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降低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一、减征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常铭[1](2021)在《中国森林资源税的制度构想》文中指出资源税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绿色税收制度,其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被寄予厚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将资源税扩展到各种自然资源空间,森林被纳入计划之中。通过资源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和推动林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大。但当前森林资源税的研究却没有跟上步伐,税制设计和政策模拟尚为空白。本文旨在这一尚未深入研究领域进行些许探索。本文首先对森林资源税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将森林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限定为林木资源。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理论,论述建立森林资源税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项税收制度,森林资源税的设计应适合并符合我国的税费制度框架和市场发展状况,因此结合森林资源税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森林资源税的现实功能:木材源头保护、消费链传导效应和释放护林信号。接着通过梳理我国森林税费制度的发展历程后发现,尽管在制度和内容上有所探索,但整体并没有对林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着“立税清费”的原则,本文在借鉴森林税费制度和资源税已有的改革经验和成果后,对森林资源税进行税制设计。其次,结合美国、俄罗斯、日本三国在林业税制度建设中的经验,试图建立涵盖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税收征管、配套制度建设七个方面的详细税制设计方案。森林资源税按照现行资源税税制要素进行设计的同时,其设计框架也具有行业特色。具体的税制设计如下:⑴纳税人,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森林资源税纳税人。⑵征税对象,凡是用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木材均应纳入森林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在木材砍伐后的销售或移送环节缴纳森林资源税。⑶计征方式,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尚需扶持和方便征管,森林资源税应从价计征,按照一定比例对林木销售收入计征税款。⑷税率水平,森林资源税实施初期,可设置1(4)-10(4)的幅度税率。各省根据森林覆盖率和林业发展状况划分类别确定具体税率水平。待木材种类较为丰富,能实现国内木材自给自足之后也可考虑按照树种的珍稀程度设定税率。⑸税收优惠应当着力在鼓励林业长期经营和树种有效培育上。⑹森林资源税应在前期严征管,注重培养公众的林木保护意识,禁止盗伐等破坏林木的违法行为发生。⑺继续推进森林确权登记、森林管理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税的配套制度。为量化分析税收的传导效应,判断森林资源税的设计是否能实现公平和效率,本文运用投入产出价格联动模型对税率进行政策模拟。从模型模拟的效果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税征收之后对我国除了林业以外的部门价格和整体物价指数的影响较小。税收收入规模测算发现,税款总额占税收收入和资源税收入的比重也较低。总体而言,森林资源税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小。符合当前“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除此之外,利用软件对木材价格和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当木材价格大于759.18元/立方米后,木材产量将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在征收森林资源税后木材价格应大于759.18元/m3从而实现调节木材产量的目的。

贺娜妮[2](2019)在《资源税征税范围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资源税征税范围偏窄是学术界指出的资源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16年7月1日起,新一轮资源税改革拉开大幕,《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资源税改革作为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开来。改革进程中,资源税的扩围呈现出较强的势头,先是在河北省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并呈现出逐步将森林、草场、滩涂等其他自然资源纳入征收范围的大趋势,扩大征税范围将是深化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的突破性一步,对有效发挥资源税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多方面条件的约束,资源税的扩围改革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2017年11月公布的《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便可见一斑,《征求意见稿》对于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扩大的指向为,可以先组织开展水等资源改革试点,对于将森林和草原等资源纳入征税范围还需要具备更成熟的条件(1)。可见,资源税扩围改革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未来资源税征税范围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将对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展开研究论证,分析我国资源税制度的涵义和特点,梳理我国资源税制度的功能定位和立法定位,从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历史演变入手展开分析,总结归纳出资源税征税范围存在的缺憾,从资源税扩围的思路选择、法律设计、征税对象、税目设计、与其他资源相关税费的统筹协调以及完善资源税扩围相关配套改革六大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具体措施。第一部分是资源税的制度功能和立法定位。这一部分从阐述资源税的涵义与我国资源税的特征入手,对我国资源税的制度功能分资源税初设时期、分税制后、当前三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我国资源税制度功能和立法定位。第二部分是资源税征税范围确定的原则。从传统与现代的税收原则当中,选取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所应当遵循的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普遍征收原则四项原则展开论述,同时,对在确定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时,四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及把控度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是资源税征税范围的现状检视。对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的现状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分资源无偿开采阶段、资源税制度初设阶段、分税制阶段、新一轮资源税改革阶段、资源税改革加速实施阶段五个阶段论述了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变化原因及历程;第二部分,总结归纳了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五大方面的制度缺憾。第四部分是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制度优化。提出了资源税“相对扩围”的思路选择,从法律设计上为资源税扩围提供有力支撑,合理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进一步优化完善资源税子税目设计,注重资源税与其他资源相关税费的统筹协调以及完善资源税扩围相关配套改革六个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董玮[3](2017)在《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森林的生物机能为核心的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越来越表现出基础性、主体性和先导性。由于林业的基础是森林,其公益性、产业性和弱质性密不可分,经营、管理和外部性都伴随着较高的综合风险,尤其需要公共政策的协同发力和持续保障。当前,在“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新战略,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同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实施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发展以林业为支撑的林业生态经济正在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完善林业公共政策体系日益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渐成为学术研究和社会讨论的热点。在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林业公共政策,通过政策的实行完成对相关群体利益的调节,利用利益激励机制实现对森林生态建设的推动和林业经济增长的促进,进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林业公共政策作为经济激励方式,在体现生态保护经济性的同时又兼顾了经济发展的生态性,其实行有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本文以公共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为分析基础,从林业的两大特殊属性——公共品与外部性出发,从理论上阐释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并从实践上进行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与公共政策的效应测度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网站资料以及实际调研,本文对省级和农户层面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政策实施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评价并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林业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林业财政政策、林业产权政策和林业管制政策三大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3-2013年涵盖9个省份1497个样本农户的跟踪调研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我国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测算了各政策的贡献度。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双重分析结果提出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公共政策的优化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视经济系统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思想,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释义模型,认为经济的扩大化再生产不是无限的,必须受到能量传递不可逆转条件的制约。林业经济增长也并非无限,而必须有适度的规模,适度规模的约束条件即林业生态的承载力。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在一定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发展林业经济,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以及废弃物的吸收平衡,即达到稳态均衡。(2)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状况及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研究。通过宏观统计数据,认识我国林业生态发展总体状况以及区域生态发展差异状况,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描述了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特征化事实,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较大,森林生态功能较弱。基于公共品与外部性理论,指出了林业公共政策施行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对我国林业公共政策的演进以及当前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的梳理,结合对政策执行及需求等现实情况的调研,反映了林业公共政策的总体情况,并指出存在财政支出结构刚性、产权改革目标偏离、管制寻租及委托代理风险等问题。(3)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利用历年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林业发展统计数据和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从宏观、微观两方面以及规模、结构、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对我国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进行了测算。整体来看,南方林区及其他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综合状况较好,区域林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899和1.821,南方林区对区域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更高,其他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更多依赖对林业资源消耗。而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综合状况较差,其指数分别为0.908和0.871,尽管东北林区及西南林区林业资源丰富,但是对林业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存在效率损失。(4)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区段和类型划分。按照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数大小,将我国不同区域林区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优质区、良好区、成长区和落后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优质区主要包括贵州、广东等5个省份,均分布在南方林区,单位林业生态产生的经济效益在2倍以上,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林业生态良好区主要包括江西、辽宁等9个省份,单位林业生态所生产的经济效益处于1和2之间,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好。成长区包括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基本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尽管这两大国有林区林业资源特别丰富,但是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并未发挥森林资源的比较优势。林业生态经济落后区包括山东、江苏和甘肃3个省份,该区域省份在考察期间生态水平均呈现了下降趋势,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林业生态资源和环境。(5)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因素与差异分析。根据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分析案例省份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因素,并继而比较省份之间政策因素的差异,识别出重点政策因素,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不同地区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政治基础的差异,其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财政政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公共管护支出、林区补偿标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方面;产权政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林权证的规范化管理、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以及林权纠纷调处问题等方面;相较于林业财政政策和产权政策,各省份间的管制政策差异性较小,只是对于不同林区伐后森林郁闭度、林分蓄积量、采伐强度等的数值规定略有不同。(6)林业公共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测度。在定性分析找出政策因素的基础上,做更深一步的公共政策效应及贡献度定量分析,以遴选出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有突出作用的政策类别,为政策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效应。其中,对林业生态经济效应影响系数最高的三项分别是:产权政策中的林地流转政策、管制政策中的林木采伐指标是否易获得以及财政政策中的造林补贴政策。造林补贴主要针对生态林有较为显着的效果;而对于商品林,抚育补贴、集体林权改革、林木资源管制政策效果较为明显。(7)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对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林业生态发展,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大小依次是:产权政策35.53%,管制政策8.63%,财政政策8.21%。对于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大小依次是:产权政策5.14%,财政政策0.83%,管制政策0.16%。不同省区由于所处区位、资源、环境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各项林业公共政策在各地区的贡献度表现不同。综合来看,产权政策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贡献度较高,管制政策在湖南、福建、江西三省贡献度较高,财政政策在湖南、辽宁、福建三省贡献度较高。(8)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当地资源、经济、社会、体制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不同的发展模式与政策搭配存在效力的差异。从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要素利用角度,提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提高林地产出率、森林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林业资本产出率、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制度效率等。结合对生态经济和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演绎推理,明确公共政策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进而针对不同林区所处的不同区位、不同权属、不同林种等特征,设计差别化的林业公共政策组合方案,并辅以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多层次公共政策组合体系。

熊振兴,王克强,刘红梅[4](2017)在《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的中国资源税费框架改革》文中研究说明将资源税扩展到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是中国资源税改革的新内容,这要求通过保护资源的生态功能实现环境保护。资源税改革需要扩大征收范围和覆盖相关环节,进而提高整体税率,同时根据各种资源特征以及收税和收费特点,在清费立税原则下保留必要收费和新增资源税目。建议设立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资源税目,将耕地占用税变更为农地占用税,将城镇土地使用税扩展为建设用地使用税进而纳入农村建设用地并设立建设用地闲置税,对矿产资源在开采和销售环节分别从量和从价计征,同时推动废弃物资源排放管理费改税,形成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各种自然资源从开采、使用到排放各环节有效管理的资源税费体系,实现对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

何海莹[5](2017)在《我国林业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林业税收政策进行有益的改革,地方政府负责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税务的征收,而中央政府考虑到林业发展的外溢性,还要负责地区统筹协调发展,对集体林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中央政府财政对于国有林地和林木,考虑到林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支出责任较重,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方面起到必要的协助作用。我国的林业税收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变化,这说明国家重视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细致研究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国内外税收政策,借助实际案例分析林业税收政策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和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林业税收改革能够让林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绪论,介绍林业税收政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介绍我国的林业税收政策发展及变迁,列举我国林业税收政策发展的历程和现阶段政策;第三章介绍我国林业税收政策对全国林业、西部林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第四章介绍我国林业税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介绍西方国家的林业税收政策及经验借鉴;第六章提出我国林业税收政策改革建议;第七章结论,评价现行政策对林业是否有利,对企业或个人是否过重并提出林业税收政策要切实达到以下目标:适合林业行业生产的产业特点,降低林业企业的税负,实现林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苏明,杨良初,石英华,陈少强,梁强[6](2014)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我国林业财政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林业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提出近中期促进我国林业发展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提出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遵循有利于林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促进林业产业做大升级;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目标;中央与地方合理负担以及受益者合理承担等主要原则,进而提出应切实加大国家的林业资金投入,明确林业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完善补偿、补助标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林业基金制度,规范资金用途,推进林业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化营林机制的财税政策等具体对策建议。

张彦彦[7](2014)在《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进及资源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长仍未摆脱“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模式,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不高,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资源消耗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致使资源约束与现实需求间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调节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间关系的重要工具,资源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资源税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作用有限。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代际公平,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亟需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文章首先回顾资源税费理论,分别介绍了地租理论、供需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矿产资源耗竭理论,对矿产资源税费种类以及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历程进行介绍,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运行绩效;之后,根据资源税制运行绩效,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税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源税定位不明确,计税依据不合理;二是资源税征税范围偏窄,资源税率偏低;三是资源税费和其他税费存在重复征收现象;四是资源税收入分配与使用体制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资源税由从量改为从价是根本的改革方向;然后,分析新疆从价计征的改革成效,借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改革方案;最后,笔者认为资源税具体改革措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二是改革资源税计征方式;三是提高资源税负水平;四是规范资源税收入的分配与适用;五是合理界定矿业开发中的环境权利,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周纯[8](2013)在《论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对林业给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视,而我国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林业重任在肩。林业税费是针对木材、林材及其他衍生品征收的税费。林业资源税费制度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林业资源特有的税费制度,如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另一部分则包括林业在内的所有工业企业都适用的普通税制,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曾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林业资源税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林业资源税费制度体系呈现税费混杂、费重税轻、以费挤税的局面;林业税收绿色生态税的特点不明显;某些林业税收的计税方法不科学,税收优惠不完善;林业收费项目过于繁杂;林业收费管理和使用不规范。与我国的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相比,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资源税费制度更具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林业税费体系较为完善;林业税费制度的弹性因素多;鼓励林业生产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重税轻费等,为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应根据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吸收国外林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的林业资源税费制度进行完善:(1)绿化林业资源税费立法理念;(2)构建重税轻费的林业资源税费体系,包括重新构建林业税收体系和林业收费体系。(3)完善我国现行林业税收的税制要素,特别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进一步完善林业收费的相关规定。

李月梅[9](2012)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随着森林的不断减少,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森林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林业发展得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林业建设,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森林和植被相对贫乏、生态供给能力低等,因此,加强林业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今后财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其改革内容必然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林业财政政策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必须进行林业财政政策改革以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确立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问题。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财政等理论基础上,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置于公共财政这一宏观环境之下,通过对国外林业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林业税费政策及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林业财政政策框架体系。在财政投入政策研究中,提出要建立林业公共财政支持制度,包括建立以国家公共财政为主的长效投入机制及林业差别扶持制度,并针对我国目前政府林业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林业税费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税费改革方向是构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广义林业财经税收体系,并重点对森林生态税收制度进行了设计;在对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如何构建能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多元投入、长效投入、差别扶持、科技兴林、税费规范等林业财政政策取向。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体制下林业财政投入政策的研究,设计了财政滑动补贴模型与制度,这是本人基于林业扶持的公平与公正性的角度创新设计的,该思路比较符合林业工程和项目的特征。开展林业财政政策研究既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力图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为深化我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赵红超[10](2011)在《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于水、空气、森林资源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落实成为国家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水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等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基本前提,它们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众所周知,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以及全球变暖问题、森林遭到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等等,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缓解这一状况。政府作为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主力军,必须要利用财政政策手段,安排财政资金用于促进环境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对有利于环境资源进行再生产与保护工作的行为给予补贴等政策支持,相反也要对过度和无效率使用环境资源以致干扰环境资源再生产进行的行为收取一定的税费等,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本文以涉及环境资源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中的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同时也使其成为本文论题的理论基础部分,并且反映到环境资源保护的工作实践。其次,利用补贴、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进行环境资源保护是政府环境财政活动的主要方面,不断健全完善环境财政理论、切实加强环境财政建设,对于规范指导政府财政用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工作实践,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是对环境财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在分析借鉴国际社会的相关经验基础上,着力就我国在水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这三种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按照影响这些环境资源的生产或消费的结构分析视角分别进行了研究。整篇论文包含绪论部分共由六章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文献基础、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方面。第一章是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从属于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本章首先对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类别关系进行了述评,认为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除了包含传统的,即一般的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外,还包含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那么其关系具体是怎样的昵?本章于是在对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再生产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对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之财政与环境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的关系进行了逐个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决定、影响和制约的关系。第二章是环境财政的基本范畴及国际经验借鉴。健全完善环境财政相关理论,将补贴、税收(收费)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对于强化和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效果、维护和促进环境资源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本章首先对环境财政的内涵与特点、环境财政的政策工具及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其次,环境财政的相关理论必然会在财政用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巩固,于是本章又着重就国际上关于水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这三种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借鉴,用以指导我国的相关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第三章是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本章主要基于影响水资源生产和消费的财政政策之结构分析视角,首先对我国的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提出要系统地进行水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研究。在我国影响水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方面,本章首先就目前的水资源财政投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就政府补贴和水资源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探讨,收入措施上主要就水污染收费(污水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现状及其费改税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我国影响水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征收水资源费,本章于是着重就水资源费的征收现状及其费改税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我国空气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本章主要基于影响空气资源生产和消费的财政政策之结构分析视角,首先对我国的空气资源概况和空气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需要在空气资源财政投入政策上加强研究。所以,在我国影响空气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方面,本章对目前的空气资源财政投入政策现状及相关政策的完善进行了探讨,另外本部分还就我国在开征燃油税后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其完善措施以及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我国影响空气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方面,本章主要就二氧化硫排污收费的征收现状及其费改税问题、二氧化碳税的开征问题以及进行碳排放交易等政策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本章主要基于影响森林资源生产和消费的财政政策之结构分析视角,首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概况和森林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提出应在林业财政政策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需要对一些政策进行重新分析,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在我国影响森林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方面,本章主要就能够促进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等森林资源生产的林业补贴(主要包括林业补助费和林业贴息贷款)以及林业基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在我国影响森林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各种林业税费政策,我国目前的林业税收负担有所缓解,但是林业规费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清理,本文对此也进行了探讨。总的来看,本文在涉及环境资源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主要表现在:1.基于对环境资源再生产的进一步理解,针对传统财政理论中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研究限于财政与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至多还包括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研究,从而拓展了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研究范围,创新性地系统研究了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问题。目前,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角度来研究环境资源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再生产在结构上一般包括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与此相适应,环境资源再生产如无特别说明同样也包括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不同的环境资源,其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又分别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其再生产的结构特征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从人类的自身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周期这一标准来看,像野生动植物、森林以及水、空气等环境资源,其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都是明显的即是显着性的,在人类活动作用下二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而,这些环境资源的再生产在结构特征上具有一致性。但像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环境资源,其自然再生产不是明显的即是隐匿性的,不过其社会再生产是显着性的,这种显着性的社会再生产与隐匿性的自然再生产同样交织在一起,因而,这些环境资源的再生产在结构特征上具有差异性。对环境资源再生产的理解,本文还认为,不论是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还是人口再生产,都需要以一定的环境资源再生产为前提,且环境资源再生产在本源上可归之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但又区别于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成为继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之外的另一种社会再生产类型。因此,基于以上对环境资源再生产的进一步理解,我们注意到,在传统财政理论中关于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研究仅限于财政与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至多还包括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虽然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人们在财政与一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是正确而完整的,在财政与人口再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如今我们在分析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时,显然还必须把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问题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财政理论更加完善,避免不应有的财政政策失误。对于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从现有的资料看,目前仅限于对这一问题的提出,还未有对它进行展开分析,故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文认为,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研究隶属于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范围,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原理可以具体反映并应用到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上来,国家财政活动必然会参与到环境资源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中来,环境资源再生产反向也要影响整个财政分配活动的进行,进而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就表现为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各个具体环节的关系。总的来看,财政与环境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基于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关于环境财政的不同理解,探索性地提出了环境财政的新定义。作为政府财政用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实践指导,建立健全环境财政相关理论对于强化和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效果、维护和促进环境资源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什么是环境财政,有的将其看作是环境税收(收费),有的将其看作是税收、补贴等一系列财政政策工具,还有的将其看作是一种政府收支活动,其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值得肯定,但还不够。我们知道,政府财政活动除了组织收支活动以外,还包括调节控制、监督管理的活动等,政府在实施环境财政的过程中除了要利用财政政策工具组织收支活动以外,至少还要对其进行计划调节、评估监管等。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治理环境问题时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强调利用市场手段、发挥环境市场机制作用,如进行排污权交易等,而这些很明显并不局限于政府收支活动,其还涉及到政府财政的控制管理活动等,故它应是一种更具广泛意义上的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政府经济活动。因此,本文认为,所谓环境财政,也即环境资源财政,是政府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主体行为,参与环境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从而实现环境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最终促进环境资源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于对环境资源生产或消费环节的影响不同,对我国在水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三种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分别进行了梳理,就其进一步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应该讲,相关我国在水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三种环境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目前的研究已经比较多,在有些方面的进展还比较显着。鉴于此本文根据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基于影响这三种环境资源生产或消费的结构视角,一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整理,同时又在充分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就其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1)关于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人们的研究重点多是对水资源使用和造成水污染的行为征税(费)问题,而关于政府投入方面的财政政策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将它作为影响水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范畴,就我国水资源财政投入现状以及就财政补贴、水资源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当然,文中也对目前人们所关注的水污染费改税问题以及影响水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之水资源费改税问题进行了探讨。(2)关于我国空气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人们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对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征税(费)问题,但作为整个财政政策体系来讲,这种做法是不完善的,仍还应包括财政投入方面的政策研究。于是本文也将它作为影响空气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范畴进行了分析,并还就我国征收燃油税后仍待解决的问题、开征机动车环境税问题,以及影响空气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之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及费改税问题、开征二氧化碳税面临的问题、碳排放交易问题等进行了探讨。(3)关于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人们的研究重点多是对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得到长足发展,日臻成熟。但是本文认为,经过若干年的改革,比如像影响森林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之林业补贴、林业基金,以及影响森林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之林业税费等诸多林业财政政策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些政策进行重新分析,以适应新的形势需求。本文对这些政策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当前的形势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虽然本文对上述几个方面作了尝试性探索,但论文不足之处也比较突出。比如,我们知道,环境资源财政涉及的面比较广,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均可展开深入分析,独立成文,所以研究难免挂一漏万。而且即便笔者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的问题分析,但由于笔者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尤其是缺乏环境相关的知识背景,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还显得相当肤浅和笼统。另外,本文侧重于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还缺乏计量实证检验,这样也降低了一些问题的说服力。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作不断的改进、扩展与完善。

二、减征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征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森林资源税的制度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森林税费制度研究
        二、国内森林资源税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论文研究方法
        二、论文技术路线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森林资源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森林及资源税相关概念
        一、森林的概念
        二、森林税费概念
        三、森林资源税概念
    第二节 森林资源税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外部性和庇古税
        三、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
        四、森林资源税作用机理分析
    第三节 森林资源税的现实功能
        一、绿色功能助力木材源头保护
        二、绿色理念贯穿木材消费链
        三、释放保护森林的绿色信号
第三章 税费制度回顾和森林现状分析
    第一节 森林税费制度变迁
        一、筹集营林资金阶段(1950-1979)
        二、税费种类、征收标准双增加阶段(1980-1999)
        三、税费制度规范阶段(2000年至今)
    第二节 资源税发展历程
        一、资源税的建立与改革
        二、西藏木材资源税介绍
    第三节 森林及森林税费制度现状分析
        一、人工林面积居全球首位,森林覆盖率有待提升
        二、公益林保护持续推进,木材供给缺口较大
        三、以商品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四、森林基金对林木再生产的促进作用有限
第四章 美国、俄罗斯、日本森林税介绍
    第一节 美国森林税
    第二节 俄罗斯森林税
    第三节 日本林业税
    第四节 经验与启示
第五章 森林资源税设计
    第一节 森林资源税设计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森林资源税的职能定位
        二、森林资源税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第二节 森林资源税的设计方案
        一、纳税人的界定
        二、征税对象
        三、计征方式的确定
        四、征税方式和税率的设定
        五、税收优惠政策
        六、税收征管
        七、配套机制设计与完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税率政策模拟和税收收入测算
    第一节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税率政策模拟
        一、模型假设和投入产出表的设计
        二、构建投入产出价格联动模型
        三、模型税率设计
        四、森林资源税对物价影响的分析
    第二节 税收收入规模测算
    第三节 森林资源税的生态效果回归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资源税征税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
2 资源税的制度功能和立法定位
    2.1 资源税的涵义与特征阐释
        2.1.1 关于资源税的概念
        2.1.2 资源税的特征
    2.2 资源税的制度功能
    2.3 资源税的立法定位
        2.3.1 资源税的立法背景
        2.3.2 资源税的立法目的
3 资源税征税范围确定的原则
    3.1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原则
    3.2 税收效率原则
    3.3 税收法定原则
    3.4 普遍征收原则
4 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的现状检视
    4.1 资源税征税范围的演进
    4.2 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制度缺憾
5 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制度优化
    5.1 夯实扩围基础:资源税“相对扩围”的思路选择
    5.2 保障扩围前提:从法律设计上为资源税扩围提供有力支撑
    5.3 把控扩围步骤:逐步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5.4 优化扩围细节:进一步完善资源税子税目设计
    5.5 理顺扩围关系:注重资源税与其他资源相关税费的统筹协调
    5.6 营造外部环境:建立完善资源税扩围改革配套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林业生态经济
        二、林业公共政策
        三、政策贡献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林业属性特征与政府干预
        一、林业的公共品特性
        二、林业外部性的相关研究
        三、政府干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林业生态经济与公共政策相关研究
        一、林业生态经济演进、内涵和模式
        二、林业财政政策相关研究
        三、林业产权政策相关研究
        四、林业管制政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第三章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状况与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
    第一节 中国林业发展总体状况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特征化事实描述
        一、林地资源数量变动及趋势
        二、林地资源质量变化
        三、林木资源变动及趋势
        四、林木资源质量变化
    第三节 中国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及演进
        一、中国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
        二、中国林业公共政策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三、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的国际视角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
    第一节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林业生态经济规模情况
        二、林业生态经济结构情况
        三、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微观农户的考察
        四、基于林业经济分配情况进一步考察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测度:改进熵值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评价方法
        三、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效应
    第一节 公共政策因素的识别与区域差异
        一、公共政策因素的识别
        二、林业公共政策区域差异
    第二节 林业公共政策效应测度
        一、基本研究框架构建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三、林业公共政策效应测度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基于公共政策贡献度的进一步分析
        一、贡献度理论模型构建
        二、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测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公共政策建议
    第一节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一、林业公共政策的优化目标
        二、促进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局限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典型案例调研情况
    调研情况一:林业生态经济
    调研情况二:政策需求情况
附录 B:部分国际林业公共政策列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后记

(4)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的中国资源税费框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生态空间与资源税改革
2 中国资源税费制度现状
    2.1 现行资源税
    2.2 其他资源税费
3 中国资源税费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资源
    3.2 水资源
    3.3 森林资源
    3.4 矿产资源
4 中国资源税费框架改革
    4.1 土地资源税费改革
        4.1.1 土地取得环节
        4.1.2 土地保有环节
        4.1.3 土地流转环节
    4.2 水资源税
    4.3 森林资源税
    4.4 矿产资源税
5 配套措施

(5)我国林业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林业税收政策研究背景
    1.2 林业税收政策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林业税收政策综述
        1.3.1 国外林业税收政策综述
        1.3.2 国内林业税收政策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本文研究的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技术路线图
2 我国的林业税收政策发展及变迁
    2.1 林业税收发展的主要历程
        2.1.1 第一阶段
        2.1.2 第二阶段
        2.1.3 第三阶段
    2.2 我国现行的林业税收政策体系及优惠情况
        2.2.1 我国现行的林业税收政策体系
        2.2.2 我国现行林业税收优惠政策
3 我国林业税收政策对林业的影响
    3.1 我国林业税收的税负情况
    3.2 积极影响
    3.3 消极影响
    3.4 对西部林业的影响
4 我国林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林业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种类繁多
    4.2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定位出现偏差,税收过重
    4.3 我国林业税收征收环节多、使用不当
    4.4 我国林业税收执行随意性大、税收征收混乱、监管困难
    4.5 我国林业税收优惠的力度小,难以落地
5 西方国家的林业税收政策的经验借鉴
    5.1 发达国家的林业税收政策
        5.1.1 美国的林业税收政策
        5.1.2 日本的林业税收政策
        5.1.3 韩国的林业税收政策
    5.2 发展中国家的林业税收政策
        5.2.1 巴西的林业税收政策
        5.2.2 印度的林业税收政策
    5.3 国际经验借鉴
6 我国林业税收政策改革建议
    6.1 减少税收的种类,改革税种
    6.2 争取合理的林业税收水平
    6.3 简化税收征收手续、完善使用
    6.4 规范林业税收执行,加强征管
    6.5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林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林业财政政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林业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1.1.1 林业投入数量赶不上林业建设项目的扩张要求
        1.1.2 林业财政扶持资金总量增速与国家财政收入及GDP增长相去甚远
        1.1.3 林业建设成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1.2 林业财政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1.3 林业财政政策的补偿标准低, 标准不统一
    1.4 林业补贴政策碎片化, 补贴资金分散
    1.5 林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尚显不足
2 林业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发达国家林业财税政策
        2.1.1 美国
        2.1.2 日本
        2.1.3 韩国
    2.2 发展中国家林业财税政策
        2.2.1 巴西
        2.2.2 印度
    2.3 国外林业财税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2.3.1 财税政策在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2.3.2 财税政策因林业分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3.3 林业财税政策以财政补贴政策为主
        2.3.4 税收政策是林业财税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2.3.5 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林业发展中的财税责任
3 近中期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3.1 总体思路和原则
        3.1.1 有利于林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促进林业产业做大升级
        3.1.2 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 提升林业生态建设
        3.1.3 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目标
        3.1.4 中央与地方合理负担
        3.1.5 受益者合理承担
    3.2 具体政策建议
        3.2.1 切实加大国家的林业资金投入
        3.2.2 明确林业财政资金投入重点
        3.2.3 完善补偿、补助标准,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3.2.4 完善林业基金制度, 规范资金用途
        3.2.5 推进林业财政专项资金整合
        3.2.6 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化营林机制的财税政策

(7)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进及资源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资源税费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我国资源税费的理论基础
        1.3.1 地租理论
        1.3.2 供需理论
        1.3.3 外部性理论
        1.3.4 矿产资源耗竭理论
    1.4 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基本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概述
    2.1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种类概述
        2.1.1 资源税
        2.1.2 矿产资源补偿费
        2.1.3 矿区使用费
        2.1.4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2.1.5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2.1.6 石油特别收益金
    2.2 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历程
        2.2.1 1984 年我国第一代资源税制
        2.2.2 1994 年我国第二代资源税制
        2.2.3 2004 年至今的后续调整
    2.3 我国矿产资源税的运行分析
        2.3.1 历年资源税征收额的变化趋势分析
        2.3.2 历年资源税、全国税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情况分析
        2.3.3 资源税各税目所占资源税总收入比重对比分析
第三章 我国矿产资源税存在的问题研究
    3.1 资源税定位不明确,计税依据不合理
    3.2 资源税征税范围偏窄,资源税率偏低
    3.3 资源税与其他税费存在重复征收现象
    3.4 资源税收入分配与使用体制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
第四章 我国资源税“从价改革”分析——以新疆为例
    4.1 新疆资源税“从价改革”背景
    4.2 新疆资源税“从价改革”前后内容对比分析
    4.3 新疆资源税“从价改革”效用分析
    4.4 新疆资源税“从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4.1 确定计税价格方面不够合理
        4.4.2 综合减征率逐年递增存在隐患
        4.4.3 资源税收入分配不公
        4.4.4 从价计征存在局限性
第五章 其他国家资源税制的经验分析与借鉴
    5.1 国外资源税制的综合分析
        5.1.1 国外资源税制的共性分析
        5.1.2 国外资源税制的框架分析
    5.2 典型国家资源税制分析
        5.2.1 美国资源税制分析
        5.2.2 俄罗斯资源税制分析
        5.2.3 澳大利亚资源税制分析
    5.3 典型国家资源税制对我国的启示
        5.3.1 资源税功能定位的启示
        5.3.2 资源税征税范围的启示
        5.3.3 资源税计税依据的启示
        5.3.4 资源税税率的启示
        5.3.5 资源税税权划分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矿产资源税的改革措施
    6.1 我国资源税改革的两种观点分析
        6.1.1 废止资源税的观点分析
        6.1.2 保留资源税并适时改革的观点分析
    6.2 矿产资源税的改革措施
        6.2.1 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6.2.2 改革资源税计征方式
        6.2.3 提高资源税负水平
        6.2.4 规范资源税收入的分配与使用
        6.2.5 合理界定矿业开发中的环境权利,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8)论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林业税费制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林业税费的界定
        一、林业税收和林业收费的概念
        二、林业税费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节 对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进行完善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学理论
        二、经济学理论
        三、法学理论
第二章 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林业资源税费的改革历程
    第二节 我国现行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现状
        一、现行的主要林业税收
        二、现行的林业收费
    第三节 我国现行林业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税费混杂、费重税轻、以费挤税
        二、林业税收绿色生态税的特点不明显
        三、林业税收计税方法不科学
        四、林业税收优惠不完善
        五、林业收费管理和使用不规范
第三章 国外林业资源税费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林业资源税费制度
        一、美国的林业税制
        二、日本的林业税制
        三、法国的林业税费制度
        四、俄罗斯的林业税制
    第二节 国外林业税费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林业税费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国外林业税费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绿化林业资源税费立法理念
    第二节 构建重税轻费的林业资源税费制度体系
        一、林业税收
        二、林业收费
        三、林业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节 完善现行的林业税收税制要素和林业收费规定
        一、增值税税制要素的完善
        二、企业所得税税制要素的完善
        三、取消关于育林基金的规定
        四、完善森林植被恢复费的计征依据
        五、规范其他林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现实意义
        1.1.4 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公共财政体制的关系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2.1.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4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5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2.2 公共物品理论
    2.3 外部性理论
    2.4 公共财政理论
        2.4.1 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性
        2.4.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2.4.3 公共财政在我国的实践
    2.5 税费理论
        2.5.1 公共财政体系下的税费理论
        2.5.2 税费理论在林业产业中的运用
    2.6 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理论分析
        2.6.1 市场机制在林业资源配置领域的失效
        2.6.2 市场机制在林业经济稳定领域的失效
        2.6.3 市场机制在林业收入分配领域的失效
    2.7 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现实必然性
        2.7.1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
        2.7.2 林业属于短缺经济行业
        2.7.3 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2.8 公共财政支持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8.1 公共财政对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影响
        2.8.2 公共财政对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2.8.3 公共财政对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影响
    2.9 公共财政体制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10 林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2.10.1 林业与公共财政收入关系的基本内容
        2.10.2 林业与公共财政支出关系的基本内容
    2.11 本章小结
3 国外林业财政政策研究
    3.1 国外林业财政政策简介
        3.1.1 美国的林业财政政策
        3.1.2 德国的林业财政政策
        3.1.3 芬兰的林业财政政策
        3.1.4 瑞典的林业财政政策
        3.1.5 荷兰的林业财政政策
        3.1.6 日本的林业财政政策
    3.2 国外林业财政政策的特点
        3.2.1 发达国家林业财政政策的特点
        3.2.2 发展中国家林业财政政策的特点
    3.3 国外林业财政政策的共性分析
        3.3.1 各国的林业财政政策都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长远战略目标
        3.3.2 为实现林业经营目标,各国都采用了财政扶持手段
        3.3.3 多渠道、多形式投资林业
        3.3.4 实行多种形式的林业税收优惠政策
    3.4 启示与借鉴
        3.4.1 将林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3.4.2 实行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林业税费制度
        3.4.3 对林业落后地区加强转移支付
        3.4.4 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3.4.5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的财政框架
        3.4.6 政府补贴是推动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政府林业财政投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1 我国政府林业财政投入政策的历史回顾
        4.1.1 1949年至1978年的林业财政投入政策
        4.1.2 1978至1992年的林业财政投入政策
        4.1.3 1992年以来的林业财政投入政策
    4.2 我国政府林业财政投入基本情况
        4.2.1 我国政府林业投入的渠道
        4.2.2 不同时期政府林业投入总规模情况
        4.2.3 不同时期政府对重点工程的投资情况
        4.2.4 不同时期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4.2.5 不同时期政府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4.2.6 不同时期政府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
        4.2.7 不同时期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情况
        4.2.8 1998年以来政府对林业投资的新变化
    4.3 政府投资对林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3.1 政府投资改善了我国林业基础薄弱的状况
        4.3.2 政府投资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3.3 政府投资支撑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4.3.4 政府投资增强了林业事业发展能力
        4.3.5 政府投资使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4.3.6 政府投资改变了林业生产方式,有利支持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4.3.7 政府投资增加了林农收入,提高了林区生活环境和质量
    4.4 我国当前政府林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4.4.1 林业投资力度不足
        4.4.2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林业投资领域存在不协调问题
        4.4.3 投资结构畸形,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
        4.4.4 林业投资主体单一,渠道狭窄
        4.4.5 政府投资对林业的扶持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4.4.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规模小
    4.5 本章小结
5 公共财政体制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
    5.1 建立公共财政对林业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5.1.1 确定林业财政投入目标
        5.1.2 确定林业财政投入原则
        5.1.3 确定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的保障范围与重点
        5.1.4 确定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资方式
        5.1.5 确定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的级次
        5.1.6 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保障的规划布局
    5.2 林业投入差别制度设计
        5.2.1 建立林业投入差别制度的必要性
        5.2.2 林业工程和项目效益评价及制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5.2.3 林业差别投入模型和制度设计
    5.3 改进和加强政府林业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5.3.1 加大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资力度
        5.3.2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林业投资关系
        5.3.3 调整林业投资结构
        5.3.4 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落实信贷扶持林业的政策
        5.3.5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资金
        5.3.6 拓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5.3.7 完善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措施,实现社会公平
        5.3.8 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公共财政体制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费政策
    6.1 林业税费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
    6.2 我国林业税费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6.2.1 我国林业税费制度历史变迁
        6.2.2 我国现行的林业税费政策
        6.2.3 我国现行林业税费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6.3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费制度改革
        6.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费制度的改革目标
        6.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费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
        6.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6.4 森林生态税税收制度的设计
        6.4.1 森林生态税基本理论
        6.4.2. 森林生态税制的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公共财政体制下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
    7.1 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
        7.1.1 林业财政政策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政策体系
        7.1.2 应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林业领域的宏观调控能力
        7.1.3 坚持林业多功能性是林业财政政策的主导目标
        7.1.4 必须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
    7.2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构建
        7.2.1 财政政策体系
        7.2.2 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
    7.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
        7.3.1 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促进林业投入多元化的财政政策体系
        7.3.2 构建公共财政对林业长效投入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
        7.3.3 构建差别扶持,促进和谐林业建设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
        7.3.4 构建科技兴林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
        7.3.5 构建变费为税,促进税费制度规范化的林业税费政策体系
    7.4 林业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7.4.1 林业财政政策体系内各项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7.4.2 林业财政政策和其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林业观光旅游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件2 各效益指标计算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10)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于水、空气、森林资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文献基础
    0.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0.2.1 研究思路
        0.2.2 研究方法
    0.3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
    0.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0.4.1 论文可能的创新
        0.4.2 论文的不足
1. 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关系研究
    1.1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类别关系述评
        1.1.1 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
        1.1.2 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
        1.1.3 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环境资源再生产
    1.2 对环境资源再生产的认识
        1.2.1 环境资源的界定
        1.2.2 环境资源再生产的概念
        1.2.3 环境资源再生产的环节
        1.2.4 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当代意义
    1.3 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分析
        1.3.1 财政分配与环境资源生产的关系
        1.3.2 财政分配与环境资源交换的关系
        1.3.3 财政分配与环境资源消费的关系
2. 环境财政的基本范畴及国际经验借鉴
    2.1 环境财政的内涵与特点
        2.1.1 环境财政的内涵
        2.1.2 环境财政的特点
    2.2 环境财政的政策工具及政策效果
        2.2.1 环境财政的政策工具
        2.2.2 环境财政的政策效果
    2.3 财政与环境资源:国际经验借鉴
        2.3.1 国际上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
        2.3.2 国际上空气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
        2.3.3 国际上森林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
3.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
    3.1 我国水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
        3.1.1 我国水资源概况
        3.1.2 我国水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研究的文献基础
    3.2 我国影响水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
        3.2.1 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3.2.2 政府补贴的实施建议
        3.2.3 完善水资源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制度
        3.2.4 水污染收费
    3.3 我国影响水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之水资源费
        3.3.1 水资源费的内涵辨析
        3.3.2 我国水资源费的现状分析
        3.3.3 我国水资源费的改革与完善
4. 我国空气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
    4.1 我国空气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
        4.1.1 我国空气资源概况
        4.1.2 我国空气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研究的文献基础
    4.2 我国影响空气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
        4.2.1 财政投入政策的现状与完善
        4.2.2 燃油税
        4.2.3 机动车环境税
    4.3 我国影响空气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
        4.3.1 二氧化硫排污收费
        4.3.2 二氧化碳税
        4.3.3 碳排放交易
5.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
    5.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的研究进展
        5.1.1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5.1.2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财政政策研究的文献基础
    5.2 我国影响森林资源生产的财政政策
        5.2.1 林业补助费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5.2.2 林业贴启、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5.2.3 林业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5.3 我国影响森林资源消费的财政政策之林业税费
        5.3.1 林业税收的具体分类
        5.3.2 林业规费的具体分类
        5.3.3 我国林业税费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减征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森林资源税的制度构想[D]. 常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2]资源税征税范围研究[D]. 贺娜妮. 重庆大学, 2019(01)
  • [3]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D]. 董玮. 安徽大学, 2017(12)
  • [4]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的中国资源税费框架改革[J]. 熊振兴,王克强,刘红梅. 资源科学, 2017(05)
  • [5]我国林业税政策研究[D]. 何海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6]我国林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 苏明,杨良初,石英华,陈少强,梁强. 林业经济, 2014(08)
  • [7]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演进及资源税改革研究[D]. 张彦彦.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09)
  • [8]论我国林业资源税费制度的完善[D]. 周纯.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9]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D]. 李月梅.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5)
  • [10]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于水、空气、森林资源的视角[D]. 赵红超.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降低木材税费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