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个合格的“引路人”(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兰[1](2020)在《巧妙运用任务设计,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PEP7 Unit2 A Let’s read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实际,巧妙运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并以PEP7 Unit2 A Let’s read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马锐[2](2020)在《会唱歌的“石头”——浅析小学美术篆刻教学》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命的篆刻艺术逐步被引入了小学美术课堂。然而,这一充满古雅韵趣的高雅艺术未能像绘画、剪纸和书法一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被追捧。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如何将篆刻艺术更好地引入小学美术课堂。
刘松[3](2020)在《论老舍“灵的文学”观念及其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由两章主体部分组成,以老舍“灵的文学”观念为讨论对象,阐述“灵的文学”内涵;从老舍的文论谈起,重点放在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与其创作谈论,整理出老舍的创作观念。本文认为老舍“灵的文学”观念深受基督教和但丁的影响,两点为切入点,探索老舍“灵的文学”观念来源,并将老舍的创作观与创作实践结合,尝试以“灵的文学”观念分析老舍的创作,进而阐释“灵的文学”观念。论文的第一章集中讨论分析老舍“灵的文学”观念,通过对老舍文论涉及到的文学观念的梳理分析,集中探讨“灵的文学”观念。本章从老舍与基督教关系和对但丁的推崇两点切入,述及基督教精神对“灵的文学”的影响;“灵的文学”观念直接来源于但丁的《神曲》:“灵的文学”观念是老舍在《灵的文学与佛教》中单独提出,文中谈到西方“灵的文学”传统,其源头是但丁的《神曲》;然而老舍能够深入理解《神曲》,则是借助基督教,老舍“灵的文学”观念深受基督教和但丁影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本章以此两点阐释“灵的文学”观念。第二章是分析老舍“灵的文学”创作,从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和两部中短篇小说《大悲寺外》《黑白李》谈起。老舍在抗战中期提出“灵的文学”观念,《四世同堂》为抗战胜利后老舍最重要的创作,本文从老舍的抗战文艺谈起,着重分析《四世同堂》思想观念;《大悲寺外》《黑白李》为老舍创作早期的作品,其中的创作联系体现了老舍创作观念与实践的结合。本文认为老舍各时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如国民性改造、文化“调和”、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以及思想内涵如道德审判、与人为善、牺牲救世都在其全面展现,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中的“灵”。以此三篇集中讨论老舍“灵的文学”创作。
焦全[4](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普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关系着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消化,老师在教学上根据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程度和个性发展差异,作出相应的改进,让学生对英语保持兴趣,在学习上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英语知识能更深入理解消化,从而具备英语学科素养。
邓绍芬(Tang Siu Fan Lorraine)[5](2019)在《香港幼教师范生实习经历与专业认同研究》文中指出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始,幼儿老师则承担着幼儿第一位灵魂导师的重任,因此优质的幼儿教育需要一批拥有高度教育热忱和强烈专业认同的幼儿教师团队,发挥其引路人的重要角色和功能。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则有义务和需要培育拥有良好专业认同感的幼儿教育师范生。在香港,为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课程已由七年制改为六年制,因而在新学制下,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也由三年缩短为两年。2015年,香港政府发表“免费幼稚园委员会报告”,强调提升幼稚园教育的貭素。上述政策的公布和调整,使得职前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也因此作出了相应调整。在众多幼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笔者认为,实习是有效促进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重要环节。因此,为提高幼师专业素质,幼儿教育培训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师范生实习经历和其对教师专业认同的影响,促进幼师专业认同的发展。本论文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对香港一所最具规模的幼儿教育学院内9名幼儿教育师范生的深度访谈和交流,透过「叙事研究」结合「扎根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包括: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在师范生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因素有哪些;实习经历对学生专业认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实习教育以加强幼儿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等。论文导论部分首先简述香港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况,接着探讨了当前香港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在界定若干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回顾和梳理关于专业认同和教育实习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文献,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笔者从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方法对比入手,确定了质性研究的可行性和设计、分析思路,同时还分析了其效度、信度及局限性;第四章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9名幼儿教育师范生进行访谈,透过叙事研究的主题分析法探讨实习经历在其专业认同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他们在实习期内建构起教师专业认同的不同阶段及特征;第六章,笔者根据访谈以及其他资料,以扎根理论为分析基础,探讨影响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以“个人”、“专业”和“实习”这三个层面的模型搭建来阐述其对他们教师专业认同的相互影响作用;第七章笔者探讨实习制约专业认同的具体表现并针对现有实习培训内容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策略,主要包括强化幼儿教育师范生培训的师德修养、加强幼师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幼师反思能力,以及增加导师对观课和评课的指导效能、共建学习社群以及加强幼儿教育师范生对持续专业发展的认识等。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总结研究的结果,并对香港幼儿教育师范生实习培训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在笔者之前,香港还没有较系统化及深入的研究,探讨实习课程对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更少有人提出改进措施,因此,笔者希望本次研究能发挥抛砖引玉的功能,建构起一个完善的实习课程以提升幼儿教育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未来与其他专业的幼教老师和培训机构一起,为香港的幼儿教育提供有一个更优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力量。
黄承先[6](2018)在《努力让学生感动》文中研究说明师爱是学生的润滑剂,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努力让学生感动。
郑兆领[7](2018)在《审时度势,做践行“三定力”的教育服务者——学习十九大有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强化管理育人,即将推动教育部规划的"十大育人"体系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做一个政治定力、教育定力、文化定力的教育践行者,以提升个人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意识,从而实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目的。
刘范霞,牛琳[8](2018)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文中指出加强正确的自由观教育。正确处理自由和自律。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以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当代大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丰足的物质财富,并独享来自家庭的所有关怀和爱,他们理应是幸福的一代。但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或社会的各种限制,感到自己没有自由,有的大学生由此认定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他们极其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什么
马小红[9](2017)在《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了社会的关键转型期,少年儿童的教育在此背景下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少先队用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如何让少先队员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获取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最新挑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所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的调查访谈,基于小学班主任的视角,力图从自身的提高、少先队干部的培养及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三个方面反映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现状,总结目前小学班主任在少先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便提高小学班主任在少先队工作中的水平,最终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本研究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已有的国内、国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及要求,从五个阶段对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文件归纳出少先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第三部分对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的现状进行描述,主要针对三个方面,首先是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追求的现状,涉及需要坚定自身信仰理念的问题、需要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问题、需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问题。其次是培养少先队干部的现状,主要涉及选拔程序未能体现民主的问题、未能培养少先队干部有效参管班级的问题、未能培养少先队干部有效组织活动的问题。最后是组织少先队活动的现状,主要涉及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等问题。第四部分论述现目前小学班主任在少先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进行归因分析。第五部分在探求背后原因的基础上给出相关建议,主要涉及增强小学班主任自身发展意识,培养少先队干部参管班级能力;提高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能力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的提高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意见。
林秀榕[10](2017)在《中国现代“父亲”题材散文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传统社会一直是父权制社会。从这个层面上说,“父亲”就不仅仅是生物学或者伦理学上的称呼,而更是一种深富道德和权威含义的符码。数千年来,“父亲”一直高踞神坛之上,代表着权力、威严、秩序。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政治上王纲解纽、思想文化上进入中西融合、新旧交替的急剧转型时期,是时大批激昂高蹈的文化先驱对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在“象征”意义上,“父父子子”的关系随着“君君臣臣”秩序的崩塌而同样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史无前例的讨伐。故而很多学者将五四时代称为“精神弑父”时代。本文将五四作为切入点,全面阅读现代“父亲”题材散文,发现散文中对“父亲”形象的书写,远比人们想象的、以为的或狭隘的阅读来得更为丰富、复杂、多元。基于散文文类写作的情感真实性要求,将现代人如何书写“父亲”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可以一窥在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发生剧烈变化的百年时间里,伦理文化的变与不变,以及现代人情感心理的衍变与走向。这无疑是具有文化、心理、教育、家庭生活等多重现实意味的选题。
二、做个合格的“引路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个合格的“引路人”(论文提纲范文)
(2)会唱歌的“石头”——浅析小学美术篆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老艺术,新面孔 |
1.工具的特殊性。篆刻以刀代笔 |
2.篆刻艺术的“泛学科性” |
3.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
二、抽丝剥茧,科学应对 |
(一)传承经典有担当 |
1. 精心打造,激发兴趣 |
2. 留住印记,记录美好 |
(二)课程设计有方法 |
1. 化繁为简,由浅入深 |
2. 内容的开放与整合 |
(三)保驾护航有力量 |
1. 业精于勤,知行合一 |
2. 见贤思齐,广泛学习 |
(3)论老舍“灵的文学”观念及其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灵的文学”观念 |
第一节 、观念的提出 |
第二节 、基督教影响 |
第三节 、但丁的影响 |
第二章 “灵的文学”创作 |
第一节 、《四世同堂》 |
第二节 、《大悲寺外》《黑白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1. 传统灌输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 |
2. 没有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 |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
1. 转变课堂角色。 |
2. 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体。 |
3. 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
4. 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
三、结语 |
(5)香港幼教师范生实习经历与专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香港教育政策的历史和发展简述 |
1.2 香港幼儿教育和幼师培训发展概览 |
1.3 香港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现状 |
1.3.1 幼师师资分析 |
1.3.2 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的供求情况 |
1.3.3 香港教育局针对幼儿教育证书/高级文凭的课程架构指导意见 |
1.3.4 A学院的幼儿教育师范生培训内容简介 |
1.4 研究缘起 |
1.4.1 香港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
1.4.2 专业认同对幼儿教育师范生的重要性 |
1.4.3 教育实习对幼儿教育师范生的重要性 |
1.5 本文研究的主旨及理想 |
1.6 研究问题的设定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问题 |
1.7 研究价值 |
1.7.1 准确捕捉幼儿教育师范生内心的声音 |
1.7.2 补充幼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足 |
1.7.3 促进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专业发展 |
1.8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身份认同的定义 |
2.2 教师专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
2.2.1 “专业”的内涵与特性 |
2.2.2 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 |
2.2.3 教师专业认同的维度 |
2.2.4 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因素 |
2.2.5 教师专业认同的重要性 |
2.2.6 建构教师专业认同的过程 |
2.2.7 师范生与教师专业认同的关系 |
2.3 教育实习的理论基础 |
2.3.1 教育实习的定义和重要性 |
2.3.2 现行教育实习课程的不足 |
2.4 教育实习与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关系 |
2.4.1 幼儿教育师范生教育实习与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
2.4.2 实习影响教师专业认同形成机制 |
2.4.3 教育实习对提升实习教师专业认同的影响 |
2.4.4 实习期后实习教师专业认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比较 |
3.2 选择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 |
3.3 叙事研究 |
3.3.1 叙事研究的起源 |
3.3.2 叙事研究是研究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的最佳方法 |
3.3.3 叙事研究方法概述 |
3.4 扎根理论研究 |
3.4.1 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变化 |
3.4.2 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 |
3.5 叙事研究与扎根理论的比较 |
3.6 叙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结合 |
3.7 资料收集 |
3.7.1 学生样本 |
3.7.2 老师样本 |
3.8 研究方法及手段 |
3.8.1 访谈 |
3.8.2 档案收集 |
3.8.3 其它 |
3.9 数据分析 |
3.9.1 资料收集和编码 |
3.9.2 资料整理和分析 |
3.10 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
3.10.1 效度的建构 |
3.10.2 信度的建构 |
3.1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四章 实习师范生专业认同构建案例 |
4.1 吴康的故事 |
4.1.1 实习前的经历 |
4.1.2 实习期的体验 |
4.1.3 实习后的决志 |
4.1.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1.5 吴康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2 萧永的故事 |
4.2.1 实习前的经历 |
4.2.2 实习期的体验 |
4.2.3 实习后的决志 |
4.2.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2.5 萧永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3 包怡的故事 |
4.3.1 实习前的经历 |
4.3.2 实习期的体验 |
4.3.3 实习后的决志 |
4.3.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3.5 包怡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4 黄志的故事 |
4.4.1 实习前的经历 |
4.4.2 实习期的体验 |
4.4.3 实习后的决志 |
4.4.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4.5 黄志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5 郭天的故事 |
4.5.1 实习前的经历 |
4.5.2 实习期的体验 |
4.5.3 实习后的决志 |
4.5.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5.5 郭天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6 杨林的故事 |
4.6.1 实习前的经历 |
4.6.2 实习期的体验 |
4.6.3 实习后的决志 |
4.6.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6.5 杨林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7 梁易的故事 |
4.7.1 实习前的经历 |
4.7.2 实习期的体验 |
4.7.3 实习后的决志 |
4.7.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7.5 梁易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8 周一的故事 |
4.8.1 实习前的经历 |
4.8.2 实习期的体验 |
4.8.3 实习后的决志 |
4.8.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8.5 周一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9 张茵的故事 |
4.9.1 实习前的经历 |
4.9.2 实习期的体验 |
4.9.3 实习后的决志 |
4.9.4 叙说中的主题分析 |
4.9.5 张茵的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 |
4.10 小结 |
第五章 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构建过程分析 |
5.1 专业认知更新阶段 |
5.1.1 自我形象的认知 |
5.1.2 教师角色认知 |
5.1.3 专业知识认知 |
5.1.4 教学环境认知 |
5.2 专业情感更新阶段 |
5.2.1 专业情感转向 |
5.2.2 接纳教师身份 |
5.2.3 自我效能感 |
5.3 显性专业行为阶段 |
5.3.1 自我反思 |
5.3.2 教学行为改变 |
5.3.3 专业承诺 |
5.3.4 自我规划 |
5.4 三个阶段的关系 |
5.5 教师专业认同构建过程的特征 |
5.5.1 共同主题 |
5.5.2 差异性 |
5.5.3 主观能动性 |
5.5.4 阶段性 |
5.5.5 动态性 |
5.5.6 身份多样性 |
5.5.7 专业认同易受个人和环境因素所影响 |
第六章 实习过程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
6.1 研究影响师范生专业认同因素的分析结果 |
6.1.1 开放式编码检测结果 |
6.1.2 轴心式编码检测结果 |
6.1.3 选择性编码结果及模型建构 |
6.2 各项影响幼儿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
6.2.1 个人层面因素 |
6.2.2 专业层面因素 |
6.2.3 实习层面因素 |
6.3 小结 |
第七章 实习对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制约表现及应对策略 |
7.1 实习制约专业认同的具体表现 |
7.1.1 实习幼儿园硬性条件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
7.1.2 实习课程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
7.1.3 实习过程对专业认同的制约 |
7.1.4 外在价值与内在冲突对专业认同产生的制约 |
7.2 优化实习培训的策略及建议 |
7.3 小结 |
结语: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致谢 |
(7)审时度势,做践行“三定力”的教育服务者——学习十九大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时代脉搏, 共筑中国梦 |
二、践行“三定力”, 做合格的教育服务者 |
1. 自觉践行政治定力 |
2. 自觉践行教育定力 |
3. 自觉践行文化定力 |
(8)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论文提纲范文)
大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
加强自由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自由观 |
1.加强正确的自由观教育 |
2.正确处理自由和自律 |
3.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 |
(9)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关于班主任概念的研究 |
2. 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的研究 |
3. 国外童子军研究 |
4. 已有研究评述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个别访谈法 |
一、我国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及要求 |
(一) 我国少先队工作的历史回顾 |
1. 在艰难中孕育,为组织建设添砖加瓦 |
2. 在内战后前进,为少先队教育注入活力 |
3. 在稳定中成长,为少先队发展开辟新路 |
(二) 我国少先队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
1. 培养少先队员的目标与内容 |
2. 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
3. 培养少先队干部的目标与内容 |
二、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现状 |
(一) 调查设计 |
1. 调查目的 |
2. 调查对象 |
3. 调查内容 |
4. 调查方法 |
(二) 调查结果 |
1. 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追求的现状 |
2. 培养少先队干部的现状 |
3. 小学班主任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现状 |
4. 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现状 |
三、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小学班主任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 |
1. 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认识存在误区 |
2. 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工作发展存在停滞 |
(二) 小学班主任对少先队干部缺乏正确培养 |
1. 班主任在选拔少先队干部上缺乏民主 |
2. 班主任在少先队工作管理上实施专治 |
(三) 小学班主任对少先队活动缺乏正确开展 |
1. 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彰显不足 |
2. 少先队教育活动内容陈旧 |
3. 少先队礼仪教育被重视程度不够 |
四、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相关建议 |
(一) 发挥小学班主任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意识 |
1. 坚定自身信念,提高身心素质 |
2. 增强学习意识,转变传统观念 |
3. 积极参与反思,提高实践能力 |
(二) 转变小学班主任传统观念,培养少先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 |
1. 采取民主选举的选拔原则 |
2. 培养少先队干部正确角色意识 |
3. 增强少先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 |
(三) 提高小学班主任组织水平,有效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 |
1. 彰显少先队员主人翁地位 |
2. 少先队活动内容回归生活 |
3. 少先队活动形式力求新颖 |
4. 积极动员组织,重视少先队礼仪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开展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少先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情况的学生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中国现代“父亲”题材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引言 |
第一章 “父亲”的古今之变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 |
第二节 古代散文中的“父亲”形象 |
第三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第二章 “父亲”形象的现代重塑 |
第一节 日常型父亲 |
第二节 专制型父亲 |
第三节 精英型父亲 |
第四节 乡土型父亲 |
第三章 “父亲”题材散文的情感模式探析 |
第一节 双亲题材散文中迥异的情感表达 |
第二节 “儿女”关系书写的心理动机 |
第三节 失实性“父亲”形象的创作心理 |
结语 |
本论文征引的主要作品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做个合格的“引路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巧妙运用任务设计,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PEP7 Unit2 A Let’s read为例[A]. 陈艳兰. 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 2020
- [2]会唱歌的“石头”——浅析小学美术篆刻教学[J]. 马锐. 小学教学研究, 2020(27)
- [3]论老舍“灵的文学”观念及其创作[D]. 刘松. 青岛大学, 2020(02)
-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J]. 焦全. 校园英语, 2020(09)
- [5]香港幼教师范生实习经历与专业认同研究[D]. 邓绍芬(Tang Siu Fan Lorraine).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6]努力让学生感动[A]. 黄承先. 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十四), 2018
- [7]审时度势,做践行“三定力”的教育服务者——学习十九大有感[J]. 郑兆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8)
- [8]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J]. 刘范霞,牛琳.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1)
- [9]小学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马小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中国现代“父亲”题材散文研究[D]. 林秀榕.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