特征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分情况比较
        3 影响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 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心理资本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中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预实验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7 伦理考虑
    8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急诊护士一般资料
    2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共情疲劳的现状
    3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分析
    5 急诊护士的共情疲劳的多因素分析
    6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压力对共情疲劳的作用路径分析
讨论
    1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
    2 急诊护士的心理资本
    3 急诊护士共情疲劳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及共情疲劳的相关性分析
    5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及共情疲劳的作用路径分析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
    1.2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与焦虑、抑郁情绪
    1.3 急诊科护士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的研究进展
    2.1 焦虑、抑郁情绪的概念
    2.2 焦虑、抑郁情绪的测量工具
    2.3 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状况
    2.4 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2.4.1 人口学因素
        2.4.2 心理社会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般资料调查表
        3.2.2 病人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
        3.2.3 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
        3.2.4 角色过载量表
        3.2.5 生活事件问卷
    3.3 质量控制
        3.3.1 研究设计阶段
        3.3.2 研究阶段
        3.3.3 数据整理和录入阶段
    3.4 统计分析
        3.4.1 统计描述
        3.4.2 单因素分析
        3.4.3 相关分析
        3.4.4 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3.5 伦理考虑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4.2 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4.3 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的描述性分析
    4.4 影响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4.4.1 急诊科护士不同人口学资料在焦虑情绪得分上的差异
        4.4.2 急诊科护士不同人口学资料在抑郁情绪得分上的差异
        4.4.3 急诊科护士焦虑阳性率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比较
        4.4.4 急诊科护士抑郁阳性率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比较
        4.4.5 焦虑、抑郁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的得分比较
    4.5 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回归分析
        4.5.1 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分析
        4.5.2 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4.6 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儿童期创伤性事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回归分析
        4.6.1 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
        4.6.2 急诊科护士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状况
    5.2 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5.3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5.4 急诊科护士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的计算
        2.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资料收集
        2.2.3 统计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男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男护士职业压力现况分析
        3.2.1 男护士职业压力总体得分情况
        3.2.2 男护士职业压力条目得分排名前10位
        3.2.3 不同人口学变量男护士职业压力的差异
    3.3 男护士心理灵活性现况分析
        3.3.1 男护士心理灵活性及各维度的描述
        3.3.2 不同人口学变量男护士心理灵活性的差异
    3.4 男护士负性情绪现况分析
        3.4.1 男护士负性情绪总体得分情况
        3.4.2 不同人口学变量男护士负性情绪的差异
    3.5 男护士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间的相关关系
    3.6 男护士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回归分析
        3.6.1 男护士职业压力、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与焦虑回归分析
        3.6.2 男护士职业压力、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与抑郁的回归分析
    3.7 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7.1 经验性回避在职业压力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3.7.2 认知融合在职业压力与抑郁间中介作用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4.1 男护士职业压力分析
        4.1.1 男护士职业压力现况分析
        4.1.2 影响男护士职业压力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男护士心理灵活性分析
        4.2.1 男护士心理灵活性现况分析
        4.2.2 影响男护士心理灵活性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3 男护士负性情绪分析
        4.3.1 男护士负性情绪现况分析
        4.3.2 影响男护士负性情绪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4 男护士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间的相关关系
        4.4.1 男护士职业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4.4.2 男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灵活性的关系
        4.4.3 男护士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4.5 男护士职业压力、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回归分析
    4.6 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中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健康自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
        2.4.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4.2 心理健康自评
        2.4.3 执业环境相关因素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2.7 数据清理
第三章 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基本情况
        3.1.1 医生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基本情况
        3.1.2 护士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基本情况
    3.2 执业环境相关因素的基本情况
        3.2.1 医生执业环境相关因素的基本情况
        3.2.2 护士执业环境相关因素的基本情况
    3.3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总体分布情况
    3.4 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比较
        3.4.2 医生是否患慢性疾病与心理健康自评的关系
        3.4.3 执业环境相关因素与医生心理健康自评的关系
        3.4.4 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3.5 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的比较
        3.5.2 护士是否患慢性疾病与心理健康自评的关系
        3.5.3 执业环境相关因素与护士心理健康自评的关系
        3.5.4 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现状
        4.1.1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总体情况
        4.1.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现状
    4.2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
        4.2.1 感知压力越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可能性越大
        4.2.2 倒夜班频率较高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危险因素
        4.2.3 睡眠时间不足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危险因素
        4.2.4 对“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的认同态度是心理健康自评可能的影响因素
        4.2.5 经历医患纠纷和来自患方的暴力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危险因素
        4.2.6 对“本院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高”的认同态度是心理健康自评可能的影响因素
        4.2.7 职业认同不高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危险因素
        4.2.8 对国内行医环境满意度不高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危险因素
        4.2.9 对“本院的收入分配方案起到激励作用”的认同态度是心理健康自评可能的影响因素
        4.2.10 对“本院的晋升制度合理”的认同态度是心理健康自评可能的影响因素
    4.3 本研究的创新性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重点关注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相对较高的医护人员
        5.2.2 为医护人员减负减压,合理安排班次,保障充足睡眠时间
        5.2.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预防医患纠纷和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发生
        5.2.4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认同和对行医环境的满意度
        5.2.5 优化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和晋升制度,提高激励机制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感知压力量表
附录3 医护人员自评“不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赋值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护士知觉压力、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文献回顾
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和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四、急诊科护士抑郁状况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市三级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马莉莉. 青岛大学, 2021
  • [2]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艳伟. 山东大学, 2021(12)
  • [3]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对其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的优势分析[D]. 杨晓梅. 山东大学, 2021(09)
  • [4]护士轮调压力量表文化调适及护士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D]. 刘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护士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 陈凯. 青岛大学, 2020(01)
  • [6]心理资本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中的关系研究[D]. 徐永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7]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D]. 崔丽萍. 山东大学, 2019(02)
  • [8]心理灵活性在男护士职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D]. 罗阿兰. 南昌大学, 2019(01)
  • [9]中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世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护士知觉压力、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 王明明. 泰山医学院, 2017(06)

标签:;  ;  ;  ;  ;  

急诊科护士抑郁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