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酰胆碱对豚鼠外毛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莹[1](2016)在《氯胺酮对SD大鼠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反应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在临床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在围术期显着影响患者的多种生理功能,尤其是感觉功能。听觉作为人体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往往是最后消失,而在麻醉苏醒中是最先恢复的,因此听觉功能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用作判断麻醉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麻醉剂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越来越被予以重视。在临床麻醉中,一些病人出现了听力损伤,而这种听力受损有些是有临床症状可以被发现重视的,而绝大多数是亚临床的,只能通过听力专科检查才能被发现,常常被麻醉医生忽视。麻醉过程中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听觉,如麻醉方式、体外循环、耳毒性药物、血流动力学变化、中耳压力改变等。目前已经有报道,氧化亚氮可引起昕力损害,氯胺酮可引起患者幻听、耳鸣。全麻药对听觉系统的作用可以分别影响听觉神经中枢和听觉外周的功能。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集中于中枢水平,关于全麻药对听觉外周系统作用的研究均为间接检测耳蜗耳声发射来推断对听觉外周感受器毛细胞功能的作用,尚无使用分离毛细胞通过膜片钳方法研究全麻药对毛细胞功能的研究。已有研究通过该方法确定了水杨酸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速尿等药物对外毛细胞的损害作用,发现了其耳毒性机制。故本研究拟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氯胺酮对外周听觉感受器中有耳蜗放大器功能的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研究氯胺酮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耳蜗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反应特性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对外毛细胞电生理反应的作用机制,结合既往研究结果综合评价氯胺酮对外毛细胞的影响,从而对了解全身麻醉药相关听觉损伤,为临床防治围术期暂时性或永久性听觉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对单个离体外毛细胞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以避免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用21~28天龄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40-70 g,雌雄不拘,迅速断头处死,暴露两侧耳蜗,直视下迅速解剖出双侧听泡置于含正常细胞外液L-15约2 ml的培养皿中,置于解剖显微镜低倍镜下将听泡表面的结缔组织剥离干净,分离出双侧完整的耳蜗,在高倍镜下采用机械-酶分离法获得离体单个外毛细胞。用细螺旋钢针向上挑开顶端蜗壳,逐层剔除蜗壳,绕着蜗轴改用尖端小于1 mm的镊子小心夹取顶回及中回基底膜,将基底膜置于含L-15的培养皿中,剪碎后加入胶原酶1V消化5 min,加入新鲜L-15终止消化,用200 μL移液器轻轻吹打使细胞分散,转置于含有约1 ml L-15细胞外液直径1cm的凹槽板内,静置10 min贴壁后,置于防震台显微镜下观察,辨认变形及死亡的外毛细胞。选择活性好的单离外毛细胞进行观察和实验。实验过程中持续使用蠕动泵,更换凹槽板中的液体,保证凹槽板中的细胞外液始终符合实验条件。使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实验包括5个部分:随机选取活性较好外毛细胞进行自身配对实验。(1)观察给药方法对外毛细胞全细胞电流的影响:在电压钳下,给予连续变化的阶跃式脉冲电压刺激,比较在5个外毛细胞在L-15细胞外液中,分别在无给药(C组)、1 min后给L-15(L组)约15 s后各电压下全细胞电流,绘制稳态电流-电压(Ⅰ-Ⅴ)曲线。(2)绘制药物浓度曲线,确定氯胺酮实验浓度:在电压钳下,Vh=3 mV记录5个外毛细胞分别前后给药氯胺酮(1μM/L,10μM/L,100 μM/L,1000 M/L,5000μM/L),比较各组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幅度,绘制药物浓度曲线。(3)观察100 μM/L氯胺酮对外毛细胞I-V曲线及静息膜电位的影响:给予连续变化的阶跃式脉冲电压刺激,比较在L-15细胞外液中,10个外毛细胞在无给药组(N组)15 S、1 min后给药100 μM/L氯胺酮(K组)15 s、1 min后重复N组(N,组)15 s后外毛细胞各电压下全细胞电流,绘制三组稳态I-V曲线;观察现象后,换成电流钳Ih=0 pA,比较N、K两组细胞静息膜电位。(4)观察100 gM/L氯胺酮对外毛细胞上乙酰胆碱电流的影响:给药100μM/L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比较10个外毛细胞在Vh=3 mV下将细胞外液L。15灌流为100μM/L氯胺酮前1min (K1组)、灌流后(K2组)及洗脱后1min (K3组)乙酰胆碱电流IACh。(5)观察用士的宁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后外毛细胞氯胺酮敏感性全细胞电流的变化:给药100μM/L氯胺酮,比较10个外毛细胞分别在Vh=3 mV下L-15细胞外液灌流为0.1μM/L士的宁前1min (S1组)、灌流后(S2组)及洗脱后lmin(S3组)的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实验中通道电信号经膜片钳放大器后再经A/D. 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由pCLAMP 10.3软件程序发放刺激和采集信号。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Student 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Origin 8.0软件绘制图形。结果随机选取贴壁良好,细胞膜光滑完整,胞浆呈半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位于胞体底部,细胞器主要分布于表皮板下和核周,细胞内无布朗运动性颗粒,细胞周围有明显光晕,或称之为双折射现象,纤毛完整无弯折的外毛细胞进行实验。(1)典型外毛细胞在L-15中的I-V曲线表现为在细胞超极化方向(反转电位以左)总电流为内向,在细胞去极化方向(反转电位以右)总电流为外向,内向电流的幅度较小,外向电流在刺激电压去极化至约-50 mV以上时越来越大,并呈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和外向整流性。对比5个外毛细胞在C组和L组中的I-V曲线,发现两组各刺激电压下的膜总电流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给药方式(药流扩散)不会对后续实验的观察产生干扰。(2)一个典型外毛细胞对不同浓度氯胺酮的反应为,给药1 μM/L氯胺酮,细胞总电流幅度变化为0 pA,10μM/L氯胺酮可使总电流幅度下降17 pA,100gM/L氯胺酮可使总电流幅度下降约80 pA;同样方法观察浓度1000 μM/L及5000μM/L氯胺酮,分别可使外毛细胞总电流幅度下降153 pA.184 pA.可发现随着氯胺酮浓度增大,外毛细胞外向总电流下降幅度随之增大。共记录5个外毛细胞,现象一致。取5个外毛细胞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幅度平均值用Hill方程拟合氯胺酮浓度曲线,半数有效浓度IC50=117.3μM/L,100μM/L氯胺酮处于曲线最大斜率处,1000μM/L及5000 μM/L浓度下细胞反应逐渐移形为平台期,以5000μM/L氯胺酮的敏感性电流幅度为100%,100 gM/L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幅度接近50%,说明在该浓度下细胞反应最为灵敏,故下面实验取氯胺酮100μM/L浓度为实验浓度。(3)绘制10个外毛细胞在N、K、N’三组的I-V曲线,发现与N组相比,N’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K组在去极化超过-36 mV的刺激电压下细胞总电流幅度均减小,并且呈电压依赖性,随着去极化电压越大,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幅度越大。在-36 mV电压下,K组比N组总电流减少7 pA,在+68 mV膜电压下,该值增大至328 pA,但各个电压下电流减小的比例是一定的(15.5%~17.5%)。与N组相比,K组使外毛细胞反转电位从55.4±3.6 mV去极化至54.9±3.1mV(n=10,t=0.22,P>0.05)。绘制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平均I-V曲线,发现其反转电位为-55.2±6.1 mV,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相近,故推断氯胺酮影响的为外毛细胞上的钾电流。待细胞恢复后,观察这10个外毛细胞在电流钳下100 μM/L氯胺酮对细胞静息膜电位的影响,发现10个外毛细胞平均静息膜电位从给药前的-63.5±8.7 mV变化至63.1±9.5 mV,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说明100 μM/L氯胺酮不影响外毛细胞静息膜电位。(4)Vh=3 mV下,灌流100 gM/L氯胺酮,比较K1、K2、K3三组乙酰胆碱电流,结果显示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平均幅度为79±7 pA,乙酰胆碱电流平均幅度为76+18 pA,均与前面结果中一致,说明氯胺酮与乙酰胆碱对外毛细胞上外向电流的影响相互独立,氯胺酮对外毛细胞电流的影响不是通过调节乙酰胆碱流而起效的。(5) Vh=3mV下,灌流0.1 μM/L士的宁,比较S1、S2、S3三组氯胺酮敏感性电流,结果显示,灌流士的宁对外毛细胞电流基线无影响,给药100 gM/L氯胺酮,氯胺酮敏感性电流平均幅度为78±13 pA,与前面结果中一致,说明用士的宁阻断α9/α10nAChR对氯胺酮敏感性电流不产生影响,说明氯胺酮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外毛细胞上乙酰胆碱受体而起效的。结论1.氯胺酮可浓度依赖性抑制外毛细胞外向膜电流。2.100μM/L氯胺酮引起外毛细胞I-V曲线-36 mV以上膜电流成比例减小,对外毛细胞反转电位和静息膜电位均无影响,说明氯胺酮不通过改变膜电位来影响外毛细胞电致运动。3.氯胺酮的作用可能为抑制钾电流,结合外毛细胞上离子通道和电流的激活电位,推测该电流为钙离子依赖性钾电流。4.已有研究发现100 μM/L氯胺酮可以减小外毛细胞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合本研究,推测氯胺酮可通过减弱外毛细胞细胞骨架上的钙离子依赖性蛋白磷酸化,增强细胞骨架整体轴向劲度,引起胞体伸缩运动阻尼增大而减弱外毛细胞电致运动幅度。
余红[2](2014)在《庆大霉素对豚鼠前庭外周胆碱能传出神经系统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钙依赖性钾电流的作用目的:乙酰胆碱(ACh)已被大家公认为哺乳动物前庭传出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前期研究发现,ACh可激活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K)和小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SK),分别由m2型胆碱能受体和α9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有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可竞争性抑制胆碱能受体介导的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进而阻断耳蜗毛细胞上ACh-敏感性钾电流,但庆大霉素对前庭毛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介导的电流是否有作用尚不清楚。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色豚鼠,麻醉后快速断头取出前庭外周终器(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采用酶加机械法分离出前庭毛细胞,培养皿底部预先均匀涂布鼠尾胶原,待细胞贴壁后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状态良好的Ⅱ型前庭毛细胞行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结果:1)在胶原酶IA消化的Ⅱ型前庭毛细胞上记录到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BK电流,能被m2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美索曲明(methoctramine)抑制。且庆大霉素对其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有明显浓度依赖性,但改变钳制电压对抑制强度无明显影响:2)在胰酶消化的II型前庭毛细胞上记录到α9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SK电流,能被a9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士的宁(strychnine)抑制。且庆大霉素对其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对豚鼠II型前庭毛细胞上乙酰胆碱激活的BK电流和SK电流均有可逆性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对BK电流的抑制作用无电压依赖性。第二部分庆大霉素对豚鼠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大电导钙依赖性钾电流的抑制作用Ⅱ机制目的:新近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BK电流有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故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色豚鼠,麻醉后快速断头取出前庭外周终器(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采用酶加机械法分离出前庭毛细胞,培养皿底部预先用鼠尾胶原均匀涂布,待细胞贴壁后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活性良好的Ⅱ型前庭毛细胞行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结果:1)提高ACh浓度,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BK电流的抑制作用无明显改变;2)提高细胞外液钙浓度,庆大霉素对VHCsⅡ上ACh-敏感性BK电流的抑制作用减弱;3)在不同钙浓度的细胞外液中,庆大霉素对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BK电流的抑制作用均不受α9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士的宁(strychnine)影响;4)庆大霉素对L-型钙通道特异性激动剂(-)-Bay-K8644激活的钙电流有明显抑制作用;5)高浓度庆大霉素仅对VHCsⅡ上BK通道激动剂NS1619激活的BK电流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BK电流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与钙离子竞争细胞膜上的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钙内流减少,继而降低BK电流,而不直接作用于m2mAChR,高浓度庆大霉素对BK通道可能有微弱的直接抑制效应,但绝不是抑制ACh-敏感性BK电流的主要机制。第三部分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小电导钙依赖性钾电流的抑制作用机制目的:新近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SK电流有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故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色豚鼠,麻醉后快速断头取出前庭外周终器(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采用酶加机械法分离出前庭毛细胞,静置于涂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中大约30min,待细胞贴壁后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活性良好的Ⅱ型前庭毛细胞行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结果:1)提高ACh浓度,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SK电流的抑制作用减弱;2)提高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庆大霉素对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SK电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敏感性SK电流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与ACh和钙离子竞争a9nAChRs而使SK电流减小。这与庆大霉素抑制ACh-敏感性BK电流主要通过与钙离子竞争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不影响ACh与m2mAChRs的结合有差异。与庆大霉素对豚鼠外毛细胞上ACh-敏感性外向钾电流的抑制作用对比可发现,外毛细胞上ACh-敏感性钾Ⅰ电流可能为a9nAChRs介导的BK电流和SK电流的混合电流。但此推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白素格[3](2014)在《TDP-25对运动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双甲氧姜黄素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个逐渐进展的、具有严重致死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发病机制不明。TDP-43(TAR DNA bingding protein of43kDa)被认为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及额颞叶痴呆患者大脑中发现的泛素化包涵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为参与特定的前mRNA的剪接、转录、维持其稳定性及微小mRNA的生物合成。目前在TDP-43上发现了40种与散发性及家族性ALS有关的显性突变,为TDP-43的功能异常及神经变性病之间的直接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TDP-25是在ALS患者的受累大脑区域中发现的分子量为25kDa的TDP-43的C末端片段。研究发现,TDP-25可以促进TDP-43包涵体形成,对运动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引起神经元变性,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最初的观点认为:兴奋性毒性可以引起运动神经元损伤。然而,对ALS患者的神经传导的研究发现,轴索膜兴奋性的提高,及过兴奋性的程度与病人的生存期呈负相关。兴奋性的提高包括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加及钾电流的减小。然而对TDP-43模型是否存在高兴奋性尚不清楚。随着对ALS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K+通道的进一步了解,ALS与钾通道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延迟整流电流(delayed rectifierpotassium current,IKdr)是影响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的主要的电流,但有关ALS模型细胞水平上对钾电流的研究甚少。同时,双甲氧姜黄素(Dimethoxy Curcumin, DMC)是姜黄素的类似物,近年来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效而受了广泛关注,本实验室研究也发现其对转染TDP-43的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可以增强其自噬清除毒性蛋白的能力,此外姜黄素还可以上调Nrf2和II相酶的水平,减少氧化应激产生的损害,进而保护细胞。目的:检测在稳定转染TDP-25基因的运动神经元的延迟整流钾电流性质是否发生改变及动作电位相关指标的改变,以探讨TDP-25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探讨DMC对电压门控钾通的道调节作用。方法:应用稳定转染TDP-25基因和空质粒(Empty vector)的两种细胞,该细胞系由本实验室构建,参考NSC34细胞株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采用抗生素加压的方法筛选单克隆细胞,将筛选所得单克隆细胞系进行培养、传代。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电压钳模式下记录上述两种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并分析其性质改变。在电流钳模式下测定两种细胞的动作电位,分别给予两种细胞20pA、40pA、60pA和80pA4个阶梯递增的电流刺激动作电位发生,并记录其阈电位、潜伏期、幅度及动作电位半峰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50%repolarization,APD50)等指标以进行比较。将成功培养的稳定转染TDP-25和Empty的NSC34细胞系传代,接种于六孔板的小玻璃片上,12小时后给予换液并给予上述两种细胞浓度为10mΜ的DMC24小时。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刺激程序,观察DMC对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1、TDP-25组细胞的电流密度小于Empty组,在60mV时有统计学意义(TDP-25组10.65±3.24,Empty组13.26±6.51P<0.05)。2、与Empty组相比,TDP-25组半数激活电压V1/2向超极化方向移动3.73mV左右(TDP-25组8.18±4.95mV,n=14, Empty组11.91±4.34mV,n=19,P<0.05),表明TDP-25组细胞的钾通道更容易在较负的电位下被激活。斜率K无统计学差异(TDP-25组11.46±2.41,Empty组12.82±1.89. P>0.05)。3、TDP-25组(n=14)与Empty(n=11)组细胞的动作电位的阈电位值在各个刺激电流下无统计学差异;TDP-25组细胞的潜伏期值高于Empty组,在40pA时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99±9.48ms和30.13±6.96ms,P<0.05);TDP-25组细胞的幅度低于Empty组,其中在20pA时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2.96±7.29mV和47.10±8.69mV, P <0.05)。TDP-25组细胞的APD50显着长于Empty组,在40pA、60pA、80pA时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0.41±25.51ms,64.03±23.35ms,55.16±18.97ms和53.18±7.65ms,44.13±5.58ms,36.56±9.24ms)。推断主要与TDP-25组细胞IKdr的激活动力学发生改变有关。4、在给予TDP-25组细胞10uM的DMC处理24小时后,电流密度大于未给药组细胞,表明DMC有增加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趋势,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5、给药后IKdr的稳态激活曲线发生了正向偏移,相应地,半数激活电压V1/2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了8.93mV左右,未给药组V1/2=8.18±4.96mV,给药组V1/2=17.11±7.99mV(P<0.05),表明DMC改变了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性质,具有促进钾通道开放的作用;激活曲线的斜率k由11.46±2.4增加为16.12±2.40(P<0.01),表明DMC使此钾通道对电压的敏感性增强。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在运动神经元样细胞上成功检测出延迟整流钾电流,并发现TDP-25通过改变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性质,抑制了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活性,减小电流密度,延长动作电位的复极化时程,增大了细胞的放电频率,从而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毒性作用,据此推测TDP-25对钾电流的抑制产生的细胞兴奋性升高可能是其引起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可能的机制之一。双甲氧姜黄素(DMC)具有促进延迟整流钾通道开放的作用,改变其激活特性,并可能因此增加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幅度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李东娜[4](2013)在《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快律宁(KLN)对犬冠脉结扎所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评价KLN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初步探讨KLN抗心律失常的可能的离子机制。方法1.Beagle犬经适应性饲养5天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KLN0.7695g/kg)、阳性对照组(普罗帕酮50mg/kg)。采用犬冠状动脉两步结扎法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冠脉结扎后约13小时,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较稳定,此时灌胃给药,以多导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分别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的心电图变化。2.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消化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方式记录给药前后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波形,观察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1. KLN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①室性早搏(PVC):实验组在给药后30~240min内显着减少PVC次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N对PVC的抑制率最高达54.31±17.2%。②室性心动过速(VT):实验组在给药后30~240min皆显着减少VT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N对VT时间的抑制率最高达60.42±31.63%。2. KLN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①IK:低、中、高剂量KLN(2.5mg/ml、5mg/ml、10mg/ml)作用5min后均可使IK及其尾电流(IK,tail)的电流幅度降低,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下移;KLN能显着抑制IKs及IKs, tial(P<0.01或P<0.05),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nvelope of tails test测得,低、中、高剂量KLN均可显着降低IK,tail电流(P<0.01),使电流密度-时间关系曲线下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IK1:低剂量KLN对IK1无明显作用(P>0.05),中、高剂量KLN可显着降低IK1内向电流(P<0.01);高剂量KLN对IK1外向电流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1. KLN有一定的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给药后30-240min内可持续作用,120-180min左右作用较强。2. KLN对IK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高剂量KLN可抑制IK1内、外向电流,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
周涛[5](2013)在《乙酰胆碱在前庭传出神经系统外周的作用机制及酶对其受体介导电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BK电流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目的:大量的研究证实乙酰胆碱(ACh)是前庭外周传出系统的主要抑制性传出神经递质。我们最新研究发现,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的ACh激活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是通过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m2型胆碱能受体属于代谢型受体,其在Ⅱ型前庭毛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取健康成年豚鼠,麻醉后取出耳蜗,分离出前庭外周终器(球囊、椭圆囊、壶腹),酶消化后,分离出活性良好的前庭毛细胞,置入涂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中贴壁,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Ⅱ型前庭毛细胞行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结果:1)细胞内应用100μM/L的GTPyS(一种不能被水解的GTP类似物)引起一持续的外向电流,1-2分钟内电流达到最大(225.8±42.6pA,n=4);2)细胞外给予10μM/L的GAPnt-2(一种Gi蛋白的a亚单位抑制剂)孵育1分钟,对ACh引起的电流没有影响(ACh,117.6±21.5pA, GAPnt-2+ACh111.6±19.3pA, p=0.14, n=5);然而,细胞外给予Gi蛋白α亚单位和βγ亚单位抑制剂400ng/ml的PTX,4分钟内最大抑制作用为85.3±6.6%(n=5);3)1mM db-cAMP(一种cAMP的类似物)与100μM/L的ACh一起作用于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电流幅度增加了1.3倍(n=5)。然后,给予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00μM/L的2,5-dd-Ado1分钟,最大抑制效应是65.9±8.8%(n=5),这时需要孵育3分钟外液才能完全恢复(n6)。结论:通过本研究,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乙酰胆碱激活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是通过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Gi蛋白的βγ亚单位转导,从而影响AC的活性,进一步引起细胞内cAMP的升高,,进一步导致钙通道的磷酸化,钙离子内流,从而激活BK电流。第二部分M2型和α9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两种不同通道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共存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乙酰胆碱(ACh)是前庭外周传出系统的主要抑制性传出神经递质。目前认为哺乳动物前庭外周传出神经递质ACh释放作用于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引起离子型的胆碱能受体α9介导的通道打开,进一步引起钙离子内流,从而激活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SK2)开放。然而我们最新研究发现,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ACh作用于M2型胆碱能受体,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激活大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BK)开放。根据以上两种结果的差异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两种不同受体介导的不同通道(SK2和BK)在同一个细胞上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豚鼠,麻醉后取出耳蜗,分离出前庭外周终器(球囊、椭圆囊、壶腹),酶消化后,分离出活性良好的前庭毛细胞,置入涂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中贴壁,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Ⅱ型前庭毛细胞行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结果:1)在胶原酶IA消化的Ⅱ型前庭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BK电流;2)在胰酶消化的Ⅱ型前庭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α9型胆碱能受体激活的SK2电流;3)首先在胰酶消化的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了α9型胆碱能受体激活的SK2电流,这种电流能被a9型胆碱能受体特异性抑制剂蜂毒明肽(apamin)抑制,而不能被M2型胆碱能受体抑制剂美索曲明(methoctramine)抑制。然后我们对这个在记录状态下的细胞用胶原酶IA进行消化3分钟。用正常外液孵育5分钟后,再次给予ACh,引起一缓慢激活的不失活的外向电流,这种电流不能被α9型胆碱能受体特异性抑制剂蜂毒明肽(apamin)抑制,而能被M2型胆碱能受体抑制剂美索曲明(methoctramine)抑制。结论:本研究发现M2和a9型胆碱能受体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共存,同时BK和SK2通道也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上。但是两种不同受体介导的不同通道的激活需要的消化酶不同,从而揭示酶可能对通道具有消化作用。第三部分大电导钙激活的钾通道(BK)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在大鼠前庭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的分布目的:大量的研究证实乙酰胆碱(ACh)是前庭外周传出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目前认为哺乳动物前庭外周传出神经递质ACh释放作用于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引起离子型的胆碱能受体α9介导的通道打开,进一步引起钙离子内流,从而激活小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SK2)开放。并且我们最新研究发现,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我们记录到ACh通过m2型胆碱能受体激活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然而,BK和SK2通道在哺乳动物前庭外周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的分布尚不清楚。方法:采用正常成年大鼠,取内耳行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K和SK2在大鼠前庭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的表达。结果:BK和SK2通道在大鼠前庭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均有表达。1)BK通道选择性的表达于部分Ⅰ型和部分Ⅱ型前庭毛细胞上,而SK2通道表达于所有的Ⅰ型和Ⅱ型前庭毛细胞上;2)SK2通道表达于前庭支持细胞上,而BK通道不表达于支持细胞上;3)SK2通道表达于传入神经末梢上,而BK通道不表达;4)BK和SK2通道都表达于三种类型的Scarpa神经节胞体上。结论:BK和SK2通道在大鼠前庭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均有表达。表明BK和SK2通道不仅在传出神经递质ACh释放调节Ⅱ型前庭毛细胞中起作用,在维持Ⅰ型前庭毛细胞的兴奋性中也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同时SK2通道的激活在前庭平衡感觉传入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但是BK通道不参入这个过程。在Scarpa神经节上BK和SK2通道可能参与了细胞动作电位产生从而调节细胞的兴奋性。
李宏杰[6](2012)在《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异常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以及对哇巴因,乌头碱诱发的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l)异常的影响,为阐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模型及哇巴因、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低中高三个浓度的牛磺酸镁及胺碘酮对模型细胞Ito及Ikl的影响。结果:1缺氧/复氧使大鼠心肌细胞Ito峰值从(8.40±0.66) pA/pF增大到(13.50±0.41) pA/pF (n=6, P<0.01), Ⅰ-Ⅴ曲线上移。与缺氧/复氧相比,TMCC (100,200,400μmol·L-1)可使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大的Ito峰值分别恢复为(12.69±0.99)pA/pF(n=6,P>0.05),(10.60±0.84)pA/pF(n=6,P<0.01),(7.80±0.15) pA/pF(n=6, P<0.0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7.93±0.43)pA/pF(n=6, P<0.01), TMCC (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曲线下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Ito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TMCC (200,400μmol·L-1)及24.24μmol·L-1胺碘酮可恢复左移的激活曲线,使激活减慢,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21μmol·L-1乌头碱可使大鼠心肌细胞Ikl内向电流峰值(-100mV)从(.15.44±1.13) pA/pF降低到(-9.84±1.52) pA/pF (n=5, P<0.01),I-V曲线上移。与乌头碱组相比,TMCC (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分别恢复为(-9.75±1.00) pA/pF (n=5, P>0.05),(-9.84±2.25) pA/pF (n=5, P>0.05),(-14.72±0.70) pA/pF (n=5, P<0.01), TMCC (400μmol·L-1)和24.24μmol·L-1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内向电流曲线下移。而乌头碱对大鼠心肌细胞Ikl外向电流峰值(-40mV)无影响,TMCC (100,200,400μmol·L-1),24.24μmol·L-1胺碘酮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无显着性差异,外向电流曲线未移动。35μmol·L-1哇巴因可使大鼠心肌细胞Ikl内向电流峰值(-100mV)从(-15.44±1.13) pA/pF降低到(-7.41±0.38)pA/pF (n=5, P<0.01), Ⅰ-Ⅴ曲线上移。与乌头碱组相比,TMCC (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分别恢复为(-8.97±0.71) pA/pF (n=5, P<0.05),(-8.88±0.45) pA/pF (n=5, P<0.05),(-9.20±0.73) pA/pF (n=5, P<0.01), TMCC (100,200,400μmol·L-1和24.24μmol·L-1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内向电流曲线下移。哇巴因可使大鼠心肌细胞Ikl外向电流峰值(-40mV)从(1.15±0.38)pA/pF降低到(0.49±0.14)pA/pF,I-V曲线下移。与乌头碱组相比,TMCC (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分别恢复为(0.49±0.12) pA/pF (n=5, P>0.05),(0.56±0.14) pA/pF (n=5,P>0.05),(0.91±0.40)pA/pF (n=5, P<0.05), TMCC (400μmol·L-1可使下移的外向电流曲线上移,24.24μmol·L-1胺碘酮对降低的外向电流无显着性影响。结论:1TMCC可通过抑制钾通道的激活过程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Ito峰值增大,使上移的I-V曲线下移,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其对失活曲线无影响。2TMCC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Ikl内向电流峰值减小,使上移的内向电流曲线下移,对Ikl外向电流无影响。3TMCC可对抗哇巴因引起的Ikl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峰值减小,使上移的内向电流下移,下移的外向电流上移。
尹永强[7](2012)在《牛磺酸镁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 TMCC)对正常心室肌细胞及乌头碱、哇巴因所致大鼠心室细胞心律失常模型的钠电流(INa)、钙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以1μmol·L/-1乌头碱及5μmol·L/-1哇巴因诱发细胞水平心律失常,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不同浓度的牛磺酸镁、胺碘酮对正常心室肌细胞及乌头碱、哇巴因所致大鼠心室细胞心律失常模型的INa、lCa、L、Ito的影响。结果:1. TMCC(100,200,400μmol·L/-1)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N。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45.56±1.96)pA/pF分别减少到(42.42±4.75)pA/pF,(39.71±1.63)pA/pF (37.59±4.75)pA/pF(n=5, P<0.01),抑制呈浓度依赖性。24.24μmol·L/-1胺碘酮则使电流密度减小到(34.23±1.33)pA/pF(n=5, P<0.01)。TMCC和胺碘酮均使INa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TMCC和胺碘酮均使INa激活曲线右移,使激活减慢。TMCC及胺碘酮对INa失活曲线的影响是使之右移,失活减慢。2.1μmol·L/-1乌头碱使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密度从(45.56±1.96)pA/pF增加到(59.19±11.49)pA/pF(n=5, P<0.01),使INa的电流-电压曲线下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51.61±5.96)pA/pF,(41.50±5.50)pA/pF,(40.91±6.73)pA/pF(n=5, P<0.01)。24.24胺碘酮则使其恢复为(40.22±1.47)pA/pF(n=5, P<0.01)。TMCC和胺碘酮作用后均使下移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1μmol·L/-1乌头碱使钠通道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都左移,激活加快,失活也加快。TMCC及胺碘酮作用后则使其右移。3.5μmol·L/-1哇巴因使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密度从(45.56±1.96)pA/pF下降至(34.74±1.61)pA/pF(n=5, P<0.01),使INa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39.57.42±1.96)pA/pF,(36.61±2.47)pA/pF,(32.95±1.18)pA/pF(n=5,P<0.01)。24.24μmol·L/-1胺碘酮则使其变为(28.47±1.65)pA/pF(n=5, F<0.01)。TMCC(100μmol·L/-1)可对抗哇巴因引起的INa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TMCC(400μmol·L/-1)和胺碘酮作用后均使上移的电流-电压曲线进一步上移。5μmol·L/-1哇巴因使钠通道激活曲线失活曲线都右移,激活减慢快,失活也减慢。TMCC及胺碘酮作用后则使其右移。4. TMCC(100,200,400μmol·L/-1)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4.31±1.62)pA/pF改变为(4.02±0.75)pA/pF、(4.59±0.30)pA/pF、(5.17±0.20)pA/pF,其中400μmol·L/-1显着升高钙电流(n=5,P<0.01)。胺碘酮作用后的电流密度减小为(2.84±0.19)pA/pF(n=5, P<0.01)。400μmol·L/-1TMCC使ICa.L的I-V曲线下移,100,200μmol·L/-1TMCC对I-V曲线影响不明显,胺碘酮则使I-V曲线上移。TMCC使钙通道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胺碘酮使曲线右移,激活减慢。TMCC使钙通道失活曲线右移,失活减慢;胺碘酮使曲线左移,失活加快。5.1μmol·L/-1乌头碱使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电流密度从(4.31±1.62)pA/pF增加到(6.40±1.92)pA/pF(n=5, P<0.01),使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下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6.14±1.84)pA/pF,(5.65±1.69)pA/pF,(5.18±1.56)pA/pF.24.24μmol·L/-1胺碘酮则使其恢复为(3.71±1.39)pA/pF(n=5, P<0.01)。TMCC和胺碘酮作用后则电流-电压曲线上移。1μmol·L/-1乌头碱使激活曲线左移,失活曲线右移。TMCC和胺碘酮使激活、失活曲线恢复正常。6.5μmol·L/-1哇巴因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电流密度从(4.31±1.62)pA/pF下降到(2.89±0.52)pA/pF(n=5, P<0.01),使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2.86±0.65)pA/pF (3.87±0.57)pA/pF,(4.48±0.91)pA/pF。24.24μmol·L/-1胺碘酮则使其变为(2.55±0.49)pA/pF(n=5, P<0.01)。TMCC使电流-电压曲线下移,胺碘酮使电流-电压曲线上移。5μmol·L/-1哇巴因使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TMCC和胺碘酮使激活、失活曲线恢复正常。7. TMCC(100,200,400μmol·L/-1)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峰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25.74±3.60)pA/pF改变为(21.95±2.11)pA/pF、(19.95±1.16)pA/pF、(18.87±1.27)pA/pF(n=5, P<0.01),呈剂量依赖性。胺碘酮使峰电流密度减小为(17.364±1.20)pA/pF(n=5, P<0.01)。TMCC(100,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均使Ito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8.1μmol·L/-1乌头碱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峰电流密度从(25.74±3.60)pA/pF降低至(17.29±1.50)pA/pF(n=5, P<0.01),使Ito的电流-电压曲线下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18.09±1.38)pA/pF,(17.02±1.21)pA/pF,(16.88±1.18)pA/pF。24.24胺碘酮则使其恢复为(16.71±1.68)pA/pF(n=5,P<0.01).1μmol·L/-1乌头碱使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TMCC和胺碘酮对激活、失活曲线无明显影响(n=5,P>0.05)。9.5μmol·L/-1哇巴因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峰电流密度从(25.74±3.60) pA/pF下降到(17.75±1.96)pA/pF(n=5, P<0.01),使Ito的电流-电压曲线下移。TMCC(100,200,400μmol·L/-1)作用后使电流密度分别恢复为(18.70±2.75)pA/pF,(17.31±2.27)pA/pF,(16.78±1.81)pA/pF。24.24胺碘酮则使其变为(13.64±1.03)pA/pF(n=5, P<0.01)。胺碘酮均使电流-电压曲线下移。5μmol·L/-1哇巴因使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TMCC对激活、失活曲线无明显作用,而胺碘酮可使激活曲线进一步右移,失活曲线进一步左移。结论:1.100,200,400μmol·L/-1TMC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正常心肌细胞INa,在-45mV除极电压时,与正常1Na相比分别下降6.89%,12.84%(n=5,P<0.01),17.49%(n=5,P<0.01),使钠通道的激活延迟,使钠通道失活延迟;对乌头碱引引的INa增大具有抑制作用,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钠通道激活提前,失活延迟;可增强哇巴因引起的INa抑制作用,但影响较小。2. TMCC对大鼠正常心肌细胞ICa,L呈双向作用,100μmol·L/-1TMCC可抑制ICa,L,400μmol·L/-1TMCC可增强ICa.L;100,200,400μmol·L/-1TMCC均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ICa,L增加,使钙通道的激活延迟,而对其失活无明显影响;100μmol·L/-1TMCC可增强哇巴因引起的抑制(1.03%,P>0.05),200,400μmol·L/-1TMCC可对抗哇巴因引起ICa,L抑制,使其电流峰值分别增加33.91%和55.17%(P均小于0.01),浓度依赖性使钙通道激活提前,失活延迟;对抗乌头碱引起的ICa,L增强,呈剂量依赖性。3.100,200,400μmol·L/-1TMC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正常心肌细胞的Ito,使电流峰值降低,激活延迟,但基本不影响其失活的过程;对哇巴因引起的Ito抑制无明显作用,对钾通道的激活及失活基本无作用,不引起钾通道的进步抑制;100μmol·L/-1TMCC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Ito峰电流值降低,200400μmol·L/-1MCC不能对抗乌头碱对钾的抑制,但并未使其抑制程度增强。4.与胺碘酮相比,TMCC对大鼠正常心肌细胞的INa,Ito的抑制作用较温和,而且不会在钠及钾通道处于抑制状态时加重这些通道的抑制;TMCC对钙的作用则表现为双向作用,TMCC对这些通道的调节作用优于胺碘酮。
郝爽[8](2012)在《蟾酥活性成分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文中指出蟾酥是由蟾蜍科两栖爬行动物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干燥制成,为传统中药材。蟾酥所含甾体类、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因具有强心、升压、兴奋中枢、镇痛、抗肿瘤等多种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膜上富含多种离子通道,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决定神经元兴奋性及相关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本研究旨在检测蟾酥活性成分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以及其对延迟整流型钾通道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检测了两种蟾酥二烯内酯类化合物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 RBG)和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 CBG)对于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决定动作电位的电压依赖性钠、钾、钙通道的影响。对动作电位波形参数的作用结果显示,胞外给予RBG/CBG,能够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和超射值,显着降低动作电位的基强度、动作电位阈值和半峰时程。对重复放电动作电位的作用结果显示,细胞外RBG/CBG的调节作用呈现先增强后抑制的趋势,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神经元兴奋性,明显增加细胞重复放电产生的第一个动作电位的动作电位峰值,降低激活阈值;长时间作用反而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表现为重复放电过程中后续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膜电位提高,放电频率降低等。细胞外给予1μMRBG/CBG对电压门控钠通道电流有激活作用,明显抑制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对电压门控钙通道电流无显着影响。(2)应用全细胞和单通道膜片钳技术,研究了RBG/CBG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上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调节作用。RBG在细胞外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A及IK的幅度,并且该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同时,RBG对IK的激活和失活的动力学参数也有显着影响,使IK电流的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RBG对IA的激活过程并无显着影响,却可以显着其影响失活过程,使稳态失活曲线向电压的超极化方向移动。细胞外给予相同浓度的CBG后,对IK的作用效果与RBG相似。CBG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K的幅度,并且具有电压依赖性;对IK的稳态激活和失活动力学参数也有显着影响,使电流的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是细胞外给予不同浓度的CBG对IA却没有显着影响。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内给予1μM RBG/CBG,在不影响通道的电流幅度和电导的情况下,可以影响通道的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等通道动力学参数。(3)使用Autodock软件计算强心苷母核和多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延迟整流型钾通道亚型Kv1.2和Kv1.2-Kv2.1的相互作用。以Kv1.2和Kv1.2-Kv2.1为受体,以RBG/CBG等12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强心苷母核作为配体,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了药物与通道蛋白的对接区域。对接结果显示:12种药物的盲对接结果呈现了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对接计算说明盲对接结果可信,由此确定了受体与配体化合物的结合区域。对接结果还显示出配体母核在对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极化作用和疏水键作用双重作用的结果。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与Kv1.2和Kv1.2-Kv2.1相互作用活性位点的理论预测将有助于该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兴奋性机制的研究。(4)采用瞬时转染野生型和突变型Kv2.1钾通道质粒的HEK293细胞为细胞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和记录了RBG对野生型和突变型Kv2.1钾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机制。实验在Kv2.1钾通道电流无明显衰减的条件下进行。RBG可以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Kv2.1钾电流;其抑制Kv2.1钾通道的IC50值为1.17gM;当去极化至+70mV时,1μMRBG可以将Kv2.1电流抑制达对照组的55.29±7.01%;10μM RBG对Kv2.1钾通道的抑制效果接近最大。以TEA为阳性对照药物,1μM RBG和10mM TEA对Kv2.1钾电流的抑制程度接近。RBG可以加速Kv2.1通道稳态激活和失活过程,增加TEA对Kv2.1通道电流的阻断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细胞内外液缺少K+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敲除Kv2.1的C末端,可以去除RBG对Kv2.1通道的调节作用。对于突变型Kv2.1(?)C416,RBG对野生型Kv2.1通道的抑制作用,以及对Kv2.1通道稳态激活和失活特征的影响都消失。提示在Kv2.1(?)C416和Kv2.1(?)C318之间的氨基酸序列是决定RBG与Kv2.1通道结合的关键区域。综上所述,本文利用电生理等检测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考察了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作用;利用12种结构相似的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与Kv1.2和Kv1.2-Kv2.1两种受体蛋白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得到这些药物分子与通道蛋白相互作用的活性区域;利用转染Kv2.1的HEK293细胞考察了药物对电压依赖型钾通道的影响,并阐述了药物对该类型通道的作用机制。
张文彩[9](2011)在《EGCG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文中认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减肥、抗癌等功效而受了广泛关注。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高浓度的EGCG在培养的海马细胞及离体脑片中会引起一些毒副作用,这些副副作用可能与电压门控通道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高浓度EGCG对电压门控通道的调节作用,我们研究了EGCG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主要观察了EGCG对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调节作用。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我们研究了EGCG对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延迟整流钾通道的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的影响。我们的数据显示:(1)不同剂量的EGCG可以明显抑制IA、IK钾电流的幅度,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1.70±37.47μM和181.8±9.33μM。(2)EGCG对IA、IK的抑制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随着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抑制作用增强。(3)EGCG使IA和IK的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使得通道更容易在较负的电位下被激活,其半数激活电压V1/2分别移动了11.7mV和6.4mV。(4)EGCG使IA和IK的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半数失活电压V1/2分别移动了20.72mV和14.86mV。而失活曲线的左移表明,在某一电位下可激活通道数目减少,这可能是EGCG使钾电流变小的原因。(5)将激活和失活曲线左移程度进行比较,可以观察到EGCG对IA和IK失活曲线的影响要大于激活曲线的影响。EGCG使钾通道激活和失活电压范围变窄,从而使可激活的通道数目减少,引起电流的下降。(6)将EGCG对IA和IK影响来看,不论是激活曲线还是失活曲线的移动程度都是IA的变化要大于IK的。这个可能是EGCG作用于IA、IK通道方式不同造成的。在神经系统中,电压门控钾电流对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动作电位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钾通道功能异常会导致神经元发放特性的变化和异常放电。我们的研究表明高浓度EGCG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IA和IK的激活和失活都有较明显的作用。这提示我们在将EGCG应用于减肥、抗癌、抗炎症的时候要注意到EGCG对于电压门控通道的影响。
胡朗吉[10](2009)在《中药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中药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作用,及甘松挥发油对Ito的量-效曲线、电流-电压(I-V)曲线、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的影响,探讨中药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1.用急性酶解分离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以肝素抗凝,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迅速取出大鼠心脏,悬挂于Langendoff灌流系统离体灌流。先以无钙台氏液灌流心脏约5分钟,再以50微摩尔/升(μmol/L)含蛋白酶E(ProNase E)和胶原酶Ⅰ(CollagenNase)的低钙酶液灌流心脏,待心脏质地明显松软,则停止酶液消化,再以200μmol/L低钙台氏液灌流,冲洗灌流系统及心脏中残留酶液,然后剪下心室肌组织块并置于盛有KB液的烧杯中充分剪碎、轻轻吹打、过滤后置于KB液中室温下孵育1-2小时。2.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选取杆状无收缩、边缘完整、横纹清晰和大小适中的细胞在室温下进行膜片钳电流记录,以电阻为1.0-3.0兆欧姆(MΩ)的玻璃微电极封接大鼠心室肌细胞,形成吉欧高阻封接水平后以适当程度的负压破膜,补偿串联电阻和细胞膜电容(Cm),形成全细胞记录模式,分别测定Ito的量-效曲线、电流-电压(I-V)曲线、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观察不同浓度的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to的影响。结果:1.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to峰值电流(peak current)。在测试脉冲电压为+70mV时,甘松挥发油浓度为3μg/g、6μg/g、10μg/g和20μg/g对Ito峰值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27.01±6.93)%,(51.13±9.82)%,(80.86±4.63)%和(94.81±4.30)% (n=5,P<0.05)。2.甘松挥发油对Ito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current density-voltage curve,I-V曲线)的影响:在测试脉冲电压为+70mV时,6μg/g甘松挥发油使Ito峰值电流从(23.08±0.74)pA/pF减少到(11.23±1.47) pA/pF (n=5,P<0.05),给药后Ito峰值电流密度减少约50%,给药前后电流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3.甘松挥发油对Ito激活动力学的影响:在甘松挥发油6μg/g灌流法给药后,激活曲线显示给药前后半数激活电压(V1/2)为:(36.17±3.36)mV vs (32.23±4.41)mV(n=5,P>0.05);斜率因子(S)为:24.00±2.79 vs 28.75±4.50 (n=5,P>0.05)。给药前后半数激活电压和斜率因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甘松挥发油对Ito失活动力学的影响:失活曲线显示甘松挥发油使失活曲线明显左移,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半数失活电压(V1/2)为(-33.74±0.48)mV vs (-40.54±0.70)mV (n=5,P<0.01);斜率因子(S)为:5.00±0.40 vs 8.42±0.62 (n=5,P<0.01)。结论:1.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to电流,随着浓度增加阻断作用增强;2.甘松挥发油可使Ito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I-V曲线)下移;3.甘松挥发油对Ito激活曲线(activation curve)无明显影响;4.甘松挥发油对Ito失活曲线(inactivation curve)有明显影响,给药后失活曲线明显左移,减少Ito电流使心室肌细胞复极化减慢,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ERP),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
二、乙酰胆碱对豚鼠外毛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酰胆碱对豚鼠外毛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氯胺酮对SD大鼠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反应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溶液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耳蜗外毛细胞的分离 |
2.2 玻璃微管电极制备 |
2.3 全细胞记录模式形成 |
2.4 注意事项 |
2.5 膜片钳电刺激方案 |
2.6 分组 |
2.7 给药方法 |
2.8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1 SD大鼠耳蜗外毛细胞正常形态学及活性的观察 |
2 观察给药方法对外毛细胞全细胞电流的影响 |
3 绘制氯胺酮浓度曲线,确定实验浓度 |
4 观察100μM/L氯胺酮对外毛细胞全细胞电流的影响 |
5 观察100μM/L氯胺酮对外毛细胞上乙酰胆碱电流的影响 |
6 观察用士的宁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后外毛细胞氯胺酮敏感性全细胞电流的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2)庆大霉素对豚鼠前庭外周胆碱能传出神经系统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钙依赖性钾电流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第二部分 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大电导钙依赖性钾电流的抑制作用机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第三部分 庆大霉素对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ACh激活的小电导钙依赖性钾电流的抑制作用机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TDP-25对运动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双甲氧姜黄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电压门控钾通道生物、药理学特性及其相关神经系统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KLN 对犬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选择及饲养管理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分组及给药 |
1.5 模型制备 |
1.6 心电图监测 |
1.7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心律失常模型建立 |
2.2 KLN 对室性早搏的作用 |
2.3 KLN 对室性心动过速的作用 |
3 讨论 |
3.1 大动物模型选择与复制 |
3.2 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3.3 KLN 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
第二部分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
1.5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 |
1.6 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记录 |
1.7 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记录 |
1.8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的作用 |
2.2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1的作用 |
3 讨论 |
3.1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的作用 |
3.2 KLN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 IK1的作用 |
3.3 从 KLN 对钾通道的作用探讨其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优势 |
综合讨论 |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分析 |
1.1 概述 |
1.2 病机分析 |
1.3 治法探讨 |
2. KLN 处方分析 |
2.1 处方分析及药物功效溯源 |
2.2 配伍特点 |
2.3 现代药理研究 |
3 KLN 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与离子通道作用靶点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表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论着 |
详细摘要 |
(5)乙酰胆碱在前庭传出神经系统外周的作用机制及酶对其受体介导电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M2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BK电流在Ⅱ型前庭毛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第二部分 M2型和α9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两种不同通道在豚鼠Ⅱ型前庭毛细胞上共存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第三部分 大电导钙激活的钾通道(BK)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在大鼠前庭感觉上皮和Scarpa神经节上的分布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实验结果图解 |
综述_内耳传出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及机体调节递质释放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牛横酸摸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数据分析 |
1.2 结果 |
1.2.1 TMCC,胺碘酮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_(to)峰值的影响 |
1.2.2 TMCC,胺碘酮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_(to)电流-电压曲线的影响 |
1.2.3 TMCC,胺碘酮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_(to)稳态激活曲线的影响 |
1.2.4 TMCC,胺碘酮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I_(to)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
1.3 小结 |
二、牛磺酸镁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影响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TMCC,胺碘酮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峰值的影响 |
2.2.2 TMCC,胺碘酮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V曲线的影响 |
2.3 小结 |
三、牛磺酸镁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影响的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TMCC,胺碘酮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峰值的影响 |
3.2.2 TMCC,胺碘酮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V曲线的影响 |
3.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心肌细胞钾通道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7)牛磺酸镁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仪器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实验方法 |
1.1.5 实验方案 |
1.1.6 数据处理 |
1.2 结果 |
1.2.1 TMCC,胺碘酮对大鼠正常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2 TMCC,胺碘酮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3 TMCC,胺碘酮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二、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方法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方案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TMCC,胺碘酮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2 TMCC,胺碘酮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3 TMCC,胺碘酮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
三、牛磺酸镁大鼠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方法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方案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TMCC,胺碘酮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Ito的影响 |
3.2.2 TMCC,胺碘酮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I_(to)的影响 |
3.2.3 TMCC,胺碘酮对哇巴因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I_(to)的影响 |
讨论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研发新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蟾酥活性成分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细胞的兴奋性 |
1.1.1 兴奋和兴奋性 |
1.1.2 静息膜电位 |
1.1.3 动作电位 |
1.1.4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
1.2 离子通道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离子通道的特征 |
1.2.2 离子通道的分类 |
1.2.3 离子通道病简介 |
1.3 电压门控钾通道 |
1.3.1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分类 |
1.3.2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结构 |
1.3.3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门控机制 |
1.3.4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离子选择性 |
1.3.5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功能及调控 |
1.3.5.1 延迟整流钾通道 |
1.3.5.2 瞬时外向钾通道 |
1.3.5.3 钙激活钾通道 |
1.3.5.4 内向整流钾通道 |
1.3.5.5 慢失活钾通道 |
1.4 蟾酥的研究概况 |
1.4.1 蟾酥的化学成分 |
1.4.2 蟾酥的药理作用 |
1.4.3 本实验使用的典型化合物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2 RBG/CBG对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主要液体 |
2.2 实验方法 |
2.2.1 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 |
2.2.2 膜片钳记录 |
2.2.3 实验数据的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RBG对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影响 |
2.3.2 RBG对动作电位基强度(rheobase)的影响 |
2.3.3 RBG对动作电位阈电位(threshold)的影响 |
2.3.4 RBG对动作电位峰值(peak amplitude)的影响 |
2.3.5 RBG对动作电位半峰时程(APD0.5)的影响 |
2.3.6 RBG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型钠通道的影响 |
2.3.7 RBG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影响 |
2.3.8 RBG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RBG/CBG对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作用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1.4 主要液体 |
3.2 实验方法 |
3.2.1 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 |
3.2.2 膜片钳记录 |
3.2.3 实验数据的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两种电压依赖型钾离子通道电流 |
3.3.2 RBG对海马神经元I_A和I_K电流峰值的影响 |
3.3.3 RBG对海马神经元I_A和I_K的电流-电压曲线的影响 |
3.3.4 RBG对海马神经元I_K的稳态激活和失活特性的影响 |
3.3.5 RBG对海马神经元I_A的稳态激活和失活特性的影响 |
3.3.6 CBG对海马神经元I_A和I_K电流峰值的影响 |
3.3.7 CBG对海马神经元I_A和I_K的电流-电压曲线的影响 |
3.3.8 CBG对海马神经元I_K的稳态激活和失活特性的影响 |
3.3.9 CBG对海马神经元I_A的稳态激活和失活特性的影响 |
3.3.10 单通道记录时I_K通道的特征 |
3.3.11 RBG/CBG对I_K通道电流幅度与电导的影响 |
3.3.12 RBG/CBG对I_K通道开放概率的影响 |
3.3.13 RBG/CBG对I_K通道开关时间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RBG对于I_A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
3.4.2 RBG和CBG对于I_K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
3.5 小结 |
4 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和K_V通道的分子对接研究 |
4.1 钾通道蛋白和蟾蜍甾二烯类化合物的结构预处理 |
4.2 分子对接方法 |
4.3 对接结果 |
4.3.1 Kv1.2(2A79)分子对接 |
4.3.2 Kv1.2-Kv2.1(2R9R)的分子对接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RBG对Kv2.1 通道作用机制的研究 |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5.1.1 实验细胞系 |
5.1.2 实验试剂 |
5.1.3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质粒的提取,采用TIANpure Mini Plasmid Kit操作如下 |
5.2.2 CaCl_2法制备DH5α或JM109感受态细胞 |
5.2.3 热激法转化DH5α或JM109感受态细胞 |
5.2.4 凝胶回收 |
5.2.5 使用Alkaline Phosphatase做载体的去磷酸化反应 |
5.2.6 EGFP基因的克隆 |
5.2.7 RnKv2.1/RBG4-EGFP载体的构建 |
5.2.8 敲除C-末端的RnKv2.1/RBG4-EGFP载体的构建 |
5.2.9 HEK293细胞瞬时转染 |
5.2.10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
5.3 实验结果 |
5.3.1 RnKv2.1/RBG4-EGFP质粒的构建 |
5.3.2 C末端敲除的RnKv2.1/RBG4-EGFP质粒的构建 |
5.3.3 RBG对Kv2.1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 |
5.3.4 RBG对Kv2.1通道电流-电压曲线的影响 |
5.3.5 RBG对Kv2.1通道门控特性的影响 |
5.3.6 RBG对Kv2.1通道稳态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5.3.7 RBG对TEA抑制作用的影响 |
5.3.8 RBG对TEA依赖于K~+浓度的抑制作用的影响 |
5.3.9 敲除Kv2.1的C末端可以去除RBG在Kv2.1通道上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创新点摘要 |
附录A 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EGCG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海马的结构 |
1.1 海马结构的细胞构筑 |
1.1.1 海马的细胞构筑 |
1.1.2 齿状回的细胞构筑 |
1.1.3 下托的细胞构筑 |
1.2 海马结构的主要传出纤维 |
1.3 海马的主要传入纤维 |
1.3.1 内嗅皮层的传入纤维 |
1.3.2 皮下结构的传入纤维 |
1.3.3 Papez 环路 |
1.4 海马结构的内部纤维联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电压门控钾通道 |
2.1 钾通道的类型及特点 |
2.2 电压门控钾通道分子结构 |
2.3 几种主要的电压门控钾通道 |
2.3.1 瞬时外向钾通道(KA) |
2.3.2 延迟整流钾通道 |
2.3.3 钙激活钾通道 |
2.4 电压门控钾通道和疾病 |
2.4.1 与电压门控钾通道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
2.4.2 电压门控钾通道与其它部位的疾病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EGCG 研究进展 |
3.1 EGCG 的概述 |
3.1.1 茶的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
3.2 绿茶和人体健康 |
3.2.1 EGCG 和代谢综合征 |
3.2.2 EGCG 与癌症 |
3.2.3 EGCG 与神经系统 |
3.3 高浓度 EGCG 的副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EGCG 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剂配制 |
4.2.2 细胞培养 |
4.2.3 数据记录与分析 |
4.3 EGCG 对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
4.3.1 EGCG 对海马神经元IA 的作用 |
4.3.2 EGCG 对IK 的影响 |
4.4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中药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用品 |
2.2 实验溶液配制 |
2.3 电极制备 |
2.4 实验仪器 |
2.4.1 细胞分离所需实验仪器 |
2.4.2 细胞电生理实验所需实验器材 |
2.5 实验方法 |
2.5.1 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制备 |
2.5.2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急性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 |
3.2 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 的大小及甘松挥发油的影响 |
3.3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作用的量-效曲线 |
3.4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 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的影响 |
3.5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 激活动力学影响 |
3.6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 失活动力学影响 |
3.7 溶剂DMSO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_(to) 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乙酰胆碱对豚鼠外毛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氯胺酮对SD大鼠外毛细胞细胞水平电生理反应特性的影响[D]. 杨雪莹.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2]庆大霉素对豚鼠前庭外周胆碱能传出神经系统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 余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3]TDP-25对运动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双甲氧姜黄素的保护作用[D]. 白素格.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4]快律宁对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及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D]. 李东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乙酰胆碱在前庭传出神经系统外周的作用机制及酶对其受体介导电流的影响[D]. 周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6]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钾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D]. 李宏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7]牛磺酸镁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D]. 尹永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1)
- [8]蟾酥活性成分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D]. 郝爽. 大连理工大学, 2012(09)
- [9]EGCG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D]. 张文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09)
- [10]中药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D]. 胡朗吉. 南昌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