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交通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1](2021)在《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而会计准则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准则制定部门也在不断的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1993年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政府补助的会计指引,但在1993年开始增设了“补贴收入”和“应收补贴款”项目来反映企业应收或已收来自政府的补贴款,但大多数行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在损益表中列示“政府补助”的规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政府补助的企业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3号)(以下简称“旧准则”),旧准则在实务中经历了十余年的运用和检验,实务界反映准则依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如会计科目与政府补助实质不协同、未完全区分政府补助与收入、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不合理、与国际会计会计准则趋同性差等不足。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围绕旧准则的不足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17年5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新准则”),准则的变化又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怎样的影响?新准则是否依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近些年来,国家将新能源汽车行业视为战略性产业,政府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高额的补助资金,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获得高额补助的新兴产业。本文以安凯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阐述了本文采用的相关理论和我国政府补助相关会计准则的演变历程及2017年新准则主要修订的内容,其次,介绍我国上市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总体情况,并根据获得政府补助的原因和用途对上市企业2014-2019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事项进行分类整理,进而探讨获得不同类别的政府补助在会计处理时受准则变化的影响;最后,从新准则较旧准则发生变化的三个方面去分析会计处理的变化对报表项目的影响,进而去分析报表项目的变化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新准则主要对政府补助事项中获得的政府补助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服务而获得的“对价收入”进行了区分,对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引入了“净额法”进行会计处理,明确了企业获得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方式。研究发现: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服务而获得的补贴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进行会计处理提高了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并且还提高了企业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指标值;新准则下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值,降低了企业风险水平的指标值;采用“净额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匹配度。但新准则未明确“净额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此外,不同企业对政府补助的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统一,降低了企业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宛晴[3](2021)在《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直观反映企业现阶段真实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还有助于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计信息因此也成为各类市场交易主体评判企业内在价值、制定相应交易方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成为企业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加以扭曲操纵的对象。考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途径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亘古不变的核心话题。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大生产与劳动分工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产的组织形式。单一企业难以覆盖生产的全部流程,由各个专业化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体系成为社会生产的实现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体系的稳定与效率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更关系到其长期竞争优势。上述趋势强化了大客户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同进共退、休戚与共的关系。为维护生产秩序与提升供应链体系效率,大客户亟需掌握企业真实经营与财务状况,制定预期供应链投资决策,监督与遏制企业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诸多管理实践表明大客户具备强烈动机监督企业提升其会计信息质量。然而现有大客户特征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的结论却莫衷一是,部分研究发现大客户对于会计信息的依赖反而会激发企业的信息操纵倾向,即大客户的监督并非总是有效。究其原因,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客户数目、销售收入占比等客户个体经济规模特征,将大客户的监督能力简单归因于其在企业市场份额或预期收入实现过程中的重大地位,难以考察监督成本的潜在影响。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全新视角。大量研究发现地理距离是影响经济主体监督成本与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立足于大客户的地理空间区位特征,使用地理邻近性刻画大客户的监督成本并且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客户特征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中的争议。鉴于此,本文首先使用规范分析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构建“地理邻近性-监督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逻辑。随后以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按照如下步骤实证检验大客户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一,本文对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基本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在详尽阐述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获取与构建过程之后,本文报告了大客户集中程度与大客户与企业间地理距离的分布特点,用以明确使用地理邻近性衡量大客户监督成本的现实基础。第二,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操控性应计项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绝对值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建立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更容易陷入经营危机或是产生财务错报时,大客户的会计信息可靠性需求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第三,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盈余反应系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较为成熟、发展前景较为明确时,大客户的会计信息相关性需求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第四,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改进后Basu模型所计算出的Cscore指数衡量会计信息稳健性,建立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稳健性。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属于耐用品行业或专有资产投资水平较高时,大客户对企业的负面消息更为敏感,其会计信息稳健性需求也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理论贡献方面,本文不仅为客户特征相关研究提供了来自地理空间区位层面的观察视角与度量指标,从产品市场行为主体出发完善会计信息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同时将大客户纳入地理邻近性研究主体范围中,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在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范畴。指导实践方面,本文同样具备积极意义。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大客户地理空间区位特征,利用距离企业较近的大客户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决策效率;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应当基于自身供应链地理区位特征,合理利用自身谈判优势监督与改善供应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对于监管者而言,应当基于企业大客户地理区位特征设置针对性的监管策略,改善市场信息环境。
刘伊茗[4](2020)在《CAS 14在电信企业的应用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文中认为收入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能力与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面对收入的确认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新的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发布了联合收入准则,改革收入确认标准以解决原准则中所存在的问题,随即财政部颁布新版收入准则,逐步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电信行业原本的收入准则在应用过程中有什么缺陷存在?应用新收入准则后电信企业收入确认、列报与披露有何改变?这些变化会对企业及电信业产生什么影响?所带来的影响是否存在新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为企业将如何应对提出建议。梳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都发表了关于原收入确认的缺陷、基于合同确认收入的理论研究,也对收入准则应如何改进提出个人见解。有的学者已从特定行业入手对新收入准则的影响进行分析,但尚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新收入准则应用及影响研究,并且利用施行新收入准则的年报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其影响的文献也较为匮乏。本文通过对电信行业现行收入准则及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探究新收入准则的“五步法”模型在电信业的应用与落实;以中国联通作为案例,对2017-201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实施旧收入准则所存在的问题,及收入确认与计量、列报与披露上的变化;判断财务数值的变化对具体业务、收入结构、财务指标、内部控制、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理论依据和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判断对新收入准则的修改是否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及会产生的新问题;梳理创新路径,并对电信企业实施新收入准则的应用和影响提出应对建议。通过研究得知,新收入准则的应用使电信企业的收入确认时点、分摊方式更加明确,将有效解决捆绑销售、奖励积分等混合销售业务中,各个企业会计处理不同导致的可比性降低的问题。按照公允价值比例将交易价格进行分摊的要求,能够使合同中各业务的收入成本更加配比,较为准确地体现各业务收入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实质。同时,完整、详细的会计信息披露使财报使用者能够做出更有效的经济决策。但实施准则所支出的合规成本较大、涉及较多主观性的会计估计与判断、未来财务数据及现金流等数据难以预测、公允价值判断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肖弋迪[5](2020)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暴露了当前金融工具分类随意性较大、金融资产减值计提不及时、不足额以及套期会计准则规定与企业风险管理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人们日益重视对金融工具准则的修改,以期制定出更高质量的、统一的金融工具准则。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金融工具准则,并于2017年发布“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要求,新金融工具准则从2018年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绝大多数属于金融资产,因此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深刻而广泛。故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研究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历史,辨析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的具体差异,围绕新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变化展开研究,并概述了实行新准则给银行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随后介绍了28家上市银行实施新准则后的概况,将重点聚焦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财务报告方面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是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归纳了两家银行对新准则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施行新准则后的最新财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对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深入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的动因,印证笔者的一些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进而为我国银行业应如何更好地施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建议。
张梦凡[6](2020)在《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确认计量及财报质量的影响 ——基于中国联通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财政部于2018年1月1日起对国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或“新准则”),实施该准则不仅为了保持与国际准则财务报告全面持续趋同,而且为了加强规范企业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目前由于新收入准则对在国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实施不久,新准则对报表影响为目前热度话题,但是完整成熟的理论实务研究较少;同时新收入准则的出台,对各行业都有巨大的影响,以中国联通(600050)为代表的电信行业为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且新收入准则是以原则为导向,没有对具体的会计实务设定标准,因此,合理地应用新收入准则是当前电信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电信企业收入确认、计量具有怎样的影响?对财务报表质量具有怎样的影响?新收入准则下如何提高电信行业财报质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研究思路为:第一,新准则下电信行业及中国联通在捆绑销售、积分奖励、社会渠道三大业务中收入如何确认计量;第二,新收入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产生何种影响;第三,新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如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第四,新收入准则对内控系统提出的要求,包括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以此探讨新收入准则对中国联通及电信行业财报质量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是:(1)确认计量方面,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捆绑销售、积分奖励、社会渠道业务的收入确认计量产生影响;(2)财务状况方面,新收入准则下中国联通的资产、负债规模增加,收入结构发生变动但利润影响较小;偿债能力提升,营运、盈利、成长能力有所下降;(3)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可靠性、可比性提升,相关性变化不明显,总体财报质量有所改善。(4)新收入准则对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质量。本文特色在于已有研究仅针对根据新旧收入准则差异,理论层面上分析对电信企业收入会计处理的影响,实务分析较少,层次较单一。本文以企业收入确认计量为基础,还分析了新准则对电信企业的三大业务实务处理、财务指标状况评价、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内控系统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出新收入准则对确认计量及财报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企业和行业角度给予其他电信企业相应的启示,对新收入准则在其他电信企业的具体落地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译丹[7](2020)在《IFRS17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保险市场呈现地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等亚太新兴市场发展动力强、增速快。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超过德、法、英、日,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位,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大国。现行的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IFRS4允许各国沿用本国之前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得各国保险企业的财务经营数据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国际保险市场发展与国际经济活动开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7年颁布了第17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保险合同会计处理方式与列报进行了规范与统一。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利于真实公允地反映保险合同所创造的价值,增强了保险收入、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等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已从要求高速增长转为要求高质量发展,为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实现由保险大国蜕变为保险强国,我国保险合同会计准则也应顺势不断完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完善过程,通过比较新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IFRS17与我国现行保险合同会计体系在保险合同初始确认,会计计量和财务报告列报与披露上的区别,并指出我国现行保险合同会计体系存在的不足和新国际准则的积极意义,以率先披露利润来源信息的中国平安为例,将其寿险公司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研究发现IFRS17的实施预期将会对案例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保险混合合同的拆分与收入的确认,保单获取成本的摊销以及财务报告的列报与披露产生影响。通过对平安寿险目前经营管理方面的举措进行研究,结合对分公司的财务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在保理产品保障与投资成分的结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系统与流程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影响。最后在平安寿险现阶段已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应对新准则的实施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也为我国保险行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开展应对新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实施的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白嘉乐[8](2020)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由于舞弊事件的频繁爆发,越来越多的市场投资者对审计质量提出了质疑,审计期望差距加大,秉持我国审计准则进一步趋同于国际准则的目标,同时为了增加审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201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其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因为此项披露的增加将部分审计过程信息展现在了投资者面前,为其决策提供了更多维的角度,增强了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准则中要求我国A+H股上市公司从2017年1月1日起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所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学者大多将2017年首次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国内A股资本市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存在问题,目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基于预期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探究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以判断其是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且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行业进行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描述统计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基于决策有用观,对披露信息的充分性、相关性、可理解性以及差异性四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进而发现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问题分析并归纳出原因,从而为完善我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区别与以往的实证研究,选取房地产行业为案例对象,结合行业特征和行业背景,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点之二是以两年数据为基础,研究信息披露是否带来持续性增值信息。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由于准则及规范强调个性化披露,但注册会计师对准则理解不透彻,且相关监管机构质量监督不完善,导致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出现“模式化”现象,从而并不能给预期信息使用者带来持续增量的有效信息,建议从细化准则指导、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加强审计报告披露质量监管三方面进行完善。
苏娟[9](2020)在《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 ——基于上药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多样的业务类型的出现,使得现行的收入准则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于是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新收入准则应运而生,新收入准则颁布后,很多企业都受到一定影响。医药流通行业性质特殊,涉及民生,同时业务也较为广泛,包括制药、医药批发和医药零售等业务,也是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国内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还未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所以对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的研究是有待深入的。本文通过常用的案例研究法,旨在通过对上海医药集团的案例分析,反映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案例的影响,提出同行业企业应当注意或可借鉴的地方,以及对企业来说可以提前应对的措施。主要从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对上药集团在收入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和经营管理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针对在财务报表方面的影响具体为对报表项目、财务指标以及列报披露的影响;针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具体分为短期绩效、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新收入准则对上药集团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有:(1)新收入准则执行后,可以使医药流通行业在收入确认时点更加明确与准确,在计量上出现了可以采用净额法的可能,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更加准确的反映实际收入水平;(2)新收入准则下,医药流通行业在资产负债的确认上更加细致,但也存在披露不够充分的问题;(3)实施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行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适用要求。本文研究的特点与现实意义是结合具体案例,与着重分析新旧准则区别的理论性研究不同,既丰富了理论研究,同时也从多个角度对案例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以为其他同行业公司在实施新准则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意义,同时提出的应对措施,也可以提高其他公司的信息披露的质量,增强横向可比性。
孔雪婷[10](2020)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保险上市公司的影响 ——基于中国平安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2017年3月我国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同时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自2018年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在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其中原准则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的变动最为显着,而保险行业持有高比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此成为受此次准则修订影响最大的金融细分行业。截止目前,仅有中国平安一家A+H股上市公司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在内的其余四家均选择暂缓执行,为探究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究竟会对保险上市公司产生何种冲击,为何众多保险上市公司推迟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本文以唯一执行新准则的中国平安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初步检验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反应和投资者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变更日和准则实施后中国平安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和计量以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从金融资产重分类和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等角度分析新准则造成的公司经营业绩波动;其次,结合我国偿二代的要求,研究新准则实施给公司偿付能力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平安在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后投资组合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为应对新准则的影响所进行的投资策略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尽管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金融监管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会计政策变更的确给保险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带来了公司经营业绩、偿付能力和投资效果的明显负面波动,正是众多保险上市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意愿不高的原因所在,加上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且实施成本较高,众多上市公司选择暂缓执行新准则。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准则实施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目前,鲜有文献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保险上市公司的影响,本文是对金融工具准则研究的有益补充。其次,本文从经营业绩、偿付能力和投资策略多维度分析执行新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重新审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为其进行理性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管理和投资策略,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即将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保险上市公司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平稳落地。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交通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交通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政府补助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
1.3.2 政府补助准则修订后的会计反映 |
1.3.3 国内外政府补助准则的比较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贡献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政府补助 |
2.1.2 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修订 |
2.1.3 新能源汽车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价值相关性理论 |
2.2.2 博弈理论 |
3 政府补助的总体情况与会计处理 |
3.1 政府补助的动因 |
3.2 政府补助的总体现状 |
3.2.1 政府补助的覆盖情况 |
3.2.2 政府补助的持续性 |
3.2.3 政府补助的差异性 |
3.3 政府补助分类及会计处理 |
3.3.1 政府补助的分类 |
3.3.2 新准则下不同类型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变化 |
4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现状分析 |
4.1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述 |
4.2 新能源汽车行业补助的现状分析 |
4.2.1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政策 |
4.2.2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类型 |
4.2.3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具体情况 |
5 新“政府补助”准则在安凯汽车的应用分析 |
5.1 安凯汽车公司背景介绍 |
5.1.1 基本情况及主要业务 |
5.1.2 政府补助规模 |
5.1.3 政府补助的主要类别 |
5.2 新“政府补助”准则对安凯汽车会计处理的影响 |
5.2.1 补助范围的界定提高了营业收入的真实性 |
5.2.2 财政贴息的处理增加了利息费用的准确性 |
5.2.3 引入净额法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匹配度 |
5.3 新“政府补助”准则的应用可能引发的持续影响 |
5.3.1 灵活的会计政策降低信息可比性 |
5.3.2 非经常性损益的划分增加人为调节空间 |
5.3.3 新能源汽车政府补助政策变动影响收入的稳定性 |
6 新“政府补助”准则实施的相关建议 |
6.1 基于我国新“政府补助”准则的修订建议 |
6.1.1 细化准则会计计量和处理方法 |
6.1.2 完善政府补助披露机制 |
6.1.3 加大对净额法的推广应用 |
6.2 基于企业内部合理应对新准则的相关建议 |
6.2.1 合理详细披露政府补助相关项目 |
6.2.2 尽快推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建设 |
6.2.3 及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商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制度环境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 |
1.3.2 会计信息质量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创新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文献回顾 |
2.1 客户特征相关研究 |
2.1.1 客户特征与企业业绩 |
2.1.2 客户特征与市场反应 |
2.1.3 客户特征与企业决策 |
2.2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 |
2.2.1 宏观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
2.2.2 微观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
2.3 地理邻近性相关研究 |
2.3.1 直接利益相关群体地理邻近性 |
2.3.2 间接利益相关群体地理邻近性 |
2.4 现有研究述评 |
3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机理分析 |
3.1 理论基础 |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1.2 公司治理理论 |
3.1.3 交易成本理论 |
3.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3.2 大客户监督效应 |
3.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
3.4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逻辑 |
3.5 实证方案 |
4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基本情况分析 |
4.1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数据获取 |
4.2 大客户经济规模分布 |
4.3 大客户地理空间分布 |
5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
5.1 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 |
5.2.2 变量定义 |
5.2.3 模型设计 |
5.3 实证结果 |
5.3.1 描述性分析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单变量分析 |
5.3.4 回归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替换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 |
5.4.2 替换盈余管理指标 |
5.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
5.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
5.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
5.4.6 内生性检验 |
5.5 作用机制分析 |
5.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
5.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
5.6 拓展性分析 |
5.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
5.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
5.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
5.7 小结 |
6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
6.1 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 |
6.2.2 变量定义 |
6.2.3 模型设计 |
6.3 实证结果 |
6.3.1 描述性分析 |
6.3.2 回归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6.4.1 替换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 |
6.4.2 替换检验模型 |
6.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
6.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
6.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
6.4.6 内生性检验 |
6.5 作用机制分析 |
6.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
6.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
6.6 拓展性分析 |
6.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
6.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
6.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
6.7 小结 |
7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稳健性 |
7.1 研究假设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 |
7.2.2 变量定义 |
7.2.3 模型设计 |
7.3 实证结果 |
7.3.1 描述性分析 |
7.3.2 相关性分析 |
7.3.3 单变量分析 |
7.3.4 回归分析 |
7.4 稳健性检验 |
7.4.1 替换大客户地理临近性指标 |
7.4.2 替换检验模型 |
7.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
7.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
7.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
7.4.6 内生性检验 |
7.5 作用机制分析 |
7.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
7.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
7.6 拓展性分析 |
7.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
7.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
7.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
7.7 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CAS 14在电信企业的应用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选题背景 |
(2)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预期创新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5 分析框架和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与制度演变 |
2.1 文献回顾 |
2.1.1 关于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文献回顾 |
2.1.2 关于收入准则相关理论的文献回顾 |
2.1.3 关于电信行业收入确认的文献回顾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制度演变 |
2.2.1 收入准则的演变历程 |
2.2.2 新旧收入准则的差异比较 |
3 电信行业的经营情况 |
4 中国联通案例介绍 |
4.1 中国联通公司简介 |
4.1.1 中国联通的经营情况 |
4.1.2 中国联通的公司战略 |
4.2 中国联通业务类型及收入确认方法 |
4.2.1 一般销售业务 |
4.2.2 捆绑销售业务 |
4.2.3 奖励积分业务 |
4.2.4 社会渠道酬金业务 |
4.3 中国联通旧收入确认存在的缺陷 |
4.3.1 混合销售中的业务无法单独计量 |
4.3.2 多重交易安排的处理方法不同 |
4.3.3 未规定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 |
4.3.4 社会渠道佣金业务收入费用不配比 |
5 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中国联通的影响分析 |
5.1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
5.1.1 对捆绑销售业务的影响 |
5.1.2 对奖励积分业务的影响 |
5.1.3 对社会渠道酬金业务的影响 |
5.2 对会计列报的影响分析 |
5.3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5.4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
5.5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
5.5.1 对合同管理的影响 |
5.5.2 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5.5.3 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
6 中国联通实施新收入准则后的应对 |
6.1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 |
6.2 充分披露有关业务及财务信息 |
6.3 加强与合同管理部门的协作 |
6.4 完善内部信息控制系统及管理体系 |
6.5 优化企业传统业务的资源配置 |
7 研究结论与前景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创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2 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及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进历程 |
2.1.1 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 |
2.1.2 国内金融工具准则的演进历程 |
2.2 文献综述 |
2.2.1 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计量对银行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2 预期损失模型对银行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3 文献评述 |
3 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概述 |
3.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 |
3.1.1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完善背景 |
3.1.2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
3.1.3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修订的目的 |
3.2 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概述 |
3.2.1 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影响 |
3.2.2 对商业银行的外部影响 |
4 实施金融工具准则对银行财务方面的影响 |
4.1 我国商业银行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 |
4.2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
4.3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股东权益的影响 |
4.4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 |
5 案例概况与研究设计 |
5.1 案例概况 |
5.1.1 案例简介 |
5.1.2 营业收入概况 |
5.1.3 金融资产概况 |
5.2 选择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作为目标案例的原因 |
5.3 案例分析整体框架 |
6 案例分析与讨论 |
6.1 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情况 |
6.1.1 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计量的实施情况 |
6.1.2 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情况 |
6.2 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
6.2.1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
6.2.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 |
6.2.3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6.2.4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6.3 中国农业银行与招商银行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影响对比分析 |
7 总结及建议 |
7.1 总结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确认计量及财报质量的影响 ——基于中国联通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创新 |
1.3.2 本文不足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文献述评 |
3 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的影响 |
3.1 电信行业收入概况 |
3.2 新收入准则主要内容及修订理念 |
3.2.1 新收入准则主要内容 |
3.2.2 新收入准则修订理念 |
3.3 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三大业务收入的确认计量影响 |
3.3.1 捆绑销售业务 |
3.3.2 积分奖励计划 |
3.3.3 社会渠道业务 |
4 新收入准则对中国联通确认计量的影响 |
4.1 中国联通案例选择与公司概况 |
4.1.1 案例选择概述 |
4.1.2 中国联通简介 |
4.1.3 中国联通经营状况 |
4.2 新收入准则对中国联通三大业务确认计量的影响 |
4.2.1 捆绑销售业务 |
4.2.2 积分奖励计划 |
4.2.3 社会渠道业务 |
4.2.4 小结 |
5 新收入准则对中国联通财报质量的影响 |
5.1 新收入准则下中国联通财务报表分析 |
5.1.1 资产负债表分析 |
5.1.2 利润表分析 |
5.2 新收入准则下中国联通财务指标分析 |
5.2.1 偿债能力 |
5.2.2 营运能力 |
5.2.3 盈利能力 |
5.2.4 成长能力 |
5.2.5 小结 |
5.3 新收入准则下中国联通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
5.3.1 会计信息可靠性 |
5.3.2 会计信息相关性 |
5.3.3 收入标准可比性 |
5.3.4 列报披露重要性 |
5.4 新收入准则下内控系统对中国联通财报质量影响 |
5.4.1 内部控制有效性 |
5.4.2 信息系统适用性 |
6 新收入准则下如何提高财报质量的建议 |
6.1 对中国联通的建议 |
6.1.1 规范统一收入确认细节标准 |
6.1.2 详细列示营业收入结构变动 |
6.1.3 针对不同业务设计营销方案 |
6.1.4 加强列报披露满足监管要求 |
6.2 对电信行业的建议 |
6.2.1 加强业财融合,打造专家团队 |
6.2.2 更新信息系统,提升内部控制 |
6.2.3 加快准则衔接,提高信息质量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IFRS17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保险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
1.2.2 现行准则局限性研究 |
1.2.3 新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影响研究 |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概述 |
2.1 IFRS17准则介绍 |
2.1.1 IFRS17的颁布背景 |
2.1.2 新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颁布原因 |
2.2 我国保险合同会计准则与IFRS17的比较 |
2.2.1 保险合同初始确认的比较 |
2.2.2 保险合同计量的比较 |
2.2.3 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比较 |
2.3 新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评价 |
2.3.1 IFRS17的积极意义 |
2.3.2 IFRS17的局限性 |
第3章 中国平安公司背景及经营状况分析 |
3.1 中国平安公司简介 |
3.2 中国平安公司经营现状 |
3.2.1 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构成 |
3.2.2 中国平安的营业收入与利润现状 |
3.3 平安寿险产品特征及其业务情况 |
第4章 IFRS17对平安寿险的影响案例分析 |
4.1 适用IFRS17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
4.1.1 保险合同确认时间 |
4.1.2 保险获取成本递延法 |
4.1.3 保险收入拆除投资部分 |
4.1.4 财务报告和披露 |
4.2 适用IFRS17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
4.2.1 产品业务结构调整 |
4.2.2 资产负债管理 |
4.2.3 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升级 |
4.2.4 全面预算管理 |
第5章 IFRS17实施的对策建议 |
5.1 从保险公司角度 |
5.2 从政府及监管机构角度 |
5.3 从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角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创新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2 文献回顾 |
2.1 审计准则改革研究 |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含量研究 |
2.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
2.4 概括性评论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3.1 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概念 |
3.1.1 关键审计事项含义 |
3.1.2 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的确定 |
3.1.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 |
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3.3 信号传递理论 |
3.4 决策有用观 |
4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分析 |
4.1 房地产行业选择 |
4.2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 |
4.2.1 房地产行业审计机构分布 |
4.2.2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 |
4.2.3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类型 |
4.2.4 房地产行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 |
5 案例分析——基于6家代表性的房地产公司 |
5.1 案例选择概述 |
5.2 案例分析框架 |
5.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有效性分析 |
5.3.1 关键审计事项的充分性 |
5.3.2 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性 |
5.3.3 关键审计事项的可理解性 |
5.3.4 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性 |
5.4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该准则所存在的问题 |
5.4.1 披露数量偏低 |
5.4.2 重要性程度衡量标准不一 |
5.4.3 披露事项未持续提供增量信息 |
5.5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5.1 准则和指南制定过于笼统 |
5.5.2 注册会计师风险感知度增加 |
5.5.3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5.5.4 审计报告质量监管不完善 |
6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策及建议 |
6.1 细化准则的相关指导 |
6.2 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 |
6.3 加强审计报告披露质量监管 |
6.3.1 尝试差异化监管 |
6.3.2 做到提前式监督 |
6.3.3 实现奖惩制督促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案例各公司2017-2018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 ——基于上药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 |
1.5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与准则概述 |
2.1 关于收入确认与计量的研究 |
2.2 关于新收入准则对各行业影响的研究 |
2.3 关于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的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2.5 新收入准则概述 |
2.5.1 新收入准则的核心变化 |
2.5.2 “五步法”核心要求 |
2.5.3 新旧收入准则的差异比较 |
3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
3.1 医药流通企业市场规模 |
3.2 医药流通企业收入来源与经营模式 |
3.3 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企业不同业务的影响 |
4 案例概况 |
4.1 案例选择 |
4.2 案例概述 |
4.2.1 上药集团基本情况 |
4.2.2 上药集团收入的整体情况 |
5 案例分析 |
5.1 案例分析框架 |
5.2 新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
5.2.1 新收入准则对上药集团收入确认时点的影响 |
5.2.2 新收入准则对上药集团收入计量的影响 |
5.2.3 特定交易的考虑 |
5.3 新收入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5.3.1 报表项目 |
5.3.2 财务指标 |
5.3.3 收入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与披露 |
5.4 新收入准则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
5.4.1 对企业短期绩效的影响分析 |
5.4.2 对企业合同管理的影响分析 |
5.4.3 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分析 |
5.5 对新收入准则影响的应对措施 |
5.5.1 深入政策学习,明确业务收入确认的要点 |
5.5.2 加强信息披露的关联性与充分性 |
5.5.3 识别缺口,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 |
6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保险上市公司的影响 ——基于中国平安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本文视角与研究创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
1.5 结构安排与内容框架 |
2 文献回顾 |
2.1 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研究 |
2.1.1 金融资产的确认和分类 |
2.1.2 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 |
2.1.3 金融资产的减值 |
2.2 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 |
2.3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及研究 |
2.4 概括性评论 |
3 准则变化与影响路径 |
3.1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
3.1.1 减少金融资产分类 |
3.1.2 强化金融工具减值要求 |
3.1.3 改进套期会计准则 |
3.2 准则变化的经济后果 |
3.3 新准则实施前保险业金融资产情况 |
3.4 准则变化对保险上市公司的影响路径 |
3.4.1 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调整 |
3.4.2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震荡 |
3.4.3 上市公司偿付能力的波动 |
3.4.4 上市公司投资策略的转变 |
4 案例概况与研究设计 |
4.1 案例选择与案例概况 |
4.4.1 案例选择 |
4.4.2 案例概况 |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
4.3 案例分析与整体框架 |
5 案例分析 |
5.1 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反应和投资者态度 |
5.1.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检验 |
5.1.2 市场反应和投资者态度分析 |
5.2 中国平安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切换情况 |
5.2.1 变更日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和计量 |
5.2.2 变更日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
5.3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
5.3.1 准则执行前后的经营业绩情况 |
5.3.2 金融资产重分类导致利润波动 |
5.3.3 预期损失模型带来减值变化 |
5.3.4 小结 |
5.4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偿付能力的影响 |
5.4.1 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 |
5.4.2 新准则引起偿付能力的波动 |
5.4.3 小结 |
5.5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5.5.1 准则执行前后的投资组合情况 |
5.5.2 增配长久期低风险债券 |
5.5.3 偏好高股息率蓝筹股 |
5.5.4 加码长期股权投资 |
5.5.5 小结 |
6 结论与启示 |
6.1 案例总结与研究结论 |
6.2 实施挑战与应对策略 |
6.2.1 实务操作难点的攻克 |
6.2.2 资产配置策略的调整 |
6.2.3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
6.2.4 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化 |
6.3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与交通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政府补助”准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安凯汽车为例[D]. 李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D]. 宛晴.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CAS 14在电信企业的应用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D]. 刘伊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以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D]. 肖弋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新收入准则对电信行业确认计量及财报质量的影响 ——基于中国联通的案例分析[D]. 张梦凡.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IFRS17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影响分析[D]. 张译丹.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 白嘉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新收入准则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 ——基于上药集团的案例分析[D]. 苏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保险上市公司的影响 ——基于中国平安的案例分析[D]. 孔雪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