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信产业快速发展

深圳:通信产业快速发展

一、深圳:通信产业飞速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宋鑫磊[1](2020)在《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以高附加值、活跃的创新性和广泛的行业渗透性为特点,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具有愈发突出的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如何通过通信产业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赋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命题。我国通信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均保持强劲势头,通信产业正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巨大影响。当前,随着5G、量子通信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推陈出新,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的结合愈加精密,行业创新应用不断落地开花,通信产业正在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向智能化、高级化、生态化转型,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期。为此,立足新机遇期,充分把握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将有助于提升社会各界对通信产业的重视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支撑。本论文研究的逻辑和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测算方法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然后本文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本文行文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通信产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国内通信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再对通信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消费需求效应和技术创新扩散效应是通信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两条主要渠道。通信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式可概括为两点:一方面,通信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横亘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扩大了市场辐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降低了交易的门槛和成本,进而促进供需匹配,使得现有需求得以满足乃至于扩大和升级。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使用结构、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来推动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在提升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和供给品质的同时,通信技术的创新还催生一批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产生,如移动购物、云生产、工业互联网、8K直播等。然后,本文从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生态化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和生态化发展趋势不尽相同。紧接着本文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对第三章中的两条作用机制与路径进行了验证,发现通信产业确实可以通过改善社会供求关系和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而且通信产业通过拉动社会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确实大于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但是通信产业主要是通过其对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后结合全文对实证部分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当前运营商5G基础设施投资压力过大,通信设备制造业核心软硬件技术受制于人是当前制约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并影响通信产业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提出了“共建共享+服务外包”、“布局边缘计算”、“加强电子元件、基础专利、系统软件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投资研发”、“健全数字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等建议,以期实现我国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并由此不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周林芝[2](2020)在《LS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通信业辉煌发展的背景下,通讯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综合布线迎来重要的契机。综合布线作为通信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通信产业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通讯综合布线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问题严重,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营销策略问题成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根据外部竞争环境、内部公司环境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成为通讯综合布线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LS公司是通信综合布线行业内众多厂商中一员,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业内厂商低价格竞争、品牌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不被市场淘汰,需找到公司重点发展的目标市场,并针对该细分市场制定出可行的营销策略,是LS公司目前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以LS公司为研究对象,总共分六章进行营销策略研究分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营销策略理论、STP、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4P理论、波士顿矩阵。第三章分析了LS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及所处行业的竞争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S公司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第四章介绍LS公司目前面临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运用STP方法对LS公司目前的市场进行梳理,找到目标细分市场,针对该细分市场提出关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改进建设,以及营销策略推行保障以及风险管理措施。最后是本论文内容的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对象LS公司是通信综合布线行业内一家极普通的小企业,希望本论文研究能指导LS公司的营销工作。

喻晓[3](2020)在《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家精神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东西方管理理论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和补充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企业在其企业家们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家展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添加了中国元素,拓展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群体的规模和水平,高度影响着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进步的程度。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刊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增强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精神”,而每个企业的“精神”都与其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特质高度相关。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开展,我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在40年内,完成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来完成的发展进程。谋求发展速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以牺牲长远利益获取短期利润、资本诱惑下随波逐流、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甚至违法犯罪等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良性商业生态环境、急功近利的现象开始露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企业家们更重要的是致富思源、以义为先,义利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华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成长。32年间,华为在其创始人任正非的引领下,从6人的草台班子,一步步成为了如今拥有十几万员工的全球的通信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代表中华民族的民营企业,引领着世界通信行业发展方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期间,华为不惧西方国家以举国之力的打压,反而激发了企业的生命力,提前实现了以5G设备为代表的的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独立自主,走出了中国特色企业发展道路。华为的发展和其创始人任正非先生的管理智慧,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对其进行学习和研究。华为的成功,是企业管理哲学的成功,是中国管理智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功,是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管理结合的成功。本文采用文献法、实地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群体理论和企业家势论等相关角度,对任正非先生自1987年华为公司成立以来,在华为内外部共发表的400余篇演讲稿和5本经华为认可、已出版的主流着作进行研读,整理出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笔者亲赴华为深圳坂田基地、华为松山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以对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多名“华为人”进行访谈印证的方式,对任正非先生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升华的过程,以及其中国企业家精神在华为公司初创、国内领先、全面国际化、全球领先和引领全球五个时期的管理实践应用案例进行梳理和确认,从情怀、胸怀、格局、视野和境界五个维度,提炼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内容,并总结出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普适性,得出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应当在思想管理上下功夫,重视企业家精神的作用,重视企业家自身情怀、胸怀、视野、格局和境界的培养,关注行业生态的建设和保护的结论,企业家应当把“谋势”定位于企业经营的第一目标,“谋利”次之,才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和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行业的“绿水青山”,实现企业发展的质的转变。为现在及未来我国其他企业在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提供启示和借鉴意义,增强中华民族企业家的自信。

支少婷[4](2020)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下移动生态产业中,企业为了适应技术的快速创新、消费者和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及产业加速融合的趋势,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系统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制定发展策略。本文不同于学界中已有的对于产业中产业链、价值链的理论的分析研究,而是借用生态学中成熟的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所处的网络环境,确定自身身份并识别企业所处的位置,以期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本文在研究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网络复杂性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的分析思路,进而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复杂性的分析:宏观层面梳理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探究了产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组成及成员分类;微观层面则是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量化分析下,探究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运用了生态建模、数学公式等方法构建不同时期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模型、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关系的可视化模型等。

宋洋[5](2019)在《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文中提出产业在区域空间布局的演变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自发形成的产业空间组合形式变化的动态过程。横向来看,受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市场环境、政策制度、历史沿革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产业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状态和组合形式会有所差异;纵向来看,区域内影响因素随时间的改变,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运动轨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另外,不同类型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也存在显着差异。详细了解产业空间分布演变的规律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高效利用区域内资源、协调区域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有序、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着提高,制造业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国制造业大规模地向东南沿海省份集聚,造就了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借助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及国家区域政策的特殊待遇,获得了大量海外投资,并通过“三来一补”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承接了大批来自港、澳及海外的加工制造企业(生产部门)的转移,制造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一跃成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广东省内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如今,珠三角地区已经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发展更加趋于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传统落后制造产能逐渐被淘汰或转移。而粤东、西、北地区则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仍是以初级产品加工业、纺织、冶炼等低端制造业为主,而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产值比重较低。广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造就了广东特色的制造业空间布局,占全省土地面积30%的珠三角区域集聚了全省80%的制造业企业,产业集聚程度远远高于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制造业的高度集聚虽然能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运作效率,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每况愈下,劳动力、能源等各种要素价格飞速上涨、工业用地资源日益稀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产业升级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陆续涌现,迫使一些对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需求较高的企业或生产部门想要向珠三角以外地区转移。粤东、西、北地区虽然一直积极承接来自珠三角以及海外的产业转移,但由于受各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环境、政策支持度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各地区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集聚能力有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业空间布局演变形态。本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广东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利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区域产值份额变动图、区域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空间分散度指数的变化态势,分析制造业在广东省内各区域分布的演变情况,并且进一步实证分析在广东省不同区域范围内影响制造业分布状况的因素差异情况,对比2000—2007年和2008—2017年两个时间段,实证分析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的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适合广东省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议。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6章,各章简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第2章,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对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分别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和指向、产业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相关理论、产业扩散相关理论四个方面对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3章,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本章首先对广东省工业发展的总体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在1990—1995年和2001—2007年两个时间段广东省的工业增长经历了两次高峰期,2010年以后广东的工业增长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其次,研究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各时期广东省制造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趋势;再次,本章分析了广东省制造业在全国中地位的变化情况,从广东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各制造行业占全国产值份额的变化、广东省制造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变化三个角度,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在全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及比较优势行业的演变;最后,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从专业镇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点、制造业省内区域间发展差距悬殊、制造业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章,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本章首先采用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分析广东省内四个区域之间和各地市之间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制造业结构差异明显,尤其以珠三角和其他非珠三角区域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分工的基础,广东各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上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其次,珠三角仍然是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从珠三角地区向外扩散的态势,主要从珠三角地区向粤东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体现为从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向珠三角其他城市(佛山、东莞、惠州)转移,相较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分布仍比较集中;广东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不断提高,高度集中在珠三角七个城市(除肇庆和江门)。最后,利用空间分散度指数对制造业各行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从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区域视角分别分析产业的集聚与扩散趋势,珠三角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呈扩散态势,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呈集聚的态势;粤东地区在空间上形成集聚趋势的行业既有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也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粤西地区的石油加工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提高;粤北地区的纺织业和服装业的空间集中趋势比较明显,但多数行业还是呈比较分散的分布态势。第5章,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政府行为等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在对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中,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由于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悬殊,且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设立了全省范围、珠三角区域、非珠三角区域三个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效果相似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市场需求、外部性和技术创新能力,而在区域上有显着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拥挤效应、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支持度三项因素。在比较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由于制造业类型不同,对其空间布局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也存在显着差异,本文以2008年为分水岭,分别实证分析了2000—2007年和2008—2017年两个时间段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差异。第6章,结论与对策建议。首先对前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归纳,提取本文的核心观点,然后,依据上述结论提出广东制造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

申琪[6](2019)在《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信工程企业作为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建设者,是建筑安装业与通信业融合下的产物,主要为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提供通信设备安装、网络维护以及网络优化等服务,行业分类上属于建筑安装业。随着3G和4G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通信工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税制改革政策,通信工程企业自2016年5月实行增值税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税负居高不下、税负不稳等,已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工程建设和长远发展,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虽然国家在不断下调增值税税率,以期缓解企业税负压力,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税负重的问题。增值税税制的核心和特点就在于抵扣制,一环扣一环,进项税来源不足才是引起企业税负重以及税负不稳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税务筹划,缓解企业进项不足的困境,稳定税负,实现长远战略发展,是通信工程企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的税务筹划问题,通过分析通信工程企业目前的税负问题现状得出引起税负重和税负不稳的根本原因是进项税额不足,然后以产业链整合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纵向战略联盟、通过纵向分离将基础劳务拆分外包、横向一体化促进规模经济以及同心多元化进行市场拓展这4个税务筹划方法,可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从长远战略发展角度稳定企业税负。

李心[7](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宋美丹[8](2019)在《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G、3G、4G到5G,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通信产业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信息通信业提出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并促进民间资本涉足通信行业,这使中国移动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FZ移动公司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IP电话和互联网有关的系统集成服务等。FZ移动公司追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和“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等方面对FZ移动公司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SWOT分析了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了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定位、选择及实施策略。主要结论有:(1)FZ移动公司既具有品牌、服务、运维、网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具有组织架构欠佳、固网业务薄弱、集团家庭品牌缺乏等劣势;既面临国家政策利好、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服务爆炸式增长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业务重心转移、市场产品同质化、民间资本进入、物联网产业链等方面的挑战。FZ移动公司应审时度势,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弥补劣势,迎接挑战;(2)FZ移动公司应以集团总部及江西公司的总体战略为指导,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战略任务,将市场竞争战略定位于:“积极打造竞争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争创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服务公司”。为达成公司的战略定位,FZ移动公司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的效用,主动、创新发展,完成由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完善业务类型,以优质、方便、迅捷的服务强化客户的忠诚度,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履行社会公民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FZ移动公司应立足于当前市场竞争环境,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竞争战略,其中个人市场采取成本领先的市场竞争战略,家庭市场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集团市场采取集中化与成本领先相结合的市场竞争战略,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各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4)FZ移动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强化核心业务,弥补固网短板;加强能力提升,创新营销模式;完善服务流程,增强客户粘性;重视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培养等措施来保障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

林宏明[9](2019)在《A通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通信公司是中国通信服务G省分公司下属的甲级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业务范围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化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咨询、设计,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广告策划等,能为客户带来一体化服务。公司拥有多年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及其配套工程经验,一直以来为G省通信行业主要技术支撑力量,为各通信运营商及政企客户提供勘察、设计、综合规划等服务,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本文以G省通信设计市场作为环境背景,以现代企业管理、信息通信技术、通信产业发展、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等多领域学科理论为研究基础,对研究主体A通信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市场格局、企业竞争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A通信公司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会大于威胁的结论,并对应选择SO增长型发展战略,即:把握通信产业蓬勃的发展大潮和发展方向,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以管理为基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战略思想,发挥自身合作优势和资源优势,快速感知并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继续巩固并强化传统电信业务通信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等业务;坚持开拓进取,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移动、联通、铁塔等业务;整合公司优质资源,努力开拓集团客户市场,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总体战略下,本文认为A通信公司应采取目标集聚战略和低成本战略作为核心竞争战略。目标聚集战略,即:重点聚焦G省电信的设计市场,以此作为核心业务发展,利用关联性资源,投入足够的设计力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以保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稳定的客户基本面。同时,深耕市场,全方位探索和发展其他相关设计服务市场,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低成本战略,即:引入行业内相对较低的设计费率,同时配套高质量的设计交付服务和产品,在提供更高效、优质的设计服务和交付成果的同时,形成规模效应和进入壁垒,进一步巩固A通信公司的设计市场份额。根据上述战略目标,本文在业务层面上应实现以下目标。业务层面:以通信勘察设计为主,信息化咨询服务、监理工程为辅;客户关系:重点夯实电信设计市场,努力开拓移动、联通、铁塔、集客市场;市场覆盖:立足G省设计市场、探索中西部省份设计市场;发展规模目标:未来三年内容营收增长率达到10%及以上、集团客户市场增长率达到20%及以上。为实现战略目标,A通信公司必须做到以下五点要求,即:(1)优化组织结构,向有活力、有执行力的新型组织结构转型;(2)强化技术队伍,奠定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3)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强做大,打造成为G省最强的信息业咨询服务商;(4)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创新生产流程规范,降低生产成本,;(5)强化企业文化,发扬“以员工为根本,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企业文化思想。本文的价值在于立足实际,为A通信公司的公司定位、市场认知、战略发展等发面提供思考和探索,同时,也为同类型设计服务单位提供战略参考。

陈锡标[10](2019)在《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使得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于传统的通信企业来说如何抓住机会,利用新技术所带来产业大发展的契机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访谈法、分类对比分析法、工具分析法等方法对DL公司进行研究。本文先分析DL公司的内、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指出DL公司面临着外部的巨大机会与内部挑战,提出了新的企业增长战略,设计了增长战略的发展路径,对增长战略进行实施部署,同时制定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研究了企业为什么要制定新战略?如何制定增长战略?如何实施增长战略及保障战略实施顺利完成?以DL公司为例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了研究论证。文章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有:第一,要体现竞争优势,企业的资源及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并且其他企业不容易具有的或短时间无法建立起来的;第二,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竞争结构;第三,当外部有巨大机会时偏向于选择增长战略,特别是企业内部有优势时更应选择增长战略;第四,企业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增长型战略解决了企业业绩停滞不前问题,实现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最后,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能力不足时,通过并购能够让企业利用更充实的资源去实施既定的战略。文章研究结果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创新和贡献:第一,采用宏观及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DL公司的机会及挑战,提出增长战略,而对DL公司的增长战略是从公司的多元化增长及强化内部业务的战略来进行制定,有区别于以往大多研究是单纯以某一战略来制定;提供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解决方案;第二,本文是对DL公司战略的全面深入研究并总结输出,对相似的传统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深圳:通信产业飞速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通信产业飞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2 国内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结构理论
        2.2.2 信息经济学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理论和本文的关系
3 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通信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3.1.1 通信产业的内涵
        3.1.2 通信产业的特征
    3.2 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3.2.1 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3.2.2 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3.3 通信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
        3.3.1 通信产业的发展引起消费需求的改变,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3.2 通信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扩散,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4 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测度
        4.1.1 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
        4.1.2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分析
    4.2 通信产业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4.2.1 研究方法
        4.2.2 变量的定义和数据说明
        4.2.3 实证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明显
        5.1.2 通信产业可以通过激发消费需求和促进技术创新扩散优化产业结构
        5.1.3 现阶段通信产业通过激发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
        5.1.4 地方政府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5.2 对策建议
        5.2.1 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5.2.2 共享共建+服务外包,多举措释放运营商的资金压力
        5.2.3 运营商可以积极布局边缘计算、开拓业务新蓝海
        5.2.4 加强电子元件、基础专利、系统软件和半导体加工领域的投资研发
        5.2.5 加快健全数字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保护公民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致谢

(2)LS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市场营销理论
    2.2 国内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2.3 市场营销分析模型
        2.3.1 PEST分析模型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SWOT分析模型
        2.3.4 STP理论
        2.3.5 波士顿矩阵
3 LS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LS公司简介
    3.2 PEST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3.1 通信行业概况和现状
        3.3.2 通信行业需求分析
    3.4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4.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4.2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3.4.3 潜在进入者分析
        3.4.4 替代品危险分析
        3.4.5 行业内竞争者竞争能力
    3.5 SWOT分析
        3.5.1 机会分析
        3.5.2 威胁分析
        3.5.3 优势分析
        3.5.4 劣势分析
4 LS公司营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4.1 LS公司的营销现状
    4.2 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现状
    4.3 LS公司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4.3.1 营销战略缺乏精准定位
        4.3.2 产品方面,缺乏创新
        4.3.3 定价机制考虑得不周全
        4.3.4 渠道单一
        4.3.5 促销手段不够多元
        4.3.6 不重视关系营销
5 LS公司营销策略
    5.1 企业营销战略制定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市场定位
    5.2 4P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3 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5.3.1 营销团队建设
        5.3.2 品牌建设与OEM并行,扩大销量
        5.3.3 营销工作的风险管理
        5.3.4 加强员工忠诚度
        5.3.5 强化多维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概述
    2.1 相关的概念
        2.1.1 情怀
        2.1.2 胸怀
        2.1.3 视野
        2.1.4 格局
        2.1.5 境界
    2.2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2.1 企业家精神理论
        2.2.2 企业家群体理论
        2.2.3 企业家势学理论
3 华为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背景
    3.1 时代背景
        3.1.1 改革开放的机遇
        3.1.2 信息时代全球化的风口
        3.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兴使命
    3.2 行业背景
        3.2.1 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
        3.2.2 家门口与国际巨头竞争
        3.2.3 多元化的“不确定”未来
    3.3 公司成长背景
        3.3.1 初创时期的华为
        3.3.2 国内领先时期的华为
        3.3.3 全面国际化时期的华为
        3.3.4 全球领先时期的华为
        3.3.5 引领全球时期的华为
4 华为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质
    4.1 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4.1.1 科教兴国根植企业基因
        4.1.2 实业立国的企业责任感
        4.1.3 爱国主义要从小事做起
        4.1.4 理想主义赋能脚踏实地
    4.2 海纳百川的胸怀
        4.2.1 自我批判精神驱动企业前进
        4.2.2 “集体英雄”铸就华为之魂
        4.2.3 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凤凰”
        4.2.4 乐观和开放才能度过危机
    4.3 世界领袖的格局
        4.3.1 “以人为本”理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3.2 “深淘滩,低作堰”重塑行业生态
        4.3.3 品质诚信打造“匠人精神”
        4.3.4 勇猛精进之心做世界领军企业
    4.4 极限生存的视野
        4.4.1 “独立自主”渗透企业文化
        4.4.2 “活下去”目标引导艰苦奋斗
        4.4.3 “战略备胎”实现绝地反击
        4.4.4 敏锐的市场嗅觉征战全球
    4.5 有为无为的境界
        4.5.1 颠覆传统的企业“新”利润观
        4.5.2 家国使命就是企业使命
        4.5.3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价值
        4.5.4 “以奋斗者为本”回馈大众
5 华为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实践价值
    5.1 信念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5.2 战略制胜是企业长胜的关键
    5.3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决胜的灵魂
    5.4 行业生态是企业共赢的保障
    5.5 “谋势”是企业长青的秘诀
6 结论
    6.1 研究的启示
    6.2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网络分析
        2.1.2 移动通信产业
        2.1.3 产业生态系统
        2.1.4 网络复杂性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 产业发展初期(1987-1993)
    3.2 第二阶段: 2G-2.5G时代(1994-2008)
    3.3 第三阶段: 3G时代(2009-2013)
    3.4 第四阶段:4G时代(2014-2019)
    3.5 第五阶段: 5G时代
    3.6 小结
第四章 宏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结构
    4.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4.1.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非生物因子——环境分析
        4.1.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角色组成
    4.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第五章 微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1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概念
        5.1.1 ELM理论
        5.1.2 社会网络分析法
    5.2 数据处理
    5.3 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常用评价指标
    5.4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4.1 中心性分析
        5.4.2 平均路径长度
    5.5 网络可视化复杂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机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3.2 产业集聚与扩散相关研究综述
        1.3.3 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综述
        1.3.4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布局的概述
        2.1.1 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
        2.1.2 产业布局指向
    2.2 产业区位理论
        2.2.1 古典区位理论
        2.2.2 近代区位理论
        2.2.3 现代区位理论
    2.3 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2.3.1 产业集聚
        2.3.2 产业地理集中
        2.3.3 地区专业化
        2.3.4 产业集群
    2.4 产业扩散的相关理论
        2.4.1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产业转移
        2.4.2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的产业扩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3.1 广东省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
    3.2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2.1 以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时期(1978—1991 年)
        3.2.2 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时期(1992—2000 年)
        3.2.3 制造业重型化发展阶段(2001—2008 年)
        3.2.4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2009—2012 年)
        3.2.5 高端制造业发展阶段(2013 年至今)
    3.3 广东省制造业在全国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3.3.1 广东省的主要工业产品在全国的地位
        3.3.2 广东省制造业各行业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
        3.3.3 广东省制造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3.4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3.4.1 专业镇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3.4.2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点
        3.4.3 区域间制造业发展悬殊
        3.4.4 制造业的外贸依存度较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
    4.1 广东省各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4.1.1 广东省各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分析
        4.1.2 广东省各市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水平
    4.2 制造业产值份额的空间分布演变
        4.2.1 制造业各行业最高产值份额所属地的变化分析
        4.2.2 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产值份额的空间分布演变
    4.3 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的变化趋势分析
        4.3.1 全部制造行业产业平均集中率的变化趋势
        4.3.2 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的变化趋势
    4.4 广东省制造业各行业空间集中度的变化趋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5.1.1 资源禀赋
        5.1.2 劳动力成本
        5.1.3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
        5.1.4 外部性
        5.1.5 拥挤效应
        5.1.6 政府行为
    5.2 广东省分区域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5.2.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2.3 回归结果分析
        5.2.4 分区域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结论分析
    5.3 广东省分类型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5.3.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结果分析
        5.3.4 分类型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结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6.2.2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有机联系
        6.2.3 运用比较竞争优势、建设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极
        6.2.4 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6.2.5 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支撑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文献综述
        2.1.2 国外文献综述
        2.1.3 文献述评
    2.2 相关理论支撑和基本概念
        2.2.1 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理论
        2.2.2 战略性税务筹划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2.2.3 产业链整合理论
        2.2.4 相关概念
第3章 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税负问题分析
    3.1 承包方式不同导致企业之间存在税负差异
        3.1.1 总承包单位税负相对较轻
        3.1.2 分承包单位税负相对较重
    3.2 通信工程企业难以从上游相关联产业获得稳定进项来源
        3.2.1 与上游材料供应商缺乏有效关联性
        3.2.2 三流不一致,导致取得的进项无法抵扣
        3.2.3 难以从上游获得与销项同等税率的进项发票
    3.3 前期垫付税款情况普遍,压缩企业的现金流
    3.4 各期税负不平衡,呈现不规则性波动
    3.5 工程施工管理不规范导致进项发票难以取得
第4章 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分析
    4.1 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发展情况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产业链概述
    4.2 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理论分析
        4.2.1 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纵向战略联盟从而实现税务筹划
        4.2.2 通过纵向分离将基础劳务拆分外包从而实现税务筹划
        4.2.3 横向一体化促进规模经济从而实现税务筹划
        4.2.4 同心多元化进行市场拓展从而实现税务筹划
第5章 H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5.1 H通信工程企业基本情况
    5.2 H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税负现状分析
    5.3 H通信工程企业产业链分析
        5.3.1 H通信工程企业纵向产业链分析
        5.3.2 H通信工程企业横向产业链分析
    5.4 与上游材料供应商建立纵向战略联盟可有效降低税负
    5.5 通过纵向分离将基础劳务拆分外包可有效降低税负
    5.6 横向一体化实现规模经济可从长远角度稳定税负
    5.7 同心多元化进行市场拓展可从长远角度稳定税负
第6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处理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3.5.2 理论预设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4.6 研究假设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变量测量
        5.1.1 环境不确定性
        5.1.2 吸收能力
        5.1.3 技术标准化
        5.1.4 企业绩效
        5.1.5 控制变量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5.2.1 问卷内容
        5.2.2 定性测试
        5.2.3 预测试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5.3.1 问卷发放方式
        5.3.2 问卷回收统计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样本特征描述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信度分析
        6.1.4 效度分析
    6.2 假设检验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6.2.2 主效应的检验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市场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
    2.1 PEST模型
    2.2 波特五力模型
    2.3 SWOT模型
    2.4 三大基本竞争战略
第3章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FZ移动公司概况
    3.2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的行业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层面
        3.3.2 购买方议价层面
        3.3.3 同业竞争层面
        3.3.4 潜在进入层面
        3.3.5 替代品层面
第4章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FZ移动公司的组织结构分析
    4.2 FZ移动公司的主营业务分析
    4.3 FZ移动公司的人力资源分析
    4.4 FZ移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析
第5章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的SWOT分析
    5.1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具有的优势
    5.2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具有的劣势
    5.3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面临的机遇
    5.4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面临的威胁
    5.5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力SWOT矩阵
第6章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实施策略
    6.1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定位
    6.2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
    6.3 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实施
        6.3.1 强化核心业务
        6.3.2 创新营销模式
        6.3.3 完善服务流程
        6.3.4 强化人才培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A通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1.2.2 通信业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1.2.3 研究综述总结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A通信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1 A通信公司基本情况
        2.1.1 A通信公司简介
        2.1.2 A通信公司发展现状
    2.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2.2.1 人力资源
        2.2.2 组织构架
        2.2.3 财务资源
        2.2.4 技术能力
        2.2.5 声誉资源
第三章 A通信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通信行业状况
        3.2.2 通信设计行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3.2.3 市场客户分析
        3.2.4 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A通信公司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4.1 A通信公司SWOT分析
        4.1.1 优势S
        4.1.2 劣势W
        4.1.3 机会O
        4.1.4 威胁T
        4.1.5 A通信公司SWOT矩阵
    4.2 A通信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4.2.1 总体发展战略
        4.2.2 竞争战略选择
    4.3 A通信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选择
        4.3.1 勘察设计业务战略
        4.3.2 工程监理业务战略
        4.3.3 集团客户业务战略
        4.3.4 A通信公司发展战略总结
第五章 A通信公司战略实施对策建议
    5.1 A通信公司战略实施方案
    5.2 A通信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5.2.1 优化组织结构
        5.2.2 强化人才队伍
        5.2.3 增强市场竞争力
        5.2.4 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5.2.5 优化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
        5.2.6 强化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选择理论
    2.2 增长型战略理论
    2.3 资源基础理论
    2.4 企业竞争理论
        2.4.1 波特定位战略
        2.4.2 动态竞争理论
    2.5 战略推进理论
    2.6 相关分析方法
        2.6.1 PEST分析法
        2.6.2 SWOT分析法
        2.6.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第三章 DL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DL公司发展状况
    3.2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3.2.1 电信的发展状况
        3.2.2 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3.2.3 ICT人才培养发展状况
        3.2.4 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3.3 宏观环境分析
        3.3.1 政治法律环境
        3.3.2 经济人口环境
        3.3.3 社会文化环境
        3.3.4 技术自然环境
    3.4 市场环境分析
    3.5 行业环境与竞合分析
        3.5.1 行业内部竞争分析
        3.5.2 顾客讨价还价的权力
        3.5.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权力分析
        3.5.4 替代产品的威胁
        3.5.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5.6 竞合分析
    3.6 DL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6.1 企业资源分析
        3.6.2 企业能力分析
        3.6.3 企业核心专长分析
第四章 DL公司增长战略选择
    4.1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4.1.1 企业优势
        4.1.2 企业劣势
        4.1.3 外部机会
        4.1.4 外部威胁
        4.1.5 SWOT分析矩阵
    4.2 基于发展态势下的战略选择
    4.3 DL公司的增长战略选择
        4.3.1 多元化战略
        4.3.2 竞争战略
        4.3.3 强化战略
第五章 DL公司增长战略设计与实施
    5.1 公司使命、愿景
    5.2 战略目标
    5.3 战略实施计划制定
        5.3.1 短期划(1-3 年)
        5.3.2 中期计划(3-5 年)
        5.3.3 中长期阶段计划(5-10 年)
    5.4 战略实施部署
        5.4.1 并购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5.4.2 竞争战略的实施
        5.4.3 强化战略的实施
第六章 DL公司增长战略实施保障
    6.1 强化公司治理
        6.1.1 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
        6.1.2 强化集团管控
        6.1.3 建立并完善对子公司的管控
    6.2 调整组织架构
    6.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6.4 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6.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深圳:通信产业飞速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D]. 宋鑫磊.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2]LS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周林芝.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3]任正非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的案例研究[D]. 喻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D]. 支少婷.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D]. 宋洋. 吉林大学, 2019(02)
  • [6]我国通信工程企业增值税战略性税务筹划问题研究[D]. 申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8]FZ移动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宋美丹.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A通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林宏明. 广西大学, 2019(01)
  • [10]DL公司增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D]. 陈锡标.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深圳:通信产业快速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