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薛晨,魏志聪[1](2017)在《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锌矿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矿产资源,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钢铁、机械、电气、化工、军事和医药等不同领域。闪锌矿作为工业上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中,多数采用抑制锌矿物的选矿工艺,因此,研究闪锌矿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提高选矿指标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不但介绍了闪锌矿浮选中常用的石灰(CaO)、硫酸锌(ZnSO4·7H2O)、硫化钠、氰化物、硫酸锌+硫化钠、硫酸锌+氰化物、硫酸锌+碱(碳酸钠或石灰)等抑制剂,还介绍了BD1、CCE等多种新型抑制剂,并对锌矿物抑制剂的性能判据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认为研制新型高效的药剂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李国栋[2](2014)在《抑铅浮锌分离铅锌混合精矿的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硫化铅锌的选矿实践中,都是以“抑锌浮铅”为主,有关“抑铅浮锌”的报道很少。“抑锌浮铅”工艺还未彻底解决无氰工艺、高碱工艺等问题。所以进行“抑铅浮锌”工艺及理论研究,对铅锌选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论文以一进口难处理铅锌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铅锌分离选矿试验研究,在采用传统的“抑锌浮铅”工艺未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抑铅浮锌”工艺,通过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酸洗浮选-抑铅浮锌”的选矿工艺,很好的实现了铅锌分离。在此基础上,从单矿物方铅矿闪锌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入手,探讨了糊精“抑铅浮锌”的药剂作用机理。针对含铅18.15%,含锌27.23%,含金0.85g/t,含银430g/t的某进口铅锌混合精矿,在酸洗浮选和抑铅浮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工艺为:原试样加硫酸7.5kg/t,搅拌10分钟,用丁基黄药100g/t和乙硫氮100g/t为组合捕收剂,一粗一扫两精闭路浮选,浮选尾矿为产率为29.95%,品位为42.26%,含锌4.47%,回收率为69.73%的铅精矿;浮选泡沫添加糊精为抑制剂抑铅浮锌再浮选两次,得到产率为43.54%,品位为44.96%,含铅4.84%,回收率为71.89%的锌精矿。该工艺流程简单,中间不需要调矿浆的pH值,药剂用量少,指标稳定。通过精矿多元素分析,金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铅精矿含金1.50g/t,理论回收率为52.85%,含银650g/t,理论回收率为45.27%。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表明,糊精能有效抑制方铅矿而对闪锌矿的浮选影响不大。通过对矿物表面在药剂作用下电位的变化和红外光谱研究,分析得出,糊精对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机理的为:(1)方铅矿溶解释放出金属离子形成中性或带电络合物,这些羟基配合物通过氢键和化学反应在羟基化金属表面与阴离子捕收剂形成竞争吸附;(2)糊精可通过氢键和羟基化的方铅矿表面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矿物表面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可通过氢键和糊精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减少了矿物表面对捕收剂阴离子的吸附;(3)糊精和释放的金属离子间也可由化学反应引起吸附过程。抑铅浮锌分离混合精矿的工艺及理论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抑锌浮铅的工艺技术,为铅锌选矿工艺的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多金属硫化矿选矿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金磊[3](2013)在《难处理铅锌硫化矿选矿技术及其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方铅矿浮选时闪锌矿的铅活化问题及组合药剂的使用情况,考察了组合药剂对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协同效应理论、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和各种测试手段对药剂与矿物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通过研究组合用药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分析药剂间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组合捕收剂(丁基黄药+乙硫氮、25#黑药+乙硫氮)在低碱条件下对方铅矿产生的协同效应属于正协同效应,对闪锌矿产生的协同效应属于负协同效应,适于铅锌浮选分离;组合抑制剂(ZnSO4+Na2SO3、ZnSO4+Na2SiO3)对铅锌矿物产生的协同效应利于铅锌分离,且抑制效果远远好于单一药剂。在实际矿石浮选分离中,采用石灰+水玻璃+ZnSO4的组合抑制剂进行铅优先浮选,采用BJ-10+丁基黄药的组合捕收剂进行锌硫分离,采用捕收剂+起泡剂的组合药剂进行试验,试验指标与工艺矿物学的理论回收率相近,铅的回收率提升潜力为0.49%,锌的回收率提升潜力为0.50%,基本达到铅锌硫分离的目的。对铅锌浮选药剂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溶液平衡计算,给出了各组分的浓度对数图和多变量的联合作用图。计算表明:丁基黄药、乙硫氮与铅锌硫矿的作用机理符合离子吸附假说,乙硫氮对方铅矿的选择性作用效果强于丁基黄药;Pb(NO3)2活化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Pb2+和PbOH+,不同氧化程度铅锌矿物的溶解离子Pb2+在整个pH范围内活化闪锌矿;Na2SiO3和ZnSO4过量均会多耗丁基黄药,且在整个pH范围内Na2SiO3黄药单耗量高于ZnSO4,故合理调整药剂比例可以提高药剂的利用率。采用动电位测试、紫外光谱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等手段,对矿物与药剂间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组合抑制剂使得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的幅度比单一药剂要大,强烈阻止丁基黄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抑制效果好于单一药剂;相对于单一药剂,组合抑制剂能够明显减少丁基黄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ZnSO4+Na2SO3+Na2SiO3在高碱和低碱条件下不抑制方铅矿,而对闪锌矿表面的丁基黄原酸铅解吸效果较好,抑制效果明显,且仅在高碱条件下才对黄铁矿表面的双黄药解吸效果较好。
程红华[4](2009)在《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分离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特别是有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滥采滥挖,使得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矿石亦日趋贫、细、杂,为了扩大资源、增加产品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故加大对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力度并且尽可能的综合回收矿石中的各种有价金属已经势在必行。本研究确定采用碳-铅-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来处理此矿样。脱碳循环通过加入少量石灰调节矿浆pH值,改变泡沫性质,从而达到利用松醇油脱碳的目的,减少了铅锌在脱碳过程的损失;铅循环用石灰作矿浆pH值调整剂和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抑制剂,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作铁闪锌矿的抑制剂,乙硫氮作捕收剂来优先浮选铅矿物,并在铅精选作业添加少量铁铬盐木质素,实现碳铅分离,得到合格的铅精矿;锌循环选用硫酸铜活化闪锌矿,用丁黄药进行浮锌,获得指标较好的锌精矿。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药剂制度对此矿样适应性强,对同类性质的矿石也具有适应性。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预先脱碳,选铅循环采用一粗一扫两精,选锌循环采用一粗两扫两精,获得了如下指标:铅精矿品位47.20%、回收率66.89%;锌精矿品位48.90%、回收率79.25%。分析不用煤油条件下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入石灰,改变矿浆体系的液-气之间的表面张力,利用碳矿物的天然可浮性,在不加入捕收剂的条件下,可有效解决碳质的分离问题。分析方铅矿-乙硫氮的矿浆中的电化学机理,得出使用乙硫氮作为铅矿物的捕收剂具有比黄药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分析了铁铬木质素的作用机理,得出在碳铅分离中使用铁铬木质素作为提高铅精矿矿的品位是有效的。
陈维民,闫新军[5](2001)在《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文中认为通过对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性质进行综合研究,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然后运用浮选探讨试验、条件试验选择合适的选矿药剂制度,运用综合条件开路和闭路流程试验,寻求最佳的工艺流程,最终可获得合格的铅、锌精矿产品。
二、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抑制剂 |
1.1 石灰 |
1.2 硫酸锌 (皓矾) |
1.3 硫化钠 |
1.4 氰化物 |
1.5 亚硫酸 (或SO2) 、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 |
2 组合抑制剂 |
2.1 硫酸锌+硫化钠法 |
2.2 硫酸锌+亚硫酸钠法 |
2.3 硫酸锌+氰化物法 |
2.4 硫酸锌+碱 (碳酸钠或石灰) 法 |
2.5 非常规组合抑制剂 |
3 新型抑制剂 |
4 结语 |
(2)抑铅浮锌分离铅锌混合精矿的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铅、锌的性质和应用 |
1.1.1 金属铅的性质和应用 |
1.1.2 金属锌的性质和应用 |
1.2 铅锌资源概述及供需现状 |
1.2.1 铅锌资源概述 |
1.2.2 铅锌供需现状 |
1.3 硫化铅锌矿选矿技术进展 |
1.3.1 硫化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进展 |
1.3.1.1 硫化铅锌矿选矿工艺概述 |
1.3.1.2 硫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
1.3.2 硫化铅锌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
1.3.3 硫化铅锌矿浮选理论研究进展 |
1.3.3.1 硫化铅锌矿浮选机理研究 |
1.3.3.2 硫化铅锌矿浮选电化学理论研究 |
1.4 方铅矿与抑制剂的作用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试样、药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矿样 |
2.1.1 单矿物样品 |
2.1.2 实际矿物样品 |
2.2 试验药剂 |
2.3 仪器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2.4.1 浮选试验 |
2.4.1.1 单矿物浮选试验 |
2.4.1.2 实际矿物浮选试验 |
2.4.2 电位测试 |
2.4.3 红外光谱测试 |
第三章 铅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
3.1 矿样性质 |
3.2 酸洗浮选试验研究 |
3.2.1 硫酸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3.2.2 酸洗时间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3.2.3 酸洗浮选捕收剂种类及用量 |
3.2.4 酸洗浮选试验流程及结果 |
3.3 铅锌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
3.3.1 抑锌浮铅试验研究 |
3.3.2 抑铅浮锌试验研究 |
3.3.3 酸洗浮选验证试验研究 |
3.3.4 抑铅浮锌流程试验及结果 |
3.3.5 铅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工艺研究 |
3.3.5.1 混合精矿浮选分离工艺研究 |
3.3.5.2 推荐的选矿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方铝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研究 |
4.1 捕收剂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1.1 丁黄药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1.1.1 pH值对丁黄药浮选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影响 |
4.1.1.2 丁黄药用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1.2 乙硫氮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1.2.1 pH值对乙硫氮浮选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影响 |
4.1.2.2 乙硫氮用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 抑制剂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4.2.1 CMC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1.1 pH值对CMC抑制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影响 |
4.2.1.2 CMC用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2 草酸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2.1 pH值对草酸抑制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影响 |
4.2.2.2 草酸用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3 糊精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2.3.1 pH值对糊精抑制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影响 |
4.2.3.2 糊精用量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抑制剂与方铅矿和闪锌矿作用机理的研究 |
5.1 抑制剂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电位的影响 |
5.1.1 CMC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电位的影响 |
5.1.2 草酸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电位的影响 |
5.1.3 糊精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电位的影响 |
5.2 糊精在方铅矿和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5.2.1 糊精在方铅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5.2.2 糊精在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难处理铅锌硫化矿选矿技术及其药剂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铅锌矿矿产资源概况 |
1.1.1 世界铅锌矿矿产资源 |
1.1.2 我国铅锌矿矿产资源 |
1.1.3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特征 |
1.2 铅锌矿主要硫化矿物性质及其浮选特性研究进展 |
1.3 铅锌矿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
1.3.1 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 |
1.3.2 铅锌混合浮选工艺流程 |
1.3.3 铅锌等可浮选工艺流程 |
1.3.4 铅锌异步浮选工艺流程 |
1.3.5 铅锌分支串流浮选工艺流程 |
1.4 铅锌矿浮选分离药剂研究进展 |
1.4.1 铅锌矿捕收剂研究进展 |
1.4.2 铅锌矿抑制剂研究进展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铅锌矿分选存在的技术难题 |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矿样、药剂、设备和研究方法 |
2.1 试验矿样 |
2.2 药剂与设备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铅锌硫化矿纯矿物浮选行为研究 |
3.1 捕收剂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3.1.1 单一捕收剂试验研究 |
3.1.2 组合捕收剂试验及其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
3.2 活化剂Pb(NO_3)_2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3.3 抑制剂对硫化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3.3.1 单一抑制剂试验研究 |
3.3.2 组合抑制剂试验及其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
3.4 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
3.4.1 铅锌二元矿物体系分离试验 |
3.4.2 锌硫二元矿物体系分离试验 |
3.4.3 铅锌硫三元矿物体系分离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含银铅锌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
4.1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4.1.1 矿物组成 |
4.1.2 矿物结构构造 |
4.1.3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 |
4.1.4 主要金属硫化物的嵌布粒度特性 |
4.1.5 工艺矿物学研究小结 |
4.2 实际矿石浮选分离研究 |
4.2.1 磨矿细度试验 |
4.2.2 铅矿物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
4.2.3 锌矿物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
4.2.4 硫化铁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
4.2.5 铅锌矿物优先浮选全流程试验 |
4.2.5.1 优先浮选全流程开路试验 |
4.2.5.2 优先浮选全流程闭路试验Ⅰ |
4.2.5.3 优先浮选全流程闭路试验Ⅱ |
4.2.6 铅优先浮选—锌硫等可浮—锌硫分离—硫浮选闭路试验 |
4.2.7 铅锌混合浮选—硫浮选闭路试验 |
4.2.8 铅锌矿物优先浮选选矿产品分析 |
4.2.9 浮选分离研究小结 |
第五章 铅锌浮选药剂制度的溶液化学计算分析 |
5.1 捕收剂对铅锌矿物金属离子的作用能力计算 |
5.2 捕收剂的logC-pH的图解法计算 |
5.3 矿浆中[Zn~(2+)]和[pb~(2+)]的平衡计算 |
5.4 Na_2SO_3的logC-pH的图解法计算 |
5.5 Na_2SiO_3-ZnSO_4-Pb(NO_3)_2体系联合作用计算 |
5.5.1 水合锌离子的溶液平衡关系计算 |
5.5.2 Na_2SiO_3的logC-pH的图解法计算 |
5.5.3 水合铅离子的溶液平衡关系计算 |
5.5.4 Pb~(2+)、Zn~(2+)、SiO_3~(2-)的共存关系计算 |
5.6 丁基黄药-Na_2SiO_3-ZnSO_4-Pb(NO_3)_2体系联合作用计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铅锌硫化矿浮选体系的机理研究 |
6.1 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测定与机理探讨 |
6.2 闪锌矿表面吸附量测定与机理探讨 |
6.2.1 各种组合抑制剂对pb~(2+)活化的闪锌矿吸附丁基黄药的影响 |
6.2.2 pH对铅锌矿吸附丁基黄药的影响 |
6.3 硫化矿物与丁基黄药作用的红外测试研究 |
6.3.1 丁基黄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产物 |
6.3.2 丁基黄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产物 |
6.3.3 丁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产物 |
6.4 铅离子活化闪锌矿的去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6.4.1 方铅矿与组合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光谱测试 |
6.4.2 铅离子活化闪锌矿与组合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光谱测试 |
6.4.3 黄铁矿与组合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光谱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4)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分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铅锌硫化矿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
1.1.1 铅锌分离 |
1.1.2 铅锌硫化矿的分离新药剂 |
1.1.3 铅锌硫化矿分离新工艺 |
1.1.4 铅锌硫化矿浮选理论研究 |
1.2 含碳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含碳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性质特点 |
1.2.2 含碳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现状及工艺流程 |
1.3 含碳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工业生产实例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2.1 矿样及实验材料 |
2.1.1 矿石性质 |
2.1.2 原矿粒度筛析 |
2.1.3 试验药剂 |
2.1.4 试验仪器和设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浮选试验 |
2.2.2 测试分析 |
第三章 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石分选的技术思路与工艺技术 |
3.1 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石分选的技术思路 |
3.1.1 试验方案的选择 |
3.1.2 存在的难点分析 |
3.1.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3.2 浮选试验 |
3.2.1 磨矿曲线的绘制 |
3.2.2 碳循环条件试验及结果 |
3.2.3 铅循环条件试验及结果 |
3.2.4 锌循环条件试验及结果 |
3.2.5 磨矿细度试验 |
3.2.6 开路试验 |
3.2.7 闭路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分离机理分析 |
4.1 不用煤油条件下作用机理 |
4.1.1 起泡剂的作用 |
4.1.2 液气分选界面与含碳矿物的相互作用 |
4.2 铅锌分离机理分析 |
4.2.1 方铅矿-石灰-乙硫氮体系的电化学 |
4.2.2 方铅矿-乙硫氮体系热力学 |
4.3 铁铬木质素盐在碳铅分离中的作用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个人简历 |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
四、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闪锌矿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J]. 薛晨,魏志聪. 矿产综合利用, 2017(03)
- [2]抑铅浮锌分离铅锌混合精矿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 李国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3]难处理铅锌硫化矿选矿技术及其药剂作用机理研究[D]. 文金磊.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7)
- [4]含碳难选铅锌硫化矿分离工艺研究[D]. 程红华.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2)
- [5]铁米尔特铅锌矿矿石可选性试验[J]. 陈维民,闫新军. 新疆有色金属,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