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工艺煤基煅烧高岭土产品质量比较及其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

不同生产工艺煤基煅烧高岭土产品质量比较及其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

一、煤系煅烧高岭土不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比较及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曹泽宇[1](2021)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在无机水性建筑涂料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开采的等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煤矸石,过多的煤矸石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而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如何对煤矸石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当下一大研究热点问题。本文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生产一款无机水性内墙涂料,不仅符合目前建筑涂料零VOCs、水性化的趋势,而且为我国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以钠水玻璃为成膜物质,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矿渣、绢云母和钛白粉为填料制备无机水性内墙涂料。探讨了煅烧高岭土掺量、绢云母掺量和水掺量对无机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XRD、扫描电镜等仪器对不同样品的微观结构形貌、聚合反应程度、晶体结构状态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适量的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可以提高涂层的耐碱性能及聚合反应程度。绢云母可以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但过多的绢云母加入反而会使涂层强度下降。水掺量可以影响涂层的Si/Al,进而改变涂层中聚合物的形式,当涂料水灰比超过0.7时,涂层中的聚合物形式开始由三维网状结构过渡到二维链状,涂层强度逐渐下降。无机水性涂料最优配方为:高岭土掺量40%,绢云母掺量10%,水灰比为0.5~0.6。此时涂层性能最佳,耐水、耐酸碱性能合格,耐洗刷性能可以达到4W次以上。探究固化时间对无机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涂层中聚合物骨架上的胶凝体逐渐聚合,生成了大量类沸石相物质。固化120h后涂层聚合反应基本完全,耐水、耐酸碱性能合格,耐洗刷次数达到3W次以上。用一体化涂料生产设备,参照实验优化后的无机水性涂料配方进行中试放大实验,产品由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第三方检测。检测表明用一体化涂料生产设备生产的无机水性涂料,各项性能均满足GB/T9755-2014、GB18582-2008和GB/T9756-2018国家标准的要求。

孙笑笑[2](2020)在《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涂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钛白粉是高质量的白色颜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油墨、化妆品等行业,其中涂料行业的用量达到其总消耗量的60%。目前原钛矿资源较为短缺,钛白粉生产能耗高、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会危害环境。钛白粉作为颜料只有其粒子表面被利用,其占总量30%—60%的内核形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通过钛白粉复合颜料的研究,降低颜料中钛白粉的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煤系高岭土储量大,具有白度、亮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易分散于水中等优点,适合作为包核钛白粉的内核,制备出用作涂料的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本文以典型的两种煤系高岭土为原料,考察了机械法、湿法、水热法、化学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性能,并进一步对水热法和化学沉积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用机械法、湿法、水热法、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五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其中机械法和湿法以金红石型钛白粉和高岭土为原料,化学沉积法和水热法以硫酸钛和高岭土为原料,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和高岭土为原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机械法和湿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氧化钛的包覆量较少,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氧化钛在高岭土表面分布不均匀,而水热法和化学沉积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包覆量较多且氧化钛在高岭土表面分布均匀。(2)以硫酸钛和高岭土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分别考察了氧化钛含量、水热温度、尿素添加量和煅烧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四氯化钛和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了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考察了制备方法、氧化钛含量、沉淀剂种类、水解pH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物理吸附仪(BET)、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白度仪和反射率测定仪对复合材料的涂料性能进行测定,并且按照GB-T 5211.15-2014对复合材料的吸油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硫酸钛为原料时,当氧化钛与高岭土质量比为1/10,水热温度为120℃,尿素/硫酸钛摩尔比为0.8,煅烧温度为800℃时,得到复合材料的白度为92.3,吸油值为148 g/100g,遮盖率为87.99%。以四氯化钛为原料时,采用化学沉积法,当氧化钛与高岭土质量比为1/10,以氨水为沉淀剂,水解pH为2.5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白度达到了91.0,吸油值达到129 g/100g,遮盖率为80.58%。

高达[3](2019)在《陶瓷废料在纸张加填中的应用及初步改性研究》文中提出陶瓷废料由于对环境污染严重且量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抛光砖废料占陶瓷废料总量一半以上,由于抛光砖废料含有的碳化硅在高温下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使得其综合利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论文以陶瓷抛光砖废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用做造纸填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首先研究了陶瓷废料的基本特性。陶瓷废料的主要元素为Si元素和Al元素,这两种元素相加的和接近90%,主要物相组成为石英相(二氧化硅)和莫来石相,陶瓷废料的pH为9.31,为弱碱性,电导率为295μs/cm、Zeta电位为-5.7 mV、沉降体积为5.86 mL/g、密度为2.56 g/cm3,这些基本参数与造纸常用填料碳酸钙类似,但其白度为60.57%ISO,远低于常用造纸填料的白度。采用200-400目、400-600目、600-800目、800-1000目和未筛分的陶瓷废料在相同抄造条件下进行加填,对比加填纸在5个不同灰分条件下的强度性能、印刷性能和其它性能。结果表明,与其它几个粒径相比,未筛分的陶瓷废料(Dx(50)=13.3μm)对纸张强度性能、印刷性能和其它性能的影响,均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不仅对纸张强度性能影响较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纸张的平滑度。以漂白针叶木浆、漂白阔叶木浆和脱墨废纸浆三种浆料为原料,将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与未筛分的陶瓷废料作对比用于纸张加填,实验结果表明,陶瓷废料作填料对加填纸性能的影响,除白度明显较低外,其余强度性能和印刷性能均不比常用造纸填料差。在陶瓷废料的增白改性初步研究中,采用四种碳酸钙包覆层制备方法对陶瓷废料进行碳化包覆改性,综合考虑改性后陶瓷废料-碳酸钙复合物的白度及生产成本,优选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体系生成碳酸钙,用于对陶瓷废料进行增白改性。采用正交实验对陶瓷废料改性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条件下的包覆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率700 rpm,聚丙烯酸钠作分散剂用量0.25%(相对于理论生成碳酸钙质量),Ca(OH)2浓度2%(质量浓度),二氧化碳的通入速率0.5 L/min,反应起始温度15℃,氯化锌作晶型控制剂用量为0.3%(相对于理论生成碳酸钙质量)。最终使得陶瓷废料的白度从60.57%ISO提升到82.13%ISO,提升了35.60%,且包覆均匀,无明显尘埃度,经测试陶瓷废料-PCC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包覆强度。

祝培旺[4](2015)在《煤矸石及其灰渣中铝硅资源化利用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煤炭作为中国最丰富的能源产品,仍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消费主体。煤炭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灰渣,直接堆放显然会影响环境。实际上,煤炭既是能源、也是资源。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提出的煤炭分级转化梯级利用技术,旨在充分发掘煤炭的能源特点、资源属性,有效利用煤炭产热、发电、制气,并进一步提取灰渣中的各种有价元素。一般而言,煤灰渣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硅和铝,若能将这两种元素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的经济性,还能保护环境、减少排放。煤矸石及其灰渣中硅铝资源的利用,有效的途径包括制备煅烧高岭土和单独提取氧化铝或氧化硅。本文所研究的煤矸石及其灰渣,不仅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其最主要的两种化学组分,而且硅铝比(Si/Al)也接近高岭石的理论值1.18:1。因此,本文在总结目前煤灰渣中铝硅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后,研究了煤矸石及其灰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工艺条件,为单独提取灰渣中的铝和硅资源,创新性的提出了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铝硅联产工艺流程具体为:灰渣一次硫酸酸浸→一次酸浸渣加碳酸钠焙烧→焙烧产物水浸→水浸渣二次硫酸酸浸→两次酸浸液混合并蒸发结晶→煅烧→粗氧化铝碱浸→铝酸钠溶液晶种分离→氢氧化铝煅烧→氧化铝产品。通过对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炉渣和过水细灰三种样品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晶相结构等分析和酸浸正交除铁增白实验,分析它们用于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矸石最适合用于制备优质煅烧高岭土。进一步研究煤矸石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实验表明,煤矸石适合用盐酸作除铁剂,其合适的酸浸条件为2mol/L酸浓度,40℃,2h和1:3的固液比,此时可保证浸出极少铝的同时提高铁浸出率,达到54.86%。穆斯堡尔谱微观研究表明,采用化学酸浸的方法很难脱出高岭土中的三价结构铁和由二价结构铁氧化而来的三价铁,故酸浸除铁应该放在煅烧工序之前,即此煤矸石样品宜选择先磨后烧工艺制备煅烧高岭土。按上述条件最终制备的煅烧高岭土白度达到75.8%。针对灰渣提取氧化铝,本文提出了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首先采用热力学理论计算,证明工艺的可行性。在工艺的一次酸浸阶段,同时研究了两种煤灰渣(A和B)的一次酸浸提铝工艺条件,对于灰渣A(Al2O3,35.67%),一次酸浸即可得到较好的铝浸出率,最高可达97.34%。而由于灰渣B(Al2O3,27.34%)中部分铝以晶态形式赋存,导致其一次酸浸的铝浸出率只有81.72%。因此,灰渣B适用于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往灰渣B的一次酸浸渣中添加碳酸钠焙烧活化,即可打破含铝晶体,并生成铝硅酸钠和硅酸钠矿物。实验确定的较优焙烧温度为860℃,在此温度下不仅可以打破一次酸浸残渣中的含铝晶体,还可以生成更多溶于水的硅酸钠固体,焙烧产物水浸时硅的溶出率为85.98%。水浸残渣做二次酸浸实验,当硫酸浓度为5 mol/L,酸浸温度为100℃时,铝浸出率达到99.06%。对二次酸浸法提铝的总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提取氧化铝的总效率达到97%以上,显着高于常规酸法铝浸出率。将上述两次酸浸液混合并在115~117℃条件下蒸发结晶,得到含杂硫酸铝晶体。硫酸铝煅烧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煅烧条件是温度839℃下保温时间60min,升温速率为5℃/min。此时可保证硫酸铝充分分解,同时尽量减少生成不利于制备硫酸的SO2气体。煅烧生成的粗氧化铝经拜耳法提纯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氧化铝产品。实验结果表明,因铝含量高且基本不含硅,粗氧化铝比较适合利用拜耳法提纯,氢氧化钠的利用率更高。在母液摩尔比ak=2.99的条件下,比较合适的溶出工艺参数是母液苛性钠(Na2Ok)浓度240g/L、反应温度220℃,溶出时间10 min和配料摩尔比1.75:1,此时铝的溶出率可达97.25%。晶种分解实验得到铝的分解效率为43.62%。氢氧化铝经过马弗炉在1200℃高温煅烧2h,得到的Al2O3纯度为98.51%。本文提出的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在酸浸阶段,可通过SO3的回收制酸实现硫酸的循环利用;在碱浸阶段,苛性钠溶液重复的溶出和分解,也能循环利用,故工艺物耗低。由于铝的浸出率高达97%以上,不仅基本实现铝硅完全分离,还副产白炭黑、硅酸钠和高铁渣。因此,该工艺是一种经济性好、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的工艺技术。

宋宝祥,王妍[5](2014)在《造纸无机粉体材料市场概况及开发应用进展》文中指出分析了碳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传统工业无机粉体材料,以及其他合成无机粉体材料在造纸领域的市场消费现状;介绍了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进展概况。虽然2012年造纸无机粉体材料消费量达到961.7万t的历史最高水平,但伴随世界经济的衰退、造纸业步入艰难的战略转型期,其市场消费量在未来几年将进入缓慢增长时代。充分利用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优势,合理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新型造纸无机粉体材料的制造与应用技术,采用现代生产技术提升传统造纸无机粉体材料品质,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何利喜[6](2011)在《水洗高岭土的煅烧及产品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纸和纸板产量的持续增长,国内造纸行业对涂布级精制高岭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岭土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是造纸涂布用高岭土却很少,目前的高档高岭土颜料主要依赖进口,限制国内高岭土使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国产高岭土产品的涂布性能(吸油量、遮盖力、粒度及磨耗值等)及稳定性较差而难以满足高档涂布纸的需求。本实验以广东茂名高岭土为原料,在马弗炉中采用静态煅烧的方法来对高岭土进行改性,研究了高岭土的白度、吸油量、粒度、遮盖力及磨耗值等物化性能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引起变化的内部机理,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先进测试方法,分析了煅烧过程中产品结构、晶形变化,对高岭土物化性能的变化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说明。研究发现:本实验条件下,白度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到达1050℃时,白度最高,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白度先大幅度增加,50分钟后增加趋势变小;吸油量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750℃左右达到最大值83ml/100g,随着恒温时间延长吸油量无明显变化;在450~55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遮盖力降低,超过550℃遮盖力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增长趋势变弱;恒温时间不超过60分钟时,遮盖力随恒温时间延长而增强,60分钟之后增幅减弱;磨耗值随温度升高呈急剧增大趋势,1050℃时,磨耗值升高到82.6mg/2000次,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磨耗值呈增大趋势,50~60分钟的恒温时间内,增幅度最大。实验结果表明,茂名水洗高岭土作为高档涂料煅烧高岭土原料是可行的,合理控制煅烧条件,可以得到各项指标均较好的煅烧水洗高岭土产品。

李莹[7](2011)在《涂布纸油墨渗透的表征及影响油墨渗透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涂布纸上能否实现理想的油墨光学密度,取决于油墨在纸张上的渗透性,然而油墨渗透性又受到纸张本身的表面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油墨的渗透性是纸张本身非常重要特性之一,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并在涂层表面固着渗透,其固着渗透情况最终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油墨的使用。目前有关油墨渗透的研究报道中较为精确的是切割法,但切割的过程对于纸张有一定的损伤性,使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本论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表征涂布纸的颜料,胶黏剂、涂布及印刷过程对涂层结构和油墨渗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渗透深度和渗透轨迹进行定量化研究。胶粘剂的迁移是影响油墨渗透均匀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胶黏剂迁移的表征停留在定性和半定量上且测量的误差较大。本论文通过荧光染色法,对胶粘剂在纸张中的三维分布实现了定量化表征,分析了影响胶黏剂迁移的因素,并对胶黏剂的迁移程度对油墨渗透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和SEM分析发现颜料的形状会影响粒子在涂层中的堆砌状态,片状高岭土颜料比纺锤形碳酸钙状颜料填充得更紧密有序,可以较好的覆盖在纸张的表面。高岭土涂层表面更加平滑细腻,涂层的孔隙度小。纺锤体形状的碳酸钙则使涂层孔隙度增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印刷油墨进行光学切片,对其在纸张中三维分布进行了研究。高岭土颜料涂布的纸样油墨渗透的深度小,渗透的均匀性好。碳酸钙涂布的纸样其油墨吸收性增强,油墨的渗透深度较大,渗透均匀性较差。通过SEM/EDS和AFM分析发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涂层表面的C元素含量不断增加,丁苯乳胶在AFM相位图中所占的面积也不断增加,丁苯乳胶在涂层表面的含量不断增加。用罗丹明B对丁苯乳胶进行染色标定,涂布纸Z向任何一个XY平面的胶黏剂含量都能精确的计算出,对胶黏剂在纸张中三维分布的定量化进行了研究。过低的干燥温度加剧了丁苯乳胶向原纸内部的迁移,太高的干燥温度使丁苯乳胶向涂层表面的迁移程度增大。130℃的干燥温度有利于丁苯乳胶在涂布纸上的均匀分布。随涂布固含量的增加的增加,可供蒸发的有效水分的量减小,水分携带胶粘剂迁移程度也就减弱。真空干燥使水分有更多的时间携带胶黏剂在纸张内部移动,使胶黏剂的迁移程度增大。红外干燥使涂层内部的温度的升高很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涂层内水分与羧基丁苯胶乳之间的氢键结合,导致乳胶的迁移程度降低。增加丁苯乳胶的用量,颜料粒子排列的有序性和紧密性增强,涂层表面的开放性减弱,涂层的空隙体积减小,涂层表面的粗糙度变小,油墨吸收性下降。胶黏剂的迁移使胶黏剂在涂层内部分布不均匀,纸张的空隙体积变大,大孔和中孔的数量增多,油墨渗透的均匀性变差,纸张的网点再现性变差,出现网点变形,网点边界模糊,引起印刷色斑的发生。增加涂布厚度可以提高纸张的印刷适应性,减少油墨的消耗。压光作用使纸张表面的封闭性增强,纸张的空隙体积降低,油墨吸收性减弱,油墨渗透更加均匀。涂布速度在5m/min到40m/min之间变化时,不会引起纸张印刷性能和油墨渗透情况的显着的变化。涂料的固含量的增加降低了纸张的油墨吸收性,同时油墨渗透的均匀性增强,印刷光泽度提高。红外干燥使涂层表面更加光滑,光泽度增大,油墨渗透的均匀性增强,减少了印刷色斑的形成可能。热风干燥降低了油墨的渗透深度,但油墨渗透的均匀性较差。真空干燥方式使油墨的渗透深度增加,增加了油墨的消耗的同时印刷密度下降。增大印刷压力,油墨的渗透深度和印刷光泽度不断增加,印刷密度随着印刷压力的增加不断增大,当印刷压力增大到700N,印刷密度增加变缓并逐渐稳定。当印刷压力增大到750N时,印刷光泽度开始减小。随着印刷速度的增加,纸张和橡皮布接触的时间变短,减少了转移到纸张上的油墨的量,油墨的渗透深度不断的下降,印刷实地密度和光泽度不断下降。普通胶印油墨的渗透深度比UV油墨的渗透深度大,而且渗透的均匀性比UV油墨差。高岭土、碳酸钙的紫外吸收范围对UV油墨干燥没有影响,UV油墨的紫外干燥波长在丁苯乳胶的紫外吸收范围内,随着丁苯乳胶含量增加,丁苯乳胶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增加,UV油墨的固化程度减小。紫外干燥时间对UV油墨的渗透没有影响。

王铮[8](2011)在《煤系煅烧高岭土载钴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煅烧高岭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白色颜料,凭借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广泛应用于陶瓷、造纸、涂料等行业。但是高岭土中的含有的铁等染色杂质,对高岭土煅烧产物的白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液相沉法,研究通过引入钴离子,并经煅烧处理,削弱高岭土中铁离子的染色行为。研究表明,适宜的钴离子添加量能够显着改善含铁高岭土煅烧产物颜色指标。并可以获得颜色坐标接近原点的低色偏差煅烧高岭土(1)在温度高于500℃时,加钴高岭土比不加钴高岭土的亮度有明显的增加,可增加1%-3%。钻元素对a*、b*值影响很大,可有原来的[0.79,3.42]即红黄色逐渐过度到坐标为[-1.72,-2.44]的蓝绿色。对杂质铁所发出的红黄色有非常好的遮盖效果。(2)保温时间对加钴高岭土的亮度值影响并不是很大,1000℃保温2小时亮度值是最大的。随着时间的增加,亮度值略有起伏,总体来说是下降的。但是保温时间对a*、b*值的影响很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a*、b*值可以达到[-1.1,-3.45]。(3)钴离子添加工艺条件对煅烧高岭土颜色的作用也有较大影响:当对原料进行预煅烧处理,并添加钻离子再进行煅烧可获得较未进行预煅烧处理更为显着的效果。(4)加入钻元素后,对高岭土的晶型转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高岭土的结块程度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当煅烧温度在500℃~1000℃,添加量为高岭土中所含铁摩尔质量:钴盐摩尔质量=2.75:1~4.81:1的钻离子可以得到白度大于80%,明度大于85%。a*在0.13--1.72,b*值在1.62~-3.34低色偏差煅烧高岭土

吕振华[9](2011)在《煤系高岭土制备NaX分子筛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系高岭土是一种与煤伴生的天然非金属矿,采用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合成NaX分子筛,可以将固体资源加以利用,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且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煅烧处理后的煤系高岭土、NaOH、硅溶胶和蒸馏水为原料,固定摩尔比n(Si)/n(Al)为4,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和微波加热合成法制备NaX分子筛,并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结合静态水吸附测定、XRD、IR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使合成出来的产品吸水性能达到行业标准。水热合成法的优化条件:晶种投加量为2%(占高岭土的质量分数),碱投加量R(R=n(Na2O)/n(Al2O3),摩尔比)为5.3,65℃下预晶化3h,100℃下晶化24h,合成的NaX分子筛的静态饱和吸水率和相对结晶度分别为33.19%和91.18%。微波加热法的优化条件:碱投加量R为4.7,先120W功率下预晶化30min,再转到700W下晶化105min,合成的NaX分子筛的静态饱和吸水率和相对结晶度分别为33.91%和88.43%。对高岭土微波加热合成NaX分子筛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液相中Al2O3含量很低,且在整个反应过程当中,浓度基本上保持不变,结合SEM图发现高岭土颗粒在凝胶固相中直接转化为八面体沸石晶体。微波加热法与水热法相比具有晶化速度快、耗碱少、能较好的抑制杂晶相的生成等特点。

王玉飞[10](2010)在《高岭土酸碱改性的过程分析及吸油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分别采用盐酸、氢氧化钠对煅烧高岭土进行改性,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测试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高岭土改性前后的结构、吸油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高岭土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高岭土酸碱改性的改性过程,同时对滤液中Al2O3进行回收。此外,为了实现改性高岭土工业化生产以及得到更高比表面积的改性高岭土,本工作分别对31%的工业盐酸和先酸后碱对高岭土的改性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高岭土成分复杂,结构各异,由于孔径分布主要以大孔为主,因此其比表面积较小。为了提高其比表面积,必须对其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再进行适当的酸、碱改性。本工作确定了高岭土酸处理的最佳煅烧温度为850℃,高岭土碱处理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000℃。高岭土酸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高岭土与酸的投料比为8mL/g,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90℃,酸的浓度为4mol/L,此时比表面积达到468.1654m2/g,比文献报道的比表面积提高了2倍多。高岭土碱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高岭土与碱的投料比为6mL/g,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90℃,NaOH的浓度为3mol/L,此时比表面积为129.8048m2/g。酸、碱改性高岭土产品的比表面积的提高主要是因为酸、碱改性时,将高岭土中的Al、Si等元素浸出,丰富了高岭土的孔道结构。31%的工业盐酸对煅烧高岭土改性后,由于31%的工业盐酸含有铁、氯及有机杂质,纯度不足,致使其不能将煅烧高岭土中的Al充分提取出来,吸油值和Al的浸出率都较小。高岭土先酸后碱处理后,吸油值、比表面积、孔体积均大幅度地减少,这是由于碱改性溶出的Si扩大了酸改性时Al溶出留下的小孔,使其孔径增大。

二、煤系煅烧高岭土不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比较及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系煅烧高岭土不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比较及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在无机水性建筑涂料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煤系高岭土概述
        1.2.1 煤系高岭土的构成组分及物理特性
        1.2.2 我国煤系高岭土资源分布情况
        1.2.3 煤系高岭土的发展现状
    1.3 无机水性涂料概述
        1.3.1 无机水性涂料的历史发展
        1.3.2 无机水性涂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主要原料与器材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器材
    2.2 试验方法
        2.2.1 涂料制备方法
        2.2.2 涂层测试方法
        2.2.3 涂层表征方法
第三章 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基无机水性涂料制备研究
    3.1 煤矸石煅烧高岭土掺量对无机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
        3.1.1 实验设计
        3.1.2 结果与讨论
        3.1.3 表征与分析
    3.2 云母粉掺量对无机水性建筑涂料的影响研究
        3.2.1 实验设计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表征与分析
    3.3 水掺量对无机水性建筑涂料的影响研究
        3.3.1 实验设计
        3.3.2 结果与讨论
        3.3.3 表征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基水性涂料的固化过程机制研究
    4.1 实验设计
    4.2 结果与讨论
    4.3 表征与分析
        4.3.1 红外光谱分析
        4.3.2 XRD谱图分析
        4.3.3 SEM分析
        4.3.4 能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试试验
    5.1 一体化涂料生产设备介绍
        5.1.1 真空进料系统
        5.1.2 压力出料系统
        5.1.3 搅拌研磨及过滤系统
    5.2 中试试验生产
    5.3 中试试验检测报告
    5.4 产品效果展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涂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钛白粉概述
        1.1.1 钛矿资源
        1.1.2 二氧化钛的结构及生产工艺
        1.1.3 钛白粉的性质及应用
    1.2 高岭土概述
        1.2.1 高岭土资源状况
        1.2.2 高岭土矿物成分及化学组成
        1.2.3 高岭土的分类
        1.2.4 高岭土的晶体结构
        1.2.5 高岭土的性质
        1.2.6 高岭土的应用
    1.3 国内外钛白粉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1.3.1 包覆方法
        1.3.2 包覆机理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化学试剂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方法
    2.5 表征与分析方法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2.5.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5.3 红外分析
        2.5.4 形貌分析
        2.5.5 涂料性能分析
第三章 硫酸钛制备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研究
    3.1 不同制备方法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1.1 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3.1.2 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3.1.3 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
    3.2 合成条件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1 TiO_2含量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2 水热温度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3 尿素添加量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4 煅烧温度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5 添加剂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3.2.6 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氯化钛制备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研究
    4.1 水热法
    4.2 化学沉积法
        4.2.1 TiO_2含量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4.2.2 pH对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影响
        4.2.3 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陶瓷废料在纸张加填中的应用及初步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陶瓷废料的概述
        1.1.1 陶瓷废料的形成与分类
        1.1.2 陶瓷废料的基本性质
        1.1.3 陶瓷废料对环境的污染
    1.2 国内外陶瓷废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2.1 陶瓷废料生产陶粒
        1.2.2 陶瓷废料生产透水砖
        1.2.3 陶瓷废料生产建筑材料
        1.2.4 陶瓷废料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1.3 填料在造纸工业的应用
        1.3.1 造纸加填的作用和意义
        1.3.2 造纸工业对填料的基本要求
        1.3.3 填料在造纸工业的应用现状及常用造纸填料
    1.4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陶瓷废料用于纸张加填的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陶瓷废料的组成及颗粒性能分析
        2.3.2 陶瓷废料的物理性能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陶瓷废料的组成及颗粒性能
        2.4.2 陶瓷废料物理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陶瓷废料用于纸张加填最佳粒径探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方案
        3.3.2 样品制备及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陶瓷废料筛分后的粒径分布
        3.4.2 粒径对陶瓷废料留着率的影响
        3.4.3 粒径对加填纸印刷性能的影响
        3.4.4 粒径对加填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3.4.5 粒径对加填纸其它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陶瓷废料纸张加填性能对比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设计
        4.3.2 样品制备及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填料的白度和粒径测试结果
        4.4.2 不同填料对针叶木浆加填纸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填料对阔叶木浆纸样性能的影响
        4.4.4 不同填料对脱墨废纸浆纸样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陶瓷废料增白改性的初步研究
    5.1 前言
    5.2 碳酸钙包覆层制备工艺选择实验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碳酸钙包覆层制备工艺选择结果与讨论
        5.3.1 碳酸钙包覆层制备工艺对陶瓷废料包覆性能的影响
        5.3.2 碳酸钙包覆层制备工艺对粉体白度和加填纸白度的影响
    5.4 陶瓷废料碳化改性实验
        5.4.1 正交实验方案
        5.4.2 正交实验结果验证
        5.4.3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抗超声剪切性能的测定
        5.4.4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抗机械剪切性能的测定
        5.4.5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尘埃度的测定
        5.4.6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形貌观察
    5.5 陶瓷废料碳化改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改性工艺对改性陶瓷废料白度的影响
        5.5.2 优化工艺碳化改性结果
        5.5.3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超声和抗剪切性能测试结果
        5.5.4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的尘埃度测试结果
        5.5.5 陶瓷废料-PCC复合物形貌观察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本文主要结论
    二、创新点
    三、对未来的工作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煤矸石及其灰渣中铝硅资源化利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煤灰渣的排放和危害
    1.2 煤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1.2.1 煤灰渣的物理性质
        1.2.2 煤灰渣的化学性质
        1.2.3 煤灰渣的矿物性质
    1.3 煤灰渣里主要有价元素的资源现状
        1.3.1 高岭土
        1.3.2 氧化铝
        1.3.3 二氧化硅
        1.3.4 钒
        1.3.5 铁
        1.3.6 镓
        1.3.7 锗
    1.4 煤灰渣的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5 煤矸石及其灰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意义
    1.6 煤矸石及其灰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研究现状
        1.6.1 显色元素的脱除
        1.6.2 有机碳的脱除
        1.6.3 暗色矿物和其它杂质的脱除
        1.6.4 煤矸石制备高岭土的工艺研究
    1.7 煤灰渣提取氧化铝的意义及可行性
    1.8 煤灰渣提取氧化铝的研究现状
        1.8.1 碱法提铝
        1.8.2 酸法提铝
        1.8.3 酸碱联合法提铝
    1.9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9.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9.2 煤矸石及其灰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研究内容
        1.9.3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原理
        1.9.4 煤灰渣提铝提硅的研究内容
    1.10 本章小结
2 煤矸石及其灰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试验研究
    2.1 高岭土的理化性能指标
    2.2 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原材料特性评价
        2.2.1 物理化学性质
        2.2.2 矿物学特征
        2.2.3 形态学特征
        2.2.4 酸浸除铁正交实验
        2.2.5 实验小结
    2.3 煤矸石制备煅烧高岭土除铁工艺的对比试验
        2.3.1 煤矸石的煅烧实验研究
        2.3.2 先磨后烧工艺中的酸浸除铁实验
        2.3.3 先烧后磨工艺中的酸浸除铁实验
        2.3.4 煤矸石样品及其三种产物的穆斯堡尔谱分析
        2.3.5 实验小结
    2.4 本章小结
3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的热力学及机理研究
    3.1 煤灰渣硫酸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1.1 热力学中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3.1.2 热力学中的标准平衡常数
        3.1.3 酸浸过程中溶解反应
    3.2 硫酸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沸点
    3.3 碱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3.1 偏铝酸钠的生成反应
        3.3.2 硅酸钠的生成反应
        3.3.3 莫来石的分解反应
        3.3.4 微斜长石的分解反应
        3.3.5 白云母的分解反应
        3.3.6 铝硅酸钠的生成反应
    3.4 二次酸浸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5 含杂硫酸铝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6 粗氧化铝提纯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煤灰渣一次酸浸提取氧化铝的试验研究
    4.1 煤灰渣的理化特性
    4.2 煤灰渣A的硫酸酸浸实验
    4.3 煤灰渣A酸浸实验的分析讨论
    4.4 煤灰渣B的一次酸浸实验
    4.5 煤灰渣B酸浸实验的分析讨论
    4.6 一次酸浸工艺条件实验结论
    4.7 本章小结
5 煤灰渣二次酸浸提取氧化铝的试验研究
    5.1 一次酸浸残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5.2 一次酸浸残渣焙烧活化实验
    5.3 焙烧产物和水浸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5.4 水浸渣的二次酸浸实验
    5.5 二次酸浸残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5.6 两步酸浸提取氧化铝的优越性
    5.7 本章小结
6 硫酸铝晶体制备粗氧化铝的试验研究
    6.1 含杂硫酸铝溶液的结晶
    6.2 含杂硫酸铝晶体煅烧分解时的热重特性
    6.3 含杂硫酸铝晶体煅烧分解时SO_2释放特性
    6.4 煅烧温度及时间对粗氧化铝产品含硫量(ST%)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粗氧化铝拜耳法提纯试验研究
    7.1 拜耳法的原理
    7.2 粗氧化铝的物理化学特性
    7.3 粗氧化铝溶出过程实验
        7.3.1 母液苛性碱浓度的影响
        7.3.2 溶出温度的影响
        7.3.3 溶出时间的影响
        7.3.4 配料摩尔比的影响
        7.3.5 溶出实验结论
    7.4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离实验
    7.5 氢氧化铝的煅烧及其产品质量
    7.6 本章小结
8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效益的初步分析
    8.1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物料平衡分析
    8.2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经济效益估算
    8.3 酸浸碱熔复合法铝硅联产工艺资源和环境效益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符号表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造纸无机粉体材料市场概况及开发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造纸无机粉体消费概况及发展趋势
2 主要传统造纸无机粉体的消费特点与发展动向
    2.1 碳酸钙
    2.2 滑石粉
    2.3 高岭 (瓷) 土

(6)水洗高岭土的煅烧及产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岭土的矿物结构与特性
    1.2 高岭土资源的分布
    1.3 高岭土的应用
        1.3.1 高岭土在陶瓷工业方面的应用
        1.3.2 高岭土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1.3.3 高岭土在耐火材料工业中的应用
        1.3.4 高岭土在橡胶、塑料、油漆等方面的应用
        1.3.5 高岭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高岭土锻烧原理及影响因素
        1.4.1 高岭土煅烧原理及结构变化
        1.4.2 影响锻烧高岭土物化性能的因素
    1.5 高岭土煅烧工艺的研究
        1.5.1 国内煤系高岭土煅烧工艺的研究
        1.5.2 国内水洗高岭土煅烧的研究
        1.5.3 国外高岭土煅烧工艺的研究
    1.6 目前煅烧高岭土研究存在的问题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目的
        1.7.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实验原料组成分析、试剂及仪器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化学组成的测定
        2.2.2 pH值及烧失重的测定
        2.2.3 测定结果
        2.2.4 原料颗粒粒度分布的测定
    2.3 试剂与仪器
        2.3.1 试剂
        2.3.2 实验仪器
第三章 高岭土的白度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方法
        3.1.2 高岭土白度的测定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白度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3.2.2 白度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3.3 煅烧高岭土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3.3.1 关于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分析方法
        3.3.2 X-射线衍射(XRD)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岭土吸油量及粒度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方法
        4.1.2 吸油量的测定方法
        4.1.3 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吸油量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4.2.2 吸油量在不同恒温时间下的变化规律
    4.3 粒度分布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4.4 煅烧高岭土的红外光谱分析(IR)
        4.4.1 关于红外光谱分析(IR)及分析方法
        4.4.2 红外光谱(IR)结果分析
    4.5 煅烧高岭土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4.5.1 关于扫描电镜(SEM)分析及方法
        4.5.2 扫描电镜(SEM)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岭土遮盖力及磨耗值随煅烧过程的变化规律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方法
    5.2 遮盖力及磨耗值的测定方法
        5.2.1 高岭土遮盖力的测定方法
        5.2.2 高岭土磨耗值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岭土的遮盖力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5.3.2 高岭土磨耗值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5.4 本章小结
总结
    一、论文主要工作
    二、主要结论
    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涂布纸油墨渗透的表征及影响油墨渗透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涂布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 涂布纸的涂层结构及影响因素
        1.2.1 涂层结构的形成
        1.2.2 颜料对涂层结构的影响
        1.2.3 胶粘剂对涂层结构的影响
        1.2.4 原纸对涂层结构的影响
        1.2.5 助剂和PH 值对涂层结构的影响
    1.3 涂层结构和性能对印刷油墨渗透的影响
        1.3.1 涂布纸性能与涂层结构的关系
        1.3.2 涂布纸涂层孔隙分布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1.3.3 涂布纸的油墨吸收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1.4 涂布纸油墨渗透的研究现状
        1.4.1 胶黏剂迁移理论及研究现状
        1.4.2 胶黏剂分布和迁移表征方法的研究现状
        1.4.3 油墨渗透的表征和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颜料对涂布纸涂层微观结构及油墨渗透影响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涂布纸样的制备
        2.2.3 印刷样条的制备
        2.2.4 原子力显微镜(AFM) 分析
        2.2.5 扫描电镜(SEM) 分析
        2.2.6 涂布纸表面性能的测定
        2.2.7 纸张表面自由能测试
        2.2.8 纸张孔隙率测试
        2.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
    2.3 结果和讨论
        2.3.1 颜料粒子和丁苯乳胶的粒径分布及形状
        2.3.2 颜料对涂布纸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
        2.3.3 颜料对涂布纸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2.3.4 颜料对涂布纸涂层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影响
        2.3.5 颜料对涂布纸涂层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2.3.6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颜料对涂布纸油墨渗透均匀性的影响
        2.3.7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颜料性能对涂布纸油墨渗透深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胶黏剂三维分布的定量化表征及影响胶黏剂迁移因素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涂布纸样的制备
        3.2.3 染色机理
        3.2.4 荧光颜料的选择
        3.2.5 丁苯乳胶的染色标记过程
        3.2.6 胶黏剂在涂层表面含量和分布的表征方法
        3.2.7 胶黏剂在纸张内部三维分布的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涂层表面胶黏剂含量的SEM-EDS 分析
        3.3.2 涂层表面胶黏剂含量的AFM 分析
        3.3.3 胶黏剂Z 向分布和迁移程度的定量分析
        3.3.4 涂料的固含量对胶黏剂迁移的影响
        3.3.5 干燥方式对胶黏剂迁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胶黏剂对涂布纸涂层微观结构及油墨渗透影响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仪器
        4.2.2 涂布纸样的制备
        4.2.3 印刷样条的制备
        4.2.4 涂布纸表面性能的测试
        4.2.5 纸张孔隙结构分析
        4.2.6 SEM 表面形貌分析
        4.2.7 AFM 测试分析
        4.2.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油墨的渗透轨迹
        4.2.9 显微镜测试
    4.3 结果及讨论
        4.3.1 胶黏剂用量对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
        4.3.2 胶黏剂用量对纸张涂层孔隙分布的影响
        4.3.3 胶黏剂用量对纸张表面形貌的影响
        4.3.4 胶黏剂用量对涂布纸油墨渗透的影响
        4.3.5 胶黏剂迁移对涂布纸表面性能的影响
        4.3.6 胶黏剂迁移对涂层孔隙分布的影响
        4.3.7 扫描电镜分析
        4.3.8 胶黏剂迁移对纸张表面形貌的影响
        4.3.9 胶黏剂迁移对涂布纸印刷色斑形成的影响
        4.3.10 胶黏剂迁移对涂布纸油墨渗透深度和均匀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施涂过程及压光作用对涂布纸油墨渗透影响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5.2.2 涂布纸样的制备
        5.2.3 印刷过程
        5.2.4 纸张表面性能测试方法
        5.2.5 纸张孔隙结构分析
        5.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涂层厚度对涂布纸的表面特性的影响
        5.3.2 涂层厚度对于油墨渗透的影响研究
        5.3.3 压光作用对涂布纸表面特性的影响
        5.3.4 压光作用对纸张表面形貌和孔隙分布的影响
        5.3.5 压光作用对涂布纸油墨渗透的影响
        5.3.6 涂布速度对涂布纸表面特性的影响
        5.3.7 涂布速度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5.3.8 涂料固含量对涂布纸表面特性的影响
        5.3.9 涂料固含量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5.3.10 干燥方式对涂布纸表面性能的影响
        5.3.11 干燥方式对涂布纸油墨渗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印刷过程对涂布纸油墨渗透影响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6.2.2 涂布纸样的制备
        6.2.3 印刷过程
        6.2.4 涂布用原料的紫外测试分析
        6.2.5 红外测试分析
        6.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6.3 结果和讨论
        6.3.1 印刷压力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6.3.2 印刷速度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6.3.3 油墨类型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6.3.4 颜料和胶黏剂的紫外吸收分析
        6.3.5 丁苯乳胶对UV 油墨在涂布纸上固化影响的红外测试分析
        6.3.6 UV 油墨固化程度对油墨渗透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论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三、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煤系煅烧高岭土载钴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岭土简介
        1.1.1 高岭土晶体结构
        1.1.2 高岭土的化学结构
        1.1.3 高岭土的理化特性分析
        1.1.4 高岭土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1.1.5 高岭土的在工业中的应用
    1.2 高岭土的增白方法
    1.3 高岭土的改性方法
    1.4 煤系高岭土简介
    1.5 高岭土的加工工艺简介
        1.5.1 生产工艺流程
        1.5.2 高岭土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1.6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背景
        1.6.2 颜色学
        1.6.3 CIE1976L*a*b*色度空间
        1.6.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工艺流程
    2.4 研究方法
        2.4.1 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
        2.4.2 投射电镜
        2.4.3 白度仪
        2.4.4 电子天平
        2.4.5 化学成分分析
第三章 优化高岭土颜色参数的实验
    3.1 添加剂的选择
    3.2 优化山阴1#高岭土光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3.2.1 煅烧温度对山阴1#加钴高岭土的颜色参数影响
        3.2.2 保温时间对山阴1#加钴高岭土的颜色参数影响
        3.2.3 二次煅烧对山阴1#加钴高岭土的颜色参数影响
        3.2.4 加钴量对山阴1#加钴高岭土的颜色参数影响
    3.3 优化山阴2#高岭土光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3.3.1 钴添加量对山阴2#高岭土白度的影响
        3.3.2 钴添加量对山阴2#高岭土L*影响
        3.3.3 钴添加量对山阴2#高岭土a*、b*值的影响
    3.4 优化浑源高岭土光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3.4.1 钴添加量对浑源高岭土白度的影响
        3.4.2 钴添加量对浑源高岭土L*的影响
        3.4.3 钴添加量对浑源高岭土a*、b*的影响
    3.5 加钴高岭土煅烧后矿物特征分析
        3.5.1 XRD衍射图谱分析
        3.5.2 显微结构分析
    3.6 煅烧高岭土与钴离子的作用机理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专利和论文

(9)煤系高岭土制备NaX分子筛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高岭土概述
        1.1.1 高岭土的来源、结构及应用
        1.1.2 煤系高岭土
    1.2 分子筛概述
        1.2.1 NaX 分子筛的结构
        1.2.2 NaX 分子筛的应用
    1.3 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1.4 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1.5 高岭土合成分子筛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剂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高岭土预处理
        2.2.2 水热合成NaX 分子筛工艺流程
        2.2.3 微波加热合成NaX 分子筛的工艺流程
        2.2.4 NaX 分子筛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第三章 水热法合成NaX 分子筛
    3.1 晶化时间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3.2 预晶化过程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3.3 晶种投加量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3.4 碱投加量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微波加热法合成NaX 分子筛
    4.1 一步晶化反应中晶化时间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2 一步晶化反应中晶化功率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3 两步反应中预晶化时间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4 两步反应中预晶化功率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5 两步反应中晶化时间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6 一步晶化和两步晶化的对比
    4.7 碱投加量R 对NaX 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4.8 微波加热合成NaX 分子筛的晶体生长过程分析
    4.9 小结
第五章 微波加热合成与水热合成NaX 分子筛的对比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10)高岭土酸碱改性的过程分析及吸油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岭土的组成、结构
    1.3 高岭土的性质及应用
        1.3.1 高岭土的性质
        1.3.2 高岭土的应用
    1.4 高岭土的改性方法
        1.4.1 高岭土的表面改性
        1.4.2 高岭土的酸碱改性
    1.5 改性高岭土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及内容
    1.7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原矿高岭土化学组成
    2.2 实验主要原料及设备
    2.3 实验流程图
    2.4 试样的制备
        2.4.1 酸改性高岭土的制备
        2.4.2 碱改性高岭土的制备
    2.5 吸油性能测试
        2.5.1 测试步骤
        2.5.2 计算方法
    2.6 Al_2O_3 的回收
        2.6.1 试剂的配比
        2.6.2 回收方法
        2.6.3 分析步骤
        2.6.4 Al_2O_3 浸出率的计算方法
    2.7 测试方法
        2.7.1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2.7.2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2.7.3 扫描电镜(SEM)
        2.7.4 透射电镜(TEM)和能谱(EDS)
        2.7.5 比表面积(BET)和孔结构
第三章 原矿高岭土分析
    3.1 TG-DTA 分析
    3.2 XRD 分析
    3.3 BET 分析研究
    3.4 SEM 分析
    3.5 原矿高岭土的TEM 及EDS 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岭土酸改性的研究
    4.1 酸改性高岭土吸油性能最佳条件的选择
    4.2 X 衍射分析
    4.3 BET 分析研究
    4.4 SEM 测试
    4.5 TEM 及EDS 分析
    4.6 改性滤液Al_2O_3 浸出率的最佳条件选择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岭土碱改性的研究
    5.1 碱改性高岭土吸油性能最佳条件的选择
    5.2 X 衍射分析
    5.3 BET 分析研究
    5.4 SEM 测试
    5.5 TEM 及EDS 分析
    5.6 改性滤液Al_2O_3 的回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岭土酸碱改性最佳条件对比及过程优化
    6.1 酸碱改性条件的对比
    6.2 吸油值的对比
    6.3 工业盐酸对煅烧高岭土改性
        6.3.1 工业盐酸改性高岭土的工艺条件
        6.3.2 吸油性能研究
        6.3.3 滤液中Al_2O_3 的回收
    6.4 高岭土先酸后碱改性研究
        6.4.1 高岭土先酸后碱改性工艺条件
        6.4.2 高岭土先酸后碱改性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6.4.3 比表面积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煤系煅烧高岭土不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比较及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矸石煅烧高岭土在无机水性建筑涂料中的实验研究[D]. 曹泽宇. 山西大学, 2021
  • [2]氧化钛/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涂料性能研究[D]. 孙笑笑. 山西大学, 2020(12)
  • [3]陶瓷废料在纸张加填中的应用及初步改性研究[D]. 高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煤矸石及其灰渣中铝硅资源化利用的试验研究[D]. 祝培旺. 浙江大学, 2015(12)
  • [5]造纸无机粉体材料市场概况及开发应用进展[J]. 宋宝祥,王妍. 中国造纸, 2014(11)
  • [6]水洗高岭土的煅烧及产品性能研究[D]. 何利喜.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涂布纸油墨渗透的表征及影响油墨渗透因素的研究[D]. 李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8]煤系煅烧高岭土载钴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 王铮.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9]煤系高岭土制备NaX分子筛的工艺研究[D]. 吕振华.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 [10]高岭土酸碱改性的过程分析及吸油性能研究[D]. 王玉飞.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不同生产工艺煤基煅烧高岭土产品质量比较及其对纸张涂层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