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吕林,陈永新,赵玉慧[1](2005)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发明,胡红丁[2](2004)在《川芎嗪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
周庆明,张明,吴媛彬[3](2000)在《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吴登山[4](2003)在《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活血益脉胶囊是由着名老中医高辉远教授经60年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经验而配制的纯中药的胶囊制剂。它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川芎、红花。具有破血逐瘀,疏通经脉的作用,适用于高粘血症的病人。高粘血症是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甚至形成血栓,属于中医的“血瘀”范畴。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症状或有或无。有时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不仁、乏力,甚至反应迟钝,或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等症状,舌质暗或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迟或涩,一般伴有血液流变学或凝血系列的异常,可根据这些症状及理化检查判断为高粘血症[7]。高粘血症也可表现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但血流变学及凝血系列,心电图,或血脂检查的部分指标异常,也可作为高粘血症的辨证依据。现在一般的共识是凡45岁以上,血液流变学测定或凝血系列的部分指标异常者,或者舌质的暗红、暗,瘀点、瘀斑,或有心电图ST段改变或T波改变,或颅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变,或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反应迟钝,或胸痛、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或脉涩、脉弦、脉结、代等,均可辩证为高粘血症。是“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虽然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但瘀血痰浊阻络,瘀滞粘凝不通是其本质,这也是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浓、聚、粘、凝、瘀”的状态。水蛭性猛而力峻,为破血逐瘀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高老认为水蛭用生粉效果更佳,且在活血益脉胶囊中,水蛭为君药,量大,含量多。因为经煎煮容易破坏水蛭的有效成分水蛭素,肝素等抗血栓物质。活血益脉胶囊能有效的降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器官的供血。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高粘血症的定义、形成,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同时展示了临床利用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粘血症的经验,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血流变学、血凝系列、血脂系列,血栓三项的影响。同时也归纳了近年来水蛭、川芎、红花治疗高粘血症的相关药理研究结果,提示了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疏通经脉对于治疗高粘血症,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具有较大的意义。临床研究方面,采用随机原则,以活血益脉胶囊为治疗组,以复方丹参片为对照组,对54例高粘血症的病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30例病人,总有疗效率93.3%,总显效率为56.7%,24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显效率为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有显着疗效,在临床症状,舌质、脉象方面,经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但年龄不同,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效与疗程也无显着性差异。服药1-6个月,疗效基本稳定。结果:从理化指标看,对于血液流变学,活血益脉胶囊组与复方丹参片组均可降低全血浓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但治疗组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在降低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TC),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方面(HDL-C),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在血栓三项检测中,治疗组对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同样治疗组对凝血系列的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1),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 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活血益脉胶囊通过降低血粘度,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的释放和形成,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和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发挥破血逐瘀的作用来治疗高粘血症。
梁子钧[5](2002)在《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研究》文中指出
曾伟恒[6](2013)在《针刺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海马区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针刺手法“靳三针”对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组织海马区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HIBD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实验先以自然分娩的幼鼠(正常组)作为对照,确保宫内窘迫造模(模型组)的有效性。其后把模型组分为不干预和干预两类,不干预为不进行针刺,干预组则再细分为9组,在不同时期开始干预方案。此9组分别为造模后第14,17,20,24,27,30,34,37,40日进行针刺。干预方案为每天针刺1次,连续针刺7天。49天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海马区,检测脑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个别的组别会进行功能测试,测试包括斜坡测试、悬吊测试和旷野实验。成果:正常组和模型组的ROS水平有着明显差别(p<0.01),并且正常组的ROS水平比模型组为高。另一方面,干预组和不干预组有着显着差别(p<0.01),说明干预手段有着明显效果,能有效提升ROS水平,而且干预组的水平比不干预组更临近正常组的水平,说明干预手段可能可以把造模后的状态回复到正常的水平。纵向研究则说明干预手段在更早期进行则可使ROS的水平提升得更高。幼鼠的功能测试进一步支持ROS实验的结果。不干预组比正常组有很大幅度的功能下降。在进行干预后,大部份的功能指数和正常组的差别收窄并没有明显差异,有部份的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的功能数值比正常组略高。这结果和部份ROS值比正常高有共通之处。结论:针刺对宫内窘迫的大鼠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活性氧的讯号传递机制、正常组与模型组和幼鼠功能测试,针刺的影响是正面的。
张子银[7](2011)在《川芎嗪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指手术中体腔积血或手术区渗出的血,经过滤、离心、分离、清洗等处理,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因其克服了异体输血的诸多弊端而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自体血回输虽有许多优点,但其回输过程中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在文献报道中所证实。有文献报道川芎嗪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将川芎嗪注射液用于自体血回输患者,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自体输血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从而为血液保护的优化提供一良好的措施。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自体血回输后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细胞因子(IL-2、IL-10、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评价川芎嗪应用于血液回输患者对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术前得到患者或患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选择全麻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术前评估出血量500m1—1000ml,无血液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排除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行自体血回输,术中及术后均不输异体血(使用止血药、输异体血者排除)。实验组于收集血液前30min经静脉滴注川芎嗪2mg/kg(将所需的川芎嗪注射液置入100m1的生理盐水),5min内滴完,在回收血液的肝素盐水和洗涤盐水内加入川芎嗪,每500m1生理盐水加入川芎嗪25mg,使其终浓度为0.005%。使用美国Medtronic autolog全自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分离、清洗后回输给病人,记录术中出血量及回输血量,分别在术前(To)、回输自体血后即刻(T1)、Id (T2)、5d (T3)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IgG、IgM、IL-2、IL-10、IFN-γ、MDA的浓度和SOD活性,对照组不予静注川芎嗪,肝素盐水和洗涤盐水内不加川芎嗪,余同实验组。结果1体液免疫1.1 IgG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对照组患者T1、T2、T3时,IgG浓度均降低(P<0.01);实验组患者T1、T2时,IgG浓度均降低(P<0.05),T3时IgG浓度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两组患者T,时,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2、T3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IgM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实验组患者T1、T2、T3时,IgM浓度均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T1、T2、T3时IgM浓度均降低(P<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细胞免疫2.1 IL-2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两组患者T1时IL-2浓度均降低(P<0.05),T2时IL-2浓度均降低(P<0.01);T。时,实验组浓度降低(P<0.05),对照组浓度降低(P<0.0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2 IL-10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IL-10浓度均升高(P<0.01);T。时,实验组浓度降低(P<0.05),对照组浓度升高(P<0.05);T1、T3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无统计学意义。2.3 IFN-γ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时,对照组患者T1、T2、T3时IFN-γ浓度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IFN-γ浓度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非特异性免疫3.1 SOD活性的变化与T。比较时,两组患者T1、T2时SOD活性均降低(P<0.01),两组患者T3时,实验组SOD比术前高(P<0.05),对照组比术前低(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2 MDA浓度的变化与T。比较时,两组患者T1、T2时MDA浓度均升高(P<0.01);T3时,实验组MDA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比术前高(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组病例在回输自体血后免疫功能均受到一定的抑制,实验组的抑制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其恢复也快,差异有显着性,表明川芎嗪的应用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3 讨 论 |
(2)川芎嗪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研究 |
1.1 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is,AS)的防治作用 |
1.2 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动态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对缺氧的保护作用 |
1.4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
1.5 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
1.6 对缺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
1.7 对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的影响 |
2 临床应用 |
2.1 呼吸系统疾病 |
2.1.1 小儿肺炎 |
2.1.2 肺心病 |
2.2 泌尿系统疾病 |
2.2.1 肾病综合征(NS) |
2.2.2 肾小管功能损害 |
2.2.3 肾功能衰竭(CRF) |
2.3 神经系统疾病 |
2.3.1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 |
2.3.2 血管性痴呆 |
2.3.3 假性延髓麻痹 |
2.4 其 他 |
2.4.1 流行性出血热 |
2.4.2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
2.4.3 Ⅱ型糖尿病 |
2.4.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2.4.5 断指再植术后 |
(4)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对高粘血症的认识 |
二、 高粘血症与疾病的关系 |
三、 对高粘血症的治疗 |
四、 高粘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
五、 水蛭、川芎、红花与高粘血症的相关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与分析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瘀证是一种因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性异常而引起的血流量紊乱症 |
(1) 方法学上的实验证据: |
(2) 血瘀证诊断上的证据: |
(3) 血瘀证的局部发生因素和微观发生基础方面的证据: |
(4) 病因和病机认识上的证据: |
2 活血化瘀疗效原理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
3 活血化瘀复方胜过单味药的血液流变学原理 |
4 活血化瘀单方的“类复方”作用的血液流交学和生物电学研究 |
5 活血化瘀药物的多种作用与血液的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
(6)针刺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海马区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西医理论概述 |
1.1.1 宫内窘迫 |
1.1.2 宫内窘迫致病原因 |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概述 |
1.2.1 定义及发病概况 |
1.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 |
1.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改变 |
1.2.4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1.2.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 |
1.2.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目前常用治疗方法 |
1.3 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医理论概述 |
1.3.1 病因病机 |
1.3.2 治疗 |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治疗进展 |
1.4.1 川穹嗪在HIBD的应用 |
1.4.2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HIBD的应用 |
1.4.3 生脉注射液在HIBD的应用 # |
1.4.4 血府逐瘀口服液在HIBD的应用 |
1.4.5 儿脑清合剂和西药治疗HIBD |
1.5 活性氧(ROS)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6 “靳三针”头穴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 |
1.6.1 “靳三针”头穴治疗小儿脑瘫的组穴特点 |
1.6.2 “靳三针”头穴促进“脑瘫”神经功能改善的机制研究概况 |
1.6.3 “靳三针”头穴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实验材料及条件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动物实验室 |
2.1.3 动物饲养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实验器材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设计与分组 |
2.2.2 造模方法:宫内HIBD大鼠模型的建立 |
2.2.3 各组术后处理及饲养 |
2.2.4 干预方法 |
2.2.4.1 取穴 |
2.2.4.2 针刺顺序 |
2.2.4.3 针刺方法 |
2.2.4.4 针刺要领和深度掌握 |
2.2.4.5 行针手法 |
2.2.4.6 针刺时间 |
2.2.4.7 取材 |
2.2.4.8 指标检测 |
2.2.4.9 统计学方法 |
2.2.5 幼鼠行为功能测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活性氧含量 |
3.1.1 正常组和不干预模型组比较 |
3.1.2 不干预组(模型组)和合并干预组比较 |
3.1.3 不干预组和个别干预组比较 |
3.1.4 正常组和合拼干预组比较 |
3.1.5 正常组和个别干预组比较 |
3.1.6 干预组的趋势研究 |
3.2 幼鼠功能测试 |
3.2.1 正常组和不干预模型组比较 |
3.2.2 正常组(对应测试时间)和干预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实验结果分析 |
4.2 穴位选择 |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川芎嗪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和立项依据 |
1 异体血与自体血回输的研究进展 |
1.1 异体输血的历史与现状 |
1.2 自体血回输的回顾与现状 |
1.3 自体输血的优点 |
1.4 血液回收的适应症 |
1.5 血液回收的禁忌症 |
1.6 自体血液回收并发症 |
1.7 血液回收时应注意的问题 |
1.8 抗凝剂的中和及清洗液量的问题 |
1.9 自体血回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 |
2.1 抗组织纤维化 |
2.2 免疫抗肿瘤作用 |
2.3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2.4 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
2.5 抗自由基作用 |
2.6 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
2.7 抑制血小板聚集 |
2.8 改善微循环 |
2.9 钙拮抗作用 |
3 川芎嗪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及处理 |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 |
1.3 回收血液 |
1.4 观察指标 |
1.5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6 病例筛选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体液免疫术前、术后比较 |
2.3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术前、术后比较 |
2.4 两组患者非特异性免疫术前、术后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异体血输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 自体血回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 川芎嗪在自体血回输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 吕林,陈永新,赵玉慧. 临床荟萃, 2005(22)
- [2]川芎嗪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 胡发明,胡红丁. 中医研究, 2004(03)
- [3]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J]. 周庆明,张明,吴媛彬.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0(01)
- [4]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D]. 吴登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2)
- [5]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研究[J]. 梁子钧. 蛇志, 2002(03)
- [6]针刺对宫内窘迫HIBD大鼠海马区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D]. 曾伟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7]川芎嗪对自体血回输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D]. 张子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