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发电厂给水泵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金铃杰[1](2021)在《发电厂建模与监测优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下,人们提出了智慧电厂的概念,电厂不仅要高效运行,还要在所处的发电环境中自动寻优。因此一款具有实时监测、运行优化、高稳定性、高扩展性的电厂建模与监测优化平台是智慧电厂的基石。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用C#语言开发了“Caling”计算平台的2.0版本。该平台不仅可以用图形化建模的方法建立通用性电站仿真系统,并且提出了“算涡”理论,这可以大大缩短电站迭代计算的时间,达到实时计算热力系统各项指标的要求。最终目的为建立智慧电厂,对电厂进行节能诊断。据此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本文提出“算涡”概念,根据算涡逻辑升级Caling系统,大大提高了热力系统仿真计算的迭代速度,为发电厂的实时监控与优化提供支持。同时将Caling内核进行改造,使得所有模型能够以文本形式表达。根据《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规定DL/T5145》、《电站锅炉试验规程GB/T 10184-2015》、《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DLT606.1-1996》等标准和锅炉热力计算表、热平衡与等效焓降等算法,以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开发了数十种发电厂热力设备的仿真模块。为了实现Caling平台的数据传输,开发了数据库连接端口,数据端口可以更新Caling输入参数,设置更新频率。建立目标电厂系统和设备的仿真模型,实现对电厂的智能化分析,开发离线诊断和在线诊断技术,通过在线与离线诊断技术对电厂进行在线监测、预测预警、耗差分析、节能潜力挖掘。对某350MW机组进行节能诊断,校核、预测了该机组的运行工况,研究了凝汽器的清洁系数范围,给出了检修清洗建议,提出五种循环水泵优化方案,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优运行方案。完成了智慧电厂诊断技术的开发。
周正道,包伟伟,秦英武,高德民,宁辉[2](2020)在《600 MW机组电动给水泵变频改造及经济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给水泵是燃煤发电机组的主要辅机设备,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技术的电动给水泵组节能空间较大。以国内首台600 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电动给水泵组的变频改造为例,论述机组的运行现状及变频改造情况,对改造前后的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变频改造后,电动给水泵组的效率平均提高约13个百分点,机组加权厂用电率下降0.7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着。
凌晨[3](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文中指出频率是衡量电能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应对风电、光电高占比时的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品质,电网对燃煤机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深入分析全国各区域电网“两个细则”中关于一次调频考核指标的规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电网对燃煤机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的差异性,并针对现有一次调频考核制度,提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改善措施。本文全面介绍了超高压调门节流、过载补汽调节、凝结水节流及高加给水旁路四种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构建热力仿真计算模型,计算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本文建立了直流锅炉、阀门、汽轮机通流及加热器等数学模型,并于Lab VIEW软件平台开发用于一次调频仿真研究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通过稳态试验和扰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模型能够充分反映二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动态特性,满足一次调频研究的需求。基于所开发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负荷响应特性及一次调频效果;综合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从一次调频的经济性、安全性、响应速度及响应幅度出发,提出了一次调频分层控制策略,并于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不同幅度频差的扰动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王昌朔[4](2019)在《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发展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燃煤机组能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随着蒸汽参数的不断提高,二次再热机组回热抽汽高过热度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方案对抽汽过热度的利用效果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回热系统节能潜力。MC系统采用梯级式双机回热系统,可有效降低多级回热抽汽过热度,节能效果显着。本文基于MC系统设计理念,深入研究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和运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系统基础上,建立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组热力系统。针对给水泵系统存在的功率匹配问题,分析了进汽节流调节、排汽补汽调节和发电机平衡三种协调方案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特性,基于EBSILON软件平台分别建立热力系统性能分析模型,在主要负荷范围内计算了不同方案的热力性能,从经济性角度确认发电机平衡方案为最优配置方案。本文以基于发电机平衡的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热力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直流锅炉模型、阀门流量模型、汽轮机通流模型、加热器模型和给水系统变速协调部分模型。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动态仿真平台,阶跃扰动试验表明,仿真平台能够充分反映外界扰动下汽轮机组主要参数的动态特性。本文基于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系统运行特性,提出适用于机组启动、变负荷运行以及触发事故等不同工况运行需求的控制策略,通过小汽轮机启动冲转、发电机并网及带载运行、投加热器、变负荷、加热器切除等一系列系统联调动态仿真试验,研究汽轮机组动态运行特性,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索中举[5](2019)在《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大,电网频率的扰动因素增多,要求可控性较强的燃煤机组更深度地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对于无调节的全周进汽汽轮机,高压调门节流可快速响应电网负荷要求,但为达到深度一次调频要求产生了经济损失。本文以西门子无调节级全周进汽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为对象,研究基于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优化控制的工程应用。论文基于燃煤机组现有一次调频控制算法,发现一次调频的功率相对增量将随机组运行负荷的降低而增大,由此引起机组运行参数大幅度波动、运行稳定性下降和经济损失增大。电网可以通过优化调度,提高并网机组的负荷率,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基于Ebsilon软件平台,开发了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组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对不同补汽流量和不同凝结水节流的发电出力、汽轮机通流监测点参数和热耗率等进行了仿真计算,发现机组发电出力的相对增量正比于相对补汽量和凝结水相对节流量。对金陵发电厂#1机进行了补汽阀运行特性、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运行试验显示,补汽阀有很好的一次调频性能,但在30%开度时#1轴承轴振超标报警;凝结水节流有较好的一次调频特性,除氧器和凝汽器水位可控,凝结水节流调节后20s基本达到稳定值。基于补汽阀小开度时高压转子没有振动安全问题,并且凝结水节流初始相应速度较慢,提出补汽阀与凝结水节流复合一次调频方法。先由补汽阀快速响应,待凝结水节流起作用后关小补汽阀,一次调频的快速响应和机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达到完美统一。基于凝结水节流和高压调门流量特性的运行试验,在金陵发电厂#1机DCS平台上设计了DEH阀门管理曲线和凝结水节流的一次调频控制逻辑,修改了凝汽器和除氧器的水位等相关控制逻辑,实现了一次调频优良控制,减小了高压调门节流损失,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戴云[6](2019)在《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纵观当前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再电气化”明显加强,越来越多的非化石能源正转化为电力能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逐步提升;在我国未来能源变革过程中,将会更多地使用电能替代其它形式的能源进行消费。火力发电厂处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要主题。对于国内火力发电厂来说,如何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能够降低煤耗、提高经济性是各电力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真空系统的运行不仅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关系供电煤耗,影响整台机组的经济性。近10年,国内陆续投产了大批西门子机型的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布置、结构形式与传统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存在一定差异,其真空系统的运行维护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火力发电机组生产流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系统及设备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热力性能指标,对机组真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清洁度对机组效率的影响关系。其次,对目前在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蒸汽喷射系统、加装凝汽器在线清洗装置等方案进行真空系统的优化改造,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组冷端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提高凝汽器冷却效率和真空指标。最后,本文针对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对其真空系统运行方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严密性试验操作要求和故障处理方法,比较分析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并结合某电厂#2机组真空查漏的实际工作详细分析了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隐蔽漏点及处理方法,对于提升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水平和设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紫君[7](2019)在《电站辅机余热供热的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天然气利用也迅速增长,但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耗依旧是以煤炭为主,因此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仍为火力发电。目前火电厂单机功率越来越大,辅机驱动功率随之增加。为降低厂用电率,大型电站辅机采用汽动拖动或进行汽动改造,但受季节、运行方式和场地布置等限制,存在小汽轮机余热冷源损失。本文针对驱动辅机的小汽轮机余热高效利用开展研究,供热期辅机余热加热热网水采暖供热,非供热期辅机余热加热凝结水,保证小汽轮机全年高效运行,对于乏汽利用不足或无法达到供热要求情况,探讨采用压缩提质的方式回收利用余热。分别给出供热期背压式、抽背式小汽轮机余热供热系统、小汽轮机能质提升供热系统流程。基于实际高背压供热机组,搭建了辅机余热供热热力系统模型,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计算分析了增加辅机余热供热后机组的热经济性。同时对夏季非供热工况辅机余热加热凝结水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了定性计算。结果表明:供热期辅机余热供热后,不同工况下机组供热能力提高,其中设计工况下,机组供热负荷提升11.76%,~效率提高0.9%,发电煤耗率降低8.37 g/kW·h;非供热期辅机余热加热凝结水,主汽轮机抽汽量减少发电功率增加,额定进汽条件下,发电功率增加1.42MW,~效率提高0.14%,发电煤耗率降低1.21 g/kW h,实现了小汽轮机全年高效运行,解决了驱动辅机小汽轮机冷端损失问题。为适应更宽的供热条件,实现对小汽轮机排汽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初步探讨了辅机余热增压提质系统,加装蒸汽压缩机对小汽轮机排汽进行压缩提质后对外供热,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尉龙[8](2018)在《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文中指出给水泵作为电站中重要的辅机设备,国内常用的给水泵驱动方式主要有小汽轮机驱动及液力耦合器调速电动机驱动两种。汽动给水泵减少了电动泵在给水调节阀或液力偶合器中均产生泵功率损失,并且节约厂用电。本文介绍了330MW机组锅炉、汽轮机、除氧器、现有电泵的主要参数。并介绍了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如汽耗率、热耗率、发电煤耗、发电效率。对改造的两个方案投资成本、施工难易、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2×50%汽动泵+1×50%电动泵的布置方式。对改造后性能评价试验计算分析,汽轮机高中压缸效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汽泵高于电泵;汽动给水泵组的效率随负荷的下降逐渐降低;机组供电煤耗在负荷200MW后降低明显。结果表明,改为小汽轮机驱动热经经济性较好,额定工况下,供电煤耗降低4.07g/(kW.h),厂用电率降低2.97%,高压缸效率提高1.73%,上网功率增加11.83MW。改造方案年纯收入1102.83万元,2.15年收回投资成本。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当两台给水泵的流量输出相同时,机组热效率最佳,以及机组最佳运行方式。
马晓飞[9](2019)在《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锅炉给水泵是大型电厂中的主要动力设备,采用工业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可以降低厂用电,提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是未来拖动领域的发展方向。驱动锅炉给水泵用汽轮机具有汽源多、切换频繁、变工况复杂、转速高且变化范围大等特点,同时对汽轮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有很高的要求。鉴于我国能源结构及能源供给现状,自主设计制造驱动锅炉给水泵用汽轮机已成为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研究了1000MW等级电站给水泵汽轮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效率,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方案的配置方案与需求特点,给出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建议。本文根据重庆某项目用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具体需求特点,给出了工程解决方案,介绍了1000MW等级BFPT整体的配置方案,利用ANSYS分析工具,分析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本体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性能,利用工业汽轮机专业计算软件,分析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的热力性能,研究了大容积流量及快速响应的配汽机构及控制系统策略,研究了大型高转速变工况运行的转子动力学与支撑系统。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验证了1000MW等级BFPT机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还就该类产品在我国应用的特点,对调节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利用仿真软件,对FCB工况调节系统和空冷机组大风工况调节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成果对同类产品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具备重要参考意义。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分析与展望。
王亚军,朱佳琪,李林,陈仁杰[10](2016)在《1000MW级二次再热机组汽动给水泵选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汽动给水泵选型,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机组更经济运行的角度给出二次再热机组汽动给水泵组的选型意见。
二、提高发电厂给水泵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发电厂给水泵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发电厂建模与监测优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1 国内电站仿真软件研究情况 |
1.2.2 国外电站仿真软件研究情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站仿真平台Caling系统 |
2.1 Caling1.0计算平台功能简介 |
2.2 Caling2.0计算平台功能改进 |
2.3 迭代计算强化区间“算涡”的开发 |
2.3.1 算涡的概念 |
2.3.2 算涡之间的关系 |
2.3.3 模型中模块的轮算 |
2.3.4 算涡的时间度量 |
2.4 版本差异 |
第3章 基于Caling系统的模块开发 |
3.1 模块的划分基础 |
3.1.1 汽机侧 |
3.1.2 锅炉侧 |
3.2 模块的算法与设计 |
3.2.1 算法对平台的优化 |
3.2.2 模块的设计思想 |
3.3 模块的开发 |
3.3.1 锅炉炉膛模块 |
3.3.2 空气预热器模块 |
3.3.3 磨煤机模块 |
3.3.4 风机模块 |
3.3.5 汽轮机模块 |
3.3.6 加热器与水泵模块 |
3.3.7 热经济模块 |
3.3.8 分流与汇流模块 |
3.3.9 等效焓降模块 |
第4章 智慧化节能诊断的开发与应用 |
4.1 智慧化节能诊断的意义 |
4.2 智慧化节能诊断的开发 |
4.2.1 离线诊断的开发 |
4.2.2 在线诊断的开发 |
4.3 智慧化节能诊断的应用 |
4.3.1 智慧电厂模型搭建 |
4.3.2 智慧电厂模型校核 |
4.3.3 智慧电厂模型优化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600 MW机组电动给水泵变频改造及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机组概况 |
2 运行现状 |
2.1 性能情况 |
2.2 损失分析 |
3 变频改造 |
3.1 技术概况 |
3.2 改造方案 |
4 经济性分析 |
5 结论 |
(3)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
1.2.1 二次再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原理及考核分析 |
2.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
2.1.1 电网频率波动分析 |
2.1.2 电网的负荷调节效应 |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过程 |
2.3 一次调频技术参数 |
2.4 一次调频考核分析 |
2.4.1 一次调频考核准则 |
2.4.2 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及优化建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方式及经济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一次调频方式 |
3.2.1 超高压调门节流 |
3.2.2 过载补汽调节 |
3.2.3 凝结水节流 |
3.2.4 高加给水旁路 |
3.3 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
3.3.1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简介 |
3.3.2 基于EBSILON的模型构建 |
3.3.3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开发 |
4.1 实时仿真平台数学模型 |
4.1.1 仿真模型总体设计 |
4.1.2 锅炉模型 |
4.1.3 阀门流量模型 |
4.1.4 汽轮机通流模型 |
4.1.5 加热器模型 |
4.2 机组闭环控制策略 |
4.3 实时仿真平台软件设计 |
4.3.1 LabVIEW仿真软件平台 |
4.3.2 软件设计概述 |
4.3.3 系统管理软件 |
4.3.4 后台程序说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
5.1 实时仿真平台验证分析 |
5.1.1 静态特性验证分析 |
5.1.2 调门阶跃扰动试验 |
5.1.3 凝结水节流扰动试验 |
5.1.4 高加给水旁路扰动试验 |
5.2 锅炉侧储能利用 |
5.3 汽机侧储能利用 |
5.3.1 凝结水节流 |
5.3.2 高加给水旁路 |
5.4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4)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2.2 回热抽汽过热度利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系统协调配置 |
2.1 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系统设计 |
2.1.1 常规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
2.1.2 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系统 |
2.1.3 系统特性分析 |
2.2 给水泵系统运行特性 |
2.2.1 泵的相似定律 |
2.2.2 给水泵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 |
2.3 协调配置方案 |
2.3.1 进汽节流调节方案 |
2.3.2 排汽补汽调节方案 |
2.3.3 发电机平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BSILON的热力计算与性能分析 |
3.1 EBSILON热力仿真软件介绍 |
3.1.1 EBSILON软件简介 |
3.1.2 EBSILON组件数学模型 |
3.2 基于EBSILON的热力系统建模 |
3.2.1 热力系统模型架构 |
3.2.2 模型参数设置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3.1 补汽参数优化结果 |
3.3.2 回热系统变工况特性 |
3.3.3 经济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力系统数学模型 |
4.1 仿真模型总体设计 |
4.2 直流锅炉模型 |
4.3 阀门流量模型 |
4.4 汽轮机通流模型 |
4.4.1 汽轮机级组通流模型 |
4.4.2 再热中间容积模型 |
4.4.3 回热抽汽管道模型 |
4.5 加热器模型 |
4.5.1 表面式换热器模型 |
4.5.2 混合式换热器模型 |
4.6 给水系统变速协调模型 |
4.6.1 变速给水泵模型 |
4.6.2 转子模型 |
4.6.3 行星齿轮调速器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研究及仿真验证 |
5.1 动态仿真试验平台 |
5.2 阶跃扰动试验 |
5.2.1 燃料量阶跃试验 |
5.2.2 主汽调门阶跃试验 |
5.2.3 旁路阀阶跃试验 |
5.3 控制策略 |
5.3.1 转速控制策略 |
5.3.2 功率控制策略 |
5.3.3 启动工况控制策略 |
5.3.4 事故工况控制策略 |
5.4 系统联调仿真试验 |
5.4.1 启动冲转试验 |
5.4.2 发电机并网及带载试验 |
5.4.3 投加热器试验 |
5.4.4 变负荷试验 |
5.4.5 加热器切除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5)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发展 |
1.2.2 燃煤机组新型一次调频技术 |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原理与方式 |
2.1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过程 |
2.3 一次调频技术指标 |
2.4 燃煤一次调频的实现 |
2.4.1 概述 |
2.4.2 高压调门节流 |
2.4.3 一次调频的补汽调节 |
2.4.4 凝结水节流 |
2.4.5 高压加热器给水旁路调节 |
2.5 提升燃煤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不同调频方式的特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Ebsilon热力系统仿真软件 |
3.2.1 Ebsilon软件 |
3.2.2 Ebsilon组件模型 |
3.3 补汽流量对机组功率与热力特性影响的计算分析 |
3.4 补汽阀运行特性的现场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凝结水参与一次调频可行性研究 |
4.1 凝结水节流参与一次调频理论分析 |
4.1.1 主机调门节流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
4.2 水位变化流量计算 |
4.2.1 除氧器水位变化 |
4.2.2 凝汽器水位变化 |
4.2.3 直接减少凝结水流量对系统内容器水位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凝结水控制参与一次调频的试验验证 |
5.1 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
5.1.1 试验的目的 |
5.1.2 试验的内容 |
5.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 |
5.2.1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目的 |
5.2.2 凝结水流量调整试验过程 |
5.2.3 试验结果 |
5.3 高压调门特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控制设计 |
6.1 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优化 |
6.1.1 机组控制方式 |
6.2 汽轮机调门曲线优化 |
6.2.1 改造前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
6.2.2 改造后后汽机高压调门开度的变化及影响 |
6.3 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逻辑优化 |
6.4 除氧器水位的控制优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冷端优化研究 |
1.2.2 真空严密性研究及存在问题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特点及热力性能指标分析 |
2.1 火力发电生产流程简介 |
2.2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简介 |
2.2.1 西门子机组各系统组成及特点 |
2.2.2 冷端系统运行方式及设备特点 |
2.3 汽轮机热力性能指标 |
2.3.1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 |
2.4 真空变化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 |
2.4.1 理论计算模型 |
2.4.2 微增出力试验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优化方案设计及比较分析 |
3.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2 胶球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3 真空系统优化提出背景 |
3.2 加装蒸汽喷射系统可行性研究 |
3.2.1 三级无源蒸汽喷射真空系统方案 |
3.2.2 改造原理和技术特点 |
3.2.3 经济性分析 |
3.2.4 与罗茨真空泵改造效果对比 |
3.2.5 综合评价 |
3.3 凝汽器加装在线清洗装置可行性研究 |
3.3.1 在线清洗装置改造方案简介 |
3.3.2 设备技术特点 |
3.3.3 改造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真空系统影响因素及查漏分析 |
4.1 火电机组真空系统 |
4.1.1 真空系统相关概念 |
4.1.2 真空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及其功能 |
4.1.3 凝汽器真空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
4.2 真空影响因素及严密性试验研究 |
4.2.1 真空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
4.2.2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
4.2.3 凝汽器严密性研究 |
4.2.4 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 |
4.3 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分析 |
4.3.1 凝汽器灌水查漏法 |
4.3.2 打压法 |
4.3.3 氦质谱检漏法 |
4.3.4 超声波检漏法 |
4.3.5 真空系统查漏范围 |
4.4 结合某电厂真空系统查漏工作的分析研究 |
4.4.1 某电厂真空系统存在问题 |
4.4.2 原因分析及排查过程 |
4.4.3 真空系统常规排查 |
4.4.4 工况对比及汽轮机结构分析 |
4.4.5 处理方法及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电站辅机余热供热的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热电联产研究现状 |
1.2.2 辅机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热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站辅机余热利用技术 |
2.1 辅机驱动的主要形式 |
2.2 辅机余热利用系统建模 |
2.2.1 小汽轮机基本情况 |
2.2.2 供热期小汽轮机余热供热系统 |
2.2.3 非供热期小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 |
2.3 辅机余热利用系统热经济性分析方法 |
2.3.1 基于热量法的热经济性分析 |
2.3.2 基于(火用)方法的热经济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辅机余热利用工程应用研究 |
3.1 辅机余热利用系统设计与建模 |
3.1.1 案例机组基本参数 |
3.1.2 供热期辅机余热供热系统流程 |
3.1.3 非供热期辅机余热利用系统流程 |
3.2 全工况仿真模拟运行分析 |
3.2.1 汽轮机变工况模型 |
3.2.2 变工况模型正确性验证 |
3.2.3 EBSILON变工况模拟 |
3.3 热经济性分析 |
3.3.1 供热期热经济性分析 |
3.3.2 非供热期热经济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辅机增压提质供热技术初步探讨 |
4.1 辅机增压提质系统 |
4.1.1 辅机增压提质系统设计 |
4.1.2 蒸汽压缩机 |
4.2 系统热负荷调节 |
4.3 小机余热提质系统性能分析 |
4.3.1 小汽轮机技术参数 |
4.3.2 蒸汽压缩机的选取 |
4.3.3 乏汽压缩提质后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机组性能分析 |
2.1 汽轮机 |
2.2 锅炉 |
2.3 除氧器 |
2.4 给水泵 |
2.4.1 给水泵的驱动方式 |
2.4.2 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
2.4.3 电动泵的布置方式 |
2.4.4 电动泵的参数 |
2.5 性能分析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给水泵改造方案确定 |
3.1 改造原则 |
3.2 改造方案比较 |
3.2.1 方案1 |
3.2.2 方案2 |
3.2.3 方案比较 |
3.3 方案的确定 |
3.3.1 给水泵参数确定 |
3.3.2 小汽轮机参数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造后性能评价试验及结果分析 |
4.1 试验项目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4.2.1 汽轮机运行特性分析 |
4.2.2 小汽轮机及给水泵运行特性分析 |
4.2.3 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
4.2.4 技术经济性分析 |
4.3 最佳运行方案的确定 |
4.3.1 泵组流量输出确定 |
4.3.2 负荷与泵组最佳配合方案的确定 |
4.4 改造后的缺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现状 |
1.1.2 我国大型火电站发展现状 |
1.1.3 汽驱锅炉给水泵的优点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 |
1.2.1 国外1000MW等级机组给水泵组业绩介绍 |
1.2.2 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给水泵汽轮机及给水泵情况介绍 |
1.2.3 布连发电厂汽驱给水泵组情况介绍 |
1.3 某公司工业汽轮机技术体系简介 |
1.4 主要使用工具 |
1.4.1 CFX简介 |
1.4.2 Ansys Workbench简介 |
1.4.3 Simulink简介 |
1.4.4 工业汽轮机计算软件专业程序包简介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配置方案与需求特点 |
2.1 容量配置方案 |
2.2 调节控制系统配置方案 |
2.3 汽源切换系统配置 |
2.4 冷凝系统配置 |
2.5 需求特点综述 |
第三章 全容量BFPT方案关键技术 |
3.1 典型配汽方式与效率分析 |
3.1.1 单流双排汽方案 |
3.1.2 双分流排汽布置方案 |
3.2 重庆某项目BFPT整体配置情况 |
3.3 重庆某项目BFPT热力设计与强度校核 |
3.4 重庆某项目BFPT本体结构 |
3.4.1 BFPT结构设计概述 |
3.4.2 重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3.5 重庆某项目大容积流量、快速响应调节阀研究 |
3.5.1 双座阀调节模块 |
3.5.2 新型钟罩阀结构调节模块 |
3.5.3 汽轮机启停控制模块研究 |
3.6 重庆某项目大型高转速汽轮机转子动力学与支撑系统研究 |
3.6.1 轴承尺寸确认 |
3.6.2 转子力学模型 |
3.6.3 转子不平衡响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容量BFPT调控仿真研究 |
4.1 汽源切换与FCB工况仿真 |
4.1.1 蒸汽系统概述 |
4.1.2 FCB需求特点 |
4.1.3 分析模型 |
4.1.4 边界条件 |
4.1.5 FCB工况的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
4.2 空冷机组大风工况仿真 |
4.2.1 大风工况介绍 |
4.2.2 冷凝压力变化时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10)1000MW级二次再热机组汽动给水泵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国内外同容量等级机组给水泵配置 |
3 二次再热机组汽泵配置原则 |
3.1 关于汽动给水泵的数量及容量 |
3.2 给水泵选型 |
3.2.1 给水泵的配置 |
3.2.2 采用100%容量给水泵可行性分析 |
3.3 给水泵汽轮机选型 |
3.3.1 二次再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的配置 |
3.3.2 选用100%容量小汽机可行性分析 |
(1)杭汽给水泵汽轮机 |
(2)上汽给水泵汽轮机 |
(3)东汽给水泵汽轮机 |
3.4 100%容量汽动给水泵组运行可靠性分析 |
3.5 给水泵同轴与不同轴方式的确定 |
(1)除氧器的布置位置不同,相应主厂房除氧间的结构不同。 |
(2)设备、管道等投资不同。 |
(3)运行经济性不同。 |
4 经济性比较 |
4.1 运行经济性比较 |
4.1.1 给水泵效率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
4.1.2 小汽机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影响 |
4.1.3 运行经济性计算 |
4.2 投资比较 |
5 结论和建议 |
四、提高发电厂给水泵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发电厂建模与监测优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 金铃杰. 山东大学, 2021(09)
- [2]600 MW机组电动给水泵变频改造及经济性分析[J]. 周正道,包伟伟,秦英武,高德民,宁辉. 浙江电力, 2020(06)
- [3]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D]. 凌晨. 东南大学, 2020(01)
- [4]回热抽汽给水泵汽轮机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D]. 王昌朔. 东南大学, 2019(06)
- [5]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凝结水节流一次调频的应用研究[D]. 索中举. 东南大学, 2019(05)
- [6]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戴云. 东南大学, 2019(06)
- [7]电站辅机余热供热的工程应用研究[D]. 陆紫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D]. 尉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9]1000MW等级火力发电站BFPT开发与应用[D]. 马晓飞. 浙江大学, 2019(02)
- [10]1000MW级二次再热机组汽动给水泵选型研究[J]. 王亚军,朱佳琪,李林,陈仁杰. 电力勘测设计, 2016(05)