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

四肢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

一、肢体的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超检查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萍[1](2022)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应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淄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后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前对所有患者展开高频彩超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以病理检查结果展开分组,观察组为20例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照组为18例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11%,特异度为94.44%,灵敏度为90.00%。Kappa值为0.8421> 0.75,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观察组淋巴结内钙化灶、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不清检出率分别为55.00%、65.00%、80.00%,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56%、11.11%、16.67%(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分布中周边型占75.00%,血流信号分级3级占60.00%,对照组患者门型所占比例最高,占77.78%,血流信号分级以2级为主,占27.78%,组间血流分布门型、周边型以及血流信号3级的占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高频彩超应用价值较高,可通过声像特征与血流特征评价淋巴结,值得推广。

魏锦辉,王思思,王崇宝,薛喜桩,陈绪娇[2](2021)在《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占位良恶性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的94例女性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高频彩超检查,将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4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共检出128个病灶,包括乳腺良性病变76个、恶性病变52个;磁共振诊断出良性病变71个、恶性病变57个,高频彩超诊断良性病变74个、恶性病灶54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高频彩超术前评估病灶大小均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诊断术前评估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和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核磁共振、高频彩超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在诊断乳腺占位良恶性方面的效果相当,若两者结合可显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黄聪聪[3](2021)在《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前实施彩超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前实施彩超在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彩超检查,分析彩超在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接受术前彩超检查后,58例患者得到准确诊断,确诊率为96.67%;本组患者共包括63个恶性结节,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9个,甲状腺未分化癌5个,甲状腺滤泡状癌7个,甲状腺髓样癌2个;58例确诊患者中颈部阳性率高于上颈部、气管旁与下颈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区域阳性率高于Ⅳ区域、Ⅱ区域与Ⅵ区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前实施彩超检查可使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得到有效诊断,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王义[4](2021)在《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收集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靠性,并根据统计结果重新界定风险评估等级,更加准确地筛查出高危患者。最终为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防治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分级干预策略,为各医院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防治流程提供借鉴。[方法]1.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本组病例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某三甲医院329名脑卒中患者,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96例患者作为血栓组,未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233例患者为无栓组。2.使用Excel2007数据库收集数据并双人核查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风险因素。3.计算Padu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D-二聚体及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单独应用Paud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和D-二聚体及两两联合使用预测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的筛查能力;[结果]1.患者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329名脑卒中住院患者,其中233为非深静脉血栓患者,96例为深静脉血栓患者,经Padua评分量表有140例高危患者占42.55%,经Wells评分量表有175例中危患者占53.19%,高危患者68例,占20.67%,有149名D-二聚体阳性患者,占45.29%。96例脑卒中患者确诊深静脉血栓,其中D-二聚体阳性有86例占89.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D-二聚体、NIHSS量表、Padua评分量表、Wells评分量表、BI指数、吸烟史、卧床>3天、脱水治疗、康复治疗、抗凝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高脂血症与DVT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D-二聚体是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临床评分量表对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测价值:329例患者中,采用Padua评分量表二分类法临床评估为低危组(189例),占总人数57.45%、高危组(140例),占总人数42.55%;Padua评分量表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其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76.00%,约登指数0.57,Wells评分量表三分类法临床评估为低危组(86例),占总人数26.14%、中危组(175例),占总人数53.19%、高危组(68例),占总人数20.67%;Wells评分量表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其敏感度为78.00%,特异度为66.00%,约登指数0.44。3.D-二聚体对确诊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测价值:329例研究对象中,D-二聚体检测结果范围0.80-1.00mg/L,其中阳性结果149例中,经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者86例(57.71%);阴性180例,确诊深静脉血栓者10例(5.56%),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75.00%,约登指数为0.64。4.临床评分量表及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Padua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为0.845;Wells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为0.741;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Wells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果显示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优于单独采用Padua量表与D-二聚体检测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统计学分析显示该ROC曲线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较高,由于其解剖因素多发生于单侧肢体,左侧肢体常见。2.冠心病及D-二聚体升高是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3.单独使用Padua评分量表筛查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优于Wells评分量表。4.采用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可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且Padua量表联合D-二聚体的筛查效果优于Wells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

孙伟文[5](2021)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在各类下肢骨折患者(骨盆髋臼处、股骨中段、股骨髁部、髌骨以及胫骨平台)的围术期中,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预防DVT的疗效,可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参考及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满足选取病种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病患,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组,每组60人。A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B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在术后5-7日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在术后第一天抽血检查血凝指标和感染指标,凝血指标:PT、APTT、tPA-Ag、FIB、PLT、D-D;感染指标:PCT、Hs-CRP、WBC、ESR、IL-6,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及住院天数。结果:利伐沙班组病例的患者在DVT的发病率上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DVT和VTE的发病率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PT、APTT、tPA-Ag在数值上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的PCT、CRP数值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值<0.05),但两组间WBC、ESR、IL-6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各类下肢骨折的围术期中,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都具有较好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从药物效果的角度分析,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生成的疗效确切,有效的降低了部分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廖观生[6](2021)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MPTC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影响MPTC多灶性的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分析彩超和BRAF基因V600E位点在MP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外科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回顾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819例,其中多灶癌患者124例(15.1%),单灶癌患者695例(84.9%)。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数目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单灶性PTC患者和多灶性PTC患者在这些资料上的差异,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和PTC多灶性的关系,探究其是否存在影响因素。2、收集124例多灶癌患者的彩超诊断和BRAFV600E突变诊断资料,分析彩超特征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并将与BRAFV600E突变相关的彩超特征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后基于ROC曲线分析彩超诊断、BRAFV600E突变诊断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1、单灶性PTC患者存在包膜浸润的有103例(14.8%),多灶性PTC患者为39例(31.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18,P=0.000)。单灶性PTC患者存在包膜外侵的有59例(8.5%),多灶性PTC患者为22例(17.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6.94,P=0.000)。单灶性PTC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有256例(36.8%),多灶性PTC患者为61例(4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81,P=0.000)。单灶性PTC患者分期为Ⅰ期的有551例(79.3%),Ⅱ期有143例(20.6%),Ⅲ期有1例(0.1%),Ⅳ期有0例(0%),多灶性PTC患者Ⅰ期的有50例(40.3%),Ⅱ期有72例(58.1%),Ⅲ期有2例(1.6%),Ⅳ期有0例(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33,P=0.00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到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浸润(OR=0.636,95%CI 0.423-0.948,P=0.032)、包膜外侵(OR=0.621,95%CI 0.405-0.967,P=0.017)、淋巴结转移(OR=0.864,95%CI 0.536-1.262,P=0.028)以及分期(OR=0.797,95%CI 0.549-1.351,P=0.011)是影响PTC多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2、MPTC结节中有75%(93/124)的患者具有BRAFV600E突变,而野生型BRAF等位基因则占25%(31/124)。对BRAFV600E突变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组之间结节的常规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进行单变量分析。与野生型BRAF组相比,突变型BRAF组在纵横比(?2=5.216,P=0.022)、微钙化(?2=18.565,P(27)0.001)、增强后的结节大小(?2=11.660,P=0.001)、增强模式(?2=11.614,P=0.001)和强化时间(?2=9.743,P=0.002)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和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与微钙化(OR=2.256;95%CI=1.160-5.500;P=0.020)和增强后的结节大小(OR=2.119;95%CI=1.039-4.321;P=0.039)相关。结论: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包膜浸润、包膜外侵、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是影响PTC多灶性的危险因素。MPTC较单灶PTC的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2、MPTC具有较高的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率;BRAFV600E突变与微钙化和增强后的结节大小相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在MPT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钙化指标最为敏感。

孙圣,刘璟怡,马秀梅[7](2021)在《高频彩超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高频彩超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钼靶X线检查以及高频彩超、钼靶X线联合检查,比较检查情况。结果:高频彩超、钼靶X线联合检查疾病检出率高于单一高频彩超、钼靶X线检查,存在显着差异(P <0.05)。结论:高频彩超、钼靶X线联合应用于诊断乳腺癌价值高,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赵影[8](2021)在《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主要探讨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中,开腹手术(OH)与腹腔镜手术(MH)在下肢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形成上是否存在差异,剖析子宫内膜癌人群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血栓的高发时间,从而发现术后检查静脉血栓的最佳时机。次要目的:研究两类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排尿量、失血量、静脉输液量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病区行开腹或微创手术医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相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前及术后相关资料;包括收集两组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血液常规、凝血常规、术前术后抗凝药物应用情况、术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术后首次发现下肢静脉血栓时间;分析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和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时间分析,以及术中尿量、出血量、输液量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分析。结果:1)微创手术共166例,手术后发生VTE共17例,发病率为10.24%,这其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共0例;开腹手术共83例,手术后发生VTE共12例,发病率为14.46%,PTE共1例;MH手术组及OH手术组术后VTE的发病率分析对比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有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于手术后6小时内就通过床旁下肢静脉彩超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1例在术后2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1例术后3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术后6-24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13例;术后1-3天内发现血栓形成7例;术后3-7天内发现血栓形成1例。3)对比分析二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及CRP(C反应蛋白),在MH组里手术前手术后各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对比分析:D-D、FIB手术后对比手术前上升(P<0.05),血小板手术后对比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OH组里手术前手术后各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对比分析:D-D表现为手术后对比手术前上升(P<0.05),血小板表现为手术后对比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MH组和OH组里,手术前后的APTT、PT进行对比分析,差别并未存在明显意义(P>0.05);4)通过调整两组患者的年龄和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因患子宫内膜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时长、术中排尿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进行输血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人群中,开腹手术(OH)与腹腔镜手术(MH)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上并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时间为术后6-24h。

宋宇[9](2020)在《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复杂乳腺疾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复杂乳腺疾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中复杂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术前精准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44例有效病例。将其高频彩超和DCE-MRI对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乳腺背景(除原发病灶外的乳腺腺体)评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相关评分标准(BI-RADS分级标准和淋巴结评估标准)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和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比较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和两者单独检查方的诊断价值,并计算出相应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结果:应用χ2检验分析可知,三种检查方式对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乳腺背景的良恶性鉴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乳腺背景中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P值均<0.05);ROC曲线提示,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原发病灶、淋巴结、乳腺背景中的AUC值均最高(P值均<0.05);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对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乳腺背景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最高。结论:1.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及两者单独检查在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及乳腺背景的良恶性鉴别中均具有重要意义;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及两者单独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高。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可以有效的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效能。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联合检查在乳腺原发病灶、淋巴结及乳腺背景评估中的诊断效能最高。

高恒元[10](2019)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SPTX)、甲状旁腺全切术(TPTX)及甲状旁腺全切术加自体移植术(TPTX+AT)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目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优手术方案。方法1.分别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行SPTX 72例及行TPTX3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术后1天、1周和6个月检测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手术前后瘙痒、骨痛等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肾性高血压等方面变化情况,揭示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优缺点。2.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设计前瞻性对照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110例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天、1周、6个月、1年所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血磷水平,对比行TPTX(54例)和SPTX(56例)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及复发情况。3.分析我院2016年0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继发性甲旁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皮下两点自体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天、1周、6个月、12-24个月所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血磷水平,观察该术式手术疗效、复发情况及复发时处理对策。结果1.72例行SPTX组患者手术成功70例,成功率为97.2%,大部分患者可以改善皮肤黏膜瘙痒,骨骼、关节疼痛等症状。术后随访6个月1例患者复发,6-12月1例复发,12-24个月3例复发,24个月后1例复发,总复发率为8.3%,其中5例复发患者已行手术治疗。35例行TPTX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皮肤黏膜瘙痒、关节疼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得到很好地改善,肾性高血压改善。术后随访至少6-24个月无1例复发。2.110例患者手术成功98例,切除不足12例。其中102例关节疼痛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均都减轻,皮肤瘙痒情况减退60例,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黏膜瘙痒、骨骼、关节疼痛等症状,TPTX手术组术后第一、七天及半年的血钙浓度较SPTX手术组低(P<0.05),术后半年的i PTH程度明显低于SPTX手术组(P<0.05);随访618个月两组的复发率,TPTX组3.92%,SPTX组为10.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9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皮下两点自体移植术的患者均手术成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黏膜瘙痒、骨骼、关节疼痛等症状。随访12-24个月4例复发,复发率为13.7%,1例经历简单的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1、TPTX、SPTX这两种方法外科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均能获得较好效果,术后能有效地够缓解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SPTX手术方式具有微小创伤,手术时间短,且术后较少低钙血症,但术后复发率稍高,若术后复发,需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再次手术的难度非常大。TPTX手术方式因存在手术时间短,创伤很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势,但理论上存在会导致长期的低钙血症及难治性骨软化病的风险,并且也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改进的TPTX+AT虽术后复发率较高,但该方式可避免颈部的再次手术,同时考虑到复发时简单易行地进行再次手术的可能性,避免了长期低钙血症及难治性骨软化病的风险,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目前可能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最佳手术方式。

二、肢体的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超检查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肢体的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超检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高频彩超诊断价值分析
    2.2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声像特征
    2.3 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血流分布与血流信号分级差异
3 讨论

(2)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核磁共振检查
        1.2.2 高频彩超检查
        1.2.3 病理学检查
    1.3 诊断标准
        1.3.1 MRI诊断标准
        1.3.2 高频超声诊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2.2 典型图像
    2.3 核磁共振和高频彩超诊断结果比较
    2.4 不同诊断方法术前病灶评估与术后病理诊断诊断结果比较
    2.5 不同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
    2.6 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3)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前实施彩超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分析
    2.2 不同淋巴结清扫区域阳性率比较
    2.3 甲状腺癌结节超声特点分析
3 讨论

(4)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Caprini、Autar、Wells评分量表
    2 研究方法
        2.1 入院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药物使用方法
        2.4 术后治疗、影像检查及检验方式设计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流程图
结果及其描述性分析
    1.一般资料
    2.DVT和 VTE发生率对比
    3.凝血指标对比
    4.感染指标对比
讨论
    一、国内外对于下肢骨折围术期的DVT、VTE预防现状
    二、两种药物在骨科围术期抗凝领域的使用现状
    三、两种抗凝药物在本研究中疗效的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下肢骨折围术期应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MPTC高危因素分析
    1.前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彩超及BRAFV600E突变在MPTC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前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高频彩超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妇科手术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复杂乳腺疾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选择
    2.3 研究方法
    2.4 检查评估方法
    2.5 原发病灶、乳腺背景、淋巴结、病理诊断阳性评估标准
    2.6 判读与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径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病理诊断资料
    3.2 高频彩超、DCE-MRI及联合检查对原发病灶的评估
    3.3 高频彩超、DCE-MRI及联合检查对淋巴结的评估
    3.4 高频彩超、DCE-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背景的评估
第四章 讨论
    4.1 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对乳腺原发病灶的评估
    4.2 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对腋窝淋巴结的评估
    4.3 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对乳腺背景的评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疾病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10)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旁腺全切术的回顾性疗效分析
    2.1 7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2 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5例
3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前瞻性对比研究
    3.1 背景及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皮下两点自体移植术29例分析
    4.1 背景及目的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四、肢体的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超检查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彩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王秋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01)
  • [2]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 魏锦辉,王思思,王崇宝,薛喜桩,陈绪娇. 海南医学, 2021(24)
  • [3]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前实施彩超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 黄聪聪.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1)
  • [4]不同临床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脑卒中患者下肢DVT价值探讨[D]. 王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D]. 孙伟文.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价值[D]. 廖观生.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高频彩超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性探讨[J]. 孙圣,刘璟怡,马秀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8)
  • [8]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D]. 赵影.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9]DCE-MRI联合高频彩超在复杂乳腺疾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D]. 宋宇. 延边大学, 2020(05)
  • [10]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D]. 高恒元. 暨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四肢恶性肿瘤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