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郭婷,何忠俊,李冬雪,李昕悦,梁社往,熊俊芬,洪常青[1](2022)在《三七各器官Cu、Cr、Cd、Pb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三七器官Cu、Cr、Cd、Pb含量特征及转运规律,对三七块根安全性进行人体健康评估。【方法】在三七产区广东南雄、广西靖西、云南文山、云南新拓展片区采集43份三七样品,采用ICP-MS测定三七各器官-茎叶、芦头、块根、筋条和须根的Pb、Cd、Cr、Cu含量。【结果】43份三七样品中,茎叶、芦头和须根的Pb、Cd、Cr、Cu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依次为Cu> Cr> Pb> Cd,而块根和筋条的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Cr> Cu> Pb> Cd;4种重金属含量在三七各器官表现为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且地下部分重金属多集中于须根。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七各器官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的超标现象、超标程度表现依次为Cr> Pb> Cd> Cu,三七各器官重金属元素超标率依次为须根>芦头>茎叶>块根>筋条。4种重金属从地下部分迁移到茎叶的平均转运能力依次为Pb> Cu> Cr> Cd,不同产地三七块根Cu、Cr、Cd、Pb对人体的摄入风险分别为0.37%、46.69%、3.80%、5.23%,以Cr元素健康风险较大,应加强Cr元素的摄入风险管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三七药材重金属累积特征、健康安全评价及三七适宜种植地区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林浪平[2](2021)在《COP15之旅,文山神奇故事(节选)》文中指出秋风送爽,金花飘香;七都文山,贵客寻访;盖世之木,惊叹神奇;孑遗宝地,生物多样;科学发展,再续辉煌。当COP15"世界的世外桃源·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风活动走进文山州时,作为本土的记者,我是一个幸运儿,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随同前来文山州进行采访的共51名国家、省级媒体记者,走进了文山、马关、西畴、广南、丘北等县市,感受到了文山州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从出发采风的第一站开始,到最后一站结束,
陈璐,米艳华,王云美,杜丽娟,和丽忠,李倩,王文治[3](2021)在《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三七生长的根际-非根际土壤中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省典型砷污染土壤,以盆栽试验的方式,采用土壤砷形态分级连续浸提法和植物砷形态分级提取法进行研究。结果 (1)根际-非根际土壤(GJ、KM)中各砷形态含量由高到低的总体趋势为:残渣形态砷>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形态砷>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形态砷>专性吸附形态砷>非专性吸附形态砷,残渣形态砷所占比重最大,可达62.79%86.10%。受根部活动的影响,非专性吸附态砷的含量均为根际土>非根际土。(2)三七根部砷的赋存形态为Fr最高,含量为2.417.60mg/kg。FHAc和FHCl虽迁移活性较弱但其所占的比例却不容忽视,最高可达25.85%。(3)根际-非根际土壤中不同砷形态与土壤总砷均呈正相关,其中残渣形态R2=0.976, P<0.01。根际土中活性较强的非专性吸附形态砷R2=0.499, P<0.05。(4)高砷土壤中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间呈极显着相关, R2=0.992, P<0.001。结论中高砷土壤和中度砷土壤非根际土壤中的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系数较根际土壤有所升高,具有潜在的砷毒害风险。
阙祖亮,庞丹清,陈勇,陈子隽,李金洲,魏江存[4](2020)在《三七的种植及采收加工现状》文中认为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食药价值的发掘,使得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三七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三七品种选育、种植选地、病虫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三七产业在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为三七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祖艳群,程诗丛,柯汉玲,郭先华,吴炯,李元[5](2017)在《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三七与土壤中Pb、Cd、Cu和Zn的分布特征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调查文山州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种植区(丘北县、砚山县、文山县和广南县)土壤和三七Pb、Cd、Cu和Zn含量,通过GPS定位采集三七根区015 cm深度土壤样品和三七样品各30个,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及三七中对应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55.56、0.36、43.53和119.62 mg·kg-1,超标率分别为6.67%、53.3%、13.33%和0。各形态Pb、Cu和Zn含量表现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形态Cd含量表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2)三七和土壤Pb、Cd、Cu和Zn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均以丘北县最高,广南县最低。(3)三七根系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93、0.35、5.21和11.11mg·kg-1,三七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根系>剪口>茎叶>花果。调查区三七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空间差异,且以土壤Cd污染为主,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三七Cd含量。
尹本林,米艳华,和丽忠,陈璐,陆成云,王麟猛[6](2016)在《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及三七块根砷残留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连续跟踪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滇东南三个不同三七种植区域分别对农户分散种植和SOP种植管理方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和三七块根As含量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分析研究了自然种植条件下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As残留和三七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砷背景值对三七的安全品质影响较大,在土壤砷背景值较高的区域种植三七,收获后的三七砷平均残留量高于在土壤值较低的区域,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管理,三七种植土壤砷含量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前土壤砷背景值相比,经过两年的三七种植,种植土壤有明显的砷残留现象,不同的管理方式砷残留量有较大的差异,SOP种植管理和农户分散种植管理方式下土壤砷平均残留量分别为7.17 mg/kg和76.38 mg/kg,两者相差10.65倍。总体来看,目前的三七种植状况不容乐观,除自然因素外,三七种植土壤砷的来源还有待对三七种植过程中每个环节及投入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而要保障三七产品的安全品质,除了对种植基地的科学选择外,栽培技术的细化改进以及种植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祖艳群,孙晶晶,郭先华,闵强,冯光泉,吴炯,杨留勇,李元[7](2014)在《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土壤As空间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对三七As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文山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土壤总砷和有效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化学特征(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总P、速效P、土壤质地),探讨了三七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主根、须根、剪口)As含量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寻求三七砷含量的调控途径,对降低三七砷含量和提高三七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As和总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9 mg·kg-1和28.51mg·kg-1,土壤有效As占总As质量分数的0.06%2.08%。76.67%的土壤样品总As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土壤有效As和总As含量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2)三七各部位中As质量分数为0.140.32 mg·kg-1,砷含量符合优质三七砷的限量标准(≤1.0 mg·kg-1),三七各部位对As的富集系数为0.0040.011,均较低。(3)90%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值≤6.5;土壤全P质量分数为1.27 g·kg-1,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为66.87 mg·kg-1,均属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5.77 g·kg-1,CEC为26.74 cmol·kg-1,属于较高水平;40%的土壤为黏土,43.4%为壤质黏土。(4)土壤总As和土壤有效As含量主要受到随机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土壤CEC、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三七须根中As含量与土壤总As、有效As、土壤黏粒含量、CEC、pH值和总P含量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总之,壤质黏土、低pH值和CEC有利于降低三七As含量,三七种植过程中应避免施用含As有机肥和磷肥。研究结果在系统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的土壤As空间分布和调控途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特别需要关注是三七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安排三七种植区。
周清华[8](2014)在《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民间使用已有上千年历史。三七因其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现主要存在于中国云南文山地区。三七不仅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而且是可再生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特色生物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文山州把三七列为文山一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紧紧围绕“基地、加工、科研、市场”四大平台建设,加大三七产业开发力度,从而在“基地建设、企业发展、项目开发、科技创新、产业基础”等工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促进了三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国际国内对三七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三七的应用领域和食药用价值不断得以拓宽,三七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本论文通过自己在文山州工作期间的调查实践,结合相关文件资料,就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加快推进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进程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三七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对加快推进地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钱韵旭[9](2014)在《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一系列严苛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出台,我国出口中药产品农残量超标事件频发,不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声誉。本文试图分析新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归分析、问卷调查及比较类推等方法,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和历年中药产品对日韩出口数据,理论解析和实证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及韩国二氧化硫2008-3号限量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以12年间我国对欧盟13国出口中成药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欧盟统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对中成药出口欧盟的影响;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了中药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监管者等各中药利益体间的博弈模型,并求解博弈平衡;利用云南省文山州调研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分析药农绿色农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调研数据,建立Multinomial Logit回归模型来分析药农农药使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依据所做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药典中增加农残检测品种和检查项目、调整检查限量以制定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农残标准;通过在欧洲重要港口设立服务机构、提升出口平均价格、制定针对进口国特点的出口策略等方法来促进中成药对欧盟的出口;可采用强化对消费者的信息供给、发挥龙头企业的正向示范作用及在生产者生产低农残中药产品时,增加其收益、减少其损失等方法,来促进低农残中药产品的生产;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药材种植保险体系、促进集约型规范化药材种植、降低绿色农药终端售价、促使药农掌握全面的农药信息、稳定中药材价格,以期提升药农使用绿色农药的意愿;通过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发挥药材经销商的积极作用、制定合理使用农药的SOP细则、提高农药技术培训效果、有效管理农药生产和销售系统以及在药材产区加大基础投入等各项举措,来减少药农的农药使用量。
张军辉[10](2013)在《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文中指出野生药材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分布的非人工种植、圈养或养殖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本文中,药材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我国药材资源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诞生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学名着。不仅中药资源源远流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等。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其中许多着名的地道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药材需求量大,乱砍滥伐、盗猎现象严重,资源生境破坏,群众保护药材资源意识薄弱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的药材资源呈现出减少和枯竭的态势,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医药资源迫在眉睫。保护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有利于保持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维持自身民族特色;有利于发展中药和民族医药产业、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利于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及法律保护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条约和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立法、执法、守法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基础,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在界定野生药材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分类、历史沿革及重要性。结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情况,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中药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第二章从立法、执法、守法和公众参与等角度介绍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实证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文山自治州的调研,分析该地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章对涉及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及有关国家的做法进行介绍,提出对西部地区的借鉴意义;第五章就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从立法、执法、守法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建议;第六章是结语。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全面梳理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资源保护及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在梳理国内和西部民族地区药材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国际有关条约、国外有关立法和体制在保护药材资源方面的差异,为西部地区完善立法提供借鉴;专题调研,选取一个省区内某个典型地区进行保护药材资源方面的调研,分析其有益经验及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力图实现的创新之处:一是选题的创新,论文首次从法学角度出发研究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问题。二是研究范围的创新,首次全面关注西部12省区市的野生药材资源及保护状况。本文结合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情况,全面介绍了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野生药材资源种类、分布及保护状况。在中药资源外,本文还关注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对其历史沿革、药材资源以及与中药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论文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关注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守法等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在立法中,提出要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对全部野生药材资源和各个管理环节进行规范;要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权,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要挖掘整合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发挥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作用。在执法层面,建议实行保护管理部门垂直管理,引入环境非强制行政行为。在守法层面,建议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探索环境公益诉讼,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
二、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三七各器官Cu、Cr、Cd、Pb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及制备 |
1.2 样品测定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七各器官重金属累积状况分析 |
2.2 不同产地三七对重金属元素的转运特征 |
2.3 三七块根重金属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
3 讨论 |
4 结论 |
(2)COP15之旅,文山神奇故事(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神奇文山 |
历史文山与神秘老君山 |
更神秘的文山三七 |
金花茶树,文山州的惊人发现 |
盖世神木,未来可期 |
麻栗坡老君山探秘 |
富宁里达鸟王山 |
仙草与仙山,真似在天堂! |
(3)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土壤环境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的分布 |
2.2 不同土壤环境对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影响 |
2.3 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土壤总砷的相关性 |
2.4 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砷赋存形态的关系 |
3 结论与讨论 |
(4)三七的种植及采收加工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七的种植 |
1.1 品种选育与等级研究 |
1.2 种子前处理 |
1.3 选地 |
1.4 园地建设 |
1.5 播种和放苗 |
1.6 影响种植的因素 |
1.6.1 光照影响 |
1.6.2 土壤影响 |
1.6.3 温度影响 |
1.6.4 湿度影响 |
1.7 三七连作障碍 |
1.8 病虫防治研究 |
1.9 三七种植管理及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
2 三七的采收 |
2.1 采收季节 |
2.2 采摘方法 |
2.3 采收及商品规格 |
3 三七的加工 |
3.1 清洗 |
3.2 干燥 |
3.2.1 传统的干燥方式 |
3.2.2 太阳能大棚干燥 |
3.2.3 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 |
3.3 加工技术 |
3.3.1 冷冻干燥技术 |
3.3.2 冷冻真空法加工 |
3.3.3 超微粉碎技术 |
3.4 包装和储藏 |
4 展望与建议 |
5 结束语 |
(5)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三七与土壤中Pb、Cd、Cu和Zn的分布特征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方法 |
1.2 Pb、Cd、Cu和Zn含量的测定方法 |
1.3 数据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七种植区土壤Pb、Cd、Cu和Zn总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
2.2 三七种植区土壤不同形态Pb、Cd、Cu和Zn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
2.3 三七中Pb、Cd、Cu和Zn含量 |
2.4 土壤和三七Pb、Cd、Cu和Zn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6)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及三七块根砷残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监测点布设和样品采集 |
1.3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
1.4 数据处理、评价方法、分级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区域土壤砷背景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 |
2.2 两种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条件下土壤中砷残留的动态差异 |
2.3 不同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砷污染状况的影响 |
2.4 两种管理方式条件下三七砷含量的动态差异 |
3 讨论 |
3.1 三七种植土壤中砷的自然来源 |
3.2 三七种植土壤砷的农事活动来源 |
3.3 减少土壤和三七砷残留的有效途径 |
(7)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土壤As空间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对三七As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方法 |
1.2 指标测定方法 |
1.3 数据统计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土壤与三七中As含量 |
2.2 土壤理化性质 |
2.3 土壤及三七中As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土壤As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
3.2 三七As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
4 结论 |
(8)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2. 产业及产业发展理论 |
3. 文山三七产业现状分析 |
3.1 文山州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3.2 三七种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
3.3 三七的价值研究 |
3.4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历史成就 |
3.5 三七产业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4. 推进三七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及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分析 |
4.1 政策基础 |
4.2 法规基础 |
4.3 资源基础 |
4.4 市场基础 |
4.5 科研基础 |
4.6 物流基础 |
5. 加快推进发展三七产业化的思路措施 |
5.1 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原则 |
5.2 推进三七产业化发展政策制定实施 |
5.3 推进种植业标准化发展进程 |
5.4 推进三七产业工业化发展进程 |
5.5 推进三七品牌打造 |
5.6 推进三七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
5.7 推进三七科研实力水平 |
5.8 推进三七产业投资多元化 |
5.9 推进三七产业化宣传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主要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向日出口的影响 |
1.3.2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
1.3.3 信息不对称市场 |
1.3.4 生产者博弈关系 |
1.3.5 以博弈论分析政府介入作用 |
1.3.6 使用绿色农药意愿或行为的调查研究 |
1.3.7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归纳法 |
1.4.3 演绎法 |
1.4.4 回归分析法 |
1.4.5 问卷调查法 |
1.4.6 类比法 |
1.5 创新性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绿色壁垒理论 |
2.3 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 |
2.4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2.5 “柠檬市场”理论 |
2.6 滚雪球抽样 |
2.7 Logistic回归 |
第三章 日韩新农残检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 |
3.1 日韩新农残标准现状 |
3.1.1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现状 |
3.1.2 韩国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标准现状 |
3.2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
3.2.1 中药产品出口价格的预估 |
3.2.2 日韩新标准的双重影响 |
3.2.3 出口金额变化趋势的预计 |
3.3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3.3.1 “肯定列表制度”对出口日本中药的影响 |
3.3.2 二氧化硫2008-3号限量标准对出口韩国中药材的影响 |
3.4 日韩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影响的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欧盟统—农残检测标准对中成药出口的影响 |
4.1 回归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
4.2 实证结果和分析 |
4.2.1 模型的实证结果 |
4.2.2 分析讨论 |
4.3 出口潜力预测 |
第五章 中药产品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
5.1 中药生产者与消费者博弈 |
5.1.1 博弈模型假设 |
5.1.2 具体博弈过程的分析 |
5.1.3 博弈的进一步分析 |
5.2 中药生产者之间博弈 |
5.2.1 规模均等生产者博弈 |
5.2.2 规模不均等生产者博弈 |
5.3 中药生产者与监管者博弈 |
5.3.1 博弈模型假设 |
5.3.2 混合策略纳什平衡的求解 |
5.3.3 监管博弈动态分析 |
第六章 药农使用农药意愿和行为的研究 |
6.1 药农使用绿色农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1.1 研究对象、调研区域的选择 |
6.1.2 研究假说 |
6.1.3 绿色农药使用意愿模型的建立 |
6.1.4 绿色农药使用意愿模型的计算与结果 |
6.1.5 分析讨论 |
6.2 药农农药施用量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2.2 研究假说 |
6.2.3 农药使用量变化模型的建立 |
6.2.4 农药使用量变化模型的计算与结果 |
6.2.5 分析讨论 |
第七章 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影响的对策 |
7.1 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合理农残标准 |
7.1.1 我国与国外现行农残标准的对比 |
7.1.2 在药典中增加农残检查品种及检查项目 |
7.1.3 制定合理的检查限量 |
7.2 促进中成药对欧盟出口的政策建议 |
7.2.1 在欧洲重要港口设立服务机构 |
7.2.2 提升中成药出口的平均价格 |
7.2.3 针对进口国特点,制定各有侧重的出口策略 |
7.3 促进低农残中药产品的生产 |
7.3.1 强化对消费者的信息供给 |
7.3.2 发挥龙头企业的正向示范作用 |
7.3.3 增加生产低农残中药产品的期望收益 |
7.4 提升药农使用绿色农药的意愿 |
7.5 减少药农的农药使用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
(10)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概况 |
第一节 野生药材资源概述 |
1.1.1 野生药材资源的界定 |
1.1.2 野生药材资源的特点 |
1.1.3 野生药材资源的种类 |
1.1.4 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
1.1.5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重要性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
1.2.1 中药资源普查及野生药材资源状况概述 |
1.2.2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的分布 |
1.2.3 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状况 |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现状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
2.1.1 国家层面关于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
2.1.2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现状 |
2.1.3 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 |
2.1.4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执法现状 |
2.2.1 执法依据欠完善 |
2.2.2 执法部门权限划分不明确 |
2.2.3 环保部门执法能力不足 |
2.2.4 执法体制外制约因素较多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守法现状 |
2.3.1 西部民族地区守法现状 |
2.3.2 西部民族地区守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现状 |
3.1.1 文山州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
3.1.2 文山州的野生药材资源种类 |
第二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措施 |
3.2.1 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
3.2.2 促进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与执法 |
3.2.3 探索实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 |
3.2.4 多方筹措自然保护区管护资金 |
3.2.5 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产业科研攻关 |
3.2.6 提高全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
第三节 文山州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3.3.1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专门立法缺失 |
3.3.2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职责交叉 |
3.3.3 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比较突出 |
3.3.4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困难较多 |
第四节 文山州新一轮中药资源普查开展情况 |
第四章 国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的借鉴 |
第一节 国际条约中有关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规定 |
4.1.1 生物多样性公约 |
4.1.2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
4.1.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4.1.4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
4.1.5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第二节 部分国家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措施 |
4.2.1 美国 |
4.2.2 欧盟 |
4.2.3 澳大利亚 |
4.2.4 印度 |
第三节 国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对西部地区的借鉴意义 |
4.3.1 详细阐述立法指导思想 |
4.3.2 明确规定执行机构及其职责 |
4.3.3 及时更新法律规定 |
4.3.4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 |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的完善 |
第一节 健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
5.1.1 完善野生药材资源相关立法 |
5.1.2 提高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立法质量 |
5.1.3 突出自治立法特色 |
5.1.4 挖掘整合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 |
5.1.5 定期进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清理 |
第二节 强化野生药材资源法律法规的执法效果 |
5.2.1 完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的执法依据 |
5.2.2 理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
5.2.3 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机构执法能力建设 |
5.2.4 协调野生药材资源执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
第三节 促进公众守法及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参与 |
5.3.1 加强宣传教育 |
5.3.2 完善规章制度 |
5.3.3 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 |
5.3.4 探索环境公益诉讼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七各器官Cu、Cr、Cd、Pb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 郭婷,何忠俊,李冬雪,李昕悦,梁社往,熊俊芬,洪常青.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 [2]COP15之旅,文山神奇故事(节选)[J]. 林浪平. 含笑花, 2021(06)
- [3]根际-非根际土壤砷形态与三七根部砷赋存形态的相关性研究[J]. 陈璐,米艳华,王云美,杜丽娟,和丽忠,李倩,王文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21)
- [4]三七的种植及采收加工现状[J]. 阙祖亮,庞丹清,陈勇,陈子隽,李金洲,魏江存.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4)
- [5]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三七与土壤中Pb、Cd、Cu和Zn的分布特征及评价[J]. 祖艳群,程诗丛,柯汉玲,郭先华,吴炯,李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4)
- [6]三七种植管理方式对土壤及三七块根砷残留的影响[J]. 尹本林,米艳华,和丽忠,陈璐,陆成云,王麟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5)
- [7]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土壤As空间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对三七As含量的影响[J]. 祖艳群,孙晶晶,郭先华,闵强,冯光泉,吴炯,杨留勇,李元.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6)
- [8]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业化发展研究[D]. 周清华. 云南大学, 2014(01)
- [9]国外新农残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钱韵旭.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9)
- [10]西部民族地区野生药材资源法律保护研究[D]. 张军辉.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