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标准,保质量,扎实做好“三分”教育——省、市、州、厅局“三分”教育工作总结

坚持高标准,保质量,扎实做好“三分”教育——省、市、州、厅局“三分”教育工作总结

一、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邓超[1](2017)在《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前所未有。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四大大挑战”,即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的挑战;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遇到诸多难题的挑战。党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即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四大冲击”,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怠惰之风、奢靡之风猖獗一时的冲击。党的发展面临“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要应对挑战、经受考验、逆袭冲击、化解危险,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建设,致力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党建理论的创新,探讨党的建设实践路径,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论文立足于这个基础上,展开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研究。习近平作为党的总书记,肩负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重任,他凝聚集体的智慧于一身,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在实践中寻找实现党建新思想的途径,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论文从三条线索研究习近平的党建思想。一是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研究习近平党建思想提出的主体条件,依据的客观“时势”,研究党建新思想提出的必然性。二是从理论探讨的层面,研究习近平提出的党建思想的内容及其创新之处。三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习近平党建新思想的实现路径,分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之所在。论文共分五章,力图全面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创新性内涵以及付诸于实践的成效。第1章为绪论,阐明选题的背景、意义;概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此作出评述;介绍研究方法;提出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同时指明论文研究的不足。第2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产生的基础。重点研究习近平创新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即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党建理论的继承,奠定了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实践造成的“时势”,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习近平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的历练,以及良好家风的熏陶,塑造了习近平理论研究和创新的主体条件。主客体条件的有机统一,使党建新理论的产生水到渠成。第3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成及其特点。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有着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还有实践方法论,可以称作是治党认识论,即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的权力观、执政的政绩观、执政的官德观、执政的廉政观。以此为基础,分析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成,它是由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大部分构成,各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习近平对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形成了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第4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内容。该章通过习近平在党的建设五大领域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概括出思想建设的新境界、作风建设的新谋划、组织建设的新思考、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决断、制度建设的新设计,并分析了创新之所在。第5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实现路径。党建思想内容的充实与创新,并不是停留在理论宣传和政治说教的层面,习近平还致力于把理论探索中的创新付诸于实践。提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第6章研究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阐明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实现了理论创新;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取得显着效果;增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自信。这一理论所承载的丰厚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结论部分概括了论文的创新之处,指明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后续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陈庆[2](2015)在《新中国国企改革思想的演进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制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国企改革问题便与公有制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伴左右、如影随形,而这一趋势还愈演愈烈,以至于成为理论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性话题——尽管分析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亦是推陈出新,但各方政策建议仍难免止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全局性的把握——有鉴于此,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勾勒出1949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制度路径变迁,并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中国各个主要时期、流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归总,以期提炼出思想发展演进的谱系脉络,为下步理论、政策创新提供指引和导航。基于“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的科研创新要求,本文首先引入(横向)国际比较,分类论述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特别是俄罗斯、南斯拉夫、匈牙利外加法、德、英、美等国家的近代国企改革实践及经验教训,旨在摸索其中具有共性特征的制度内在逻辑和演化规律;再者(纵向)考察了中国上起先秦、下迄民国两千余年来围绕国有经济的思辨与论争,包括“官山海”、“盐铁专卖”、“均输法”、“青苗发”、“市易法”一直到后来的“红顶商人”、“官督商办”等等;最后借助委托代理的框架范式对新中国之后的国企改革思想进行“整合重构”,同时运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预算软约束”、“内部人控制”、“垄断割据”等现代经济学术语去描述并诠释国企改革过程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和问题,据以发现“委托人监督外部化”、“代理人激励具体化”和“主体间信息透明化”的制度变迁主线。文章将新中国的国企改革进程概括为三大历史时期,并进一步总结归纳道:(1)1949-1977年的计划经济阶段,国企改革由于受到社会主义“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等思维定势桎梏,鼓吹“行政性分权”和“精神激励”,终于引发严重道德风险和政治动荡,并陷入“放-乱-收-死”的怪圈之中;(2)1978-1992年的转轨经济阶段,全面系统的“拨乱反正”为“思想解放”创造了契机,“经济性分权”与“物质激励”的声音开始占据主导,但“行政性干预”及“预算软约束”的掣肘仍然存在,导致国有企业陆续开始大面积亏损、资产缩水规模不容小觑;(3)1993-2012年的市场经济阶段,“南巡讲话”开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整体推进”、“抓大放小”等战略方针相继推出,现代企业制度、股权多元化、公开发行上市等配套措施也逐步跟进,这也为十八大之后的国企改革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挑战。研究结论还发现,新中国60余年来国企改革的历史——无论是早先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随后的“转轨经济”乃至“市场经济”时期——彼此之间都并未割裂、更非截然对立,相反却有着一脉相承、贯穿始终的逻辑连续性。换言之,从“体制下放”、“扩权让利”到“股份制改组”,不管是“央地博弈”也好,“政企关系”、“公司治理”也罢,都显着地反映出“问题导向”和“路径依赖”的制度演化特征,而其思路主线则可具体抽象为:(1)“委托人监督外部化”,即先后通过“行政性分权”、“经济性分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监管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内部经理”直至“外部股东”的层层移交;(2)“代理人激励具体化”,即在于利用“政治挂帅”、“留利分成”、“股权激励”等办法,使激励机制的瞄准对象逐步从“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向“所有企业劳动者”、“经理人阶层”聚焦,从而不断提升改革措施的精度和效度;(3)“主体间信息透明化”,即将统计指标由“总产值”经“一揽子混合”过渡到“增加值”,同时辅之以“划小核算单位”,和着“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证券市场”的构建与完善,进而大大压缩了代理人“拆东墙补西墙”的“自由空间”,并且相当程度上扭转了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格局。本文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总起全文,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结构安排,并围绕“国有企业”的由来、发展和现状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作简要评论且引出下文。第二章从经济史视角出发,记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主要国家——特别是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加之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近代以来的国企改革实践,再行追溯中国自先秦以降国有经济的制度变迁,尝试同时引入国际横向比较与时间纵向比较,进而拓宽研究视域、激发观点创新。第三章作为经济思想史述评的第一部分,首先以客观历史史实为依托,分别介绍了1949-1977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场计划经济时期的主要“行政分权式”改革;接着针对届时热点问题,梳理出“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以及“计划与市场”三方面的思想争鸣;而后套用“产出曲线”、“效用函数”等现代经济学术语,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识别出“经济核算”、“政治挂帅”之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特殊实际意义,乃至势必引发“主观主义”和“预算软约束”的制度内在缺陷。第四章作为经济思想史述评的第二部分,首先以客观历史史实为依托,次第论述了1978-1992年从“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这两阶段转轨经济时期的主要“经济分权式”改革;接着针对届时热点问题,总结了“全国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莫干山会议”、“巴山轮会议”三次关键性理论研讨中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借用委托代理理论的立场观点,就“留成包干”与“效用激励”、“政企不分”与“预算软约束”,“两权分离”和“内部人控制”之间的关联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性阐释。第五章作为经济思想史述评的第三部分,首先以客观历史史实为依托,有代表性地列举了1993-2012年“管理层收购”、“股权激励”等市场经济时期的国企改革重要突破;接着针对届时热点问题,提炼出“产权理论”、“股份制改革”和“公司治理”三个颇具争议的舆论焦点;而后在汲取制度变迁理论的养分基础上,挖掘出“公司制改组”到“股权多元化”直至“公开募股”一系列政策背后之于“政企分离”、“控制权竞争”和“社会性约束”的本质用意。第六章结论收束全文,即从委托代理理论的源起和发展入手,梳理归纳了新中国以来国企制度改革的演进规律,总结出“委托人监督外部化”、“代理人激励具体化”、“主体间信息透明化”三条思路主线,并据以解读、预测十八大之后的国企改革新政,从而展望未来前进的方向。

王亚萍[3](2012)在《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然要不断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根本性的建设。因此,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研究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党执政的历史和现实,通过深入分析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提出背景、内涵及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定位,对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表现出的新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找出当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对策,初步构建了一个内在统一、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研究框架。本论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对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提出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思想。同时,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是党随着历史方位的转变,对思想理论建设问题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开拓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是与党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并且随着党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党的思想理论是对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党的建设实践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章着重阐述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及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定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进行深入分析之前,必须弄清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对其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地定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即实现党的理论的彻底性与科学性;理论宣传武装的有效性以及系统评估体系。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首要内容,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科学化的基础和灵魂,同时,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不能离开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科学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和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科学化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在关键历史时刻针对中国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也是党进一步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南。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新实践:按照十七大重大战略部署,全党分三个阶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为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贯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项重大而紧迫战略任务,全党系统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第五章主要分析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的各项建设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仍存在与实践脱节、形式主义的问题;党的理论宣传武装不到位,思想教育效果不理想。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协调共进,努力形成党的建设科学化整体新布局;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理论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应对价值多元化的挑战: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注重在实践中总结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经验。

郭群英[4](2010)在《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①。“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关于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党员主体地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相结合,探讨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问题,分析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现状,寻求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本文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入手,考察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历程。分析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现状,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借鉴各国政党在党内民主建设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论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剖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需要攻克的各种难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途径。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界定相关的范畴,即主体、主体性、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重点阐述党员主体地位的内涵和本质。所谓“党员主体地位”,就是指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党的权力来自于党员,党员在党内活动中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在党内生活及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的、积极的、决定的地位。第一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命题,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对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无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的权力来自于全体党员的认识,还是列宁有关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思想,都是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章考察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历程。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列主义有关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极其重视党员的主体意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注重通过健全党内制度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党内民主提升到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十六大以来党内逐渐形成了有关“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的共识。同时,党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的党员主体地位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三章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在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现状来看,党员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缺失不仅阻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而且给党的自身建设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动力支持。可见,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对党而言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第四章阐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的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前提,以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准则,以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第五章分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些关系包括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作用的关系等。第六章剖析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攻克的难关。目前,虽然提出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命题,但离党员真正实现主体地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组织本位”,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存在“官本位”,再加上党员自身主体意识淡薄,致使党员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只有彻底破除“官本位”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束缚,真正实现“组织本位”向“党员本位”的转化,努力培养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第七章探索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中,党员和党组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党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发挥主动作用。作为党组织,应该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机制、创建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载体以及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等方面入手。结束语阐述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给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前景进行展望。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既是一个伟大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过程中,党面临的各种困难险阻是日积月累所造成的,例如“组织本位”、“官本位”、党员主体意识淡薄等,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不能操之过急。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任务迫在眉睫,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调动党员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中共吉林省委“三讲”教育办公室[5](2000)在《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谢世杰[6](1999)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开创四川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决策,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江泽民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论述精辟,要求明确,对于

谢世杰[7](1999)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开创四川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文中认为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决策,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江泽民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论述精辟,要求明确,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及时组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认真学习四中全

二、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思路
        1.1.4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出版论着现状
        1.2.2 学术期刊研究研究现状
    1.3 文献综述
        1.3.1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基础研究
        1.3.2 习近平党的建思想体系研究
        1.3.3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1.3.4 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研究
        1.3.5 习近平反腐败思想研究
        1.3.6 习近平党风建设的思想研究
    1.4 已有研究的分析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5 研究的创新及其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产生的基础
    2.1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
        2.1.1 对国际局势变幻的回应
        2.1.2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2.1.3 党的建设实践基础
    2.2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理论基础
        2.2.1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理论渊源
        2.2.2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直接理论来源
    2.3 习近平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主体条件
        2.3.1 革命传统家风的培育
        2.3.2 知青岁月的锤炼
        2.3.3 从政经历的磨砺
第3章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逻辑构成及其特点
    3.1 认识论基础
        3.1.1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3.1.2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3.1.3 治党认识论
    3.2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逻辑框架
        3.2.1“五项建设”的逻辑构成
        3.2.2“五项建设”的关系
        3.2.3 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与“五项建设”关系
    3.3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基本特点
        3.3.1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3.3.2 战略性与务实性的结合
        3.3.3 政治性话语与大众性话语的结合
第4章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
    4.1 思想建设的新境界
        4.1.1 思想建党的新论断
        4.1.2 理想信念教育的“补钙论”
        4.1.3 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
    4.2 组织建设的新思考
        4.2.1 对组织建设重要性的新认识
        4.2.2 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保障的组织建设
        4.2.3 党员质量的培养辩证考量
        4.2.4 提出选任党员干部的标准和导向
        4.2.5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4.3 作风建设的新谋划
        4.3.1 作风建设的忧患意识
        4.3.2“两个务必”的新解读
        4.3.3 加强党员自身修养的新要求
    4.4 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决断
        4.4.1 对党内腐败的新警示
        4.4.2 反腐决心的铿锵宣示
        4.4.3“抓早抓小”的重拳出击
    4.5 制度建设的新探索
        4.5.1 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
        4.5.2 监督权力制度的根本性设想
        4.5.3 建章立制重在执行
第5章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实现路径
    5.1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5.1.1 中国共产党对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
        5.1.2 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升华
        5.1.3 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战略
    5.2 找准反对“四风”的切入点
        5.2.1 《八项规定》的提出
        5.2.2 《八项规定》的基本内涵
        5.2.3 《八项规定》的战略深意
        5.2.4 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的实践成效
    5.3 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
        5.3.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提出
        5.3.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
        5.3.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党建价值
    5.4 党员干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5.4.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提出
        5.4.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内容的创新性
        5.4.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价值意义
第6章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当代价值
    6.1 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6.1.1 拓展了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视野
        6.1.2 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6.1.3 创新了党的建设理论话语表达方式
    6.2 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收显效
        6.2.1 推动了党风显着的好转
        6.2.2 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和民众的向心力
        6.2.3 提升了党员自我修养的境界
    6.3 激发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信
        6.3.1 增进了全党的政治自信
        6.3.2 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自信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新中国国企改革思想的演进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二、提出问题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二节 相关研究基础和现状
        一、重要概念界定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国企改革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西方国企改革思想溯源
        一、文艺复兴传统中的政府干预
        二、从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列宁-斯大林体制下的“国家辛迪加”
    第二节 国企改革的历史实践——国外案例
        一、苏联、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公有制探索
        二、德、法跌宕起伏的国有化道路
        三、英、美谨小慎微的国企试验
    第三节 中国国有企业思想滥觞
        一、古代传统的国有制思想
        二、近代以来国家主义的萌发
        三、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划体制下国企改革的制度思想探索
    第一节 1949-1977年的国企改革
        一、“行政性分权”战略的成因
        二、“大跃进”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三、“文革”乱局中的挫折与整顿
    第二节“左倾”思潮下的探索争鸣
        一、商品生产再认识
        二、为价值规律正名
        三、反思计划与市场
    第三节“央地关系”中的制度摸索
        一、“政府越位”的信息劣势
        二、“经济核算”与产出计量
        三、“政治挂帅”与效用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轨时期国企改革的制度思想发展
    第一节 1978-1992年的国企改革
        一、“经济性分权”战略的形成
        二、“扩权让利”方针的实施与评价
        三、“企业承包”责任制的提出和改进
    第二节“拨乱反正”下的思想解放
        一、重申物质利益原则
        二、定价权改革:“双轨制”来龙去脉
        三、政府干预:从直接到间接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制度探寻
        一、“留成包干”与效用激励
        二、“政企不分”和预算软约束
        三、“两权分离”与内部人控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场条件下国企改革的制度思想深化
    第一节 1993-2012年的国企改革
        一、“整体推进”战略的出台
        二、“抓大放小”改组的酝酿与实践
        三、“股权交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学百花齐放的盛宴
        一、产权理论的引入
        二、股份制改革摸索
        三、公司治理的尝试
    第三节 面向现代企业的制度迈进
        一、公司制改革与“政企分离”
        二、股权多元化与“控制权竞争”
        三、公开募股与“社会性约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总览与政策剖析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的演绎
        一、理论范式的西方源流
        二、观点内涵的中国发展
        三、模型对象的衍生实践
    第二节 国企改革的思路主线
        一、委托人监督外部化
        二、代理人激励具体化
        三、主体间信息透明化
    第三节 十八大之后的国企改革述评
        一、新政背景
        二、制度解析
        三、预测展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
    一、前提假设
    二、建模推演
    三、结果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
    二、论题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 对中共领导人关于思想理论建设论述的研究
        (二) 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研究
        (三) 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方式方法研究
        (四) 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建设学习型政党之间的关系研究
        (五) 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仍需深入的问题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与思想理论建设
        (二) 科学与科学化
        (三) 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
    四、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重点
        (二) 研究的难点
        (三) 有所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思想
        (二) 列宁、斯大林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理论
        (三) 毛泽东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
        (四) 邓小平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
        (五) 江泽民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
        (六) 胡锦涛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
    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实践基础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进程
        (二)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经验总结
第二章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和定位
    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
        (一) 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二) 理论宣传武装的有效性
        (三) 科学的评估体系
    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在党建科学化中的定位
        (一) 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首要内容
        (二) 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科学化的基础和灵魂
        (三) 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科学化与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密切相连
第三章 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任务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一)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三要素: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
        (二)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五项基本要求
    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任务
        (二)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及保证措施
第四章 十七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实践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一) 全党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特点
    二、全面升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
        (二) 创先争优活动的特点
    三、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一) 全面系统部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及特点
第五章 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理论学习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理论运用与实践相脱节
        (二) 理论宣传武装不到位,思想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 党的各项建设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发展
    二、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价值多元化影响了党内的思想状况,党内思想整合压力加大
        (二) 理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强,对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思想理论武装未真正深入党员的头脑
    三、当前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对策思考
        (一)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的双向互动
        (二) 加强理论学习研究与总结实践经验相结合
        (三) 实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与党的各项建设科学化协调共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4)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 党的权力来自于全体党员的思想
        (二) 党员一律平等的思想
        (三) 民主建党思想
        (四) 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党组织是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载体
        (三)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四) 建立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历程
        (一)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
        (二)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
        (三)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
        (四) 十六大以来党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新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实践历程
        (一) 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 党员主体地位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三) 制约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历史因素
第三章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一)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 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主要动力
        (三)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是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石
    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紧迫性
        (一) 目前党员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二) 党员主体地位缺失阻碍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
第四章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前提
        (一)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二) 以党内民主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二、以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准则
        (一) 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二)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将党员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
    三、以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为重点
        (一) 党员发挥作用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二) 党员发挥作用是实现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
    四、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
        (一)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二) 以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促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
第五章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一、党员主体地位与党组织领导的关系
        (一) 党员与党组织的不同定位
        (二) 党组织领导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三)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有效途径
    二、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一) 民主集中制以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
        (二) 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以民主集中制为保障
    三、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关系
        (一) 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中扮演不同角色
        (二)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视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
        (三) 普通党员在尊重领导权威的同时要维护自身的权利
    四、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作用的关系
        (一) 党员主体意识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
        (二) 党员主体能力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条件
        (三) 党员主体作用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六章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攻克的难关
    一、党员与党组织关系中的"组织本位"
        (一) "组织本位"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影响
        (二) "组织本位"向"党员本位"转变的着眼点
    二、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关系中的"官本位"
        (一) "官本位"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影响
        (二) 克服"官本位"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影响
    三、党员自身主体意识淡薄
        (一) 党员主体意识淡薄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影响
        (二) 提高党员主体意识
第七章 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一) 建立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 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
        (三) 建立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四) 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五) 建立和完善党员意见表达的制度
    二、建立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机制
        (一) 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
        (二) 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及管理机制
        (三) 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三、创建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载体
        (一) 组织载体
        (二) 活动载体
        (三) 传媒载体
    四、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一) 培养党员角色意识
        (二) 培养党员民主意识
        (三) 培养党员责任意识
        (四) 提升党员主体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云南省中共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云南省中共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 邓超. 吉林大学, 2017(09)
  • [2]新中国国企改革思想的演进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制度分析[D]. 陈庆.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12)
  • [3]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研究[D]. 王亚萍. 武汉大学, 2012(06)
  • [4]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 郭群英. 武汉大学, 2010(05)
  • [5]坚持高标准 保证高质量 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全省市、州、厅、局“三讲”教育工作综述[J]. 中共吉林省委“三讲”教育办公室. 党员之友, 2000(01)
  • [6]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开创四川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J]. 谢世杰.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1999(Z1)
  • [7]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开创四川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J]. 谢世杰.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1999(Z1)

标签:;  ;  ;  ;  ;  

坚持高标准,保质量,扎实做好“三分”教育——省、市、州、厅局“三分”教育工作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