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的娱乐功能

论博物馆的娱乐功能

一、谈博物馆的娱乐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1](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的延续,应坚持文化先行,与沿线国家在文化艺术方面进行深入的友好往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最终建立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草原文化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原着民族中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很深的历史渊源,因此,草原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厚重感,而且可以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距离,产生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移情”效果。同时,草原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有着非常广泛的人文基础,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可以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更加和谐多样的文化软环境,对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文化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之一的博物馆,其拥有的文物资源所代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交流,对本地区社会发展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的馆藏资源研究,可以加深人类对共有文化遗产的共同认知。通过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活”起来,可以促进人类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贸易、文化、历史和人文特色的具体表达,通过不同文明对话,产生信任的情感纽带,可以说博物馆连接着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博物馆两个领域的研究比较多,两个领域相结合的还比较少。本文通过把“一带一路”作为主要路径,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寻佐证材料,并做出合理规划建议。内蒙古横跨三北,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是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载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内蒙古地区博物馆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地域分布、人员构成,宣教等运营情况,展现内蒙古地区博物馆的基本面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朱永莲[2](2019)在《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现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目前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莒州博物馆藏品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但博物馆商店已有的文化创意产品存在博物馆特色表达不足,产品种类单一,销量不高等问题。本文立足莒州博物馆展开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研究,目的是设计具有莒州博物馆文化特色、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何充分体现莒州博物馆特色,如何将文化元素与产品载体紧密结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以上内容本文展开详细论述。首先,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概述进行梳理,包括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开发的价值和国内外发展对比;其次,介绍莒州博物馆及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分析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目的和设计依据,明确本文的设计重点,解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中的问题;最后,对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调研分析,进行产品定位与产品规划,提取莒州博物馆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实践,并展望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莒州博物馆应加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现馆藏文物的“二次挖掘”,提高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量,扩大莒州博物馆的影响力,塑造莒县城市文化品牌,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走进大众生活,提升大众的艺术审美、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

常丹婧[3](2019)在《“博物馆娱乐”的特性及误区谈》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博物馆与娱乐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学界对"博物馆娱乐"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博物馆有关"娱乐"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博物馆娱乐方面的部分观点,讨论博物馆娱乐的内涵与边界,指出博物馆娱乐需基于博物馆的本质特性,可以发现博物馆娱乐需规避由于迎合、取悦观众而忽视博物馆教育、引导等职责甚至引发博物馆公信力问题,以及造成观众缺少思考的被动参与方式的误区和拜物的误区。

肖洵[4](2018)在《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以湘西地区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现代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带来了危机,也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某些非遗资源因为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人们的日常审美而逐渐消逝,甚至已经濒临灭绝,经济利益驱使下毫无精神内涵的展示和展演都在误导公众的认知;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科技发展、非遗产业带来的巨大利润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吸引了更多关注。同时,传统博物馆功能的转变及遗产理论的发展,使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宣传及教育也成为博物馆的基本使命之一,博物馆在新时期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作用。本文以非遗保护的持续升温与博物馆职能的不断扩大为背景,以湘西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多类型的非遗展示馆为依托,通过走访、调查、问卷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看法、非遗传承者的诉求和观众的认知、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湘西地区博物馆对非遗资源保护的现状,并通过与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对比,总结南博非遗馆的优秀经验和湘西地区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从遗产理论的角度对博物馆实践进行了思考。最后,本文结合湘西地区实际情况,在人为因素、展陈手段、观众参与性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强调要以博物馆为平台,对博物馆的非遗资源进行合理适宜的开发和利用,开拓培植非遗的经济土壤,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车轩[5](2017)在《基于渗透性的景区自然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博物馆是博览建筑中的一大重要类别,作为市民生活娱乐以及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自然博物馆在国内迅速发展,并逐渐向开放型、体验型以及绿色生态的方向演变。而景区自然博物馆是风景区旅游与博物馆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主要是研究及展示景区内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历史,满足游客对景区自然文化知识了解的渴望,是连接人与景区自然的一座桥梁。不仅所处的地域场所具有独特性,其展品和内容也与景区自然紧密相关。因此,面对这一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的博物馆类型,如何处理好建筑、自然环境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师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渗透性是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发展而来的理论概念,与日本建筑中的“灰空间”以及西方建筑中的“流动空间”概念相似又有所不同。渗透性是指不同空间领域中内容与功能的转化和联系。构成渗透的要素既包括实体的空间要素,也包含动态的自然要素,还包括位于系统中人的感官情感要素。因此,基于渗透性研究景区自然博物馆的设计特征,有助于更好的讨论博物馆、观众及景区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景区自然博物馆这一专题类博览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既有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同时对国内外的代表性相关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明确了研究对象的概念及范围,并根据其外部环境特征以及内部功能需求总结了景区自然博物馆的特征。在研究内容上,笔者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建筑层面讨论,而是针对建筑、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渗透性关系,在规划、建筑以及展陈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从选址布局、职能定位以及景区交通的研究中得出宏观规划层面的渗透策略,从建筑形态、空间界面以及流线组织的特征中总结出中观建筑层面的渗透策略,最后基于对观众、展品以及展示方式的研究,得出微观展陈层面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对景区自然博物馆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周璐[6](2017)在《中医药博物馆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医药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公共建筑,其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样态特征都与中医药文化本质密切关联。本文基于中医药地域文化的特定视角,以中医药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从中医药博物馆特性分析、中医药博物馆设计方法及设计实践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特定背景下的博物馆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本研究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在绪论部分概述了中国的中医药博物馆发展概况,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研究内容的核心问题,即中医药博物馆设计应在空间方式、样态特征等设计层面关联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第二章,从中医药博物馆特定的设计要素,建筑特征及功能外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药博物馆的固有特质。第二部分,即第三章内容,对中医药博物馆设计方法展开讨论,提出针对中医药博物馆的设计理念:特定体验空间设计理念,研究了在该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博物馆空间的建构以及中医药博物馆样态设计要点。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内容,依托2016年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计项目,基于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结合中医药博物馆特定设计方法,加之项目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中医药博物馆的设计实践尝试。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徐婉君[7](2016)在《基于旅游者行为分析的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旅游迅速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的缩影,汇聚了城市历史、人文等相关信息,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博物馆也成为旅游者在城市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博物馆而言,针对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运营管理成为博物馆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沿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研究基于游客行为的博物馆旅游管理。首先对参观过内蒙古博物院的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蒙古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搜集旅游者行为及博物馆管理现状的相关资料。其次对参观博物馆的游客进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对游客的基本属性以及参观方式、参观频率、目的、停留时间等的分析。得出内蒙古博物院的目标群体以高学历中青年女性为主,游览博物馆的主要目的为增长知识,了解历史,对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有较高的需求等结论。结合目前内蒙古博物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游览博物院的游客的行为,内蒙古博物院的旅游管理应该从职能管理、市场管理、设施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促进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苏典娜[8](2015)在《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 ——论艺术博物馆的精英化与大众化问题》文中提出博物馆的世界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由相生相长、相容相斥的矛盾双方所构成的共同体,其结构内在的相互抗力、矛盾关系促使博物馆的变革与发展。博物馆的结构具有一种悖论关系,即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突出表现为博物馆的“精英化”与“大众化”问题,代表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博物馆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本文围绕这种双重性,以艺术博物馆为切入点,对“大众化”与“精英化”彼此交错、并存、共构、博弈的历史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对中西方的学术着作和相关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的案例(大英博物馆、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就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包含了博物馆的空间结构、主体结构、传播结构等基本要素的双重性特征,进行介绍和归纳。本文认为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不是在某个时代、某个社会中一夜之间就对立形成的,这种结构关系的属性是由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从本质上说,无论博物馆的定义、概念与形态如何改变,博物馆的这种结构的双重性关系始终是存在的,这将是今后探讨博物馆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意在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有益于国内博物馆理论的建构,并展望当代国内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王丽[9](2014)在《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及其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博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既承担着繁荣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使命,又是对外科普宣传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和开发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拓展教育空间,彰显了高校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研究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及其开发,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从理论基础和现实研究两个维度,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阐释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分析目前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德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更好地探索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路径。论文的研究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出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理论性不够深入,对象性不够明确以及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较少的不足;厘清了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学科育人三方面闸释了高校博物馆的育人价值;回顾和分析了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入高校博物馆的实地调查等方式,分析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制约因素,提出了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路径:借鉴国外高校博物馆德育功能开发的经验,加强高校博物馆的自身建设和政策推动,增强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大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力度。本论文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及其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发现,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层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的发挥明显存在不足。与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对高校博物馆的期待和愿望相比,我国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的开发尚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我们要从立德树人这一国家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使高校博物馆走出校园“象牙塔”,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发挥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龙泉[10](2012)在《新媒体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理念、传播模式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习惯、信息消费的方式。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博物馆信息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需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以期在新媒体大规模信息传播过程中,地方文化不断“同质化”的趋势下,凸显出地方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实现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的传播和社会价值。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与发展的记录者;是收藏过去文化的殿堂;是一个对外传播城市文化的窗口。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拉动者。目前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实物陈列。传统的实物陈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单一的传播渠道,单向的传播模式,说教式的传播信息,都使得博物馆信息传播无法与参观者达成有效的沟通,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导致博物馆逐渐对传播者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博物馆对新媒体使用的不足,在拥有4.85亿网民的互联网络中处于“失声”的状态,使得博物馆信息传播关注度低,处在了大众视野和大众传媒的最边缘。因此,本文以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信息传播放置于传播学视野之下,系统阐述了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分析了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博物馆信息传播要素在新媒体语境下受到的冲击。分别从新媒体在博物馆实物展陈和虚拟网络中信息传播两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对博物馆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功能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博物馆现阶段使用新媒体的现状总结,从博物馆学、传播学、大众传播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博物馆使用新媒体的策略。旨在分析新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以更好的实现博物馆信息传播的良好效果,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上海世博会成功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与使用的策略。

二、谈博物馆的娱乐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博物馆的娱乐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文献资料法
        2.学科交叉法
        3.分析归纳法
        4.创新点
一、“一带一路”基本情况及战略意义
    (一)“一带一路”主要背景及内容
        1.“一带一路”国内外背景分析
        2.“一带一路”主要内容情况
    (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
        1.“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文化先行
        3.博物馆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意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定位
    (一)“一带一路”与内蒙古的历史渊源
        1.中华文明的动力源泉
        2.草原文明的巅峰
        3.亚欧大陆最早的文化带
        4.游牧文化的先天优势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的现实条件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草原文化的传播使者
三、博物馆发展概述
    (一)博物馆的定义及分类
    (二)国内外博物馆发展概述
        1.国内博物馆发展概述
        2.国外博物馆发展概述
    (三)博物馆的职能
        1.教育职能
        2.收藏职能
        3.陈列职能
        4.休闲娱乐职能
    (四)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
        2.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内蒙古地区及博物馆事业发展概况
    (一)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及博物馆发展概况
        1.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发展概况
    (二)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事业的基本情况
        1.内蒙古地区博物馆数量及分布
        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分布研究
        3.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宣教与服务
    (三)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1.博物馆建设缺少科学的论证规划
        2.中小型博物馆基础工作和管理需要加强
        3.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4.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且传播落后
    (四)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发展机遇
        1.时空融合
        2.功能融合
        3.产业融合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区域博物馆间的合作共赢
        1.建立规范机制
        2.合理利用文物资源
        3.依托优质的合作规划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1.博物馆周边产品开发与经营
        2.博物馆品牌化战略与营销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数字化博物馆
        1.“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数字博物馆发展
        2.“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数字博物馆构建资源共享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打造地方特色促进博物馆发展
        1.“一带一路”背景下注重草原文化的传承
        2.“一带一路”背景下打造5G特色博物馆的发展
        3.“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第一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与分类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
    第二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二、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一、延伸博物馆教育服务职能
        二、传播博物馆历史文化内涵
        三、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与分析
    第一节 莒文化及莒州博物馆的历史发展
        一、莒文化发展历史
        二、莒州博物馆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一、莒州博物馆商店
        二、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分类
    第三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涵诠释不够充分
        二、产品审美表达不足
        三、主题性系列化不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
    第一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目标
        一、拓宽大众的文化消费选择
        二、塑造莒州博物馆文化品牌
        三、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销量
    第二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重点
        一、以文化内涵为重点
        二、以审美功能重点
        三、以主题系列为重点
    第三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元素提取法
        二、结构替换法
        三、意蕴传达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
    第一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调研分析
        一、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需求分析
        二、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定位
        三、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实践规划
    第二节 《莒世闻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一、文化元素运用
        二、审美形式表达
        三、主题系列展示
        四、设计实践总结
    第三节 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未来展望
        一、认识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性
        二、加强馆与馆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培育博物馆创新性设计人才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设计实践展示
附录2: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调查问卷
致谢

(3)“博物馆娱乐”的特性及误区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娱乐在博物馆中的作用
二、“博物馆娱乐”的内涵与边界
三、“博物馆娱乐”需规避的误区
四、从观众视角看“博物馆娱乐”
五、结语

(4)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以湘西地区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及意义
    研究综述
    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湘西地区非遗资源及博物馆非遗工作概述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优势及局限
    第三节 湘西非遗概述及保护开发情况
        一、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情况
    第四节 湘西地区博物馆对非遗利用及保护工作总述
第二章 湘西地区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博物馆参观群众对于非遗的认知及展示需求
    第二节 相关专业人员对博物馆非遗保护现状的看法
        一、非遗相关专家
        二、博物馆一线工作人员
    第三节 非遗传承者对博物馆平台的运用及现实诉求
第三章 博物馆背景下非遗保护实践对比及理论思考
    第一节 湘西地区博物馆与国内典型非遗馆的对比
    第二节 博物馆非遗展示的原真活态性
    第三节 博物馆可接近性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一、博物馆可接近性的理论渊源
        二、湘西地区博物馆可接近性分析
第四章 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探析
    第一节 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应注重的人为因素
    第二节 加强展陈手段多样化
    第三节 提升博物馆非遗观众的参与性
    第四节 博物馆背景下非遗的开发与利用
        一、非遗资源的商品化开发
        二、非遗展演的常态化更新
    第五节 发展趋势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渗透性的景区自然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然博物馆在国内迅速发展
        1.1.2 自然博物馆开放型、体验型以及绿色生态的发展趋势
        1.1.3 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及结合自然博物馆的开发模式
        1.1.4 九江森林博物馆的项目实践
    1.2 研究意义
        1.2.1 归纳总结景区自然博物馆的特征与需求
        1.2.2 基于渗透性提出景区自然博物馆的设计策略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理论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实践现状
    1.5 研究方法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
    2.1 自然博物馆
        2.1.1 自然博物馆定义
        2.1.2 自然博物馆发展及现状
        2.1.3 自然博物馆与其他类型博物馆区别
        2.1.4 自然博物馆分类
        2.1.5 自然风景区概念
        2.1.6 景区自然博物馆特征
    2.2 渗透性
        2.2.1 渗透性概念
        2.2.2 渗透的要素
        2.2.3 渗透的形式与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规划渗透策略研究
    3.1 选址布局
        3.1.1 规模对比
        3.1.2 选址原则
        3.1.3 选址特点
    3.2 职能定位
        3.2.1 传统博物馆职能
        3.2.2 景区中自然博物馆的延伸职能
    3.3 交通组织
        3.3.1 交通组织原则
        3.3.2 交通组织要素
    3.4 渗透设计策略
        3.4.1 协调选址契合景区规划
        3.4.2 复合多功能完善景区配套
        3.4.3 以人为本优化游览体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渗透策略研究
    4.1 形态外观
        4.1.1 形态主导要素
        4.1.2 形态渗透策略
    4.2 空间界面
        4.2.1 自然博物馆空间类型概述
        4.2.2 空间渗透要素
    4.3 流线组织
        4.3.1 流线类型
        4.3.2 流线渗透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展陈渗透策略研究
    5.1 观众行为需求分析
        5.1.1 目标观众研究
        5.1.2 观众行为分析
    5.2 展陈形式分析
        5.2.1 以视觉为基础
        5.2.2 以听觉为基础
        5.2.3 以触觉为基础
    5.3 展陈方案设计
    5.4 展陈渗透策略
        5.4.1 多角度还原真实环境
        5.4.2 互动性丰富游客体验
        5.4.3 结合环境特点布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中医药博物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题目来源
        1.1.2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1.1.3 中医药博物馆发展趋势
    1.2 概念解析
        1.2.1 博物馆定义及分类
        1.2.2 博物馆学
        1.2.3 中医药博物馆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2 中医药博物馆特性分析
    2.1 中医药博物馆设计要素
        2.1.1 学科性要素
        2.1.2 主题展示要素
        2.1.3 特性空间要素
    2.2 中医药博物馆建筑特征
        2.2.1 空间形制特征
        2.2.2 空间意境特征
        2.2.3 建筑形象要素
    2.3 中医药博物馆功能的外延
        2.3.1 学科教育功能
        2.3.2 养生体验功能
        2.3.3 医学性经营功能
3 中医药博物馆设计方法
    3.1 设计理念的进展
        3.1.1 设计理念影响因素
        3.1.2 设计理念发展
        3.1.3 体验设计理念
    3.2 空间建构
        3.2.1 功能配置特点
        3.2.2 空间构成类型
        3.2.3 空间设计要点
        3.2.4 特性空间设计
    3.3 标识性设计手法
        3.3.1 寓意式设计手法
        3.3.2 地景式设计手法
        3.3.3 抽象式设计手法
        3.3.4 几何学式设计手法
        3.3.5 材料逻辑式设计手法
4 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契机
        4.1.2 项目选址
        4.1.3 项目周边环境
        4.1.4 项目设计条件
    4.2 设计理念
        4.2.1 包容性设计意识
        4.2.2 建筑样态的两种取向
        4.2.3 空间策略
    4.3 总体布局
        4.3.1 土地利用原则
        4.3.2 场地功能划分
        4.3.3 场地交通组织
    4.4 空间组织
        4.4.1 空间机制
        4.4.2 功能配置
        4.4.3 流线设置
    4.5 视觉样态
        4.5.1 视觉设计考虑因素
        4.5.2 建筑视觉样态的选择
        4.5.3 现代展示技术及手段
5 结论
    5.1 对本课题研究的思考
    5.2 本文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部分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情况
附录二 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附录三 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功能区划分建议
附录四 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一
附录五 河南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二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旅游者行为分析的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博物馆旅游管理概述
    2.1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2.1.1 博物馆和旅游
        2.1.2 博物馆旅游特点
    2.2 博物馆的旅游管理
        2.2.1 博物馆旅游管理概念
        2.2.2 博物馆旅游管理的发展
        2.2.3 博物馆旅游管理的思路
    2.3 内蒙古博物院概况
        2.3.1 内蒙古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2.3.2 内蒙古博物院运行管理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分析
    3.1 旅游者行为动机理论
    3.2 旅游者行为决策机制
    3.3 博物馆旅游者行为分析
        3.3.1 博物馆旅游者行为特征
        3.3.2 博物馆旅游者行为决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博物院旅游者行为分析
    4.1 问卷的设计及调查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 旅游者属性分析
        4.2.1 性别比例中女性居多
        4.2.2 旅游者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
        4.2.3 受教育程度以高等学历为主
        4.2.4 职业以事业单位和企业普通员工为主
        4.2.5 月收入水平以中低等收入为主
    4.3 内蒙古博物院旅游者的参观者行为分析
        4.3.1 游览信息来源
        4.3.2 参观内蒙古博物院的方式及同游成员
        4.3.3 参观频率、参观时间及参观时长
        4.3.4 参观内蒙古博物院的主要原因
        4.3.5 游客青睐的博物馆类型
    4.4 内蒙古博物院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4.4.1 以中青年女士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
        4.4.2 偏好与人同游
        4.4.3 以观察、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为主
        4.4.4 信息获取途径以亲友推荐为主
        4.4.5 游客对内蒙古博物院改进需求及其程度
    4.5 旅游者属性和行为特征的交叉分析
        4.5.1 年龄与游客需求
        4.5.2 年龄与游览动机
        4.5.3 职业与游览动机
        4.5.4 文化程度与游览动机
        4.5.5 年龄与博物馆类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改进
    5.1 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5.1.1 忽视后期的运营
        5.1.2 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5.1.3 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5.1.4 陈列落后,内容陈旧
        5.1.5 漠视旅游者需求,缺少高质量服务
        5.1.6 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互动设施
        5.1.7 解说系统落后
    5.2 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改进建议
        5.2.1 职能管理
        5.2.2 市场管理
        5.2.3 设施管理
        5.2.4 人力管理
        5.2.5 信息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 ——论艺术博物馆的精英化与大众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 国内部分
        2. 国外部分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西方的博物馆结构双重性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反思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的转向
第二章 博物馆的空间结构:神殿、百科宫殿与剧场的集合体
    第一节 “珍奇收藏室”
    第二节 “纪念碑性”与“工具性”博物馆
    第三节 “白立方”
    第四节 “后博物馆”的转向
第三章 博物馆的主体结构:精英化的现实与大众化的想象
    第一节 谁的博物馆?
    第二节 博物馆主体结构的论争
        一、案例研究:大英博物馆展览观众研究“走向启蒙”
第四章 博物馆的传播结构:精英与大众的博弈
    第一节 从ICOM博物馆定义变化看传播结构的双重性
    第二节 从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理念看传播结构的双重性
    第三节 当代艺术的双重性对于博物馆传播结构的影响
        一、艺术家与公众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神话
        二、案例研究:美国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感性”展览所引发的思考
第五章 中国博物馆结构双重性的特殊表征
    第一节 中国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官方主流文化”
        一、中国的“大众文化”历史演变
        二、“大众”、“大众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精英与大众的历史整合与时代特征(以中国美术馆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图录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9)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及其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总体评价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 主要创新
        (二) 主要不足
第一章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
    一、 高校博物馆及其德育功能
        (一) 高校博物馆的涵义
        (二) 高校博物馆的分类
        (三) 高校博物馆的德育功能
    二、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主要德育功能
        (一) 文化育人功能
        (二) 实践育人功能
        (三) 学科育人功能
第二章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发展历程
        (一) 初创阶段
        (二) 探索阶段
        (三) 开拓阶段
        (四) 创新阶段
    二、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
        (二) 调查现状的综合分析
    三、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一) 高校博物馆的自身发展和政策推动存在瓶颈
        (二)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吸引的源动力存在不足
        (三) 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壁垒
第三章 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的开发路径
    一、 借鉴国外高校博物馆德育功能开发的经验
        (一) 互动项目丰富
        (二) 馆校衔接密切
        (三) 相关服务发达
    二、 加强高校博物馆的自身建设和政策推动
        (一) 重视高校博物馆的自身建设的创新
        (二) 加强高校博物馆政策推动的持久力
        (三) 探索高校博物馆网络育人的新途径
    三、 增强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一) 丰富高校博物馆的内部资源和展出方式
        (二) 确保高校博物馆联展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三) 拓宽高校博物馆互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
    四、 加大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力度
        (一) 创新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有效衔接的模式
        (二) 开发高校博物馆“第二课堂”内涵的功能
        (三) 拓展高校博物馆的德育功能的示范性基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新媒体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新媒体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
    第一节 新媒体发展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第二节 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第三节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对博物馆生存语境的影响
第三章 博物馆在实物展陈中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研究
    第一节 新媒体在博物馆实物展陈中运用的优势
    第二节 新媒体在博物馆实物展陈中运用的类型与特点、作用
    第三节 新媒体在博物馆实物展陈中运用的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博物馆信息传播在实物展陈中对新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第四章 博物馆在虚拟网络中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研究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在虚拟网络中对新媒体的使用现状
    第二节 博物馆信息在虚拟网络中传播的模式
    第三节 新媒体在博物馆虚拟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我国博物馆虚拟网络中对新媒体的使用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博物馆信息传播在虚拟网络中对新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第六节 案例分析:上海世博会对新媒体运用的策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谈博物馆的娱乐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莒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研究[D]. 朱永莲. 青岛大学, 2019(02)
  • [3]“博物馆娱乐”的特性及误区谈[J]. 常丹婧. 中国博物馆, 2019(01)
  • [4]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以湘西地区博物馆为例[D]. 肖洵. 云南大学, 2018(01)
  • [5]基于渗透性的景区自然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D]. 车轩.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6]中医药博物馆设计研究[D]. 周璐. 郑州大学, 2017(02)
  • [7]基于旅游者行为分析的内蒙古博物院旅游管理研究[D]. 徐婉君.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8]博物馆结构的双重性 ——论艺术博物馆的精英化与大众化问题[D]. 苏典娜. 中央美术学院, 2015(12)
  • [9]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德育功能及其开发研究[D]. 王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3)
  • [10]新媒体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信息传播中的运用研究[D]. 龙泉. 西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论博物馆的娱乐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