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孙硕[1](2021)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课程思政”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环节,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中,并围绕立德树人来进行设计,各个院校、各个学科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来来体现立德树人。但我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独立适应社会的最后场所,增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体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的优化是对高校体育实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立德树人”有效融入体育学科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为了更好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査法、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河北省高校的足球选项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教学模式现状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立德树人下河北省足球选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课程思政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的师德水平较高,学历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职称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科研能力属于中等水平,教师的学历、科研能力和职称会影响教师的师德水平。(2)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学生在学习认知上表现为,接触足球的学生较少,对足球价值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足球运动存在一定兴趣,主要目的为了应付学分、锻炼身体以及学习知识和技能。(3)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以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为主要指导思想和目标,对于核心素养和体育品德培育较少;在教学内容上多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很少体现立德树人元素;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示范法、讲解法为主;在教学评价上主要通过课程考核、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师评价为主。(4)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师生对立德树人认知差异大,教师教学智慧缺失、重视知识技术能力,弱化育人本质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的问题。(5)河北省各个高校能够更好地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体育课程思政,但足球选项课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忽视的思想道德教育。(6)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相结合,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对河北省足球选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
秦勇[2](2021)在《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遵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每次课最后都会留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会利用活动时间在场边休息或者玩手机,这种现象“传染”性很强,不仅自己不能及时将课上所学熟练巩固,还会给其他学生的篮球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最后半小时活动时间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将课上所学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如何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成绩是非常重视的环节,考核评价则是检验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如何充分利用好考核评价这一关键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找各种理由坐在场边休息的消极被动现象,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是本研究的落脚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班与乒乓球班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将活动时间的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观察并分析两者挂钩过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将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显着提高学生在课程活动时间内的参赛积极性。学生参赛时间、参赛人数大幅增长,休息人数、休息时间和玩手机人数、时间、现象明显减少,教学氛围明显改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2)教学比赛纳入到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应用的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实战经历增多,对抗强度增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3)大量的教学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苗雨[3](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角色互换,能够提升课堂效果。然而课堂上的教与学,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便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进行设计研究。课程宏观层面:首先是分析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进行课程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本研究对篮球课程和大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其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以便于更好的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最后进行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设计,以达到“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发学生观点的碰撞;实现不同时空的有效链接;保证评价功能实现”的目的。课堂微观层面:运用“逆向教学设计”、“追问式教学”等设计策略,结合课前自我理解、课中分享理解和课后反思理解,使学生围绕追问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通过教学实验对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配对T检验,结果发现:1、实验前三个班在身体素质、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并达到了可以做实验的要求。2、实验后三个班身体素质方面均有显着差异,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方面均有显着差异,深度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显着差异,自主能力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3、实验前后实验1班在身体素质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班在50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8001000米、坐位体前屈四个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在十字变向跑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在身体素质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实验1班在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班在60s罚球、V字型上篮两个方面有显着性差异,在全场运传球、教学比赛两个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在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实验1班在深度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班在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三个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在并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两个水平上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在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两个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在多点结构水平、并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三个水平上无显着性差异。实验1班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班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班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认为: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水平、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教学效果不太显着,达不到有显着性差异的水平;2、翻转课堂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水平、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要好一些;3、教学效果最显着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水平;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即能够实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
张程程[4](2021)在《云南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影响着学生体育基本常识的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价值的认知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丰富着体育课程教学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以及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还局限在各大环境因素、各类APP对体育认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认知以及体育基本常识认知三个维度探究大学生体育认知与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以及云南农业大学三所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大一、大二的132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体育认知的三个维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部分高校体育选项课程可选项目设置过少。31.4%的学生反映出所选课程并非意向课程,体育项目的缺少成为阻碍他们体育认知的主要因素之一。(2)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较为缺乏是造成学生体育基本常识较差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71.6%的学生反映他们并没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在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方面总体认知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扭伤后的处理办法、运动后保暖以及体育锻炼后洗澡几个方面。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中,目标态度和行为认知呈现基本肯定的态度,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以及情感体验呈现出不确定态度。在体育价值认知当中,认知较好,大都呈现出基本肯定状态。(3)大学生体育认知状况受个体差异性影响。表现在体育态度、体育价值、体育基本常识认知中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男生认知较女生认知好,大二同学较大一认知好。(4)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意识薄弱。96.6%的学生都会参与体育锻炼,但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仅有13.2%。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还有待加强。通过对昆明市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量来分析,低运动量参与人数最多,其中大约有一半人的运动量没有达标,且不同群体各有差异。(5)学生体育认知情况影响锻炼行为参与。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认知以及体育基本常识认知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运动量以及参与度。(6)学业紧张成为制约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的首要因素。其次理论课的缺乏、课程项目的稀缺、场地器材的不足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也是影响学生体育认知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不容忽视。
褚杨[5](2021)在《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教法指导思想革新的重要举措,它将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目前,该教学方法已被公认为球类运动教学的新趋向,但该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的教学还有待研究。本文将领会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的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该教学方法在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的可行性,为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女生排球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实验对象与方法:以高—年级排球选项班的女生为实验对象,选取5班和6班女生为实验组,11班和12班女生为对照组,无效问卷和身体原因无法参与实验的被试剔除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人。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以往文献和经验,围绕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术、体育学习兴趣、情绪调控水平、比赛表现及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这六个维度探讨“领会教学法”在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1)领会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均能提高高中女生的立定跳远、实心球前抛掷远及半“米”字移动成绩,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2)常规教学法在排球垫球、传球的个数上高于领会教学法,但在正面下手发球方面,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法。(3)领会教学法所教高中女生的排球比赛表现水平显着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抉择、支援、和防守方面,领会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高中女生的比赛表现水平。(4)领会教学法所教高中女生的排球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效果显着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垫球、传球和发球的成功率方面,领会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高中女生排球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效果。(5)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更加有效,主要表现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自主与探究性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及对体育的关注方面。(6)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情绪调控水平更加有效,主要表现在HAP、ANG和COM方面。
吴凡[6](2021)在《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有效教学行为的探索,一直是各国教学研究的热点,有效教学行为是一个随着时代背景改变的教育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思想和不同教学理念、理论以及价值、人生、世界观。尤其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新观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及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发放更科学都是学者们在研究的课题。纵观我国现有对有效教学行为的科研成果,不难发现,主要是引进国外教育成果和研究内容占多数,而且注重不同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非常少,许多的研究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操作时就会发现很多不相匹配之处,始终不能形成针对某一学科的操作性强的有效教学理论。针对目前《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有效教学理念,提出“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从“课前预设行为、课中实施行为、课后反思行为”出发,探讨《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了解《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与存在不足?以及《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寻求如何提升《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有效性为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提高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弥补了以往教学行为研究的一些不足,对提高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效果,促进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对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标准的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行为问题,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提高体育院系篮球专业学生的有效教学行为水平,从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将从“教师教学各具体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有专业背景教师和非专业背景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评价分析”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结论如下:(1)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课堂教学实施了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以上的频次达到了1936频次(89.6%)。有266频次“高效行为”,占比12.3%;有1670频次“有效行为”,占比77.3%;有224频次“低效或无效行为”,占比10.4%。(2)在“课前教学设计行为(教学准备行为)、课中实施行为(包括讲授行为、示范行为、教学指导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组织教学行为、教学评价行为)、课后教学反思行为”等方面,有部分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教学评价行为,亟待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有待深入。(3)整体上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是提升《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加强课前预设行为的培养是实现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前提、课堂教学有效行为的实施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课后教学反思行为是《大学体育课》教师提升有效教学行为的源泉,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范洪玲[7](2021)在《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趣味性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排球运动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大学体育选项课,对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却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趣味性和团队协作性等问题。通过设计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的趣味性教学,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提升三大阶段实现了排球选项课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训练效果,促进了学生养成排球运动健身锻炼的好习惯。
顾一非[8](2021)在《SPOC教学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教学是现阶段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信息教育化产物,为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指导动作实践的能力,减少教师在线下课堂的重复性劳动,改善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等问题,网络教学作为辅助线下体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面授课作为传统体育教学的主体模式不可被替代,如何将信息与体育教学高度融合来优化教学模式是新颖性的课题。SPOC解释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载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在线课程,SPOC教学模式是通过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通过视频,课后讨论,直播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高校体育选项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运动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了体育学习的外部动机。本研究以扬州大学2020级公共排球选项班中的4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实验法来探究SPOC教学模式作为辅助传统教学应用于扬州大学公共排球选项课起到的教学效果。进而得出以下结论:1.从身体素质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的身体素质成绩均有显着性提高,组间差异不显着,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对身体素质提高的意义不大。2.从垫球动作技术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的达标与技评成绩均有显着性提高,技评成绩在实验后差异显着,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垫球动作技评。3.从传球动作技术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的达标与技评成绩均有显着性提高,技评成绩在实验后差异显着,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传球动作技评。4.从发球动作技术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的达标与技评成绩均有显着性提高,技评成绩在实验后差异显着,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发球动作技评。5.从学习兴趣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运动动机、动作技能、课余活动、体育关注度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从理论成绩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有显着性提高,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7.从课程满意度评价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显着性提高,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满意度。8.从学习效果方面,经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着性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周时长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SPOC教学模式辅助传统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9.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高校排球选项课的课堂实效,改善现阶段教学模式的弊端,SPOC作为辅助传统教学模式的手段可以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开展。
荣俊杰[9](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任虹[10](2020)在《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选项课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流,体育选项课模式的初衷在于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仍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课动机和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了解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展状况,从而使其开展的更加顺利,科学有效,同时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施行和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置与选课方式均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未成功选修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情感与选课态度较为积极,但对体育选项课的认知存有一定程度的缺失,缺乏必要的选课指导。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结构由五个因子构成,分别为:“发展技能、增强社会适应”,“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兴趣爱好,教学环境魅力”,“他人影响、接受家人建议”,整体来看学生选修体育选项课的动机在兴趣爱好与教学环境的动机强度表现最强,其次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获得技能,实现价值以及社交需求等动机,对于为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或受他人影响而选修的动机较弱。男、女生在“自身擅长选修运动项目”与“任课教师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动机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他选修动机均无显着性差异。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上课学习氛围、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在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体育选项课时数、体育运动设施、体育选项课考核方式方面平均分值未达到满意程度(4分)。从选课结果来看,未成功选上心仪课程及选课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实际开设的课程不够全面,课程时数较少,缺少必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部分运动设施老旧,存在安全隐患.教师考核方式有待优化。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因子“发展技能,增强社会适应”,“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兴趣爱好,教学环境魅力”,均与学生满意度程显着性正相关,因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与培养此类动机,学生满意度也将相应提升,而选修动机因子“他人影响,接受家人建议”,与学生满意度无显着性相关。
二、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2.3 文献评述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案例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
3.1.1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师德情况分析 |
3.1.2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学历情况分析 |
3.1.3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
3.1.4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职称情况分析 |
3.2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的认知情况分析 |
3.2.1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对足球的认知程度分析 |
3.2.2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程度分析 |
3.2.3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动机分析 |
3.3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3.3.1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指导思想分析 |
3.3.2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目标分析 |
3.3.3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分析 |
3.3.4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方法分析 |
3.3.5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评价分析 |
3.4 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3.4.1 师生认知差异大,加大德育融入难度 |
3.4.2 教师实践智慧缺失,德育教育成效低 |
3.4.3 教学思维形成定式,弱化了育人本质 |
3.4.4 重知识技术能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低 |
3.4.5 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
3.5 立德树人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的案例分析 |
3.5.1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 |
3.5.2 河北省燕山大学足球选项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
3.6 立德树人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优化设计 |
3.6.1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设计 |
3.6.2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
3.6.3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 |
3.6.4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 |
3.6.5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设计 |
3.6.6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附录一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二 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三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四 问卷的效度检验 |
附录五 立德树人视域下燕山大学足球选项课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六 教师访谈提纲 |
(2)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高校篮球普修或者选修课学生的上课现状 |
1.1.2 考试内容引导学习内容,学生主动性不足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关于体育课堂积极性的研究 |
1.3.3 关于体育课堂比赛教学的研究(比赛对教学的影响) |
1.3.4 关于篮球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数据对比分析 |
3.1.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对比分析 |
3.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对比分析 |
3.1.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
3.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组内对比分析 |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组内对比分析 |
3.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表现组内对比分析 |
3.3 讨论 |
3.3.1 课上典型情况的案例分析 |
3.3.2 对个人比赛总结的案例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参考文献 |
6.致谢 |
附录1 活动时间内学生表现数据 |
附录2 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
附录3 教学实践评分标准 |
附件4:罚球、半场运球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
附录5 大学生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6 大学生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量表 |
附录7 学生信息 |
附件8 上海体育学院术科教案模版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关策的要求 |
1.1.2 我国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亟待提升 |
1.1.3 当代大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 |
1.1.4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的难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基于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1.4.3 基于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4 基于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的设计与实施 |
3.1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
3.1.1 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 |
3.1.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
3.1.3 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 |
3.2 走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 |
3.2.1 追问式教学原则、设计特征 |
3.2.2 逆向教学设计原则、设计特征 |
3.2.3 促进深度学习的其他策略 |
3.3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设计前期分析 |
3.3.1 学习者分析 |
3.3.2 课程分析 |
3.4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课程设计 |
3.4.1 构建学生能够达到的深度预期教学目标 |
3.4.2 选取合适的深度教学内容 |
3.4.3 设计追求理解的深度教学环境 |
3.4.4 确定关注过程的深度学习评价 |
3.5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3.5.1 课前自我理解,认识初步成型 |
3.5.2 课中分享理解,矫正认知偏差 |
3.5.3 课后反思理解,元认知能力的训练 |
3.6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实例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
4.1.2 实验前各班学生各项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测试成绩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测试成绩分析 |
4.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成绩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
4.2.2 实验后各班学生各项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测试成绩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变化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化分析 |
4.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各班学生各项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成绩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
5.1.2 能够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与技战术应用能力水平 |
5.1.3 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
5.1.4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
5.2 建议 |
5.2.1 开发深度学习程序 |
5.2.2 增加研究对象 |
5.2.3 进一步验证并完善教学设计 |
5.2.4 建议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云南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
1.1.2 为优化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提供参考 |
1.1.3 是提升大学生体育认知的重要渠道 |
1.1.4 是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课程教学理论 |
2.1.2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
2.1.3 计划行为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体育选项课 |
2.2.2 体育认知 |
2.2.3 体育锻炼行为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国内文献综述 |
2.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框架 |
3.2 假设模型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资料法 |
3.4.2 问卷调查法 |
3.4.3 访谈法 |
3.4.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昆明市三所高校样本情况统计 |
4.1.1 体育选项课学生课程选择的意愿情况调查 |
4.1.2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开设情况 |
4.2 大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现状分析 |
4.2.1 大学生体育认知状况分析 |
4.2.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
4.3 体育认知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4.3.1 基本常识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相关性 |
4.3.2 体育价值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相关性 |
4.3.3 体育态度与锻炼行为特征相关性 |
4.4 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大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4.4.1 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大学生体育认知特征差异性分析 |
4.4.2 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差异性分析 |
4.5 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1 昆明市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
4.5.2 昆明市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5.3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总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创新点 |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访谈纪要 |
附录 B 学生问卷 |
附录 C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 D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2 领会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
2.2 领会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
2.3 常规教学法与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比 |
2.4 国内相关研究 |
2.4.1 高中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
2.4.2 高中排球课教学相关研究 |
2.4.3 领会教学法相关研究 |
2.5 国外相关研究 |
2.6 简要述评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研究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身体素质 |
4.1.1 实验前组间身体素质的差异 |
4.1.2 实验后组内身体素质的差异 |
4.1.3 实验后组间身体素质的差异 |
4.2 排球基本技术 |
4.2.1 实验前组间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2.2 实验后组内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2.3 实验后组间基本技术水平差异 |
4.3 比赛表现 |
4.4 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 |
4.5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1 实验前组间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2 实验后组内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5.3 实验后组间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4.6 情绪调控水平 |
4.6.1 实验前组间情绪调控水平 |
4.6.2 实验后组内情绪调控水平 |
4.6.3 实验后组间情绪调控水平 |
第5章 讨论 |
5.1 身体素质 |
5.2 排球基本技术 |
5.3 比赛表现 |
5.4 基本技术在简单条件下对抗的运用 |
5.5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
5.6 情绪调控水平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补充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部分实验数据 |
附录二: 专家访谈纲要 |
附录三: 身体素质指标选取依据和测试方法 |
附录四: 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方法和技评标准 |
附录五: 实验测试指标登记表 |
附录六: 排球比赛表现评核 |
附录七: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八: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
附录九: 实验组和对照组节选教案 |
附录十: 实验组与对照组部分实验材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3章 讨论与分析 |
3.1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教学行为的界定 |
3.2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 |
3.3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
3.4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
3.5 《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提升策略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件 |
(7)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趣味性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 |
(一)学生兴趣不高。 |
(二)教学方法单一。 |
(三)教学环节忽视趣味性和团队协作性。 |
二、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趣味性教学设计 |
(一)课前预习阶段。 |
(二)课堂教学阶段。 |
(三)课后提升阶段。 |
三、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趣味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
(一)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二)给予教师课堂教学较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
(三)完善配套条件建设。 |
四、结语 |
(8)SPOC教学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SPOC概念的界定 |
2.2 关于SPOC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关于SPOC教学模式优点的研究 |
2.3.2 关于SPOC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
2.3.3 关于SPOC教学模式在其他教学上的研究 |
2.3.4 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现状研究 |
2.3.5 关于SPOC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上的研究 |
2.4 国内研究现状小结 |
2.5 国外研究现状 |
2.5.1 国外关于SPOC教学的研究 |
2.5.2 国外关于排球线上教学的研究 |
2.6 国外研究现状小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3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SPOC教学模式在排球选项课中教学流程 |
4.1 SPOC教学模式设计 |
4.1.1 平台的选取 |
4.1.2 课程的创建 |
4.1.3 班级群的创建 |
4.1.4 线上教学进度的设计 |
4.2 线下教学实施 |
4.2.1 课前 |
4.2.2 课中 |
4.2.3 课后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 |
5.1.1 身体素质 |
5.1.2 动作技能 |
5.1.3 学习兴趣 |
5.2 实验后测 |
5.2.1 身体素质 |
5.2.2 动作达标 |
5.2.3 动作技评 |
5.2.4 理论成绩 |
5.2.5 学习效果综合评价 |
5.2.6 学习兴趣 |
5.2.7 实验组对SPOC教学模式的反馈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三 《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量表》 |
附录四 UMU快速入门指南 |
附录五 排球理论知识试题 |
致谢 |
(9)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研究综述 |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概念辨析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五)数理统计法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 |
(一)视角创新 |
(二)理论创新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运行层面 |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
二、体育师资层面 |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
三、场地设施层面 |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一、教学实验目的 |
二、教学实验对象 |
三、教学实验时间 |
四、教学实验程序 |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
二、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国内高校体育选项课开展情况研究现状 |
1.4.3 国外关于体育选项课的研究现状 |
1.4.4 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相关情况调查 |
3.1.1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
3.1.2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选课方式调查分析 |
3.1.3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
3.1.4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考核方式调查分析 |
3.1.5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场地设施调查分析 |
3.2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情况调查 |
3.2.1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认知分析 |
3.2.2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情感分析 |
3.2.3 学生的选课行为分析 |
3.3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分析 |
3.3.1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结构及因子命名 |
3.3.2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的整体分析 |
3.3.3 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的差异性比较 |
3.3.4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3.3.5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满意度的具体分析 |
3.3.6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与满意度相关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四、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D]. 孙硕. 燕山大学, 2021
- [2]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秦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苗雨.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云南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程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领会教学法对高中女生排球选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中学为例[D]. 褚杨. 扬州大学, 2021(09)
- [6]荆州市高校《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 吴凡. 长江大学, 2021
- [7]大学体育排球选项课趣味性教学改革研究[J]. 范洪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07)
- [8]SPOC教学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顾一非. 扬州大学, 2021(09)
- [9]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D]. 任虹.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